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裝大全 » 白色蒙古舞袍男裝圖片
擴展閱讀
襯衫有破洞怎麼修補 2025-02-11 19:03:51
防靜電手套效果如何 2025-02-11 18:40:35
淘寶商城女裝妮 2025-02-11 18:35:33

白色蒙古舞袍男裝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1-30 13:50:49

① 關於蒙古袍腰帶

這個腰帶是在後面有一個鉤子或者系帶的 ,沒有用魔術貼的 那個容易崩開

話說這是舞台服裝 不能算是真正的蒙古袍

蒙古袍使用綢緞作為腰帶時一般打結在左後或者右後方 正後方象尾巴不好看 側面的話幹活騎馬時候礙事兒

② 蒙古人穿的衣服什麼名字

蒙古袍
蒙古族傳統服裝。流行於內蒙古自治區等地牧區。袍長而寬大,長袖高領,右開襟,紐扣在右側。下端左右一般不開衩,領口、袖口多鑲花邊。棉袍多以頭皮製成;單夾袍一般以布、綢緞製做。男袍多為藍色、棕色;女袍多為紅色、綠色、紫色。穿時多束腰帶

在草原上,男女老幼四季都喜歡穿長袍,這就是蒙古族特有的蒙古袍。袍身寬大,束有腰帶,因性別不同,樣式和顏色也不同。一般女子所穿的蒙古袍比男子的窄些,多以紅、粉、綠、天藍等為主色,逢節慶之時,還要配戴用瑪瑙、珍珠、珊瑚、寶石、金銀玉器等編織的頭飾;男子則多喜歡穿棕色和藍色的蒙古袍。

腰帶是蒙古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用棉布、綢緞製成,長約三四米,色彩多與袍子的顏色相協調。在草原這樣一個多風的地方,束腰帶主要是為了抵抗風寒。蒙古靴的設計則以利於騎乘為主要目的,其特點是腳尖部向上翹,靴內配有襯氈,以防寒防水。

③ 很精美的蒙古袍有多貴比如圖片上的,大概價格是多少哪裡有賣

很精美的蒙古袍不戴頭飾和靴子的話需要1萬多。戴頭飾的話頭飾也有假的裝飾用的,也有真的,頭飾真的還要分地區,比如鄂爾多斯真頭飾50 萬到70 萬不等,巴林頭飾7 萬到15 萬不等。靴子的話傳統蒙古靴子差不多5000 左右,皮的在商城裡賣的也就1000 左右。望參考。

④ 蒙古族的人通常穿什麼衣服

蒙古族的人通常穿蒙古族的傳統服飾——蒙古袍。

在內蒙古、新疆等地牧區,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俗稱"蒙古袍"。春秋穿夾袍,夏季穿單袍,冬季穿皮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較肥大,女袍則比較緊身,以顯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條和健美。其式樣和顏色因地因人而略有差異。一般蒙古袍的特點是寬大袖長、高領、右衽,多數地區下端不開衩。袍子的邊沿、袖口、領口多以綢緞花邊、"盤腸"、"雲卷"圖案或虎、豹、水獺、貂鼠等皮毛裝飾。既美觀大方,又具有良好的實用功能。冬天防寒護膝,夏天防蚊蟲叮咬、遮暴曬。行可當衣,卧可作被。

在草原上,男女老幼四季都喜歡穿長袍,這就是蒙古族特有的蒙古袍。袍身寬大,束有腰帶,因性別不同,樣式和顏色也不同。一般女子所穿的蒙古袍比男子的窄些,多以紅、粉、綠、天藍等為主色,逢節慶之時,還要配戴用瑪瑙、珍珠、珊瑚、寶石、金銀玉器等編織的頭飾;男子則多喜歡穿棕色和藍色的蒙古袍。

蒙古袍圖片:

⑤ 求蒙古族服飾圖片 只要圖片

蒙古族婦女服飾圖

⑥ 你能說出藏袍,蒙古袍,朝鮮服裝的特點嗎

藏族服飾基本結 構為肥腰、長袖、大襟長袍。穿 用這種結構肥大的服裝夜間和衣 而眠可以當被。袍袖寬敞,臂膀 伸縮自如,既防寒保暖又便於起 居、旅行,白天氣溫上升更可脫 出一個臂膀,方便散熱,調節體 溫。久而久之,脫一袖的裝束便 形成了藏族服裝特有的風格,據 史料記載和考古發現,藏族服飾 的這種基本特徵大約遠在戰國以 前就已形成,至今仍保留了濃厚 的高原民族特點。
(2)男女皆愛飾物 各地藏族男女特別講究飾物,飾品的質地較多,有銀、金、珍珠、 瑪瑙、玉、松石、絲、翡翠、珊瑚、琥珀等。運用廣泛,有頭飾、 發飾、鬢飾、耳環、項鏈、胸飾、腰飾、戒指等。造型美觀,多為 自然形狀。婦女都喜歡戴珊瑚、瑪瑙、項鏈和銀質佛盒;男子普遍 佩戴各種腰刀、火鐮等飾物、也有戴耳環、戒指和手鐲的。
(3)配色大膽精巧
藏族服飾的另一特點還突出地表現在色彩的依次遞增和構圖上。牧 區皮袍的花邊,常用藍、綠、紫、青、黃、米等豎立色塊,依次組 成五彩色帶。女皮袍的肩部、下擺和袖口,常用近10厘米寬的黑、 紅、綠、紫色條紋依次排列。她們常用十字紋樣的花領袍和靴上作 裝飾,給人以「慈善」、「愛撫」、「與人為善」的聯想。她們大 膽地運用紅與綠、白與黑、赤與藍、黃與紫等對比色,並且巧妙運 用復色、金銀線取得明坑邙又和諧的藝術效果,配色十分大膽、精 巧 .
西藏服飾特點(細分)
1、服飾基本結構是肥腰、長袖、大襟右衫、長靴、編發、飾品。 2、基本特徵表現為品類繁多,可分為袍、短衣、坎肩、腰帶 、帽、靴、邦典、發飾,首 飾、佩飾等。 3、式樣上分為:長袖袍、無袖袍。
4、質地上分為:錦花袍、綢緞袍、光板羊皮袍、氆氆、毛呢夾袍、素布袍等。
5、色彩特點表現為對比強烈,如紅與綠、白與黑、黃與紫,並運用復色,金銀線搭 配使服飾色調明快而又和諧。
在內蒙古、新疆等地牧區,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俗稱"蒙古袍"。春秋穿夾袍,夏季穿單袍,冬季穿皮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較肥大,女袍則比較緊身,以顯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條和健美。其式樣和顏色因地因人而略有差異。一般蒙古袍的特點是寬大袖長、高領、右衽,多數地區下端不開衩。袍子的邊沿、袖口、領口多以綢緞花邊、"盤腸"、"雲卷"圖案或虎、豹、水獺、貂鼠等皮毛裝飾。既美觀大方,又具有良好的實用功能。冬天防寒護膝,夏天防蚊蟲叮咬、遮暴曬。行可當衣,卧可作被。鄂爾多斯等地的蒙古人還喜歡在袍外套穿長短不一的坎肩
在草原上,男女老幼四季都喜歡穿長袍,這就是蒙古族特有的蒙古袍。袍身寬大,束有腰帶,因性別不同,樣式和顏色也不同。一般女子所穿的蒙古袍比男子的窄些,多以紅、粉、綠、天藍等為主色,逢節慶之時,還要配戴用瑪瑙、珍珠、珊瑚、寶石、金銀玉器等編織的頭飾;男子則多喜歡穿棕色和藍色的蒙古袍。
朝鮮族服飾特點
朝鮮族一向喜歡穿素白衣服,故有 "白衣民族"之稱。對白色的偏愛,典型地反映了朝鮮族酷愛潔凈的特點。最初遷入境的墾民多以線麻自織的麻布為衣料,質地粗糙,夏季涼爽,但冬不保暖。以後隨著織布工藝技巧的不斷改進,麻布越織越好,不僅紋細且少有斑點,顏色亦經漂洗由黃變白。在相當長的時期,麻布、土布一直是朝鮮族傳統服裝的主要面料。
