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知道秋意濃品牌的西服質量牢靠嗎
秋意濃
杭州秋意濃實業有限公司創立於1993年, 是華東地區一家大型品牌服裝生產企 業,「秋意濃」商標為浙江省著名商標。公司地處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北側,距滬杭高速公路餘杭出口咫尺之遙,交通便利。公司集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物流、服務及技術咨詢於一體。
公司擁有從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國引進的先進服裝生產線,並成立了服裝研發中心,建有服裝CAD/CAM設計系統,聘請包括香港職業設計師協會會員在內的多名服裝設計師。2005年初在國內率先提出了「舒適度商務休閑男裝」概念,獲得了業界及廣大經銷商的好評。秋意濃高級商務休閑男裝,將傳統經典正裝與現代男士對服裝舒適度的需求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秉承高貴、簡潔的設計理念,形成獨具藝術內涵的商務休閑系列,其風格簡約、儒雅、富有表現力,適合於現代都市有文化內涵、有進取心的創業型男士。採用義大利服裝製作工藝和歐洲風格,生產出的秋意濃高級商務休閑男裝,盡顯端莊典雅的品牌內涵。 此外,「秋意濃」還擁有一群高素質的操作群體,多年來一直導入競爭機制,以期形成人力資源的優化組合,生產一線操作技能日臻嫻熟、管理體系日漸完善。
近年來,「秋意濃」在穩步發展自身專賣網路的同時,積極開展團體定製(職業裝)業務,組建了職業裝設計、營銷隊伍。專業定製銀行、公司、企業、酒店/賓館、醫院、學校、茶樓等各行業團體西服、襯衫、制服,形成了酒店/賓館、工礦企業、行政商務等三大系列,專業打造品牌職業裝生產企業。此外,公司合理分配生產資源,協助多家外貿廠商承擔外貿加工業務。目前,公司在不壓縮原有業務的基礎上,業已形成年加工60萬套(件)外貿業務的生產能力,可以承接大型外貿訂單。
「秋意濃」願以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與客戶攜手共進。
『貳』 想在紹興地區開一家太平鳥男裝專賣店,大家覺得這牌子衣服怎麼樣
最近他家的衣服走的比較潮流,風尚男裝。
年紀輕的都比較喜歡,價格也適中,不貴。
紹興來講,太平鳥的品牌還是有知名度,切入進去應該問題不大。
『叄』 求電影《國產007》裡面,周星馳彈鋼琴唱的那首歌的歌名謝謝!
張學友的<李香蘭>
還有國語哦,是:秋意濃
原唱是日本的玉置浩二
李香蘭
李香蘭,中國流行歌曲歷史上一位非常特殊的人物。她和中國的音樂文化結下了不解之緣。
李香蘭原名山口淑子,是在偽滿州國(今中國東北)南滿州鐵道工作的日僑山口文雄的女兒。1920年出生於的偽滿州國奉天(今沈陽市)郊區。但她小時候由於父親工作的關系,山口一家便遷移到撫順。12歲那年,山口一家在撫順遭遇到平頂山事件。因為文雄不但精精通於北京官話,而且當地有許多中國朋友的關系,被日軍懷疑他個中國游擊隊的間諜,因此第二年文雄辭掉撫順的工作,一家依靠文雄的中國藉干兄弟李際春將軍(沈陽銀行總裁),又遷移到奉天。「李香蘭」是李際春將軍給淑子起的中國名字。
李香蘭13歲時患了肺病。醫生勸她做一些鍛煉肺部的運動。但李香蘭自小不愛運動。後來她學校的同班的白俄同學柳巴契克勸告她為了恢復肺部健康最好學聲樂較好,並介紹一位原籍義大利的女高音瑪達姆?波多列索夫介給她認識。之後她開始學習聲樂。
