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群名是 木雕塑藝術 想配個馬甲 不知道該用什麼好,求大神幫幫忙 給想個好看一點的馬甲格式
diaozhongsu
雕中之塑
㈡ 求霸氣些的馬甲
英雄聯盟名字大全霸氣男生版:
金蛇舞娘,Hero滴答滴,弒神eastwest,暮光小偷,嗜血的存在,狼群軍刀,蜀國犀利哥,超神戰士,血色傭兵。帝王覺醒,浪漫夢魘,金屬大師,潮汐,德萊呃斯,地獄天使咆哮,虛空行者,無雙劍皇,暗夜獵手,刀鋒戰神,爆破鬼才,晨曦怒風,斧虐英豪,再戰江湖,一起戰天下,哥有四多蘭,混沌盜魂者,暗影之拳,殤之木奶伊,靜候輪回,偌克薩斯之手,復仇焰魂,黑白式船長,痴木狂崩,雨恨雲愁,舉火焚天,金戈鐵馬,戰火無址境。
英雄聯盟名字大全瘋狂的名字版:
殊夢,南歌48,十個人頭,瘋得很瘋,心碎離開,我們是血控,二手寂寞猛男,老子吐你一臉血,是誰流眼淚,德瑪東亞義統天下,狐狸未成精,皇子未成年,傳奇武神,男人要低調,爆爆你菊花,自虐自娛自樂,小指殺死你,貓的怨念,你的愛太短太淺太致命,傻傻傻傻傻傻傻傻傻傻BB。
英雄聯盟名字大全經典實惠版:
苦苦等你,灑脫小青年,感謝有你,木偶,借酒 忘情殤,看透別說看透,挖個牆角過年,㏄舊畫面重演,等待 望眼欲穿,愛的の回憶,給你︿點顏色,ミ微笑的夕陽ン,男人,該累點",你的眼眸,望眼欲穿,邇/是否美麗,stδp戀愛,棉花糖的骨架。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㈢ 求幾張雛田穿木葉馬甲的圖片
㈣ 西方古代服飾馬甲是什麼樣的
展開全部
服飾是文明的標志之一,服飾習俗體現著民族文化特色,反映著一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態和心理特點。中世紀歐洲是基督教統治時期,基督教對歐洲服飾影響巨大。由於基督教教義鄙視錢財,反對豪華,中世紀下層民眾的服裝以簡潔樸素為尚,婦女不事打扮,而且把珠寶捐給教會,常服只以白色的肥大長衣和連袖外套為主,色彩素淡。 中世紀宗教統治下歐洲服裝的顏色、式樣都很單調,顏色尚黑、灰、白三色,衣服式樣以拖地長袍為主。古羅馬豪華的拖加袍被廢棄了。 中世紀初期,歐洲人服裝簡朴,平民貴族衣式相同。八、九世紀男式服裝有內衣外衣,衣式頗似我國古代的袍,但較緊身。褲長可將腳套進,襠短,褲帶系於臍下。腳穿長筒或短筒襪,有時腳到腿都裹上布條。貴族及上層人士上衣外披一件長方形或圓形斗篷,斗篷固定於一肩,或系於胸前;勞動者上衣較短。法國查理大帝只披法蘭克人之衣服--用帶束緊之麻布褲,用帶系住之羊毛衫及大衣(《中古及近代文化史》,商務印書館1935 年版53 頁)。冬天穿水獺皮或貂皮上衣,外面披一件斗篷。貴族腰間有寬大飾帶,用以束緊衣服和佩戴寶劍,平民不準佩劍;衣料以麻布,毛織物為主。東方絲綢價格昂貴,以等量黃金計價,只有少數貴族能穿。《羅蘭之歌》(法)、《亞瑟王之死》(英)有所記述。服裝的等級差別主要表現在衣服質地和產地不同,貴族穿細麻布,穿義大利產的羊毛斗篷,冬天有貂皮等貴重毛皮;平民只穿粗麻、粗毛織物。女式服裝為長至腳踝的緊身長衣,兩袖長而窄,外面穿一件寬松長袍,袖短於長衣。長衣領口較寬大,領口衣袖衣縫可有各種裝飾鑲邊。斗篷從頭頂披下來。 10 世紀男服變得更為貼身合體。英國男子的緊身衣上半貼身合體,下半象長至膝部的衣裙,寬松而舒展。