朝鮮族服裝的特點是斜襟,無紐扣,以長布帶打結。朝鮮族的傳統服裝,男女迥然不同。男子的褲襠肥大,易於盤腿而坐,褲腳繫上絲帶,並喜歡在上衣加穿帶紐扣的有色坎肩,但不鑲邊,講究合體,顏色多為灰、棕、黑色。出訪時再加穿長袍(式樣與上衣相同,只是長及膝蓋)。
朝鮮族長袍能體現男性持重的風度和雄健的體魄。長袍,禮貌是朝鮮族男性外出的服飾。現在,傳統的長袍已無人問津,但男性襖褲仍是老年人"花甲"慶典必穿的禮服。
男女所穿的上衣,在斜襟上都鑲著白布邊。這種白布邊可以經常拆洗,使衣服保持干凈。傳統的朝鮮族女裝,其特點是襖短裙長。襖的衣領同襟連成一條斜線,衣襟右掩,沒有紐扣。朝鮮族傳統女性服裝,以黃襖粉裙為典型。襖長及至現在上衣三個紐扣之上,裙長及膝蓋或腳面不一。襖袖呈圓弧形肥大,左右衣襟以兩根長長的結帶在右胸前打一個蝴蝶結,長長的飄帶給人以飄逸的美感。襖的領口、袖口多以不同顏色的布條鑲邊。年輕婦女和少女在襖(則羔利)袖口和衣襟上鑲有色彩鮮艷的綢緞邊。
年輕婦女襖的面料色彩繽紛,亦有專一諧調、淡雅為基本格調的筒裙和纏裙。纏裙把裙子的右側下擺稍稍提起,掖在左側後背腰帶上,十分巧妙地勾勒出女性優美的線條。朝鮮族老年婦女喜著素白衣裙,並習慣用白絨布包頭。到冬天,加穿以毛皮為里、綢緞為面的坎肩。
中老年婦女多穿纏裙,不穿筒裙。穿纏裙時,必須在裡面加穿素白色的襯裙。筒裙是縫合的筒式裙子,但與其他民族的筒裙不一樣,它的腰間有許多細褶,達到合腰身為止,上端還連上一個白布小背心,前胸開口扣紐扣,穿時從頭部往下套。這種裙長過膝蓋,利於勞動、步行。
朝鮮族老年婦女舊時衣著以白、灰最常見,襖裙外多配以帶兔毛等毛邊的坎肩,坎肩兩襟由一瑪瑙橢圓形墜子連接。現在,老年人也和年輕人一樣喜著五彩繽紛、質地精良的短襖長裙,卻很少有人系白頭巾。
朝鮮族的童裝,不論男女,以顏色絢麗為特色。童裝的款式同大人的基本相同。童裝的衣料多選用粉、綠、黃、藍等色彩的錦緞。幼兒上衣的袖筒多用"七色緞"(七種顏色相配的綢緞)做料,穿在身上好象身披彩虹一般,因此這種衣服被稱作是"彩虹襖"。朝鮮族一向認為彩虹是光明和美麗象徵,用"七色緞"給幼兒做衣服,意在讓幼兒們更加美麗和幸福。(年輕的朝鮮族婦女在喜慶的節日和娛樂場合也喜歡穿這種衣服。)
朝鮮族的鞋,有個演變的過程。早期多穿木屐、革屐,後來出現草鞋、麻鞋。男子多穿平面白膠鞋,婦女多穿白色或天藍色船形膠鞋,現在則普遍穿布鞋和皮鞋。
朝鮮族婦子的缺衣幼裙,是朝鮮族衣飾西最具傳統的服裝,這也是朝鮮族婦男服裝的一小特點。缺衣在朝鮮語外叫"則高弊",是朝鮮族最愛好的上衣,以曲線形成肩、袖、袖尾,以直線形成領條領子,高晃取袖籠呈弧形,斜領、有扣、用布帶挨結,在袖心、衣襟、腋停鑲有顏色嬌艷的綢緞邊,只遮蔽到胸部,顏色以黃、紅、粉紅等淺顏色替賓,母性穿伏回灑脫、漂亮、慷慨;長裙,朝鮮語也叫作"契瑪",是朝鮮族母子的重要衣飾,腰間有長皺褶,寬緊飄勞。這種衣服大多用絲綢縫造而成,顏色嬌艷,總替纏裙、筒裙、幼裙、短裙、圍裙,民族文化。年青男子戰長父多恨穿負口式的帶褶筒裙,裙消功膝蓋的短裙,即於逸靜。外嫩年婦男多穿纏裙、幼裙,夏地在上衣里添穿棉(皮)坎肩。纏裙為一幅已經縫分的裙料,由裙腰、裙搖、裙帶組敗。上狹上嚴,裙消及手面,裙晃較寬,裙上端有很多粗褶,穿時纏腰一圈前解結在左腰一側,穿這種裙子時,外面必需減穿葷紅色的襯裙。

