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川家康能夠打敗石田三成的原因
在日本戰國時期,石田三成是一個值得一說的人物。他在忠於豐臣家的勢力中,是起到中堅力量的磐石作用及領軍人的作用,是實際上的西軍的統帥,死時年僅四十一歲。他的失敗當然也可以歸咎為他的對手實在太過於強悍,德川家康是日本歷史上少有的謀略大家,是一個寓謀略、狡猾與鐵血手腕於一體的人物。面對這樣的對手要想有勝算也確實比較難。但是,他的失敗仍然有其過錯的一面。
石田三成要想避免失敗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收斂自己過於耿直的個性。他在治部少輔這樣的小官位置上,由於才華出眾,又對豐臣家忠心耿耿,靠著當時的關白豐臣秀吉的賞識與提攜,輕雲直上,由一個低級武士升為享受十九萬七千石的大名(一萬石以上的大名就是諸侯,每萬石所配備的軍隊約250人。)並且憑借著豐臣秀吉對他的信任,常常越級發號施令,這使他平時就得罪了不少大名與諸侯。當然他也有自己忠心耿耿的朋友,比如小行西長等,也有一些大名追隨石田三成,但是,相對來說勢力比較單薄。在羽翼未豐的情況下,就鋒芒畢露,這是政治斗爭過程中最大的忌諱。更何況石田三成的才華與膽略也自然遭受到許多大名的忌恨。
其次,石田三成的一個失誤就是過份相信自己因為忠誠豐臣家,以一種真理與正義在握的姿態出現在眾多的豐臣家臣中。同時,也錯誤地估計了,決定一切的其實仍然是實力,而不是其他的真理與道義。在他決定起事反德川家康的時候,有家臣提醒他,真理與道義是取決於勝負的。這個提醒沒有引起石田三成的足夠重視。對這場戰爭的勝利充滿太多的想像,而對失敗的可能性心理准備嚴重不足。他的持才放曠,這也招致豐臣家的其他忠臣的極度不滿,特別是加藤正清、福島正則這些也同樣忠於豐臣家的諸侯的極度不滿。加上石田三成的耿直,其親和力是嚴重打折扣的。政治上的能伸能屈,軟硬兼施,甚至根據形勢及時作出妥協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石田三成缺乏這個氣度,加上他的正直,那種決不妥協的正義感,使得他不可能會像德川家康那樣善變,在形勢不利時就俯首稱臣,作軟蛋,在形勢有利時就窮凶極惡,稱霸天下,對敵人斬盡殺絕,毫不留情。
再次石田三成在成功地利用計謀,引發德川家康攻打北面的上杉景勝大佬的同時,他又挑拔起德川家康與另一位大佬毛利輝元的爭斗,然後趁機發動反對德川家康,忠心於豐臣家的大名的大聯軍。這個步驟應該是天衣無縫,是極其成功的謀略。但是,沒有極力爭取到淀夫人的支持。既沒有得到豐臣家的物質支持,也沒有得到精神道義上的聲援。雖然他也出面去做這個事情,但是,終於缺乏溝通藝術,而導致失敗。這是石田失敗的最關鍵因素。
最後在戰爭過程中,石田三成的長項是守城戰,卻中德川家康的調虎離山計,將西軍全部引出堅固的城堡,紛紛來到了地勢開闊的平原地帶,在開原展開決戰。而在開闊地帶大規模的野戰恰恰是德川家康的長項。此時三成是利用自己最不熟悉的野戰對付最善長野戰的德川家康。當時如果西軍堅守城內,拖延時日,處於野外征戰多日的東軍肯定難以堅持多久。更何況當時處於觀望狀態的毛利輝元大佬,和已經處於戰爭狀態的上杉景勝大佬,實力雄厚,隨時會參與到聯合打擊德川家康的隊列中去。