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0年美國學生流行穿什麼
美國高中生接觸的不多,我只說我了解的美國大學生。
如果樓主是看了gossip girl之類的美劇而由此一問,那我想說美劇里學生穿的樣子是全美年輕人的流行,並非特屬於學生一族,相反,美國大學中穿成流行美劇中樣式的非常罕見。美國大學生並不是時尚一族,流行的穿著也不會隨著年份而有改變,07 08 09 10都穿這些。
大體上,男生夏天:T恤,Polo衫,到膝蓋的短褲,夾腳拖鞋,運動鞋,書包。美國男生認為用單肩背包(非運動式)的男生很gay,所以用雙肩背的書包。男生其他季節:運動褲,牛仔褲,運動外套,衛衣,布的休閑褲,運動鞋,冬天是運動風的羽絨服,如northface,Columbia。
女生夏天:各種T恤,各色吊帶,背心,很短的短褲,one piece洋裝或裙子,夾腳拖鞋,涼鞋,各種樣式的包包都有,包括雙肩書包。其他季節:衛衣,運動外套,針織衫,運動褲,牛仔褲,運動鞋,雪地靴(如UGG),非常貼身的緊身褲,黑色居多。
總體來說,美國學生上課用的穿著打扮非常隨意簡單,運動風佔主導,如果不是運動風,說實在的也沒有搭配的很好,不如歐洲人或東亞人會穿,他們看到如亞洲女生式的打扮會以為她們要去什麼特別隆重的場合,覺得太多。如gossip girl般講究搭配,不知道在私利學校怎麼樣,在公立學校是不太可能見得到的。
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㈡ 「草原裙」強勢來襲,與半身裙相比如何
草原裙乍一看,這個名字聽起來像是黑人女孩,身著飄逸的裙子,在疾馳的馬背上跳來跳去參加。這幅畫似乎有點不合適,很難想像,優雅的裙擺與大膽的草原牧民有關,但這是事實。草原裙浪確實起源於西部草原,但不是在中國西部,而是在美國西部。最早的草原裙風格是復古典雅,誇張浪漫。上身有浮腫的袖子和精美的裝飾。下半身具有三維立體褶皺,非常醒目,因此穿裙子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草原裙強烈的來臨,復古的清新和個性的展現在春季和夏季的時裝秀中,一件一件的草原裙就像是披在這些女孩身上的盔甲,或者它以柔軟可愛的蓬蓬燈籠袖連衣裙出現,或在外觀上表現出堅韌的羊腿袖裙。
她的設計理念充分體現在優雅和復古草原裙中。除了印刷品草原裙,還有亮片質感草原裙,帶給人豪華和高級的感覺。可能有很少的仙女會擔心這樣的衣服在日常穿著時是否會過於誇張和不切實際。草原裙減少復古年齡的效果非常有力,但是任何服飾的優點都是自然的。有缺點。草原裙的缺點是由於高領蕾絲和長袖造型,這件衣服非常挑剔。普通的紙人可以穿上它,既浪漫又優雅。大多數人都穿一點。如果不好,就會發胖,所以如果您想穿草原裙,請盡量不要選擇所有復雜元素的經典款式。連衣裙的簡化版甚至更薄。
㈢ 為什麼美國人冬天還穿短袖短褲超短裙
如果說現在中國海南島的人,在冬季穿短袖衫,你會感覺奇怪嗎?當然不會,因為海南島雖然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是海南島處於熱帶,海南人在冬季穿短袖就不奇怪了。 在美國有的地方,有人冬季穿短袖,因為那些地方的氣候溫暖,穿短袖也能過冬。
㈣ 美國時尚教母黛安.馮芙絲汀寶為什麼能靠一條裹身裙橫掃世界
近日,70歲的黛安·馮·弗斯滕伯格來到中國,在北京召開新書《黛安·馮·弗斯滕伯格:我想成為的女人》發布會。朋友鄧文迪和楊瀾來參加記者招待會,幫助她,給她祝福。這本書的受歡迎程度不亞於蘋果新產品發布後的預售網站。當當網和京東平台暫時售罄。
