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人,內衣 內褲是怎樣的
古代人的內衣統稱褻衣。
古代內衣,較早的稱謂是「褻衣」。「褻」意為「輕簿、不莊重」,可見古人對內衣的心態。
古人還沒發明合檔的長褲之前有一種掛檔的衣物叫褌。
褌,《釋名》曰:「褌,貫也,貫兩腳,上系腰中也。」褌就是檔間的著裝,形制有二。
一、短,僅遮襠部,不縫褲腿,類似現在內褲的形制。因古人認為類似牛的鼻子,被稱為犢鼻褌。
二,長可達膝部,縫有兩個褲腿,
漢:抱腹、心衣
「心衣」的基礎是「袍腹」,「抱腹」上端不用細帶子而用"鉤肩」及」
古代內衣(女性)演變
襠」就成為「心衣」。兩者的共同點是背部袒露無後片。平織絹是漢朝常用的內衣面料,其上多用各色絲線綉出花紋圖案(稱彩綉),圖案多以「愛情」為主題,在當時用素色面料來製作內衣的情況是不多的。
魏晉(十六國):兩當
「兩當」與「抱腹」、「心衣」的區別在於它有後片,「既可當胸又可當背」。材質多為手感厚實、色彩豐富的織錦,雙層,內有襯棉。「兩當」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飾,後傳人中原,屬異族文化。本貼包含圖片附件:
唐朝:訶子
唐朝以前的內衣肩部都綴有帶子,到了唐代,出現了一種無帶的內衣,稱為「訶子」。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點所決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裝」,她們將裙子高束在胸際然後在胸下部系一闊帶,兩肩。上胸及後背袒露,外披透明羅紗,內衣若隱若現,因而內衣面料考究,色彩繽紛,與今天所倡異的「內衣外穿」頗為相似。為配合這樣的穿著習慣,內衣需為無帶的。「訶子」常用的面料為:「織成」,挺括略有彈性,手感厚實。穿時在胸下扎束兩根帶子即可,「織成」保證「訶子」胸上部分達到挺立的效果。
宋代:抹胸
「抹胸」穿著後「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稱「抹肚」。用紐扣或帶子系結。平常人家多用棉製品,俗稱土布,貴族人家用絲質品並在其上綉以花卉。單的夾的,形式不一。
『貳』 內衣款式介紹
還有很多,發不進來。
文胸的分類
1、按照文胸的罩杯分類:
A、1/2杯文胸:整個文胸呈半球狀,特點是杯的前伏與下腳為平行線,在設計製作中95%以上的多為可拆帶式,由於穩定性較差,提升效果不強,適合胸部較小的人穿著,於露背、吊帶等搭配效果最佳。
B、 3/4杯文胸:它是文胸設計中居中效果最好的款式,不完全包裹胸部,1/4露在外,呈現乳溝,性感迷人。特點是開骨線呈V型,內插棉倒立或是斜放,受力點在肩帶上。任何體型均可,並適合瘩配套裝、西服等。
C、全罩杯文胸:整體呈球狀,可將乳房全部包容於罩杯,適合豐滿及日肉質柔軟、胸部下墜外闊的女性穿戴,具有很強的支撐和提升效果。一般全罩杯文胸設計都有C、D、E等大杯罩款。適合搭配運動、休閑裝等。2、按照外型款式設計罩杯分類:
A、無縫文胸:緊身無痕設計,適合搭配緊身衣褲
B、 魔術文胸:在罩杯內側加入水袋、棉墊等有效增加血液循環促進胸部發育
C、前扣文胸:勾圈安置與雞心位,便於穿著,也具有集中效果
D、長束型文胸:是標准文胸的一種,可以調節腹部、腰部贅肉,表現曲線,用來搭配晚禮服
