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大民間傳說的內容簡介
中國四大民間傳說故事,是指在中國民間以口頭、文稿等形式流傳最為寬廣、影響最大的四個神話傳說。它們和其他民間傳說故事構成了中國民間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廣大民眾的生活有著深刻的影響。這四個傳說全部是愛情故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對真摯感情的認可。四大民間傳說為:《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
四大傳說
在我國的古典文學寶庫中,除了有史書記載的古典文學作品外,還有一類就是民間廣為流傳的神話傳說,它不僅數量眾多,內容豐富,而且絢麗多彩,充滿詩情畫意和藝術魅力,其中《牛郎織女》、《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與《白蛇傳》被稱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中國四大民間傳說故事,是指在中國民間以口頭、文稿等形式流傳最為寬廣、影響最大的四個神話傳說。它們和其他民間傳說故事構成了中國民間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廣大民眾的生活有著深刻的影響。這四個傳說全部是愛情故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對真摯感情的認可。
牛郎織女
故事背景
傳說天上有個織女星,還有一個牽牛星。織女和牽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條律令是不允許男歡女愛、私自相戀的。織女是王母的孫女,王母便將牽牛貶下凡塵了,令織女不停地織雲錦以作懲罰。
織女的工作
織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種神奇的絲在織布機上織出層層疊疊的美麗的雲彩,隨著時間和季節的不同而變幻它們的顏色,這是「天衣」。自從牽牛被貶之後,織女常常以淚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牽牛。她坐在織機旁不停地織著美麗的雲錦以期博得王母大發慈心,讓牽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幾個仙女向王母懇求想去人間碧蓮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應了她們。她們見織女終日苦悶,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讓織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懲後的孫女,便令她們速去速歸。
牽牛被貶之後
話說牽牛被貶之後,落生在一個農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後來父母下世,他便跟著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與他分家,只給了他一頭老牛和一輛破車,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獨佔了,然後,便和牛郎分家了。
從此,牛郎和老牛相依為命,他們在荒地上披荊斬棘,耕田種地,蓋造房屋。一兩年後,他們營造成一個小小的家,勉強可以餬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條不會說話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個人,日子過得相當寂寞。牛郎並不知道,那條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這一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話了,它對牛郎說:「牛郎,今天你去碧蓮池一趟,那兒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紅色的仙衣藏起來,穿紅仙衣的仙女就會成為你的妻子。」牛郎見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興,便問道:「牛大哥,你真會說話嗎?你說的是真的嗎?」老牛點了點頭,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蓮池旁的蘆葦里,等候仙女們的來臨。
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不一會兒,仙女們果然翩翩飄至,脫下輕羅衣裳,縱身躍入清流。牛郎便從蘆葦里跑出來,拿走了紅色的仙衣。仙女們見有人來了,忙亂紛紛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飛鳥般地飛走了,只剩下沒有衣服無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織女。織女見自己的仙衣被一個小夥子搶走,又羞又急,卻又無可奈何。這時,牛郎走上前來,對她說,要她答應做他妻子,他才能還給她的衣裳。織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牽牛,便含羞答應了他。這樣,織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們結婚以後,男耕女織,相親相愛,日子過得非常美滿幸福。不久,他們生下了一兒一女,十分可愛。牛郎織女滿以為能夠終身相守,白頭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這件事後,勃然大怒,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織女回天庭問罪。
這一天,織女正在做飯,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趕回,眼睛紅腫著告訴織女:「牛大哥死了,他臨死前說,要我在他死後,將他的牛皮剝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飛上天去。」織女一聽,心中納悶,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貶下凡的牽牛說了幾句公道話,也貶下天庭。它怎麼會突然死去呢?織女便讓牛郎剝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天兵天將從天而降
正在這時,天空狂風大作,天兵天將從天而降,不容分說,押解著織女便飛上了天空。
正飛著、飛著,織女聽到了牛郎的聲音:「織女,等等我!」織女回頭一看,只見牛郎用一對籮筐,挑著兩個兒女,披著牛皮趕來了。慢慢地,他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了,織女可以看清兒女們可愛的模樣子,孩子們了都張開雙臂,大聲呼叫著「媽媽」,眼看,牛郎和織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這時,王母駕著祥雲趕來了,她拔下她頭上的金簪,往他們中間一劃,霎時間,一條天河波濤滾滾地橫在了織女和牛郎之間,無法橫越了。
織女望著天河對岸的牛郎和兒女們,直哭得聲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來。他們的哭聲,孩子們一聲聲「媽媽」的喊聲,是那樣揪心裂膽,催人淚下,連在旁觀望的仙女、天神們都覺得心酸難過,於心不忍。王母見此情此景,也稍稍為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所感動,便同意讓牛郎和孩子們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讓他們相會一次。
從此,牛郎和他的兒女就住在了天上,隔著一條天河,和織女遙遙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當中,我們至今還可以看見銀河兩邊有兩顆較大的星星,晶瑩地閃爍著,那便是織女星和牽牛星。和牽牛星在一起的還有兩顆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織女的兒女。
故事影響
牛郎織女農歷七月七日相會
牛郎織女相會農歷的七月七日,無數成群的喜鵲飛來為他們搭橋。鵲橋之上,牛郎織女團聚了!織女和牛郎深情相對,摟抱著他們的兒女,有無數的話兒要說,有無盡的情意要傾訴啊!
傳說,每年農歷的七月七日,若是人們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靜靜地聽,可以隱隱聽到仙樂奏鳴,織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談。真是:相見時難別亦難,他們日日在盼望著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最早出現牛郎織女一說的是晉朝,干寶的《搜神記》,裡面的牛郎一說是董永,而織女是玉帝派遣下來幫助董永的七仙女。
梁山伯與祝台英
故事大要
中國古代東晉時,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又名:祝九妹),女扮男裝到杭州游學,途中遇到會稽來的同學梁山伯,兩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終不知祝英台是女兒身。後來祝英台中斷學業返回家鄉。梁山伯到上虞拜訪祝英台時,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紅妝,欲向祝家提親,此時祝英台已許配給馬文才。之後梁山伯在鄞當縣令時,因過度郁悶而過世。祝英台出嫁時,經過梁山伯的墳墓,突然狂風大起,阻礙迎親隊伍的前進,祝英台下花轎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墳墓塌陷裂開,祝英台投入墳中,其後墳中冒出一對彩蝶,雙雙飛去。
文獻記載
最早出現在在,初唐梁載言《十道四蕃志》:「義婦祝英台與梁山伯同冢。」。
後在明清文獻中得到了詳細的記載。
明朝徐樹丕《識小錄》:
「梁山伯,祝英台,皆東晉人。梁家會稽,祝家上虞,同學於杭者三年,情好甚密。祝先歸。梁後過上虞尋訪,始知為女子。歸告父母,欲娶之。而祝已許馬氏子矣。梁悵然不樂,誓不復娶。後三年,梁為鄞令,病死,遺言葬清道山下。又明年,祝為父所逼,適馬氏,累欲求死。會過梁葬處,風波大作,舟不能進。祝乃造梁冢,失聲哀痛。冢忽裂,祝投而死焉,冢復自合。馬氏聞其事於朝,太傅謝安請贈為義婦。
和帝時,梁復顯靈異助戰伐。有司立廟於鄞縣。廟前桔二株合抱,有花蝴蝶,桔蠹所化也,婦孺以梁稱之。
按,梁祝事異矣。《金樓子》及《會稽異聞》皆載之。夫女為男飾,乖矣。然始終不亂,終能不變,精神之極,至於神矣,宇宙間何所不有,未可以為證。」
故事詳細
這一個美麗、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多少年以來就流傳在上虞曹娥江的畔、流傳在俊美的龍山腳下。