正是這些女性設計師的存在,用她們的智慧和能力,讓女性朋友用美來證明她們的獨立和自由。
黛安·馮·弗斯滕伯格也是當今時尚設計大師湯姆·福特的性感女神,也是美國流行藝術大師安迪·沃霍爾的密友她還被《新聞周刊》譽為「繼可可香奈兒之後最具市場價值的時尚女性」。
㈤ 短裙在世界上是不是女性的專利
炎炎夏日,正是女士們穿著各種裙裝閃亮登場的時候。很多人或許不知道,男性穿裙子的歷史也非常悠長。在人類漫長發展史的絕大部分時間里,男性的夏裝主體是裙子而非褲子,而且男性穿裙的歷史從未真正中斷。不過,女人憑借著對美的執著追求,將這種服裝演繹出更多風情。
1 男人穿裙歷史悠久
裙子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在遠古時代,我們先祖為禦寒冷,將樹葉或者獸皮連在一起,便成了裙子的雛形。據東漢末年劉熙撰寫的《釋名·釋衣服》上說:「裙」,「群」也,即把許多小片樹葉和獸皮連接起來。西方遺存的岩洞壁畫顯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男性已經開始穿著草裙,並且廣泛流行。此後,史上有記載的法國克魯瑪農人、北京山頂洞人等原始人類的服飾中也都有裙的存在。因此,裙子也是從原始社會起影響范圍最廣的服飾。
根據記載,商朝時期,中原華夏族男子的服飾是上衣下裳。上衣衣領開向右邊,衣長到膝蓋;下身穿裳,裳長到足踝,在腰部束一條寬邊的腰帶,腹前加了一條上窄下寬、像斧子形狀的裝飾物「齻」(音:diān),用來遮蔽膝蓋,所以又叫「蔽膝」。最初,下裳是兩片布,後來逐漸合成了一個圓筒,類似於現在的裙。河南安陽出土的石雕奴隸主雕像,頭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領衣,下著裙,腰束大帶,紮裹腿,穿翹尖鞋。這大體反映了商代服飾的情況。
在春秋戰國時代,人們普遍著深衣,上衣與下裳相連,變成了上下一體,看起來頗有點兒連衣裙的味道。
從漢代開始,裙子的樣式逐漸接近現在的樣式,當時比較流行由素絹拼制而成的無緣裙。普通男子中也有穿著短襦裙的。穿襦裙的人在勞動時將裙撩起來塞在腰間,以便於勞動。
束裙著屐是六朝時富貴子弟盛行的裝束。《北史·邢巒傳》載:「蕭深藻是裙屐少年,未治政務」。後來,裙屐少年被泛指大家子弟。
明朝成化年間,京城時興一種「馬尾裙」。馬尾裙又叫做發裙,是一種襯裙。當時,人們上著大襟短襖,下穿馬尾裙,穿著方法是把它系在腰間,外面再穿襯衣及外袍。馬尾裙硬撅撅的,就像一把撐張開來的傘。於是,穿衣人的外袍長襟自腰部以下都被傘形的馬尾裙托起來。這種裙子據說是從朝鮮國傳到京城的。剛開始穿馬尾裙的,只有富商、貴公子、歌妓等人,之後武臣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北京才開始有織賣者,服者日盛。弘治初,一給事中建言:「京中士人好著馬尾襯裙,因此官馬被人偷拔鬃尾,有誤軍國大計。乞要禁革。」由此可見當時馬尾裙之流行。
不過,中國古代男人所穿的裙子,無論是禮服還是日常服,一般都是在長上衣基礎上圍一條裙子,而不是像女性一樣短衣加裙子的造型,所以男女的裙裝還是有區別的。
但是到了清代,幾千年來世代相傳的漢族「上衣下裳」制度被破壞,歷時數千年的寬袍大袖拖裙盛冠,過渡到了衣身修長、衣袖短窄的滿裝形式,裙子基本退出男裝領域。
而在世界范圍內,裙子在各文明發展過程中也呈現了相似的演化過程。公元前3000年,世界多地域男性的服裝就是裙子。在伊拉克博物館里有一個小雕像,顯示了公元前3000年的男性著裝,下身就是非常典型的裙子形制。
