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a worn path》文章 翻譯急求!!!!!!!
熟路
A WORN PATH
[美]尤多拉·韋爾蒂(Eudora Welty) 著 黃梅 譯
二里頭 掃校
這是十二月里一個晴朗而又寒冽的清晨。在僻遠的鄉下,有一位頭上包著紅布的黑人老太太,正在橫穿松林的小路上走著。她的名字叫菲尼克斯·傑克遜。她身材矮小,老態龍鍾,象祖父時代的舊鍾的鍾擺一樣,左右搖晃著,不緊不慢地緩緩穿過陰幽的樹影。她拿著一支傘柄做的細小的手杖,不停地敲打著前邊封凍的土地,在寧靜的空氣中發出持續的沉抑的響聲,就象孤寂的小鳥的啼囀,情思冥邈。
她身穿一條拖到腳面的帶黑條紋的長裙,系著同樣長短的圍裙。圍裙是用褪了色的糖口袋做的,兜里塞得鼓鼓囊囊。她的衣著整齊、干凈,可鞋帶卻沒繫上,每走一步都可能踩上拖散的鞋帶而跌倒。她直視著前方。由於上了年紀,她目光黯淡,皮膚上布滿無數縱橫交錯的皺紋,宛若前額上有一棵長滿枝叉的小樹。不過,她的膚色卻是黑里透著金黃,一抹黃色的光暈透過黑色皮膚映亮了她兩頰的顴骨。在紅包頭布下,尚未花白的纖細的黑發卷一直長到脖子那兒,散發出銅的氣味。
密林中不時掠過一陣顫動。老菲尼克斯說:「狐狸呀,貓頭鷹呀,甲蟲呀,野兔呀,浣熊呀,別的野獸們呀,你們統統都閃開吧!……別讓小鵪鶉鑽到我腳下……。別讓大野豬來擋我的道兒。都別到我的路上來礙事。我得趕老遠老遠的路呢。」在她長著黑斑的小手裡,手杖柔軟得象趕車的皮鞭,她不時用它抽打灌木叢,彷彿是要驚走藏匿在那兒的野獸。
她向前走著。松林濃密而靜謐。風搖動著樹梢,松針在陽光照耀下閃閃奪目。松果象羽毛一般輕飄飄地落下來。深谷中野鴿在凄聲哀鳴——對它來說,時間還不算太晚。
路伸延到一座小山上。「走到這會兒,腿上就象拖著鐵鐐,」她用老人們在自言自語時慣用的爭辯口吻說。「不知什麼東西總想把我拴在這山上,求我停下來。」
等她爬上山頂後,她轉過身來,嚴厲地將她走過的路仔細打量了一番,半晌才說:「上山穿過了松樹林,現在下山該過橡樹林了。」
她睜圓了雙眼,開始小心翼翼地向下走。可是,沒等到山腳,裙子就被一叢荊棘勾住了。
她一心一意想脫身,十指忙個不停。然而,因為裙子又寬又長,沒等這邊脫開,那邊就又掛住了。然而,讓衣服扯破卻萬萬做不得。「我碰上帶刺的灌木了。」她說,「棘刺喲,你在干你的本份事。壓根兒不想叫人通過,不,誰也不讓過。我老眼昏花,起頭還把你當成是好看的小小綠色灌木叢呢。」
最後,她終於擺脫了荊棘,渾身哆嗦著,站了一會兒之後,才敢俯身去拾手杖。
「太陽已經這么高了!」她叫道,向後仰身望著天空,厚厚一層淚水涌進眼眶,「時間都白白耗在這兒了。」
山腳有一條小溪,溪流上橫著一根木頭。
「這下麻煩來了,」菲尼克斯說。
她邁出右腳,踏在木頭上,閉上眼睛。她捉著裙子,猛地朝前平舉起手杖,便開始過橋了,就象節日遊行中的一個角色似的。待她睜開雙眼時,已安然到達了小溪對岸。
「看來我還不象自己想的那麼老,」她說。
不過她還是坐下來休息了一會兒。她拉開裙裾,就地坐在岸邊,兩手抱住膝蓋。一棵樹在她頭頂上伸展著,槲寄生籠罩著它,有如珍珠鑲成的雲彩。她不敢合上眼。當一個小男孩端著盤子給她送來一片牛奶蛋糕時,她跟他說了話。
「我可以接受這禮物,」她說。不過,等她去拿蛋糕時,卻發觀除了自己的手以外,別的什麼也沒有。
於是她離開了那裸樹。她得穿過帶刺的鐵絲網柵欄。她得象嬰兒學爬那樣,四肢並用,連滾帶爬。她大聲地對自己說:時辰已經這么遲了,她可不能再讓衣服撕破了;而且,如果她被牢牢地掛在這兒動彈不得,只好截胳膊鋸腿的話,她可撈不到什麼好處。
不過,她倒底還是平平安安鑽過了鐵絲網。她站起身,來到一片空地上。一株株死去的大樹象獨臂的黑人,站在田野上枯萎的紫色棉桿中。一隻鷂鷹站在地里。
「你在瞧誰呀?」
菲尼克斯沿著壟溝朝前走去。
「多虧現在不是公牛出沒的季節,」她一邊說一邊朝兩旁看著,「而且,冬天裡仁慈的上帝讓蛇也盤起來睡覺了。我瞧那棵樹跟前沒有兩頭蛇,這真叫人高興,過去它在那兒。夏天的時候,打它那兒經過可真費了不少周折哩。」
穿過棉田,她又走進了一塊玉米地。高高的干玉米秸搖曳著,颯颯作響,掩沒了她的頭頂。「要過迷宮了,」她說,因為田裡根本沒有路。
隨後,有個什麼高大枯瘦的黑色的東西出現在菲尼克斯面前,晃動著。
起初她以為那是個人。說不定是什麼人在田裡跳舞。她停下來細細傾聽,卻沒有一點聲息。它靜得象個鬼魂。
「鬼魂,」她警覺地說,「你是誰的鬼魂呢?我沒聽說附近有誰死了呀。」
沒有回答——只有襤褸的破布在隨風飄舞。
她閉上眼睛,伸出手,觸到了一隻袖筒。這是件外衣,里頭空盪盪的,冰冷冰冷。
「是嚇唬鳥兒的草人呀,」她說,臉色明朗起來。「我真該永遠不再開口了,」她笑著,「我真是老糊塗了。我太老了。我是我知道的最老最老的一個人。老草人,跳吧,趁我和你一道跳舞的時候,跳吧。」她說。
她在田壟上踢踢腳,嘴往下撇著,很神氣地搖了搖頭。幾片玉米皮飄落下來,象帶子般環繞著她的裙子旋轉。
她又向前走去,在沙沙響的玉米地里用手杖撥開一條路。最後她走到了地頭,踏上一條馬車路。在兩道紅土車轍印之間,銀色的衰草在風中搖著。鵪鶉象少女似的走來走去,姿態優雅,旁若無人。
「美美地走吧。」她說,「這是個舒服的地方,這是段舒服的路程。」
她沿著車轍,搖搖擺擺地走過了寂靜的、裸露的田野,穿過一小排又一小排掛著銀灰枯葉的樹木,路經一所又一所由於日曬雨淋而顏色發白的小屋。小屋的門窗上都擋著木板,象一個個中了魔法的老太婆坐在那兒一動不動。「我在它們的睡夢中走過,」她說,起勁地點著頭。