東晉時期,浙江上虞祝家莊,玉水河邊,有個祝家女英台,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紅羅書院訪師求學。祝父拒絕了女兒的請求,祝英台求學心切,偽裝賣卜者,對祝父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一無破綻,為了不使她失望,只得勉強應允。英台女扮男裝,遠去杭州求學。途中,邂逅了赴紅羅書院求學的梁庄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讀甚歡,在草橋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不一日,二人來到台兒寺的紅羅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並沒有特別的感受。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台只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捨。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山伯忠厚純朴,不解其故。英台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台許配給家住馬庄的員外之子馬文才。美滿姻緣,已成滄影。二人樓台相會,淚眼相向,凄然而別。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遺命葬草橋之畔。英台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台翩然躍入墳中,墓復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
孟姜女哭長城
這個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時候秦始皇正徵發八十萬民工修
孟姜女 (4張)
築萬里長城。官府到處抓人去當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築長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蘇州有個書生叫范杞梁,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處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園(孟姜女不是姓孟,應是姓姜,所以本句應寫成「逃到了姜家花園」。),無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個聰明美麗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范杞梁藏了起來。兩位老人很喜歡范杞梁,就把孟姜女許配給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范杞梁就被公差抓去修長城了。孟姜女哭得象淚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歸來。半年過去了,范杞梁一點消息也沒有。這時已是深秋季節,北風四起,蘆花泛白,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遠在北方修長城,一定十分寒冷,就親手縫制了寒衣,啟程上路,要到萬里長城去尋找范杞梁。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經歷了多少艱難,吃了多少苦,才來到了長城腳下。誰知
孟姜女哭長城 (4張)
修長城的民工告訴她,范杞梁已經死了,屍骨被填進了城牆里。聽到這個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覺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來後,她傷心地痛哭起來,只哭得天愁地慘,日月無光。不知哭了多久,忽聽得天搖地動般地一聲巨響,長城崩塌了幾十里,露出了數不清的屍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屍骨上,她心裡暗暗禱告:如果是丈夫的屍骨,血就會滲進骨頭,如果不是,血就會流向四方。終於,孟姜女用這種方法找到了范杞梁的屍骨。她抱著這堆白骨,又傷心地痛哭起來。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麗,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應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辦三件事:請和尚給范杞梁念四十九天經,然後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親自率文武大臣哭祭范杞梁;埋葬范杞梁後,孟姜女要去遊山玩水,三天以後才能成親。秦始皇只得答應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辦完以後,孟姜女把秦始皇痛罵了一頓,然後縱身跳進了波濤滾滾的大海之中。
白蛇傳
故事詳情
據明末《警世通言》記載, 宋代時,有一千年修煉的蛇妖化作人形叫白素貞,與青蛇精小青,在杭州西湖遇書生許仙,白蛇逐生慾念,欲與書生纏綿,乃嫁與他。後經歷諸多是非,許仙乃知白素貞、小青具是異類,並受白蛇威脅,驚恐難安,便求法海禪師救度。於是白蛇被收入缽內,鎮壓於雷峰塔下。許仙看破紅塵情願出家,禮拜禪師為師,就雷峰塔披剃為僧。修行數年,一夕坐化去了。眾僧買龕燒化,造一座骨塔,千年不朽,臨去世時,亦有詩八句,留以警世,詩曰:
祖師度我出紅塵,鐵樹開花始見春。
化化輪回重化化,生生轉變再生生。
欲知有色還無色,須識無形卻有形。
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
後世根據此傳說又添加了一些的情節,使得故事更加平民化,符合大眾的口味,得以流轉至今,內容大致如下:在宋朝時的鎮江市。白素貞是千年修煉的蛇妖,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欲報恩,後遇到青蛇精小青,兩人結伴。白素貞施展法力,巧施妙計與許仙相識,並嫁與他。婚後金山寺和尚法海對許仙講白素貞乃蛇妖,許仙將信將疑。後來許仙按法海的辦法在端午節讓白素貞喝下帶有雄黃的酒,白素貞不得不顯出原形,卻將許仙嚇死。白素貞上天庭盜取仙草靈芝將許仙救活。法海將許仙騙至金山寺並軟禁,白素貞同小青一起與法海鬥法,水漫金山寺,卻因此傷害了其他生靈。白素貞因為觸犯天條,在生下孩子後被法海收入缽內,鎮壓於雷峰塔下。後白素貞的兒子長大得中狀元,到塔前祭母,將母親救出,全家團聚。還有可愛的小青也找到了相公。源起記載「白蛇傳」是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白蛇傳》乃是起源於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時期,發源地在河南湯陰(今河南鶴壁市)黑山之麓、淇河之濱的許家溝村。
許家溝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大(亻加呸右)山,古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脈之一。這里峰巒迭嶂,淇水環流,林木茂盛,鳥語花香,環境清幽,亞賽桃源。早在魏、晉時期,左思就在《魏都賦》里記載了「連眉配犢子」的愛情故事傳說:「犢子牽黃牛,游息黑山中,時老時少,時好時丑。後與連眉女結合,俱去,人莫能追……」後來這一典故衍化為「白蛇鬧許仙」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連眉女」演變為白蛇。
「白蛇鬧許仙」里的白蛇精,當年曾被許家溝村一位許姓老人從一隻黑鷹口中救出性命。這條白蛇為報答許家的救命之恩,嫁給了許家後人牧童許仙。婚後,她經常用草葯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變得冷落起來,也使黑鷹轉世的「金山寺」長老「法海和尚」大為惱火,決心破壞許仙的婚姻,置「白娘子」於死地。於是引出了人們熟悉的「盜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節。白娘子因為水漫金山而觸動胎氣,早產生下兒子許仕麟。法海趁機用「金缽」罩住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將其鎮壓於南山「雷峰塔」下。通過此事,許仙心灰意冷,便在「雷峰塔」下出家修行,護塔侍子。18年後,許仕麟高中狀元,回鄉祭祖拜塔,才救出母親,一家團圓。
據載:「金山嘉祐禪寺」創建於北宋·嘉祐(1056—1063)年間,以寺院所在的地名和創建年代而得名。在這一帶民間流傳的「白蛇鬧許仙」故事,當成型於北宋後期。而「白蛇鬧許仙」故事向江南一帶的播遷,則與金人南侵、宋室南遷有關。宋高宗晚年禪位後,駐蹕臨安(今浙江杭州)德壽宮中。「喜閱話本」,「命內當日進一帙。當意,則以金錢厚酬」。出於「懷舊」情結,在他「龍興」之地相州一帶民間流傳的「白蛇鬧許仙」故事色彩奇幻、情節曲折,應是他喜歡聆聽的故事之一。這就成為宋、元時期「白蛇傳」故事在杭州一帶廣泛流傳的主要原因。
光陰似箭,倏忽千年,黑山的「金山嘉祐禪寺」如今尚有部分留存。南山頭的「雷峰塔」卻已坍塌為廢墟,而當年白娘子在「青岩絕」修行的「白衣仙洞」至今香火旺盛。
收白蛇:首先,法海將白蛇到了一個可控制的目標之內,趁其不備打傷白蛇。然後,法海拿起法器念口訣,缽感應到口訣時發出光,光照著白蛇,白蛇現原形。隨著吸引力進入那裡……
中國的流傳
《白蛇傳》在中國廣為流傳,開始時是以口頭傳播,後來民間以評話、說書、彈詞等多種形式出現,又逐漸演變成戲劇表演。後來又有了小說,民國之後,還有歌劇、歌仔戲、漫畫等方式演繹。到了現代也有根據《白蛇傳》拍成的電影,編排成的現代舞,新編的小說等。這個故事以《白蛇傳》的名字出現大抵出現在清朝後期,之前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名字。
國外的流傳
《白蛇傳》不但在中國流傳,在日本也有拍成的電影。《白蛇傳》的傳說,一說認為同印度教有關。印度教的創世,就是從兩條大蛇(Nagas)攪動乳海開始。東南亞也有類似《白蛇傳》的故事,元代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就記述了真臘國王有一「天宮」,夜夜登上天宮的金塔與化為女身的蛇精交合,也是人蛇交媾故事的雛形。此外,希臘神話中的拉彌亞即由蛇幻化而成。後來與青年利西烏斯(Menippus Lycius)結為夫妻,結婚當天,來了個阿波羅尼烏斯(De Vita Apollonius),識破拉彌亞是蛇。
在南宋宮廷說書人的話本里
此外,在南宋宮廷說書人的話本里,有《雙魚扇墜》的故事,其中提到白蛇與青魚修煉成精,與許宣(而非許仙)相戀,盜官銀、開葯鋪等情節,都與後來的《白蛇傳》類似。並且在其他的文學作品裡,也有類似的故事,因此,有學者認為《白蛇傳》的故事有可能是中國的故事與印度的神話糅合而成的傳說。
法國漢學家儒蓮曾將《白蛇傳》翻譯成法文。
《白蛇傳》的故事早期因為以口頭相傳為主,因此派生出不同的版本與細節。原來的故事有的到白素貞被鎮壓到雷峰塔下就結束了,有的版本有白蛇產子的情節,還有版本有後來白蛇之子得中狀元,祭塔救母的皆大歡喜的結局。但這個故事的基本要素,一般認為在南宋就已經具備了。
最早的成型故事記載於《警世通言》
目前發現《白蛇傳》的最早的成型故事記載於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清代初年黃圖珌的《雷峰塔》(看山閣本),是最早整理的文字創作流傳的戲曲,他只寫到白蛇被鎮壓在雷峰塔下,並沒有產子祭塔。後來又出現的梨園舊抄本(可能是陳嘉言父女所作,現存本曲譜已不全),是廣為流傳的本子,有白蛇生子的情節。
