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唐裝和現代唐裝的區別
唐裝是中國服飾,但是有兩種不同的意義和款式。
一是指唐風漢服或唐代服裝,為古代服飾系統中一種款式,特徵是圓領、右衽、系帶、無扣或布扣。
代表有齊胸襦裙、唐圓領袍、交領襦裙等。
二是改良的對襟大褂,清朝中期到民國時期漢族人的日常服飾。
唐代服飾主要分為:1)襦裙2)唐代大袖衫3)襆頭4)圓領窄5)半臂6)改良唐裝(唐代服飾)。
「現代唐裝」來源於清代對襟褂子,和唐朝或唐人的服裝無任何關系。
根據APEC會議各國元首所穿「唐裝」的主要設計者余鶯女士的意見,「唐裝」應當是中式服裝的通稱,因此當初設計好服裝後,設計組一起討論給這套服裝起名的時候,決定把這種服裝命名為「唐裝」的過程便是深受這種「出口轉內銷」的對「唐裝」的解釋的影響。
這種「唐裝」是由清代的漢族褂子演變而來的,其款式結構有四大特點:一是立領,上衣前中心開口,立式領型;
二是連袖,即袖子和衣服整體沒有接縫,以平面裁剪為主;
三是對襟,也可以是斜襟;
四是直角扣,即盤扣,扣子由紐結和紐袢兩部份組成。
另外從面料來說,則主要使用織錦緞面料。
這種「唐裝」不是唐代的服裝,而是改良過的漢族服飾裝而已。
滿人的服飾原本是沒有立領的。
⑵ 各種款式棉衣怎麼做
老式嬰兒棉衣棉褲裁剪尺寸、裁剪圖及視頻 對於現在一些年輕媽媽來說,自己動手給孩子製作衣服是比較困難的,一般只有老一輩的人才會自己裁剪衣服,因為以前的人們基本都是自己動手製作衣服,而且以前還是有裁縫機的。只是現在到處都有賣衣服的,不管是網上還是實體店,都能很好的挑選到好看衣服。但對剛出生的嬰兒一般都是需要穿舊的衣服,所以,老式嬰兒棉衣棉褲裁剪尺寸、裁剪圖及視頻呢?
首先,給寶寶製作棉衣棉褲時,要先量好嬰兒的尺寸,若是很難測量,那麼可以拿一件寶寶穿的衣服,按照這個尺寸來裁剪。第二步剪出兩個褲腿,兩層布料剪好之後,將布料縫合一邊,留出一邊不要縫合,將棉花平整的鋪在兩層布料中間,然後再將其他的幾個邊縫合在一起。第三步剪出棉褲的前面這一部分,一般小寶寶的棉褲分前開衫和後開衫,前開衫扣子縫在前面,後開衫扣子縫在後面。第四步將兩層布料中間鋪上我們需要的棉花,可以將腿部多放一些棉花,這樣寶寶穿起來更加暖和。
最後將做好的三個部分縫合在一起,可以從背面縫起來。縫好之後,再從裡面翻到外面,這樣線就顯示在裡面,外面就看不到縫合線。
兒童中式棉襖的裁剪方法,中式小棉襖的裁剪圖
一些家長覺得兒童穿著中式棉襖會很好看,但是市面上賣的中式棉襖價格比較貴,家長覺得還不如自己給孩子做一件中式棉襖。現在網路上也有中式小棉襖的裁剪圖,可以直接對著圖片進行裁剪,看看兒童中式棉襖的裁剪方法。
如果要裁剪兒童中式棉襖,需要先在紙上面畫一張圖,裡面標好絎縫、間隔等各種尺寸,然後准備布料,將布料按照紙上畫出來的線條一一裁剪出來,之後再進行裁剪、縫合。
中式小棉襖製作其實具有一定的難度,要求寶媽有一定繪畫基礎、縫紉能力以及耐心。要是連圖都畫不好,又沒有足夠的耐心去縫制衣服,那做出來的中式小棉襖肯定是失敗品。如果親手製作中式小棉襖,建議先找找相關書籍自學或是看看,或是請有製作過中式小棉襖經驗的人親手指導下。
要是覺得製作中式小棉襖有一定的難度,擔心自己做不好中式小棉襖,可以考慮買一件中式小棉襖。雖然中式小棉襖看起來價格是會比其它衣服貴,但它不常穿,一年只需要購買一兩件衣服。所以,就算中式小棉襖價格貴也沒有多大影響。
嬰兒棉襖偏襟做法視頻、教程和裁剪圖,兒童斜襟小棉襖怎麼樣裁剪
冬季來了天氣比較冷,不少寶寶都穿著棉襖偏襟,它穿脫方便,又能給嬰兒帶來溫暖。有些家長想要了解教程和裁剪圖,看看嬰兒棉襖偏襟做法視頻,自己親自動手給嬰兒製作一身衣服。來看看兒童斜襟小棉襖怎麼樣裁剪?