她走進一條溪谷,這里,一股清泉靜靜地從中空的木頭里湧出。老菲尼克斯彎下腰來喝起水來。「膠皮糖香樹使水也變甜了,」她說,又喝了點水。「沒人知道這口井是誰挖的,在我出生的時候,它就已經在這兒了。」
車轍印經過一片泥濘的土地。那兒樹枝上到處懸掛著花邊似的白色苔蘚。「短嘴鱷魚們,繼續睡吧,吹你的泡泡吧。」不一會兒,馬車道銜接到一條大路上。
路兩側是高聳的綠色峭壁。兩邊生機勃勃的橡樹在頭頂上相接,路面上就象地洞里一樣陰暗。
一條黑狗伸著舌頭從路溝邊的野草叢中鑽出來。老菲尼克斯正在出神,沒有防備。狗沖來時她只用手杖輕輕打了它一下。接著她象棵小蒲公英那樣輕悠悠地跌進溝里。
她在溝底一度失去神智,看見了某種幻影。她向上伸出手,但並沒有人來拉她。於是她躺在那兒,嘮叨著說開了。
「老太婆,」她對自己說,「黑狗從野草中鑽出來擋你的去路,這會兒它正坐在那漂亮尾巴上笑話你呢。」
終於來了個白人——一位年輕的獵人,並且發現了她。他牽著一條系著鏈條的狗。
「喂,老婆婆,」他笑道,「你在那兒做什麼呢?」
「我躺在這兒,先生,就象六月的臭蟲,等著翻身哪,」她說著,朝上伸出手去。
那人將她拉起,在空中悠了一下,然後把她放到地上。「摔壞了嗎,老婆婆?」
「沒有,先生,那兒的枯草軟和得很,」菲尼克斯喘息稍定後這樣說,「謝謝,麻煩你了。」「老婆婆,你住在哪兒?」他問道。那兩只狗正相對咆哮著。
「在山樑背後老遠老遠的地方,先生,你從這兒看都看不見。」
「你這是回家去?」 。
「不,先生,我要進城。」
「啊,那可太遠了!就象我出門後走的路程一樣遠。不過我可沒白白跑一趟。」他拍拍他那裝得滿滿的口袋,上邊還掛著一隻蜷曲的小爪子。這是一隻鵪鶉。它的尖喙痛苦地彎扭著,表明它已經死了。「老婆婆,回家去吧。」
「我要進城,先生,」菲尼克斯說,「這就該走了。」
他又笑起來,笑聲響徹四方。「我知道你們這些老黑人!不肯錯過城裡看聖誕老人的機會!」
但是,另外有什麼事卻使老菲尼克斯一動不動、默不作聲。她臉上深深的皺紋閃著異樣的兇猛的亮光。她親眼看見一枚小硬幣從那人衣兜里跌落到地上,卻沒有作聲。
「你多大年紀了,老婆婆?」他說。
「說不清啦,先生,」她說,「說不清。」
爾後她輕輕叫了一聲,拍著手,說,「你這狗,走開!瞧!瞧那隻狗!」她誇贊似地笑了起來。「它誰也不怕。它是條大黑狗。」她又悄聲說,「咬它去!」
「看我來收拾那野狗,」那人說,「去咬它,彼特,去咬它!」
菲尼克斯聽到兩條狗打架,聽到那人跑動並拋擲木棍的聲音,她甚至還聽到了槍聲。在這個時間里,她一點一點緩慢彎下身來,眼皮耷拉著,象是在睡夢中。她的下巴幾乎觸到了膝蓋。黃色的手掌從圍裙褶里伸了出來。她的手指悄悄順著地面摸到硬幣底下,就象是從抱窩的母雞身下取蛋似的,那麼謹慎,那麼從容。然後她慢慢直起腰來,直挺挺地站著,硬幣早已裝到了圍裙口袋裡。一隻小鳥飛過。她的嘴唇蠕動著。「上帝一直在瞧著我。我落到偷東西的地步了。」
那人回來了。他的狗在他們身邊喘著氣。「好啦,我把它嚇跑了,」他說,然後笑著舉起槍對准菲尼克斯。
她站得筆直,望著他。
「你不怕槍嗎?」他說。槍口仍舊對著她。
「不怕,先生。我年輕的時候,開槍殺人的事見得多了,而且常常不過因為一些比我的過失更不起眼的小事」,她紋絲不動地說道。
那人微微笑了,背起槍。「老婆婆,你准有一百歲了,什麼都不怕了。」他說,「如果我帶著錢的話,我就給你一毛錢了。不過,你最好還是聽我的勸告呆在家裡,那就不會出事了。」
「我得進城去,先生,」菲尼克斯說。她低下包著紅布的頭。他們分手了。然而菲尼克斯還時時能聽見山上傳來一陣陣槍聲。
她向前走著。橡樹的陰影象簾子一樣垂到路面上。她聞到了木頭的煙味兒、河水的氣息,看到了教堂的尖頂和立在陡峭台階上的小木房。一群黑孩子圍著她打轉轉。前面,納齊茲在閃閃發光,鍾聲在鳴響回盪。她向前走著。
在地面鋪得平平整整的城市裡,此時正是聖誕節。一串串紅綠彩燈縱橫交錯,大白天里燈光通明。老菲尼克斯不再相信自己的眼睛,聽任雙腳把她帶往要去的地方。假使不是這樣,她准會迷了路。
她靜靜站在人來人往的便道上。人群中走來一位婦女,捧著許多用五顏六色的彩紙包裹著的禮品。她象盛夏的紅玫瑰花,散發著芳香。菲尼克斯叫住了她。
「勞駕,小姐,幫我系系鞋帶好嗎?」她抬起腳來。
「你想要什麼,老奶奶?」
「看我的鞋,」菲尼克斯說,「在鄉下這樣倒也滿不錯了,可是,要進大樓就不太象樣子。」
「那麼,你站好,老奶奶,」那位婦女說。她把包裹放在身邊的人行道上,替菲尼克斯把兩只鞋的鞋帶都緊緊系好。
「拄個手杖沒法兒系鞋,」菲尼克斯說。「謝謝你,小姐。當我來到了大街上,我很樂意請一位太太小姐幫我系系鞋。」
她左搖右晃地慢慢挪著腳步,走進了一幢大樓,沿著高高的樓梯一圈圈拾級而上,直到雙腳把她帶到它們認為該停下來的地方。
她走進一扇門,只見牆上釘著一張蓋著金印、鑲著金框的文告,和縈繞在她心頭的夢想完全相符。
「我來了,」她說,彷彿在履行某種固定的儀禮似的,身子僵直起采。
「是免費就診吧,我猜,」一位坐在她對面桌旁的服務員說。
然而菲尼克斯只是盯著服務員的頭的上方。她臉上滲著汗水,道道皺紋彷彿連成了一張明亮的網,熠熠閃光。
「說呀,老奶奶,」那女人說。「你叫什麼?你知道,我們得了解你的情況。你來過這里嗎?哪兒不舒服呀?」
老菲尼克斯只是面孔微微抽搐了一下,好象有蒼蠅在打擾她似的。
「你聾了嗎?」服務員喊了起來。
就在這時,那位護士走了進來。
「哦,是老菲尼克斯大嬸呀,」她說,「她不是自己來看病的——她有個小孫子。她每隔一段時間來一趟,象鍾表一樣有規律。她住在納齊茲古道那邊很遠很遠的地方。」她俯下身來。「菲尼克斯大嬸,你幹嘛不坐下來?你走了那麼遠的路,我們不想老讓你站著啦。」她用手指了指。
老太太在椅上坐下來,身子直挺挺的。
