當前位置:首頁 » 休閑服飾 » 宇航員t恤
擴展閱讀
美女衣服褲子內衣內褲 2025-01-28 02:47:44
如何買文胸知乎 2025-01-28 01:42:34
珠海旗袍節在哪裡 2025-01-28 01:16:31

宇航員t恤

發布時間: 2022-09-18 04:41:25

『壹』 真實的太空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太空中生活什麼樣?這個問題令許多人好奇不已。有25年太空飛行訓練、咨詢、寫作、演講經驗的NASA資深宇航員湯姆瓊斯,以親身經歷現身說法,告訴你真實的太空生活是怎樣一種體驗。

宇航員凱倫奈伯格在ISS上洗頭

宇航員在太空中怎麼洗頭,怎麼修剪頭發?

洗頭的時候,宇航員要完成的第一步是把飲水袋裡的熱水擠到頭皮上;然後他們會塗上免洗洗發水(就是醫院里用的那種),用手指或者梳子搓洗頭發,最後用毛巾擦乾,用梳子整理發型。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會互相用剪刀修剪頭發,真空吸塵器會吸走飄散的碎發。

宇航員怎麼刷牙?

宇航員使用牙線的流程和地球上一樣,不過刷牙就要難一點兒了——空間站上沒有給你吐牙膏的水池!他們會把牙膏吐進紙巾或者毛巾里,然後用清水漱口。為了節約用水,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已經開始使用可食用的牙膏,刷完牙以後,他們可以直接把牙膏吞進肚子里。

宇航員怎麼洗衣服

他們不洗衣服。在自由落體狀態下洗衣服需要特製的洗衣機,而且會用掉大量的水和能量,對空間站有限的儲備來說,這無疑是沉重的負擔。

空間站上的船員隔天換一次內衣和襪子,上衣和褲子(或者短褲)則是一月一換。他們每周換一次睡衣——其實就是T恤和短褲——換下來的這套還能當成運動裝再穿一周。換下來的衣服直接扔掉,由貨運飛船帶入地球大氣層燒毀。

相比之下,太空梭宇航員的衣著就顯得很奢侈了。我每天都要換干凈的上衣、襪子和內衣,大部分衣服可以留著回去以後再洗,下次任務的時候還能再穿。為了預防衣服產生臭味,太空服裝設計師正在嘗試用浸泡過抗菌劑的布料來製作宇航員的衣物,讓一套衣服可以穿得更久。