如果他們兩家及時加入,則軍隊會增加一倍以上。而德川家康的嫡系精良部隊不過是三萬八千人,而且遠遠沒有到位。如果堅持持久戰,則形勢會令東軍中的豐臣家的大名慢慢覺察到石田三成的西軍才是真正忠於豐臣家的,因此,有可能轉過來支持西軍,當時在東軍中最精銳的部隊就是加藤清正與福島正則的兩支部隊。如果這兩支部隊倒戈向西軍,則戰局完全會因此逆轉過來。當時德川家康最害怕的就是拖延時日,久而久之,他的野心敗露,則形勢無法收拾。只有速戰速決,才可以把自己的野心掩蓋過去。事實上這個開原戰役只打了半天就決勝負。等到戰後忠於豐臣家的大名回過神來的時候,作為勝利者一方德川家已經擁有堅不可摧的實力,再想反德川家康是不太可能了。戰後加藤清正與福島正則到德川家康那裡興師問罪時,已經回天乏力了。
退一萬步講,無論怎樣也打不過德川家康,那麼石田三成可以選擇完全不必那樣急忙地跳出來,他完全可以利用利用自己的年齡優勢作長遠打算。當時石田三萬才四十一歲,身體異常健壯,而德川家康卻是五十八歲高齡了。而德川家康的繼承者德川秀忠卻是一個非常仁厚老實的人,只要等到德川家康死去,保存自己的實力,也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則以後豐臣家復興的機會仍然很多。更何況豐臣秀賴長大後是一個十分有頭腦,有膽略的人,是後生可畏的那類。只要忍耐十年,情形就會完全發生變化。豐臣家與石田三成的最大優勢仍然是年齡上的。可惜沒有很好地利用這個優勢。急忙決戰,公開決裂的結局就是石田三成失敗被處斬,豐臣家最後滅絕。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缺乏中國人的忍耐與等待的策略。
⑵ 是豐臣秀吉厲害還是德川家康厲害
各有千秋 豐臣秀吉從一名足輕慢慢崛起,最終一統日本。可惜兒子不爭氣,老子一死,兒子就把自己的座子丟了。
豐臣秀吉,出身寒微,卻努力奮斗,建立了統一日本的豐功偉業,困於自己的出身,他一生都在拚命地證明自己,卻在事業的高峰錯誤地發動了對明戰爭,這場戰爭最終成為對他的致命打擊,使得他一生功業化為烏有,身死族衰,他也因此成為一個悲劇英雄。他成功的根本是他的智謀與人格魅力。
德川家康從一個土豪家的長子在亂世中前後投靠今川 織田 豐臣 最終奪了豐臣秀吉的幼子的位子。
德川家康從小就經受了無數辛苦,他時常教導家臣們要不斷忍耐,忍耐,再忍耐。在家臣中有一人性子非常急,別人說些閑言碎語也會立刻動怒,進而和對方爭吵。家康教導這個家臣道:「你對這些閑聊的話也動氣爭吵可不行哪。要是在戰爭的時候,你一定懷著擊敗敵人的大將的氣勢吧。就用這種氣勢,從今以後你不該理睬對方的尋常言語,就象打擊你心內敵人的大將那樣,逮著無聊話的失腳才予以痛擊。這樣做的話,就不會做這樣無謂的爭吵了。」他成功的根本便是隱忍和德川四天王:本多忠勝,酒井忠次、井伊直政及榊原康政 。
⑶ 什麼是御三家又從何起源,從何變味,說起「御三家」首先想到的是
「御三家」上熱搜了,我第一反應是小火龍、妙蛙種子、傑尼龜。結果點進去發現了各種「御三家」。果然我已經老了,已經跟不上時代了。御三家,最初來自於日本的江戶時代,原指當時除德川本家外擁有徵夷大將軍繼承權的尾張德川家,紀州德川家,水戶德川家三支分家,然而現在已經延伸到了聲優電競等各種領域,說起「御三家」首先想到的是?
