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裝大全 » 馬克弗朗茲男裝
擴展閱讀
短裙搭配什麼褲子 2025-01-21 13:41:03
女裝品牌因為 2025-01-21 12:31:06
錦瀾伊悅男裝 2025-01-21 12:30:56

馬克弗朗茲男裝

發布時間: 2022-10-31 20:04:47

Ⅰ 世界上最著名的素描家是誰

莫 奈莫奈是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不但長壽(享年八十六歲),而且畫作數量驚人。他常對同一畫作主題在不同時間中寫生描繪,畫出不同的光景氣氛,顯出光與色的高明度及鮮明感,交織成光與色彩的華麗交響詩,創作出印象派的巔峰之作。· 塞 尚出生於法國普洛文斯,原習法律而後獻身藝術的塞尚,一生的藝術生活,都從自身接觸自然而來。他認為「自然不是表面,而是有它的深度」、「色彩豐富,畫面自然充實」。· 丟勒 丟勒德國畫家.1471年5月21日生於紐倫堡,1528年4月6日卒於同地.祖籍匈牙利,自幼隨父學習金銀工藝,後拜版畫家M.沃爾格穆特為師.成年後出遊義大利威尼斯和尼德蘭, 與C.貝利尼等友誼甚篤,充分吸收文藝復興美術的技藝和理論,· 烏埃 烏埃.S. 法國畫家.17世紀上半葉法國宮廷古典主義藝術的主要代表. 他的常常借用神話或宗教題材來為路易十三王朝歌功頌德,深得統治階級人物的歡心.· 霍貝瑪 霍貝瑪從十七世紀起,荷蘭專門從事風景畫的人已很多.其中成就最大的是雅.魯伊斯達爾和霍貝瑪.· 庚斯博羅庚斯博羅是18世紀繼荷加斯之後在英國畫壇脫穎而出的天才畫家.他雖然不大喜歡讀書,甚至連普通中學都沒有讀完,但是,他"說起話來妙語連篇"他雖然沒有著述傳世,"可是,以他寫給密友的信來看,他的知識又很少有人可以與其相比".· 夏爾丹 782年法國舉辦的青年畫家展覽會上,展出了夏爾丹的紅鰩魚 與 餐具櫥兩幅作品,得到了拉吉萊赫的高度贊賞.同年夏爾丹被接納為美術學院院士.以後他在創作純熟的靜物畫的同時,以充滿愛情的筆致描繪著洋溢誠實,寧靜氣氛的家庭生活.· 委拉士貴支 委拉士貴支在1649年第二次去義大利時在那裡完成了一幅著名的肖像畫教皇英諾森十世像,畫面上的教皇,盡管臉上流露出一剎那堅強有力的神情,但是他放在椅上的兩只手都顯得分外軟弱無力.畫家巧妙地抓住了這一點· 克拉姆斯科依 克拉姆斯科依所畫的托爾斯泰像具有深刻的人民的基礎,畫像以非常忠實與極其樸素的手法,把"偉大的獅子"的形象給後代人 保存下來.· 葛飾北齋葛飾北齋以充沛的精力,大膽的想像,精湛的畫藝,及長達七十年的創作生涯,留下大量的傑作, 富岳三十六景一組版畫即是名聞遐邇的代表作.· 讓·阿普 又名漢斯·阿普(1887年生於斯特) 十了奇特的人物之一."怪物"可能是用來概括他的最合適字眼.不過,他又是人們在化學上所說的單質,所以我們還是只能以他的本名來命名他· 阿波利奈爾 (1880~1918)生於羅馬,逝於巴黎.他的功勛之一是使得波德萊爾為首的十九詩人所建立的優秀傳統成為不朽.該傳統在於將他們活動中最美好的一部分用於頌揚造型藝術,特別是推崇該時代的年輕藝術.· 賈科莫·巴拉義大利畫家賈科莫·巴拉(1871年生於都靈)是未來派最傑出的人物.他先是以學院式繪畫嶄露頭角,受到當時評論界的贊賞.在巴黎的暫短逗留使他看到印象派和分色主主,對色和光的總是表現出狂熱興趣· 保羅·德爾沃 1897年生於比利時的昂台特.這位畫家曾長期探索自己的藝術道路.直到1935年前後,他一直徘徊於新印象派和表現派之間.· 愛德加·德加在巴黎出生和去世的愛德加·德加(1834~1917年)是銀行家奧古斯特·德加之子.他一如馬奈,生來便是大資產階級,他對古典主義的濃厚興趣和他行為的謹慎似乎與出身十分合拍.· 埃里希·赫克爾 1883年生於薩克斯的多伯恩.這位德國畫家是"橋社"的創始人之一,他那具有方、尖形狀的油畫體現了該派的風格,而他的油畫又受到他那堪稱大師手筆的版畫的影響,不過,在他的作品,非表達一種結構,而是傳達強烈的感情.· 奧古斯特·麥克 (1887-1914年)生於魯爾的邁茲德,在香檳省的柏思戰場上陣亡.他在科隆和波恩渡過童年,進入迪塞爾多夫美術學院習畫.1907年,他在巴黎逗留期間,接觸了法國繪畫:先是印象派,然後是野獸派,再晚一點是立體派· 和內·馬格利特 1898年生於比利時的萊西納.1929年,在對未來派和立體派進行了很短時間的審視之後,馬格里特加入了超現實主義派.他在巴黎生活了五年,成為保爾·艾呂雅的好友.當著大部分超現實主義畫家都在參照安德烈·布雷東所提示的"純內部"典型,運用自動性,搞偏執狂式活動和探求夢幻· 卡西米爾·馬列維奇(1878-1935年)生於基輔逝於列寧格勒.他先是受到後期印象派和野獸派的影響,後來,他又結識了拉里昂諾夫及俄國先鋒派詩人.在他們的幫助之下,他於1915年起草了《至上主義宣言》(見《至上主義》辭條,也稱為"絕對主義").1911年,他作為"方塊J派"的一員,在該沙龍展出了一些立體派風格的作品,並成為有其夫人烏達爾卓娃參加的俄國立體派的領袖.· 愛德華·馬奈(1832-1883年)在巴黎誕生和去世.在傳記中被寫為印象派起源的馬奈是被命運造就的一個典型.他到底是不是幾個世紀以來,為了建立和不斷革新傳統,老的原則與自由要領沖突和協調的結果?· 弗朗茲·馬克(1880-1916年)是德國畫家,生於里特(巴維埃爾),死於凡爾登戰役.他是位慕尼黑畫家的兒子,1900年,他決定投身繪畫,並到美術學院報了名.· 阿爾伯特·馬爾凱(1875-1947年)生於波爾多,逝於巴黎.他很早就來到巴黎,從1897年起,就和其友馬蒂斯一起隨居斯塔夫·摩羅學畫.他的起步極為艱難,為了糊口,他和馬蒂斯一起,為1900年的世界博覽會裝飾過"現代風格"部分.一年之後,他畫的一些風景和人體習作已經證明這位波爾多青年有著獨特的風格· 阿梅德·奧占芳1886年生於聖康坦.在西班牙完成傳統學業之後,他回到故鄉,常常到素描學校去.人們讓他臨摹德拉圖爾精美的粉畫,他驚奇地發現,在自己裝滿了純色粉筆的大畫箱中,竟無一枝筆是不適用的.他確認了"天空的蘭和精妙的人體顏色都是由更中性的色調轉變來的中間色".· 安德烈·包尚富有靈感的園丁安德烈·包尚(1873年生於安德爾·盧瓦爾的雷諾堡)是創世紀的人物.不過,他並非神童,而倒是一位子孫滿堂的老人.盡管他開始畫畫時已經四十六歲了,但卻立刻顯出是體現聖經、神話以至歷史故事的天才高手· 瓊斯·克里門特·奧羅茲柯(1883-1949年)生於墨西哥扎巴特朗.他和迪耶戈·里維拉可以被視為現代墨西哥繪畫的鼻祖
本人比較喜歡達芬奇。
達芬奇《作品集》1、「巨人「的時代2、大自然之子3、「繪畫神童「4、來到佛羅倫薩5、從師學藝6、嶄露頭角7、第一次開個人畫室8、北上米蘭9、「世界第八奇觀」10、科學之光11、《最後的晚餐》12、逃離米蘭13、重返佛羅倫薩14、「到泉源去汲水」15、《安加利之戰》16、《蒙娜麗莎》17、再上米蘭18、「家庭」內外19、飄泊羅馬20、科研招「禍」21、定居法國22、壯心不已23、故鄉客來24、「天鵝」之死

