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本採用統一校服從明治維新以後就開始了。男子學生穿的是陸軍士官制服,女子學生穿水兵服。
因為在明治維新那會,全世界的現代學校可以說都是軍校。我還見過當時法蘭西帝國和普魯士中學校的制服,那完全就是徹頭徹尾的軍服,而且學生最重要的課程就是軍事體育課。日本沿襲了這一做法,所以男女學生穿的分別就是陸軍和海軍制服。比較一下當時清朝船政學堂里大馬褂的打扮,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這樣的中國人和日本人最終在甲午戰爭的戰場上相遇,結果可想而知。 不過現在日本的學生制服盡管基本格式未變,但是款式花樣已經各不相同了,特別是女子水手服。所以在漫畫里經常出現BT男在收集各校不同的水手服…..日本學生制服還有冬裝與夏裝的區別,而女子學生在冬天還要加一件外套。因為女子水手服的下面是一條不過膝的短裙,要上學就一定要穿短裙,即使外面是零下二十度低溫,也絕不通融,所以不加外套會死人的……另外有一點要說明的是,當年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到日本進行結社,就借鑒了日本男子學生的陸軍制服式樣,創造了一款新的服裝——這就是以後可能是世界上最多人穿的中山裝。 最後有一個東東要介紹,那就是多少年來日本學生沒有改變的東西——書包。日本中學生的書包可是真皮,而且絕對是全國統一,找不出兩個不同的來。另外,這真皮書包是國家發給你的,不用花錢滴,但也絕不允許!
Ⅱ 關於水兵服的類型
水兵服是海軍士兵最有特色的服裝之一。世界上各國海軍服飾雖各有不同,但大致樣式相近,形成了一種「國際流行範例」。特別是水兵服已基本形成國際慣用的樣式,通常為白、藍色,上衣為套頭式,有披肩,藍色的披肩和袖口上有數道白線;褲子在側面開口,褲口肥大。這種「範例」是由多年的海上生活實踐而來的。水兵經常在狹窄的艙室里進進出出,對服裝要求利索方便,所以上衣一般都是套頭式。套頭式上衣扎進褲腰裡,為得是避免上下舷梯、進出艙口時掛住衣服。在海洋中航行難免有人嘔吐,為了避免衣領刺激咽喉,減少嘔吐,水兵服的上衣都是無領式的。褲子側開口,是帆船時代為了爬桅桿時方便。褲口肥大主要考慮有三,一是可罩住靴子,防止水花濺入;二是沖洗甲板時便於撓起;三是下海救生脫退迅速,脫下的褲子扎緊褲口,充以空氣即是應急浮游氣袋。上衣的披肩,過去是用來做「墊肩」使用的,現在除美觀外,已沒有更大的使用價值。關於披肩的來歷,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古代男子流行蓄長發,而水手們為了適應海上生活,喜歡將長發梳成辮子。誰知油光的辮梢常常弄臟水手的服裝,於是,他們便在自己的肩上披一塊方巾來保潔,以後逐步演變為水兵上衣款式的組成部分。現在,各國水兵們穿的內衣,通常為白藍相間的條紋衫,俗稱海軍衫,又稱海魂衫。海魂衫的寓意為廣闊的大海與藍天,水兵們穿上海魂衫更顯得精神抖擻。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水兵服經歷過多次變化。50年代初期,水兵服的樣式為:夏裝上白下藍,有披肩、飄帶、胸章;冬服為全藍呢質。夏裝的披肩和袖口為藍色,上面各有三道白線。這樣的設計,一說是學蘇聯海軍的,另一說是海軍曾一度有過黃海、東海、南海三個艦隊的編制,三條白線代表三大艦隊,也表示人民海軍肩負守衛三大領海的任務。至於渤海,一說是當時未與黃海明確分開;另一說是當時蘇軍駐旅順,渤海防務多賴於他們。直到 1955年實行軍銜制前後(同年蘇軍移交旅順防務,撤出旅順),海軍才在水兵服的披肩和袖口上各增加了一條白線,變成四道白線,並賦予它「人民海軍擔負保衛祖國渤、黃、東、南四大領海的光榮任務」的含義。這時的水兵服上下全為藍色,由佩帶胸章改為肩章。1965年 6月,海軍水兵服被取消,水兵統一著灰色軍服。1974年 5月,海軍恢復具有特色的水兵服。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變化,人民海軍的水兵服更加漂亮和瀟灑。
白色或是藍白相間的上衣,無沿帽,帽後有兩根黑飄帶,藍色而又肥大的褲子。水兵這與眾不同、頗具特色的服裝是如何誕生的呢?