裁剪兒童斜襟小棉襖的時候,先確定嬰兒的身體尺寸,以3-6個月嬰兒穿的棉襖為例,先裁剪兩條長39厘米、寬34厘米的長方形布,再裁剪四條長34厘米、寬21厘米的布。將兩條布對齊折疊起來,然後量出胸圍、修長,在腋下處剪出一圈腋下的形狀,再將圓領的部分稍作修剪,然後縫合。
縫合的時候往兩塊布中間填充棉花,棉花填充到裡面後,外面一圈再用針線細細地縫合上去。再用剪下來腋下的布料製作一個領子,然後往裡面填充棉花,再將領子安裝在脖子處。在衣服右邊開合處縫上扣子或是帶子,整體的過程就是這樣。
要是沒有製作衣服的經驗,嬰兒棉襖偏襟並不好做,可能需要幾天才能製作出來。倘若有裁縫的經驗,只要量出嬰兒的尺寸,就可以輕松將嬰兒棉襖偏襟做好。
寶寶半背棉衣製作教程、裁剪尺寸圖解,嬰兒半被棉襖的做法圖解
在以前的時候家長們總是會給小孩做一些衣服,像背心、棉衣、裡衣等等一些比較容易製作的衣服,因為覺得那樣會比較省錢而且自己做的質量也會比較好,但是一般現在的人們都會選擇去購買比較方便,不過也不排除有一些家長會自己做,那麼寶寶半背棉衣製作教程、裁剪尺寸圖解?嬰兒半被棉襖的做法圖解?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裁片,裁出所需要製作的半背棉衣的一些布料,將門襟和右側袖前排解,其他的袖子和衣身縫合,縫合左袖縫及衣身的側縫,縫合右袖。
二、正面固定縫合綁繩,裡衣按照同樣的順序做好備用。
三、表面正正相對,依次縫合領窩,門襟下擺側縫,斜門襟處留返口,同側表裡袖口擺放好,挽起表布袖口。
四、裡布袖口套到表布的袖口上,縫合一周,裡面有弧度和拐角處打牙剪,從返口將衣服翻到正面,整理好。
五、縫合返口,斜門禁處裝四合扣或五抓口或者是普通的扣子。
六、完工,如果布料不服貼,可以在領窩壓明線固定。
為了讓大家更加了解尺寸的裁剪,下面給大家展示一張裁剪尺寸的圖解。
⑶ 一種斜襟旁扣的古代中式衣服,略寬長袖,直板長袍,男式,應該年代不會太遠久,請問是叫什麼(不要跟我說
民國的長馬褂
⑷ 中國的服飾的特點是什麼
1、春秋戰國時期
的衣著,上層人物的寬博、下層社會的窄小,已成為趨勢。深衣有將身體深藏之意,是士大夫階層居家的便服,又是庶人百姓的禮服,男女通用,可能形成於春秋戰國之交。深衣剪綵獨特,衣與衫相連在一起,製作時上下分裁,中間有縫相連接,用途最為廣泛,隆重程度僅次於朝祭之服。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頒胡服令,推行「胡服騎射」。胡服指當時「胡人」的服飾,與中原地區寬衣博帶的服裝有較大差異,特徵是衣長齊膝,腰束郭洛帶,用帶鉤,穿靴,便於騎射活動。
2、秦漢時期
衣料較春秋戰國時期豐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發展。西漢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張騫奉命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中國與西方各國的陸路通道,成千上萬匹絲綢源源外運,歷魏晉隋唐,迄未中斷,史稱「絲綢之路」。於是,中華服飾文化傳往世界。
3、隋唐時期
中國由分裂而統一,由戰亂而穩定,經濟文化繁榮,服飾的發展無論衣料還是衣式,都呈現出一派空前燦爛的景象。隋唐時期最時興的女子衣著是襦裙,襦裙是唐代婦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時期,婦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
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並以絲帶系扎,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中唐時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較寬闊一些,其它無太大變化。隋唐女子好打扮。從宮廷傳開的「半臂」,有對襟、套頭、翻領或無領式樣,袖長齊肘,身長及腰,以小帶子當胸結住。因領口寬大,穿時袒露上胸。
半臂歷久不衰,後來男子也有穿著的。當時還流行長巾子,系用銀花或金銀粉繪花的薄紗羅製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帶上,再披搭肩上,旋繞於手臂間,名曰披帛。女裝男性化是唐代社會開放的表現之一,婦女穿著男裝是當時一種時尚。
4、宋朝時侯的服飾宋朝的男裝大體上沿襲唐代樣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領或圓領的長袍,做事的時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帶上,衣服是黑白兩種顏色。當時退休的官員、士大夫多穿一種叫做「直掇」的對襟長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領口、衫角都鑲有黑邊。
頭上再戴一頂方桶形的帽子,叫做東坡巾。宋代的女裝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長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對襟的長袖小褙子,很像現在的背心,褙子的領口和前襟,都綉上漂亮的花邊。男服服飾:冕服,宋朝開始減少冕服的種類,大典禮穿非冕服的情形,就經常出現。
