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近現代中國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化特點
一、物質生活的變化
1、服飾:
第一階段
①時間:鴉片戰爭後到新中國的成立(1840-1949,近代)
②特徵:中式與西式、傳統和現代服飾並存,中西合璧,土洋並存
③代表性服飾:男裝:長袍馬褂、西裝、中山裝。女裝:旗袍(新式與舊式)
第二階段
①時間:新中國成立後到十一屆三中全會(1949-1978)
②特徵:受政治生活的影響,與革命相關的服飾成為主流。
③代表性服飾:男裝:列寧裝、中山裝(「幹部服」)綠軍裝。女裝:列寧裝、連衣裙、綠軍裝
第三階段
①時間:十一屆三中全會後
②特徵:由穿得暖向穿得好過渡,各種款式的服裝層出不窮,由封閉走向開放
導語引入:老師講述
地球上所有的動物中,只有人類是穿衣服的。人為什麼要穿衣服?有人說是為了護身、為了禦寒,這是從功能的角度來解釋的;有人說是為了遮羞、為了禮貌,這是從道德的角度來解釋的;也有人說是為了好看、為了吸引異性,這是從審美的角度來解釋的。當猿剛剛進化為人的時候肯定沒有穿衣服,我們的祖先從什麼時候開始穿衣服的?不得而知。上古傳說把衣服的發明歸功於黃帝。《易經》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實際上,衣服的出現要早得多。我們在周口店的山洞裡就發現了骨針,從而可以知道1萬8千年前的山頂洞人已經穿衣服了。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過粗麻布印痕。在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遺址中,發現過細葛布和絹。那時的人們一定也穿衣服了,因為沒有文字記錄,所以知之甚少,直到商周後我們知道多起來。今天我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近代服飾」。一起來學習。
第一階段:鴉片戰爭後到新中國的成立(1840-1949,近代)
圖片展示:男裝:長袍馬褂、西裝、中山裝。女裝:旗袍(新式與舊式)
引導歸納:特點:中式與西式、傳統和現代服飾並存,中西合璧,土洋並存。
提問一:為什麼有這樣特點?(引導)
歐風美雨的潛移默化、維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動。鴉片戰爭打開中國大門,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結構隨之產生變動,西方文化、生活方式推動著個性的解放,首先體現在穿著上擺脫舊的規定和束縛。
提問二:西裝為什麼流行?(引導)
西裝是在鴉片戰爭以後傳入,真正流行開來則是在民國成立以後。
1、從穿著的角度來講?西裝適體、瀟灑
物質生活就是我們平常說衣、食、住、行,下面我們來看看吃的,住的,還有和我們吃穿住相關的社會習俗。
2、飲食
(1)中餐:四大菜系(魯菜、粵菜、川菜、淮揚菜)
(2)西餐:①傳入時間:1840年鴉片戰爭後
②與中餐區別:烹飪方式、食品種類、就餐環境、禮節要求存在明顯區別
3、住宅
①傳統建築:北方四合院
②中西合璧:里弄(上海弄堂)
③新式住宅:「新村」、「花園」、
Ⅱ 影響中國近代服飾演變的因素
近代(1840-1949)服飾組(中西合璧,土洋並存)
服飾的變化:男子-長袍馬褂到西裝到中山裝
女子-傳統旗袍到鍵塵改良旗袍
變化原因:政治上,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建立
經濟上,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思想上,受西方文化,民主自由觀念的影響,審美觀念發生變化
50~60年代中期
服飾的變化:中山裝;蘇式裝(連衣裙和列寧裝);工農裝
變化的原因:新中國成立,勞動人民當家作主;新中國的政權性質;中蘇關系良好
60~70年代末期
服飾的變化:軍服,式樣和顏色單調
變稿敏禪化的原因:扭曲的審美觀念,嚴重的個人崇拜,國家經濟的困難
改革開放以後
服飾的變化:色彩艷麗,面料款式多元化,服裝產業開始起步,封閉走向開放
變化原因: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思想的拿悶解放;觀念的改變
回答歷史問題一般都要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來考慮。
Ⅲ 中國近代以來服飾的變化是怎樣的
中國近代服飾的變化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從鴉片戰爭開始到新中國成立是第一個階段,服飾的主要特點是中西結合,有的材料直接概括為了八個字:中西合璧,土洋並存。男裝的典型代表就是中山裝,女裝的典型代表就是旗袍。
第三個階段就是1978年以後,這一時期,服飾受到港台歐美的影響,從服飾的材料、花式、以及款式都與之前發生了質的變化,人們由穿的暖像穿的美轉變。追求個性化的表現,甚至追求品牌的效應。衣著的變化不僅說明人們物質生活的提高還說明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我們國力在增強。
Ⅳ 近代中國服飾的變化趨勢有和變化各階段特徵
辛亥革命後,中山裝形成。此後幾十年,中山裝大為流行,成為中國男子喜歡的標准服裝。20世紀五六十年代列寧裝、幹部裝流行。 女子服飾變化的情況清代婦女服飾,有滿、漢兩種。滿族婦女一般穿長袍;基本上是沿襲女真族。漢族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主。清中期以後也相互仿效,形成滿漢服飾藝術相融合的局面。滿族婦女一般都穿長度到腳的寬長袍,外面再罩一件像背心的坎肩。漢族婦女服飾仍沿用明朝服裝形制,以衫裙為主。而後以上身鑲著有花邊的襖、衫為主,式樣比較寬大,長度一般在膝下。
滿族婦女的鞋極有特色。以木為底,鞋底極高,類似今天的高跟鞋,但高跟在鞋中部。上下較寬, 中間細圓,類似花盆。 清代婦女旗袍還時興「大挽袖」。袖長過手,袖裡的下半截彩綉採用多種與袖面不同顏色的花紋,然後將它挽出來,別致、美觀。 漢族婦女服飾仍沿用明朝服裝形制,以衫裙為主。而後以上身鑲著有花邊的襖、衫為主,式樣比較寬大,長度一般在膝下。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接觸西式服裝後,旗袍出現並不斷革新。20世紀五六十年代連衣裙流行。 小結 v鴉片戰爭後,隨著西方資本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勢力的進入中國,引起了中國社會的劇烈變動,與此相伴隨,中國人民大眾的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等方面,也開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隨著中西各種社會文化因素的相互激盪和交匯,出現了許多色彩斑斕、新奇特異、意味深遠、令人目不暇接的新鮮事務,形成了中國社會生活和文化生活開始走向近代的廣闊畫面。這種變化的總的趨勢是:由以往的閉關自守,轉而為面向世界;由過去的封建傳統天下,變而為向近代化的趨進。 這從服飾的變化可以明顯的感受到。 近代以來服飾變化的具體表現 男子服飾變化的情況。 長袍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飾,20世紀上半葉仍然流行 西裝的傳入在鴉片戰爭以後,民國成立以後流行開來,成為男子禮服之一。對中國服飾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