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裝搭配 » 古人的內衣內褲叫什麼
擴展閱讀
裂帛童裝的衣服怎麼樣 2024-11-28 22:53:01
好的男裝淘寶店鋪推薦 2024-11-28 22:49:12
裙裙子的顏色好看 2024-11-28 21:14:27

古人的內衣內褲叫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5-14 02:36:47

A. 古代內衣的稱呼是如何演變的

古代的內衣在秦漢之前,直接叫“褻衣“,當時的民風比較淳樸,所以在叫貼身衣物的時候,古代人還是比較隱晦的。等到了秦漢時期,則是被稱為“抱腹”或者“心衣”。這時候的內衣則是用布直接裹在胸前,背後的話再用繩子繫上。雖說這種內衣和現在的圍裙比較相似,但是這時期的內衣長度只到腰間。

雖說內衣隨著朝代的更迭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內衣的款式也在不斷的變化,但是因為經濟的不同,所以很多的士族權貴在內衣的材質上也是多變的。

B. 古代內衣叫什麼

褻衣。
古代內衣,較早的稱如納羨謂是「褻衣」。「褻」意為「輕薄、不莊重」,可見古人對內衣的心態。
內衣是指貼身渣拍穿的衣物。內衣有保暖及污穢的危害作用,有時會被視為性茄旦征。

C. 古人穿在裡面的衣服叫什麼

1、古人穿在裡面的衣服叫中衣,中國內衣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的史料見於漢朝,中女性內衣攜中在不同的時期又稱為抱腹豎隱陵、心衣、兩襠、抹胸、肚兜等,內衣一直蘊藏著女性的隱秘。
2、中國古代內衣不像歷代外衣具備嚴謹的典章服制,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外衣是政治,而內衣則是情感。中國古代內衣都是情和藝余戚的完美結合,它是女性私密空間中的悄悄話語。
更多關於古人穿在裡面的衣服叫什麼,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96397a1616012422.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D. 在古代,內衣的名字是什麼是如何演變的

在古代,內衣之所以會慢慢地演變,就是由於人們思想慢慢在開放,它的名字由褻衣,抱腹,然後演變成為合歡禁,最後成為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小肚兜,接著就成為了今天這個樣子。不管在古代還是現在都有內衣這種東西,只不過古代的思想比較封建保守,所以大家對他的稱呼有所特別,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的思想比較陳舊,對於一些新的東西都不想去接受,所以最早女子的內衣叫做褻衣,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人們起初對於新事物非常的不尊重,有一種偷偷摸摸的意思,畢竟當時的傳統思想搞得很多人都不敢去接受新的事物,而且不敢光天化日的將它講出來,接下來就為大家好好的講解一下古代內衣的發展史。
對於這件事情你要是有什麼好的想法,歡迎寫在評論下方,我們一起討論吧。

E. 古人把內衣叫什麼

我們趕快來了解下胸罩的前生吧。

古人的內衣最早稱為“褻(xiè)衣”。“褻”意為輕浮、不莊重,可見古人對內衣的心態是迴避和隱談鬧諱的。中國內衣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見於先秦時期。《禮記·檀弓下》記載:“季康子之母死,陳褻衣。敬姜曰: 婦人不飾,不敢見舅姑。將有四方之賓來,褻衣何為陳於斯? 命徹(撤)之。”

兩漢時期內衣稱“抱腹”、“心衣”,兩者的共同點是背部袒露無後片,質地多用平織絹,圖案多以愛情為主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內衣稱為“兩當”,它有前後兩片,既可當胸又可當背,材質多為色彩豐富、內有襯綿的織錦。唐代出現了一種無帶的內衣,稱為“訶子”,訶子常用“織成”(一種名貴織物)為面料,挺括而略有彈性,穿時在胸下扎束兩根帶子即可。

自宋代開始,女子有了束胸的習慣。此時內衣上可覆乳下可遮肚,用紐扣或帶子系結,整個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稱“抹肚”。元朝內衣稱“合歡襟”,由後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點,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繩帶等系束。合歡襟的面料用織錦的居多,圖案為四方連續。

明代內衣稱“闌裙”,外形與背心相似卻為開襟,兩襟各綴有三條襟帶,肩部有襠,襠上有帶,腰側有系帶,可起到調節腰部的效果。清代內衣改碧稱“兜肚”,一般做成菱形。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兜肚演變成小馬甲,面料以棉、絲為主,形制窄小,通核侍舉常用對襟,襟上施數粒紐扣,穿時將胸腰裹緊。小馬甲進一步發展並吸收了西方的某些特點,便成了現在的胸罩。