E、 休閑型文胸:多採用棉料,搭配日常服飾和家居休閑
F、特殊功能型:哺乳型文胸一般在胸罩的前方開一小口,專喂寶寶
怎麼量胸圍的尺寸
首先你要量出自己的胸圍和下胸圍(75A中的75就是指下胸圍),乳房下垂者應把乳房推高至正常位置測量,下胸圍的可用標號有:70、75、80、85、90、95、100、105cm。
第二步:確定胸罩的罩杯
AA、A、B、C、D、E、F是指罩杯大小,胸圍減去下胸圍就是罩杯大小,如果你胸圍減下胸圍之差是10cm那麼你應用A罩(祥見下表)。
罩杯尺寸胸圍與下胸圍之差
AA 7.5cm
A 10cm
B 12.5cm
C 15cm
D 17.5cm
E 20cm
F 22.5cm
例:你的胸圍量得為92cm,你的下胸圍量得為80cm,兩數相減得12cm,那就用B杯,您應該戴的胸罩為80B的。
內衣的發展史
內衣的英譯可譯為Lingerie,之所以如此,全因古時候的內衣是由薄的亞麻布所制,而麻的法文是Linge,所以便有Lingerie。
早在我國上古時期,就已織成最早的麻布,它的密度是10根/厘米,但那時內衣卻與外衣無甚區別,只是原始的遮體、保暖之用。4000年前,麻布己達到了24根/厘米,隨著X祖的絲織技術的傳播,內衣日漸區別於外衣的功能,稱之為抹胸及裹肚等。從《簪花仕女圖》中的薄紗低胸綉花衫,我們看到了唐代女子的「褻衣」;而《西廂記》中的宋代女子,則抹胸在內裹肚,一根幼帶圍頸,一塊菱中遮胸,掩起千般風情,萬種嫵媚。但中國畢竟還是保守的民族,直至清朝末期隨著洋紗洋布進入中國,西方的胸衣才真正演繹在中國女子的身型之上。
內衣又被譯為Under Cover或Under Wear,這是1983年以來服裝界的用語。它包括緊身胸衣(Corset)、乳罩(Bra Cup)、掐腰(Waist Nipper)、連胸緊身衣(All-in-one )、背心式襯裙(Camisole) 、短腰(Short)等許多種類。胸衣最早產生於古羅馬時期。
在16世紀,還有鐵、木頭制的緊身胸衣,當時的女子可謂體無完膚。直到十字軍東征,隨著紡織技術的運用發展,16世紀末期,開始使用鯨髦、鋼絲、藤條等來製作緊身衣。
在16世紀30年代,當時的時裝就是吊襪帶、緊身衣與裙撐,可見西方人對內衣的重視。對其功能的理解也不僅為遮體保暖,而更多的用意是塑造身體曲線。內衣也設計得極為復雜,穿一件內衣,可能要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到了帝政時期(1804-1825),緊身胸衣已變得簡化。
胸圍、腰圍、臀圍
曲線美是衡量女性形體美的重要標志,而女性「三圍」(胸圍、腰圍、臀圍)又是構成曲線美的核心因素。那麼,怎樣衡量女性的「三圍」是否標准呢?我國的健美專家根據國人的體質體型,結合健身運動對人體形態和體質的影響等因素,研究歸納出計算女性標准三圍的方法:胸圍=身高(厘米)×0.535,腰圍=身高(厘米) ×0.365,臀圍=身高(厘米)×0.565。
實際計算得出的指數與標准指數±3厘米均屬標准。小於5厘米,說明過於苗條(偏瘦);大於5厘米,說明過於豐滿(偏胖)。但職業女模特的三圍標准與此不同,由於職業需要,她們的三圍標准與正常標准有一定的差距。
一般女性三圍的比例是:胸圍約等於臀圍,腰圍比胸圍或臀圍約小23厘米。通過測量計算,如果發現哪個圍度與標准數據有差距,則可以通過健美運動來彌補矯正。因為針對性的健美運動能加強「三圍」的協調發展,防止比例失調。此外,健美鍛煉還能使身體各部位肌肉與脂肪分布均勻,有利於整個體格的健美。