「說說吧,那孩子怎麼樣了?」護士問。
老菲尼克斯沒有回答。
「我在問,孩子倒底怎麼樣了?」
但菲尼克斯只是在等著,兩眼直勾勾地望著前面,臉色端莊嚴峻。
「他的嗓子好點了嗎 ?」護士問。「菲尼克斯大嬸,你聽不見我說話嗎?自你上次來取葯以後,你孫子的嗓子是不是好點了?」
老太太兩手放在膝上,等著,身子筆直,一言不發,一動不動,好象是穿了鎧甲。
「你可不能這么耽誤我們的功夫,菲尼克斯大嬸,」護士說,「快把你孫子的情況告訴我們,把事辦完。他沒死吧,對嗎?」
終於,一絲理解的神情閃爍了一下,接著它象火光映亮了老太太的面孔。她開口了。
「對,我的孫子。剛才,我的記性跑掉了。我坐在那兒,忘了自己幹嘛大老遠的上這兒來。」
「忘了?」護士皺皺眉頭。「走了那麼遠路以後給忘了?」
於是菲尼克斯象個半夜嚇醒的老太婆那樣,不卑不亢地求人寬恕。「我從來沒念過書,戰敗①那會兒我已經太大了。」她柔和地說,「我是個沒文化的老太婆。我的記憶出了岔子。我的小孫子,他還是老樣子,我路上忘記了。」
「嗓子沒見好,是嗎?」護士用肯定的口氣對老菲尼克斯大聲說。這時,她手裡拿了張卡片,上面寫了些東西,一個小表格。「唔,喝了鹼液。什麼時候?——一月——兩三年前——」
這會兒菲尼克斯開始主動說話了。「不,小姐,他沒死,不過是老樣子。每過一陣子他的嗓子就又堵住了,咽不下東西。出不來氣兒。沒法吃喝。瞅著時候又到了,我就又動身來這里取葯、讓他能好過些。」
「好吧。醫生說過只要你來拿葯就給你,」護士說。
「不過,這病可是個頑症。」
「我的小孫子,全身裹得嚴嚴的,一個人在家裡坐著等我。」菲尼克斯接著說:「就剩下我們倆相依為命了。他在遭罪,但這好象一點不礙他的事。他的模樣真討人喜歡。他會活下去的。他裹著一條補補納納的小被,象小鳥似的老是張著嘴向外瞅著。現在我記得一清二楚。我再不會忘記他。只要我活著,就再不會忘記。我能從所有的人中認出他來。」
「好了。」現在護士想制止她說話了。她遞給老太太一瓶葯。「免費救濟,」她說著,在本子上登了記。
老菲尼克斯把葯瓶舉到眼前看了看,隨後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到兜里。
「謝謝,」她說。
「老奶奶,今天是聖誕節,」那服務員說,「我送你幾個便士好嗎?」
「五個便士就是一個五分硬幣啦,」菲尼克斯呆板地說。
「給,一個五分硬幣,」服務員說。
菲尼克斯拘謹地站起身來,伸出手去。她接過硬幣,又從兜里掏出另一枚來,將它放到新得的這枚旁邊。她歪著頭,仔細打量著自己的手掌。
然後她用手杖敲了敲地板。
「我現在要做的事是,」她說,「我要上商店去給我孫子買一隻他們賣的那種小紙風車。他准不敢相信世上有這樣的東西。我要用這只手正直舉起小風車,一路走回家去,他在那等著我呢。」
她舉起空著的那隻手,輕輕點了點頭,轉過身走出醫生辦公室。接著,樓梯上響起了她緩緩下樓的腳步聲。
————————
① 指1865年南軍投降,南北戰爭結束。戰後北方領導的政府開始在南方興辦黑人教育事業。
『貳』 和裙子底下是野獸類似的動漫
彷彿有針扎中了眼皮,她的睫毛猛地一跳,突如其來被揭開自己隱藏的身份,她下意識地收攏自己的手指,彷彿要隱藏夢魘般,她將自己的手按在胸口,瞪大眼睛看著面前人。
『叄』 莫奈的<花園中的女人>
花園中的女人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B%A8%D4%B0%D6%D0%B5%C4%C5%AE%C8%CB&t=12
莫奈的童年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1840年生於巴黎,童年在阿佛爾渡過。他沒有按照畫家的常路走,而是以畫漫畫起家,在畫漫畫方面有了一些名聲,並受到歐·布丹(Eugène Boudin, 1824-1898)的注意。布丹曾對莫奈說「當場畫下的任何東西,總是有一種以後在畫室里所不可能取得的力量、真實感和筆法的生動性。」莫奈在他今後的繪畫生涯中也是按布丹說的話去做的,因為在他的內心裡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
不久,莫奈又被荷蘭的畫家約翰·巴托爾·德·瓊康的創作所吸引。這位畫家以動盪、興奮、活潑而且比他同時代的法國人更為活躍的筆觸畫小橋、村景、河岸和破舊的茅草屋。莫奈就是從布丹和瓊康那裡接受到了基本藝術修養的。
寫生巴黎
1859年,莫奈來到巴黎,在那裡見識到了居斯塔夫·庫爾貝(Gustave Courbet,1819-1877)、讓-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羅(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以及愛德華·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的創作。他認真鑒賞了他們的繪畫長處,並且以驚人的速度運用了他們的成就。但莫奈並不是他們的追隨者,而是一個反叛者。莫奈並不想在學院完成他的學畫過程,他只在1863年在格萊爾學院的畫室里呆了一段時間。當他遇到了巴齊依(Bazille)、阿爾弗萊德·西斯萊(Alfred Sisley,1839-1899)和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以後,他便勸說他們也放棄那些學字派課程。當格萊爾學院的畫室停辦後,他便把他的夥伴們帶到楓丹白露林邊的一個小村莊——舍依,在那裡畫戶外寫生。