好啦,今天就閑聊到此,快來告訴我,你們第一反應是什麼御三家。
⑷ 請問:豐臣秀吉、織田信長,德川家康,這三人是什麼人物,相當於中國的什麼歷史人物
三人都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的著名人物,織田信長是尾張大名征戰極有特色幾乎統一日本,但在本能寺被自己的部下殺掉。
之後他的家臣豐臣秀吉首先統一了織田的領地,進而統一日本,後官拜關白。但不久其發動了入侵朝鮮的戰爭與明朝也開始交戰,大大消耗了本勢力的軍事力量,後來其病死。
德川,在豐臣死後統一日本的人,建立了德川幕府。
講個小故事帖主就知道他們的性格了。
如果杜鵑不啼,如何使它啼呢?日本流傳有這樣一句話:
織田信長說:「杜鵑不啼,強迫它啼。」
豐臣秀吉說:「杜鵑不啼,誘勸他啼」
德川家康說:「杜鵑不啼,等待它啼」
這個故事,經常用來形容這三位日本戰國時期的英雄的性格:織田信長性格暴躁,便會逼迫杜鵑啼叫;豐臣秀吉精於運用計謀,所以會用計謀誘使杜鵑啼叫;而德川家康性格隱忍堅韌,所以會等待它啼叫。
⑸ 小說德川家康中真有於國此人嗎
沒有,但是從內容來看應該是以出雲阿國為原型。
阿國是出雲(島根縣)人,本為出雲大社巫女,某年為了勸募修復神殿經費,率領其它巫女周遊諸國。因天生麗質,又擅長歌舞,起初只是邊唱歌邊搥鉦,順勢跳著故鄉的神樂舞。
由於服裝是黑色僧衣,跳的又是井然有序的團體舞,令人耳目一新,廣受好評。到京都演出後,人氣更旺,卻也掀起了模仿熱潮,一些游女(妓女)紛紛組成歌舞團,有模有樣地學了起來。
這時,阿國遇見聞名京都的花花公子名古屋山三郎。
山三郎本為會津若松城主蒲生氏鄉的家僮,因主君陣亡,二十四歲便成為浪人。身份雖是浪人,但有亡君遺產,經濟不成問題。於是在京都拈花弄月,四處留情,艷名遠播。
山三郎似乎天賦音樂藝能才能,他為阿國出了許多獨創一格的點子,舉凡舞蹈、作曲、伴奏人的吆喝、舞台演出、華麗舞台服裝,以及中間插播的「猿若狂言」(滑稽短劇),讓「阿國歌舞團」成為「阿國劇團」,開創了新天地。
可惜第二年他成為信州(長野縣)松代城主家臣,因與同僚不合,死在同僚劍下。但「阿國劇團」仍持續下去,且名聲愈來愈響亮。演員有女扮男裝,也有男扮女裝,當時人們稱之為「傾」戲劇,而「傾」發音是「kabuki」,意思是「奇裝異服,標新立異」,也正是日後的「歌舞伎」發音。
只是,到了第三代將軍那時,由於女歌舞伎劇玉石混淆,許多劇團假戲劇之名進行色情交易,幕府基於風紀問題,下令「禁止所有女子登上舞台」,歌舞伎劇才變成清一色的男人世界。
據說,阿國晚年回故鄉落發成尼,享年八十七歲,但不知真假,而且她生前到底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也無從考證。倒是京都四條「南座」西邊,有「阿國歌舞伎發祥地」紀念碑,因江戶時代京都四條設有歌舞伎劇戲棚,「南座」便是戲棚發展而成的劇院。
⑹ 織田信長死後,德川家康是實力最強大的,為何最後卻臣服豐臣秀吉
織田信長死後,德川家康的確是想要掌控他的勢力,但是被豐臣秀吉捷足先登,當時豐臣秀吉可是織田信長最重要的家臣,這樣一來,德川家康也就沒有機會了,於是就暫時臣服於豐臣秀吉,以待來日。在織田信長時代,德川家康戰功赫赫,統一了三河國,還和織田信長聯起手來打敗武田家族,已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一般這樣的重臣都不會是軟柿子,德川家康雖是臣子,但私下裡還是和君王明爭暗鬥。