現在世界上有10老輩有名畫家
世界十大畫家:米開朗基羅 達·芬奇 魯本斯 倫勃朗 安格爾 塞尚 莫奈 凡·高 畢加索 達利

剩下的就是現代的和中國古代的了

Ⅱ 茜茜公主中皇帝弗蘭茨的扮演是誰他的資料

伯姆,卡爾—海因茨(Bohm,Karl—Heinz1928~)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電影演員。 生於德國達姆施塔特。父親是樂隊指揮。曾在奧地利格拉茨大學攻讀哲學,並在維也納接受過戲劇表演訓練。後在維也納的布格劇院和約瑟夫施塔德劇院演出。1952年走上銀幕,在聯邦德國演出了幾部影片,其中以《丹維茨醫生夫婦》(1956,我國譯製片名為《失業的自由》)最為成功。他還在奧地利主演過連集片《茜茜》(1956),與羅密·施奈德搭檔演出,扮演弗朗茲·約瑟夫皇帝,因而大享盛名。接著是《年輕女皇茜茜》(1956)和《茜茜——一位女皇的命運年代》(1957)。他在影片《三個姑娘的家庭》(1958)中所扮演的音樂家舒伯特也獲得成功。他還在法、意、美、英等國演出過影片,以扮演風度翩翩的知識分子角色見長。他在美國片《偉大的背叛者》(1960)中扮演的貝多芬和在《格林兄弟的奇妙世界》(1962)中扮演的雅各布·格林都很出色。他在聯邦德國著名導演法斯賓德攝制的影片《埃菲·卜里斯特》(1974)中的演出也很成功。 卡爾海因茨伯姆 ----------與貧窮做斗爭的奧地利人道主義者 卡爾海因茨伯姆因在同羅密施奈德共同主演的<茜茜公主>(1955-1957)一片中,飾演弗朗茨約瑟夫皇帝而馳名世界影壇. 卡爾海因茨伯姆開始了與原來天壤之別的工作始於德國ZDF電視台的一個節目我也來猜,也就是這場節目使伯姆認為他要用籌款一百萬馬克為薩赫德地區飢荒救濟做一些事.使用這筆資金伯姆於1981年11月13日成立了"人人為人人」救濟組織----一個慈善團體. 盡管身為傑出的電影明星,他仍決定在貧困國家生活,他選擇了三個世界最窮的國家,其中之一就是衣索比亞,在為於東HararBabile地區的Erer流域開始了他的自願服務,在慈善工作中,他將重點放在教育,健康,基層,農業,性別等問題上. 數年來,"人人為人人」一直致力於人道主義服務,在Illubabor,東Harar和北Shoa等地建立大量的醫院,衛生所,水井,幼兒園和學校.伯姆博士還在Harar鎮建立了諸如手工藝品中心,小學,中學和技術學院. 直到現在,伯姆仍致力於與衣索比亞難民營的飢餓與死亡做斗爭,每年他都要在那裡最惡劣的條件下生活數月. 其餘的時間他則在歐洲"游說","全球化與科技常常使我們忘記我們生活在什麼樣的星球,每六個人中就有一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政治家與商人熟視無睹,不管不問,一如既往.我們的經濟領袖什麼時候能意識到我們不能失去擁有近10億人口的非洲市場?"眾多政客,政要,名人紛紛拜訪贊許"人人為人人"組織.另一方面,德國前總理RomanHerzog博士於1996年親自造訪了Erer流域,這一地區由德國與奧地利共同扶持,(其中德國部分於2002年由德國大臣HeidemarieWieczorek-Zeul在拜訪人人為人人組織時交與伯姆管理).伯姆也獲得各種獎勵以表彰他的榜樣作用:挽救眾多生命,為他們鋪就安全的未來.伯姆還有一位衣索比亞妻子阿爾瑪茲,以及兩個孩子,尼古拉斯(1990年生),和阿伊達(1993年生). 卡爾海因茨伯姆於2003年獲得Alemaya大學的名譽哲學博士頭銜. 他比任何一位衣索比亞當地人為社會,為經濟的發展付出的都多,此學位特此表彰這位奧地利人道主義者,大學校長DestaHamito博士說,伯姆獲此殊榮因其在衣索比亞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突出貢獻. 成立群眾支持委員會,支持卡爾海因茨伯姆先生題名2003年諾貝爾獎 由社會各界友人,傑出人事與個人組成的群眾支持委員會在奧地利與德國兩地建立,意在為"人人為人人」組織主席與創立者卡爾海因茨伯姆先生籌集提名2003年諾貝爾獎的簽名.提名旨在表揚其人道主義大無畏楷模作用以及在衣索比亞同飢餓斗爭的不懈努力.新聞報道說,在德國與奧地利的衣索比亞團體也同樣收集衣索比亞人和各界人士的簽名以支持提名. 在衣索比亞,隨著群眾委員會的建立,收集工作如火如荼.簽名從政府人士到私企領導,傑出個人,藝術家到社會主管以及普通老百姓,他們認識,欣賞伯姆先生為埃貧困地區所做的一切.報道還說,"人人為人人」組織已經使眾多地區在教育,人與動物健康,環境保護,社會服務,農業,地方婦女計劃方面獲益. 卡爾海因茨伯姆先生曾經是眾所周知的電影與舞台劇演員,但他毅然放棄其演員生涯,將餘生奉獻給衣索比亞的扶貧事業.伯姆先生的"人人為人人」組織從事救濟與發展工作在近20年來在各項事業上投入超過10億Birr. 衣索比亞群眾支持委員會將同奧地利委員會一起,緊密合作,收集各行各業的人士簽名,以作為支持材料提交瑞典諾貝爾委員會. 衣索比亞簽名支持活動將持續四周時間. http://cache..com/c?word=%DC%E7%DC%E7%3B%B9%AB%D6%F7%3B%BF%A8%B6%FB%3B%BA%A3%D2%F2%B4%C4%3B%2D%3B%B2%AE%C4%B7&url=http%3A//twiggydoll%2Eblogcn%2Ecom/&b=0&a=4&user=