『貳』 體香一般是什麼味道的

每個人都能分泌一種激素(Hormone,一般我們直接音譯荷爾蒙),形成自己獨特的生理氣味,通常我們叫做體香,專業稱做信息素或外激素。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來自瑞典卡羅琳斯卡大學醫院的研究小組,通過實驗證實了人的體味之中確實存在吸引愛人的荷爾蒙,它會直接引起人類大腦的反應,產生性沖動。並且他們提煉出兩種睾酮衍生物,稱為」AND和EST」。 其中前者是睾丸激素的變種,它從男性汗液中排出,而後者則與雌激素有關,主要存在於女性尿液中。這種從人體釋放出來的具有芳香性的氣味一般自己都聞不到,只有別人才能深切感受,特別是異性。當這些氣味和汗液混在一起分泌出來後,對異性的效果就妙不可言了。早在1986年,生物學家和內分泌學家就都發現了人類腋下分泌的荷爾蒙:如果把人類腋下分泌物中的汗液去除,剩下的物質基本上就是含有荷爾蒙的物質了。現在已經可以在實驗室人工合成荷爾蒙。 這些含有荷爾蒙的個性生理氣味是伴隨第二特徵完善並在青春發育成熟後逐漸出現的。當心儀的兩性相遇時,就會被這種幾乎覺察不到的氣味吸引。異性聞到這些味道後,能刺激呼吸中樞,從而加快呼吸過程,給予大腦充分的氧供應,最終引起興奮。 已經有很多的研究結果驗證了荷爾蒙對異性的吸引力。倫敦大學設計了一個實驗,讓女學生接受荷爾蒙的刺激,結果,這些女學生和男學生持續交往的比例大大提高;反之,將男生穿過的與未穿過的T恤並列放在盒子里,比較起來,女生更喜歡穿過的。這是一個非常有效而著名的實驗,已經在全世界不同的實驗室做過很多次了。結論幾乎都是一致的。 在德國酒吧里的實驗也表明,雙胞胎姐妹穿著相同衣服,姐姐用荷爾蒙,妹妹沒有用過,在相貌因素基本排除後,用過荷爾蒙的姐姐更能吸引異性。荷爾蒙使性吸引力的比率增加了80%。 無論結果如何,氣味的作用最終都明白無誤地指向了性和生育,當然這也是選擇配偶的主要目的。著名的乾隆皇帝和」香妃」的傳奇故事,就是生動的案例解釋。而拿破崙也曾在寫給妻子的信中說,他將在數日里返回,並特別交代妻子「請不要沐浴」。 從古至今,跨越東西,不同時代、種族、個體對於體味的偏愛自然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相愛的男女都對愛人的氣味很專一,感到沁人心脾,激起自己無限柔情,並且他們會在眾多的氣味中輕松地辨出屬於自己的、特殊的那一個氣味,即使這種氣味在旁人看來是」臭味」,或者發出氣味的人看起來是那麼」不夠檔次」。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是感嘆」鮮花插在牛糞上」。深愛的情侶能夠從嗅覺方面獲得性滿足,一些學者稱之為嗅戀。而當今歐美男女追求一種與人體氣味較相近,比較原始的麝香味,他們認為這種氣味充滿了性的成份,可使他們性慾大增。兩情相悅,氣味相投是性愛的一部分。真正的愛情是建立在彼此的性吸引之上的。這不僅是社會現象,更是生理規律。 當然,如果在缺乏異性氣味的同性集中的環境中,就可能引起麻煩。比如,在同性集中的工作環境中,即使各個條件都非常優越,但不論男女職工,都容易感覺勞累,工作效率也不很高。不過,如果安排幾名年輕漂亮的異性,情況就會大大好轉,無論是職工工作熱情、積極還是工作效率,都顯著提高。經過研究發現:與異性隔離的人群,容易產生煩躁焦慮壓抑的情緒和氛圍,此時只要有微弱的異性氣味擴散其中,就會化焦慮為平靜,煩躁的心情會恢復寧靜。這種情況對男女兩性都適用。比如,太空站的宇航員經常莫名頭疼並且渾身不適,後來增加了一名女性宇航員,這些症狀就都自己消失了。 編輯本段體香感官 這些氣味幾乎聞不到,那我們是怎樣捕捉接受的呢? 人的鼻孔在鼻樑附近長著一個特殊器官,叫做」犁鼻器」。藉助電子顯微鏡可觀察到,這個小器官呈袋狀,約2毫米長,它的特點就是只接受性氣味,而不接受日常我們所熟悉的春天的花香味或者公共廁所的味道,它能夠在眾多非常直觀的味道中,輕易地分辨從腋下或是腹股溝發出的性氣味。這些性氣味散發出來後,通常人們覺得沒有聞到任何氣味,但在不知不覺中,你所愛戀的性氣味就早已深入你的腦髓並讓你不假思索地迅速作出反應。一些科學家們興奮地推測,這個器官就是一直苦苦尋找的第六感覺或稱第六直覺。 很久以來,正統學派都認為,人的這一」擇偶器官」早已退化,不能感知任何氣味,甚至還有的科學家根本就否認這一器官的存在。但現在的科學發現正逐步證實犁鼻器的存在與意義,當人們受到異性荷爾蒙的刺激時,鼻尖的犁鼻器能將荷爾蒙的信號轉換成電信號,傳遞至中樞神經系統,從而調節人的性行為。 究竟什麼氣味會左右我們的擇偶觀呢,在分子生物學大發展的今天,似乎任何結論都可從深層次的基因當中尋根溯源。 芝加哥大學大腦與生物學院主任克林特克帶領一批科學家重新設置了那個古老而又經典的實驗,就是我們上文提到的T恤實驗。只不過這次更加嚴謹和正規,而且最為重要和新穎的就是引入了基因學的分析方法。不同種族背景的男士連續兩個晚上穿同一件T恤,以便將個人獨特體味留在T恤上。同時,要避免食用刺激性氣味的食物,且不可有抽煙、性交、與寵物或他人接觸等行為,甚至連沐浴也只能用不含香味的肥皂。 同樣的,將這些充滿體味的T恤分置在不同箱子內,由49位自願參加實驗的未婚且未曾懷孕過的女性志願者分別嗅聞。對照組是兩件含有丁香、漂白水、棉花及紙箱等日常味道的T恤。最後,要求女士們就氣味的感覺進行評級打分,選出她們最喜歡的、最願意與之一起生活的那種氣味。實際上,參與實驗的女性並不知道這些氣味來自何方,甚至都沒有人知道這些氣味是來源於男人的。 在這個實驗中,加入了分子生物學的技術將結果與基因進行掛鉤。實驗人員提取了男性與女性身上的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基因(MHC),這是控制免疫系統的眾多基因中的一種,代表個體特異性,參與器官移植排斥,免疫應答調控等。實驗最後,研究人員將女士們的嗅聞結果進行分析並拿來與這些男女的基因特徵做比對。 研究人員發現,女人喜歡的氣味落實到相應的基因特徵來看,是與她們父親有些類似的男人的體味,而且既不是與女士非常接近,也不是完全不接近。換言之,就是女孩通常喜歡選擇酷似父親的男友。研究人員認為,人類在演化過程中出現了這種基因搭配系統,從遺傳進化的角度來看,MHC接近的男女,發生性關系的機會不多不少正合適,可以預防繁殖太多或太少的危險性,另外,這樣的結合在培養孩子方面會具有更多、更有利的文化和社會條件;而基因特徵有所差別,又可以確保後代擁有健康的免疫系統,並且不與自己的基因完全相同。因為近親結婚是不利於下一代的,所有動物也都有禁止直系親屬間發生性行為的生理機能,以防止產下病患後代,這樣選擇有利於繁衍。實驗結果表明,這種重要的生理機能正是依靠氣味來實現的。這一結論已發表於《自然與遺傳學》雜志。 不過,也有的科學家支持MHC差異越大的人,吸引力會越大。這些科學家認為,MHC可以幫助我們的免疫系統區分是自身細胞還是外來細胞,與自身擁有最大不同的MHC的伴侶,可以最大可能地生育遺傳基因優良的下一代,孩子擁有更寬廣的免疫系統,更能適應生存環境。當然他們也不反對實現這一選擇的途徑是通過氣味,因為MHC基因不同,則身上發出的氣味便不一樣。尤其在嚙齒動物的實驗中,已經證實了這一基本的假設。例如,雄性老鼠和雌性老鼠就是通過嗅聞對方尿的氣味來選擇配偶,結果最終的選擇總是挑選了與自身MHC基因不同的異性進行交配。 編輯本段女性體香由來 其實,關於體香歷來多有記載,但其中原委大家始終很難說清。一種學說認為,人體能蘊藏和釋放自身性香,這種性香是男女性體內雌二醇酮作用的結果。還有一種學說認為,人體分泌的汗液中有一種成分叫丁酸酯,惟有其濃度適中,才是女性別具魅力的體香。那麼,女性的體香到底從何而來? 香女古已有之,文獻記載頗多,香氣因人而異,因國家不同香味而不盡相同。 其實,武漢香女並非獨一無二,我國文獻就有很多記載,最著名的當屬我國歷史上四大美人的西施和楊貴妃。 西施因模樣俊俏,身有香氣,被越國大夫選中送給吳王夫差,吳王特意為西施修了香水溪、采香徑等,每天在芬芳馥郁的氣氛中與西施尋歡作樂。 關於楊貴妃,文獻這樣記載,開元二十八年,唐朝第六代皇帝唐玄宗行幸溫泉宮,遇一美姬,香氣襲人,玄宗為之傾倒,占為己有,封為貴妃,此女就是楊玉環。楊貴妃有多汗症,出的汗可濕透香帕,玄宗感到她的汗是香的,還為她修了一座沉香亭。李白曾被召寫清平樂詩,詩中「一枝紅艷露凝香」,「沉香亭北倚欄桿」,都突出了一個香字。 除去這兩大美人外,清代的香妃也是記載比較多的香女,傳說她體有幽香,不施香料而自發香氣。香妃是新疆喀什人,因體有奇香迷住了乾隆,被封為香妃,恩寵不衰,在宮中度過了28個春秋。一個異族美女的體香,迷住了一個乾隆,可見香氣魅力有多大。 在國外,香女其實也很多。布魯塞爾一家美容中心曾邀請10個國家的婦女做了一項別出心裁的體味檢測試驗。首先讓她們用特製的肥皂擦洗身體,然後讓其運動出汗,再用有關儀器檢測,結果發現這些婦女國家不同,香味也不盡相同。 例如,法國女性有酪香味,英國女性是藕香味,瑞典女性帶木槿香味,德國女性散發出香木味,而美國女性則是藻香味等。 關於體香的來源,歷來說法不一。有性香說,有丁酸酯香說,還有飲食習慣說。 武漢香女曾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做過檢查。專家發現,她身上散發出的氣味類似檀香的香氣,香氣的來源認為是皮脂腺異常分泌。但在國外,關於體香的成因一直難以定論。 一種學說認為,香女的體香來源於她們體內蘊藏和釋放出的「性香」。這種性香是女性體內雌二醇等與某些飲食中化學成分作用的結果,通常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生變化,到了青春發育階段則更為濃郁誘人,異性感受最為明顯。

