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裝大全 » 民族舞蹈裙子大全
擴展閱讀
常熟中國男裝中心華盛 2025-02-01 16:55:21
衣服陳列男裝 2025-02-01 16:52:04
小男孩衛衣加絨加厚開衫 2025-02-01 16:33:37

民族舞蹈裙子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7-06 22:03:09

Ⅰ 好學的民族舞蹈,最好是1天就能學會的,應付單位上組織的才藝表演,就是穿平時穿的長裙子跳。

那就可以找找新疆舞啊,簡單好學,各大視頻網站都能找到,也是長裙哦!

Ⅱ 穿著裙子戴著帽子帽子上有小花有長長的辮子是哪個民族的舞蹈

是新疆的維吾爾族

Ⅲ 幾種少數民族舞蹈的名稱及簡介

一、朝鮮頂水舞:

舞者頂的水罐,原是生活中的實物,後來為了便於起舞,多用紙糊的罐型道具,在表層上繪以漂亮的花紋,輕巧別致。隨著道具的變化,舞蹈動作也相應發展。

頂水舞以「挫墊步」、「踏波步」、「碎步」為基本步伐,主要動作有「甜泉舀水」、「玉指彈珠」等。

舞蹈通過模擬頂罐行進中的各種生活動作,抒發歡樂喜悅的內心感情,舞姿輕松優美。她們藝術化的將朝鮮族生活中取水、頂水的點點滴滴展現在專家面前,沉甸甸的水罐頂在頭上是那樣輕松自如。

哪裡有民族舞蹈服飾的圖片

民族舞蹈服飾的圖片請參看:
http://images.google.com.hk/search?q=%C3%F1%D7%E5%CE%E8%B5%B8%B7%FE%CA%CE&opt-image=on&client=aff-360hang&hl=zh-CN&ie=gbk&biw=444&bih=491&sei= hjO7TummMojnmAXCi-HpBw&tbm=isch
http://image..com/i?word=%C3%F1%D7%E5%CE%E8%B5%B8%B7%FE%CA%CE&opt-image=on&cl=2&lm=-1&ct=201326592&ie=gbk#pn=0

Ⅳ 西南少數民族舞蹈

彝族有百褶裙,很寬大的。此外,部分苗族也有寬大的百褶裙。
傣族的裙子是筒裙,一般不是寬大的。

Ⅵ 56個民族服飾特點

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男子傳統服飾為白色綉花邊的圓領襯衫,外套無領長衫「袷袢」,袖口用黑布沿邊。短上衣的式樣為豎領、對襟扣領。衣外系皮帶。下穿寬腳褲,適宜游牧騎乘,女子服飾為寬大無領,長不及膝,鑲嵌銀扣的對襟上衣。下端鑲有皮毛的多褶長裙或下端帶褶襇的各色連衣裙。皮或布制的坎肩。柯爾克孜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戴圓頂小帽,柯爾克孜族婦女擅長刺綉,常在衣服的領、袖、前胸等處綉上美麗、精緻的幾何圖案。色彩以紅、藍、白為主。編織也表現出精湛的技藝,用染色羊毛、駝毛編織的掛毯、地毯,用芨芨草、紅柳枝編成的簾子、圍子等都著稱於世.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傳統的民族服裝為男子穿綉花襯衣,外面套斜領、無紐扣的「袷袢」,「袷袢」身長沒膝,外系腰帶。在北疆因天氣較寒冷外套常有紐扣,婦女則喜歡穿色彩艷麗的連衣裙,外面往往還套綉花背心。男女皆喜歡頭戴綉花小帽,腳穿長筒皮靴。維吾爾族在服裝的用料上喜歡選用純毛、純棉、真絲、真皮,婦女喜歡艷麗的衣物,並以耳環、戒指、手鐲、項鏈等飾物點綴。手工刺綉是維吾爾族的傳統工藝,襯衣、背心及小圓頂帽上所綉的花紋圖案都十分精美。

鄂倫春
鄂倫春族在游獵生活中創造了狍皮服飾文化,無論衣服鞋帽,還是生活用品,都以狍皮為原料。鄂倫春族的服裝以狍式為主,男女冬季皆穿長袍,女袍長及腳面,兩側開衩。皮帽用狍油皮頭皮精製而成,製作時,把耳朵割掉,換上狍皮縫制的假耳朵,把眼圈用黑皮子鑲上,毛、角、鼻、嘴仍保留,獵人戴在頭上,不僅防寒,還可偽裝自己,誘惑野獸。女帽鑲有花邊,頂端綴著紅綠線穗。鄂倫春人的裝飾和服飾染色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皮狍的開衩處及手套上多喜歡用紅、綠、黃色縫綉出色彩艷麗的花紋圖案。年輕人穿用的衣服、褲子和手套,多用柞樹煮水揉染成黃色。