Ⅲ 畫動物的歐洲畫家

弗朗茲・馬克 不是專門畫動物的 但是他畫了一些馬和牛 什麼的。
弗朗茲・馬克(Franz Marc)1880年2月8日出生於德國慕尼黑。他在慕尼黑藝術學院學習畢業,並且開始了他的旅行生涯。到巴黎,他多次看了高更、梵谷和印象主義者的地方工作。他和他的的朋友Kandinsky在1911年建立了「Der Blaue Reiter」(「藍色車手」),並且以這個名字的陳列並且聞名於世。他們一起提議了新的想法被譽為由歐洲畫家的先鋒派,包括畢加索、法國立體畫派大師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和羅伯特・德勞內(Robert Delaunay)。在1913年弗朗茲・馬克成為是第一德國沙龍d'Automne的一名主要成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弗朗茲・馬克成為一個志願兵役前往沙場,於1916年3月4日法國Ver附近犧牲。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8%A5%C0%CA%D7%C8%26%2312539%3B%C2%ED%BF%CB&sme=0&rn=21&pn=18&ln=452

你可以看看他的畫。

另外我印象中 畢加索 達利 也有些,可能不是很多,因為一般畫家還是以畫人物為主的。

Ⅳ 弗朗茲·馬爾克藍馬的簡介

弗蘭茨·馬爾克(Franz Marc)是畫家威廉·馬爾克和蘇菲(生於Maurice)的兒子。他在慕尼黑美術學院度過短暫的大學時期之後(1900年到1903年),於1904年在慕尼黑Kaulbach大街開設了他的第一個畫室。
弗蘭茨·馬爾克於1910年舉辦了他的第一次個人畫展。作為慕尼黑新藝術家同盟的成員,他結識了瓦西里·康定斯基,雅夫倫斯基,奧古斯特·馬克和加布里勒·曼特。在第三次新藝術家聯盟的展覽中評委否定了康定斯基的幾乎完全抽象的《構圖,5號》,他,康定斯基和曼特因此退出了藝術家聯盟,並於1911年12月18日在慕尼黑Thannhauser美術館舉辦了新成立的藝術家團體「藍騎士」的首次畫展。同樣是在1911年他在倫敦和畫家瑪麗亞·弗朗克結婚。1912年馬爾克和康定斯基一起發行了《藍騎士年鑒》。同年藍騎士在柏林《暴風雨》雜志社畫廊舉行畫展慶祝其巨大成功。這個藝術團體的理念是,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內在的和一個外在的現實經歷,應當通過藝術來鞏固它。這個團體從1911到1914年的作品是整個20世紀的現代藝術的探索者。
1914年他在湖濱考哈爾購買了一棟房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時候,馬爾克起初對戰爭充滿熱情,作為後備軍人上了前線。被晉升為中尉的弗蘭茨·馬爾克於1916年3月4日在一次榴彈炮轟擊中在凡爾登捐軀。直到1917年他的遺體才被運回湖濱考哈爾並在那裡被安葬。
馬爾克認為藝術不應該停留在對事物外貌的摹寫上,而應該深入內部,努力揭示隱藏在紛繁復雜的世界內部的客觀精神實質。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即藝術應當表現「人們眼睛所見到的背後的東西,是抽象的精神。」馬爾克引人注目的重要作品是以動物為題材的。他認為:「那屬於動物生命的純潔的感覺激起了存在於我的那些善良的東西。」馬、鹿、虎、狍子……這些動物代表了大自然的生命和活力,象徵著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它們的存在可以使得世界更為平和融洽。1911年,馬爾克的重要作品《藍馬》問世。在這件作品中,他以鮮艷明確的色彩和起伏有致的曲線營造出一個寧靜感人的動物世界。我們看到,以大片藍色構成的三匹馬占據了畫面的絕大部分空間,它們低著頭,閉著眼,從溫暖絢麗的背景中突起,安詳而溫和地吸引著觀眾的視線。馬的輪廊線是曲折委婉的,它們與弧形的山丘、飄移的雲彩及植物的枝枝葉葉融為一體,創造出某種引人入勝的形體節奏。畫面的色彩明麗燦爛,大面積的藍色在紅、黃、綠的簇擁下顯得高貴沉靜而又生氣勃勃。在這里,「形」固然還客觀存在著,但又在大膽恣意的顏色和平面性的塗繪中被弱化了,熟悉的形象悄悄隱去身形,湮沒在色彩組構的無拘無束的空間里。馬爾克的色彩具有特別的象徵意義,他認為藍色傳達了男性的氣概,堅強而充滿活力;黃色意味著女性的氣質,寧靜溫和性感;綠色表示這二者間的協調一致;而紅色則是沉重和暴力的象徵。這四種顏色在《藍馬》中有機地分布著,折射出他對世界精神實質的某種感悟和理解。
曾有人這樣說,馬爾克「帶著牛羊和幾本好書生活在高山牧場上。」他籍各種動物,尤其是馬和鹿創造出許多生動明快、不受約束的動人畫面。在《藍馬》中,動物被自然同化,與自然相融,成為相依相伴的整體。而《馬廄》(1913—14)中,動物則被肢解成五光十色的塊面,發射出眩目的燦爛光輝。這種半透明的結晶體顯示出馬爾克對抽象的探索。他的晚期作品,如《戰爭的形式》(1914),則完全展示了形與形、色與色之間的相互抗衡,及由這種抗衡而產生的異乎尋常的張力。這時他幾乎已走向了完全的抽象表現主義。馬爾克的藝術觀,一如他在青騎士年鑒第二版前言中所宣稱的:「我們深切愛好這樣的藝術表現:這樣的藝術表現自生自長,不依賴於習俗的扶持。當我們在因襲的表殼之中看到一條裂縫,我們就予以注意,因為我們希望底下的一股力量,有一天會顯露出來。」(赫伯特·里德著,劉萍君等譯:《現代繪畫簡史》,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第132頁。)