『叄』 未來太空中的衣食住行有哪些

火星,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中除地球之外最適宜人類開發和利用的一顆行星。火星具有比較理想的表面環境,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離地球較近。人類要在地球之外建立永久性的殖民地,除月球可供選擇以外,就是火星及其衛星了。

在2012年至2014年期間,宇航員將會進行火星之旅。那時宇航員將會穿什麼上火星,會在火星上吃什麼,在太空中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衣:一件衣服300萬美元

看到這個數字簡直讓人無法相信,一件衣服怎麼會值300萬美元呢?然而這不是一般的衣服,是給宇航員訂做的宇航服。這么昂貴的宇航服,它到底由什麼製作的呢?

太空環境與我們地球大不一樣,在地球上雖然有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但溫度的差別也不過幾十攝氏度。在太空中則不一樣,冷熱反復無常。宇航服要做得既能防熱又能防寒,其裡面共有15層質料,雖然含有15層質料,宇航服也不能做得太厚,不然的話宇航員穿上之後就變做一隻大熊貓了,行動起來就很不方便。未來的宇航服關節部位非常靈,加設特別柔軟的護墊,而頭盔也要加強防高溫和太陽紫外線的能力。

宇航員在太空艙中工作的時候,便可以脫下那身價值連城的宇航服,穿上輕便的T恤衫褲。

食:別具風味的太空食品

雞蛋、蔬菜、牛肉、義大利粉、水果和雪糕等食品,我們都不陌生,其中有些還是我們每天必須的食品。宇航員在太空中也吃這些食品,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但是有一點不同,宇航員在太空中失重的情況下進食是非常有趣的,由於沒有重力,食品不會往下掉,只是飄浮在空中,宇航員隨時可以張開大嘴來「俘獲」這些食品。如果這些食品四處飄浮,那簡直會充滿整個艙室。這樣不但宇航員吃不飽,而且還讓這些食品污染了工作艙,因此,宇航員所帶去太空的食品必須是完全脫水食品,它們能讓宇航員吃得方便,又保證了營養。

如果所有的食品都從地面帶過去,是否能滿足未來的太空生活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如今宇航員正在嘗試開發太空食品。初步計劃在太空種植小麥,並且試驗在太空煮食,由於從地面帶上去的食品全部是脫水包裝,宇航員進食前需把食物先加熱。新建的空間站有微波爐,而一些太空梭內已裝有可口可樂汽水機。所有的宇航員中也許是美國宇航員最幸福了。因為他們除了可樂,還有橙汁,咖啡等。

住:每周沐浴一次

在太空,宇航員只要一天不洗澡,那難聞的氣味便很快傳遍整個狹小的艙室,引起同伴的不快。

宇航員可以沐浴,但卻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樣隨心所「浴」。由於沒有重力,水不會往下掉,只會四處飄浮,這樣怎麼洗澡呢?原來,宇航員要進入一個像睡袋的東西內,把身體裹緊,防止水向周圍噴出,袋內有香皂和溫水射出,清潔好後,真空機便會把香皂和水抽走。不過,由於帶到太空的水有限,沐浴又要用很多水,加上過程比較復雜和花時間,宇航員平日只用類似海綿的東西,用少許香皂水潤溫擦身子,沐浴只是每周一次的「享受」。

還有一個有趣的問題是上廁所。在太空沒有重力的情況下,糞便及尿液不會往下沉,一不小心便會飄進艙室里來。現在設備改良了很多,排送問題解決得很好。即使是女宇航員也可以放心使用而不用擔心出「丑」了。宇航員的糞便要帶回地球進行化驗,而尿液則會送出艙外。

行:太空令人骨頭脆弱

未來宇航員所肩負的任務,將會愈來愈重,隨著空間站一個個建立,他們逗留在太空的時間亦會逐漸加長,要確保宇航員在太空中能順利工作,不發生危險,除了太空衣的保護,更需要宇航員有良好的體魄和精神。

宇航員每天都要在艙內運動,使自己盡快適應太空。在地心吸引力很低的太空,重量感會突然消失,宇航員鈣質流失特別快,骨頭會變得特別脆弱,加上又經常穿著厚笨的宇航服做實驗,行動起來很不方便,宇航員就要靠運動來鍛煉體質。太空生活是單調的,為了帶來一些娛樂,有些宇航員帶吉他上太空,空閑時一起彈奏或唱歌。