當莫奈離開了格萊爾學院畫室後,他並沒有去充實他那相當貧乏的藝術修養,而是懷著火熱的信念投入了自然生活的純直覺觀察;他根本不買各種理論學說的帳,而是發展出自己的一套繪畫方法。
莫奈一生對造型漠不關心,他關心的是正確的層次關系。正是因為莫奈對造型格格不入,所以他能夠輕而易舉地表現出他所確實看見的事物,但也正因為此,他卻表現不出事物的幻覺真實感。
莫奈不只滿足於能夠畫他所看到的事物和按照他所看見的那種方式來做畫;他想要創造一種獨特的效果,達到一種在繪畫上似乎是不可能達到的目的。他喜歡所有使人眼花繚亂的東西,他描繪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樹木都洋溢著非同尋常的生命感。他的內心滿懷著難以遏止的激動;從他的觀念看他是一個現實主義者,然而從他本性看,他卻是一個幻想家。
1864年,莫奈完成了「翁費勒的塞納河口」,此畫是1865年的官方沙龍上展出,並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當評論家評論此畫時說:「用調子所組成的和諧色彩……頗能吸引觀眾們的大膽感覺」。這表現出官方對人們很喜歡這幅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油畫表現了豐富的中間調子和那種暗淡、沉著的色階。向深處展開的空間,通過河岸線而處理得十分成功按照傳統,河岸線標志著中景和遠景。在這幅畫上,出於莫奈自己的東西,就是表現在前景水的筆觸和雲的筆觸上的「頗能吸引觀眾的大膽感覺」;這些筆觸加強了畫面的傳統效果。
在1866年,莫奈用了幾天功夫完成並展出了他未來夫人的肖像「穿綠衣的女士——卡美伊」。這幅肖像引起了爭論,但總的說來是成功的;有人甚至把它同馬奈的肖像畫相媲美。這幅肖像充分顯示出了莫奈的個性:他對造型的淡漠態度,以及這個女人的動勢和她的裙子上顫動的光都賦予整幅畫特殊的說服力;由此而產生了一種動力感和生動性。
同年,莫奈展出了「聖日爾曼·俄塞羅瓦教堂」一畫,這幅畫對於他未來風格的發展具有更大的意義。油畫是他從羅浮宮的一個陽台上畫的,這幅畫是要表現樹葉上的反光。並排的筆觸生動地表現了空氣的振動,依靠這些筆觸的結合而取得了綠黃色的光和綠黑色的影的生動效果。這里的用筆方法已經省印象主義①的了,但色彩還不夠透明,甚至藍色的陰影也還是渾濁的;它們畫得就像是黑色。教堂和房子在顫動的樹葉相比之下顯得過於密集了。畫中沒有整體的形象,但樹葉的畫法卻給我們透露出一點莫奈的色彩理想來
「穿綠衣的女士——卡美伊」是在畫室里完成的人物畫;「聖日爾曼·俄塞羅瓦教堂」是在外光下畫成的風景畫。「花園中的女人」一畫把這兩種觀察方法結合起來了。這里的畫面基本上是根據一幅照片安排的,這說明莫奈並不介意使構圖服從了自然景物的偶然性。照片本來也該使莫奈想到空間的深遠效果的,然而,莫奈對此也並未介意。使他感興趣的僅僅是平面和色彩對比而已。正因為這幅畫的人物沒有立體感和起伏,色彩才能在這里大放其光彩和充分顯示其多樣性。婦女衣裙上的花飾,草坪上的鮮花,突出在大片濃綠之中的葉子,從樹葉的空隙之間透露出來的天空,穿透陰影的光線,這一切造成了一幅色彩妍麗的鑲嵌畫的效果。但這幅油畫缺乏色調效果:光線和陰影落在了人物所佔據的同一個平面上,因此,光線不能滲透人體,不能成為形的實體。大片固有色起了過多的作用。所有這些合在一起,與其說是真實表現了所見的事物,不如說是一種公式,但這種公式正是一個空前大膽的綱領。這一綱領的公式化一旦消失,光線便將滲入中間調子,生命也將滲透每一個筆觸,而整體的統一也就將要形成,那時,藝術就會變得花團錦簇,印象主義就要完全成熟了。
印象·日出和印象主義的誕生
1872年,莫奈創作了揚名於世的 「印象,日出」。這幅油畫描繪的是透過薄霧觀望阿佛爾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點的繪畫筆觸描繪出晨霧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種色彩賦予了水面無限的光輝,並非准確地描畫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見。真實地描繪了法國海港城市日出時的光與色給予畫家的視覺印象。由於它突破了傳統畫法的束縛,有位批評家就借用詞畫的標題,嘲諷以莫奈位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創造的青年畫家位「印象主義」,這一畫派以此得名。這幅畫在1874年3月25日開幕的印象派畫家第1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這幅作品是莫奈畫作中最具典型的一幅。
為歷史銘記
莫奈在視覺觀察方面無疑是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天才。他善於從光與色的相互關系中發現前人從未發現的某種現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與色上,從而找到了最適於表達光與色的明度差別變化的形式,他把這種光色明度差別變化從繪畫的各種其它因素中抽象出來,把它提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莫奈的視覺觀察是天才的、創造性的、非凡的,可是在這種觀察的背後又是什麼呢?他所看見的東西同他所感覺和他所想像的東西之間關系又是如何的呢?