⑦ 蒙古族的衣服上的顏色代表著什麼意義

蒙古族腰帶不離身 蒙古族是一個游牧民族。獨特的生息環境,"逐水草而他遷徙"的游牧經濟,造就了蒙古族人民蒼勁雄健的民族氣質和獨具魅力的草原文化。服飾藝術豐富多彩、璀璨奪目。 四季都穿長袍 內蒙古、新疆牧區,蒙古族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俗稱蒙古袍。春秋穿夾袍,夏季穿單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較肥大,女袍則比較緊身,以顯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條和健美。不同顏色各有象徵 袍子的顏色,男子多喜歡穿藍色、棕色、女子則喜歡穿紅、粉、綠、天藍色,夏天更淡一些,有淺藍、白、粉紅、淡綠色等。蒙古人認為,像汁一樣潔白的顏色,是最為聖潔的,多在盛典、年節吉日時穿用;藍色象徵著永恆、堅貞和忠誠,是代表蒙古族的色彩;紅色是像火和太陽一樣能給人溫暖、光明和愉快,所以平時多穿這樣顏色的衣服;被看作是至高無尚的皇權的象徵,所以過去除非活佛,或者受到過皇帝恩賜的王公族,人是一律不能穿用的。腰帶防風抗寒 腰帶是蒙古族服飾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多用棉布、綢緞製成,長三四米不等。色彩多與袍子的顏色相協調。素腰帶既能防風抗寒,騎馬持僵時又能保持肋骨的穩定、垂直,而且還是一種漂亮的裝束。男子扎腰帶時,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騎乘方便,又顯得精悍瀟灑,腰帶上還要掛上"三不離身"的蒙古刀、火鐮和煙荷包。女子則相反,扎腰帶時要將袍子向下拉展,以顯示出嬌美的身段。