在太空,不管是月球還是火星,都需要面對沒有時間、沒有生命、沒有早晚的環境,這對宇航員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驗。

『肆』 宇航員有哪些故事哪

「哥倫比亞」號上的宇航員來自不同的國度但是為了全人類的事業而魂斷蒼穹

盡管「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太空玉碎,但7名宇航員的故事不會隨風而逝。1查烏拉:印度新時代女英雄

「只要你有眼光去發現,只要你有勇氣去實踐,只要你有恆心去堅持,你一定會把美好的夢想變成成功的現實!」這是印度裔美國宇航員卡爾帕納·查烏拉兩天前從「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上發給她的校友———印度旁遮普工學院全體師生熱情洋溢的話語。

今年42歲的查烏拉出生在印度北部哈里亞納邦一個名叫卡納爾的小鎮的普通家庭里。小地方出生的查烏拉從來不感到自卑:「最讓我驕傲的是,在美國現役的宇航員當中就我是小城鎮出生,所以大家都昵稱我是『小鎮姑娘』。這里的人因此全都認識我,所以,我有理由為我的家鄉感到無比的驕傲!」小地方出生的查烏拉從小就有雄心勃勃的飛天夢:在她很小的時候,她就總愛站在曠野里仰天長望,入神地看著從頭頂上飛過的飛機,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長到更大年齡的時候,印度第一個駕駛飛機運送航空郵件的女飛行員JRD·塔塔就成了查烏拉心目中的偶像,她夢想自己有一天也能親自開著飛機,翱翔在碧天蒼穹中「攬月摘星」。2002年,當查烏拉得知自己在4000名競爭宇航員的工程師中脫穎而出,將第二次飛向太空時,她情不自禁地給印度的母校寫信,索取一本母校紀念冊,好讓她帶上太空。母校校長雅科布中將非常高興收到她的來信,立即下令成立一個宇航員查烏拉委員會,專職處理查烏拉二度進入太空的相關事宜。查烏拉的大學恩師、旁遮普工學院航天系主任馬赫特拉教授興奮地說:「旁遮普工學院和建築學院的學生們充滿熱情地參加了這項活動的准備。」

1978年,當17歲的查烏拉考入旁遮普工學院航天工程專業時,她創下了一項紀錄———全專業惟一的女生。查烏拉的親朋好友對她家供一個女孩子上大學本來就頗有微詞,因此,當查烏拉決定留學美國的時候,整個家族都覺得特丟臉似的,原因很簡單:重男輕女的思想在作怪。他們覺得,一個女孩子上完大學就已經夠離經叛道了,現在又到美國留學,將來誰敢娶這樣一個有文化的女孩子!好在查烏拉父母思想開明,堅決站在女兒這邊,支持女兒到美國留學。1980年,查烏拉在得克薩斯州攻下了航天工程專業碩士學位,隨後又取得了同一專業的博士學位,並加入美國國籍。

1994年,查烏拉被美國NASA選中,參加為期一年的太空嚴格訓練,身份是太空梭太空任務專家。1997年,查烏拉首度乘太空梭進入太空。在那次太空之旅中,她研究了太空失重現象,並且進行了世人矚目的太空行走。當她回到地球的時候,她已經在太空中完成了650萬英里的旅程,繞地球飛行252圈,在太空中呆了376小時,並且把音樂、幾件母校的T恤衫和一些照片帶上太空。

然而,悲劇讓這個矢志摘星攬月的女性永遠留在了浩瀚的宇宙中。2拉蒙:太空之旅無限平靜

「太空之旅無限平靜,真希望能永遠留在太空!」這是以色列第一個宇航員拉蒙上校從「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上發給家人的最後一封電子郵件上的話!

他早就是以色列人心目中的戰斗英雄。1997年4月29日,他成了全世界猶太人心目中的英雄,因為他在那一天被選拔為美國NASA的宇航員。不過,出於安全考慮,外界當時並不知道這位以色列宇航員的真名實姓,只知道他是一名執行過多次戰斗任務的勛章飛行員,是一名電子工程師,代號「A上校」!「A上校」曾在以色列國防軍空軍中任過不同的指揮與作戰職位,在他的戰斗生涯中,不止一次遭遇空中險情,被迫跳傘。一年後,當美國NASA開始向外界全面推介新培訓的宇航員時,「A上校」的真面目大白於天下,拉蒙的名字這才見諸報端,他的後備隊員———馬約中校的名字也同時披露。

今年48歲的拉蒙上校1954年6月20日出生在以色列的特拉維夫,妻子的名字叫羅娜,兩人有四個孩子,雙親生活在以色列的貝爾謝巴。1972年,拉蒙中學畢業後即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並於不久被派送到飛行訓練學校學習飛行。

1981年,拉蒙率8架F-16戰斗機神不知鬼不覺地遠程奔襲伊拉克巴格達近郊法國人幫助修建的奧西拉克核設施,此戰震驚世界。為了不被雷達發覺,拉蒙的戰斗機編隊以極其緊湊的編隊飛行,使得地面雷達屏幕上看到的信號是一架普通的民航客機,結果一舉成功!

時為以色列戰斗英雄的拉蒙終於覺得文化的重要性,於是在1983年至1987年期間脫產到特拉維夫大學學習,取得了電子和計算機工程學士學位。1988年至1990年,他又出任F-4「鬼怪」戰斗機中隊副中隊長,並且參加了中隊指揮主官培訓班的訓練。1990年至1992年,拉蒙如願以償地當上了F-16戰斗機中隊指揮官。1992年,他創記錄地一年飛行1000小時!1994年,拉蒙的軍銜升為上校,並且出任以色列空軍武器研發與采購處處長。1997年的某一天,一名同事打電話給拉蒙,問他想不想當宇航員?剛接到電話的時候,拉蒙覺得同事是在跟他開玩笑,所以當晚下班的時候他打算離開辦公室回家。外人不知道的是,拉蒙此時已經遞交轉業報告,准備離開空軍回家做生意賺錢去了。由於拉蒙是以色列第一個宇航員,所以隨著他真實身份的曝光,人們這才了解他的家庭情況:母親是逃出奧斯維辛納粹大屠殺難民營的倖存者,他認為自己能成為以色列第一個宇航員簡直就是「奇跡」!

