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女裝大全 » 達依閣女裝價格
擴展閱讀
小學生把衣服束進褲子 2025-01-22 15:53:21
男士夏裝商務搭配 2025-01-22 15:51:45

達依閣女裝價格

發布時間: 2022-09-03 04:05:36

❶ 來自大理的南詔後裔皮邏閣為何能統一緬甸

緬甸部落三巨頭

縱貫全境的伊洛瓦底江將緬甸南部三角洲地區沖擊成大片的沃野良田,也為中部的河谷平原帶來充足的水利資源。大約2000年前,兩支來自中國的部落先後沿著大江從雲南遷徙到緬甸,其中一支在伊洛瓦底江河谷安家,另一個則在沿海地區紮下根來。

在河谷地區安家的驃族老家在青海、甘肅一帶,是緬甸有文字記載的最早居住者,盡管在他們之前,早就有熱帶地區的土著生活在伊江兩岸,但驃族顯然代表了更為先進的文明。他們在河谷地區開始了農業和畜牧業,並作為中間商,壟斷了中國和印度之間南方絲綢之路上的貿易。

從魏晉到唐朝,中國的史籍上都記載過驃族的情況,比如唐朝詩人白居易就曾寫下過新樂府《驃國樂》記錄貞元十七年(801年)驃國樂舞到長安表演的場景:「玉螺—吹椎髻聳,銅鼓千擊文身踴。珠纓炫轉星宿搖,花?斗藪龍蛇動」,可見這種樂舞的主要樂器是螺號和銅鼓,舞者頂髻紋身,舞姿聳動跳踴,時而搖擺旋轉。至公元8世紀,驃族在伊洛瓦底河谷平原上聚集成18個城邦,以卑繆為都城,建立了驃國。

2014年6月,現存的3個驃族城鎮遺址被聯合國命名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緬甸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古跡。

卑繆的驃族古城於2014年被聯合國授予世界文化遺產。驃族是緬甸有文字記錄的最早移民。

在沿海地區盤踞下來的孟族,是柬埔寨高棉人的近親,他們擅長漁業和海上貿易,逐漸在緬甸東南沿海和泰國南部建立起了幾個城邦,並將觸角伸向泰國內陸,甚至到達寮國。孟族人從斯里蘭卡引入了小乘佛教,並將其傳播至中南半島,被稱為「東南亞的佛教信使」。孟族人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緬甸現在的文字就是在孟族文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孟邦首府毛淡棉的佛寺。孟族是將小乘佛教傳播到中南半島的「信使」。

盡管驃族和孟族很早就進入緬甸並建立了城邦國家,但真正一統緬甸全境的卻是另一支來自雲南的族群。

緬族:從南詔到緬馬

公元8世紀,以現今雲南大理州巍山縣為中心的彝族城邦——蒙舍詔——吞並了洱海周圍的另外幾個城邦,史稱「統一六詔」,從而建立了南詔國。蒙舍詔的第四代君王皮邏閣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遠見卓識的帝王,他統一六詔後,將都城搬到了現在大理古城附近,憑借洱海周圍的肥沃土地和蒼山天險,使南詔迅速稱雄於莽莽雲貴高原。

南詔是一個尚武的國家,身處大唐與吐蕃兩個強大王朝的夾縫中,時而聯蕃據唐,時而棄蕃歸唐,左支右絀,竟然也打下了不小的一片天地。

707年,吐蕃進犯南詔國境,唐朝派遣唐九征為討擊使,率兵與南詔軍隊並肩作戰,擊退吐蕃軍隊,拆除了吐蕃建在漾濞江上的鐵索橋,切斷了吐蕃與洱海地區的交通。唐九征在漾濞江邊豎立了一根鐵柱,用來表彰戰功,並以之標記大唐與吐蕃的邊界。這就是後人孫髯翁在昆明大觀樓「天下第一長聯」里寫到的「唐標鐵柱」典故。