水兵古已有之,有水兵就自然有水兵服裝,但在18世紀中期以前,世界各國水兵的服裝各不相同。就是在同一個國家裡,各地的水兵服也是不統一的。當時英國的海軍是最強大的。1747年,英國喬治二世國王巡視了海軍以後,認為不統一的服裝有礙於皇家海軍的威嚴,於是下令研製統一的水兵服裝。
皇家海軍大臣廣泛徵求各方面人士意見,很多人認為海軍服裝應以藍白兩色構成。因為,藍色既像水兵們朝夕相處的海洋,又像廣闊無垠的天空,而白色則象徵著軍人純潔的靈魂。在這種指導思想下設計的水兵服,令喬治二世十分滿意。於是他下令所屬的皇家海軍官兵一律以白色為上裝,藍色為下裝進行統一著裝,以示其儀表和品行。
到了1817年,美國海軍部首先仿效英國樣式,頒布了統一水兵服裝的命令。從那以後,各國海軍的服裝都逐漸採用了上白下藍的顏色,式樣也趨於一致了。
世界各國水兵的無沿帽差不多都有飄帶,不過有的很短,如日本的;有的很長,如俄國的。只有少數國家的海軍水兵帽沒有飄帶。
水兵帽上為什麼要裝兩根飄帶呢?
有人說這是為了隨時測知風向的需要,在水兵帽上輟上兩根飄帶可以作為風向標使用。不過這種說法並不確切。其實,水兵帽上的飄帶和英國海軍將領納爾遜有關。
1805年,法國聯合西班牙,由皇帝拿破崙親自率領一支龐大的艦隊,向英國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面對強敵,英國海軍著名統師納爾遜毫不畏懼,於10月20日率領一支艦隊,分成兩列縱隊,在特拉法爾加角附近海上與法、西兩國敵軍展開了決戰。在納爾遜勇敢而又靈活的指揮下,英國海軍一舉殲滅敵艦15艘,使英倫三島免遭攻擊,大大地鞏固了英國在海上的霸主地位。這場勝利,也使納爾遜成了聞名遐邇的英雄。但是,納爾遜卻在這場激戰中胸部受重傷而為國捐軀。
為了悼念納爾孫,英國決定在舉喪期間,所有水兵帽後都要綴上兩根黑布帶,以表示哀悼。誰知綴上以後,人們發現飄帶使水兵們更具風采,因此在舉喪期過後就不再拆除,讓它沿用下來成了特殊的裝飾品。
水兵褲與其說是男褲,還不如說更像女褲。你看它:前襠沒有開口,腰部兩側開衩以扣子相連,褲管特別肥大。它的來歷也很有趣。
1713年一天午夜時分,英國海軍海軍戰艦「海狼號」奉命緊急啟航,駛出愛丁堡港執行任務。誰知,才出海不久,便遭到了敵艦的偷襲。船沉了,船上33名官兵紛紛跳水逃生。令人不可思議的是,最後被救上來的只有一個水兵。他就是游泳技術最差勁的約翰·卡爾。其餘的人全部罹難。
事後,有關部門展開調查。據約翰·卡爾自述,是忙中出錯穿的一條女褲救了他的性命。原來當天夜晚,23歲的約翰·卡爾在軍港附近的家中過夜。半夜裡聽到緊急出航的鍾聲,慌亂之中來不及細看,竟然穿上了妻子的一條褲子。當軍艦下沉時,他和大夥一起往海里跳。幸運的是,一到水裡那褲子居然不脫自落,而且褲管里充滿了空氣。約翰·卡爾馬上一把抓住鼓鼓囊囊的褲子,得以在海面上漂浮了17個小時,直到獲救。
海軍有關部門對約翰·卡爾的奇遇大感興趣。經過分析試驗,發現女式褲子兩邊開衩又用扣子相連,在水中很容易脫落下來,而肥大的褲管在垂直落水時能迅速充滿空氣。不僅如此,水兵常要沖刷甲板,大褲管可以很方便地翻卷到膝蓋以上,幹活時就不會濺濕褲子了。
Ⅲ 女兵為什麼沒有水兵服
水兵服是義務兵的服裝 一般只有在重大節日的時候才會著裝,比如國慶 春節 建軍節等等。水兵服分為白色和藏青色屬於士兵常服,按上級通知統一著裝,平時訓練保養裝備都穿的事作訓服。所以水兵服是不可能被取消的。
Ⅳ 「水兵服」的樣式大概是什麼樣的
水兵服是水兵在執行任務時穿著的軍服。
水兵服是海軍士兵最有特色的服裝之一。世界上各國海軍服飾雖各有不同,但大致樣式相近,形成了一種「國際流行範例」。