對豐臣秀吉來說,收復了德川家康,心裡的石頭也算是落了地。可惜後嗣稀少,總共就倆兒子,其中一個還夭折了,另一個就是豐臣秀賴,豐臣秀吉為這個兒子費了不少心機,死前令五大老好好輔佐他。德川家康偏偏是五大佬中最有勢力的,這回豐臣秀吉又死了,兒子還那麼小,他怎麼可能不奪權呢,果不其然最後德川家康滅了豐臣秀吉一族。
⑺ 日本戰國時期真正統一了日本的是豐臣秀吉還是織田信長
應該是德川家康,建立起了日本最後一個有實力的幕府,德川幕府,並在明治時代才宣告結束。
而且,豐臣秀吉之前根本不叫這個名字。他原來是叫木下藤吉郎,之後改名羽柴秀吉,後來官拜關白,天皇賜姓豐臣。
織田信長,統一尾張,滅了今川,齋藤,朝倉,淺野,聯合德川攻了武田。在派柴田勝家進北之庄,抗擊上衫謙信,沒有多久上衫病死他兒子上衫景勝繼任(後豐臣五大家老之一)。讓羽柴秀吉進駐長檳城,後進駐姬潞城,打毛利,江山大半已入織田之手。但是因為織田信長暴戾的性格,導致家臣明智光秀叛變,慘死本能寺,史稱本能寺之變。
秀吉在信長死後,以為主公報仇的名義。從中國地方,(就是毛利家)。返回了進畿,打敗了明治光秀的叛軍。也打敗了柴田勝家。從而使織田家的很多城主都歸順了他。這個時候的家康還在持觀望態度。而西面的毛利家業因為被秀吉的計策唬住而不曾發兵。東面的武田家已經被織田信長的火槍兵(當時世界上最強的兵)打敗了。東面日本當時最大的大名伊達家也正被從屬於自家的諸大名反叛。所以當時的羽柴·築前守·秀吉。很順利的擊敗了織田其他的家臣,並繼承了一手把他從農民提拔起來的信長的地盤。具有了當時日本一的實力。這時候繼承了毛利家的毛利輝原也表明了願意臣服於秀吉。西邊的伊達家根本無力抵抗。最後的秀吉完成了四國和九州的征討。從新整備和分配諸大名勢力。這個時代被稱為「豐臣的太平時代」。羽柴秀吉也便此改姓為豐臣。就任了關白的職位。被敬稱為太閣。
豐臣秀吉58歲才生了個兒子,叫豐臣秀賴。他之前也有個兒子,不過已經去世了。5年之後,應該是1598年,豐臣秀吉去世,享年63歲。在他死後,以德川家康為首的御奉行眾(俗稱5大老)和以石田三成為首的眾家老(俗稱5奉行)在關原舉行了一場會戰,就是日本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戰役——關原之戰。
這場會戰匯集了當時日本幾乎所有的名將,象島左近、福島正則、島津豐久、島津義弘、小西行長、大谷吉繼、毛利秀元、吉川廣家、黑田長政等等。大戰從早上9點左右開始,雙方動用了超過18萬的軍隊,雙方的火槍隊也超過了3萬,一直到中午1點,打的是難解難分。不過,這時候左右關原之戰歷史走向的時刻出現了。原本是石田三成部隊的小早川秀秋在這時叛變投靠了德川,率領之前坐山觀虎鬥的1萬5千6百名士兵攻向了石田軍的後方,導致石田軍大亂。在加上德川適時的動用了最後的預備隊,以三河第一武將本多忠勝帶領的3萬德川家康的王牌軍團——三河軍團終於參戰,形勢急轉直下。一直到到下午2點過,耗時6個小時的關原之戰以東軍(德川)的勝利告終。
之後豐臣秀賴躲到了大阪,大量忠於豐臣家的浪人武士都自發的會聚到大阪,由當時的天下第一強兵——真田幸村的帶領下抵抗德川家康,這就是在日本歷史上最慘烈的大阪保衛戰。在以不到10萬人對抗家康30萬大軍,而且武器裝備極其短缺的情況下堅守了半年之後,大阪終於告破。豐臣秀賴自焚於大阪天守閣,豐臣家從此滅絕。而德川家康建立了德川幕府,自己則是德川幕府的第一任將軍,從此日本就進入了德川幕府的時代。(不過還有一個說法是,在攻擊大阪之前,德川家康就已經去世了,是由他的兒子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