朝服,宋代在勁下加上特別的裝飾謂之方心曲領。公服,宋代以常服為公服。女服服飾:禮服,其服色大致與唐代相同。常服,均以大袖上衣,長裙、霞帔為常服。
5、元代
是中國歷史上民族融合的時代,服裝服飾也充分體現了這一特點。元太祖成吉思汗自1206年建都,滅西夏、金之後,民族組成主要以蒙古族為主。元代由於民族矛盾比較尖銳,長期處於戰亂狀態,紡織業、手工業遭到很大破壞。宮中服制長期延用宋式。
直到l321年元英宗時期才參照古制,制定了天子和百官的上衣連下裳上緊下短,並在腰間加襞積,肩背掛大珠的"質孫服"制,漢人稱"一色衣"或"質孫服"。這是承襲漢族又兼有蒙古民族特點的服制。元代女服分貴族和平民兩種樣式。
貴族多為蒙人,以皮衣皮帽為民族裝,貂鼠和羊皮製衣較為廣泛,式樣多為寬大的袍式、袖口窄小、袖身寬肥,由於衣長曳地,貴夫人外出行樂時,必須有女奴牽拉。這種袍式在肩部做有一雲肩,即所謂"金綉雲肩翠玉纓",十分華美。
作為禮服的袍,面料質地十分考究,採用大紅色織金、錦、蒙茸和很長的氈類織物。當時最流行的服用色彩以紅、黃、綠、褐、玫紅、紫、金等為主。元代平民婦女穿漢族的襦裙,半臂也頗為通行,漢裝的樣子常在宮中的舞蹈伴奏人身上出現,唐代的窄袖衫和帽式也有保存。
6、明清時期
明代以漢族傳統服裝為主體,清代則以滿族服裝為大流。而兩代上下層社會的服飾均有明顯等級。上層社會的官服是權力的象徵,歷來受到統治階級的重視。自唐宋以降,龍袍和黃色就為王室所專用。百官公服自南北朝以來紫色為貴。明朝因皇帝姓朱,遂以朱為正色。
又因《論語》有「惡紫之奪朱也」,紫色自官服中廢除不用。最有特色的是用「補子」表示品級。補子是一塊約40~50厘米見方的綢料,織綉上不同紋樣,再縫綴到官服上,胸背各一。
7、現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服飾崇尚簡朴實用。50~70年代,中山裝漸成男子主體服裝,此外流行過軍便裝,人民裝;女裝受蘇聯影響,連衣裙風靡城市,此外還流行過列寧裝等。但在農村,上衣下褲一直是大多數農民的傳統裝束。1978年後,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體現時代精神。
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服飾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面貌簇新。其中長期代表中國傳統服飾且受多民族服飾影響的漢服大放異彩。20年代前後出現中山裝,逐漸在城市普及。
廣大農村一直沿用傳統的襖褲,頭戴氈帽或斗笠。腳著自家縫納的布鞋。女裝。辛亥革命帶來了多樣化,一身襖褲之外,又多穿用襖裙套裝。20年代以來,婦女喜愛旗袍,旗袍逐漸成為時裝而不衰。
⑸ 中式斜襟連袖上衣需買多少布料
150門幅的用料:衣長+縫邊
150以下門幅的:衣長x2
⑹ 女的不能穿直襟,男的不到能穿斜襟嗎
沒有這種規定了
呵呵
我們的傳統習慣罷了
⑺ 唐裝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中秋,中國傳統節日,服裝在此時也峰迴路轉,唐裝以其華麗、典雅的高貴氣質,也成了點綴傳統節日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
歷史令人迷戀。唐裝,似乎就具天生的懷舊,仿如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馬路上散步的上海小姐,走動的模樣,雅緻、簡約。正因如此,唐裝就有異樣的妖艷。它簡潔而悠閑,在不經意地提醒你一種清閑、富裕的生活節奏,那種讓都市年輕人在骨子裡又愛又恨的東西。
如今市場上流行的唐裝已擺脫傳統刻板印象,注入更多時尚元素。唐裝從上到下由獨塊衣料構成,它的的面料,不再限於真絲、軟緞、絲絨、織錦緞,而是廣泛採用棉、麻、化纖、萊卡、牛仔布等面料,令唐裝更具適應性。款式上,注重領口、鈕扣、門襟、開叉、下擺等細節的把握,在褲邊裙邊綉花,在邊緣處鑲邊、流蘇,再配上少數民族的綉片、吉祥的圖案、團花、漢字、龍鳳、牡丹、梅竹,更添雅趣。用雲南的蠟染布製成的唐裝也是一大潮流。
目前市面上既有出售成品唐裝的專賣店,也有可以專門定製唐裝的裁剪店。據了解,裁製一件唐裝的價格在200元左右,價位也因面料和款式的不同而有差異。
傳統之粹---旗袍
旗袍,是一種國粹,最是記憶的電影《花樣年華》中20多套美輪美奐的旗袍,更像是一陣風,吹動人們對美的渴求。沒有哪套服裝,能像一襲旗袍那樣將女人的嫵媚典雅、山水韻律體現無疑。
旗袍緊扣的高領,給人以雅緻而莊重的感覺,微緊的腰身時裝與體型篇體現出腰臀的曲線;特別是兩邊的開衩,行走時下角輕微飄動,具有輕快活潑之感。日常穿用可選用花素、全棉、府綢或滌棉細布製作的旗袍,既樸素又大方。選用小花、素格、細條絲綢製作的旗袍,可表現出溫柔、穩重的風格。選用織綿緞、絲絨製作的旗袍,是迎賓、赴宴最華貴的服裝,集莊重典雅於一身。近年來,蠟染、扎染等工藝用於旗袍,更使旗袍步入高檔時裝的行列。旗袍在袖型上有無袖、短袖、中袖和長袖之分;領型上有傳統領和無領之變;經改良的旗袍裙也深受女士們的喜愛。
新式旗袍樣式古樸、做工精緻,價格也分高中低檔。如錦緞、桑蠶絲、真絲等高檔面料旗袍價格在500元到1000元之間,而純棉、滌綸、錦綸等面料則較為便宜,價格在二三百元之間。在服裝裁剪店裡手工定製一件旗袍,價格就要便宜得多,一般布料加手工費也就百十來元,經濟實惠。
唐裝」的興盛可以看做中華文明復興的一種徵兆。然而撇開它背後宏大的象徵意義,「唐裝」本身其實是一個頗模糊的概念,關於這個名詞的內涵,時裝界有多種表述,如「華服」、「中裝」等。很多人對「唐裝」的提法大惑不解:以中華之大,唐代以降,豈無裝可穿?