Ⅳ 《茜茜公主》里演弗蘭茨國王的是誰

伯姆,卡爾—海因茨(Bohm,Karl—Heinz1928~)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電影演員。

在衣索比亞,隨著群眾委員會的建立,收集工作如火如荼.簽名從政府人士到私企領導,傑出個人,藝術家到社會主管以及普通老百姓,他們認識,欣賞伯姆先生為埃貧困地區所做的一切.報道還說,"人人為人人」組織已經使眾多地區在教育,人與動物健康,環境保護,社會服務,農業,地方婦女計劃方面獲益.

《茜茜公主》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UDRHey2YYjClWvwdwbF5tA

?pwd=zs61 提取碼:zs61

Ⅵ 世界名人 美術家有哪些

達芬奇 作為文藝復興時期作卓越的代表人物,達芬奇的成就和貢獻是多方面 的.達芬奇出生在佛羅倫薩附近的一個小鎮 芬奇鎮.他小時侯曾經拜佛羅基 奧為師,佛羅基奧首先讓他練習畫蛋,一畫就是幾年,然後才開始教他作畫.由 於達芬奇打下了堅實的素描基礎,後來終於成為一代宗師.

· 凡.高 梵谷是荷蘭人,但長年生活在法 國,是後印象派的重要的畫家.和他 的同胞倫勃朗一樣,梵谷也喜歡為自 己畫像

· 丁托列托 丁托列托出生在威尼斯,是一個染坊主的兒子.他長期生活在故鄉,用畫筆裝飾城市的庭院和教堂.他曾拜師提香,追求提香般絢爛的色彩和米開朗基羅般結實的形體是他的目標.

· 畢加索 畢加索,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藝術才能.他的父親是美術教師,又曾在美術學院接受過比較嚴格的繪畫訓練,具有堅實的造型能力. 他一生中畫法和風格幾經變化,分為這樣幾個時期: 藍色時期" 玫瑰紅時期" 黑人時期"

· 高更 高更是法國後期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他起步較晚,早期的畫追求形式的簡化和色彩的裝飾效果,但還沒有擺脫印象派的手法.他不但對埃及古代繪畫很感興趣,而且嚮往仍處於原始部落生活的土人們的風習和藝術.被稱為原始人產最高典型.

· 列 賓 俄羅斯寫實主義繪畫大師列賓與法國繪畫巨匠莫奈,同為19世紀後期歐洲美術史上,引人注目的重要級人物。他們的藝術在歐洲的東西部,各領一方風騷,影響力延伸到整個20世紀。

· 盧 梭 由素人畫家躍居為近代樸素繪畫大師的盧梭,是一位自學成功的典型畫家。他的作品糅和了現實與夢想,充滿了自然原始的天真活力。

· 達 利 達利是盤踞在超現實主義中心的一位恃才傲物的怪傑,與畢加索、米羅三人都啟蒙於西班牙加泰隆尼亞這塊地靈人傑的土地上。其特異獨行的藝術,為本世紀的畫壇增添了許多燦爛光輝。

· 米 勒 米勒是19世紀寫實主義傑出的代表畫家。他的童年和青年時代都在農村度過,對農村生活和在那裡勞動的人們,有深刻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了解他們的了歡樂與痛苦,也分嘗著他們的信仰和偏見,這使得米勒成為偉大的田園畫家。

· 懷 斯 安德柳·懷斯是美國20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他描繪美國鄉間自然風土人物的畫作,以精緻逼真的寫實風格,表現了人與大自然的交流與調和,朴實的題材,引發人們懷念鄉土與自然的情思。

· 雷諾阿 雷諾阿是著名的印象派大畫家。他的繪畫在追求光的感覺中,用鮮明麗透明的色彩,將古典傳統和印象派繪畫做了最完善的結合。不論是豐腴的女人、天真的孩子童,還是陽光照耀下人浴女,在雷諾阿的畫筆之下,都充滿了溫暖、鮮明、迷人的夢幻般魅力。

· 夏加爾 夏加爾是20世紀極具親和力的大畫家。猶太血統、生於俄國,入籍法國的夏加爾,不但追求天真純朴,並感性地面對生命、愛情與藝術。

· 莫迪利阿尼 蒙巴納斯王子」莫迪利阿尼只活了三十六歲。他出生於羅馬猶太名門,一生追求禮贊生命與情愛,猶太人特有的敏感及義大利藝術的傳統與根源均影響他的畫作及石雕作品。

· 康丁斯基 1910年,具有東方血統(祖母為蒙古公主)的康丁斯基畫下了美術史上第一幅純粹抽象畫。三十歲才立志學畫的康丁斯基,很少停留在固定的繪畫模式中,總是不斷思考、審視、推進自己的創作,

· 柯 羅 在法國藝術史上,柯羅是19世紀最出色的風景畫家,與17世紀的普桑及克勞德·洛蘭同稱法國三大風景畫家。柯羅的風景畫朦朧而富有詩意,無論是早晨清新柔和的光線,還是黃昏灑滿一地黃金的湖光山色,美麗的夢中桃花源景緻都令人為之嚮往。

