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裝大全 » 緬甸服飾男裝圖片
擴展閱讀
初冬女裝搭配照片 2025-02-06 23:50:01
國內童裝有哪些品牌 2025-02-06 23:44:32
男孩演出是不是能穿裙子 2025-02-06 23:40:36

緬甸服飾男裝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2-10 08:04:30

Ⅰ 緬甸為什麼人都要戴白帽子

戴白帽子的人是信仰穆斯林的,所以都戴白帽子。

Ⅱ 緬甸女人都愛穿筒裙,讓人十分不解,是什麼原因呢

緬甸女人都愛穿簡裙,這與她們的生活習慣,生活環境有關系,祖祖輩輩就是這么延續下來的,成了一種習慣,一種風俗。

Ⅲ 緬甸是不是有什麼不為人知的風俗習慣,當地女人都很愛穿筒裙

緬甸是一座文化源遠流長的文明古國,雖然經濟不是很發達,但卻有很多值得一去參觀的景色。當地也有很多與眾不同的風俗習慣,比如當地的女人都很愛穿筒裙。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原因一:緬甸溫度高。緬甸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四季的平均氣候基本上都在二十七度左右,並且紫外線比較強烈。當地的女人為了防曬,筒裙很長,穿起來能起到一定的防曬作用,避免自己的皮膚受到傷害。有些腿型不好看的女性穿上筒裙還能掩蓋這一缺點。腿長的女性穿筒裙會很顯氣質,優雅姿態盡顯無遺。

筒裙是緬甸的一種特色,當地女人穿上它是對當地文化的一種尊重,也是對文化的一種傳承。每一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緬甸的筒裙各式各樣,大家去旅遊的時候可以嘗試一下緬甸的筒裙哦!

Ⅳ 緬甸人長什麼樣子圖片

緬甸全國共有135個 民族,總人口5141.9萬(2014年),主要民族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全國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約8%的人信奉伊斯蘭教。

中文名
緬甸人
主要民族
緬族、撣族、克倫族、克欽族
主要宗教
佛教
人口
5141.9萬(2014年)
有道翻譯知乎緬甸華人緬甸特產緬甸豆瓣寮國緬甸人長相緬甸疫情緬甸疫情最新消息
民族
緬甸全國共有135個 民族,其中緬族約占總人口的65%,其他主要民族有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

宗教
緬甸有85%以上的人信仰佛教,大約5%的人信仰基督教,8%的人信仰伊斯蘭教,約0.5%的人信仰印度教,1.21%的人信仰泛靈論。

緬甸僧人
緬甸的佛教主要是南傳上座部佛教。佛教不但是緬甸 人的宗教信仰,而且是他們道德教育的源泉。佛教的經文,尤其是《吉祥經》,是緬甸人民的生活哲學,深深地印入人們的心靈中。緬甸人日常生活中經常參神拜 佛,信眾一路赤腳走去,不能穿鞋或襪子。不能對寺廟、佛像、和尚有任何輕率舉動,不能穿過短、過透的衣服。在緬甸,信佛教家庭的男孩都須入寺廟當一段時間 的和尚,過靜修生活後才能還俗結婚。緬甸人對和尚十分尊敬和崇拜,只要有和尚來化緣,他們都不惜拿出家中最好的財物送給和尚。緬甸人虔心向佛,民風淳樸、 和善,社會犯罪率比較低。

飲食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緬甸人有喝早茶的習慣。人們在茶館里喝咖啡、奶茶,吃點心。如麵包夾黃油、果醬、乳酪、肉包子、油條及油餅,還喜歡喝魚片湯、鴨肉粥等。

緬甸人在飲食方面較為節儉。常以魚蝦醬、辣椒、煮豆、酸菜葉湯佐飯。緬甸菜餚講究油、辣、香、鮮、酸、咸。宏調方法多以炸、烤、炒、涼拌為主。炸烤食物易於保存,涼拌不需加熱,又能祛暑。緬甸瀕海多河,魚蝦豐富,易捕撈。在緬甸以魚蝦為原料製作的食品尤多。緬甸人喜歡將竹筍腌成酸筍,和其他蔬菜、肉類混炒,味道鮮美。

緬甸人的口味特點是酸、辣、清淡,不油膩,類似中國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愛吃雞、鴨、魚、蝦、蝦醬、魚醬,喜食咖哩,要求略帶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們喜歡用水果做菜。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以及炒過的辣椒籽,吃起來又酸、又咸、又辣、又鮮。

服飾
緬甸是一個傳統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國家,在仰光,超過80%的人還穿著民族服裝。無論男女,下身都穿紗籠,男式叫"籠基",女式叫"特敏"。雖然男女穿法稍有不同,但色彩都較為鮮艷。男女上衣均為右衽,也有對襟的。男人上衣為無領對襟長袖短衫,用一條或粉紅或黃或白的薄紗或絲綢帕包在頭上,作為出席盛會的禮帽。女子的上及多為斜襟長袖衫,衣袖長而窄,顏色多為乳白色或粉紅色。為了適應熱帶氣候,多用薄紗製成。婦女一般都留長發,卷發髻,並插花,還特別喜歡佩戴各種首飾。緬甸人很少穿鞋襪,男女老少都愛穿拖鞋。

