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裝大全 » 劫濁男裝
擴展閱讀
champion雙袖刺綉衛衣價格 2025-02-07 08:59:01
卡紙襯衫製作教程 2025-02-07 08:50:11
有個性好聽的男裝店名字 2025-02-07 07:41:31

劫濁男裝

發布時間: 2022-02-09 01:22:11

『壹』 佛家所謂五濁惡世,五濁是指哪五濁

五濁是指:劫濁、眾生濁、命濁、煩惱濁、見濁。

1、劫濁,心之生住異滅不凈。

2、眾生濁,心中諸法不凈。

3、命濁,心中諸法余壽不凈(長短不一)。

4、煩惱濁,心中煩惱不凈。多貪、多嗔、多痴。

5、見濁,心中見不凈。

(1)劫濁男裝擴展閱讀:

五濁解讀:

1、時劫濁:指時代遭逢惡運,災難頻生。就拿財富而言,一會兒是世界經濟危機,一會兒是金融風暴,每天不是「刮狂風」,就是「下暴雨」,人們猶如水泡般的財富極不穩定,今天富可敵國,明天就可能一貧如洗。

2、眾生濁:指眾生資質低劣,福報日減,苦多樂少。佛陀時代或在此之前,人們的身高、體力都非常殊妙,而現在,一年比一年不行了。

3、壽命濁:指眾生因惡業受報,壽命短促。昔日人壽可達二萬歲、八萬歲,但好景不長,現在已成了壽命濁。

4、見解濁:指出家人善心越來越失壞。在過去,出家人自覺護持戒律,始終不離戒定慧三學。而現今,誠如佛在《像法決疑經》 中言:「我滅度已千年後,惡法漸興。」

5、煩惱濁:指在家人行持善法日漸退失。

『貳』 空滅滅生 何解

(...聞所聞盡)在平和的心態下做了全面的調查研究,(盡聞不住)不偏執、兼聽則明、沒有偏見,(覺所覺空)終於能體會到以前佛的教導了。(空覺極圓)對自己的覺悟很滿意,而且發現即使道理正確,(空所空滅)但是如果沒有落到實處那也沒有用。(生滅既滅)這時已經超脫現實,(寂滅現前)實現理想就從當前做起。(十方圓明)理論在現實中果然被證明是正確的。