· 米 羅 出生於西班牙巴塞羅那的米羅,早期藝術受塞尚影響極深,在經歷立體派、超現實主義的洗禮後,發展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本書收集了米羅早期作品,及「荷蘭室內」、「星座」等系列代表作,另附加造型獨特的雕塑 作品與其生平記事,足以解析米羅與眾不同的藝術。

· 杜 菲 作為20世紀初葉現代繪畫史開端的野獸主義成員之一的勞爾·杜菲,是一位多元化創作的藝術家。除繪畫之外,他的藝術領域擴展到掛毯、壁畫、布料圖案設計及陶瓷創作,活潑的曲線運用,成為嶄新流行設計的先驅。

· 蒙克 北歐表現主義先驅者——蒙克,是一位風格獨特的挪威籍著名大畫家。他的童年生活幾乎都籠罩在死亡與疾病的陰影之下,而這些可怕的經歷,不僅在他的心靈上烙下深刻不滅的印象,也間接地變為創作繪畫時的靈感素材,這使得蒙克在西方近代繪畫史上與眾不同。

· 德加 生孤獨,不善與人交往的德加,是矛盾、冷漠與遁隱的組合。在他的藝術世界中,沒有雷諾阿所強調的享樂與隨和,也沒有梵高的可憐或自我毀滅。他以冷淡而敏銳的觀察,描繪出人物動作的瞬間印象,顯現出鮮活的魅力。

· 馬蒂斯 馬蒂斯與畢加索同為20世紀現代藝術的巨擘,而野獸派更引導了20世紀的繪畫大革命。以馬蒂斯為首的野獸派畫家,利用紅、藍、黃、綠等色彩,表達簡約物象的自然本質,描繪內在真摯的感情與裝飾效果,創作出令人驚艷,極度自由、奔放、華麗、平衡的作品。

· 勃拉克 勃拉克與畢加索是立體派藝術的兩位先驅代表人物。他們曾攜手作畫,共同為自然界的視覺形式尋求新的定義,獨特的理論與傑出革新的畫作,在現代藝術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 蒙德里安 20世紀幾何抽象藝術大師蒙德里安,是荷蘭三大畫家之一。在經歷了荷蘭畫派、印象主義及表現主義的洗禮後,於1917年創立風格派,發展出他獨特的構圖理念,將繪畫的基本元素,結合幾何圖形的排列,建立起獨樹一幟的新造型主義藝術。

· 莫 奈 莫奈是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不但長壽(享年八十六歲),而且畫作數量驚人。他常對同一畫作主題在不同時間中寫生描繪,畫出不同的光景氣氛,顯出光與色的高明度及鮮明感,交織成光與色彩的華麗交響詩,創作出印象派的巔峰之作。

· 塞 尚 出生於法國普洛文斯,原習法律而後獻身藝術的塞尚,一生的藝術生活,都從自身接觸自然而來。他認為「自然不是表面,而是有它的深度」、「色彩豐富,畫面自然充實」。

· 丟勒 丟勒 德國畫家.1471年5月21日生於紐倫堡,1528年4月6日卒於同地.祖籍匈牙利,自幼隨父學習金銀工藝,後拜版畫家M.沃爾格穆特為師.成年後出遊義大利威尼斯和尼德蘭, 與C.貝利尼等友誼甚篤,充分吸收文藝復興美術的技藝和理論,

· 烏埃 烏埃.S. 法國畫家.17世紀上半葉法國宮廷古典主義藝術的主要代表. 他的常常借用神話或宗教題材來為路易十三王朝歌功頌德,深得統治階級人物的歡心.

· 霍貝瑪 霍貝瑪 從十七世紀起,荷蘭專門從事風景畫的人已很多.其中成就最大的是 雅.魯伊斯達爾和霍貝瑪.

· 庚斯博羅 庚斯博羅是18世紀繼荷加斯之後在英國畫壇脫穎而出的天才畫家.他雖然不大喜歡讀書,甚至連普通中學都沒有讀完,但是,他"說起話來妙語連篇"他雖然沒有著述傳世,"可是,以他寫給密友的信來看,他的知識又很少有人可以與其相比".

· 夏爾丹 782年法國舉辦的青年畫家展覽會上,展出了夏爾丹的 紅鰩魚 與 餐具櫥 兩幅作品,得到了拉吉萊赫的高度贊賞.同年夏爾丹被接納為美術學院院士.以後他在創作純熟的靜物畫的同時,以充滿愛情的筆致描繪著洋溢誠實,寧靜氣氛的家庭生活.

· 委拉士貴支 委拉士貴支在1649年第二次去意 大利時在那裡完成了一幅著名的肖像畫教皇英諾森十世像,畫面上的教皇,盡管臉上流露出一剎那堅強有力的神情,但是他放在椅上的兩只手都顯得分外軟弱 無力.畫家巧妙地抓住了這一點

· 克拉姆斯科依 克拉姆斯科依所畫的托爾斯泰像 具有深刻的人民的基礎,畫像以非常 忠實與極其樸素的手法,把"偉大的 獅子"的形象給後代人 保存下來.

· 葛飾北齋 葛飾北齋以充沛的精力,大膽的想像,精湛的畫藝,及長達七十年的創作生涯,留下大量的傑作, 富岳三十六景 一組版畫即是名聞遐邇的代表作.

· 讓·阿普 又名漢斯·阿普(1887年生於斯特) 十了奇特的人物之一."怪物"可能是用來概括他的最合適字眼.不過,他又是人們在化學上所說的單質,所以我們還是只能以他的本名來命名他

· 阿波利奈爾 (1880~1918)生於羅馬,逝於巴黎.他的功勛之一是使得波德萊爾為首的十九詩人所建立的優秀傳統成為不朽.該傳統在於將他們活動中最美好的一部分用於頌揚造型藝術,特別是推崇該時代的年輕藝術.

· 賈科莫·巴拉 義大利畫家賈科莫·巴拉(1871年生於都靈)是未來派最傑出的人物.他先是以學院式繪畫嶄露頭角,受到當時評論界的贊賞.在巴黎的暫短逗留使他看到印象派和分色主主,對色和光的總是表現出狂熱興趣

· 保羅·德爾沃 1897年生於比利時的昂台特.這位畫家曾長期探索自己的藝術道路.直到1935年前後,他一直徘徊於新印象派和表現派之間.

· 愛德加·德加 在巴黎出生和去世的愛德加·德加(1834~1917年)是銀行家奧古斯特·德加之子.他一如馬奈,生來便是大資產階級,他對古典主義的濃厚興趣和他行為的謹慎似乎與出身十分合拍.