清朝乾隆年間,方成培改編了三十四齣的《雷峰塔傳奇》(水竹居本),共分四卷,第一卷從《初山》《收青》到《舟遇》《訂盟》,第二卷是《端陽》《求草》,第三卷有《謁禪》《水門》,第四卷從《斷橋》到《祭塔》收尾。《白蛇傳》故事的主線綱架自此大體完成。而這出戲的本子,在乾隆南巡時被獻上,因此有乾隆皇帝御覽的招牌,使得社會各個階層的人,沒有人不知道《白蛇傳》的故事了。後來在嘉靖十一年,玉山主人又出版了中篇小說《雷峰塔奇傳》。嘉靖十四年,又出現了彈詞《義妖傳》,至此,蛇精的故事已經完全由單純迷惑人的妖怪變成了有情有義的女性。
清代中期以後,《白蛇傳》成為常演的戲劇,以同治年間的《菊部群英》來看,當時演出《白蛇傳》是京劇、崑曲雜糅的,但是還是以崑曲為主,同時可以看出,《白蛇傳》中祭塔的情節產生的時代較晚。
現代,有根據《白蛇傳》拍成的台灣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基本是按照已經形成的故事再加的一些內容。此外,還有香港女作家李碧華的小說《青蛇》亦是根據白蛇傳創作的,而後經香港著名導演徐克拍攝後搬上銀幕。台灣明華園戲劇團的白蛇傳歌仔戲露天表演,常在端午節前後演出,故事內容無較大的改編,但在舞台設計上與傳統戲劇表現的設計,有許多突破,其中水淹金山寺的橋段更出動消防隊的灑水車,還有吊綱絲的設計,製造出白蛇與青蛇騰雲架霧的感覺。另外,本作也被日本東映動畫改編成同名動畫電影《白蛇傳》(1958年上映),是日本史上第一部彩色長篇動畫電影,堪稱日本動畫史上的里程碑(值得注意的是本作中按照了原本故事的設定——小青是青魚而不是青蛇)。
這個故事經過了近千年的演變,除了故事情節不斷豐富外,人物性格也在逐漸的演變。
② 你知道什麼凄美的愛情傳說
《鳳求凰》傳說是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的古琴曲,演義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以「鳳求凰」為通體比興,不僅包含了熱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徵著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豐富的意蘊。
③ 我國的四大民間傳說
中國四大民間傳說故事,是指在中國民間以口頭、文稿等形式流傳最為寬廣、影響最大的四個神話傳說。它們和其他民間傳說故事構成了中國民間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廣大民眾的生活有著深刻的影響。這四個傳說全部是愛情故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對真摯感情的認可。四大民間傳說為:《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
牛郎織女:
傳說天上有個織女星,還有一個牽牛星。織女和牽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條律令是不允許男歡女愛、私自相戀的。織女是王母的孫女,王母便將牽牛貶下凡塵了,令織女不停地織雲錦以作懲罰。
梁山伯與祝台英:
中國古代東晉時,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又名:祝九妹),女扮男裝到杭州游學,途中遇到會稽來的同學梁山伯,兩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終不知祝英台是女兒身。後來祝英台中斷學業返回家鄉。梁山伯到上虞拜訪祝英台時,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紅妝,欲向祝家提親,此時祝英台已許配給馬文才。之後梁山伯在鄞當縣令時,因過度郁悶而過世。祝英台出嫁時,經過梁山伯的墳墓,突然狂風大起,阻礙迎親隊伍的前進,祝英台下花轎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墳墓塌陷裂開,祝英台投入墳中,其後墳中冒出一對彩蝶,雙雙飛去。
孟姜女哭長城:
這個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時候秦始皇正徵發八十萬民工修築萬里長城。官府到處抓人去當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築長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蘇州有個書生叫范杞梁,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處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園(孟姜女不是姓孟,應是姓姜,所以本句應寫成「逃到了姜家花園」。),無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個聰明美麗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范杞梁藏了起來。兩位老人很喜歡范杞梁,就把孟姜女許配給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范杞梁就被公差抓去修長城了。孟姜女哭得象淚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歸來。半年過去了,范杞梁一點消息也沒有。這時已是深秋季節,北風四起,蘆花泛白,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遠在北方修長城,一定十分寒冷,就親手縫制了寒衣,啟程上路,要到萬里長城去尋找范杞梁。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經歷了多少艱難,吃了多少苦,才來到了長城腳下。誰知修長城的民工告訴她,范杞梁已經死了,屍骨被填進了城牆里。聽到這個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覺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來後,她傷心地痛哭起來,只哭得天愁地慘,日月無光。不知哭了多久,忽聽得天搖地動般地一聲巨響,長城崩塌了幾十里,露出了數不清的屍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屍骨上,她心裡暗暗禱告:如果是丈夫的屍骨,血就會滲進骨頭,如果不是,血就會流向四方。終於,孟姜女用這種方法找到了范杞梁的屍骨。她抱著這堆白骨,又傷心地痛哭起來。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麗,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應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辦三件事:請和尚給范杞梁念四十九天經,然後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親自率文武大臣哭祭范杞梁;埋葬范杞梁後,孟姜女要去遊山玩水,三天以後才能成親。秦始皇只得答應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辦完以後,孟姜女把秦始皇痛罵了一頓,然後縱身跳進了波濤滾滾的大海之中。
白蛇傳:
據明末《警世通言》記載, 宋代時,有一千年修煉的蛇妖化作人形叫白素貞,與青蛇精小青,在杭州西湖遇書生許仙,白蛇逐生慾念,欲與書生纏綿,乃嫁與他。後經歷諸多是非,許仙乃知白素貞、小青具是異類,並受白蛇威脅,驚恐難安,便求法海禪師救度。於是白蛇被收入缽內,鎮壓於雷峰塔下。許仙看破紅塵情願出家,禮拜禪師為師,就雷峰塔披剃為僧。修行數年,一夕坐化去了。眾僧買龕燒化,造一座骨塔,千年不朽,臨去世時,亦有詩八句,留以警世,詩曰:
祖師度我出紅塵,鐵樹開花始見春。
化化輪回重化化,生生轉變再生生。
欲知有色還無色,須識無形卻有形。
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
後世根據此傳說又添加了一些的情節,使得故事更加平民化,符合大眾的口味,得以流轉至今,內容大致如下:在宋朝時的鎮江市。白素貞是千年修煉的蛇妖,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欲報恩,後遇到青蛇精小青,兩人結伴。白素貞施展法力,巧施妙計與許仙相識,並嫁與他。婚後金山寺和尚法海對許仙講白素貞乃蛇妖,許仙將信將疑。後來許仙按法海的辦法在端午節讓白素貞喝下帶有雄黃的酒,白素貞不得不顯出原形,卻將許仙嚇死。白素貞上天庭盜取仙草靈芝將許仙救活。法海將許仙騙至金山寺並軟禁,白素貞同小青一起與法海鬥法,水漫金山寺,卻因此傷害了其他生靈。白素貞因為觸犯天條,在生下孩子後被法海收入缽內,鎮壓於雷峰塔下。後白素貞的兒子長大得中狀元,到塔前祭母,將母親救出,全家團聚。還有可愛的小青也找到了相公。源起記載「白蛇傳」是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白蛇傳》乃是起源於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時期,發源地在河南湯陰(今河南鶴壁市)黑山之麓、淇河之濱的許家溝村。
許家溝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大(亻加呸右)山,古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脈之一。這里峰巒迭嶂,淇水環流,林木茂盛,鳥語花香,環境清幽,亞賽桃源。早在魏、晉時期,左思就在《魏都賦》里記載了「連眉配犢子」的愛情故事傳說:「犢子牽黃牛,游息黑山中,時老時少,時好時丑。後與連眉女結合,俱去,人莫能追……」後來這一典故衍化為「白蛇鬧許仙」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連眉女」演變為白蛇。
「白蛇鬧許仙」里的白蛇精,當年曾被許家溝村一位許姓老人從一隻黑鷹口中救出性命。這條白蛇為報答許家的救命之恩,嫁給了許家後人牧童許仙。婚後,她經常用草葯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變得冷落起來,也使黑鷹轉世的「金山寺」長老「法海和尚」大為惱火,決心破壞許仙的婚姻,置「白娘子」於死地。於是引出了人們熟悉的「盜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節。白娘子因為水漫金山而觸動胎氣,早產生下兒子許仕麟。法海趁機用「金缽」罩住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將其鎮壓於南山「雷峰塔」下。通過此事,許仙心灰意冷,便在「雷峰塔」下出家修行,護塔侍子。18年後,許仕麟高中狀元,回鄉祭祖拜塔,才救出母親,一家團圓。
據載:「金山嘉祐禪寺」創建於北宋·嘉祐(1056—1063)年間,以寺院所在的地名和創建年代而得名。在這一帶民間流傳的「白蛇鬧許仙」故事,當成型於北宋後期。而「白蛇鬧許仙」故事向江南一帶的播遷,則與金人南侵、宋室南遷有關。宋高宗晚年禪位後,駐蹕臨安(今浙江杭州)德壽宮中。「喜閱話本」,「命內當日進一帙。當意,則以金錢厚酬」。出於「懷舊」情結,在他「龍興」之地相州一帶民間流傳的「白蛇鬧許仙」故事色彩奇幻、情節曲折,應是他喜歡聆聽的故事之一。這就成為宋、元時期「白蛇傳」故事在杭州一帶廣泛流傳的主要原因。
光陰似箭,倏忽千年,黑山的「金山嘉祐禪寺」如今尚有部分留存。南山頭的「雷峰塔」卻已坍塌為廢墟,而當年白娘子在「青岩絕」修行的「白衣仙洞」至今香火旺盛。