在西亞兩河流域文明和北非尼羅河文明中,裙子都在男性服裝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古代埃及,因為氣候炎熱,簡單又透氣的裙子就成為當地人的著裝首選。在古埃及早期,男子無論地位高低都是上身赤裸,下身穿著短腰亞麻布裙,叫做腰衣、纏腰布或者胯裙。現存的古代埃及壁畫、雕塑和一些影視作品中,還能看到這種裙子的身影,比如法老和貴族就穿著有彩色縱向條紋的亞麻布裙。古希臘和古羅馬的男子服飾漸漸發展為一體式裙衣。男人減少了身體的袒露,著寬松的套頭連衣裙。
後來隨著游牧民族對歐洲腹地一次次的入侵,地中海沿岸的居民們開始覺得穿裙子不適合騎馬打仗,於是服裝從寬衣逐漸向窄衣過渡,又漸漸上下分體,下身服裝不再以裙裝為主,出現了類似緊身褲和筒襪的服飾。此時,女裝收緊腰身、加長裙長,男女服裝開始向不同的方向發展。
到了法國大革命的時候,戰爭使男人們完全拋棄了裙子,改穿長到腳踝的寬松褲。後來,為軍隊製作的馬甲、上衣、褲子的三件式套裝逐漸在歐洲各國流行,男人們的穿衣風格徹底改變。
2 女裝裙演繹萬種風情
女人穿裙穿出了不少經典的裙式,也留下不少典故。
中國古代就有非常著名的三種裙子。
其一為留仙裙。漢人劉歆著《西京雜記》等書中就記載了漢成帝皇後趙飛燕的故事:趙飛燕愛穿裙裝,一天她穿了一件雲英紫裙來到太液池邊,在笙歌鼓樂中翩翩起舞,突然間狂風大作,她像風箏一樣飄起來,宮女慌忙追趕,抓住了她的裙角。趙飛燕得救了,但裙子被拽出了很多褶皺。可是,起了皺的裙子卻比先前更好看了。從此,宮女們競相效仿,開始盛行穿著故意折疊出褶皺的裙子,美其名曰留仙裙。關於留仙裙的典故,常入詩詞中。例如,張炎的《疏影》:「回首當年漢舞,怕飛去、謾皺留仙裙折。」又如朱彝尊的《風懷二百韻》:「留仙裙易皺,墮馬鬢交鬤。」
其二為石榴裙。石榴裙上窄底寬,色如石榴之紅,不染其它顏色,女子穿上後非常搶眼。此裙南朝時期已經出現,唐朝時很盛行。很多唐詩中都可以見到石榴裙的影子。詩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就有對石榴裙的記載,稱之為「血色羅裙」,其在《小曲新詞》中也提到了石榴裙——「紅裙明月夜,碧殿早秋時。」杜審言的《戲贈趙使君美人》中則是另一番情景,「紅粉青娥映楚雲,桃花馬上石榴裙。」相傳楊貴妃很愛「石榴裙」,還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
最後一條為「百鳥裙」。這種裙子是唐中宗之女安樂公主所穿。「百鳥裙」又稱為「毛裙」,成本高昂,是宮廷師傅專門使用很多種鳥的羽毛製成的。為了保持羽毛的鮮活、顏色的艷麗,這些羽毛都是直接從鳥類身上活活拔下來的。據史書記載,這百鳥裙「日中影中,各為一色,百鳥之狀」。就是說,百鳥裙從正面看是一種顏色,從側面看是另一種顏色,在陽光下呈現一種顏色,在陰影中又是另一種顏色,而且裙上閃爍著百鳥圖案。當時,這條裙子製作了兩條,安樂公主把另外一條贈給了母親韋後。很快,「貴臣富家多效之,江、嶺奇禽異獸毛羽采之殆盡。」
3 最大裙撐寬5米多
在外國的女裝裙子發展歷史中,裙撐的地位不可不提。看過電影《茜茜公主》的人大多對裙撐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樣穿裙子雖然費時費力,但蜂腰配上龐大的裙撐,突出了女性的美,成為時代經典。
裙撐的雛形出現在16世紀的西班牙,被稱為「撐箍裙」,由從上到下遞增的圓箍組成,可以支撐起裙子。撐箍裙最初的支撐材料多為木質、藤條、金屬絲。據說最初發明這種裙子並不是為了美,而是為了將裙子撐開可以涼快一點,還方便干農活。這種裙子很快就風行宮廷,西班牙上層階級女性在晚會或者正式宴會上都會穿著裙撐。漸漸地,裙撐流行到了西班牙之外的地區。英國伊麗莎白一世就曾是這種裙撐的忠實「代言人」。