特別是水兵服已基本形成國際慣用的樣式,通常為白、藍色,上衣為套頭式,有披肩,藍色的披肩和袖口上有數道白線;褲子在側面開口,褲口肥大。各國水兵們穿的內衣,通常為白藍相間的條紋衫,俗稱海軍衫,又稱海魂衫。
Ⅳ 水兵服的與水手服的區別
水手服是一種女生校服,所以一般是的配裙子穿的。而水兵服是一種軍服,所以是配肥大的褲子穿的。 水手服一般前面都有領結、領巾。但是作為航海的服裝。需要利索。所以沒有裝飾 。
Ⅵ 美少女戰士的衣服
美少女戰士的日文原名叫水手月亮,描寫的就是穿水手服的少女。日本的確很流行水手服,也許是因為是島國的原因吧,還有就是好看。從中學生校服就能看出來。變身後叫水手月亮,中文是水兵月。
Ⅶ 中國海軍服裝
1、襯衣樣式:開關領,兩個上貼袋,圓下擺,前襟明貼邊,6粒扣,後背有托肩。西式褲,斜插袋,男褲有後槍袋。裙子為前開襟,明貼袋,5粒扣,配扎本布裙腰帶,兩側有斜插袋。
2、顏色:陸軍:淺棕綠色加白;海軍:本白色;空軍:淺蔚藍色加白。褲(裙)子顏色與本軍種春秋常服褲相同。
3、用料:長袖上衣為65/35滌綿色織布;短袖上衣、夏褲(裙)為軍港呢。
4、服飾:中帽徽、軟肩章、軍種胸標、臂章、領帶(卡)。
5、帽:大檐帽、貝雷帽。
6、鞋:制式皮(膠)鞋。
根據需要,可系領帶也可不系領帶。禮儀場合官兵戴大檐帽,軍官佩(帶)掛姓名牌、綬帶。
Ⅷ 最新式女軍裝是什麼式
解放軍07式軍服特點
一是新式軍服體系更加完整配套。為保持統一的軍隊形象,駐港澳部隊軍服制式與全軍統一。為減少品種,提高效益,便於供應組織,陸、空軍官兵夏常服、
春秋常服樣式相同,生長幹部學員與軍官、士官與兵的軍服用料相同,官兵領帶制式相同,帽徽、領花樣式三軍相同。由於禮服穿著時機少,製作成本高,只配發軍
官,四季通用。為體現女軍人特點,將大檐帽改為卷檐帽。按照使用功能的不同,將大衣區分為常服大衣、作訓大衣兩種制式;增配了內穿襯衣,與禮、常服配套。
為解決官兵部分服裝穿著不統一的問題,軍官增發了內衣褲、襪子、常服手套等品種。
二是新式軍服整體風格典雅質朴。適應國際軍服發展趨勢,禮、常服色彩以低明度、低純度的冷色調為主。陸軍常服顏色採用松枝綠,在保持綠色調的基礎上,加入了紅軍、
八路軍軍服的灰色調,繼承了我軍的光榮傳統。這種顏色是科研人員與國內色彩專家在反復研究東方人膚色特點的基礎上,從綠色系的幾十種冷色調中篩選出來的,更顯沉穩、莊重,與國內行業制服區別明顯,容易與服飾搭配,地域和季節適應性更強。
海軍服裝顏色,藏青色調整為深藏青色,本白色調整為白色,上白、下藏青色調整為全白色,與世界海軍軍服接近。
空軍服裝顏色,在現行藍灰色基礎上適當加深,使三軍服裝形成溫和、協調的近似色搭配風格。
三是新式軍服造型更具時代特色。大檐帽調整了翹度,軍官增加了帽檐花,立體感更強,顯得更加威武。對貝雷帽帽頂尺寸進行了調整,成型性更好,佩
戴更為方便。禮服採用雙排扣隊列禮服形式,既符合國情軍情,又能體現威嚴、莊重。短袖夏常服採用束腰式結構,夏褲立襠改淺,制服特點突出,穿著精幹利落。
陸、空軍和海軍白色春秋常服採用獵裝式,後腰加橫帶,腰身收緊,顯得體型修長;下擺開衩,解決了收腰後下擺起翹問題,適合東方人的體型特點。陸、空軍軍官
冬常服改為開領式,與關領式相比,時代感更強。
海軍軍官藏青色春秋常服和冬常服採用西服式,男軍官雙排扣,女軍官單排扣,軍銜級別在袖口表示,便於艦上識別和國際交往。在常服結構上,男裝采
用「T」字造型,威武挺拔;女裝採用「X」造型,英姿颯爽。常服大衣採用簡練的暗排扣設計,腰部加束帶,配圍巾。作訓大衣為派克式活膽短大衣,配可拆卸毛