收白蛇:首先,法海將白蛇到了一個可控制的目標之內,趁其不備打傷白蛇。然後,法海拿起法器念口訣,缽感應到口訣時發出光,光照著白蛇,白蛇現原形。隨著吸引力進入那裡……
④ 可以用來寫情詩的典故
1.梁祝化蝶
這一個美麗、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多少年以來就流傳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傳在俊美的龍山腳下。
東晉時期,浙江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台,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杭州訪師求學。祝員外拒絕了女兒的請求,祝英台求學心切,偽裝賣卜者,對祝員外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一無破綻,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強應允。英台女扮男裝,遠去杭州求學。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學的會稽(今紹興)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讀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不一日,二人來到杭州城的萬松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並沒有特別的感受。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台只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捨。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山伯忠厚純朴,不解其故。英台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台許配給家住鄮城(今鄞縣)的太守之子馬文才。美滿姻緣,已成滄影。二人樓台相會,淚眼相向,凄然而別。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後梁山伯被朝廷沼為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令。然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遺命葬鄮城九龍墟。英台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台翩然躍入墳中,墓復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
.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是中國最有名的一個民間傳說,是中國人民最早關於星的故事。南北朝時代任昉的《述異記》里有這么一段:「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它是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是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3.白蛇傳
「白蛇傳」是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白蛇傳》乃是起源於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時期,發源地在河南湯陰(今河南鶴壁市)黑山之麓、淇河之濱的許家溝村。
許家溝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大(亻加呸右)山,古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脈之一。這里峰巒迭嶂,淇水環流,林木茂盛,鳥語花香,環境清幽,亞賽桃源。早在魏、晉時期,左思就在《魏都賦》里記載了「連眉配犢子」的愛情故事傳說:「犢子牽黃牛,游息黑山中,時老時少,時好時丑。後與連眉女結合,俱去,人莫能追……」後來這一典故衍化為「白蛇鬧許仙」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連眉女」衍變為白蛇。
「白蛇鬧許仙」里的白蛇精,當年曾被許家溝村一位許姓老人從一隻黑鷹口中救出性命。這條白蛇為報答許家的救命之恩,嫁給了許家後人牧童許仙。婚後,她經常用草葯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變得冷落起來,也使黑鷹轉世的「金山寺」長老「法海和尚」大為惱火,決心破壞許仙的婚姻,置「白娘子」於死地。於是引出了人們熟悉的「盜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節。白娘子因為水漫金山而觸動胎氣,早產生下兒子許仕麟。法海趁機用「金缽」罩住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將其鎮壓於南山「雷峰塔」下。通過此事,許仙心灰意冷,便在「雷峰塔」下出家修行,護塔侍子。18年後,許仕麟高中狀元,回鄉祭祖拜塔,才救出母親,一家團圓。
4. 長恨歌
《長恨歌》是中國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這首詩是作者的名篇,作於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一個迴旋宛轉的動人故事,並通過塑造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現實生活的真實,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詩的主題是「長恨」。
5.西廂記
《西廂記》故事,最早起源於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敘述書生張珙與同時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國之女崔鶯鶯相愛,在婢女紅娘的幫助下,兩人在西廂約會,鶯鶯終於以身相許。後來張珙赴京應試,得了高官,卻拋棄了鶯鶯,釀成愛情悲劇。亦相傳為元稹假借張生的自傳體小說或故事。這個故事到宋金時代流傳更廣,一些文人、民間藝人紛紛改編成說唱和戲劇,王實甫編寫的多本雜劇《西廂記》就是在這樣豐富的藝術積累上進行加工創作而成的。
歷史上,「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這一美好的願望,不知成為多少文學作品的主題,《西廂記》便是描繪這一主題的最成功的戲劇。
6.鳳求凰
《鳳求凰》傳說是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的古琴曲,演義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以「鳳求凰」為通體比興,不僅包含了熱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徵著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豐富的意蘊。全詩言淺意深,音節流亮,感情熱烈奔放而又深摯纏綿,融楚辭騷體的旖旎綿邈和漢代民歌的清新明快於一爐。即使是後人偽托之作,亦並不因此而減弱其藝術價值。歷代同名的詩歌、小說、歌曲、影視很多。
7.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沈歸愚稱為「古今第一首長詩」,因此它也被稱為我國古代史上最長的一部敘事詩,是我國古代民間文學中的光輝詩篇之一,《孔雀東南飛》與南北朝的《木蘭辭》並稱「樂府雙璧」及「敘事詩雙璧」。後又把《孔雀東南飛》、《木蘭詩》與唐代韋庄的《秦婦吟》並稱為「樂府三絕」取材於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治舒縣,漢末遷皖縣,均在今安徽境內)的一樁婚姻悲劇。
《孔雀東南飛》通過劉蘭芝與焦仲卿這對恩愛夫婦的愛情悲劇,控訴了封建禮教、家長統治和門閥觀念的罪惡,表達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愛情自主的合理願望。女主人公劉蘭芝對愛情忠貞不二,她對封建勢力和封建禮教所作的不妥協的斗爭,使她成為文學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婦女形象,為後來的青年男女所傳頌。
8.天仙配
《天仙配》為安慶黃梅戲戲曲傳統經典劇目。內容講的是董永賣身葬父,玉帝的第七女(七仙女)深為同情,私自下凡,在槐樹下與董結為夫婦。一百日後,玉帝派托塔天王和四大金剛逼迫七仙女返回天庭,夫妻在槐樹下忍痛分別。董永行孝故事在魏晉時已見於曹植《靈芝篇》和干寶《搜神記》。戲曲或名《織錦記》、《百日緣》、《槐蔭樹》。黃梅戲整理本較有影響。有同名電影和電視劇。
9.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遠古神話,是我國十大古代愛情故事之一。
嫦娥又是怎樣奔月的呢?在古書上有種種不同的說法。根據《淮南子》的記載是,後羿到西王母那裡去求來了長生不死之葯,嫦娥卻偷吃了全部的長生不死葯,奔逃到月亮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後,很快就後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對她的好處和人世間的溫情,對比月亮里的孤獨,倍覺凄涼。《淮南子·外八篇》中說,羿從西王母處請來不死之葯,逢蒙聽說後前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葯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大羿,嫦娥滯留在月亮廣寒宮。廣寒宮里寂寥難耐,於是就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葯,想配成飛升之葯,好早日回到人間與大羿團聚。
10.紅樓夢
《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四大名之一,屬章回體長篇小說,成書於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它的原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等。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長篇小說,也是世界文學經典巨著之一。作者曹雪芹。現通行的續作是由高鶚續全的一百二十回《紅樓夢》。書中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愛情悲劇為主線,著重描寫榮、寧兩府由盛到衰的過程。全面地描寫封建社會末世的人性世態及種種無法調和的矛盾。
⑤ 中國古代忠孝兩全和忠孝不能兩全的例子
忠孝兩全的例子:
花木蘭
花木蘭:姓魏,名木蘭。隋代人,花木蘭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營郭鎮周庄村人。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一十二載,屢建功勛,無人發現她是女子,回朝後,封為尚書。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