緊身衣為套頭式。緊身衣外披一件斗篷,並用一個大飾針別在胸前。這時女式服裝變得寬大,衣袖加肥加長,頭發蒙在披巾里邊,身體被斗篷蒙起來。她們的內衣很長,直拖到地面,外衣到膝蓋。圓口衣袖,衣服裝飾華麗,很受拜占庭的影響。她們的頭發用一塊面紗蒙起,其端點重於背後直拖至地面。至12 世紀寬松的衣服變得瘦窄,使身體曲線得以突出。並於身後系帶,衣袖逐漸寬大,袖口可垂至膝部。 12 世紀出現了圓餅式頭飾,它可以遮陽保護眼睛隔熱,主要為十字軍所戴。上衣流行前開襟式,將前襟分成兩片。女式衣服為系帶緊身衣,上衣緊貼身體,下面是寬大的衣裙,兩部分之間用線縫起,兩袖寬松拖長,其剪裁方法是上下衣分裁後縫合,與以前使用一塊大布不同。 13 世紀男女服裝趨於一致,男服還有緊身衣及各式各樣的外衣,圓餅頭飾,帽式裝飾衣袖,敞胸披肩。下面有長筒襪、靴鞋。男子戴一頂中亞式小帽。這時護身外衣流行,適合旅行穿用,這種外衣是一件敞胸大披肩,旁邊有縫,手臂可以伸出來活動。另外這時期流行封閉式馬甲式外衣,上身如馬甲,下面可長至膝下,這種無袖長衫,肩部向兩側延伸加長,就成帽式裝飾衣袖了。13 世紀勞動者的長衫長短不等。男子上衣至膝,衣袖短小,腳下有無跟鞋,褲子於腳跟處有一圓洞,以便穿脫。夏天穿寬敞麻褲,上身裸露, 冬天穿短外衣和無袖套頭衣。婦女穿長袍,中間有縫,可便於勞動,收獲時裙子口袋可裝農作物。當時禁止農民穿好料子及顏色華麗的衣服。 14、15 世紀後,歐洲服裝開始有了變化。由於經濟繁榮, 農業、商業、手工業的發展,國際貿易的往來,東方文明的影響,歐洲服飾發生了許多變化,貴族男女追逐時尚,貴族婦女爭奇斗妍,男子不拘禮節;貴族與平民的服裝有了更明顯的不同;衣服式樣變化,衣料品種增多。《巨人傳》載中世紀衣料有綢緞、絲毛混紡、呢絨、大馬士革呢、條呢、金線緞、各種皮毛。衣服有大衣、外套、外罩、上裝、短裝、襯衫、短披,女人有連衫長裙、晚禮服等。飾物有念珠、指環、鏈條、寶石、鑽石、翡翠、珍珠、瑪瑙等。服裝力求擺脫古老習俗,追求時興。東方服飾中的裝飾和紐扣被歐洲人吸收,男人外套上排一列紐扣或寶石,甚至內衣紐扣也用寶石和紐扣裝飾。 14 世紀男士的夾衣流行,夾衣兩層,十分貼身,衣袖設計合理,可以自由活動手臂,便於全身活動。夾衣上有十幾個扣子,夾衣襯里有細帶可將瘦腿褲上端與之相連接;緊身外衣穿在夾衣之外,高領外衣興起於14 世紀末;衣領將兩耳覆蓋,頸後衣領蓋過後腦,下部裙衣拖至地面;這時期的斗篷用一組扣子固定在身上,外觀為圓弧形,又長又寬。婦女服裝主要是帶袖緊外衣和無袖長衫。由一塊布作成,領口寬,衣領偏低,這就是14 世紀歐洲婦女流行的袒領衫,領口有圓形、角形、方形,領口開得很大,露出胸的上半部,上身有無袖、短袖的,臂膀裸露,腰帶提得很高。男女服裝都講究裝飾。男褲與鞋連成一體,腳掌以皮革為底,腳下還穿無底長靴,靴上帶有馬刺。緊身男褲是兩條褲管分開穿著,前後有長外衣遮擋。後來上衣越來越短變成夾克式外衣,15 世紀外衣更短,成為不能遮羞的服飾。婦女的袒領晚禮服與男人的短外衣服裝遭到神父的反對。15 世紀宗教改革家楊.胡斯指出由於女人穿著脖頸大開特開的服裝,所以任何一個人都能直接看到她們閃爍光輝的肌膚直至裸露的半個乳房。 男人服飾的變化也被人認為是不文雅。1390 年在召開宗教會議的康斯坦茨地方市議會頒布了告示:僅穿短上衣出入舞會或上街的人要格外留意,要將身體前後遮蓋好,不要露出恥部。