正是由於這一奇跡,所以當今年1月16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發射升空的時候,以色列官方組織了一個300人的代表團參觀發射過程,他升空的消息占據了以色列幾乎所有媒體的頭條。

3赫斯本德:他的夢想是飛向火星

「他們作出了無畏的犧牲,把他們的生命和畢生的精力全都奉獻給了這個國家和全人類。」這是「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機長里爾·赫斯本德1月28日在太空中為紀念「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17周年發表的紀念遇難宇航員的講話。萬萬沒想到的是,僅僅四天之後,赫斯本德和全體機組人員魂斷太空!

今年45歲的美國空軍上校赫斯本德1957年7月12日出生在得克薩斯州的阿馬里諾,已經結

婚的他有兩個孩子。在妻子和孩子們的眼中,他是一個熱愛工作鍾愛生活的人,工作之餘愛唱歌,好水上運動,喜滑雪,只要有時間的話願意跟家人在一起。

赫斯本德1975年畢業於得州阿馬里諾中學,1980年獲得得克薩斯技術大學機械工程學士學位,1990年獲得加州大學機械工程博士學位。大學畢業後,赫斯本德即參加美國空軍後備役軍官團訓練計劃。1981年10月,赫斯本德從飛行學校畢業後即被派駐加州赫姆斯泰德空軍基地飛F-4戰斗機。由於出色的飛行技能,赫斯本德又被選派到美國空軍試飛員學校受訓。此後,他轉戰世界各地,試飛過40餘種不同類型的美軍戰機,總計飛行時數達3800小時。

赫斯本德是1994年12月被NASA相中的,1995年3月到約翰遜航天中心報到,參加為期一年的宇航員強化訓練。完成訓練之後,赫斯本德成為宇航員辦公室代表,負責太空梭的改進、重新登月以及載人飛往火星的計劃。赫斯本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他最大的夢想就是能飛向火星,探索那個令人類痴迷的神秘星球。1999年,他作為「發現」號宇宙飛船的飛行員首次進入太空,並在太空里生活了235小時又13分鍾。最讓他難忘的是,他和各位宇航員進行了國際空間站的首度對接,並且為2000年年初首度在國際空間站上生活的宇航員准備了4噸多的補給。

4麥庫爾:留下了妻子和3個孩子41歲的威廉·麥庫爾是「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駕駛員。麥庫爾是一個經驗豐富的美國海軍飛行員,有2800小時的飛行經驗。然而,就是這位飛行經驗十分豐富的飛行員仍對首度太空之旅充滿了驚奇與興奮。1月30日,他在接受NPR記者采訪時興奮地說:「太空的經歷真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除非你能親自到太空,否則無法想像人類在太空是怎麼回事。」這位也是得克薩斯出生的海軍試飛員是1996年成為美國宇航員的,他離去了,留下了妻子和3個孩子。

5安德森:為數不多的黑人宇航員

43歲的宇航員邁克爾·安德森是美國NASA為數不多的黑人宇航員之一。他非常樂於挑戰飛行的冒險。這位紐約出生,在軍營里長大的黑人宇航員告訴記者說:「我樂於冒險,因為我覺得我們所做的一切非常重要。如果你能了解宇航飛行的話,那麼一定會明白這個潛在的領域有多重要。」安德森是1994年入選美國NASA宇航員的,之前是美國空軍飛行員。這是安德森第二次進入太空。1998年,他曾前往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上執行過任務。

6布朗:唯一的單身漢

46歲的宇航員戴維·布朗是美國海軍的一名戰斗機飛行員,也是一個醫生。他是在大學獲得了醫學學位後加入美國海軍,成為戰斗機飛行員,並獲得上尉軍銜的。1996年,他入選NASA宇航員,他對當宇航員經歷的理解是:「團隊、安全和注意力集中至關重要!」這位飛行員是唯一的單身漢。

7克拉克:美國軍中傳奇女性

41歲的克拉克堪稱美國軍中傳奇女性:她先是美國海軍的航空軍醫,後又成為潛艇上的潛水醫官,1996年又被選為宇航員。她此次隨「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上太空肩負著80餘項科學實驗。她的父親忍不住誇女兒說:「她就愛自己乾的工作,而且幹得非常漂亮。」克拉克已經結婚,有一個孩子。克拉克的弟弟丹尼爾·薩爾頓迄今仍不願意相信他的姐姐已經不在人世的殘酷事實。他告訴記者說,就在太空梭返回地球之前,姐姐還抽空給他發了一封電子郵件,說她在太空梭上的感覺如何如何地好,然而,在15分鍾後,一切都消逝在茫茫太空中了。不過,弟弟唯一感到欣慰的是:「我唯一能高興的就是她終於上了太空,實現了她夢想已久的願望。」最震驚的是克拉克的伯母比蒂:「我真的無話可說,因為我的兒子2001年剛剛在世貿中心遇難,現在卻又輪到了克拉克!」

『伍』 未來太空中如何實現衣食住行

火星,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中除地球之外最適宜人類開發和利用的一顆行星。火星具有比較理想的表面環境,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離地球較近。人類要在地球之外建立永久性的殖民地,除月球可供選擇以外,就是火星及其衛星了。

在2012年至2014年期間,宇航員將會進行火星之旅。那時宇航員將會穿什麼上火星,會在火星上吃什麼,在太空中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衣:一件衣服300萬美元

看到這個數字簡直讓人無法相信,一件衣服怎麼會值300萬美元呢?然而這不是一般的衣服,是給宇航員訂做的宇航服。這么昂貴的宇航服,它到底由什麼製作的呢?