瑪達姆?波多列索夫在奉天大和賓館(今遼寧賓館)舉行個人演唱會時,在老師的推薦下,李香蘭也穿和服唱了幾首歌曲。有一位奉天廣播電台職員也在大和賓館聽李香蘭的歌聲。因奉天廣播電台為了播送新節目「滿洲新歌曲」正好在找一位又會說國語又能看歌譜的中國姑娘,但能滿足這些條件的中國姑娘一直都找不到,故看到她演出的該職員馬上就邀請她參加的這個節目。她在節目當中作為中國姑娘李香蘭演唱了「漁家女」、「昭君怨」、「孟姜女」等中國歌曲。她在該節目的演出很受各方面的注意。從此、她以李香蘭為藝名。 同一時期,因為父親的鼓勵,並送她到北平(今北京)的中國人學校去念書。在北京,她在父親干兄弟潘毓桂(政治家)家作為乾女兒「潘淑華」開始在北京翊教女校上課。在北京,她不但修養一口流利的中文,而且學到了中國人的想法以及生活習慣等。雖然學業很忙,但她還繼續在奉天參加電台節目。
聽到該節目的滿映(滿州映畫協會?日軍為宣撫當地人設立的電影公司)職員邀請她參加電影的演出。在滿映拍的第一部電影是「蜜月快車」。接著參加「富貴春夢」、「冤魂復仇」、「東游記」、「鐵血慧心」等片後,拍了「白蘭之歌」、「支那之夜」、「熱砂的誓言」、「孫悟空」、「蘇州之夜」、「迎春花」、「撒詠之鍾」、「你和我」等日本電影的拍攝。這些電影在日本很受歡迎,李香蘭在日本奠定了超級明星的地位。在這些電影當中,她唱過插曲「蘇州夜曲」、「我愛那顆星星」、「想兄譜」等歌曲。其中「蘇州夜曲」除了在上海由明星白虹灌錄中文版之外,也在歐美以「China baby in my arms」的歌名灌錄過英文版。而這些片子當中她所飾演的大部分角色是愛上日本男人的中國姑娘,當時她的人氣在日本轟動一時。但被日軍略國國土的中國人而言,這些侮蔑中國的片子是無法接受的。但當時的李香蘭不知這種中國人的看法,拚命地磨練自己的演技。
李香蘭雖然在「白蘭之歌」和「支那之夜」里演唱插曲,但這些片子的音樂製作人服部良一和日本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簽約,而李香蘭是和日本帝蓄唱片公司簽約。因簽約的唱片公司不同,故這些插曲的唱片是由和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簽約的紅歌星渡邊濱子灌錄。而李香蘭灌錄的第一張唱片是由帝蓄唱片公司出版的「再會吧!上海」。李香蘭在帝蓄唱片灌錄了「何日君再來」等十張唱片後,和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簽約,「紅睡蓮」(『熱砂的誓言』插曲)、「迎春花」(『迎春花』插曲)、「撒詠之歌」(『撒詠之鍾』插曲)、「我的夜鶯」(『我的夜鶯』插曲)等都是由她本人去灌錄成唱片。
這時期,李香蘭認識歷史人物川島芳子(清朝肅親王善耆的第十四女王?愛新覺羅顯仔)。李香蘭的本名淑子以日語念「YOSHIKO」,而芳子也念「YOSHIKO」。因此李香蘭叫芳子哥哥(因當時芳子愛扮男裝的關系,故芳子叫李香蘭這么稱呼自己)。當時她們之間的關系很好,但後來隨著李香蘭拍片忙起來,他們之間的關系也自然而然地疏遠了。
戰爭的時候,日本人生活是夠苦的。軍部禁止國民欣賞流行音樂,大街小巷聽到的都是軍歌。沒有任何娛樂。1939年李香蘭在東京日本劇場舉行個人演唱會時,因日本國民對娛樂非常飢渴,故很多聽眾都到劇場但進不去,最後排隊了劇場周圍七圈半。
李香蘭應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之邀,灌錄了「夜來香」、「海燕」兩首歌。因「夜來香」紅極了中國全土,中華電影公司邀請她參加電影「萬世流芳」的拍攝,並灌錄其插曲「賣糖歌」以及「戒煙歌」,除此之外還灌錄「忘憂草」、「第二夢」等唱片。其中「夜來香」以及「賣糖歌」成為中國流行曲史上的經典作品。