莫奈在1874-78年間在阿爾讓特依所畫的一些畫可以回答這些問題。如創作於1872年的「阿爾讓特依的帆船」。在這幅圖里中間調子代替了色彩對比,但不是借了色彩的混合,而是通過形成一種光的綜合作用的色彩分解或組合。黑色已不再出現於畫家的調色板,剩下的只是造成明與暗的光譜色彩,它們形成了形的實體。統一的色彩風格很自然地遍及整個畫面:遠景和近景,物體、水和天空,把這一切改造成為一種美妙動人的景象,而渾然一片、不分層次的空間透視,則把這遠景和近景聯成一個整體。紫色和黃色的調子同河水和天空的蔚藍色交織在一起,這些顏色的調子差別把這些自然現象區分得清清楚楚,而且平靜如鏡的河面,彷彿就成了天穹的基礎。幾何學的透視已被忘卻;它已讓空氣的不斷運動代替了。每一種顏色單獨看來十分柔和,它們的整體卻又是強烈的;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天邊焰火彌漫,白晝即將消逝的圖景,一條大帆船靜靜地停在一片灰色的半陰影之中。這是一個幻想家的直觀,在這煙霧繚繞、夕陽西下、一片憂郁的氣氛之中,莫奈彷彿就是那光的生命,直接參與著它的逐漸熄滅。這是莫奈創作中的豐收時期,是他創作了色彩的傳奇。
聖拉查爾火車站
繪於1877年的「聖拉查爾火車站」是一幅表現巴黎火車站的畫,這是一個日常生活場面的實際「印象」。莫奈神往於光線穿過玻璃頂棚射向蒸氣煙雲的效果,神往於從混沌之中顯現出來的機車和車廂的形狀。莫奈相信光線和空氣的神奇效果是最為重要的,他巧妙的平衡了畫面的調子和色彩,這幅畫出色的表現了力量、空間、對比和運動。
1883年莫奈過日維爾尼定居,他在那裡建造了一座小花園,以便在那裡畫畫;他在池溏里種了許多蓮花,這使他發現了實現他綱領的主題:畫一些堅硬的形體、水和空氣,盡量使它們融合在一起。這便產生的組畫「睡蓮」,「仙女池,玫瑰色的和諧」就是這組畫其中之一。這幅畫反映了莫奈一種物我兩融的願望,但它沒有一點悲愴的情調。
每一個研究莫奈創作活動發展的人都會發現,如果說最初的命運促成了莫奈的發展趨勢,那麼後來就是他自己創造了他的命運。之所以莫奈成為「印象主義」風格奠基人、被他的朋友公認為「班首」,是因為莫奈不可動搖的堅強意志。從所周知,印象主義意味著感覺和觀察方式的變革,它不僅改變了繪畫,而且改變了雕塑、音樂、文學,就是到了今天,它也沒有失去影響力,仍然改變著我們。
代表作
<<日出.印象>>
<<阿爾讓特伊大橋>>
<<阿爾讓特伊的帆船>>
<<盧昂大教堂>>
<<睡蓮>>
補充內容:
1840年2月14日,莫奈生於法國巴黎。恰巧與著名的法國雕塑藝術大師羅丹的出生年、月、日完全一致。父親庫路多、阿多洛夫、莫奈是一位商人,在法國北部港口阿弗爾與他的姐夫合夥經營著一家儀器店。莫奈5歲時。來致函父親的身邊。在當地就學後,他將學校視同牢獄,在懸崖和海邊嬉戲的時光多於聽課,故此學習成績不佳,在班上總是排在倒數幾名的位置上,這個孩子唯一的愛好是繪畫,他常常在筆記本上作素描,以老師和同學為對象畫漫畫,日積月累,倒也掌握了一些繪畫技巧。不過,父母對此不贊成。小莫奈樂此不疲,加上與生俱來的秉賦,幾年過後,他的漫畫居然開始在文具里展出並且出售。15歲的時候,莫奈在當地已小有名氣,他為自己作品開出的 格是每幅20法郎。經過畫商的介紹,這位少年畫家被專門描繪海上風光的畫家布丹所看中,二人從此結識。布丹動員他「學慣用油畫和素描來畫風景」,乍開始莫奈並沒在意,甚至是找借口有禮貌地加以拒絕。由於布丹的一片誠心,終於感動了這位少年。自學成才的布丹,習慣於在露天作畫,他主張「一定要去尋找自然的純朴的美」、「要頑強地保留最初的印象」。對此,莫奈也深以為然,因為在他的內心裡也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從1858年起,莫奈開始從布丹那裡接受了有同於學院派的繪畫思想,學習並動筆畫外光畫。布丹所強調的:要特別注意對所描繪對象的第一印象、要注意光。更是在他的心中深深地紮下了根。就在二人一起到戶外作畫的過程中,莫奈創作了一些有關阿弗爾港、海港、日出、海上小船等題材的作品。其中的1幅還與布丹的4幅作品一起在魯昂的展覽會上展出。此後不久,在布丹的建議下,莫奈於1859年5月到了巴黎。
在巴黎,他看到了特羅容、杜比尼、柯羅等人的作品之後,極為贊賞。經布丹介紹,莫奈與巴比松畫派的畫家有了接觸,認識了該派代表人物之一的特羅容。特羅容提醒他「道德要進一個專門畫人體的畫室,要學習素描」,要「常常到鄉村去畫速寫」。1860年,莫奈進了斯維賽學院,練習人體寫生。這個所謂的「學院」,不過是一間畫室,斯維賽是它的主人的名字,這里既不講課,也沒有考試,只要交上一點錢,就可以畫人體模特兒。在這里,他接觸到了後來成為印象派的一些畫家,比如畢沙羅等。在這里,還創作了一些風景畫。
這一年的秋天,經抽簽決定莫奈需服兵役。此時,其父提出只要服從父母的意願,安心在家做生意,就可以出錢僱人替他從軍。莫奈對此毫不理會,毅然參軍,入伍後被編入法國的非洲軍團。不久,即隨軍到了阿爾及爾。在畫家的眼裡,非洲的景色與光線是美麗迷人的,經過部隊的允許,他得到了可以作畫的時間,在那裡,他曾為隊長的夫人畫了肖像。
1862年初,因為貧血,莫奈從軍營回到阿弗爾家裡養病。這時他認識了荷蘭畫家瓊康,並與瓊康入布丹一起從事創作。布丹作畫的纖細,瓊康對動感的重視,以及二人注意捕捉第一印象的畫風,都給這位初出茅廬的畫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於醫生提出警告,如果莫奈回到非洲,將對他的身體極為不利,11月間,莫奈的父親向當局提出了免除獨生子兵役的申請,在交付了一定的費用之後,莫奈再次到了巴黎。並進入了古典派畫家格萊爾的畫室。在畫人體的習作中,格萊爾要求大家按照古典的范畫來修正自己的作品,要將人體描繪的盡量完美。莫奈則堅持准確、真實地反映模特兒的特點。他的主張得到了同室的巴齊依、雷諾阿、西斯萊的贊同。
這一年舉辦的沙龍落選畫展中,莫奈看到了馬奈的作品之後,受到了震動和啟示。在1863年,借復活節的休假之機,莫奈將同窗的畫友帶到了巴黎南郊巴比松村附近的楓丹白露森林,在那裡進行創作。在外光下,大家創作了一批具有巴比松風格的作品。