· 埃里希·赫克爾 1883年生於薩克斯的多伯恩.這位德國畫家是"橋社"的創始人之一,他那具有方、尖形狀的油畫體現了該派的風格,而他的油畫又受到他那堪稱大師手筆的版畫的影響,不過,在他的作品,非表達一種結構,而是傳達強烈的感情.

· 奧古斯特·麥克 (1887-1914年)生於魯爾的邁茲德,在香檳省的柏思戰場上陣亡.他在科隆和波恩渡過童年,進入迪塞爾多夫美術學院習畫.1907年,他在巴黎逗留期間,接觸了法國繪畫:先是印象派,然後是野獸派,再晚一點是立體派

· 和內·馬格利特 1898年生於比利時的萊西納.1929年,在對未來派和立體派進行了很短時間的審視之後,馬格里特加入了超現實主義派.他在巴黎生活了五年,成為保爾·艾呂雅的好友.當著大部分超現實主義畫家都在參照安德烈·布雷東所提示的"純內部"典型,運用自動性,搞偏執狂式活動和探求夢幻

· 卡西米爾·馬列維奇(1878-1935年)生於基輔逝於列寧格勒.他先是受到後期印象派和野獸派的影響,後來,他又結識了拉里昂諾夫及俄國先鋒派詩人.在他們的幫助之下,他於1915年起草了《至上主義宣言》(見《至上主義》辭條,也稱為"絕對主義").1911年,他作為"方塊J派"的一員,在該沙龍展出了一些立體派風格的作品,並成為有其夫人烏達爾卓娃參加的俄國立體派的領袖.

· 愛德華·馬奈(1832-1883年)在巴黎誕生和去世.在傳記中被寫為印象派起源的馬奈是被命運造就的一個典型.他到底是不是幾個世紀以來,為了建立和不斷革新傳統,老的原則與自由要領沖突和協調的結果?

· 弗朗茲·馬克(1880-1916年)是德國畫家,生於里特(巴維埃爾),死於凡爾登戰役.他是位慕尼黑畫家的兒子,1900年,他決定投身繪畫,並到美術學院報了名.

· 阿爾伯特·馬爾凱(1875-1947年)生於波爾多,逝於巴黎.他很早就來到巴黎,從1897年起,就和其友馬蒂斯一起隨居斯塔夫·摩羅學畫.他的起步極為艱難,為了糊口,他和馬蒂斯一起,為1900年的世界博覽會裝飾過"現代風格"部分.一年之後,他畫的一些風景和人體習作已經證明這位波爾多青年有著獨特的風格

· 阿梅德·奧占芳1886年生於聖康坦.在西班牙完成傳統學業之後,他回到故鄉,常常到素描學校去.人們讓他臨摹德拉圖爾精美的粉畫,他驚奇地發現,在自己裝滿了純色粉筆的大畫箱中,竟無一枝筆是不適用的.他確認了"天空的蘭和精妙的人體顏色都是由更中性的色調轉變來的中間色".

· 安德烈·包尚富有靈感的園丁安德烈·包尚(1873年生於安德爾·盧瓦爾的雷諾堡)是創世紀的人物.不過,他並非神童,而倒是一位子孫滿堂的老人.盡管他開始畫畫時已經四十六歲了,但卻立刻顯出是體現聖經、神話以至歷史故事的天才高手

· 瓊斯·克里門特·奧羅茲柯(1883-1949年)生於墨西哥扎巴特朗.他和迪耶戈·里維拉可以被視為現代墨西哥繪畫的鼻祖

· 羅朗·烏多1897年生於巴黎.他屬於在兩次大戰間並未尋求驚人而自然出名,被冠以"詩的現實"之名的那派畫家中的一位.人們一般把他們看作是印象派的最終結局

· 保羅·塞律西埃(1863-1927年)生於巴黎,逝於莫爾萊.塞律西埃作為理論家,使人忘記了他是畫家,從而成為自己理論思想愛好的犧牲品.

· 喬治·修拉(1859-1891年)在巴黎出生和去世.他的一生可以用幾個日期來概括,它們不是巨大事件的日期,而是其作品的創作日期,因為他短促一生中的大事就是他投以日夜和全部發明的偉大作品

· 吉諾·塞韋里尼義大利畫家吉諾·塞韋里尼1883年生於科托納.1901年,他在羅馬結識了後來的未來派理論家波丘尼.翌年,又結識了後來成為他第一位老師的巴拉

· 保爾·西涅克(1863-1935年)在巴黎出生和逝世.他是位狂熱的人:醉心於繪畫,科學,文學,政治,一句話,熱愛他所處的時代.他從來都是最徹底不過的,既強壯又開朗,與其說象位畫家,不如說象個布列塔尼水手

· 艾爾弗里德·西斯萊(1839-1899年)生於巴黎,逝於莫萊.他和莫奈一起,是純正印象派的真正代表

· 馬修·史密斯爵士1879年生於英國哈利法克斯.他先入曼徹斯特美術學校,然後又在斯萊德學校習畫.他於1910年來到巴黎,從此,便半居法國半居英國,成為倫敦畫派的成員.

· 威廉·包梅斯特1889年生於斯圖加特,他可能是德國一位最少本國風格,而最富有歐洲格調的畫家.當德國現代畫家都與純日耳曼的表現派有頗多聯系之時,在他身上卻似乎毫不存在這種影響.

· 格拉罕·薩瑟蘭1903年生於倫敦.他在哥爾斯密藝術學校學習之後,主要致力於銅版畫,創造具有幻覺特點的風景畫和幻想畫.其藝術受到威廉·布萊克及其弟子塞繆爾·帕爾默(1805-1881年)的影響,

· 康斯坦·拜爾麥克(1886-1951年)生於安特衛普,逝於布魯日附近的賈拜克.他在1909年定居弗拉芒表現主義的搖籃萊特姆·聖馬丁以前,曾在布魯日和根特的美術學院學習過.他與塞爾瓦,梵登伯格,德斯邁兄弟都是萊特姆畫派的第二批成員.