Ⅳ 緬甸關於顏色和服飾的習俗主要表現在哪裡

緬甸人喜愛鮮明色彩,也喜歡用貓頭鷹作圖案。他們除了喜歡穿「紗籠」以外,還愛用金首飾,不少人寧願節衣縮食也要買一二件首飾佩戴。婦女首飾除金耳環、金項鏈、金戒指、金手鐲之外,還有金腳鐲;男人則簡單些,通常是金項鏈、金戒指、金紐扣。

緬甸男人頭上愛扎素色裹巾,緬甸人稱之為「崗包」;而女子穿的紗籠一般很薄,配有底裙,有的還繫上銀帶或裝飾紐扣,而女子最隆重的盛裝是穿著白色蟬翼紗的上衣和紅色的紗籠。

在緬甸,不論男女平時很少穿鞋襪,不是光腳,就是穿拖鞋或有孔的涼鞋,政府官員只是在接待外賓時才穿鞋襪。緬甸人以米飯為主食,吃飯不用筷子,也不使刀叉,而是用手來抓。他們有愛好洗澡的習慣,一般早晚各洗一次。

緬甸人喜歡鮮明的色彩,例如傳教徒所穿的番紅黃色裝束。

Ⅵ 緬族的服飾

在漫長的生產活動及生活過程中,緬族逐漸形成了民族物質生活上的共同點。由於緬族是外來民族,隨著物質生活環境的改變及歷史上與其它民族的長期相處、融合,物質生活習俗方面較先緬人時期有很大變化。緬族服飾根據其功用的不同可以分為頭飾、上衣、筒裙、拖鞋、男裝女裝、普通服飾、傳統民族服飾等。
緬族人平時都穿民族服裝。男子一般穿立領長袖汗衫和無領對襟長袖緬式外套,下身穿沙籠;女子一般穿無領長袖偏襟緊身上衣,下身穿緊身筒裙。無論緬甸男子或女子平日都腳穿拖鞋。緬甸婦女喜歡戴花,大多是鮮花。臉上抹一種用檀那卡樹加水研磨的粉漿——一種緬甸傳統的化妝品,用以防曬和保護皮膚。 傳統男性頭飾為包頭(崗包)。包頭風俗據傳源於印度,緬族人包頭巾的風俗始於阿瓦朝時期(14世紀中葉)。古代緬族男性以留長發為美。作為一種發式,他們常將發髻盤於頭頂。為了不使發髻掉下散掉,緬族人借鑒印度人的做法,用布將發髻包上紮好,或在盤好的發髻外再圍上一條布帶。到了貢榜朝後期(19世紀)緬族人不再蓄發,崗包的功能也就隨之改變,由實用轉為裝飾。
在古代,崗包是官員與平民、大官與小吏明貴賤的標志。現代緬族人一般不戴崗包,只有在正式場合如慶典婚禮上才系包頭。包頭巾完全成了裝飾品。從質地上看,包頭巾多為絲質,顏色多樣。包頭巾的右側有包頭巾尾。女性頭上無包頭。在頭飾方面有發髺,並常在頭上戴金花裝飾。現代,緬族婦女還在頭上插鮮花,在肩上披披巾。披巾始出於阿瓦,顏色較為鮮艷,貢榜後期曾大規模流行。緬王時期,披巾約有一肘寬(1.5尺),長過雙膝,現代披巾較以前略有縮短。 緬族男女下身均著筒裙,筒裙又稱紗籠。穿簡裙之俗在蒲甘時期就有了。筒裙一般長4.5尺,寬5尺,用整塊布縫接兩頭而成。
男式筒裙稱作「布梭」,多由大花格布或冷色調棉布縫制而成。女式筒裙叫作「特門」,顏色艷麗,上腰縫有兩三寸寬的腰邊,腰邊多為黑色。系筒裙時,男子在腰間正前方系紗籠結,女子在左側系紗籠結。 緬族人不論男女均穿人字帶拖鞋。拖鞋質地上分牛皮底平板絨帶拖鞋和泡沫拖鞋兩種。旱季、涼季穿牛皮底拖鞋,雨季穿泡沫塑料拖鞋。
緬族婦女愛打扮,喜歡扎發髻,在頭上插鮮花。婦女常戴的飾品有耳環、耳釘、戒指、手鐲等,現代女性好用化妝品。傳統上,緬族婦女常在臉上和身上擦黃香楝粉。黃香楝粉由黃香楝樹干研磨而成。婦女們早上沐浴後,常把黃香楝粉調水,塗抹於臉頰、手臂上。黃香楝粉不但氣味芳香,而且還可以潤滑肌膚、祛熱防曬。鄉下婦女喜歡用黃香楝粉在臉頰上抹兩個圓圈,或用牙刷刷成四方格子等形狀。
緬族男子有紋身習俗。紋身起源於圖騰信仰,為的是防災避禍。後成為男子成人的標志。紋身部位在上體胸前背後、腰至雙膝之間,胳膊上也可以紋身,紋身的圖案多為吉祥物如:伽龍鳥、龍、魚等。也有紋經文。咒語的、古代不紋身的男子被認為是懦夫,常被人看不起,現在這種觀念已經改變。大范圍紋身的現象已經很少見了,人們一般只在手腕、胳膊等處稍許紋上幾個字或簡單圖案。