這部「萬世流芳」是李香蘭第一部拍攝的中國電影。當時中國觀眾以為李香蘭是個在北京出生的超級明星。因此在北京,李香蘭的人氣越來越大,但她本人對一直隱瞞著自己國籍扮成中國人繼續拍戲、唱歌覺得很難過。正好這個時候,北京記者俱樂部邀請她在北京開辦記者會。因此她就跟姓李的北京記者俱樂部幹事長商量。因為李幹事長與李香蘭父親是好友,所以知道她的國籍問題。原本李香蘭希望請李幹事長替她在記者會當中說她不是中國人,而是在中國出生的,愛中國的日本姑娘。但李幹事長說
「絕對不能贊成!也許有些中國人知道你是日本人。但他們也不想承認你個日本人。你非中國人不可。是北京出生的大明星。不要破碎我們的夢!」
她只好接受李幹事長的話。但記者會當中有一個年輕記者問她說道
「李香蘭小姐!你為甚麼拍攝『支那之夜』、『白蘭之歌』等拙劣的日本電影呢?那是侮蔑中國的片子。有損我們中國人自尊的電影。你不是中國人嗎?作為一個中國人為甚麼參加那種侮蔑中國的電影呢?今後首否還打算參加這些電影的拍攝?我想知道你真正的想法。」
李香蘭很想對記者們告白自己是日本人,但當然也不能這么說。她只好說道
「我錯了。當時我沒有考慮很多。那種電影的演出,我後悔極了。在這里向各位請罪。今後我再也不會做同樣的事。請原諒我的愚蠢。」
記者會結束後,她辭職了滿映,決心告別李香蘭。
1945年春天和夏天,李香蘭在上海舉行個人演唱會「夜來香幻想曲」。在這個演唱會,周璇等明星也過來送花束給舞台上的李香蘭。8月日本投降之後,李香蘭因曾拍攝過「支那之夜」等片子,故被告漢奸。1946年偶然地在上海重逢的白俄好友柳巴契克知道李香蘭被控告,為了挽救好友「YOSHIKO(=李香蘭)」特地去北京找李香蘭父母(當時戰敗國民不能隨便出去)拿戶籍證明書回到上海交給法廷,把它當做李香蘭是日本人的證據,後來法廷也承認她是日僑而不是中國人被判無罪,終於回到日本。同樣時期,另一個YOSHIKO?川島芳子因漢奸之罪在北京槍斃。李香蘭坐船回日本時,很偶然地在船上聽到的竟然是上海廣播電台所播放的,她自己唱的「夜來香」。
回國後,她以本名山口淑子開始演藝以及歌唱工作。回國第一張唱片是「熱情美人魚」(電影『熱情美人魚』的插曲)。後來,灌錄了很多唱片。其中「夜來香」日語版及電影插曲「東京夜曲」更是風行一時的名曲。這時期她在日本拍了「我生涯中最輝煌的日子」、「熱情美人魚」、「流星」、「人間模樣」、「歸國」、「曉的脫走」、「丑聞」、等名片。
五十年代初,她曾到過美國好萊塢參加「EAST IS EAST」的拍攝以及在百老匯參加歌舞劇「香格里拉」的演出。在美國,她結識了卓別林。正好他在這個時期拍攝「LIMELIGHT」。李香蘭喜歡「LIMELIGHT」插曲「ETERNALLY」,得到卓別林的允許,回國後灌錄其日語版「永遠」,之後在香港也灌錄其中文版「心曲」。
她也曾應香港片商之邀,到香港拍「金瓶梅」、「一夜風流」、「神秘美人」等片。其中「金瓶梅」的插曲「蘭閨寂寂」及「一夜風流」的插曲「三年」更是流行一時的名曲。
李香蘭在美國認識了日裔雕刻家ISAMU NOGUCHI。他們相親相愛,1951年結了婚。但因為雖然ISAMU是日裔,但由於國籍不同,此外李香蘭一年的大部分在日本工作,而ISAMU在美國。所以1956年他們倆離婚了。
1958年,李香蘭與日本外交官大鷹弘結了婚。拍完「東京假期」後,她就退出影壇和歌壇。1969年,應日本富士電視台之邀,以主持人及特約記者的身份涉足傳播界。
1974年,香蘭當選國會議員,到1992年退出政界為止,一直作為擔任外交的議員活躍在日本政界,積極致力於中日友好的音樂文化交流活動。
『肆』 國產凌凌漆插曲
是這個吧? 歌名<徘徊> mid 格式的
http://mp3.blog.163.com/mu_l/0D03LmkYRJZ_GipHKtmusQ==/61643019899643529.mid
我上傳到我的博客里了 第一次弄不大會!