其實「唐裝」,基本上是清末的中式著裝,「唐裝」說法的由來,也有些「出口轉內銷」的味道,外國人稱「華人街」為「唐人街」,自然把中式服裝叫做「唐裝」了。
「唐裝」的稱謂,其實源於海外。唐代盛期,聲譽遠及海外,以後海外各國因稱中國人為「唐人」。《明史?外國真臘傳》言:「唐人者,諸番(外國人)呼華人之稱也。凡海外諸國盡然。」在美國、東南亞乃至歐洲的華人居住區,亦因而被稱為「唐人街」,而華僑自稱唐人,正由於自古以來唐朝是讓中國人為之驕傲的朝代。把住唐人街的唐人穿的中國傳統風格的服裝稱為「唐裝」,不僅順理成章,而且早就在海外成為慣稱,成為國際公認的中國人的稱號。在20世紀初,在當時「中西服裝並行不悖」的社會大背景下,粵、港、澳一帶同胞就是以「唐裝」、「西裝」來區別中西打扮的。在2001年的上海APEC會議上,中國作為東道主請前來參會的亞洲及太平洋經濟體的領導人穿「唐裝」,並由之而掀起祥和喜慶的「唐裝」新潮,這不僅是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而且是流行規律的必然,更是中國在國際大家庭中地位與風度的體現。
唐裝的源起時間離我們很近,因此比較容易重新融入我們的生活。比如說穿著唐裝上衣,還可配以西褲、皮鞋,外面能罩風衣,裡面襯高領衫……這種特質是唐裝風雲再起的文化層面以外的實用因素,但這個因素在流行中同樣不可或缺。也就是因為這一點,真正唐代人穿的長袍大袖,甚或離我們更近的明代袍服,才基本上不太可能重迴流行。它們的回歸可能通過另一種形式,就是元素。
據APEC會議各國元首所穿唐裝的主要設計者余鶯女士說,唐裝應當是中式服裝的通稱,當初他們設計好服裝後,大家一起討論給這套服裝起名,最後決定把這種服裝命名為"唐裝。這主要是因為國外都稱華人居住的地方為"唐人街",那"唐人"穿的衣服自然就應該叫"唐裝"了。另外,國外的一些華人也有稱中式服裝為"唐裝"的說法,所以唐裝的取名也頗有國際化的味道。
在如今唐裝遍地都是的情況下,到底哪種服裝才能稱得上是唐裝呢?其實,唐裝是由清代的馬褂演變而來的,其款式結構有四大特點:一是立領,上衣前中心開口,立式領型:二是連袖,即袖子和衣服整體沒有接縫,以平面裁剪為主;三是對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即盤扣,扣子由紐結和紐袢兩部份組成。另外從面料來說,則主要使用織錦緞面料。
今天的唐裝並不是唐代的服裝。"襆頭紗帽"和圓領袍衫"是唐代男子最主要的服飾。"襆頭"是一種包頭用的黑色布帛。唐代是 "撰頭"盛行的時代,"襆頭"的樣式也富於變化,尤其是在唐武德初年至開元年間這一百多年的時間里,"襆頭"的形制經歷過幾次較大的變化。唐代的男子服裝主要是圓領袍衫。傳統的冠冕衣裳,只是在隆重的場合,如祭祖天地、宗廟等時偶爾用之,其他則以"襆頭袍衫"為尚。袍服的用途非常廣泛,上至帝王,下至百官,禮見宴會均可穿著,甚至將其用作朝服。袍服的款式,各個時期不盡相同,早期的袍服的袖子多用大袖,但大袖對域外的民族來說,則不太適宜。因北地寒冷,不便採用大袖,而採取緊裹雙臂的窄袖。隨著南北風俗習慣的相互滲透,這種緊身、窄袖的袍服樣式,也被漢族人民所接受,而且成為唐代袍服款式的代表。
唐代女服變化萬千,婦女服裝可歸納為三種類型:
1、窄袖衫襦、長裙;
2、胡服;
3、女著男裝。
這三種不同特點的服裝,構成了 盛唐女裝的主流。婦女衣胡服、著男裝,更是盛唐的一大特點。
現在的唐裝是傳統和現代的結合品。它既吸取了傳統服裝富有文化韻味的款式和面料,同時又吸取了西式服裝立體剪裁的優勢,使古老的唐裝重新登上了時尚舞台。
現在穿著的唐裝已經進行了很多改良。比如現在的中式服裝很少用連袖,因為連袖就等於服裝沒有肩部,也不能用墊後,那樣肩部就不夠美觀:傳統中式服裝是不收腰的,女士穿著缺乏曲線美,現在的中式服裝都改成收腰的了:過去的裙子下擺非常窄,走路只能邁碎步,現在把裙擺做大了,便於活動;還有像旗袍,傳統的開襟特別高,現代人盡管比過去開放得多,但穿起來還是有點別扭,所以開襟就低多了。
如今,唐裝的面料已不再局限於織錦緞面料,真皮唐裝已面市並開始在白領階層慢慢流行開來。真皮與唐裝的結合不僅保留了唐裝原有的雍容華貴、富態休閑的韻味,同時皮質面料和製作工藝使唐裝顯得挺括。中式的唐裝被賦予了一些西式特徵,使唐裝得以走出禮儀服裝、節日服裝的小空間,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都能穿,拓寬了唐裝的穿著場合。一些事業有成,生活條件比較優越的港澳台人士、歸國人士,以及外籍人士是這類唐裝的主要消費者
據APEC會議各國元首所穿唐裝的主要設計者余鶯女士說,唐裝應當是中式服裝的通稱,當初他們設計好服裝後,大家一起討論給這套服裝起名,最後決定把這種服裝命名為"唐裝。這主要是因為國外都稱華人居住的地方為"唐人街",那"唐人"穿的衣服自然就應該叫"唐裝"了。另外,國外的一些華人也有稱中式服裝為"唐裝"的說法,所以唐裝的取名也頗有國際化的味道。
