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裝搭配 » 為什麼如來能制服孫悟空
擴展閱讀
穿襯衫胸口不舒服 2024-11-15 00:35:20

為什麼如來能制服孫悟空

發布時間: 2021-06-02 19:02:36

❶ 如來佛為什麼可以制服孫悟空

如果沒記錯的話如來寫的應該是這個:卐譯音讀:wan萬佛教相傳的吉祥的標幟。來自梵文,義為「吉祥萬德之所集」。古代印度宗教的吉祥標志。顯現金光,如來佛胸前有卐字。中國唐代武則天定音為「萬」。義為「吉祥萬德之所集」。佛經中又寫作「卍」。說通俗了。。。如來身上都有顯示的顯然就是有法力的

❷ 《西遊記》中玉帝有能力制服孫悟空,為什麼還要請如來出手

應該是覺得還不到他出手的時候吧

說起玉皇大帝,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很慫,在孫悟空大鬧天空時他的行為顯示出他的實力不是一般的弱,最後只得讓人去請如來佛祖來幫忙,搞得是狼狽不堪,鬧出了不少笑話。


在《西遊記》鳳仙郡中,玉帝就放了一堆面山米山就讓悟空毫無辦法,用盡辦法也絲毫不能動搖,這僅僅就是堆糧食,但是其中蘊含的是玉帝的法力修為,這也是玉帝少有的動功,就從這小事情就可以看出這個天地主宰不是鬧著玩的,只是帝王不想跟你玩罷了。大家是怎樣認為的呢?

❸ 為什麼如來能用手指一彈就能把大鵬收服,而孫悟空卻很難打敗大鵬鳥!

你問這個問題,是緣於對佛教的不了解。這個問題要從十法界講起。佛陀告訴我們,娑婆世界也就是包含我們地球的空間由十個不同的能量空間組成,其中分為六凡界和四聖界,六凡界就是我們常說的「六道輪回」,分別為天道(神仙界)、阿修羅道(半人半神)、人道(我們)、旁生道(動物)、地獄道、餓鬼道,這裡面的生命體因為都存有愛欲煩惱的緣故,都在反復轉世輪回,逃不出六道輪回。而四聖界則由徹悟宇宙真相、沒有煩惱愛欲的修行者組成,分為聲聞道(聽聞佛法而悟道)、緣覺道(沒有聽聞佛法的機會但能憑借自己的經歷悟道)、菩薩道、佛四個層次的生命體。
所以孫悟空、大鵬鳥都是六凡界的旁生道裡面的眾生,還在六道輪回之中,佛則是四聖界的最高一層,是大成就者,大慈大悲法力無邊,神通廣大,所以要想收拾他倆當然是輕輕松鬆了。至於孫悟空收拾不了大鵬鳥,那是修為問題,就想小學生打不過中學生一樣,但是校長(如來佛)一出面,自然輕輕松鬆了

❹ 孫悟空大鬧大宮時,為何如來要找地界的如來降服孫悟空

孫悟空大鬧天宮時,為什麼玉帝要請如來佛祖降服孫悟空?看過西遊記的朋友都知道,孫悟空因為玉帝給他封了個弼馬溫的稱號而大鬧天宮,孫悟空知道自己官小,所以舉旗自號「齊天大聖」。偷仙桃、飲御酒、盜仙丹,攪亂蟠桃大會。這時候,玉帝徹底生氣了,我給你官做,你竟然還不識抬舉,嫌棄官小,還造反,所以玉帝派遣了十大天王、托塔天王等捉拿孫悟空,但是都沒能擒住孫悟空。

玉帝雖然統領三界,但是三清道教的老祖,並不直接接受玉帝的詔令。他們可以聽從玉帝的一些安排,但並不是玉帝的臣子。也就是說,玉皇大帝在面對孫悟空大鬧天宮之時,不是不請元始天尊,而是不一定能夠請來他。而如來佛祖是佛教的「頭」,佛教隸屬三界之中,玉帝和如來算是君臣之分,只需要下一道聖旨,如來便會前來相助。

❺ 菩提祖師和能一招制服孫悟空的如來究竟誰更厲害

說起西遊記里的菩提祖師,總是能引起許多人的熱議。因為菩提祖師出場的次數實在太少,在西遊記原文的一百集里只佔據短短的兩集。

且這兩集里祖師露臉的次數還是屈指可數,這樣讓菩提祖師越加神秘。菩提祖師強不強?毋庸置疑,從他徒弟孫悟空的表現,我們就會發現菩提祖師神通蓋世。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如來佛祖趁孫悟空分神之際,急忙的一個翻掌,就將孫悟空壓在了五行山下,可如來之前明明是這么和孫悟空說的:「你若能飛出我的手掌心,就讓玉帝搬出天庭;若飛不出去,就下界再修煉幾年,功成之後,再來爭吵。」