(《羞恥心文化史》83 頁)告示發出不久短褲加長,並且與類似襪子的腳部的裝飾縫在一起,後來又出現了用結實布料縫制的股袋,用以遮住恥部。 英國議院對於平民、普通騎士,穿的衣服與貴族穿著相同不能容忍,對於服飾上的追求刺激也極力反對,愛德華四世時,英國下院提出了這樣的文件:不允許勛爵等級以下的任何騎士 .或任何普通人,使用並穿戴任何大禮服、夾克衫、大氅。但衣著必足以下長度:當他直立時,衣著能遮蓋住其陰部和臀部。勛爵或任何更高一級的貴族,則不受此限制。(布雷多克著《婚床》,三聯書店)。 14 世紀時興一種染色服裝,上衣左邊一種顏色,右邊一種顏色,褲子左右腿各為一種顏色,全身上下左右分四部分分別染色。15 世紀初見習騎士的服裝從帽子至靴子都用黑、白、淺綠三色互相組合而成。一般流行的是紅、黑、綠、紫幾種顏色。褲、鞋、帽、背心都可如此分。褲子可以內側為紫,外側為黑。(引《世界風俗.衣住篇》) 中世紀衣服上綉的花紋以家徽為最常見。家徽本來是十字軍東征識別敵我的記號,後來成為大家庭和一般市民家庭的記號。14 世紀盛行尊重身分和家族之風,婦女衣上多綉大型家徽圖案,已婚婦女把婆家娘家的家徽分別綉在衣服左右。 15 世紀婦女服裝向男裝靠近,寬松的長衣腰間系帶,外衣用寬大綵帶束腰,上掛有短劍,頭戴男士小罩帽,腳穿尖頭鞋。 中世紀婦女發式及帽式。12 世紀婦女習慣地把頭發梳在後面,扎兩個辮子順兩頰垂下。13-14 世紀婦女以方形白麻布包頭,在頭頂打結,或在耳際用發夾別住,只露出面部。中世紀頭巾式樣很多,有的與現代修女頭巾相似,一直圍到頸部以下。年輕姑娘可以在節日戴上花冠,已婚者是不允許的。15世紀在哥特式尖頂建築的影響下,產生了相似的審美觀的服飾,V 字領、尖鞋、希南帽。希南帽呈圓錐形,內部用鐵絲或漿糊使其成型,尖為40 度角,高九英寸至三英尺,帽子上垂著薄紗(用高級麻布作),帽有圓環固定,前沿還可加天鵝絨 。帽子價格昂貴。帽子有一個角的也有兩個角的,有的呈展翅形。 中世紀的鞋種類很多,有皮、長統靴、短筒靴、便鞋、拖鞋等。腿帶、腕帶用皮革、麻羊毛織品製作。農民常穿木鞋。貴族穿尖頭鞋,有時鞋尖極長,鞋尖長度代表穿者的地位。一般規定為六英寸,紳士十二英寸、貴族十四英寸、王族不限制、貧民不準穿。 中世紀男子留長發,騎士都披長發。 神父一直穿黑色長袍戴風帽;但發式有變化。8 世紀開始為修士剃發,其儀式為削發式,希臘或東歐的削發式樣是把頭發全部剃光或剪得很短,稱為聖保羅式,羅馬削發式樣是在頭上剃掉圓圓一片,四周仍留發,稱為聖彼得式。修士剃發是代表對上帝的謙恭及獻身的標志。` 14、15 世紀歐洲的統治階級追逐奢華和享樂,無視宗教戒律,在服裝方面表現尤為顯著。無論貴人、貴婦,皆如兒童之喜著新衣,喜戴首飾。此為善奢侈浪費之時代,男子穿尖頭鞋,而女子戴高一尺之圓錐帽。此時人用三千頭松鼠之皮以制一件外衣,而奧而良公爵竟用七百粒細珠以綉一首詩歌於襟袖之上。(《中古及近代文化史》) 中世紀基督教統治,人們對於服飾的正當的美的追求被看成是輕狂的行為,禁慾和反禁慾的斗爭也表現在服裝方面。人們按照美的標准不斷地推進著服裝的前進,直至文藝復興,服裝發展才有了一個較大的變化。 拜占庭從遠東經波斯運來絲綢衣料,或以絲線原料加工成薄綢,製成衣服。男式服裝有緊身衣,有衣袖,前身有衣鎖服飾做為裝飾,衣長過膝,衣袖長短不一。腰間系有腰帶。長身斗篷為正式慶典服裝,斗篷前後鑲有美麗的彩色垂片。披肩,是一塊有褶的長形布塊,固定於雙肩。 