孝烈將軍花木蘭
--------------------------------------------------------------------------------
花木蘭,生卒年不詳,魏氏女,西漢譙城(今亳州市譙城區)東魏村人。又名花弧,後稱花木蘭。其父名應,乃漢初材官騎士。木蘭秉承父志,自幼習武,尤工劍術。
漢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單於(冒頓單於之子,名稽粥)大舉入塞,殺掠甚眾。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木蘭父當往,而年已老邁,弟尚年幼。木蘭憫其父老,便替父從征。木蘭初為戎卒,以功為小校,後晉升為將軍,守燕山南麓之曲逆。馳奔沙場,塞旗斬將,攻城略地,所向輒克捷,莫有當其鋒者。單於旋退。
木蘭從軍凡十二年,屢立殊勛,人終不知其為女子。後凱還,天子嘉其功,封尚書郎,不受,懇奏省親。及擁軍還譙,釋戎衣,服巾幗,同行者皆駭之。木蘭墓位於亳州城東魏村北,冢丘高大,蒼松環護,翠竹成林,鄉人又為立祠,每年四月初八為木蘭生日致祭。
木蘭戍邊之地曲逆,即今河北省順平縣,該地人民為感激木蘭的恩德,從漢代起就為其立廟建祠,歷經各代,香煙不絕。唐朝乾封元年,木蘭被追封為「孝烈將軍」。這一年唐高宗偕武則天泰山封禪還朝,路經亳州,朝亳州老君廟和木蘭祠,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蘭為「孝烈將軍」。
祠祀木蘭的廟宇遍布神州,因此有關木蘭的身世眾說紛紜。然木蘭戍邊之地今河北省順平縣木蘭祠碑刻《漢孝烈將軍記》應是權威性文物佐證。碑上說:木蘭姓魏,亳州人。明代巡按御史何出光建河北省順平縣木蘭祠,並作《木蘭祠賽神曲》十二支。他在序言中說:「將軍,亳人,魏氏女。漢文帝時,老上寇邊,帝親征,大括民兵,殆可空國。將軍以父老邁,不任受甲,身偽其子以行,轉戰燕山……完(即今順平縣)為古曲逆,當燕山之麓,將軍百戰收其地,土人廟祀之。」
木蘭替父從軍,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卻不受皇上封賞,解甲歸田。皇上聽說她是一位未出閣的女郎,又如花似玉,便要納為妃子,宣木蘭進京。
木蘭上朝,皇上一見,果然是位絕色的女子。皇上鄭重說道:「孤王見你文有文才,武有武功,忠孝皆全,國色天香,因而想把你封為東宮,不知意下如何?「
木蘭聞說如雷擊頂,暗暗想道:從前昏王因迷戀酒色,禍亂朝綱,以致國勢衰危。今四方稍定,不思治國安民,反而封宮選妃,豈不又要重蹈覆轍? 她蹙了一下眉頭,說道:「皇上恩澤,怎敢不受?只是小女子自幼立下三樁誓願,若不實現,永不嫁人!」 皇上心喜道:「這好辦,你說吧,漫說三件,就是三十件,三百件,孤王不惜千斗金,萬斗銀,也要辦得使你滿意。」
木蘭說:「其一,小女子替父從軍,一為盡孝,二為盡忠,三也是為天下女子爭一口氣。小女子認為天下男女均為人,各有長短,男子做得到的,女子未必不能做到!想自前朝實行科選以來,未有女子應試入選者,誠請陛下頒一道聖命,讓天下女子也可習文弄武,開科入選,為國盡忠。」皇上聽了,楞了一下。木蘭又道:「其二,天下之大,當今女子竟無立足之地:在娘家說是人家的人,到婆家須姓夫家的姓,出嫁叫『姓人』。誠請讓男女均可自立門戶。男可娶女,女也可娶男。男娶女時,生兒育女隨夫姓,女娶男時,生兒育女隨女姓……」皇上不解道:「這是為何呢? 」木蘭說:「不如此,世人就認為只有男子能傳宗接代,女子不能,這樣,就將後患無窮。」
木蘭又說:「其三,無論庶民、皇上均須一夫一妻,違者罰罪……」皇上聽完這三願,哈哈大笑說:「真是女子之見呵!自古男女有別,天道昭然,孤王豈能改變? 」
傍晚,皇上下了一道聖旨,封木蘭為東宮貴妃,木蘭問起三樁誓願之事,皇上隻字末提,木蘭逐稱病不往。一連三道聖旨,木蘭見逼,知道無望,便手書「天下安好」四個大字。「安好」是什麼意思呢?拆解起來就是:室中有女方為安,有男有女、男女平等方為好。木蘭寫好,置於案上。望瞭望窗外蒼茫的天空,然後自縊於畫梁。皇上得知,心中驚慚,見木蘭所書「天下安好」四個大字,不解其意,命人殯以厚禮,於亳州東郊五里魏園村下葬。
後人為紀念木蘭,在她家鄉建「木蘭祠」以祭,大殿上書皇帝御賜「孝烈將軍」四字。
忠孝不能兩全的例子:
宋 岳飛(1103~1142)
字鵬舉,相州湯陰人(河南),為宋朝名將。事母至孝,家貧力學。其母親在他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字,岳飛以此為一生處世的准則。北宋宣和中,以敢戰士應募,隸留守宗澤部下,屢破金兵,宋高宗手書「精忠岳飛」四字,制旗賜之。又破李成,平劉豫,斬楊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
公元1129年,金兀術渡江南進,攻陷建康,岳飛堅持抵抗,於次年收復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於郾城,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兩河(淮河、黃河)義軍紛起響應,復欲進軍朱仙鎮,惜宰相秦檜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還,誣以「莫須有」的罪名而死於獄。
岳飛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金兵非常害怕「岳家軍」,人們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1162年,宋孝宗時詔復官,謚武穆,寧宗時追封為鄂王,改謚忠武,有《岳武穆集》。
⑥ 關於西廂記愛情故事的詩句
1.《西廂記》王實甫的詩詞
小桃紅
水聲山色兩模糊,閑看雲來去。則我怨結愁腸對誰訴?自躊躇,想這場煩惱都也由咱取。感今懷古,舊榮新辱,都裝入酒葫蘆。 正宮 端正好
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十二月過堯民歌為別情
自別後遙山隱隱,更那堪遠水粼粼,見楊柳飛綿滾滾,對桃花醉臉醺醺,透內閣香風陣陣,掩重門暮雨紛紛。怕黃昏忽地又黃昏,不銷魂怎能不銷魂,新啼痕壓舊啼痕,斷腸人憶斷腸人。今春,香肌瘦幾分,摟帶寬三寸。 山坡羊
雲松螺髻,香溫鴛被,掩香閨一覺傷春睡。柳花飛,小瓊姬,一片聲雪下呈祥瑞。把團圓夢兒生喚起。誰,不做美?呸,卻是你! 仙呂 混江龍
落紅成陣,風飄萬點正愁人。池塘夢曉,闌檻辭春。蝶粉輕沾飛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塵。系春心情短柳絲長,隔花陰人遠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減了三楚精神。 越調 斗鵪鶉玉宇無塵,銀河瀉影。月色橫空,花陰滿庭。羅袂生寒,芳心自警。側著耳朵兒聽,躡著腳步兒行。悄悄冥冥,潛潛等等。
拙魯速
對著盞碧熒熒短檠燈,倚著扇冷清清舊幃屏。燈兒又不明,夢兒又不成。窗兒外淅零零的風兒透疏欞,忒楞楞的紙條兒鳴。枕頭兒上孤零,被窩兒里寂靜。你便是鐵石人,鐵石人也動情。
滾綉球
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馬兒遲遲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迴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聽得道一聲「去也「,鬆了金釵。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
越調 斗鵪鶉
閑對著綠樹青山,消遣我煩心倦目。潛入那水國漁鄉,早跳出龍潭虎窟。披著領箬笠蓑衣,堤防他斜風細雨。長則是琴一張酒一壺。自飲自斟,自歌自舞。
紫花兒序也不學劉伶荷鍤,也不學屈子投江,且做個范蠡歸湖。繞一灘紅蓼,過兩岸青蒲。漁夫,將我這小小船兒棹將過去。驚起那幾行鷗鷺。似這等樂以忘憂,胡必歸歟。
2.《西廂記》是發生在哪裡的愛情故事
故事發生在唐德宗貞元年間,地點在河中府(山西永濟)的普救寺里。
《西廂記》元代王實甫作。寫張生與崔鶯鶯這一對有情人沖破困阻終成眷屬的故事。全劇共五本二十一折。劇情是:書生張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崔相國之女鶯鶯,對她一見傾心,苦於無法接近。此時恰有孫飛虎聽說鶯鶯美貌,率兵圍住普救寺,要強娶鶯鶯為妻。崔老夫人情急之下聽從鶯鶯主意,允諾如有人能夠退兵,便將鶯鶯嫁他。張生喜出望外,修書請得故人白馬將軍杜確率兵前來解圍,但事後崔老夫人絕口不提婚事,只讓二人以兄妹相稱。張生失望之極,幸有鶯鶯的丫環紅娘從中幫忙,扶鶯鶯月夜燒香,聽見張生彈琴訴說衷腸。後來鶯鶯聽說張生病倒,讓紅娘去書房探望。張生相思難解,央求紅娘替他從中傳遞消息。鶯鶯憐惜張生,終於鼓起勇氣,也寫詩回贈,後在紅娘幫助下,二人瞞過崔老夫人,私下幽會並訂了終身。老夫人知情後怒責紅娘,但已無可挽回,便催張生進京應考。張生與鶯鶯依依而別,半年後得中狀元。崔老夫人的侄兒鄭恆本與鶯鶯有婚約,便趁張生還未返回之時謊報張生已被衛尚書招贅為婿,老夫人一氣之下要將鶯鶯嫁給鄭恆,幸好張生及時歸來,有情人終成眷屬。《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此劇流傳版本甚多,大致有:明弘治十一年(1498)金台岳家刻本、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起鳳館刻本(李贄、王世貞評)、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香雪居刻本(王驥德、徐渭注,沈景評)、明萬曆間蕭騰鴻刻本(陳繼儒評)、明天啟間烏程凌氏朱墨套印本(凌濛初校注)、民國五年(1916)貴池劉氏《暖江室匯刻傳劇第二種》重刻凌氏本、明崇禎十三年(1640)西陵天章閣刻本(李贄評)、明崇禎間匯錦堂刻本(湯顯祖、李贄、徐渭評)、民國二十四年(1935)上海開明書店排印汲古閣《六十種曲》本。
3.
示例:蔚藍如洗的天空雖然飄拂著朵朵白雲,地上也處處零星點綴著菊花,已然蕭索的秋風一陣緊似一陣。那孤獨南飛的大雁似乎知道我的心情,緩慢飛行的身影也似乎在留戀什麼。萬物憔悴,似乎知道我內心因為心上人的離去而含悲。一步緊隨一步,長亭在望,你看山上山下的楓樹林染紅了一片山地,可是那無情的秋風卻硬是把片片楓葉兒吹落滿地,落葉就像我無著無落的心,舉杯飲酒,我只能和楓林同醉。張生呀,你也為什麼總是一步三回頭,那深情的雙眸里的難舍難分,那款款留戀的濃情蜜意,催落的是我噙滿眼眶欲滴難滴的離別淚水。
試題分析:情景交融的描述是文學作品的常用手段,也留下了很多經典華章。對它的賞析一直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重點,而要求學生能寫出這樣的段落卻是一直被忽視的。本題考查的就是通過想像寫一段情景交融的語段的能力。結合《長亭送別》的描寫,「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營造的是一種凄涼的秋景,而它烘托的是送別的凄涼氣氛。描述時應當把握這種「景」「情」的關系。
4.給我點有關愛情的詩句和故事名稱
詩句:
1.夢里梨花漫天殤,秋水話音涼,地久轉眼已天長,望穿天藍,始不見伊人還。殘陽碧溪華衣裳,淚有幾度不哀傷,思念忘情川。
2.幽然清泉,繾綣心田,早已化作了深流奔騰,穿過了漫漫人生,長河歲月。
3.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皆老。
4.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5.佛說:前世500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與你的一次擦肩而過.