Ⅶ 緬甸小伙總愛穿裙子,這和當地的文化有什麼關系

首先與氣候條件有關。緬甸國家地處東南亞熱,緬甸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國土的大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小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北,處於亞熱帶緬甸全年氣溫變化不大,最冷月(1月)的平均氣溫為20℃-25℃;最熱月(4、5月間)的平均氣溫為25℃-30℃。這使得這個國家一年四季的氣候都是偏炎熱為主,尤其在炎炎夏日的時候平均溫度都能夠超過50℃,如果穿著短褲衩或者長褲的話不容易散發熱度,同時也會讓身上濕漉漉的。但是如果緬甸的小伙和緬甸的姑娘一樣都穿著筒裙的話,就顯然更方便一些。


關於「籠基」還有一種說法。三國時期諸葛亮平定了邊陲戰亂後來到緬甸,看見當時的緬甸人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於是把自己的衣袖扯下來給了當地的一個人裹上,後來這種「裙子」的穿法也就流傳了下來,從此以後緬甸的男女老少都習慣了這種穿法,成為了當地的特色文化

Ⅷ 緬甸人穿什麼服裝

緬甸是一個傳統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國家,在仰光,超過80%的人還穿著民族服裝。無論男女,下身都穿紗籠,男式叫「籠基」,女式叫「特敏」。

雖然男女穿法稍有不同,但色彩都較為鮮艷。男女上衣均為右衽,也有對襟的。男人上衣為無領對襟長袖短衫,用一條或粉紅或黃或白的薄紗或絲綢帕包在頭上,作為出席盛會的禮帽。

女子的上及多為斜襟長袖衫,衣袖長而窄,顏色多為乳白色或粉紅色。為了適應熱帶氣候,多用薄紗製成。婦女一般都留長發,卷發髻,並插花,還特別喜歡佩戴各種首飾。緬甸人很少穿鞋襪,男女老少都愛穿拖鞋。

(8)緬甸服飾男裝圖片擴展閱讀

緬甸人只有在極為正式的場合才會穿著西式的套裝、套裙和皮鞋。在日常生活之中,絕大多數緬甸人都喜歡穿著自己的民族服裝。緬甸男子的著裝通常為:上穿對襟無領長袖短外衣,下穿以方格布縫制而成的類似於筒裙的沙籠,並且在正面用結子束好。

在他們的頭上,往往要裹上一塊素色的扎頭巾,名為「崗包」。緬甸婦女的著裝則大多是:上穿斜襟長袖短衫,內襯白色胸衣;下穿花布長身筒裙,並且在側面束住,但不用腰帶。她們的上衣往往透明或者半透明,出門在外時大多還要披上一條彩色披巾。

緬甸婦女很愛梳成又高又光的發髻,並且對各種金首飾倍加青睞。在緬甸的一些地區,婦女以脖子細長為美。於是那裡的女孩子自小開始,便不斷地往脖子上面套銅環,以便促使自己變得頸長。

由於天氣炎熱之故,緬甸人一般都不穿鞋襪,至多穿上一雙拖鞋罷了。緬甸的警察執行公務時頭戴鋼盔,婦女們臉頰上往往要塗上一塊用以裝飾的植物粉漿,人們不分男女老幼出門時大多挎上一隻布包。

女用筒裙與男用筒裙不同,常有一乍左右寬的黑色或紅色群腰,裙長也比男群長,穿時使裙底邊觸及腳面。赤足穿人字帶或其他各式拖鞋,也有穿高跟鞋鞋者。在正式場合則必穿料質較厚或精緻的長窄袖上衣,有的為表示更加鄭重則在上衣之上又加披各式紗巾或其他披巾。

著各種首飾,頭帶鮮花。不論年長年幼,不論居家出門,緬甸女性都喜歡在頭上戴鮮花。一般緬甸代表團出國訪問,男子往往在平時著西服,但逢對方接見、宴請等正式場合又換上了民族服裝。

緬族人的服飾與東南亞各國以及西南許多民族的服飾有不少相似之處,緬人的服飾在歷史的長河中先後曾有過不少的變化,但由於獨立以來歷屆政府都強調維護民族文化傳統,抵制西方文化的影響,所以現在仍較好地保持了它的古老傳統與主要特色。

Ⅸ 緬甸的警察服裝和警察圖片。

你要去淘寶搜一下吧網路也行什麼優勢都有你自己看看任何購物軟體差不多都可以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