而到了755年,中國北方發生「安史之亂」時,南詔又聯合吐蕃軍隊進犯大唐後方的四川,攻城略地,搶奪人畜。據唐朝末年樊綽所著《蠻書》記載,南詔歸化了西南地區眾多蠻族部落,士兵身披虎皮,生食畜肉,陣中以大象猛獸開道,南征北伐,所向披靡。

832年,彪猛善戰的南詔大軍翻過橫斷山脈,一路殺進伊洛瓦底河谷,攻破驃族城池,滅掉了驃國,並擄走三千多人、帶回大理做奴隸。

然而,進入公元9世紀後期,由於連年的征戰,南詔國力漸衰,隨後發生了王室內亂,權臣篡位。其後的幾十年間,大理地區經歷了多次政權更迭,最後於937年由白族人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國,才算安定下來。

在南詔大軍征討驃國時,一部分軍民留在了伊洛瓦底河谷。他們留下的目的起初是為了幫助南詔鎮守大後方,並開拓新的屯田基地,以保障南詔征戰的後援。但是,到了南詔王國逐漸衰落的時候,這些遠離家鄉的徵人漸漸意識到「故國不堪回首」,歸程遙遙無期。伊洛瓦底河谷為他們提供了廣袤的牧場和良田,連年征戰培養了他們的紀律性和團隊精神,很快,他們就成了河谷地區的新主人,並逐步修建了城堡,開始建立起自己的城邦。

從那時開始,他們漸漸摒棄了「南詔人」或「哀牢人」的稱謂,而自稱為「緬馬」(Mranma),意思是「強大的騎士」。緬甸現在的國名——Myanmar——就是從這個稱謂發源而來的,而這些留在伊洛瓦底河谷的南詔人從此變成了後來緬甸的主體民族——緬族。

緬族人先後在今天曼德勒省伊洛瓦底江和她最大支流欽敦江的匯合處建立了數個城邦,其中最早的一支是於849年建立的蒲甘國。

蒲甘古城現在已經成為緬甸最重要的旅遊地,大約有2000多座佛塔和寺廟得以倖存。

南詔後裔首次統一緬甸

關於蒲甘王國的起源,現代學者的考古研究與緬甸古代皇家編年史的記錄有很大的出入。緬甸人將蒲甘的歷史向前推進了幾個世紀,而由於沒有任何文字記載及考古學的佐證,很多皇家的記錄大多來自後人編織的傳奇故事。

緬甸和越南一樣,為了擺脫中國的「陰影」,在神話故事中編造出一個自己的始祖,以示「正本清源」,表明自己的民族是現在國家版圖上的世襲土著,與中國沒有任何關系。在緬甸人的傳說中,蒲甘的締造者是太陽神之子與神龍之女結合而生,長大成為一個巨人,百步穿楊的神箭手,長壽110歲,等等。而現代科學研究和鄰國文字記載的歷史,則會得出另一種結論。

不管怎麼說,在蒲甘建國的年代,蒲甘只是伊洛瓦底河谷地區眾多的城邦小國之一。附近驃族的城邦仍舊苟延殘喘,南方孟族的城邦也漸成氣候,更多的民族部落翻山越嶺而來,棲息在高原與河谷之間。直到蒲甘國成立了將近200年後,1044年,一位緬甸人民心目中的偉大英雄——阿奴律陀,登上了國王的寶座。

阿奴律陀從兄長手中奪下王位,在隨後的30年裡,他騎著戰象,親自率兵東征西戰,逐個兼並了河谷地區的其他城邦,統治了整個伊洛瓦底河谷。然後,他的軍隊繼續四面出擊,向北一直打進雲南,與大理國劃地為界;向南消滅了孟族城邦,占據了沿海港口,扼住了通往馬六甲海峽的海上貿易通道;向西南殺進阿拉干王國(現緬甸若開邦)的領地,令阿拉干國王納貢稱臣;向東南佔領了德林達依海岸,擊退了高棉帝國的擴張大軍。

蒲甘王國控制的地盤基本上覆蓋了今天緬甸領土的面積,阿奴律陀成為緬甸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了全境的國王。這位「緬始皇」隨後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很快將蒲甘發展壯大成為在東南亞與高棉比肩的強大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