測量三圍的方法:
胸圍:胸圍反映胸廓的大小和胸部肌肉與乳房的發育情況,是身體發育狀況的重要指標。測量時,身體直立,兩臂自然下垂。皮尺前面放在乳頭上緣,皮尺後面置於肩胛骨下角處。先測安靜時的胸圍,再測深吸氣時的胸圍,最後測深呼氣時的胸圍。深吸氣與深呼氣時的胸圍差為呼吸差,可反映呼吸器官的功能。一般成人呼吸差為6~8厘米,經常參加鍛煉者的呼吸差可達10厘米以上。測量未成年女性胸圍時,應將皮尺水平放在肩胛骨下角,前方放在乳峰上。測量時注意提醒被測者不要聳肩,呼氣時不要彎腰。
腰圍:腰的圍度反映腰腹部肌肉的發育情況。測量時,身體直立,兩臂自然下垂,不要收腹,呼吸保持平穩,皮尺水平放在髖骨上、肋骨下最窄的部位(腰最細的部位)。
臀圍:臀圍反映髖部骨骼和肌肉的發育情況。測量時,兩腿並攏直立,兩臂自然下垂,皮尺水平放在前面的恥骨聯合和背後臀大肌最凸處。
為了確保准確性,測量「三圍」時,一是要在橫切面上,二是要在鍛煉前進行。同時要注意每次測量的時間和部位相同,測量時不要把皮尺拉得太緊或太松,力求仔細、准確
胸罩這玩意是遲到1920年代才由法國人發明的,它的濫觴是緊身衣(corset),
在十八世紀時就已出現,當時婦女穿它以保持體態。但因corset非常不舒服,逐漸演變成
分上下兩件(束胸及束腹),再經過巴黎設計師們的巧藝,式樣愈來愈簡單,終眼變成今
日的胸罩和束褲。不過胸罩驚人的款式變化是近一、二十年才有的。胸罩的英文是
brassiere ,口頭多簡稱為bra ,此自毫無疑問來自法文。
典型的胸罩應為後開,且後開對女性健康較好,因前開的固扣會頂住鎖骨,會感到胸
口悶悶的。胸罩的重心是她的兩個罩杯,按蓋住乳房面積的大小可分為全、四分之三、二
分之一三種 ,依尺寸則分為AA杯、A杯、B、C、....一直到F甚至G杯。先來講解
這些定義。
全杯:罩杯幾可蓋住整個乳房者。罩杯成水滴型或房屋型,面積大。為最基本之
罩杯形式。參考圖示:調整型內衣廣告。
四分之三杯:罩杯蓋住四分之三個乳房,露出左乳右上邊及右乳左上邊。罩杯呈斜線簡
裁,靠乳溝一面的剪裁呈45度,且較長,肩帶另一邊的剪裁長度較短,兩
邊幾近垂直,故又稱L型剪裁。可提高乳房,製造乳溝。參考圖示:〃神
奇〃胸罩。
二分之一杯:罩杯蓋住二分之一個乳房(下半部)。罩杯上緣成弧形(如把括弧轉九十
度)。可為無肩帶胸罩。
此三種罩杯中,二分之一杯的一定要有鋼絲,否則支撐力不夠。全杯、四三杯則可
有可無,因為此兩種一定有肩帶支撐。
罩杯的尺寸則由其深度決定。乳房最高點的乳圍(三圍之一)減去乳
房下圍一圈的長度,7.5cm者為AA杯,10cm 者為 A杯,12.5cm者為 B杯,以後每加2.5cm,
就多一種尺寸。兩種罩杯間的尺寸則以夠長的背扣來解決。
穿胸罩的方法是,把手穿進肩帶和背帶之間的空隙,將上半身傾斜45度,讓乳房藉地
球引力盡量容入罩杯中,然後挺直,調整肩帶長度(頗類似成功嶺上調槍帶長度),整理
所有的帶子(不要有翻轉的),扣上固扣,再檢查一次,把余肉盡量收進罩杯里,最後把
手上下晃動,如果胸罩位置固定,就OK了。解開的方法則是,把固扣鬆了,分別將雙手
由肩帶、背帶(前扣式則為罩杯)之間的縫隙伸出來,就解決了。
基本上胸罩是一種束得很緊的東西,女性一穿上她,一直都會感覺束束的,好像用繩
子綁的感覺。事實上,當固扣解開的那一剎那,因為反作用力的關系,罩杯馬上就鬆了!