這樣一對比,各位就能發現菩提祖師和如來佛祖的差距了,一個正直信實,一個詭詐老辣。兩人無論是法術上還是品德上,根本不是同一個檔次,所以說,雖然孫悟空學藝十年卻被如來一招制伏,可是其中蹊蹺,大家是心知肚明了。

❻ 如來制服孫悟空,為什麼玉帝請如來吃龍肝鳳爪,玉帝在

大家好!我們看過《西遊記》的都知道孫悟空在大鬧天宮的時候,玉帝請來佛祖降服孫悟空,也正是佛祖的及時趕到才制止了孫悟空的繼續作亂!在收拾完孫悟空以後如來佛祖本想是要收拾行李回靈山吃飯的!結果卻被告知玉帝為了表演如來的功績,特意舉辦了「安穩大會」。寓意嘛,就不用多說了,很明顯就是制服了孫悟空,天庭得以安穩!

當如來佛祖來到聚會的地方後,發現在此次的餐桌上有一道菜:龍肝風爪!

可以說這道菜成了如來的煩心事!

而鳳爪呢?我們都知道鳳凰有兩個兒子,一個是孔雀,一個是大鵬。曾經孔雀將如來給吃到肚子里,後來如來從孔雀的肚子里殺出,本因該殺掉孔雀,但是危於孔雀背後的妖族勢力,不敢隨意冒犯。但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如來只能稱呼孔雀為佛母!

因為,我們現在看看玉帝請如來吃飯,上了這樣一道菜!可見玉帝的心思多麼明顯!只是恐怕現在很多人都還沒有體會出來!

❼ 用手制服孫悟空的如來,真的就沒有付出什麼代價嗎

眾所周知,猴哥當年大鬧天宮,被如來一隻手就按在了五行山下動彈不得,玉帝出醜的模樣和如來的威風形象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孫悟空大鬧天宮後,就被如來一隻手捉住,好像是成就了如來。那麼,如來真的只用一隻手就輕輕鬆鬆地把孫悟空給鎮壓住了嗎?沒那麼容易!真相是靈山都快破產!

如果此時有一定規模厲害的妖魔鬼怪進攻靈山的話,相信以如來佛祖目前這種虛弱的狀態,是難以應付得了的。因為如來幾乎把靈山最強大的寶貝都用在這猴子身上,可見,如來制服孫悟空遠遠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大家覺得呢?

❽ 道教三清厲害還是佛教如來佛祖厲害理由是什麼為什麼當初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不請三清制服孫悟空呢而

西遊記仰佛抑道,不足為信,事實上不同教派也無從比較。不過三清原是鴻蒙時期的人物,是盤古一氣化三清而生,如來菩提悟道,也是鴻蒙已定,功力再高,也不能到開天闢地,所以三清應是強於如來。在唐朝之前,佛教也一直是道教旁支,道教徹底衰敗是從元朝開始的,元帝強迫道士皈依佛門,所以吳承恩時不信道教,也是時代所驅。

❾ 觀音為什麼能震住孫悟空,是如來教給他的嗎

觀世音菩薩之所以可以降服住孫悟空,就是因為如來佛祖給了觀世音菩薩三個金箍兒,然後觀世音菩薩設法讓唐僧將最厲害的那一個金箍套在了孫悟空的頭上。只要孫悟空有悖逆之心,不聽從行僧之言,不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那麼唐僧或者是觀世音菩薩都可以念動緊箍咒來使孫悟空生不如死。所以孫悟空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也為了自己日後能夠解除金箍的束縛。所以才不得不保住唐僧去西天取經。

其他兩個金箍給了另外兩人

原著中,如來佛祖交給了但是音菩薩三個金箍讓他去降服三個本領高強的妖怪去保護唐僧,但是觀音菩薩只用了一個金箍,就讓整個西天取經的團隊得到平穩發展,其餘的兩個金箍他分別給了紅孩兒和黑熊精,所以這兩個金箍也是收服了兩個非常厲害的妖怪。雖然沒有給到豬八戒和沙僧,但是正是因為豬八戒和沙僧比較好制服和勸導就沒有給他們兩個帶,只給最難馴服的孫悟空戴上金箍。


❿ 萬萬沒想到,如來佛究竟用什麼方法制服了孫悟空

這天,如來給孫悟空出了一道考題,把趾高氣揚的孫大聖考蒙了,以至於乖乖地到五行山下做了五百年的學問,才基本有所明白。

原來,孫悟空逃出太上老君八卦爐後,乘勝追擊,大鬧天宮,把一班吃皇糧出工不出力的天將打得無影無形。眼看自己的凌霄寶殿即將淪陷,沒辦法,玉帝只得「割地賠款」,懇求西天大雷音寺如來佛祖前來護駕。

如來佛慈悲為懷,來到了作戰現場,叫停了刀兵。孫悟空不認識如來,心目中只有凌霄寶殿那個寶座,「皇帝輪流做,明日到我家」,如來佛在沒有徵得玉帝同意的情況下,竟然拿玉帝的皇帝位子跟孫悟空打賭,雖然如來胸有成竹,但是旁邊觀戰的玉帝此時會不會手心冒出汗來?貌似玉帝是不流汗的。

