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裝搭配 » 中國織衣什麼開始出現的
擴展閱讀
男士圍巾一般多少寬 2024-11-29 15:08:46
娃衫雪紡襯衫雪紡 2024-11-29 13:22:45

中國織衣什麼開始出現的

發布時間: 2023-03-13 09:33:45

⑴ 中國的衣料最開始用棉為主的是那個朝代

宋代開始

中國在宋以前,長江和黃河流域都還沒有種植棉花,那時的古人,經濟條件好的,夏天穿絲織品或麻織品的衣服,冬天則穿動物皮毛或或絲綿、麻絮等。麻的種類很多,大麻、薴麻、苘麻及葛等的纖維都可制衣。宋朝開始,棉花逐漸從海南島、兩廣等地北上,進入長江和黃河流域。所以宋以前,經濟困難的人既少穿麻織品的「布」,也少穿絲織品的「帛」而是穿紙制的紙衣,紙祆、紙被(又名紙衾)禦寒。如唐·殷堯庸《贈惟嚴師詩》雲:「雲鎖木龕聊息影,雪香紙祆不生塵。」又,南宋·陸游《謝朱元晦寄贈紙被詩》雲:「紙被圍身度雪天,白於狐腋軟於綿。」(綿指絲綿)又,宋·高煮《同周晉仙夜宿詩》雲:「更有詩人窮似我,夜深來共紙衾眠。」尤其令人驚異的是那時的紙衣、紙被等是可以反復洗滌使用的。蘇東坡對此有專門的介紹,說:「紙被舊而毛起者,將破,用黃蜀葵梗五七根,捶碎,水浸,涎刷之,則如新。或用木槿葉搗水,刷之,亦妙。」(東坡《物類相感志·衣服》)

⑵ 中國古代什麼時候開始紡織布匹

原始社會嫘祖繅絲養蠶開辟紡織的先河。但也只是傳說,沒有確切依據。

這是棉紡織的歷史。文獻和出土的棉紡織品實物證明,中國邊疆地區各族人民對棉花的種植和利用遠較中原為早。

在古代,由於交通不便,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商品生產不夠發達,邊疆地區早已發展起來的植棉和棉紡織技術向中原的傳布經歷了漫長的過程。直到漢代,中原地區的棉紡織品還比較稀奇珍貴。

到了宋代,邊疆地區與內地的交往頻繁,大量棉紡織品輸入中原,棉花和棉布在內地廣為流行,植棉和棉紡織技術逐漸傳入。1979年在福建崇安武夷山岩墓的船棺中發現了距今3200多年的一塊青灰色棉布。

1966年在浙江蘭溪宋墓中出土一條完整的拉絨棉毯。這兩件出土文物,為研究中國東南地區的植棉和棉紡織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線索。

紡墜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於紡紗的工具,它的出現至少可追溯到新時石器時代。出土的早期紡輪,一般由石片或陶片經簡單打磨而成,形狀不一,多呈鼓形、圓形、扁圓形、四邊形等狀,有的輪面上還繪有紋飾。

紡墜的出現不僅改變了原始社會的紡織生產,對後世紡紗工具的發展影響十分深遠,並且它作為一種簡便的紡紗工具,一直被沿用了幾千年,即使在20世紀,西藏地區一些游牧藏民,仍在用它紡紗。

(2)中國織衣什麼開始出現的擴展閱讀:

起源:

中國機具紡織起源於五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的紡輪和腰機。西周時期具有傳統性能的簡單繅車、紡車、織機相繼出現,漢代廣泛使用提花機、斜織機,唐以後中國紡織機日趨完善,大大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

紡織原料多樣化:

古今紡織工藝流程發展都是因應紡織原料而設計的,因此,原料在紡織技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古代世界各國用於紡織的纖維均為天然纖維,一般是毛、麻、棉三種短纖維,如地中海地區以前用於紡織的纖維僅是羊毛和亞麻;印度半島地區以前則用棉花。

古代中國除了使用這三種纖維外,還大量利用長纖維——蠶絲。蠶絲在所有天然纖維中是最優良、最長、最纖細的紡織纖維,可以織制各種復雜的花紋提花織物。

絲纖維的廣泛利用,大大地促進了中國古代紡織工藝和紡織機的進步,從而使絲織生產技術成為中國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紡織技術。