她的支撐力實在不小!而且剛解開胸罩的女人,肩帶、被帶上都會紅紅的,實在不算舒服
(拍胸罩廣告的模特兒前幾天都不能穿任何內衣褲)。可是她們毫無選擇餘地,穿胸罩有
『叄』 女明星都穿什麼樣的內衣褲圖片
買自己喜歡的就好了,幹嘛要效仿她們
『肆』 世界上最小的內衣內褲 一根繩子的泳衣你見過嗎(圖)
隨著時代的發展於進步,女性在穿著上也是越來越開放,在海灘上經常能看到一些美女穿很小很小的泳衣,那麼你知道世界上最小的內衣內褲有多小嗎?世界上最小的泳衣僅由“一根繩子”所組成,下面我們便來一起欣賞一下,穿上這樣的內衣絕對能讓你成為海灘上最亮麗的一道風景!
世界上最小的內衣內褲
看見沒有?這便是是傳說正的最小內衣內褲了,感覺就是用幾根繩子組成的,就用了幾度花遮擋住了隱私部位,這和沒穿有什麼區別?男人看了不得噴鼻血啊?
在看看這一款,甚至連繩子都沒有,就用了3個小布料給貼在了“3點”之上,像這種泳衣你敢穿嗎?穿在裡面還好,如果讓你著它去沙灘的話,絕對能讓你成為海灘上最亮麗的一道風景,不過這一般人可沒膽量穿的!
在來看看這個,這就是傳說中最小的男士內褲了,就像一個口袋一樣,樣男人的“傢伙”裝在其中就可以了,屁屁什麼的全部都暴露在外面,這也實在是太奇葩了吧!
像上面圖片中的內衣,我想只有外國一些比較開放的女性才真的敢穿出門,在我國估計也沒有女生敢這樣穿!
『伍』 舒適才能舒心,有哪些好穿的內衣可以分享呢
1 管阿姨十點半巴士
店內的款式都設計很用心的。她家的款很仿歐洲復古風,也許一開始覺得不實用,但是慢慢你會愛上它。
2 維多利亞的秘密
他們家的內衣都特別性感,他們家的睡衣,舒服又親膚,內衣基本上都是無鋼圈的,在家穿特別無負擔。 款式特別喜歡又不想等那麼久時,選官方店是最合適的了。
7 專注輕薄大碼內衣
主打輕歐美風格的調整型內衣,超薄全罩杯正好適合夏天,並且有調整胸型的作用。顏色除了黑白經典色還有膚色、粉色、綠色!一整套不到100塊。
8 古今內衣旗艦店
少女心的款式,圖片拍那是相當的漂亮唯美,擋不住內衣的小清新少女或是復古的氣息。
『陸』 古代女人的內褲是啥樣的
親,古代女子是不穿內褲的。。。。給一篇關於古代女子的內衣的吧
古代女子的內衣最早被稱為「褻衣」。「褻」意為「輕浮、不莊重」,可見古人對內衣的心態是迴避和隱諱的。中國內衣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的史料見於漢朝。古代女子內衣蘊藏著不盡的昔日情懷,
「前圓後方,前短後長,這是應和天地人合一的傳統理念;過腰、胸、肩等分別系帶,是為了在流動中達到不同的『塑身修形』效果。袋口的拼接處,必須綉上小幅圖案來遮住線的結點,保持畫面完整,這便是所謂『出境生情』」,且匯聚了綉、縫、貼、補、綴、盤、滾等幾十種工藝,用以表達不同的主題。可惜有些工藝,今天已經失傳。
而提起古代內衣,很多人第一想到的是「肚兜」,其實肚兜只是清朝時期對褻衣的稱呼,在不同的時期,褻衣又被稱為、心衣、抱腹、訶子、、抹胸、主腰、肚兜等。形制也不止大家平時在電視上所見的菱形一種。