女式服裝有斗篷,還有披肩(王室皇後專用)長外衣,是由基督教法衣演變而來。女外衣短至臀部,長至腳踝。戶外服裝是長斗篷,從頭部垂落覆蓋全身。貴族婦女服鑲嵌金銀寶石、珍珠瑪瑙,勞動婦女穿無袖或短袖上衣,衣身到腰。從查士丁尼皇後的畫像看,其服裝華貴無比,身穿一蓋住腳面的長衣,衣制下擺很寬,似裙狀,衣袖瘦窄至腕,袖口束緊。腰間系各種絲帶,衣服上裝飾各種寶石,胸前掛著各種珍珠寶石飾物,頭戴帽,帽上飾著各種寶石,耳環垂下。其服裝式樣有的為歐式,其絲織面料與寶石飾物產於東方。
㈤ 馬甲子木料適合做佛珠嗎
不論什麼木料,只要自己喜歡就可以啊!
㈥ 男裝馬甲的尺寸
男裝馬甲的尺寸是根據廠商定的,一般XS=165 S=170 M=175 L=180 XL=185 XXL=190。
男式馬夾標准設計:
衣長=66cm(0.4號-2)
胸圍=90+12cm=102cm
肩寬=0.3B+6cm=36.6cm
男西式馬夾的前片:
1、搭門:2cm
2、胸圍線:號/10+胸圍/10+1cm
3、劈門:1.5cm
4、橫領:胸圍/20+3.5cm
5、直領:在胸圍線上
6、肩斜:21°
7、肩寬:肩寬/2-0.3cm
8、腰節高:號/4+1cm
(6)馬甲木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馬甲起源:
西裝馬甲起源於16世紀的歐洲,為衣擺兩側開口的無領、無袖上衣,長度約至膝,多以綢緞為面料,並飾以彩綉花邊,穿於外套與襯衫之間。1780年以後衣身縮短與西裝配套穿用。西裝馬甲現多為單排紐,少數為雙排紐或帶有衣領。
馬甲材料:
馬甲一般按其製作材料命名,如皮馬甲、毛線馬甲等。它可做成單的、夾的;也可在夾馬甲中填入絮料。按絮料材質分別稱棉馬甲、羊絨馬甲、羽絨馬甲等。隨著科技進步和服裝材料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起還出現醫療馬甲、電熱馬甲等新品種。
尺碼型號標註:
常見服裝有兩種型號標法:一是S(小)、M(中)、L(大)、XL(加大);二是身高加胸圍的形式,比如160/80A、165/85A、170/85A等。第一種標注不規范。不管是國產服裝還是進口服裝,必須按中國的服裝型號標准GB/T1335標注型號,英文字母只能作為輔助代碼標注。
㈦ 烏木圖片欣賞 全面認識最寶貴的木材
一、烏木介紹
1、烏木,又名陰沉木,兼備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韻,有「東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稱。由地震、洪水、泥石流將地上植物生物等全部埋入古河床等低窪處。埋入淤泥中的部分樹木,在缺氧、高壓狀態下,細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經長達成千上萬年炭化過程形成烏木,故又稱「炭化木」。
2、烏木,又名「黑檀」(EBONY),產於非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紅木)》(簡稱《紅木國標》)5屬8類中歸屬為柿樹屬烏木類,是柿樹屬(Diospyros)中具黑色心材的珍貴樹種木材。同屬柿樹屬烏木類的樹種,還有厚瓣烏木、毛葯烏木、蓬塞烏木。