如果前世五百次眸回,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
那麼前世我的目光一定一刻都沒從你身上離開過吧!
我會發著呆然後忘記你。
接著緊緊閉上眼想著那一天會有人代替讓我不再想念你
6.多少人生風雨後,多少慷慨不再有,多少壯舉一場夢,多少盛情一杯酒,而今許下千般願,灑向長河萬古柳,不願與君長相思,但願與君長相守
7.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繁華紅塵,只願與你永相隨.
故事:<;西廂記>
<;梁祝>
<;杜十娘>
<;唐伯虎點秋香>
<;聶小倩>
最短暫的愛情——《羅馬假日》(Roman Holiday)
最深沉的愛情——《飄》(Gone With the Wind,又譯《亂世佳人》)
最凄美的愛情——《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
最無私的愛情——《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又譯《北非諜影》)
最具尊嚴的愛情——《簡愛》(Jane Eyre)
5.古代古詩詞中所包含的愛情的故事
1.梁祝化蝶 東晉時期,浙江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台,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
英台女扮男裝,遠去杭州求學。途中,邂逅了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讀甚歡。
不一日,二人來到杭州城的萬松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
英台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英台只得倉促回鄉,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
山伯忠厚純朴,不解其故。英台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台許配給家住鄮城(今鄞縣)的太守之子馬文才。
二人樓台相會,淚眼相向,凄然而別。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後梁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
英台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台翩然躍入墳中,墓復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2.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是中國最有名的一個民間傳說,是中國人民最早關於星的故事。
南北朝時代任昉的《述異記》里有這么一段:「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3.白蛇傳 許家溝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大(亻加呸右)山,古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脈之一。這里峰巒迭嶂,淇水環流,林木茂盛,鳥語花香,環境清幽,亞賽桃源。
早在魏、晉時期,左思就在《魏都賦》里記載了「連眉配犢子」的愛情故事傳說:「犢子牽黃牛,游息黑山中,時老時少,時好時丑。後與連眉女結合,俱去,人莫能追……」後來這一典故衍化為「白蛇鬧許仙」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連眉女」衍變為白蛇。
「白蛇鬧許仙」里的白蛇精,當年曾被許家溝村一位許姓老人從一隻黑鷹口中救出性命。這條白蛇為報答許家的救命之恩,嫁給了許家後人牧童許仙。
婚後,她經常用草葯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變得冷落起來,也使黑鷹轉世的「金山寺」長老「法海和尚」大為惱火,決心破壞許仙的婚姻,置「白娘子」於死地。於是引出了人們熟悉的「盜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節。
白娘子因為水漫金山而觸動胎氣,早產生下兒子許仕麟。法海趁機用「金缽」罩住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將其鎮壓於南山「雷峰塔」下。
通過此事,許仙心灰意冷,便在「雷峰塔」下出家修行,護塔侍子。18年後,許仕麟高中狀元,回鄉祭祖拜塔,才救出母親,一家團圓。
4. 長恨歌 《長恨歌》是中國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這首詩是作者的名篇,作於公元806年(元和元年)。
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一個迴旋宛轉的動人故事,並通過塑造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現實生活的真實,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
詩的主題是「長恨」。5.西廂記 《西廂記》故事,最早起源於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敘述書生張珙與同時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國之女崔鶯鶯相愛,在婢女紅娘的幫助下,兩人在西廂約會,鶯鶯終於以身相許。
後來張珙赴京應試,得了高官,卻拋棄了鶯鶯,釀成愛情悲劇。亦相傳為元稹假借張生的自傳體小說或故事。
這個故事到宋金時代流傳更廣,一些文人、民間藝人紛紛改編成說唱和戲劇,王實甫編寫的多本雜劇《西廂記》就是在這樣豐富的藝術積累上進行加工創作而成的。 6.鳳求凰 《鳳求凰》傳說是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的古琴曲,演義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
以「鳳求凰」為通體比興,不僅包含了熱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徵著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豐富的意蘊。全詩言淺意深,音節流亮,感情熱烈奔放而又深摯纏綿,融楚辭騷體的旖旎綿邈和漢代民歌的清新明快於一爐。
即使是後人偽托之作,亦並不因此而減弱其藝術價值。歷代同名的詩歌、小說、歌曲、影視很多。
7.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沈歸愚稱為「古今第一首長詩」,因此它也被稱為我國古代史上最長的一部敘事詩,是我國古代民間文學中的光輝詩篇之一,《孔雀東南飛》與南北朝的《木蘭辭》並稱「樂府雙璧」及「敘事詩雙璧」。後又把《孔雀東南飛》、《木蘭詩》與唐代韋庄的《秦婦吟》並稱為「樂府三絕」取材於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治舒縣,漢末遷皖縣,均在今安徽境內)的一樁婚姻悲劇。
《孔雀東南飛》通過劉蘭芝與焦仲卿這對恩愛夫婦的愛情悲劇,控訴了封建禮教、家長統治和門閥觀念的罪惡,表達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愛情自主的合理願望。女主人公劉蘭芝對愛情忠貞不二,她對封建勢力和封建禮教所作的不妥協的斗爭,使她成為文學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婦女形象,為後來的青年男女所傳頌。
8.天仙配《天仙配》為安慶黃梅戲戲曲傳統經典劇目。內容講的是董永賣身葬父,玉帝的第七女(七。
6.描寫楊玉環和唐玉宗愛情故事的詩詞 除長恨歌
.唐·杜牧《過華清宮絕句》
長安回望綉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2.李白《清平調》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檻桿。
3.張祜《集靈台·其一》
日光斜照集靈台,
紅樹花迎曉露開。
昨夜上皇新授籙,
太真含笑入簾來。
《詠馬嵬坡》 張志真
東晉馬嵬曾築城,由此贏得美盛名。
天姿惹出安史亂,至今西風哭白綾
7.中國古代十大愛情故事
1.梁祝化蝶2.牛郞織女3.白蛇傳4.長恨歌5.西廂記6.鳳求凰7.孔雀東南風8.天仙配9.常娥奔月10.紅樓夢 1.梁祝化蝶 這一個美麗、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多少年以來就流傳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傳在俊美的龍山腳下。
東晉時期,浙江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台,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杭州訪師求學。祝員外拒絕了女兒的請求,祝英台求學心切,偽裝賣卜者,對祝員外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
"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一無破綻,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強應允。英台女扮男裝,遠去杭州求學。
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學的會稽(今紹興)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讀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不一日,二人來到杭州城的萬松書院,拜師入學。
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
英台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並沒有特別的感受。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台只得倉促回鄉。
梁祝分手,依依不捨。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
山伯忠厚純朴,不解其故。英台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台許配給家住鄮城(今鄞縣)的太守之子馬文才。
美滿姻緣,已成滄影。二人樓台相會,淚眼相向,凄然而別。
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後梁山伯被朝廷沼為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令。然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
遺命葬鄮城九龍墟。英台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
英台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台翩然躍入墳中,墓復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台翩然躍入墳中,墓復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2.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是中國最有名的一個民間傳說,是中國人民最早關於星的故事。
南北朝時代任昉的《述異記》里有這么一段:「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它是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是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3.白蛇傳 「白蛇傳」是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之一。
《白蛇傳》乃是起源於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時期,發源地在河南湯陰(今河南鶴壁市)黑山之麓、淇河之濱的許家溝村。 許家溝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大(亻加呸右)山,古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脈之一。
這里峰巒迭嶂,淇水環流,林木茂盛,鳥語花香,環境清幽,亞賽桃源。早在魏、晉時期,左思就在《魏都賦》里記載了「連眉配犢子」的愛情故事傳說:「犢子牽黃牛,游息黑山中,時老時少,時好時丑。
後與連眉女結合,俱去,人莫能追……」後來這一典故衍化為「白蛇鬧許仙」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連眉女」衍變為白蛇。 「白蛇鬧許仙」里的白蛇精,當年曾被許家溝村一位許姓老人從一隻黑鷹口中救出性命。
這條白蛇為報答許家的救命之恩,嫁給了許家後人牧童許仙。婚後,她經常用草葯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變得冷落起來,也使黑鷹轉世的「金山寺」長老「法海和尚」大為惱火,決心破壞許仙的婚姻,置「白娘子」於死地。
於是引出了人們熟悉的「盜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節。白娘子因為水漫金山而觸動胎氣,早產生下兒子許仕麟。
法海趁機用「金缽」罩住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將其鎮壓於南山「雷峰塔」下。通過此事,許仙心灰意冷,便在「雷峰塔」下出家修行,護塔侍子。
18年後,許仕麟高中狀元,回鄉祭祖拜塔,才救出母親,一家團圓。 4. 長恨歌 《長恨歌》是中國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
這首詩是作者的名篇,作於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
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一個迴旋宛轉的動人故事,並通過塑造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現實生活的真實,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詩的主題是「長恨」。
5.西廂記 《西廂記》故事,最早起源於唐代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敘述書生張珙與同時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國之女崔鶯鶯相愛,在婢女紅娘的幫助下,兩人在西廂約會,鶯鶯終於以身相許。後來張珙赴京應試,得了高官,卻拋棄了鶯鶯,釀成愛情悲劇。
亦相傳為元稹假借張生的自傳體小說或故事。這個故事到宋金時代流傳更廣,一些文人、民間藝人紛紛改編成說唱和戲劇,王實甫編寫的多本雜劇《西廂記》就是在這樣豐富的藝術積累上進行加工創作而成的。
歷史上,「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這一美好的願望,不知成為多少文學作品的主題,《西廂記》便是描繪這一主題的最成功的戲劇。 6.鳳求凰 《鳳求凰》傳說是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的古琴曲,演義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
以「鳳求凰」為通體比興,不僅包含了熱烈的。
⑦ 中國古代歷史上最著名的愛情故事有哪些.