領和防風帽,夏季通用作訓服由夾克式改為散擺式,袖口可上卷,符合作戰訓練需要。
四是新式軍服用料質量明顯提高。禮服採用檔次較高的彈性毛滌貢絲錦,質感細膩,挺括性好。夏常服採用透氣性、保型性好的滌棉交織平布,穿著舒適,挺括美觀。
春秋常服採用粗紋毛滌嗶嘰,軍官冬常服採用毛滌馬褲呢,風格粗獷,抗皺保暖。水兵服由羊毛粗呢改為加厚仿毛嗶嘰,便於統一供應。男軍官和女軍人
絨衣改為制式毛衣,採用純毛毛紗,可外穿,可水洗。冬作訓服採用粗斜紋布,作訓大衣面料採用滌棉細紋帆布、絮料採用滌綸絮片,防風保暖,結實耐穿。外腰
帶、士兵褲腰帶由人造革改為牛皮面革,提高了質量。禮服皮鞋採用漆皮面革,色澤光亮,便於保養。
五是新式軍服標志服飾搭配協調。軍官增加了姓名牌、級別資歷章、綬帶,官兵增加了胸標、臂章,士兵佩帶國防服役章,短袖夏常服領尖、胸部分別增加了領花和胸標,突出了識別功能,強化了軍服美感,體現了軍人榮譽。
禮、常服服飾以金黃色為主色調,既符合民族傳統,又能體現軍隊威嚴。常服肩章底板顏色與服裝一致,使標志與服裝搭配協調,標識也更加清晰。作訓
服、作訓大衣採用色澤較深、與面料色差小的布質標志,既能起到識別作用,也便於隱蔽偽裝。根據服裝功能與色彩的需要,標志服飾在亮度上採用同類色、近似
色、對比色、相對色等色彩搭配,格調典雅質朴;工藝上採用金屬鑄造和電腦織嘜等不同處理,製作精細,綴釘方便。
六是新式軍服號型設置科學適用。在號型系列上,重新制訂了軍帽、禮服、常服、作訓服、針織服裝和軍鞋6個號型系列,實現了與國家標準的統一。在號型設置上,按照人體尺寸分布規律,合理布局,擴大了覆蓋范圍。
Ⅸ 為什麼水兵服的上衣沒有衣領
水兵服是海軍士兵最有特色的服裝之一。世界上各國海軍服飾雖各有不同,但大致樣式相近,形成了一種「國際流行範例」。特別是水兵服已基本形成國際慣用的樣式,通常為白、藍色,上衣為套頭式,有披肩,藍色的披肩和袖口上有數道白線;褲子在側面開口,褲口肥大。這種「範例」是由多年的海上生活實踐而來的。水兵經常在狹窄的艙室里進進出出,對服裝要求利索方便,所以上衣一般都是套頭式。套頭式上衣扎進褲腰裡,為得是避免上下舷梯、進出艙口時掛住衣服。在海洋中航行難免有人嘔吐,為了避免衣領刺激咽喉,減少嘔吐,水兵服的上衣都是無領式的。褲子側開口,是帆船時代為了爬桅桿時方便。褲口肥大主要考慮有三,一是可罩住靴子,防止水花濺入;二是沖洗甲板時便於撓起;三是下海救生脫退迅速,脫下的褲子扎緊褲口,充以空氣即是應急浮游氣袋。上衣的披肩,過去是用來做「墊肩」使用的,現在除美觀外,已沒有更大的使用價值。關於披肩的來歷,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古代男子流行蓄長發,而水手們為了適應海上生活,喜歡將長發梳成辮子。誰知油光的辮梢常常弄臟水手的服裝,於是,他們便在自己的肩上披一塊方巾來保潔,以後逐步演變為水兵上衣款式的組成部分。現在,各國水兵們穿的內衣,通常為白藍相間的條紋衫,俗稱海軍衫,又稱海魂衫。海魂衫的寓意為廣闊的大海與藍天,水兵們穿上海魂衫更顯得精神抖擻。
Ⅹ 水兵服是在什麼時候穿的基本樣式是什麼樣的
水兵服是水兵在執行任務時穿著的軍服。
水兵服是海軍士兵最有特色的服裝之一。世界上各國海軍服飾雖各有不同,但大致樣式相近,形成了一種「國際流行範例」。
特別是水兵服已基本形成國際慣用的樣式,通常為白、藍色,上衣為套頭式,有披肩,藍色的披肩和袖口上有數道白線;褲子在側面開口,褲口肥大。各國水兵們穿的內衣,通常為白藍相間的條紋衫,俗稱海軍衫,又稱海魂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