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伊斯蘭每天的五次禮拜分別為幾點
8點
❷ 伊斯蘭教會禮拜(爾代)的條件
爾代會禮拜和主麻拜的條件一樣。最少4個人,集體禮。念胡圖白
❸ 伊斯蘭禮拜時刻表
http://www.norislam.com/Resources/tools/lb/selectin.htm
完整時間
❹ 伊斯蘭教信教群眾日常五次禮拜用的物件有哪些
沒有,只是要求干凈整潔就好,沒規定一定要用什麼什麼,主要是修心
❺ 關於伊斯蘭的禮拜
是由穆聖(may peace upon him)在耶路撒冷遠寺登霄,真主告訴他的。
❻ 伊斯蘭教每天有幾個禮拜
穆斯林每天有五次禮拜,太陽出來前半小時的第一次晨禮。太陽正午過去第二次,太陽落山前的第三次,太陽落山後還有餘暉時的第四次,以及黑夜的第五次。
❼ 回族的服裝叫什麼
回族婦女一般都頭戴白圓撮口帽,戴蓋頭。無論在泉州、廣州、海南等沿海地區,還是在內地,一般都是綠、青、白三種顏色,有少女、媳婦、老人之分。一般少女戴綠色的,已婚婦女戴黑色的,有了孫子的或上了年紀的老年婦女戴白色的。
綠蓋頭清俊嬌麗;白蓋頭干凈持重;黑色蓋頭素雅端正。大都選用絲、綢、喬其紗、的確良等高中檔細料製作。老年人的蓋頭較長,要披到背心處;少女和媳婦的蓋頭比較短,前面遮住前頸即可。
頭飾是回族最典型、最富有特點的服飾。因伊斯蘭教尚白色,因此回族視白色為最潔凈、最喜悅的顏色。在衣、冠顏色上以白、綠、黑色為主。回族男子戴的無檐小白帽,亦稱「回回帽」或「禮拜帽」。有白、灰、藍、綠、黑五色,分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來戴。
一般春夏秋季戴白色帽最多,冬季戴灰色或黑色。帽子的樣式因教派和地區不同而有差異。如哲赫忍耶教派的回民愛戴六角尖頂帽,六瓣表示堅信六大信仰,帽圓表示萬教歸一。
(7)伊斯蘭回簇禮拜男裝擴展閱讀
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學術界一般認為回族大致形成於明代,而元代是回族形成的准備時期,明代是回回民族最終形成的時期。回族人民具有反壓迫斗爭的光榮傳統,各地回族還以不同的形式參加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
不論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回回民族在歷史上都涌現過不少傑出的人物,對當時人民生活和生產建設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❽ 伊斯蘭教禮拜准備什麼
洗大凈,小凈。通俗說:大凈就是洗全身,小凈就是洗重點易臟部位(不是每次禮都要洗,大凈小凈在有些條件下就作廢了,作廢後就要重洗,沒作廢就可以直接禮拜)。禮拜前要做到外清內潔,外表干凈,內心清凈,暫時放下生活中的事務,靜心禮拜,禮完了再去做自己的事情。
❾ 回族每天的5次禮拜怎麼樣拜
每天五次禮拜的時間是教法規定的,禮拜的儀則如下:
端立,(給亞姆)。須先端立,正身,面朝正向,目矚叩所。
兩手齊舉肩至耳部分,兩臂向內彎曲交手置於臍位。舉手同時誦「泰克比爾即安拉至大」以示戒止一切塵俗事務,一心向主。
誦經。先誦《古蘭經》首章法蒂哈,次誦《古蘭經》有關章節。
鞠躬賴克阿。念「泰克比爾」屈身,平脊,雙手捉膝,目矚足背,默致「贊誦調養我的偉大的主」三遍,直身,同時口誦「安拉聽到贊頌他的人」然後下跪。
「叩首蘇朱德」先誦「泰克比爾」兩手伏地,叩首於兩手之中。懸肘,虛腹,足指著地,目矚鼻端,默誦「贊頌調養我的崇高的主」三遍。一拜兩叩首,笫一拜後起立,第二拜後跪坐,若屬三拜,第三拜仍跪坐。
跪坐傑來賽。膝脛著地,立右足,而坐左足。手撫膝,目矚懷,默誦祈祝詞。然後先向右臂,後向左臂,道色拉目,出拜禮成。有疾不能立,則可跪禮,卧禮,卧禮仍有困難時,可心神意會禮拜。
(9)伊斯蘭回簇禮拜男裝擴展閱讀
伊斯蘭教注重人際交往,十分重視禮儀。穆斯林相見,先要互相問安,後再交談。伊斯蘭教注重稱謂,反對在命名中使用吉利的詞語,如"發財"、"得勝"、"高貴"等,喜歡用"天仆"、"天憫"等詞語。
伊斯蘭學者尊稱為毛拉。見到尊長,應志立敬禮。同輩相見,行握手禮。十分親密的友人,行擁抱吻禮。見面互相敬禮的同時,還互相用祝祠祝賀對方。上門拜訪,一定要徵得主人家同意,方可入門。
子女在晨禮前、午時脫下衣裝後、宵禮後,要進入長輩卧室,必須先徵得長輩同意。伊斯蘭教提倡教敬父母,善待親屬,憐恤孤兒,救濟貧民,親愛近鄰、遠鄰和同伴,款待旅客,寬待奴僕。尤其是把教敬父母提到敬拜安拉之後的高度。穆斯林握手、端飯、敬茶均用右手,用左手被視為不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