· 弗朗西斯·畢卡比亞原籍西班牙的弗朗西斯·畢卡比亞(1879-1953年)在巴黎出生和去世.他的一生就是在改變著住所、朋友、思想、風格,為一種事業而斗爭,然後再來反對這種事業,從而爭取一個新的事物

望採納

Ⅶ Chpter 23.弗朗茲·馬爾克——《林中之鹿 II》【一幅畫開啟的世界】

【日本】高畑勛 著

插圖比較小,乍看之下,或許會覺得是幅純粹的抽象畫。不過,你立刻就會注意到,畫面右下方有一匹沐浴著陽光的可愛小鹿。在它上方,是一隻正扭頭張望的藍紫色大鹿的臉,而這兩只鹿的視線,都投向左下方另一隻也扭著身子的紅鹿。藍色的大鹿,脊背與蜷卧的前腿構成了一個三角,彷彿守護著赤鹿與子鹿,形成了一幅三角形構圖。三隻鹿都蜷卧著,眼神安詳地互相對望。溫柔注視著小鹿的那隻紅鹿是母親,藍色那隻是父親,它們肯定是一家。

陽光自左上方斜斜灌注在這一家人身上。中央處,有一束從正上方直貫而下的明亮光線。包括這些光線在內,繽紛斑斕的色彩、線條、形態的拼接組合、簇簇團團的葉子與樹木、地面、岩石,都是通過暗示來表現的,與三隻鹿渾然融為一體,讓人感覺彷彿置身於陽光普照、樹影斑駁的密林。與形成三角形構圖的斜線和水平線對照,畫面隨處可見作為樹木屬性的垂直線條,使整體圖顯得平衡穩定,讓人感覺這里像是一個隱匿於世外、陽光豐沛的愜意所在。

1914年,正值藝術革新最火熱的時期,誕生於漩渦中的這幅作品,放在如今,說它是「森林裡,麋鹿一家在透過樹蔭篩落的陽光下安詳休憩的一幅祥和之作」,或許無可非議。但對我來說,之所以覺得它是一件無可替代的珍品,是因為它跟一般類型下這種題材的繪畫,如19世紀庫爾貝那些描繪森林泉邊嬉戲的鹿群的作品大為不同,有一種非它莫屬的獨特魅力。然而,這幅畫也並非那種用來表達藝術思考與見解的作品。而畢加索的《亞威農少女》,假使對20世紀初期美術革命的大語境不夠了解,就無法體會到它的趣味。弗朗茲·馬爾克①的這幅《林中之鹿 II》,即使在今天,也依然保持著它原有的魅力。

這幅畫的特色,首先在色彩。馬爾克畫了一隻藍紫色的雄鹿。在這之前,他已經畫過幾幅藍色的馬或者鹿。為什麼雄鹿是藍色的?1910年,在給畫家朋友奧古斯特·馬克②的信中,他這樣寫道:「藍色代表了一種男性特質,是嚴肅的、精神性的;黃色代表女性特質,是溫柔、愉悅且具有情慾意味的;紅色則是物質的,殘酷苛刻又沉重,是應該時常被另外兩種色彩戰勝和征服的顏色。」

畫家這種稍顯主觀的色彩觀,並沒有完全反映在他以後的創作中,不過,至少藍色的雄鹿體現了這一信條。

接下來談空間。正如我們所見,這是一幅具有強烈抽象性的緻密的構成畫。既不是先描繪森林,再描繪鹿兒在林中息憩的風景畫,也不是為了描繪鹿兒的息憩,作為背景又描繪了森林。不存在這種客觀性的視點。三隻鹿造就的三角形構圖支配著畫面。被認為處於畫面遠景的雄鹿,反顯得高大,三者之間並不構成一種透視性的空間關系。倒不如說,畫作是以中世紀宗教畫那種象徵性的關系法則來處理雄鹿、母鹿和子鹿的。而且,周圍似乎是「空間」的部分,與三隻鹿的關系也不確定。當然,這是因為畫家並沒有設定所謂「空間」的打算。盡管如此,望著這幅畫,你會發現不知不覺感到了空間的存在,體會到一種置身於森林的況味。明明可以清楚地看到那麼大的幾頭鹿,卻偏有種「幸福的鹿兒們在一座象徵意義上的森林裡若隱若現」的感受,這究竟是為什麼?

線條與色塊經過細密的分割,畫面並不是單純的圖案式的平面,它由幾個層次構成。四周用來暗示森林與植物(光亮)的區域,與鹿無論是在色彩上,還是在幾何形塊上,都相互滲透。目光從三隻鹿挪向左上方光線的來源處,會留意到一個黃綠色的圓形發光體。這東西是什麼?是花?是豆芽菜?還是街燈?凝目細看,光亮背後有一瞬間忽然變形為盾狀,呈現出教堂高高的圓形拱頂的模樣,能感到左側斜斜的方形高窗透射出來的光線。然而接下來的瞬間,又回到了葉簇在風中簌簌搖動的印象。不要漫不經心地去看這幅畫,而應努力去把握那些難以捕捉的形態,這樣一來就會在某個瞬間,感到眼前的那個部分,化成了想像中的某種空間或物體。

另一方面,如果將目光投向那兩只彼此注視的母鹿與子鹿,會發現它們伏卧的地方,亦即空間,十分自然地得到了確保。母鹿脖頸處自左下向右上斜著橫切過去的一道色帶,起到了形成透視感的作用。因為它給紅綠兩色的地面賦予了水平感,也與雄鹿頭頂處垂落的相同的藍色及周圍的綠色化為一體,融進了背景當中。

在這期間,你幾乎不會去注意雄鹿的存在。然而相反,當你凝視雄鹿的時候,卻無法忽略前景的母鹿與子鹿。這一點,是很恰當的。

這幅畫的中心,歸根到底是守護著母鹿與子鹿的、被描繪為藍色的「父性」。雖一派溫和平靜、合家團聚的氣氛,但雄鹿同時也威嚴屹立。這種感覺,僅將麋鹿一家放在自然且現實的森林空間中,是絕對無法表現出來的。

相較母鹿和子鹿那種接近於真實的色彩,雄鹿被處理成容易沒在背景里的藍色,下半身的輪廓模糊不定,但高大魁梧、君臨一切。因此,如果某些人不了解馬爾克的色彩輪,把雄鹿的存在看作是某種幻影,總之是「靈性事物」,也不足為奇。方才我曾引用過的那段色彩論當中,作為藍色的屬性,馬爾克曾舉例說「精神性」,這個詞翻譯成英文就是「spiritual」,即「靈性的、屬靈的、心靈的」。當我們注視雄鹿時,感覺到的「空間」是它脖頸後方黑色的樹乾和透過樹乾的幽暗閃爍的紅色光線。而它藍色的脖頸,也輝映著紅光。