『伍』 李香蘭是張學友什麼時候唱的
選自91年<每天愛你多一些》專輯。91,93,96,2002演唱會都唱過,個人覺得是93的最經典。觀看地址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UNLtQ62o7Y/
1991年,中日合拍的電視連續劇《別了,李香蘭!》(又名《再見李香蘭》)正式播映,吳健平導演,澤口靖子飾演李香蘭。主題曲為玉置浩二創作的《不要走》。
1991年音樂劇《李香蘭》在日本首次公演。在日本首演後次年,《李香蘭》作為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的一項紀念活動,受中國政府的邀請到中國的四個城市(北京、沈陽、長春、大連)進行公演,演出十五場,受到中國二萬觀眾的歡迎和贊賞。1997年,該劇到曾被日軍佔領過的新加坡公演,也得到出乎意外的良好反響。
1991年,寶麗金唱片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了張學友的專輯《「愛你多一些」精選》,其中有粵語歌曲《李香蘭》。
1993年,寶麗金唱片發行了張學友的專輯《吻別》,其中氣質唯一稍顯特別的是《秋意濃》。姚若龍將詞填的如秋風般凄落。這首歌曲是《李香蘭》的國語版,改編自91年玉置浩二為中日合拍電視劇《別了,李香蘭!》創作主題歌《不要走》。同樣改編自《不要走》的還有張立基的國語版《一生夢已遠》。
1994年,周星弛主演的香港電影《國產凌凌漆》在劇情中提及李香蘭。片中女主角袁詠儀飾虛構角色李香琴,其母為李香蘭,據劇情有影射文革中被打為「賣國賊」,導致其女香琴因此不得翻身,而不得不受金槍人的要挾。不過這顯然是電影的虛構。在粵語版中周星弛深情假唱的張學友的粵語流行歌曲《李香蘭》,在國語版中假唱的張學友的國語流行歌曲《秋意濃》。
1995年,福茂唱片發行了張中立的排笛音樂專輯《再見李香蘭》,主打是來自玉置浩二創作的《不要走》的排笛版《再見李香蘭》。
2003年,在電視連續劇《溥傑與王妃》中,天海佑希飾演李香蘭。
2007年,日本電視台TV tokyo於當年的2月11日、12日 20:54 播出由上戶彩飾演李香蘭並主演的冬季特別劇《李香蘭》, 劇末由野際陽子飾演晚年李香蘭,並由其在全劇作李香蘭的內心獨白。
2008年,在特長篇SP《男裝的麗人》,堀北真希飾演李香蘭。
『陸』 何妨吟嘯且徐行 里的 何妨 是嘛意思啊
不妨,有什麼怕的(可擔憂的)
【定風波 蘇 軾】蘇 軾
三月七日①沙湖②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③,余獨不覺。已而④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⑤且徐行。竹杖芒鞋⑥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⑦。
料峭⑧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⑨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注釋】:
①三月七日:指元豐五年(1082)三月七日。
②沙湖:在今湖北黃岡東南十五公里處。
③狼狽:進退都感覺困難。
④已而:不久。
⑤吟嘯:吟詠、長嘯。表示意態閑適。
⑥芒鞋:草鞋。
⑦一蓑煙雨任平生:披著蓑衣在風雨中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一蓑」,一本作「一莎」,意猶「一襲蓑衣」。
⑧料峭:形容春天的微寒。
⑨蕭瑟:風雨吹打樹林的聲音。
【譯文】:
不必去理會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著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走。
竹杖和輕捷的草鞋更勝過馬,怕什麼!一身蓑衣,足夠在風雨中過上它一生。
早春微寒的春風將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殷殷相迎。
回頭望一眼走過來的風雨蕭瑟的地方,信步歸去,風雨,天晴,我無謂。
賞析: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
「竹杖芒鞋輕勝馬」,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句更進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以上數句,表現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清曠豪放之氣,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來使人耳目為之一新,心胸為之舒闊。
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為下文所發人生感慨作鋪墊。
結尾「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雲、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風雨」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於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
縱觀全詞,一種醒醉全無、無喜無悲、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和處世態度呈現在讀者面前。讀罷全詞,人生的沉浮、情感的憂樂,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