『叄』 佛教中五濁世間,為哪五濁

773377 - 魔法師 四級 所說人壽,並非僅指現在地球,無論時間,空間都非常廣大,請樓主注意,不要妄以世智言其非真。地球人從有至今,只為其中一小段而已。

『肆』 誰知道『韋駝』是什麼意思

護法神韋陀菩薩

『伍』 佛教中常說的五濁惡世、這五濁指的是哪五濁

五濁,意指減劫(即人類壽命次第減短之時代)中所起的五種滓濁。婆娑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示現、教化的國土,也就是我們所居住的世界(凈土不僅僅只是西方極樂,我們所居住的所謂「凡塵」本身也是凈土,是以釋迦牟尼佛為主宰的凈土,東方有琉璃凈土,南方有寶生佛凈土,北方有成就佛凈土,西方極樂凈土,中方就是我們的毗盧遮那佛凈土)。但是由於此世界中的人多欺多詐,不知或知而不信因果、因緣,造下種種惡業,於是凈土成了濁世。 在相關經典中的介紹:根據《阿彌陀經》雲,婆娑世界是個五濁惡世,五濁分別是: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五濁其中以劫濁為主,其餘四濁為輔。 五濁具體的含義是:見濁,見就是你的見解、你的看法、你的價值觀,見濁就是見解混亂,也就是價值觀混亂、理念混亂,意思就是沒有正知正見。譬如我們佛教里通常講的我執,就是不論什麼事情都以自我的主觀思想去判定和思考,永遠覺得己對他錯,這不僅僅是在生活上,更對我們的修行產生大的障礙。 第二是煩惱濁,煩惱就是思想的問題,所以煩惱濁就是思想混亂,想東想西,亂想一通,思想沒有條理,我們也可以理解為煩惱執,就是無明的業力牽引,導致我們的修行難以「定」,所以要修禪。 眾生濁是什麼?眾生指的是眾生的行為,你的行為是不是循規蹈矩?是不是有禮有節?佛教不說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因為所有的對錯都是人的妄念產生出來的,並不是客觀實際的,比如屠夫,作為職業來講,是沒有罪過的,但是如果從人性角度講,因為我們覺得屠夫殘忍,所以就說屠夫不是好人,怎麼怎麼樣。其實,如果一個屠夫僅僅把其作為一種職業,而一心向善,精進修持,一樣可以證菩提。 命濁是什麼?命就是壽命,壽命混亂是什麼意思?我們在輪回中的壽命是很有限的,而自己卻茫然不知,夜郎自大,其實往往臨死一刻才知道其實這一生根本連做了什麼都沒有,所以生時要有計劃,心中有數。 劫濁,按照佛陀的觀點,人的壽命本來是八萬四千歲,隨著人心越來越凶惡,道德越來越澆薄,故此每百年減少一歲,每減十歲有一劫,眾生於此劫中皆受其害。希望能解決您的困惑,也贊嘆您學佛的功德,願早登彼岸,祈願無上正等正覺!

『陸』 我男朋友和我說物極必反老是想不明白

不是這個意思的,其實現在談戀愛,我們不必抓的太緊,很多事情不一定要弄個明白,他的意思是他知道你很愛他,很在乎他,可是每個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他什麼也沒做,可是你一天到晚什麼都亂想,這樣很容易讓人精神崩潰的。你在這樣下去,可能你要的結果可能要往反方向走了。適可而止吧。

『柒』 五俗惡世是哪五俗

在覺悟者眼中,這是一個充滿煩惱渾濁而又無常的苦痛世界。
五濁指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出自《阿彌陀佛經》世尊勸眾念佛求生凈土所言。

『捌』 五濁惡世是哪五種

五濁是指:劫濁、眾生濁、命濁、煩惱濁、見濁。

1、劫濁,心之生住異滅不凈。

2、眾生濁,心中諸法不凈。

3、命濁,心中諸法余壽不凈(長短不一)。

4、煩惱濁,心中煩惱不凈。多貪、多嗔、多痴。

5、見濁,心中見不凈。

正經出處

《法華經》

《法華經》〈方便品〉雲(大正9·7b)︰舍利弗!諸佛出於五濁惡世,所謂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如是舍利弗!劫濁亂時,眾生垢重,慳貪嫉妒,成就諸不善根故,諸佛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別說三。