在如今唐裝遍地都是的情況下,到底哪種服裝才能稱得上是唐裝呢?其實,唐裝是由清代的馬褂演變而來的,其款式結構有四大特點:一是立領,上衣前中心開口,立式領型:二是連袖,即袖子和衣服整體沒有接縫,以平面裁剪為主;三是對襟,也可以是斜襟;四是直角扣,即盤扣,扣子由紐結和紐袢兩部份組成。另外從面料來說,則主要使用織錦緞面料。
今天的唐裝並不是唐代的服裝。"襆頭紗帽"和圓領袍衫"是唐代男子最主要的服飾。"襆頭"是一種包頭用的黑色布帛。唐代是 "撰頭"盛行的時代,"襆頭"的樣式也富於變化,尤其是在唐武德初年至開元年間這一百多年的時間里,"襆頭"的形制經歷過幾次較大的變化。唐代的男子服裝主要是圓領袍衫。傳統的冠冕衣裳,只是在隆重的場合,如祭祖天地、宗廟等時偶爾用之,其他則以"襆頭袍衫"為尚。袍服的用途非常廣泛,上至帝王,下至百官,禮見宴會均可穿著,甚至將其用作朝服。袍服的款式,各個時期不盡相同,早期的袍服的袖子多用大袖,但大袖對域外的民族來說,則不太適宜。因北地寒冷,不便採用大袖,而採取緊裹雙臂的窄袖。隨著南北風俗習慣的相互滲透,這種緊身、窄袖的袍服樣式,也被漢族人民所接受,而且成為唐代袍服款式的代表。
唐代女服變化萬千,婦女服裝可歸納為三種類型:
1、窄袖衫襦、長裙;
2、胡服;
3、女著男裝。
這三種不同特點的服裝,構成了 盛唐女裝的主流。婦女衣胡服、著男裝,更是盛唐的一大特點。
現在的唐裝是傳統和現代的結合品。它既吸取了傳統服裝富有文化韻味的款式和面料,同時又吸取了西式服裝立體剪裁的優勢,使古老的唐裝重新登上了時尚舞台。
現在穿著的唐裝已經進行了很多改良。比如現在的中式服裝很少用連袖,因為連袖就等於服裝沒有肩部,也不能用墊後,那樣肩部就不夠美觀:傳統中式服裝是不收腰的,女士穿著缺乏曲線美,現在的中式服裝都改成收腰的了:過去的裙子下擺非常窄,走路只能邁碎步,現在把裙擺做大了,便於活動;還有像旗袍,傳統的開襟特別高,現代人盡管比過去開放得多,但穿起來還是有點別扭,所以開襟就低多了。
如今,唐裝的面料已不再局限於織錦緞面料,真皮唐裝已面市並開始在白領階層慢慢流行開來。真皮與唐裝的結合不僅保留了唐裝原有的雍容華貴、富態休閑的韻味,同時皮質面料和製作工藝使唐裝顯得挺括。中式的唐裝被賦予了一些西式特徵,使唐裝得以走出禮儀服裝、節日服裝的小空間,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都能穿,拓寬了唐裝的穿著場合。一些事業有成,生活條件比較優越的港澳台人士、歸國人士,以及外籍人士是這類唐裝的主要消費者
如今,「唐裝」已成為中外人士不得不提的關鍵詞。正如面對「可口可樂」兵臨城下,「娃哈哈」打出「非常可樂,中國人自己的可樂」的大旗,激發起國人蓄積已久的民族情感,自從2001年APEC領導人身穿「唐裝」亮相後,國人就掀起了「穿中國人自己的服裝」 的萬丈豪情。豈止中國人自己穿,它還成為大洋彼岸的西方人的時尚標簽,據說上海長樂路的中裝一條街上,經常能看到一些美國人東摸摸、西看看,心情急迫地到處問「有和布希總統穿的那件一樣的嗎?」北京的一些「唐裝」經營者更是自豪地稱:「『唐裝』不僅是中華民族服飾,它還要乘APEC的東風帶動世界潮流了。」
在中國經濟處於上升時期的當前,「唐裝」的興盛似乎可以看做中華文明復興的一種徵兆。然而撇開它背後宏大的象徵意義,「唐裝」本身其實是一個頗模糊的概念,關於這個名詞的內涵�時裝界有多種表述,如「華服」、「中裝」等。很多人對「唐裝」的提法大惑不解:以中華之大,唐代以降,豈無裝可穿?
其實「唐裝」,基本上是清末的中式著裝,「唐裝」說法的由來,也有些「出口轉內銷」的味道,外國人稱「華人街」為「唐人街」,自然把中式服裝叫做「唐裝」了。
這樣算來,唐裝的源起時間離我們很近,因此比較容易重新融入我們的生活。比如說穿著唐裝上衣,還可配以西褲、皮鞋,外面能罩風衣,裡面襯高領衫……這種特質是唐裝風雲再起的文化層面以外的實用因素,但這個因素在流行中同樣不可或缺。也就是因為這一點,真正唐代人穿的長袍大袖,甚或離我們更近的明代袍服,才基本上不太可能重迴流行。
中式服裝叫做「唐裝」了。
這樣算來,唐裝的源起時間離我們很近,因此比較容易重新融入我們的生活。比如說穿著唐裝上衣,還可配以西褲、皮鞋,外面能罩風衣,裡面襯高領衫……這種特質是唐裝風雲再起的文化層面以外的實用因素,但這個因素在流行中同樣不可或缺。也就是因為這一點,真正唐代人穿的長袍大袖,甚或離我們更近的明代袍服,才基本上不太可能重迴流行。
⑻ 結婚穿秀禾服有什麼說法 斜襟和正襟是有區別的
每個明星結婚時的中式禮服都非常的耀眼,可是你知道嗎?結婚穿秀禾服有什麼說法嗎?大家千萬不要穿錯了哦。
結婚穿秀禾服有什麼說法
首先龍鳳褂只有正襟,而秀禾服有斜襟和正襟兩種,早期只有正房大老婆結婚才能穿正襟而姨太太只能穿斜襟。