3、歷代都把烏木用作辟邪之物,製作的工藝品、佛像、護身符掛件。古人雲:「家有烏木半方,勝過財寶一箱」。現代的「烏木」是紅木的一種,木材市場上一般所稱的「烏木」是指黑色非洲烏木以及東非黑黃檀,它們是樹木樹種的一類別,屬於國家紅木標準的一種。
烏木圖片欣賞一
二、烏木的特徵
烏木心材與邊材區別明顯,心材為黑色或栗褐色。生長輪不明顯,管孔在內眼下略見(小至甚小);內含物豐富(多數含深色樹膠)。軸向薄組織豐富,主為同心層式離管組線狀(切線狀)。木射線細至極細,徑面斑紋不明顯,弦面痕未見。木材有光澤。通體烏黑,無特殊氣味。結構細而勻,紋理通常直至略交錯。材質硬重。耐腐,耐久性。氣干密度大於0.85g/cm3,通常沉於水。
三、烏木產地
柿樹屬樹種分布於全球熱帶,亞熱帶及部分溫帶地區,顯黑色心材者主要產於亞洲熱帶和非洲,如印度、印尼、斯里蘭卡、泰國、緬旬、越南、柬埔寨、寮國、馬達加斯加、剛果、加彭等國。中國台灣,海南,雲南等地亦有出產。
四、烏木的辨別
烏木的辨別,可以根據GB/T18107—2000(紅木)標准。烏木(Diospyrosebenum),生長輪不明顯。心材全部烏黑,淺色條紋稀見。管孔在肉眼下略見;含褐黑或黑色樹膠;弦向直徑最大141um,平均98um;數少至略少,4一12個/mm2。軸向薄壁組織豐富,主為同心層式離管細線狀(寬1一2細胞,多數I細胞),頗密,在放大鏡下幾不得見;疏環管狀數少。木纖維壁厚。木射線在放大鏡下可見;波痕未見;射線組織主為異形單列,2列數少。結構甚細;紋理通常直至略交錯;氣干密度0.85一1.17g/cm3;烏木的辨別要點:1)心材黑色且重;2)管孔在肉眼下略見,軸向薄壁組織和木射線在肉眼下幾不得見,烏木(Diospyrosebenum)的薄壁組織在放大鏡下也很難看到;3)波痕未見,無酸臭味(區別於黑酸枝);4)木性脆,小刀削明顯感覺到;5)具有金屬光澤;6)烏木橫切面上放大鏡下常可看到很多白色斑點。
五、烏木的價值
1、烏木是珍貴木材,具有不腐、不朽、不蛀的特性,多用於製作小件傢具,如炕桌、炕幾、椅、凳等,也適宜製作樂器,雕刻小件手工藝品。
2、烏木藝術價值。烏木本質堅硬,多呈褐黑色、黑紅色、粟褐色。其切面光滑,木紋細膩,打磨得法可達到鏡面光亮,更因為它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蟲的特性,成為了製作藝術品、仿古傢具的理想之材,很適於表現細膩傳神的作品,遠遠不是一般木頭所能企及。利用烏木獨有的材質、神韻及千姿百態的藝術造型製作的烏木傢具和藝術品,是自然與人文高度融合的藝術品,極具觀賞和收藏價值;而一些天然造型的烏木更是成為收藏佳品。
看完文章大家有沒有對烏木感興趣呢,想知道更多關於烏木的信息,可以繼續關注土巴兔裝修網。
㈧ 樹葉像馬甲一樣的樹叫什麼樹
樹葉像馬甲一樣的樹叫鵝掌楸,別稱為馬褂木,雙飄樹,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主要生長在長江流域以南。
鵝掌楸花單生枝頂,花被片9枚,外輪3片萼狀,綠色,內二輪花瓣狀黃綠色,基部有黃色條紋,形似鬱金香。它生長快,耐旱,對病蟲害抗性極強。
㈨ 馬甲還有木有了
太頻繁是你今天刷的太多了,24小時只能刷400個,明天才能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