五濁之說也散見於大小乘諸經論中,其順序亦各各不同,而五濁之說明也並不一致。

『玖』 有幾尊佛曾應化在劫濁惡世

無數尊。。。

『拾』 何為五濁惡世

凈空法師----何為五濁惡世。。

下面給我們解釋「五濁」。五是五種,濁就是今天話所說的污染。濁是污染、不清凈,一共分為五大類。第一個是「劫濁」。「劫」是講時間、時代。我們現在這個時代,說實在話,污染使一般人都能夠覺察得到,不但覺察到,是深深的感覺到。今天生態的污染,甚至於講整個地球的污染,這個污染,環境要不能再改善的話,現在科學家已提出警告:恐怕五十年之後,這個地球上不適合人類生存。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就提出,這個世間已經開始在污染了。『劫濁者,濁法聚會之時。劫濁中,非帶業橫出之行,必不能度』。劫濁,時間哪裡會污染?是在這個時代里頭有許許多多的污染,我們稱為這個時代的污染。在這樣一個時代,確實如果不是帶業橫超,你要想出三界了生死,的確不容易。
究竟哪些污染造成時代的不幸?底下這個四種:第一個「見濁」,見是見解。今天環境污染大家都知道,也想出許許多多的方法來改善,現在幾乎差不多開發中的國家,即使是地方政府也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講求環保。到底有沒有效果?我們根據佛法的理論、事實來觀察,效果不會很大。道理在哪裡?佛在一切經論里常說:「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是我們生活的環境。環境的污染從哪裡來的?從正報生出來的。「正報」是人心。所以,「心凈則土凈」;心是正報,土是依報,心清凈了,環境自然就清凈。我們想想:現在這個社會人心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見解的污染、精神的污染,這個太嚴重了。如果不能在這上講求保護、凈化人心,單單從外面環境上去做,不會收到效果。這跟治病一樣,今天要本末兼顧;本是心地的污染,末才是外面環境的污染。所以治這個病,這是治標不治本,決定解決不了問題。講求治本,也就是凈化人心,佛法確實是很好的方法。……
『見濁者,五利使,邪見增盛。謂身見,邊見,見取,戒取及諸邪見。昏昧汩沒,故名為濁。』把錯誤的見解,歸納成五大類。「利使」是比喻。「使」,在古時候就是在衙門裡面當差的,官府派他去抓人的,他去執行的,有一點像現在的刑警隊,這個「使」就是刑警隊,「利」是很猛利。這有五個,五個刑警隊跟著你,你麻煩就來了,好人決定不會被跟著。至少有這些人跟著你,還沒有拿到你,你已經是嚴重的嫌疑犯,他跟到你,他不放你了。這是比喻。這五種:第一是身見,第二是邊見,第三是見取見,第四是戒取見,第五是邪見。
「身見」,身就是身體,一切凡夫都把身體執著是我,這是錯誤的見解。佛說: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就好像衣服一樣,衣服是我所有的,它不是我。身是我所有的,這就對了,這個看法就正確。我所有的可以舍棄,我的衣服不要了,換一件很容易。身體也是如此,捨身受身就跟脫衣服、換衣服一樣,你在這地方見解正確,生死就沒有痛苦了。生死是什麼?換個身體而已。我有沒有死?我沒有死,換身體而已,就好像衣服臟了,脫掉換一件新衣服,就那麼樣自在。一切眾生因為執著身是我,那個生死才有大苦,苦難從這里來的。這是他看錯了,誤會了,所以產生這么大的痛苦。一切為這個假身造無量無邊的罪業,不值得!這是第一個錯誤的見解。
「邊見」,就是執著兩邊,用現代話來講,就是相對的。科學家發明相對論,我們世間人認為了不起。這個相對在佛法來講叫邊見,說得不好聽的,就是偏見,是錯誤的見解,不是正確的見解,看錯了。譬如學佛的人,乃至於不學佛的人,執著斷、常兩種見解。執著常見的,認為人死了沒有關系,來生還是人身,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這叫常見。狗死了還是狗。另外一種叫斷見,人死如燈滅,人死了什麼都沒有,還有誰知道?這叫斷滅見,不曉得他還有輪回。像這樣兩邊,常、斷兩邊,這種見解是錯誤的見解,沒有把事實真相真正搞清楚。「見取見」跟「戒取見」,我們中國人講的成見,一個是因上成見,一個是果上成見。「邪見」,凡是不屬於上面這四種,所有一切錯誤的見解都歸在邪見上。這些錯誤的見解,蒙蔽了我們的智慧、蒙蔽了真心,所以叫濁、污染,心地上的污染。