F. 古代人,內衣 內褲是怎樣

古代人的內衣統稱褻衣。

古代內衣,較早的稱謂是「褻衣」。「褻」意為「輕簿、不莊重」,可見古人對內衣的心態。

古人還沒發明合檔的長褲之前有一種掛檔的衣物叫褌。

褌,《釋名》曰:「褌,貫也,貫兩腳,上系腰中也。」褌就是檔間的著裝,形制有二。

一、短,僅遮襠部,不縫褲腿,類似現在內褲的形制。因古人認為類似牛的鼻子,被稱為犢鼻褌。

二,長可達膝部,縫有兩個褲腿,

漢:抱腹、心衣

「心衣」的基礎是「袍腹」,「抱腹」上端不用細帶子而用"鉤肩」及」

古代內衣(女性)演變

襠」就成為「心衣」。兩者的共同點是背部袒露無後片。平織絹是漢朝常用的內衣面料,其上多用各色絲線綉出花紋圖案(稱彩綉),圖案多以「愛情」為主題,在當時用素色面料來製作內衣的情況是不多的。

魏晉(十六國):兩當

「兩當」與「抱腹」、「心衣」的區別在於它有後片,「既可當胸又可當背」。材質多為手感厚實、色彩豐富的織錦,雙層,內有襯棉。「兩當」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飾,後傳人中原,屬異族文化。本貼包含圖片附件:

唐朝:訶子

唐朝以前的內衣肩部都綴有帶子,到了唐代,出現了一種無帶的內衣,稱為「訶子」。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點所決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裝」,她們將裙子高束在胸際然後在胸下部系一闊帶,兩肩。上胸及後背袒露,外披透明羅紗,內衣若隱若現,因而內衣面料考究,色彩繽紛,與今天所倡異的「內衣外穿」頗為相似。為配合這樣的穿著習慣,內衣需為無帶的。「訶子」常用的面料為:「織成」,挺括略有彈性,手感厚實。穿時在胸下扎束兩根帶子即可,「織成」保證「訶子」胸上部分達到挺立的效果。

宋代:抹胸

「抹胸」穿著後「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稱「抹肚」。用紐扣或帶子系結。平常人家多用棉製品,俗稱土布,貴族人家用絲質品並在其上綉以花卉。單的夾的,形式不一。

G. 古代內褲叫什麼名字

古代內褲叫褻褲。之所以稱之輪吵為褻褲,是因為內褲在古人看來是一種比較猥瑣和輕慢的衣服,不可輕視於他人。古代人穿的內褲,其褲腿比較長,因此不便於運動。

內褲


內褲一般指貼身的下身褲子,分男裝女裝兩種,而且根據性別不同,款式也越來越多花樣了,穿內褲各國各地出現的時間不一。

運動型內褲樣式三角的居多迅衫,以小三角褲為基本造型,褲口的位置不是卡在大腿根部,而是稍稍向胯的部位提高,這種設計使人在運動時不會勒傷大腿。

生活中,一定要養成勤洗勤換內褲的習慣,建議每天更換,尤其是畝桐腔夏天,最長不要超過2—3天。

H. 內衣在古代叫啥

古代的內衣,坦粗舉漢朝時稱為心衣,宋代叫抹胸,清代就叫做肚兜,凳核可以去網路上查一查,之前發現一個叫心衣的網站有這方面的介讓碧紹

I. 古代人穿的內褲,叫褲,這個字怎麼

通常叫做,褻(xiè)褲
就是內褲或稱底褲,指古人裡面穿的小褲,那時候可沒有現在這樣的內褲。古代人穿的內褲,其褲腿比較長,因此不便於運動,而之所以稱之為褻褲,是因為內褲是一種在古人看來比較猥瑣和輕慢的衣服,不可輕視與他人。
女子也穿「窮褲」,便是開襠褲

J. 關於內衣的稱呼,從古至今都是如何演變的

最早的時候女性的內衣被稱為褻衣。漢朝稱女性內衣為抱腹或心衣,魏晉稱為兩當,到了唐代則稱為訶子,宋代為抹胸,元代為合歡襟,明代為主腰,清代為肚兜,而到了現代,我們則稱之為胸衣。在古代幾乎所有的朝代,女性的內衣都是不能讓外人看見的,即使清洗了也要晾曬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否則就會被認為是輕薄女子。

歐洲的古代女性有束腰的習慣,而我國古代的宋朝女性則有束胸的習慣,所以宋朝的內衣叫抹胸。後來因為宋代的內衣可以遮住肚子,又稱為抹肚。元朝的內衣名字叫合歡襟,明朝的女性內衣稱為主腰,穿戴形式和現代的背心很像。清朝的內衣則大多數稱為肚兜,而且多以紅色為主,不少人還會在紅色的肚兜上秀很多美麗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