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裝大全 » 漢服和服韓服男裝
擴展閱讀
哪裡有座圓盤羊衫 2025-02-02 09:44:47
ehe男裝屬於哪個公司 2025-02-02 09:19:41

漢服和服韓服男裝

發布時間: 2022-02-22 07:05:27

『壹』 漢服,韓服,和服哪個好看,為什麼

沒什麼可比性,根據每個人的喜好而定

『貳』 漢服和服和韓服的區別圖片

『叄』 什麼是和服什麼是韓服什麼是漢服

和服、漢服、韓服是日本、中國、韓國的傳統服飾。

『肆』 世界上最美的衣服是漢服,和服韓服又算得了什麼

漢服的美並不是人人都穿得出來的,但《武媚娘傳奇》中的范冰冰,《風中奇緣》里的劉詩詩還有《美人心計》里的林心如、王麗坤都實在是美得不可方物!在漢服面前和服、韓服又算得了什麼

『伍』 漢服與和服韓服的區別

漢服

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裝,是從黃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到明末清初的幾千年裡漢民族衣著服飾的總稱,在清初滿清政府的暴力政策下被廢除。基本特點為交領、右衽、系帶、不用扣子,基本形制有衣裳、深衣、袍衫、襦裙、襦袴。

『陸』 漢服和服韓服的區別

直觀上看,三種民族服飾的主要區別是:漢服主要形制為寬袍廣袖、交領右衽,韓服主要是窄袖交領齊胸下裙,和服一般為大袖交領右衽漢服有大袖、琵琶秀、直袖、箭袖等多種袖形,而韓服通常為窄琵琶袖,和服通常為大袖,是單一袖形。

韓服是以中國明朝時期的漢服為樣本發展而來的,日本和服是以中國唐朝時期的漢服為樣本發展而來的。總而言之他們都是從漢服發展而來的。

『柒』 漢服韓服和服的區別圖

漢服與和服的區別:
1、腰帶:漢服的腰帶——博帶是束腰的,而和服是一堆布料疊加,腰很粗。
2、袖子:漢服的廣袖裁剪線條柔和,而和服的振袖線條是直的,袖子有點像刀片;另外漢服的廣袖是開口的,裡面可以縫口袋,而和服的袖口下半部分是縫合的(大約因為冷的緣故)。 漢服的袖子長度過手,禮服回肘,和服袖子長至手腕。
3、衣裾:漢服的衣裾比較飄逸灑脫,和服的衣裾比較拘謹,
4、衣緣:漢服領、袖、裾都有衣緣,且衣緣與主料異色,如用同色,需用錦帶鑲在衣緣與主料的接縫處,以表示衣緣。和服只有領口有衣緣,且衣緣用料與主料相同。
5、領口:和服領口良家婦女把脖子包得很緊,藝妓領口往後遇出一大段脖子,漢服領口衣緣緊貼腦垂體後。
6、弧度:和服追求直線,漢服追求曲線,漢服深衣女式衣裾通常為曲裾,和服下裳分四片裁,都是正方型。漢服直裾深衣下裳分裁為十二片,梯形;曲裾深衣有4片裁也有6片裁亦有12片裁,皆為梯形。
7、穿法:漢服深衣上下分裁,而後縫合,漢服儒裙,由上儒與下儒組成。和服上衣下裳分開穿著。漢服灑脫, 而和服必須穿成上下直桶狀才符合他們的審美標准
漢服與朝服的區別:
1,韓服(朝鮮服)主要模仿的是漢服中的襦裙。
2,韓服(朝鮮服)和漢服的主要不同之處:漢服一般是交領右衽,也有對襟的(V字領),韓服(朝鮮服)服裝一般都是V字領。
3,韓服(朝鮮服)服裝的裙子束的特別高,而且下擺十分寬大、蓬鬆。

『捌』 漢服、和服和韓服都有哪些區別

漢服

漢服不僅僅是漢朝代時期服飾,而指的是漢這個民族整個的傳統服飾。「始於黃帝,備於堯舜」,源自黃帝制冕服。造型最終定在了周朝,在漢朝時期依照了四書五經,然後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冠服,形成了體系,成為神道設教的一部分。

大體上看,漢服的特點是交領(胸前交叉)、右衽(上衣前襟向右掩),袖子寬大(與滿人、蒙古人適合騎射的窄袖相異),衣服外形看起來並不合體,需要用束帶圍系。

現在,市場上有所謂有製作、出售漢服的服裝店,但其中一些衣服的前襟開向左側,顯然是山寨的,不符合歷史的,建議不要購買。在歷史上一些游牧民族的衣領是左襟,但漢族一直多是右襟。

和服,韓服起源於中國,為什麼在其他國家發展的很好呢,反看我們的漢服,被多數國家借鑒,卻在自己國家沒落,很少在大街上看到穿和服的。漢服從出現到發展興盛到衰敗,歷時幾千年的華夏文明,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

相關鏈接:漢服中國的驕傲

『玖』 滿服,漢服,韓服,和服哪個更好看

個人感覺,漢服排第一,曲線裁剪,飄逸瀟灑,更靈動,和服其次,雖然由漢服發展而來,卻演變成了直線裁剪,整個人從上到下一樣粗細,雖然也有自己的味道,卻比漢服少了些靈動,多了些拘謹,然後是滿服,滿族的旗裝跟和服有一點相似,就是上下一樣,幾乎看不出腰身,現代的旗袍其實已經不算是真正的旗裝了,更能凸顯出女子的魅力,是很有韻味的一款服飾,最後是韓服,作為同樣從漢服流傳而去的服飾,韓服比和服丑了不止一點半點-_-||,上衣短小,掩在裙外,下裙加了裙撐,整個裙子膨脹起來,整個人看著像個金字塔……完全看不出身材。
以上僅個人意見,不喜勿噴。

『拾』 漢服和服和韓服的區別

韓服是受漢服和蒙古服飾的影響從古代演變到現代的傳統服裝。韓國成為明朝的附屬國之後進行了全方位的漢化,服裝也受到明代服飾的影響,繼承了漢服系統的右衽和襈(zhuan,衣緣),特別是仿照明朝襖裙的白色半襟和紟(jin,系帶)。明朝滅亡之後即李氏朝鮮中期,漢服開始個性發展並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現代韓服里,除了源自西方的馬甲和滿族的馬褂子,其他款式均學自漢服。

三國時期,日本平民和服收到東吳傳來的紡織品和縫制方法的影響,故稱為「吳服」。盛唐時期,正值日本的奈良時代,日本派出大批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藝術、律令制度帶回日本,其中「衣服令」就是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並使之制度化,那時貴族的服裝受唐朝影響很深,所以稱為「唐服」。到了平安時代(相當於唐末宋初),中日交流暫時中斷,日本文化進入一個高度本土化發展的時期,和服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