太空環境與我們地球大不一樣,在地球上雖然有春、夏、秋、冬的季節變化,但溫度的差別也不過幾十攝氏度。在太空中則不一樣,冷熱反復無常。宇航服要做得既能防熱又能防寒,其裡面共有15層質料,雖然含有15層質料,宇航服也不能做得太厚,不然的話宇航員穿上之後就變做一隻大熊貓了,行動起來就很不方便。未來的宇航服關節部位非常靈,加設特別柔軟的護墊,而頭盔也要加強防高溫和太陽紫外線的能力。

宇航員在太空艙中工作的時候,便可以脫下那身價值連城的宇航服,穿上輕便的T恤衫褲。

食:別具風味的太空食品

雞蛋、蔬菜、牛肉、義大利粉、水果和雪糕等食品,我們都不陌生,其中有些還是我們每天必須的食品。宇航員在太空中也吃這些食品,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但是有一點不同,宇航員在太空中失重的情況下進食是非常有趣的,由於沒有重力,食品不會往下掉,只是飄浮在空中,宇航員隨時可以張開大嘴來「俘獲」這些食品。如果這些食品四處飄浮,那簡直會充滿整個艙室。這樣不但宇航員吃不飽,而且還讓這些食品污染了工作艙,因此,宇航員所帶去太空的食品必須是完全脫水食品,它們能讓宇航員吃得方便,又保證了營養。

如果所有的食品都從地面帶過去,是否能滿足未來的太空生活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如今宇航員正在嘗試開發太空食品。初步計劃在太空種植小麥,並且試驗在太空煮食,由於從地面帶上去的食品全部是脫水包裝,宇航員進食前需把食物先加熱。新建的空間站有微波爐,而一些太空梭內已裝有可口可樂汽水機。所有的宇航員中也許是美國宇航員最幸福了。因為他們除了可樂,還有橙汁,咖啡等。

住:每周沐浴一次

在太空,宇航員只要一天不洗澡,那難聞的氣味便很快傳遍整個狹小的艙室,引起同伴的不快。

宇航員可以沐浴,但卻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樣隨心所「浴」。由於沒有重力,水不會往下掉,只會四處飄浮,這樣怎麼洗澡呢?原來,宇航員要進入一個像睡袋的東西內,把身體裹緊,防止水向周圍噴出,袋內有香皂和溫水射出,清潔好後,真空機便會把香皂和水抽走。不過,由於帶到太空的水有限,沐浴又要用很多水,加上過程比較復雜和花時間,宇航員平日只用類似海綿的東西,用少許香皂水潤溫擦身子,沐浴只是每周一次的「享受」。

還有一個有趣的問題是上廁所。在太空沒有重力的情況下,糞便及尿液不會往下沉,一不小心便會飄進艙室里來。現在設備改良了很多,排送問題解決得很好。即使是女宇航員也可以放心使用而不用擔心出「丑」了。宇航員的糞便要帶回地球進行化驗,而尿液則會送出艙外。

行:大空令人骨頭脆弱

未來宇航員所肩負的任務,將會愈來愈重,隨著空間站一個個建立,他們逗留在太空的時間亦會逐漸加長,要確保宇航員在太空中能順利工作,不發生危險,除了太空衣的保護,更需要宇航員有良好的體魄和精神。

宇航員每天都要在艙內運動,使自己盡快適應太空。在地心吸引力很低的太空,重量感會突然消失,宇航員鈣質流失特別快,骨頭會變得特別脆弱,加上又經常穿著厚笨的宇航服做實驗,行動起來很不方便,宇航員就要靠運動來鍛煉體質。太空生活是單調的,為了帶來一些娛樂,有些宇航員帶吉他上太空,空閑時一起彈奏或唱歌。

在太空,不管是月球還是火星,都需要面對沒有時間、沒有生命、沒有早晚的環境,這對宇航員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驗。

『陸』 宇航員的小樂子是什麼

宇航員可以攜帶的Ipod

太空生活雖然引人入勝,但有時也很平凡。以下的一些細節,可能是太空生活中你所不知道的一面。

Ipod

最近幾年,宇航員開始被允許帶著Ipod(大容量MP3播放器)飛行。宇航員所攜帶的Ipod是經過特別改裝的:鋰電池被拿走,取而代之的是兩節鹼性電池。因為目前只有鹼性電池被允許帶上宇宙飛船。宇航員得盡量多帶鹼性電池,因為在太空飛行中Ipod的耗電速度非常快。

但是,到達國際空間站後,宇航員卻不能把Ipod從宇宙飛船帶進國際空間站,因為Ipod還不被允許進入國際空間站。

銀器

宇航員可以攜帶的銀制餐具現在,每位宇航員被允許帶一套銀器上太空。由於他們不能在太空洗碟子,所以他們每次用餐過後,只能用消毒布擦刀叉。

比薩餅

宇航員不可攜帶的食物之一——比薩餅

美國宇航局能夠把人送上月球,卻還不能把比薩餅送上宇宙飛船或者國際空間站。比薩餅到了太空根本成不了形,既不能將之冷凍,也不能很好地脫水保存。倘若在太空叫比薩餅外賣,可能得等幾十年後才能實現。

來自紐約的宇航員邁克·馬西米諾特別懷念香噴噴的比薩餅。他說:「如果有人能夠研製出能上太空的比薩餅,他會獲得諾貝爾獎。」此外,太空沒有雪糕,也沒有冰箱。

很多年前,在一次太空飛行中,一名機長擔心一名他認為情緒多變的宇航員會惹事,因此要求配備一把鎖,把太空艙從裡面鎖起來,以防在飛行過程中有人不小心把艙門打開。但是,地面指揮官拒絕了裝鎖的建議。他開玩笑說:「我的理解是我們能夠在沒有鎖的情況下飛行。在發射前,我會詢問每位宇航員的心情——有人想要自殺嗎?」