⑶ 我國織毛衣起源於什麼時候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難度啊~你可以參考一下下面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最早的是手編毛衣,應該出自古代游牧部落的牧羊人之手。在遠古時代,人們最初的衣服是獸皮和數葉,後來逐步發展,出現了紡織品,在中國,紡織品的原材料是絲與麻,可以說是貴人穿絲賤人披麻;在中亞游牧民族地區,紡織品的原材料是毛,以羊毛為主。另一種重要的防止原材料——棉花是原產於中南美洲的,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才流行世界,進入中國也是明朝末年的事情。不管是絲織品、麻織品還是羊毛織物,都是有經線有緯線,梭織而成的。手編毛衣和織布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工藝,毛衣手工編織和絲綢等衣服製作相比,有著很大的靈活性。絲綢等衣服從原材料到成衣需要3個過程:紡線、織布、縫制;手編毛衣織需要兩個過程:紡線和編織,在編織的時候,除了毛線,你只需要幾根細竹針。如果說梭織產品更適用於大規模生產,那麽編織更適合個人勞動。
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各種動物就開始脫毛,脫去冬季的短絨,換上適應炎熱夏天的長毛。牧羊人們收集了脫落的羊毛,洗凈晾乾,放牧的時候,牧羊人坐在石頭上,邊看著羊們吃草邊將羊毛錯成細條,這些細條可以用來織毛毯打毛氈,再紡細之後可以織呢子。某一天,北風漸緊,天快冷了,某一個牧羊人,也許是一個奴隸,沒有氈做的衣服可以禦寒,他找了幾根樹枝,想方設法將手裡的毛線結成一個片片,一個可以裹在身上禦寒的東西,繞來繞去,他終於找到了訣竅,於是,便有了後來的毛衣。

⑷ 織毛衣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說起這手工編織毛衣的來歷,確實久遠,最早的手編毛衣,應該出自古代游牧部落的牧羊人之手。在遠古時代,人們最初的衣服是獸皮和毛衣樹葉,後來逐步發展,出現了紡織品,在中國,紡織品的原材料是絲與麻,可以說是貴人穿絲賤人披麻;在中亞游牧民族地區,紡織品的原材料是毛,以羊毛為主。

(4)中國織衣什麼開始出現的擴展閱讀

歐洲最早以編織技術擅長的人群,是被西班牙天主教皇室所僱傭的穆斯林織造匠。歷史上,毛料編織技藝的傳播路徑也是從中東出發傳往歐洲,經過地中海貿易的催化在歐洲興盛,再趁著歐洲殖民地的擴張普及到美洲。

可以說哪裡有「穿暖」的需求,織毛衣的技巧就會傳播到哪裡,伴隨羊毛產業的發展,織毛衣也成為歐洲中世紀養活眾多人口的一個重要行業。以英國為例,從12世紀起,「羊毛是中世紀英格蘭經濟的基石」。

溫帶海洋性氣候、白堊質土層,有鹽分的空氣為牧羊業發展提供理想之地,優質的英國羊毛遠銷佛蘭德斯、荷蘭和義大利。羊毛貿易下的羊毛稅構成了英格蘭王室最豐厚的收入——1290年至1294年,英國王室每年的羊毛稅有3萬3千英鎊,占其收入的70%以上。

⑸ 織毛衣的技術是什麼朝代引進到中國的

是清代,由荷蘭傳教士傳入中國。

⑹ 古代人從哪個朝代開始穿絲綿衣服

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時期。
絲綿是一種蠶絲製成的綿絮、被用材料,是用繭表面的亂絲加工而成。可分為廣義絲綿和狹義絲綿,狹義的絲綿僅指天然蠶絲棉。廣義的絲綿指絲綿狀織物,如噴膠綿、中空綿、混合絲綿、仿絲綿、七孔綿等類泛稱。古人在衣服裡面充以絲綿,作為禦寒之衣,或者做成蠶絲被。
絲綿最早是用來製作冬衣,古代漢人夏季服葛麻紗羅、冬季以絲綿充絮。如果是冬天,袍內應絮綿。顏師古註:「漬繭擘之,精者為綿,粗者為絮。今則謂新者為綿,故者為絮。」簡單地說,就是以下腳繭和繭表面的亂絲為原料加工而成的絮狀物,好一點的稱為綿,次一等的稱為絮。
西漢絲織業已很發達。織物生產中,一般以上等蠶繭用於紡織,以次等蠶繭製作絲綿。戰國兩漢出土文物有鳳鳥花卉紋綉淺黃絹面綿袍、小菱形紋錦面綿袍、羅地「信期綉」絲綿袍、朱紅菱紋羅曲裾式絲綿袍、西漢印花敷彩紗絲綿袍、絹地「長壽綉」絲綿袍、素絲綿袍等等。南北朝時,揚州「有全吳之沃,魚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
唐人冬季穿綿袍,加綿十兩。襖子是冬衣,比袍略短,加綿八兩。綿袴,也稱復袴,加綿六兩。這是冬裝。唐人所說的「綿衣」「綿袍」都指絲綿。白居易《新制布裘》詩:「桂布白似雪,吳綿軟如雲。布重綿且厚,為裘有餘溫。朝擁坐至暮,夜覆眠達晨。誰知嚴冬月,支體暖如春」。得瑟他新做的綿袍,外面用的是潔白的桂布,裡面絮吳地產的絲綿,非常暖和,即使是嚴冬臘月,也溫暖如春。

⑺ 織毛衣是從什麼時候(或哪個朝代)開始的

毛衣編織的歷史非常的久遠,人類在原始生活中利用樹葉、獸皮來蔽體,在漁牧生活中結網捕魚,就懂得運用編織的技法,隨著文明的演進與科技的發明,人類不僅充分利用各類動植物等天然纖維,編織出生活所需的物品。更研發出多種化學纖維、礦物纖維,使人類生活更舒適便利。所以編織的歷史可說是一部人類文明與科技的發展史。

如果你是問用羊毛織毛衣,那應該就是從漢朝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