漢劉熙《釋名·釋衣服》稱:"帕腹,橫帕其腹也。抱腹,上下有帶,抱裹其腹,上無襠者也。心衣,抱腹而施鉤肩,鉤肩之間施一襠,以奄心也。」「心衣」的基礎是「袍腹」,「抱腹」上端不用細帶子而用" 鉤肩」及」襠」就成為「心衣」。兩者的共同點是背部袒露無後片。平織絹是漢朝常用的內衣面料,其上多用各色絲線綉出花紋圖案(稱彩綉),圖案多以「愛情」為主題,在當時用素色面料來製作內衣的情況是不多的。
唐代以前,至唐代前中期的內衣肩部都綴有帶子,到了唐末,出現了一種無肩帶的內衣,稱為「訶子」。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點所決定的:唐末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裝」,她們上身著訶子以掩胸,下著齊胸或高腰長裙,訶子或壓在裙內或壓在裙外,外披對襟衫子,直到宋代依然延續著這種穿法。內衣面料考究,色彩繽紛,與今天所倡異的「內衣外穿」頗為相似。為配合這樣的穿著習慣,內衣需為無帶的。「訶子」常用的面料為:「織成」,挺括略有彈性,手感厚實。穿時在胸下扎束兩根帶子即可,「織成」保證「訶子」胸上部分達到挺立的效果
「抹胸」顧名思義,護胸在前,穿著後「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稱「抹肚」。另有形制稍長的「裹肚」,此類褻衣為清朝的肚兜奠定了基礎。抹胸用紐扣或帶子於身後系結。平常人家多用棉製品,俗稱土布,貴族人家用絲質品並在其上綉以花卉。單的夾的,形式不一。
宋朝延續唐末「內衣外穿」的流行,外披對襟褙子,敞露出抹胸等內衣,下著短裙、合歡裙等及長褲。
明賈仲名《對玉梳》第四折:「到晚來貼主腰兒緊摟在胸前。」《水滸傳》第二七回:「那婦人便走起身來迎接。下面系一條鮮紅生絹裙,搽一臉胭脂鉛粉,敞開胸脯,露出桃紅紗主腰,上面一色金鈕。」
「主腰」是明朝對褻衣的稱呼,形制和簡繁程度不一,有類似抹胸,僅「束之於胸腹間」,也有吊掛、裝袖,開襟或釘有紐扣等形制,且常常「非大紅裹衣不華」,與明朝逐漸開放和奢華的社會風氣不無關系。
清代「抹胸」又稱「肚兜」,因為有了兜的作用,可藏物,藏香。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材質以棉、絲綢居多。系束用的帶子並不局限於繩,富貴之家多用金鏈,中等之家多用銀鏈、銅鏈,小家碧玉則用紅色絲絹。「肚兜」上有各類精美的刺綉。紅色為「肚兜」常見的顏色。
清代民國也有一些套頭式、纏裹式,小馬甲式的女子內衣,不過還是菱形的最為大家熟知。
進入現代,傳統文化式微,女人們紛紛穿著西式內衣以及吊帶夏裝,偶有「潮人」標新立異穿一穿肚兜,走走「中國風」。也有人推出「內衣外穿」的概念,但是有幾個人知道「吊帶」我們的祖先早流行過了,「內衣外穿」也流行過了,如今不過是時尚又轉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