聽了孫悟空的訴求後,如來呵呵冷笑說,你這個猴子成精的怪物,怎敢欺心罔上?你要知道玉帝是經過多少大劫才修出帝位的,如果你繼續狂言胡為,「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頃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來面目!」

真是一語點破夢中人!此時的孫悟空還不知道佛祖在點化他,沒有靜下心來進行反省,而是繼續與佛祖打賭。大家都知道,如來的手心賭打贏了,玉帝也不要讓位,結果是孫悟空被鎮壓在五行山下,好好地反省,好好地做學問,尤其是要弄明白自己的「本來面目」在哪裡?沒有弄明白,這個「猴子」就白出世了。

這就是《西遊記》中最重要的「終極思維,神奇一問」!如果學禪的人,不知道本來面目,就等於還在外頭轉,需要跟隨唐僧師父去西天取經,沿途邊學習邊實踐,沒有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就算你學習再多的七十二變,最終只是一個凡夫俗子而已。

你要問,本來面目是什麼?這個問題非常難說,因為按照禪宗的學問,很多問題要靠自己去修證,自己去感悟。

有一次,雪峰禪師和岩頭禪師一起到了湖南鰲山,由於下雪只能停下來。岩頭整天不是閑散,就是悶頭睡覺。雪峰總是坐禪,還責備岩頭懶散。岩頭卻責備他不該每天只是坐禪,雪峰指著自己的心口說,「我這里還是不夠安靜,怎敢自欺欺人呢?」

岩頭看到機緣成熟,就慈悲地指導岩頭說,「既然如此,你把所見的一一告訴我,對的我為你印證,不對的我替你破除。」

雪峰就把自己的修行經過說了一遍,岩頭聽後大喝一聲:「你沒有聽說過嗎?從門入者,不是家珍!」

雪峰就問:「那我今後該怎麼辦呢?」岩頭低聲說:「假如你宣揚大教的話,一切言行,必須都要從自己胸中流出,要能頂天立地而行。」此時,雪峰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本來面目」,非常感謝岩頭的「當頭一喝」,自稱是「鰲山悟道」。

這一喝將雪峰震得清醒了,「本來面目」悟到了,是悟到個什麼呢?

六祖慧能在黃梅求法,五祖弘忍將衣缽傳授完畢,讓他連夜返回嶺南。同修們發現慧能走了,以為師父傳授了什麼超級秘訣,紛紛直撲嶺南,妄圖搶回寶貝。這些師兄弟中,有個叫慧明的跑得最快,追上了慧能,就誠心向他求法。

慧能要他在一塊大石頭上坐下來,經過一段時間的入定後出來,此時慧能就問:「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那個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據說「本來面目」這個說法,最早出現於這里。

此時,慧明頓悟,終於一切都明白了,也找到自己的「本來面目」。禪宗就這么神奇,當你真正放心身心,做到非常安靜之際,此時處於一種什麼狀態?可惜的是,沒有經過名師指導,以及勤苦的修煉,是很難達到這個境界的。關鍵在於名師知道你當下的狀況,只要輕輕地一句話,「不要思考善的,也不要思考惡的,就在這個清清明明的時候,什麼才是你的本來面目?」

這就是「醍醐灌頂」「當頭棒喝」的作用。你如果一定要刨根問底,說「本來面目」難道沒有一種境界嗎?要不然即使你頓悟了,又怎樣證明你獲取的境界呢?這個問題,連以前西天祖師都很難回答,因為「禪」的問題,一旦有了思維,就不是「禪」了,所以一般真正悟道的人,會給你當頭一棒,或者就像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師的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沒有這個經歷,說了也就白說,反而還會誤導。

用文字來說,「本來面目」有很多說法,它也叫般若,真如,佛性,法身,實相,名稱盡管多,意義只有一個。它只是從多方面來解釋我們的本來面目。等到我們的主人翁認識了,找到自己的老家了,也就認識自己了。當認識了自己的真如般若的時候,煩惱無明也就打破了。當打破了煩惱無明,也就解脫了因緣的束縛,生活就到了更高的層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來面目」,你自己無緣認識這個「主人翁」,是因為你被貪婪、執著、愚痴所束縛,總用一個分別的心理看世界。人一旦有了分別,即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什麼是苦的,什麼是甜的;什麼是幸福,什麼是痛苦,等等。分別的心理就有善惡高低的分別,就有貧窮和富裕的分別,就會產生不快樂、不滿足,當自己的身心被這些煩惱所困惑時,你永遠處於無明——愚痴的狀態,怎麼能找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呢?怎麼不會有了毛驢想要馬,有了官位想皇帝呢?

這就是孫悟空大鬧天宮的原因,也是如來佛給孫悟空的思考題。孫悟空在五行山下思考了五百年,基本是想清楚了,最後去了西天取經,也是印證這個感悟,就像雪峰在鰲山悟道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