垃圾

宇航員不能在太空艙里亂丟垃圾。根據要求,宇航員必須盡量把盤子里的食物吃完,把杯子里的咖啡喝光,因為他們所製造的垃圾數量必須符合廚房垃圾箱的規格。如果有剩餘的食物,他們必須把食物包起來,體積盡可能地壓到最小。

洗衣服

宇航員從來不需要擔心洗衣服的事情——在太空根本沒辦法洗衣服,因為水資源太珍貴。因此,無論太空行程是12天還是更長,宇航員都得一直穿同一套衣服。宇航員的T恤、襪子和內衣褲鑲了一層特製的織物,能夠吸收氣味,令衣服更加耐穿。美國宇航員的衣服,包括內衣褲,都會被留到下一次飛行任務時循環再用。

現金

宇航員也用現金

現金在太空毫無價值,但當7名宇航員在狹窄的太空艙里共同生活時,小團體內部的「市場機制」就會開始運行。偷藏了更多M&M巧克力、墨西哥玉米餅或者咖啡的人,將具備跟別人討價還價的權力。這些零食在太空比錢更珍貴,特別是當某位宇航員「彈盡糧絕」的時候。在太空中,每位宇航員所配備的食物帶有不同的顏色標識。據美國宇航局內部人士透露,在太空飛行任務快結束時,如果有宇航員的某種食物(例如肉醬意粉)吃完了,他可能會偷偷換掉顏色標識,把同行的意粉偷吃掉。