1】哭長城的孟姜女與萬梓良
孟姜女的傳說一直以口頭傳承的方式在民間廣為流傳。最早的傳說可上溯到《左傳》。
西漢末年的劉向在《烈女傳》中先重述了《左傳》中杞梁妻的故事,然後他繼續寫到:杞梁妻沒有子嗣,娘家婆家也都沒有親屬,夫死之後成了個孤家寡人。杞梁妻「就其夫之屍於城下而哭之」,哭聲十分悲苦,過路人無不感動。十天以後,「城為之崩」。唐代的有關記載,使杞梁妻的故事大變了模樣。杞梁由春秋的齊人變成秦朝的燕人;杞梁妻的名字出現了,她姓孟名仲姿,或姓孟名姜女;杞梁的死因不再是戰死疆場,而是因避役被捉後築於城牆之內,所以其妻要向城而哭;而築於城牆之內的死屍實在太多了,只有滴血認骨才能辨別。杞梁妻的故事經過六朝、隋唐時代的加工,把崩城和秦始皇聯系在了一起,這是一個不小的創造。
元代,中國的民間劇種十分發達,出現了很多雜劇大家和膾炙人口的作品,像孟姜女這樣富有生命力和創作空間的故事,自然也成為戲曲創作的源泉。范郎的名字從范希郎、范四郎、范士郎、范喜郎到范杞良、范紀良、萬喜良,出現很多種變異,故事的情節被鋪陳得一波三折,與他們有關的其他人物,如范郎的母親也出現在戲曲之中,使故事日漸豐滿。
明清以來,孟姜女的故事在民間仍繼續發展演變。各地的口頭講述,把孟姜女說成是葫蘆所生,由於葫蘆(或瓜)牽連到隔壁而居的孟姜兩家,所以叫「孟姜女」。孟姜女的故事不僅流傳的時間漫長,受其影響的地域也十分廣泛。不同的地方根據當地的民俗和民眾的不同興趣取向,對這個故事做了各種改造,使孟姜女的傳說呈現出極其強烈的地域色彩。
2】鳳求凰
《鳳求凰》傳說是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的古琴曲,演義了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以「鳳求凰」為通體比興,不僅包含了熱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徵著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豐富的意蘊。全詩言淺意深,音節流亮,感情熱烈奔放而又深摯纏綿,融楚辭騷體的旖旎綿邈和漢代民歌的清新明快於一爐。即使是後人偽托之作,亦並不因此而減弱其藝術價值。歷代同名的詩歌、小說、歌曲、影視很多。
3】孔雀東南飛的焦仲卿與劉蘭芝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沈歸愚稱為「古今第一首長詩」,因此它也被稱為我國古代史上最長的一部敘事詩,是我國古代民間文學中的光輝詩篇之一,《孔雀東南飛》與南北朝的《木蘭辭》並稱「樂府雙璧」及「敘事詩雙璧」。後又把《孔雀東南飛》、《木蘭詩》與唐代韋庄的《秦婦吟》並稱為「樂府三絕」取材於東漢獻帝年間發生在廬江郡(治舒縣,漢末遷皖縣,均在今安徽境內)的一樁婚姻悲劇。
4】梁山伯與祝英台祝,
梁祝化蝶,這一個美麗、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多少年以來就流傳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傳在俊美的龍山腳下。
東晉時期,浙江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台,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杭州訪師求學。祝員外拒絕了女兒的請求,祝英台求學心切,偽裝賣卜者,對祝員外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一無破綻,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強應允。英台女扮男裝,遠去杭州求學。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學的會稽(今紹興)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讀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不一日,二人來到杭州城的萬松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並沒有特別的感受。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台只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捨。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山伯忠厚純朴,不解其故。英台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台許配給家住鄮城(今鄞縣)的太守之子馬文才。美滿姻緣,已成滄影。二人樓台相會,淚眼相向,凄然而別。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後梁山伯被朝廷沼為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令。然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遺命葬鄮城九龍墟。英台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台翩然躍入墳中,墓復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
5】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是中國最有名的一個民間傳說,是中國人民最早關於星的故事。南北朝時代任昉的《述異記》里有這么一段:「大河之東,有美女麗人,乃天帝之子,機杼女工,年年勞役,織成雲霧絹縑之衣,辛苦殊無歡悅,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憐其獨處,嫁與河西牽牛為妻,自此即廢織紝之功,貪歡不歸。帝怒,責歸河東,一年一度相會。」 它是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是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6】《長恨歌》中唐明皇與楊貴妃
《長恨歌》是中國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這首詩是作者的名篇,作於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全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詩人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一個迴旋宛轉的動人故事,並通過塑造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現實生活的真實,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詩的主題是「長恨」。
7】白蛇傳中的白娘子與許仙
「白蛇傳」是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白蛇傳》乃是起源於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時期,發源地在河南湯陰(今河南鶴壁市)黑山之麓、淇河之濱的許家溝村。
許家溝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大(亻加呸右)山,古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脈之一。這里峰巒迭嶂,淇水環流,林木茂盛,鳥語花香,環境清幽,亞賽桃源。早在魏、晉時期,左思就在《魏都賦》里記載了「連眉配犢子」的愛情故事傳說:「犢子牽黃牛,游息黑山中,時老時少,時好時丑。後與連眉女結合,俱去,人莫能追……」後來這一典故衍化為「白蛇鬧許仙」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連眉女」衍變為白蛇。
「白蛇鬧許仙」里的白蛇精,當年曾被許家溝村一位許姓老人從一隻黑鷹口中救出性命。這條白蛇為報答許家的救命之恩,嫁給了許家後人牧童許仙。婚後,她經常用草葯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變得冷落起來,也使黑鷹轉世的「金山寺」長老「法海和尚」大為惱火,決心破壞許仙的婚姻,置「白娘子」於死地。於是引出了人們熟悉的「盜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節。白娘子因為水漫金山而觸動胎氣,早產生下兒子許仕麟。法海趁機用「金缽」罩住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將其鎮壓於南山「雷峰塔」下。通過此事,許仙心灰意冷,便在「雷峰塔」下出家修行,護塔侍子。18年後,許仕麟高中狀元,回鄉祭祖拜塔,才救出母親,一家團圓。
7】陸游與唐婉
南宋山陰(今浙江沼興)沈園的粉壁上曾題著兩闋《釵頭鳳》:
其一: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其二: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晚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倚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詢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這兩闕詞出自不同的人之手,卻浸潤著同樣的情怨和無奈,因為它們共同訴說著一個凄婉的愛情故事——唐婉與陸游沈園情夢。
陸游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詩人。他出生於越州山陽一個殷實的書香之家,幼年時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隨家人四處逃難。這時,他母舅唐誠一家與陸家交往甚多。唐誠有一女兒,名喚唐琬,字蕙仙,自幼文靜靈秀,不善言語卻善解人意。與年齡相仿的陸游情意十分相投,兩人青梅竹馬,耳鬢廝磨,雖在兵荒馬亂之中,兩個不諳世事的少年仍然相伴度過一段純潔無暇的美好時光。隨著年齡的增長,一種縈繞心腸的情愫在兩人心中漸漸滋生了。
兩家父母和眾親朋好友,也都認為他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於是陸家就以一隻精美無比的家傳鳳釵作信物,訂下了唐家這門親上加親的姻事。成年後,一夜洞房花燭,唐婉便成了陸家的媳婦。從此,陸游、唐琬更是魚水歡諧、情愛彌深,沉醉於兩個人的天地中,不知今夕何夕,把什麼科舉課業、功名利碌、甚至家人至親都暫時拋置於九霄雲外。
陸游的母親唐氏是一位威嚴而專橫的女性。她一心盼望兒子陸游金榜題名,登科進官,以便光耀門庭。目睹眼下的狀況,她大為不滿,幾次以姑姑的身份、更以婆婆的立場強令陸游一紙休書,將唐琬休棄。」
迫於母命難違,陸游只得答應把唐琬送歸娘家。陸母並為陸游另娶一位溫順本分的王氏女為妻,徹底切斷了陸、唐之間的悠悠情絲。
在一個繁花競妍的春日晌午,陸游隨意漫步到禹跡寺的沈園,與闊別數年的前妻唐琬相遇。
昨日情夢,今日痴怨盡繞心頭,感慨萬端,於是提筆在粉壁上題了一闕「釵頭鳳」,這就是開頭所提到的第一首詞。
唐琬再一次來到沈園,忽然瞥見陸游的題詞。反復吟誦,想起往日二人詩詞唱和的情景,不由得淚流滿面,心潮起伏,不知不覺中和了一闕詞,題在陸游的詞後,這就是開頭提到的第二首「釵頭鳳」。追憶似水的往昔、嘆惜無奈的世事,令後人為之唏噓嘆息。