這種暗紅色,與母鹿和地面的紅色不同,令我體會到一絲具有威脅意味的不祥之感,不禁想起馬爾克的那句形容——「殘酷苛刻又沉重」。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知道這幅《林中之鹿 II》的油畫,是馬爾克一生之中最後的作品。在完成這幅畫之後,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馬爾克與朋友奧古斯特·馬克立刻一起志願從軍,作為德軍士兵奔赴了戰場,一年半後的1916年3月4日,戰死在激烈的法國凡爾登戰場。「……確實,今年我大概就能回家了吧。回到我那未被玷污的、可愛的故鄉,回到你的身邊,回到我的工作中。在我此刻寄身的無邊無際的恐懼與破壞之中,歸鄉之念的甘美,散發出無論如何都難以用言語形容的芳香。」這是畫家在死去當日的早晨,給妻子瑪麗亞留下的一封信。年僅三十六歲。

馬爾克沒有孩子,雖說瑪麗亞和他都很盼望孩子。於是他們養了頭鹿。馬爾克熱愛動物,跟康定斯基③一起嘗試進行了各種各樣表現形式的革新,持續地描繪動物題材。他常說:「比起人類,動物才更美麗和純粹。」然而,與其他動物畫一樣,《林中之鹿 II》既是一曲對自然的頌歌,同時也是將動物作為生命力的象徵,來反映人性與環境的作品。之所以他作品的抽象性愈來愈強,是因為他相信通過繪畫直接去表現精神化的事物,是不可能的。在這幅畫中,馬爾克藉由森林和鹿,表達了德國20世紀初期男性心目中所勾勒的理想家庭的精神風貌。也即是說,一種「聖家族像」的塑造。

馬爾克的代表作,是接受了克利的建議命名為《動物的命運》的大尺寸油畫。與構圖安靜、洋溢幸福感的《林中之鹿 II》不同,一種強烈的、帶有破壞性的活力,在畫面上以紅、藍、綠三種原色肆意而狂亂地奔瀉——森林被割裂;炮火的轟炸中,樹木燃燒著折斷,露出斷面,枝幹紛繁交錯;馬、鹿、豬、狼等動物們畏縮著、驚慌戰栗著、身體反仰著;整個世界都在滴血,在掙扎和喘息——呈現出一副世界末日啟示錄般的崩壞現象。

馬爾克莫非有一種敏銳的預知能力?1915年,在殘酷的戰場上,馬爾克望著寄給他的《動物的命運》的明信片,這樣對瑪麗亞寫道:「這幅畫就像是個預感。對於這場恐怖戰爭的預感。這場將我的心魂緊緊攫住的戰爭。簡直不敢相信,我竟然畫出了這樣一幅畫!然而不可思議的是,在這模糊的明信片中,它們看起來竟如此真實,給我一種異樣犀利的感覺。」

在生命最後的日子裡,馬爾克寫下了歸鄉的痛切之情,若除去在戰場上畫的三十六張素描,那幅家族團聚的《林中之鹿 II》就成了他的遺作。並且讓人無法不感到一種宿命式的吻合。

就算是命運的安排吧,馬爾克究竟為什麼會志願入伍呢?

讓馬爾克志願服兵役,並為這場戰爭賦予正當性的動機,不是別的,首先是一種主觀唯心的、理想主義的信仰。他從戰場寄給瑪麗亞一些隨筆,並囑咐她幫忙安排出版。在這些文章中,與寫給妻子的家書一樣,表明了一種「歐洲病了,只有通過戰爭才能得到肅清凈化」的信念。對於這種國際間的流血犧牲,他道:「大概如此世界才能得以凈化吧。」並嚴厲痛斥那種認為是經濟利害引發了這場戰爭的觀點。他將這場戰爭理解為一種內戰,是「歐羅巴精神對其自身內部那些看不見的敵人展開的一場戰爭」。

另一方面,他又相信德國必然會從這場戰爭中脫身,想像著一種置身於德意志霸權之下的歐洲景象。「德國精神,會在這場戰爭之後,超越國境噴薄而出吧。如果吾輩能始終保持健康和強大,並有意願去維持勝利的諸般戰果,就必須有一種脫離了不安的、馳騁於整個未知世界的生命力……而它或許會使我們獲得在整個歐洲的權力地位。」

1914年10月,就連馬克的戰死,盡管給他個人帶來了痛失好友的苦惱,也未能改變他的態度。

這是多麼悲哀、可怖、愚蠢的誤解啊!這樣去理解戰爭!當然,戰爭在激化,現實無比殘酷。隨著這一點變得越來越清楚,跟許多其他許多德國知識分子一樣,馬爾克對戰爭的態度也發生了改變。

在他死後二十一年後的1937年,其傑作《藍馬之塔》被陳列在納粹的「頹廢藝術展」上,受到了諸如「世上不可能有藍色的馬」之類的指責,最終失蹤不見。曾那樣向「健全的德意志精神」奉上其忠誠的馬爾克,作品卻遭遇如此下場,又是怎樣一種歷史的嘲諷和悲劇。

【馬爾克的書信,根據英文版《弗朗茲·馬爾克》(Susanna Partsch著,Taschen出版社)的內容進行了重譯,高畑勛按】

2006年10月

Ⅷ 弗朗茲·馬爾克的簡介

弗朗茲·馬爾克 Franz Marc 1880-1916 ,他是墨尼黑的畫家之子,1900年進入慕尼黑美術學院求學,開始了其藝術生涯。1903年至1907年周遊了義大利、法國和希臘。和許多表現主義藝術家一樣,其藝術受到印象派和梵谷的影響,不過更重要的影響來自麥克、康定斯基和德勞內。1909年,馬爾克與麥克相識並結為好友,麥克畫面上生動絢麗的色彩使馬爾克深受啟發。1910—1911年,馬爾克與康定斯基共同編輯《青騎士年鑒》,籌劃並參加青騎士藝術展,成為青騎士社的重要人物之一,其畫風逐漸由早期的落寂憂郁而變得生氣勃勃、富有表現力。象康定斯基那樣,他努力尋求人與自然在精神上的和諧,並借動物這一題材表達他對事物精神實質的理解。此後,在德勞內奧費主義及義大利未來主義的影響下,其藝術的抽象傾向日益明顯起來,色彩斑斕的形狀和色塊在畫面上相互擠壓碰撞,傳達出某種原始和神秘的意味。遺憾的是,他對抽象表現主義的探索尚未充分展開,便於1916年3月4日在凡爾登戰役中陣亡。青騎士社的另一成員奧古斯特·馬克也陣亡於此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