『柒』 宇航員logo的體恤什麼牌子

香港時裝品牌Bossini 的 Simpsons T恤

『捌』 《在太空中理家》的一些問題,全部回答出來,語文好者來

在太空中理家在太空中,我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算完全適應了做一個太空人。對飛行與漂浮,從軟管里吮吸經過脫水、凈化的食品我都變得習以為常。24小時的時間變得沒有意義——一天之中太陽會升起15次。衣服變成一件可以犧牲的東西——我穿一段時間,然後扔掉。我頭腳倒置睡在牆上,排泄在管道里。我覺得自己好像一直就生活在那裡似的。
盡管在太空中漂浮時,進行跑步運動也是可能的,但沒有重力的拖拽,跑步不用費力氣。漂浮時奔跑幾個小時也不會覺得累,但不幸的是,對自己也沒什麼作用。無論怎樣,要獲得任何訓練收益,都會有些阻力。因此,在登上跑步機之前,我得穿上鎧甲。這鎧甲緊得就像沖浪者穿的那種類型,且連接在跑步機兩側固定著的金屬板上。鎧甲會用70公斤的力將我猛拉到跑步機上——以此來模仿重力的拉力。
在地球上,我是如此喜歡戶外活動,以致什麼都不能阻止我跑步、騎車、游泳——或所有三項——每天的練習。但踩在跑步機上我覺得跑步時肩上像坐著什麼人。我的腳底,不能適應任何負重,每一次練習的前幾分鍾都像有針扎了進去。隨著訓練程度的提升,我的跑步鞋會因為底板摩擦而升溫,有時候,甚至到了能聞到橡膠灼燒味道的程度。
就像《奧茲國的男巫師》里的錫皮人,我覺得所有的關節都需要加油。穿在身上的一百多磅重的鎧甲,只能部分地分散我身上的負重。在人為的負重之下,我的肩膀和臀部都會痛苦地反抗。不可避免地,肩膀、臀部的疼痛灼熱與摩擦發熱將不斷加重。我發現自己不斷地調整鎧甲位置想分散這種定點的疼痛,但只是白費力氣。我這習慣了太空生活的身體不歡迎鍛煉。堅持一天兩次一小時的訓練需要耗費我能夠掌握的所有意志與自製——一旁還有薩沙的袖珍光碟播放機正在大聲喧嘩。
我需要運動。人的身體,在不用花費力氣的宇宙中閑置,就會急劇虛弱。骨質疏鬆,肌肉萎縮。如果五個月後,我不用再變成地球人,那麼身體機能退化就沒什麼大不了的。但不久以後,我必須抱著我25磅重的兒子散步。此外,如果在著陸時有什麼緊急情況發生,我得依靠自己的力量從航天器里出去。鍛煉是克服失重造成的體能衰退的一種方法。
我的軀體終於變得靈活了。我的脈搏從靜態時的每分鍾35至40下變成150下。盡管不太舒適,鍛煉仍給予了我一種休息——一種放鬆方式。一旦處於舒適的跑步節奏,我會閉上眼睛,想像著慢跑在自己最喜歡的回家路線上——公園,孩子們玩耍的壘球場,搖擺的樹林。這樣做會使時間過得更快。
有時候我會想起自己死去的父親。我強烈地感受到他的存在,也許是因為我人在天堂,離他很近。我會與他默默地交流,告訴他我很想念他。他看上去快樂而滿足。他為我高興。盡管有時候,我會熱淚盈眶,與爸爸交談感覺真好。和他在一起很舒服,流淚之後人也感覺好得多。
有時候跑步是一種純粹的歡樂。我覺得自己在跳躍歡唱。盡管我在地球上從沒有遇到過人們常說的跑步者的興奮點,在太空中跑步時,我真的達到了陶醉的程度。在「和平」號的跑步機上,我發覺自己既體會到了跑步的興奮,又感受到了跑步的沮喪。
我也喜歡上了非官方的記錄書籍。在我的第一次飛行中,當我們飛到美國上空時,我定下了秒錶。接下來的90分鍾,我開始不停不停地跑。飛船以每小時17500英里的速度在地球軌道上運行一周,需要90分鍾的時間。我環繞了地球。我瞥向窗外,又一次看見了美國。《跑步者的世界》雜志後來寫了一篇關於我不停地跑步,繞世界一周的文章。登上「和平」號後,我重復了這項舉動好幾次。盡管我不太在乎自己到底進行了幾次不停的奔跑,我只想說,我曾經跑著繞了這個世界一兩次。
當我不在跑步機上跑的時候,就沒有什麼力量將我往下拽,也沒有什麼來壓迫我的脊椎。我長高了。
起飛那天我的身高略微不足六英尺。但我在軌道上呆了一天之後,就成了整整六英尺。在軌道上的第二天結束後,我量得六英尺兩英寸。「呵」,我想,「也許等我回到地球就可以退役,開始在NBA打球了。我每天都在長高。灌籃應該沒有問題。實際上,我可以飛到籃板上,然後從籃箍往下扣!」
到第三天結束,我的生長完成了,我仍舊是六英尺兩英寸。以後在太空中的五個月,我保持了6.2英尺,在我回到地球的第一天則縮回到我離開前的正常身高。
我的NBA夢想僅此而已。
我們的服裝包括一件棉T恤,一條棉短褲和一雙汗襪。沒有供應內衣。T恤與短褲都是些沒勁的顏色。稍微好看一點的那套是令人作嘔的綠色,領口鑲了艷藍色的邊。俄羅斯產的棉布真是太薄了,衣服幾乎是透明的。不僅如此,沒有一條短褲是有松緊的。客氣一些,我只想說,短褲太松,而任何東西在太空中都會漂浮。這套衣服真是夠可以的。
在飛行之前,我的俄羅斯教練教導我,出於衛生的原因,在太空中不到三天就得換一次衣服。不幸的是,在拿到「和平」號的服裝行李清單時,我們發現,船上的衣服只夠我們每兩星期換一次。
一套衣服穿兩星期是有些久了。船上沒有淋浴設備,沒有洗衣房。「和平」號冷卻系統的故障使空間站的溫度持續一個多月上升到90多度。在太空中使勁地踩跑步機,我會大量地出汗,汗水在臉上凝成水珠。
我努力適應這兩星期的日程,而不太為自己感到惡心。第一周,我會日夜穿著相同的衣服。第二周,這些衣服就會變成我的跑步裝。我會將鍛煉服裝放在電冰箱冷凍裝置的排風扇附近,使得汗濕的T恤在早晨到黃昏兩次運動之間變干。但多數時間是,在我下午踩上跑步機之前,得穿上仍舊潮濕的T恤。
穿了兩星期之後,我發現那衣服真是令人討厭透了。我會將潮濕的衣服團成球,用導管將它們纏起來。然後我會將球扔進前進號垃圾車里。前進號在再次進入大氣層時會燒毀,這對我那可惡的、臭氣熏天的破布來說,是個合適的結局。
「和平」號上沒有淋浴或盆浴。太空中的洗澡過程等同於在地球上用海綿搓澡——還得外加因失重與缺水造成的困難。
要洗澡,一開始,我得將水從配給裝置射入一個裝有特種低泡沫肥皂的錫箔小包里。然後,我會插入一個帶有自動開關折疊裝置的麥管。接著,我搖動小包,打開折疊,往身上擠幾滴肥皂水。如果我保持不動,水會變成小珠子附著在皮膚上。然後我用一塊類似4乘4英寸棉紗墊的布,把水抹遍全身。因為在洗澡過程中布變得很臟,我總是最後才洗腳、胯部與腋下。
對於我過長的頭發,我則使用一種不用沖洗的香波。這種香波不需要水。我直接將香波倒在頭皮上,然後搓洗。理智上,我知道我的頭發不比使用香波前干凈多少——塵土能到哪裡去?——但心理上覺得干凈一些。
在我的保健箱里有俄羅斯人提供的一種特殊護牙用品——能帶在小指上的套型濕潤棉紗墊。在手指上套上棉墊,搓洗牙齒和牙齦。盡管不是什麼天才設計,我寧可把克萊斯特牙膏擠在牙刷上。為了不使嘴裡的液體與泡沫漂起來,刷牙時我得盡可能將嘴閉上。刷完牙後,我會將多餘的牙膏與水吐在曾用來洗澡的同一塊布上,然後除去頭發上的香波。
在太空中,刮鬍子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十分浪費時間。我會往臉上擠少量的水。表面張力與我的胡茬使水附著在臉上。我會在水上加一點美國宇航局製造的叫做「太空剃刀」的刮鬍膏。每刮一下,刮鬍膏與鬍子的混合物就會暫時粘在刀片上,直到我將其放到使用了一星期的臟毛巾上。每放一次,我就會滾動毛巾來抓住丟棄物。
因為花費時間太多,我選擇每周刮一次鬍子,即在每個星期天的早上。我不留大鬍子是因為,如果在突發事件中我需要帶上防毒面具,鬍子可能會阻礙全臉面具的密封。一周刮一次鬍子變成了一種計時的方法。如果在鏡子里瞥見一張臟亂的臉孔,我就知道是星期五或者星期六,我又熬過了一周。
我的床是光譜太空艙後面的一堵牆,對面的地板上有一台通氣扇。因為在太空中熱空氣不會上升,這里沒有空氣對流。風扇是使空氣流動的惟一途徑。
睡在一個不夠通風的地方,你很可能會像是在一個氧氣不足與二氧化碳過剩的罩子里呼吸。結果會導致缺氧與換氣過度。人醒過來時會感到劇烈的頭疼,且會拚命吸氣。
出於這個原因,我頭腳倒置睡在牆上,頭沖著那台運行的風扇。我用一根BUNGEE繩或是一條尼龍褡褳防止在夜裡漂走。我見過其他宇航員在睡覺時到處漂浮——他們在晚上繞著飛船漂浮,通常撞上濾過器的吸入一側時才會醒來。
這就是我怎樣在太空中生活的五個月。盡管不太方便,我並不因為缺少愉快事物而厭煩。記得我還是小男孩的時候,晚上洗澡常常呻吟抱怨,在這種意義上,我認為空間站是小孩子的天堂。另外,蓬亂,不刮鬍子,甚至有點亂糟糟的,似乎很適合太空探險的景象。我們畢竟是在前線的冒險者。我們忙得根本無暇顧及自己看上去怎樣或者聞起來怎樣。
是不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