陸游浪跡天涯數十年,企圖藉此忘卻他與唐琬的凄婉往事,然而離家越遠,唐琬的影子就越縈繞在他的心頭。倦遊歸來,唐琬早已香消玉殞,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然而對舊事、對沈園依然懷著深切的眷戀。常常在沈園幽徑上踽踽獨行,寫下了「沈園懷舊」詩:
其一: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飛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帳然。
其二: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無復舊池台;
傷心橋下春波綠,疑是驚鴻照影來。
又賦「夢游沈園」詩: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園里更傷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綠蘸寺橋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見梅花不見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
陸游八十五歲,滿懷深情地寫下了最後一首沈園情詩:
沈家園里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
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此後不久,陸游就溘然長逝了。
8】《天仙配》中的七仙女與董永
《天仙配》為安慶黃梅戲戲曲傳統經典劇目。內容講的是董永賣身葬父,玉帝的第七女(七仙女)深為同情,私自下凡,在槐樹下與董結為夫婦。一百日後,玉帝派托塔天王和四大金剛逼迫七仙女返回天庭,夫妻在槐樹下忍痛分別。董永行孝故事在魏晉時已見於曹植《靈芝篇》和干寶《搜神記》。戲曲或名《織錦記》、《百日緣》、《槐蔭樹》。黃梅戲整理本較有影響。
⑧ 我國的四大民間傳說分別是什麼
中國四大民間傳說故事,是指在中國民間以口頭、文稿等形式流傳最為寬廣、影響最大的四個神話傳說。它們和其他民間傳說故事構成了中國民間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廣大民眾的生活有著深刻的影響。這四個傳說全部是愛情故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對真摯感情的認可。四大民間傳說為:《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哭長城》、《白蛇傳》。
牛郎織女:
傳說天上有個織女星,還有一個牽牛星。織女和牽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條律令是不允許男歡女愛、私自相戀的。織女是王母的孫女,王母便將牽牛貶下凡塵了,令織女不停地織雲錦以作懲罰。
梁山伯與祝台英:
中國古代東晉時,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又名:祝九妹),女扮男裝到杭州游學,途中遇到會稽來的同學梁山伯,兩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終不知祝英台是女兒身。後來祝英台中斷學業返回家鄉。梁山伯到上虞拜訪祝英台時,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紅妝,欲向祝家提親,此時祝英台已許配給馬文才。之後梁山伯在鄞當縣令時,因過度郁悶而過世。祝英台出嫁時,經過梁山伯的墳墓,突然狂風大起,阻礙迎親隊伍的前進,祝英台下花轎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墳墓塌陷裂開,祝英台投入墳中,其後墳中冒出一對彩蝶,雙雙飛去。
孟姜女哭長城:
這個故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時候秦始皇正徵發八十萬民工修築萬里長城。官府到處抓人去當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築長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蘇州有個書生叫范杞梁,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處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園(孟姜女不是姓孟,應是姓姜,所以本句應寫成「逃到了姜家花園」。),無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個聰明美麗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范杞梁藏了起來。兩位老人很喜歡范杞梁,就把孟姜女許配給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范杞梁就被公差抓去修長城了。孟姜女哭得象淚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歸來。半年過去了,范杞梁一點消息也沒有。這時已是深秋季節,北風四起,蘆花泛白,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遠在北方修長城,一定十分寒冷,就親手縫制了寒衣,啟程上路,要到萬里長城去尋找范杞梁。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經歷了多少艱難,吃了多少苦,才來到了長城腳下。誰知修長城的民工告訴她,范杞梁已經死了,屍骨被填進了城牆里。聽到這個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覺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來後,她傷心地痛哭起來,只哭得天愁地慘,日月無光。不知哭了多久,忽聽得天搖地動般地一聲巨響,長城崩塌了幾十里,露出了數不清的屍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屍骨上,她心裡暗暗禱告:如果是丈夫的屍骨,血就會滲進骨頭,如果不是,血就會流向四方。終於,孟姜女用這種方法找到了范杞梁的屍骨。她抱著這堆白骨,又傷心地痛哭起來。
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麗,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應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辦三件事:請和尚給范杞梁念四十九天經,然後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親自率文武大臣哭祭范杞梁;埋葬范杞梁後,孟姜女要去遊山玩水,三天以後才能成親。秦始皇只得答應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辦完以後,孟姜女把秦始皇痛罵了一頓,然後縱身跳進了波濤滾滾的大海之中。
白蛇傳:
據明末《警世通言》記載, 宋代時,有一千年修煉的蛇妖化作人形叫白素貞,與青蛇精小青,在杭州西湖遇書生許仙,白蛇逐生慾念,欲與書生纏綿,乃嫁與他。後經歷諸多是非,許仙乃知白素貞、小青具是異類,並受白蛇威脅,驚恐難安,便求法海禪師救度。於是白蛇被收入缽內,鎮壓於雷峰塔下。許仙看破紅塵情願出家,禮拜禪師為師,就雷峰塔披剃為僧。修行數年,一夕坐化去了。眾僧買龕燒化,造一座骨塔,千年不朽,臨去世時,亦有詩八句,留以警世,詩曰:
祖師度我出紅塵,鐵樹開花始見春。
化化輪回重化化,生生轉變再生生。
欲知有色還無色,須識無形卻有形。
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
後世根據此傳說又添加了一些的情節,使得故事更加平民化,符合大眾的口味,得以流轉至今,內容大致如下:在宋朝時的鎮江市。白素貞是千年修煉的蛇妖,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欲報恩,後遇到青蛇精小青,兩人結伴。白素貞施展法力,巧施妙計與許仙相識,並嫁與他。婚後金山寺和尚法海對許仙講白素貞乃蛇妖,許仙將信將疑。後來許仙按法海的辦法在端午節讓白素貞喝下帶有雄黃的酒,白素貞不得不顯出原形,卻將許仙嚇死。白素貞上天庭盜取仙草靈芝將許仙救活。法海將許仙騙至金山寺並軟禁,白素貞同小青一起與法海鬥法,水漫金山寺,卻因此傷害了其他生靈。白素貞因為觸犯天條,在生下孩子後被法海收入缽內,鎮壓於雷峰塔下。後白素貞的兒子長大得中狀元,到塔前祭母,將母親救出,全家團聚。還有可愛的小青也找到了相公。源起記載「白蛇傳」是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白蛇傳》乃是起源於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時期,發源地在河南湯陰(今河南鶴壁市)黑山之麓、淇河之濱的許家溝村。
許家溝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大(亻加呸右)山,古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脈之一。這里峰巒迭嶂,淇水環流,林木茂盛,鳥語花香,環境清幽,亞賽桃源。早在魏、晉時期,左思就在《魏都賦》里記載了「連眉配犢子」的愛情故事傳說:「犢子牽黃牛,游息黑山中,時老時少,時好時丑。後與連眉女結合,俱去,人莫能追……」後來這一典故衍化為「白蛇鬧許仙」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連眉女」演變為白蛇。
「白蛇鬧許仙」里的白蛇精,當年曾被許家溝村一位許姓老人從一隻黑鷹口中救出性命。這條白蛇為報答許家的救命之恩,嫁給了許家後人牧童許仙。婚後,她經常用草葯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變得冷落起來,也使黑鷹轉世的「金山寺」長老「法海和尚」大為惱火,決心破壞許仙的婚姻,置「白娘子」於死地。於是引出了人們熟悉的「盜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節。白娘子因為水漫金山而觸動胎氣,早產生下兒子許仕麟。法海趁機用「金缽」罩住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將其鎮壓於南山「雷峰塔」下。通過此事,許仙心灰意冷,便在「雷峰塔」下出家修行,護塔侍子。18年後,許仕麟高中狀元,回鄉祭祖拜塔,才救出母親,一家團圓。
據載:「金山嘉祐禪寺」創建於北宋·嘉祐(1056—1063)年間,以寺院所在的地名和創建年代而得名。在這一帶民間流傳的「白蛇鬧許仙」故事,當成型於北宋後期。而「白蛇鬧許仙」故事向江南一帶的播遷,則與金人南侵、宋室南遷有關。宋高宗晚年禪位後,駐蹕臨安(今浙江杭州)德壽宮中。「喜閱話本」,「命內當日進一帙。當意,則以金錢厚酬」。出於「懷舊」情結,在他「龍興」之地相州一帶民間流傳的「白蛇鬧許仙」故事色彩奇幻、情節曲折,應是他喜歡聆聽的故事之一。這就成為宋、元時期「白蛇傳」故事在杭州一帶廣泛流傳的主要原因。
光陰似箭,倏忽千年,黑山的「金山嘉祐禪寺」如今尚有部分留存。南山頭的「雷峰塔」卻已坍塌為廢墟,而當年白娘子在「青岩絕」修行的「白衣仙洞」至今香火旺盛。
收白蛇:首先,法海將白蛇到了一個可控制的目標之內,趁其不備打傷白蛇。然後,法海拿起法器念口訣,缽感應到口訣時發出光,光照著白蛇,白蛇現原形。隨著吸引力進入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