其次在於龍鳳褂下的裙子是窄身裙,穿著會有包裹的感覺,而秀禾服下面是“馬面裙”中間為平整的,兩邊是百褶的,可以很方便走路和活動。
除此之外還有看服裝上的綉花,龍鳳褂以龍鳳的圖案為主,秀禾服的圖案多變且樣式很多。除了龍鳳還有牡丹、福字等等。就像黃曉明和angelababy,angelababy是牡丹和鳳凰,黃曉明則是龍的圖案,男女搭在一起的意思是龍鳳呈祥。
同時龍鳳褂還分等級,按照紅色的多少來分,衣服上紅色越少的等級越高,因為紅色的部分已經被金銀線綉制的圖案給覆蓋了,所以龍鳳褂的最高等級就是大家所說的褂皇,基本上全是金銀兩色看不到紅色的布面。
龍鳳褂最大的特徵就是:直筒+綉法+圖案
秀禾服整體都比較寬松,秀禾服是中國傳統中式嫁衣里最普通的一種,和龍鳳褂不同,秀禾服的襟口(即領口)分對襟(也稱正襟)和斜襟。(龍鳳褂都是對襟!)而“裙”則偏鬆散的裙擺,俗稱馬面裙。
秀禾服來自民間,雖沒有龍鳳褂華麗,卻有一種小家碧玉的女人味。
按照傳統,正房在正婚時一般都是穿正襟,而妾室正婚時只能穿斜襟。不過,因為斜襟比正襟好看,發展至今,好像很多新人也忽略了此點差別了。
秀禾服穿戴注意事項
1、要察看秀禾服底部是否線步分明,刺綉是否具立體感,要分辨新舊,應先看袖口,看有否掉線。
2、大紅以外的其他顏色在古時是填房入門所穿之色,所以龍鳳褂應該選大紅色,內里可穿粉紅或大紅色絲質內衣。傳統上,秀禾服是“著一次,嫁一次”,所以試穿秀禾服時不能同時試穿整套褂,須分上、下半身試穿。
3、除了褂皇、褂後之外,其他秀禾服的密度很難分級,建議大家在選擇的時候主要看裙上的刺綉密度。客人可先挑選已綉好的褂片,然後在選定的褂片上簽名作實,再交由師傅度身製成裙褂,可以加快訂做龍鳳褂的時間。
⑼ 漢服男裝款式 漢服男裝圖片
漢服是中國特色的服裝,在國內喜歡穿漢服的朋友並不多,但是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漢服穿出去真的很有韻味,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漢民族傳統服飾有哪些款式圖片。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漢服定型於周朝,傳承於秦朝。漢代衣冠直接繼承自秦朝,如漢蔡邕《獨斷》卷下:「天子常服,漢服受之秦」。如今,全國上下掀起了一股漢服復興的風潮。那麼接下來,讓D君帶你來看看美膩的漢服漢元素吧。
漢服男裝款式圖片
◆ 日常漢服大氅單品 ◆
是不是經常被電視劇里的古裝美男的高顏值所吸引,他們廣袖翩翩,君子溫潤如玉,執扇暢談山河,低頭飲酒獨酌。可是,真正意義上來說,電視劇里的美男們穿的是古裝,而不是傳統的漢服。相比起來,漢服的做工更加精緻,版型也更有考據。
◆ 男裝日常齊腰襦裙 ◆
人與自然,它是我們生活的一種闡述。風期遙望雪歸處,寒涼如許,未央宮中露色濃,燈火明滅。深灰的平紋布細細綉上精緻的雙龍紋,古樸雅緻,雙龍靜伏,威儀稍隱。柔軟垂順的面料,是精益求精的享受。一針一線,不僅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件藝術品。
◆ 短褙子外套 ◆
褙子,又名背子、綽子,綉䘿,始創於秦。寬袖褙子,只在衣襟上,以花邊作裝飾,並且領子一直通到下擺。窄袖褙子,則袖口及領子都有裝飾花邊,領子花邊僅到胸部。宋代受程朱理學的影響,人們的審美觀追求質朴,宋代男子的褙子常襯於公服內,很少外穿。而隨著時尚潮流的影響,經典與流行的碰撞,產生了改良漢服。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龍紋刺綉,造型華麗繁復,捲曲流暢,如波如瀾,寓意君子包納萬物的氣度和胸襟。玲瓏條的面料,伸縮性強,纖維不易變形。衣身略微寬松,配色純朴,方便日常。
◆ 立領斜襟唐裝 ◆
唐裝是中國服飾,但是有兩種不同的意義和款式。一、大部分情況下是指以清朝中期的滿族馬褂改良而來的服飾,特徵是立領。清中期到清末國人在旗裝馬褂等服飾的基礎上裝上立領元素經過多次改良才有的產物。二、是指唐代服裝,即唐代漢服,為漢族服飾系統中一種款式,特徵是立領、右衽、系帶、無扣或隱扣。代表有齊胸襦裙、唐圓領袍、交領襦裙等。
傳統唐風弧形衣領,渾然天然,彰顯古樸風格。右側襟平整,三粒平整,返璞歸真。可翻折袖口,跳脫中庸與死板,舉止間翩翩君子德。
◆ 中國風茶禪服 ◆
「不少事茶、學茶的年輕人,不願意靜讀一本書,不願意認真做一件事,卻熱衷於趕場各種茶會,激動於參加各種茶修,是茶在禍害人?還是人在禍害茶?」茶如人生,人生如茶。須知茶之本不過是燒水點茶。
改良中國風唐裝,與時俱進,行雲流水。中式立領,服帖柔滑平整。煙雨蔥蘢,一屋檐,一盞茶,一張椅,一個人,熱氣裊裊,視野朦朧。輕抿一口,苦澀中帶著甘甜,回味無窮。逍遙自在,豈不快哉?