『見濁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在錯誤的見解裡面,一定要有第一方便我們才有辦法成就,不是第一方便就很難成就。為什麼?因為我們的見解錯得太多了。
『煩惱濁者,五鈍使,煩惑增盛。謂貪瞋痴慢疑,煩動惱亂,故名為濁。煩惱濁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這是五濁的第三類,煩惱濁。「見濁」是見解上的錯誤,「煩惱濁」是思想的錯誤,一個是你看錯了,一個是你想錯了。「五鈍使」,它也有五大類。前面見惑叫利使,它來得很兇猛,來得很猛利。這五類來的樣子沒有前五種那麼猛利,但是它很難斷,前面那個利,斷起來倒容易,這個比較麻煩,古德有個比喻說「藕斷絲連」,所以很不容易斷。即使證得阿羅漢果,這四果羅漢的確見惑跟思惑這兩條真的都斷了,可是佛告訴我們,他還有習氣存在,習氣是什麼?習氣是藕斷絲連。他確實沒有貪瞋痴慢,但是貪瞋痴慢的習氣還在,可見得斷習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貪」是貪愛。「瞋」是瞋恚。「痴」是愚痴。所謂「愚痴」,是對於真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分別不清楚,往往把它顛倒錯看了,這就叫做愚痴。實在說,煩惱裡面這五大類,愚痴是最嚴重的,也是最不容易斷除的,愚痴要智慧才能斷除。貪瞋,定就能把它斷掉;唯獨痴要慧才能斷得掉,單單靠定還不行。所以阿羅漢有九次第定,他這個煩惱能夠斷;因為慧沒有開,所以習氣沒有斷。習氣里頭,痴是最重的。「慢」是傲慢,「疑」是懷疑。懷疑,為什麼把它列入根本煩惱?這種疑不是普通的疑,我們過去學佛,讀經,聽經,聽了許許多多,實在講對「疑」這個字都認識不夠深刻。其實「疑」擺在這個地方,算是最嚴重的煩惱,它真正的意思,就是對於凈宗念佛法門懷疑,這個實在太嚴重。因為這個法門對它懷疑,換句話說,這一生就出不了三界。如果對於念佛法門不懷疑,換句話說,前面所有一切煩惱,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統統都沒有了。所以這個疑不是指別的,就是指對於念佛往生成佛懷疑,這才是真正嚴重的地方。這五種都能夠「煩動」,「煩」是能叫人心煩,這五種都能叫你心煩,「動」是叫你動心,我們今天講動感情,「惱亂」,讓你自己心神不寧,不得清凈,這就叫「濁」。
「煩惱濁」,在我們現代社會里,可以說是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要來得嚴重,大師跟我們說,如果不是「就凡心即是佛心」這樣的一個方法,你就不能成就。「凡心」與「佛心」要是一個心,理上講沒有錯,大乘佛法都是這樣講的。事上講不行,事上講凡聖決定不一樣,也就是說,除了念佛法門之外,大乘經上跟我們講「同生性」與「異生性」,三賢以下的菩薩、聲聞、緣覺、六道眾生,都是屬於異生性。這個異生性與佛心不一樣,是凡夫心,難成就。那是講聲聞、緣覺、菩薩不容易成佛,我們六道凡夫不容易超越三界。這是大問題,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人決定不是這一生就完了的,人有來生、有來世。這一世,說實在的話,時間很短暫,往後的日子長,這怎麼過?所以聰明人他考慮到將來怎麼辦,只有迷惑顛倒的人把來生疏忽了,只看眼前,後果往往不堪設想!在一切修學法門裡面,唯獨念佛這個心是真心,是本性。我們前面提到多少次,能念之心性不可思議,為什麼?這個心性就是佛心。所念的佛號不可思議,佛號是什麼?佛號是性德;不但是性德,是真心本性圓滿的德號。能、所都不可思議!這就是「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就是指念佛往生這個法門,除這個法門必不能度。