1864年,莫奈與這些畫友離開了格萊爾的畫室。來到了昂弗勒作畫。在這里,莫奈的兩幅描繪塞納河的風景畫《落潮的埃沃海角》(圖2)與《昂弗勒港》,由於不同於學院派的造作手法,被選入1865年官方沙龍。這一年裡,他在楓丹白露開始了大幅油畫《草地上的午餐》的創作該作品於1866年問世。在總結了馬奈同名作品在「沙龍落選畫展」上引起的爭議的基礎上,莫奈是在畫景之後才描繪的人物。畫面上的人物朴實無華,具有自然的動感,顯示了畫家的現實主義功力。1866年,以戀人卡繆為模特兒,全身大幅肖像畫《綠衣女》(圖6)在同年的沙龍展出,該畫受到了評論家左拉的好評;有一位詩人為作品烏 詩,被發表在《藝術家》雜志上;有的畫商還要求莫奈根據原作再復制一件,准備送到美國去。由於這次的成功,家裡恢復了對他經濟方面的支持。
同年夏天,莫奈創作的《庭院里的女人們》(圖7),在1867年沙龍中落選。1866年的秋天,為了避開討債的人,莫奈自毀了約二百幅作品後,回到阿弗爾。這時他的經濟狀況十分不妙,原因是父親對於他和卡繆的關系很反感,從而斷絕了經濟上的支持,莫奈作品的銷路又尚未打開。為了解決繼續創作用的畫布,他不得不將業已畫好油畫上的油彩刮掉,重復使用。1867年,懷孕的卡繆為莫奈的父親所不容,留在了巴黎,莫奈住在姑母家。7月卡繆生下第一個孩子,只好請在巴黎的巴齊依作教父代為照顧。此後的幾年中,莫奈始終在阿弗爾及其附近,與布丹、瓊康,有時與庫爾貝一起作畫。在這個時期里,由於與父親的關系緊張,經濟拮據,生活艱難。為此,莫奈曾一度有過輕生的念頭。1869年,他回到巴黎,參加了「蓋爾波瓦咖啡館」里藝術家的聚會。可能因為很早就離開了學校自感在受教育方面的不足,故而很少參與爭論。這時他的窮困程度,從8月間寫給巴齊依的信中可以看出,信中提到:由於雷諾阿送來的麵包,才沒有餓死。一個星期屋裡沒有爐火、沒有照明。到了該月月底,顏料用光,不得不停止了作畫。這時候的巴齊依也窮的典當了自己的表,雷諾阿連寄信的郵費都湊不齊。對於莫奈也是愛莫能助。
1870年6月,莫奈與卡繆正式結婚。9月,莫奈將妻、子託付給布丹照顧,隻身一人去了倫敦。在那裡與杜比尼、畢沙羅相會,然後,和畢沙羅一起在泰晤士河及公園中作畫。在參觀美術館時,英國畫家透納(1775-1851)。康斯太勃(1776-1837)的作品,使其為之傾倒。為了給莫奈的作品找到銷路,經杜比尼介紹,在這里認識了畫商丟朗、呂厄。此人對於窮畫家們表示了同情,在經濟方面從此一直在支援著他們。
1871年初,父親去世,莫奈離開英國。在杜比尼的動員下,到了荷蘭並滯留到年底。在阿姆斯特丹,他看到了日本 的「浮世繪」版畫之後,其中色調極富生氣的風景畫,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日後,他曾說到:它們的精緻,使我欣喜。我贊成它們的美學原則,利用陰影引起實感,利用片斷引起整體感。荷蘭的港灣、運河、教堂、人家,特別是那裡的風車,使他著迷。回到巴黎後,在馬奈的幫助下,莫奈在巴黎以北的阿讓特伊定居。對水情有獨鍾的這位畫家,於1873年在塞納河上建造了船上的畫室,此後,他經常在船上作畫。充分運用了不同方向,角度的光照、顫動的空氣來描繪水及水面上的景物,通過鮮明的輪廓,陰影以及閃動的亮點,創傷了一批作品。此時,與他一起進行創作的還有西斯萊、馬奈、雷諾阿。
1872年,莫奈創作了日後揚名於世的《日出、印象》。這幅油畫描繪的是從遠處觀望阿弗樂港口晨霧中日出的景象。它在1874年3月25日開幕的印象派畫家第1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這幅作品本不是莫奈畫作中最典型的,但是,由於一位名叫勒魯阿的評論家,在4月25日的《喧噪》雜志上,發表了題為《印象主義的展覽會》的文章之後,此畫才名聲鵲起。該文對參展的許多作品逐地進行了潮諷,針對莫奈的《日出、印象》,他寫道「糊牆花紙也比這海景更完整」。與這幅作品標題不無關系地,該文作者將這次展覽會戲謔地稱之為「印象主義的展覽會」。加之莫奈本人曾經表述過「我所畫的不過是印象而已」這樣的觀點,以及以他為首的這批年輕畫家,確實注意捕捉對描繪對象的最初印象等因素,盡管這些畫家中有要並不同意這個提法,但印象主義、印象派這個稱號已經是不脛而走。以致在1877年第3次聯展時,乾脆將其用作展覽會的標題。1874年的這次聯展,是由莫奈倡議並和朋友們一起組織的獨立畫展出 ,以攝影家納達爾騰出的幾間工作室為展廳,參展畫家共有30多人,其中包括德加、畢沙羅、塞尚、雷諾阿、西斯萊、摩里索等。參展作品共165件,其中莫奈作品12件,通過這次展覽,事實上確立了莫奈在印象派畫家中的領袖地位,畫家本人也已形成了用光、色的變化,來表現所捕捉的瞬里印象的畫風。作為這一新畫風的典型作品,當數這次參展的莫奈的油畫《卡普辛大街》(圖17)。
1875年,經濟上再次跌入窘境的莫奈,又向朋友們伸出了求援的手。6月份,在給馬奈的信中他寫道:從前天起,已身無分文,肉鋪和麵包房都不再賒帳。你能夠寄給我20法郎嗎?1876年,在第2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莫奈作品18件。對於此次展覽,社會上反映比較冷淡。莫標的油畫《穿和服的女子》(圖15),以2千法郎的高價售出。同年,畫家還創作了《火雞》(圖14)等作品。並開始了有關聖拉扎爾火車站的一系列創作(圖19上其中之一)。1877年,第3次聯合展覽會在丟朗、呂厄的畫店中舉辦。展出作品共252件,莫奈作品30件。為了維持生計,畫家以每幅40—50法郎的低價,賣給了畫商肖凱一部分作品。
1878年3月,當卡繆生下第2個孩子的時候,莫奈又面臨困境,他在寫給左拉的信中說:家中無法生火,妻子又在病中,昨天我跑了一天也未借到錢。在另一封信中又說:如果明晚我付不出6百法郎,我們將被趕到街上。在生活的重壓下,加上長期與官方沙龍對立的結果,背離了當時被多數人維護的路線,這時的莫奈已在考慮如何適時抓住機遇,改善個人處境。於是,在1880年將自己的兩件作品送交了沙龍,莫奈此舉被德加視為「變節」印象派畫家之間出現了裂痕。為此,莫奈沒有參加第5、6次聯展。