◆ adidas武極 ◆
阿迪達斯「武極」系列產品擁有「玄水」、「火光」、「妙土」和「真氣」四大系列。 「水」即體液,如血液、汗水,代表自由和流動; 「火」是溫度,如體溫,代表持久和熱烈; 「土」為骨骼和肌肉,代表穩定和冥想;「風」為呼吸,代表真氣和恢復。「武極」系列產品便是以人體元素為創作概念來演繹不同季節的主題。 產品的設計突顯東方智慧的主題,採用了如陰陽視覺效果、中式立領等細節。
標識主體部分豎形拉長的線條呈現出阿迪達斯三條紋標志圖案;豎形線條同時也是太極八卦「乾」和「坤」的變形,代表天地合一的概念 整個標示形似功夫大師立於天地之間,傳達人與自然的平衡、和諧、統一。
¥799.00
結語: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在桃花盛開的季節,希望你在春花爛漫處,著我漢家衣裳。
⑽ 中式斜門襟直裁還是斜裁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服飾中的體現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服裝必然包含著三個元素,那就是面料、色彩和款式。不同年齡或不同身份地位和消費水平的人對這三個服飾里的重要元素都有著不同的需求,根據季節的變化還有科技、工藝水平的不斷發展,服裝的面料、色彩和款式也都在不斷地改進和更新,所以這三個重要因素足以讓服飾千變萬化,來適應各種人群對中式服裝的不同需要。中國傳統元素在服裝里可以體現在這三方面的任意一點上。
面料。總體來講,中式傳統服裝的面料選擇十分廣泛,但其中有些面料卻是中國獨有的或是最先運用在服飾中的。例如大麻被稱為漢麻;薴麻,被稱為中國草;絲綢也是我國特有的面料。而棉布最早則是從印度引進的。其他的面料包括綾、羅、絹、綺、綿、紈等。我們看到在出土的西周時的織物中,麻織品的精細程度甚至可與絲織物相媲美。由此可以看出,中式的服裝不僅僅是單純的從形制和款式上同其他民族其他國家的服裝有所區別,而且在服裝的面料上也頗有特色。也正是因為這些獨特的服裝面料使中式服裝增色不少。
色彩。傳統的中式服裝在色彩上是很有講究的,也並不是所有顏色都適合人們的日常穿著。
在中國的傳統服飾中,什麼人穿著什麼顏色的衣服有著嚴格的規定,在禮儀禮法中明確規定了服飾的色彩,不同的服裝顏色代表的是不同人物身份的高低貴賤,而且在生活中還忌穿逗賤色地和逗凶色地。所謂逗賤色地,就是從事某種低賤職業者的服裝顏色,這些顏色往往被視為不潔之色,民間把它們稱為禁忌的顏色,比如綠色頭巾就是一種 所穿服裝中的一種。因為民間認為綠色和青碧色多為娼妓優伶等身份的人穿用。另外逗依五色、五行與四神方位的說法,春德為木,據於東方,其色為青;夏德為火,據於南方,其色為紅;秋德為金,據於西方,其色為白;冬德為水,據於北方,其色為黑。地由此可見,通常看似普通的顏色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上蘊含著深層的含義。中國自周代以來建立服飾制度,認為色彩是漢民服飾禮儀中最為重要的。但在現代的服飾上配色高艷度、強對比卻成了中式服裝的典型的配色方法。傳統服裝色彩受到陰陽五行影響,有青、紅、黑、白、黃五色的說法。這五種顏色被視為正色,其餘顏色則為間色。正色在大多數朝代為上等社會專用的,代表著高貴,成為民間人們所喜歡和追求的色彩。從配色方法看,強對比和高純度是中國傳統的配色方法。強烈的對比色往往在黑白、金銀等中性色的配合下使服裝顯得更加輝煌艷麗且不失渾朴大方的氣質。中國民間則對藍色有傳統喜愛,發明了藍印花布、靛藍蠟染布等。藍色與黃種人的膚色相配在一起比較協調,能夠產生柔和的色對比效果。民間的服飾作為一種特定的審美范疇有著自己的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和藝術特徵。
款式。中國傳統元素服飾正是因為其獨特的款式風格才風靡世界。而現代的中式服裝中仍沿用著許多傳統的細節與款式。傳統的款式包括對襟、斜襟、一字領、裙子側擺處的開叉、燈籠袖、上衣下裳的形式、袍衫等等。領子分為斜交領、對開領、立領。在裝飾手法上通常使用鑲、嵌、滾、盤、綉等種工藝。中式的服裝崇尚自然下垂,強調的是縱向感,不會過分地誇張肩部,長長的衣袖和筒形的袍裙等使四肢顯得有挺拔感。我們所熟悉的中山裝就是中國文化同西方文化求同存異的典型,它是由孫中山先生仿照童子軍格式而定,所以被稱為中山裝。衣服為翻領,對襟,五紐,前胸左右各有兩個方形凸袋,有軟蓋,衣長及臀,袖長及脈;褲子前面開,用暗紐,左右二暗袋,右後臀部有一個褲袋,有軟蓋。從裝飾特點上看,由於中式服裝表現的是二維效果,屬於平面直線裁剪,所以裝飾也主要以二維效果為主,強調平面的裝飾。裝飾手段有鑲、盤、滾、綉、嵌等幾大工藝。這些工藝的巧妙運用,使中式服裝造型簡練,色彩靚麗,讓人在穿著它時既能顯示出獨特的氣質又不失美觀。刺綉用於服裝中的歷史悠久。發展到後來,甚至形成了逗衣必錦綉地。在現代的中式服裝中運用平面刺綉的方法來裝飾服裝表面空間的手法是沿用至今的最常用到的手法。尤其是精妙絕倫的刺綉工藝與精緻的絲綢面料相配合,使服裝充滿東方風韻,令人贊嘆不已[3]。