Ⅶ 民族舞蹈有哪些種類

民族舞蹈種類繁多,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新疆舞蹈

新疆舞蹈活潑優美,步伐輕快靈巧,身體各部分的運用較為細致,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變化極為豐富。維吾爾族民間舞蹈的表演形式有:「賽乃姆」、「多朗舞」、「夏地亞納」、「薩瑪」、「那孜爾庫姆」以及「盤子舞」等使用道具的舞蹈。

6、土家族舞

擺手舞,土家話為跳「舍巴」。稱跳舞的日子為「舍巴日」。其主要動作是踏腳、擺手、彎腰。特點為左、右手和左、右腳同出,即擺同邊手。

7、朝鮮族舞

主要形式有農樂舞、假面舞、劍舞、長鼓舞、扁鼓舞、扇舞、拍打舞等。動作多為即興性的。其特點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內在情緒與動作和諧一致,長於表現瀟灑、歡快的情緒。其伴奏音樂旋律優美,節奏多變。

當然還有很多,歡迎大家補充哦~

Ⅷ 民族舞蹈服裝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3%F1%D7%E5%CE%E8%B5%B8%B7%FE%D7%B0&t=3請自己選擇!

Ⅸ 我國各少數民族各有什麼樣的服飾和舞蹈

1、蒙古盅碗舞:盅碗舞亦稱打盅子,是蒙古族「打盅舞」和「頂碗舞」結合的舞蹈藝術。傳說起源於古代打仗時獲勝利的人們在慶典宴會,拍掌擊節,擊酒盅助興。演變至今,發展成為手持酒盅、頭頂彩碗而舞之。

服飾:蒙古族服飾也稱為蒙古袍,主要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蒙古族服飾具有濃郁的草原風格特色,以袍服為主,便於鞍馬騎乘。

Ⅹ 少數民族舞蹈有哪些

1、藏族舞

藏舞有著源於高原的淳樸的味道。

藏民長期穿著厚重的藏袍,所以藏舞的重點在於膝蓋的屈伸,連綿不斷的屈伸延續出藏族的韻律。

藏族的典型步伐:三步一撂,三步一踏等。

藏族舞的種類有踢踏、果諧、弦子、鍋庄、熱巴等。

2、蒙族舞

蒙舞要求舞者大氣,氣場要大,節奏明快,熱情奔放,這源於蒙古遼闊的草原,牧民們在一望無際的草原放聲高歌,盡情歡舞。

蒙族體態規格上半身微微向上揚,尤其是胸腰部分,眼睛定位上方45度,雙臂架起。蒙族牧民因長期食用牛羊肉及奶製品,身形高大,所以蒙舞的體態造型更是高昂。

蒙族的特定動作:碎抖肩,翻腕來表現蒙古族姑娘歡快優美,熱情開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邁,步伐輕捷灑脫,表現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剛勁有力之美。

蒙古舞的舞種有頂碗舞,酒盅舞,(基本上是在原地跪、坐、立而舞。主要賃藉手、腕、臂、肩的樟、挑、拉揉和以腰為軸的前俯、後仰進行表演),筷子舞(因為蒙古族人民好客,通常圍著篝火用餐起舞),鄂爾多斯舞等。

3、維族舞

貴族的氣息,一個眼神,一個回頭,一個擰身都充滿火一樣的熱情。

維族舞蹈中,從頭、肩、腰、臂、肘、膝、腳都有動作,傳神的眼神更具代表性。

維族基本體態:身體微微向前傾,身體的3分之2的重心放在腳掌上,身體最大限度的拔高,胸腰向上,頭,鼻子尖微揚。

維族舞的典型特性動作:動脖,彈指頭,翻腕子,腳的步伐有三步一抬,前後點步,墊步,單腿跪蹲等。

維族舞蹈種類頗多,最為常見的有賽乃姆,盤子舞,手鼓舞等。

4、朝鮮族舞

朝鮮族舞蹈通常被稱為最難掌握的民族舞,因為它極其賦予內心的韻律和不同於各個民族的體態。

朝鮮舞的體態:含胸,重心沉於下,由丹田發力,雙膝放鬆,舞蹈動作以舞步、扛手、圍手、橫手、頂手等為主,注意手和腳的末梢神經。

朝鮮族的種類很多,而且每個不同的舞種節奏,表現力都不同:古格里,安旦,羊三道,長鼓舞,扁鼓舞,扇舞等。

5、傣族舞

三道彎傣族舞蹈富有雕塑美的典型的基本特徵,第一道彎從立起的腳掌至彎曲的膝部,第二道彎從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彎從胯部到傾斜的上身。

手臂的動作也是三道彎: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腿部的動作還是呈三道彎:立起的腳掌至腳跟,腳跟至彎屈的膝,膝至胯。

一順邊,手、腳、身體一致,都順著一個方向,因而在舞姿造型上不僅有三道彎的特點,也具有「一順邊」之美。

傣族的基本體態:基本動律多為腿保持半蹲狀態,重拍向下,雙膝放鬆在彎曲中屈伸、動作,以屈伸帶動身體顫動和左右擺垮;雙腳後踢,快踢慢落;

傣族舞蹈分為水傣,花腰傣,孔雀舞,象腳鼓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