『眾生濁者,見煩惱所感粗弊五陰和合,假名眾生,色心並皆陋劣,故名為濁。』眾生濁怎麼說?「見煩惱」就是前面的見濁、煩惱濁,「見」是錯誤的看法,「煩惱」是錯誤的想法,你把宇宙人生看錯了,想錯了,因此所感的是「粗弊五陰和合,假名眾生」。「眾生」就是我們常講的萬事萬物。我們人是眾生,花草樹木也是眾生,山河大地也是眾生。眾生的意思就是眾緣和合而生,這叫眾生。我們今天講動物,在佛法裡面講有情。有情眾生的生命,是五陰「色、受、想、行、識」所組成。「色」就是身體,身體是物質,色是代表物質。物質之外有精神,精神講得比較詳細:受、想、行、識。「受」是感受;「想」,它有思想;「行」,它是剎那生滅的,是一種相續相,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剎那相續。「識」就是唯識里講的阿賴耶識,中國俗話叫靈魂,佛法裡面叫神識,六道輪回就是神識去投胎。沒有開悟之前,沒有見性之前,神識是主宰;換句話說,是真正的我,這是講沒有見性。見了性之後,神識也不是我。真正的我是什麼?是真心、本性,真心本性才是自己的本人。「識」是怎麼回事?我們真心本性迷了,給它取個名字叫做識;悟了就不叫做識,就叫做性,叫做本性,叫做真心。可見得,識跟真如本性是一個東西,只是迷、悟有兩個不同的名號而已,其實是一樁事情。在物質上,就像植物、動物等,它雖然不是五陰和合,諸位要曉得,它至少有三個陰和合。植物跟礦物里頭,沒有受、想,它有色,色是物質,它有行、識。「識」,在物質上我們叫它做法性,在有情,我們叫它做佛性,佛性與法性是一個性。可見得,真性是宇宙一切萬法的本體,一切萬法是從它而生的。許許多多的因緣生起的現象,叫做「眾生」。因為見解與思想的錯誤,所感召的色與心都不清凈,這是大乘經上常講「依報隨著正報轉」,是一點都不錯。「眾生濁」,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世界所有一切物質都被污染,生物都被污染。『眾生濁中,非欣厭之行,必不能度。』在環境裡面,一定要厭離污染的世界。污染的環境,我們發心要離開它,我們要取一個清凈的環境去進修。西方極樂世界是個清凈的環境,你能夠舍離污染的環境,能夠取西方極樂世界,這就得度了,這樣才行。換句話說,統統是指本經所說的念佛成佛的法門。
『命濁者,因果並劣,壽命短促,乃至不滿百歲,故名為濁』。「命」,這是大家常講的健康長壽,那個果報就好了。如果不健康、不長壽,那個命就劣,就不好,這是果上講的。因是什麼?這個一定要知道。第一個是清凈心,第二個是大慈悲心,如果我們有這兩種心,這個因好,果報一定好,果報就是健康長壽。假如我們的因不好,心不清凈、不慈悲,你所得的這個身必定是不健康也不長壽。我們看這個世間人,佛說得好,六根具足的人很難得。六根具足,用現代話來說,健康沒有缺陷的人,這就是六根具足。眼看不見,這是眼根不足,耳聽不見,這是耳根有缺陷,在人生當中就不圓滿,不美滿,有缺陷。所以,哪一種果報都有它的因。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裡面,給我們列出佛的三十二相。三十二相是果報,三十二相是怎麼修來的,我們要知道,你修殊勝的因一定感殊勝的果報。大致上來講,我們不細說,從原則上來說,從綱領上來說,佛給我們講:布施是因,福德是果。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三樣東西都是世間人,不管中國人、外國人,天天在求,求財富、求智慧、求健康長壽,能求得到嗎?不見得能求到。原因在哪裡?他不曉得修因,修因一定就得到果報。所以學佛的人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要知道這個事實。不修因,希求果報,那是幻想,那是得不到的。我們看現代的人確實缺乏慈悲心,缺乏清凈心,因此命就濁,這個壽命短促了。『命濁中,非不費時劫,不勞勤苦之行,必不能度。』在命濁這個環境中,用什麼方法修行容易成功?因為壽命短,所以我們最好選一個不費時間的,也不太辛苦的,這個容易修。念佛往生這個法門正是不必要很長的時間,也不要很辛苦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