圖案。中式傳統服飾上的圖案考究而精美,而且涉及的樣式和種類也十分豐富。這些豐富多彩的圖案紋樣里有飛禽走獸、四季花卉、山巒亭閣、幾何紋樣等,或抽象或具象、或誇張或寫實,風格全面且精美,具有豐富的內涵。從古至今,無論是在高貴的綢緞還是樸素的民間印花布里,吉祥紋樣運用都極為廣泛。這表明中式服裝喜歡利用圖案表示吉祥祝願。如龍飛鳳舞、龍鳳呈祥、九龍戲珠、蜥龍鬧靈芝等圖案,不僅隱喻著圖騰的崇拜,而且以類似的圖案來抒發逗龍的傳人地的情感。像鳳穿牡丹、團鶴仙壽、鶴鹿同春、喜鵲登梅、連年有餘、吉祥八寶、福祿壽喜等圖案,反映了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希望。其中還包括幾何紋樣、飛禽走獸、四季花卉等類型,這里最具特點的是皇帝的龍袍。因為皇帝作為真龍天子,所以龍袍上的十二章紋圖案各有寓意:逗山地代表穩重;逗華蟲地取文麗的含義;逗日、月、星地取照臨的含義;逗藻地代表潔凈;逗粉米地表示滋養;逗火地取光明之意;逗宗彝地表示忠孝;逗黼地取表示決斷;逗黻地取代表明辨。在古代的官服中包含的圖案里也更是充滿寓意和標識作用。例如在明清文官服飾中多採用飛禽圖案,武官的則多為走獸圖案。其實說起服飾的裝飾,它是從原始部落時就已存在的,在那時的岩畫中我們可以看到人物就已經穿有不同飾物的服裝。在商代的墓室壁畫里我們看到奴隸主們的服裝綉有雲紋或幾何紋圖案。在眾多的裝飾圖案中逗寶相花地是最具代表性的裝飾圖案,它是佛教的象徵性名物,是佛教廟宇中最庄嚴的裝飾,後來才被用到了織錦上,成了衣衾上的花紋。寶相花圖案在唐 始被用於衣服上,從此它從庄嚴的佛教殿堂走進了世俗的生活。到後來出現了變體的寶相花,帶有變體寶相花的紋錦和變體寶相花紋的錦鞋也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在中式服飾中,傳統的吉祥動物圖案有:兔,它性情溫順,象徵著很強的繁殖力,寓意著年年豐收;玉兔可以搗葯,所以還有除病治病的意思;魚,寓意著逗餘地,有年年有餘,魚躍龍門之意;蝙蝠,諧音逗福地,有祝福和多福之意。其他常見的傳統圖案有逗多子多福地、逗喜上眉梢地、逗榴開百子地、逗花開富貴地等等。
為什麼中式傳統服裝都向右斜襟?孔子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微管仲,吾其披發左衽矣。」,意思是說,如果沒有管仲輔佐齊桓公抵禦入侵,那麼我們現在都是披發左衽了。
除了表面的意思之外,這句話其實還透露著一個信息,右衽代表著中原,但漢服誕生之初,誰也沒有約定好誰是左衽,誰是右衽,因此右衽的原因還得追溯到之前。
仔細觀察漢服便會發現,漢服是靠衣帶固定的,沒有扣子更沒有拉鏈,從歷史上看,人類任何生活習慣已經和生活習慣相關的東西,都是根據人類的需要,有時候會面臨選擇,但總會選擇順手方便的一方。
就拿漢服來說,到底帶子系在左邊方便還是右邊方便,我們不妨想像一下,相信大多數人會覺得右邊比較順手。而中原是農耕文明,左衽的話右邊的身體會綳緊,不利於勞作,因此漢服的右衽是因為人們生活的選擇。
而上古時期,中原人崇尚右,所以習慣右衽,其後隨著時代的發展,右衽已經成為中原人衣著最顯著的特徵,甚至成為了一種象徵,在尊王攘夷的儒家思想上,「左衽」甚至被視為華夏文明淪落的標志,許多古代的亡國詩人都會藉此發揮。
筆者曾聽一位外國教授分析中國,他說中國和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不同,中國是一個文明國家,和西方的民族國家完全不同,而中國的基礎文化,是建立在道家思想的基礎上,道家講究天人合一,有很強的包容性,從上到下都是親如一家,正是如此,中華文明才會綿延不息,創建「萬邦來朝」的局面。
因此中國的現在的強大不應該叫崛起,而應該叫「復興」,漢服不應該在這場復興中被埋沒,事實上,任何一種民族服飾,都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值得被繼承,值得被尊敬。
左斜襟兒是給過世的人穿的,右斜襟兒是活人穿的。可能個別少數民族有左斜,這個不清楚,誰知道可以補充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服飾中的體現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服裝必然包含著三個元素,那就是面料、色彩和款式。不同年齡或不同身份地位和消費水平的人對這三個服飾里的重要元素都有著不同的需求,根據季節的變化還有科技、工藝水平的不斷發展,服裝的面料、色彩和款式也都在不斷地改進和更新,所以這三個重要因素足以讓服飾千變萬化,來適應各種人群對中式服裝的不同需要。中國傳統元素在服裝里可以體現在這三方面的任意一點上。
面料。總體來講,中式傳統服裝的面料選擇十分廣泛,但其中有些面料卻是中國獨有的或是最先運用在服飾中的。例如大麻被稱為漢麻;薴麻,被稱為中國草;絲綢也是我國特有的面料。而棉布最早則是從印度引進的。其他的面料包括綾、羅、絹、綺、綿、紈等。我們看到在出土的西周時的織物中,麻織品的精細程度甚至可與絲織物相媲美。由此可以看出,中式的服裝不僅僅是單純的從形制和款式上同其他民族其他國家的服裝有所區別,而且在服裝的面料上也頗有特色。也正是因為這些獨特的服裝面料使中式服裝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