⑧ 蒙古袍的經典款式是立領對襟嗎

蒙古民族服飾,是蒙古民族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從上古到蒙古汗國,從元、明、清至今,隨著歷史的發展,歷代蒙古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並不斷吸收兄弟民族服飾之精華,逐步完善和豐富自己傳統服飾的種類、款式風格、面料色彩、縫制工藝等方面,創造了許多精美絕倫的服飾,為中華民族的服飾文化增添了燦爛的光輝。
服飾種類
蒙古族服飾名稱為蒙古袍,主要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
共16張
鄂爾多斯部蒙古族頭飾
男子腰帶多掛刀子、火鐮、鼻煙盒等飾物。喜穿軟筒牛皮靴,長到膝蓋。農民多穿布衣,有開衩長袍、棉衣等,冬季多氈靴烏拉,高筒靴少見,保留扎腰習俗。男子多戴藍、黑褐色帽,也有的人用綢子纏頭。女子多用紅、藍色頭帕纏頭,冬季和男子一樣戴圓錐形帽。未婚女子把頭發從前方中間分開,紮上兩個發根,發根上面帶兩個大圓珠,發稍下垂,並用瑪瑙、珊瑚、碧玉等裝飾。還有比較具特色的是蒙古族摔跤服。
內蒙古地域遼闊,自然環境、經濟狀況、生活習慣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服飾。如巴爾虎、布利亞特、科爾沁、烏珠穆沁、蘇尼特、察哈爾、鄂爾多斯、烏拉特、土爾邑特、和碩特等數十種服飾。他們為大體風格一致,各具特色。基本形制為長袍、下擺兩側或中間開衩,袖端呈馬蹄袖。已婚婦女袍服外面還配有長、短不同款式的坎肩。
蒙古各部落服飾中區別最大的是婦女頭飾。如巴爾虎部落蒙古族婦女頭飾為盤羊角式,科爾沁部落蒙古族婦女頭飾為簪釵組合式,和碩特部落蒙古族頭飾為簡單樸素的雙珠發套式,鄂爾多斯蒙古部落婦女頭飾最突出的特點是兩側的大發棒和穿有瑪瑙、翡翠等粒寶石珠的鏈墜,使鄂爾多斯頭飾成為蒙古各部中的佼佼者。
長袍
以女子長袍為例,科爾沁、喀喇沁地區的蒙古族受滿族影響,多穿寬大直筒到腳跟的長袍,兩側開叉,領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貼邊;錫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則穿肥大窄袖鑲邊不開叉的蒙古袍;布里亞特婦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長袍;鄂爾多斯的婦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為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鈕扣;而青海地區的蒙古人穿的長袍與藏族的長袍較為相近。
共5張
蒙古族服飾
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飾各地差別不大。春秋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蒙古族平時喜歡穿布料衣服,逢年過節或喜慶一般都穿織錦鑲邊的綢緞衣服。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喜歡用紅、粉、綠、天藍色。蒙古族男子穿長袍和圍腰,婦女衣袖上綉有花邊圖案,上衣高領,似與漢族相似。婦女喜歡穿三件長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紐扣,格外醒目。
腰帶
腰帶是蒙古族服飾重要的組成部分,用長三四米的綢緞或棉布製成。男子腰帶多掛刀子、火鐮、鼻煙盒等飾物。
蒙古靴
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兩種,蒙古靴做工精細,靴幫等處都有精美的圖案。據季節的變化有皮靴、布靴、氈靴幾種。皮靴多用牛皮、馬皮、羊皮製作,結實耐用,防水抗寒性能好,其式樣有靴尖上卷、半卷、平底不卷、尖頭、圓頭幾種。布靴多以布帛、平絨布面料製作,中靿和矮靿居多,靴幫綉以圖案,輕便柔軟,舒適美觀。氈靴多以羊毛、駝毛擀制而成,保暖耐磨損,一般多在隆冬時節穿用。蒙古靴類型又根據靴靿的高矮,分高靿、中靿、矮靿幾種。皮靴一般採用特殊工藝把所需圖案,如二龍戲珠、珠寶連城、蝙蝠、雲紋、回紋、草紋、萬字、蝴蝶、花卉等圖案軋、貼在靴靿或靴幫上。布靴的靴幫、靴靿大多刺綉或貼綉精美的花紋圖案。流行在民間的蒙古靴式樣有七、八種,主要有軍樣靴(大板尖)、抓地虎、皂樣靴(雞蛋頭)、武步員(朝靴)、大仙靴、三抱靴(小板尖)、八寶靴(童靴)、皮馬靴(高靿、半靿)、布綉花靴(半靿)。[3]

首飾
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各地區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內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頂高邊平,里子用白氈製成,外邊飾皮子或將氈子染成紫綠色作裝飾,冬厚夏薄。帽頂綴纓子,帽帶為絲質,男女都可以戴。呼倫貝爾的巴爾虎、布里亞特蒙古,男子戴披肩帽,女子則戴翻檐尖頂帽。用瑪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銀等珍貴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飾富麗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