進入80年代,大海成了莫奈新的創作源泉。此後的幾年當中,在英法海岸,埃托塔等地,莫奈多次捕捉光與影的瞬間效果,創作了一批較之以前更富有沖擊力的作品,為此有人將這一時期稱作莫奈的「埃托塔時代」,圖31、32是這個時期作品中的兩件。
1882年3月1日,第7次聯合展覽會開幕,據馬奈說:在這里,他「發現了印象主義的全部光輝作品」。這次展覽中有莫奈作品35件。1886年的第8次聯合展覽,也是最後的一次,莫奈沒有參加。它標志著印象主義運動的解體。
自從1883年起,莫奈開始在吉維尼定居後,再也沒有遷居。吉維尼位於巴黎沿塞納河到魯昂的中間。住所內環境幽美,景色宜人,有林蔭路、花壇、池塘、小橋┉畫家晚年的許多作品都是在這里完成的。
1889年6月,為了紀念法國大革命一百周年,莫奈與羅丹兩位大師舉辦了作品的聯合展出,其中包括1864—1889年莫奈的作品66件,博得了好評。
進入90年代,莫奈創作了若干組作品,即「組畫」。所謂的「組畫」,就是畫家在同一位置上,面對同一物象,在不同時間、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畫作。這大概是莫奈晚年作品中的一個特色。比如1890—91年間,對同一乾草垛,畫家分別對在不同季節的早、午、傍晚的陽光下,物體所呈現出的不同色彩,任職多達15次的描繪,圖44、45是其中的兩幅。在1891—92年間,以同樣的作法創作了「白楊組畫」,圖46、47是其中的兩幅。1900—04年間,創作了「倫敦風光組畫」,圖51是其中的一幅。當1892—974年創作「魯昂大教堂組畫」時,莫奈租下了教堂對面的一間房子,從天明開始動筆,隨著陽光的變化作畫,一天下來,作品竟有20件,圖48、49是其中的兩幅。在進行這種創作時,他常常是很早起來,滿載著成車的畫布,根據日光的變化,每隔兩個小時改畫一幅。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創作的組畫還有《睡蓮》。1900年11月,在丟朗、呂厄的畫廊展出莫奈的《池中睡蓮》組畫26件,獲得極大成功。1904年,又在該畫廊展出了剛剛完成的有關泰晤士河風光的組畫。
1908年9—12月,莫奈與夫人阿里斯一起前往威尼斯旅行。南國的風光、溫和的氣候、濕潤的空氣,映在水面上的白雲、建築物,這一切都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慾望。在這里他創作的作品達30多件。圖52、53是這些作品中上兩件。
1911年5月,繼1879年莫奈夫人卡繆去世後,他的第2位妻子阿里斯又先他而去。畫家深陷於悲痛之中,視力也隨之下降。1914年,47歲的長子在長期患病後不幸亡故,已是高齡 的莫奈更是形單影孤。在老朋友,曾任法國總理的克雷孟梭的勸說下,莫奈在自己的庭院中建成了長23米、寬20米、高15米的大畫室,並著手創作大型裝飾畫《睡蓮》毓系列。1922年3月,他決定將完成後的該大型裝飾畫捐獻給自己的祖國,4月12日,他在「贈與書」上簽了名。不久,由於白內障,畫家幾乎喪失了視力,9月,被醫生禁止作畫。轉年後,經過手術,視力有所恢復。1925年,85歲的老畫家獨自一人,又在畫定室、室外投入了大型壁畫的創作之中。在人們期待的目光里,這件足以反映出畫家對光與色認識的深度,描繪技巧嫻熟的大型壁畫《睡蓮》,業已耗盡了他的全部心力。就在這件巨作完成的第2天、1926年2月6日,這位僅存的印象派大師永遠地告別了人間,按照既定計劃,《睡蓮》被安置於盧浮宮旁、原法王亨利二世王後的土伊勒宮里宮中桔園的 園形大廳,作為永久性陳列品。1927年建成的該廳,被譽為「印象派的西斯廷禮拜堂」。(西斯廷禮拜堂內有波提切利等名家壁畫,特別是米開朗琪羅的《最後的審判》,更是馳名世界)按照死者生前願望,在他去世的第2天上午,舉行過簡單的告別儀式之後,即將遺體安葬於當地莫奈夫人的墓地。送葬的除去一些藝術家外,還有當地的群眾,以及克雷孟梭,期間並未安排講話,獻花等。在靜靜中大家送走了這位藝術大師。
從印象主義的產生、發展看,始作俑者非馬奈莫屬,但真正完全實現印象主義理念和技法、並且一以貫之的當推莫奈。是他將畢生精力獻給了對西方畫界產生了重要影響的印象主義,是以他為首的一批藝術家的不懈努力,突破了此前學院派的保守思想,極大地沖擊了19世紀後半葉占據西方畫壇統治地位的官方藝術,從而為掀開西方現代繪畫史新的一頁,作出了重要貢獻。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應該說莫奈是印象派畫家中最先獲得成功的人,盡管後來的野獸派、立體派、超現實主義等藝術流派,並未遵循印象派創立的一些原則,但創立這些流派的藝術家,都從印象派那裡汲取過營養。
還要提及的是印象派的理念、技法,本是基於現實的觀察而提出的,但是,由於熱中於描寫光與色,甚至將其神秘化,從而出現了不顧及現實物象的傾向。莫奈曾說過:作畫里,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種物體,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蘭色、一小塊長方形的粉紅色、一絲黃色。因此,就出現了畫家的創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於要表現的景物上,而是放到了景物周圍的空間環境、光線、煙霧、氣流所產生的效果上,或只是局限於表達在一定條件下,景物著光給畫家留下的瞬間印象上。因此,就有可能導致只抓住了細微的變化,而失去了解對全局的把握;只反映了微妙的色彩層次,而忽略了景物形體的後果。
『肆』 大風車~《我的DV日記之滑板女孩》裡面的那個英文歌叫什麼名字
鏈接:https://pan..com/s/1bXnXMeO2CGIDiJbh4n7jDw
『伍』 80後急求大風車播過的動畫片名~~
《魯賓遜一家漂流記》
內容簡介:
魯賓遜一家五口:知識淵博的醫生魯賓遜爸爸;膽小溫柔的護士媽媽安娜;一心想當音樂家個性比較柔弱的哥哥法蘭斯;非一般樂觀堅強,很有善心卻也很野孩子性格的芙蘿拉;還只有三歲的乖巧小弟弟傑克,本是一個居住在瑞士的和樂家庭。因爸爸受到邀請,決定舉家遷移去澳洲。途中,他們搭乘輪船的遇到海難,因為種種原因,只剩下他們一家人被遺留在隨時會沉沒的船上。在萬能的爸爸的帶領下,一家五口製做了一個木伐漂流到不知名的小島上,開始了他們的荒島求生...抵抗神出鬼沒的野獸、DIY建造樹屋與獨木舟,種菜打獵養家禽...在信念與愛的包圍下,克服環境和心理的困難重返人類社會...
全集視頻: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2783351.html
『陸』 跪求歇後語!!!!!!!!!!!!
八級工拜師傅——精益求精
八十歲學吹打——上氣不接下氣
八月十五的月亮——光明正大
半夜吃柿子——專揀軟的捏
半夜三更放大炮—— 一鳴驚人
抱住木炭親嘴——碰一鼻子黑
抱著元寶跳井——捨命不舍財
冰糖煮黃蓮——同甘共苦
曹操下江南--來得凶,敗得慘
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 諸葛亮征孟獲--收收放放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 諸葛亮彈琴--計上心來
曹操遇蔣干--倒了大霉. 張飛販私鹽--誰敢檢查 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曹操作事--乾乾凈凈 張飛賣秤錘--人強貨硬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殺華佗--諱疾忌醫 張飛賣肉--光說不割 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曹操用計--又奸又滑 張飛戰關公--忘了舊情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顧全大局
曹操戰宛城--大敗而逃 張飛吃豆芽--一盤小萊 諸葛亮要丑妻--為事業著想
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諸葛亮招親--才重於貌
曹操敗走華客道--不出所料 張飛媽媽姓吳--無事(吳氏)
生非 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
曹操敗走華容道--走對了路子 諸葛亮的錦羹--神機妙算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張飛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諸葛亮隆中對策--有先見之
明
(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張飛綉花--粗中有細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當皇帝--軟弱無能 張飛穿針--粗中有細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戲貂蟬--死在花下 關公開鳳眼--要殺人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貂蟬唱歌--有聲有色 關羽賣肉--沒人敢來 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計
對著張飛罵劉備--找氣惹 關雲長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蔣干盜書--上了大當 關帝廟求子--踏錯了門 諸葛亮弔孝--裝模作樣
魯肅宴請關雲長--暗藏殺機 關公射黃忠--手下留情 諸葛亮弔孝--不是真心
呂布見貂蟬--迷上了 關公照鏡子--自覺臉紅 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東吳招親--弄假成真 關公喝酒--不怕臉紅 諸葛亮唱空城計--沒
『柒』 動畫城 還是大風車播過的動畫 有個場景是一個屋子或者城堡(記不清了)周圍環繞一圈森林
《魯賓遜一家漂流記》
內容是國外的一家吧 好像生活在叢林里,自己建的木屋好像是在樹上記不太清了,反正是很溫馨的一家,爸爸媽媽女兒兒子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能想起來的幾個鏡頭就是一家人圍著木桌喝湯... 就是很快樂的感覺
內容簡介:
魯賓遜一家五口:知識淵博的醫生魯賓遜爸爸;膽小溫柔的護士媽媽安娜;一心想當音樂家個性比較柔弱的哥哥法蘭斯;非一般樂觀堅強,很有善心卻也很野孩子性格的芙蘿拉;還只有三歲的乖巧小弟弟傑克,本是一個居住在瑞士的和樂家庭。因爸爸受到邀請,決定舉家遷移去澳洲。途中,他們搭乘輪船的遇到海難,因為種種原因,只剩下他們一家人被遺留在隨時會沉沒的船上。在萬能的爸爸的帶領下,一家五口製做了一個木伐漂流到不知名的小島上,開始了他們的荒島求生...抵抗神出鬼沒的野獸、DIY建造樹屋與獨木舟,種菜打獵養家禽...在信念與愛的包圍下,克服環境和心理的困難重返人類社會...
『捌』 電影《美女與野獸》中有哪些容易讓人忽略的細節
有細節體現電影的原型《丘比特與普賽克》。
片中貝爾的父親莫里斯是個愛倒騰的發明家,經常拿著自己發明的東西去市場上售賣。在貝爾回到家中的時候,看到父親正在鼓搗一個音樂盒,其外觀的風車造型和裡面的裝飾都跟之後貝爾和野獸穿越到老家巴黎時所看到的場景十分相似。等等。大家還知道細節呢?
『玖』 求裙子裡面是野獸的漫畫資源!!!!
我也找了半天但是我也沒找到裙子裡面是野獸的資源
然後我找到了另一個解決方法就是
在應用商店下載漫節奏(裡面有很多白嫖漫畫就是有點卡,卡的你就別等著,點下一個版本,一般卡的他也載入不出來了)
打開後點下面的發現,在搜索框里輸入
找到一個能看的版本(往後找,前面的不能看)
找到一個能看的之後有一些不能看的章節根據他說的在網盤上下載原圖就好了
題主試試吧,除此之外我也沒找到其他的辦法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