後來,法式環形裙撐出現。法式裙撐是一種輪形的支撐架,從腰部直接開始膨脹到底部。裙撐還曾發展出來雙袋式和籠式。雙袋式是掛在腰部兩側,而籠式則是整體架子。雖然現在看來,這樣挎在腰部兩側的裙撐未免有點可笑,但奈何當時的審美就是如此。
到了18世紀的洛可可時代,裙撐開始廣泛流行並且變得更為精美,裙撐的寬度也不斷加大,已經到了非常誇張的程度,出現了橢圓形裙撐和半籃式裙撐。這種龐大的橢圓結構很難找到合適的材質來製作,全金屬太沉了,其他材質又很難支撐。隨著捕鯨熱潮的掀起,女性內衣的材質已經開始廣泛使用鯨須。然而,想把鯨須用於製作裙撐卻很困難,因為鯨須也撐不起這樣龐大的結構。於是鯨魚骨登場了。為了能用上更輕便更誇張的裙撐,有錢人家的姑娘們不惜花重金定製全鯨魚骨的裙撐。
當時的裙撐到底有多寬呢?「不側著身子根本進不去門」的說法絕對不是誇張。
18世紀末,田園風格走上了時尚巔峰,之前誇張的鯨魚骨裙撐都被打入冷宮。姑娘們更喜歡由多層襯裙墊高臀部的輕便裙子,或者臀部多層褶皺的拖地長裙。
不過,到了19世紀中期,女人們認為厚厚的襯裙太熱了,而且容易引發婦科病,於是乾脆用回透氣又涼爽的裙撐。
隨著鋼鐵工業的發展,支撐力超強的裙撐技術出現了。1856年,一種名為克里諾林的新式裙撐取得了專利權。這種裙撐同樣用金屬材料製成,其特別之處在於它是由有多個靈活的金屬鋼圈綁在骨架上縱橫相交組成的,相對而言較為方便靈活,且價格比較便宜,一時之間大為風行。而且,有了這種新技術支撐,裙撐可以越做越大,現存記錄的最大裙撐寬5米多。這樣的裙子根本沒辦法一個人穿,需要有很多人幫忙。
穿著這樣誇張的裙撐,不僅在生活中非常不便,甚至有很多安全隱患。當時新聞中經常出現貴族少女因為裙子而葬身火海的事件。裙子太過龐大,不利於控制,布料是易燃物,裙撐下的空間又有利於空氣流通,所以一旦起火,非常危險。甚至,因為大裙子堵住出口,還出現過整個會堂里的人全都無法逃脫的慘劇。1858年,一位波士頓姑娘因離壁爐太近導致裙子起火,幾分鍾後就被燒死。1861年,一位芭蕾舞女演員的裙擺打翻了照明燈而引發了火災,她和八個舞伴都在火災中去世。
正是因為裙撐極不方便又具危險性,社會上反對聲越來越強,裙撐的熱度漸漸退去。到了20世紀,裙撐基本上從女性的常服中消失了,只是在禮服中還會出現。
延伸閱讀
為穿裙而戰的蘇格蘭男人
提起男人穿裙子,很多人首先會想到蘇格蘭男人與格子裙。蘇格蘭人至今仍然穿著古老的基爾特格子裙民族服飾。蘇格蘭格子裙和蘇格蘭風笛就如同名片,向世人講述著蘇格蘭悠遠的歷史歲月。
基爾特是古斯堪的那維亞語,意思是折起來包裹身體的衣服。最初的基爾特只是一段大約有1.5米寬、6米長,未經剪裁的布料,穿的時候折疊著裹在上身,腰間用皮帶固定。這種裝束非常適合高地的氣候和地形。下半身類似於短裙,比褲子舒服,行動自如;上半身可做斗篷禦寒,打開腰帶就是毯子。
在電影《勇敢的心》里,我們看到華萊士率領一群穿著格紋連衣裙的蘇格蘭男人英勇戰斗,他們穿的正是基爾特。
現在的格子裙應該算是基爾特的改良版。1715年,英國政府開始允許英格蘭與蘇格蘭兩地的人們互通貿易,一個名叫湯姆·羅琳遜的英格蘭人北上淘金,在蘇格蘭北部開了一家木炭畫加工廠。連身的基爾特不方便工人砍樹,湯姆·羅琳遜便向裁縫提出將原來的服裝一剪為二,蘇格蘭短裙由此誕生。這種穿著很快流行開來。
蘇格蘭人之所以能很快接受,是因為約在100年前,他們的軍隊就已經做了相同的改良。歷史記載,1624年,蘇格蘭軍隊就開始以蘇格蘭短裙為軍隊制服了。
1707年,蘇格蘭與英格蘭合並後,「基爾特」作為蘇格蘭的民族服裝被保留下來。1745年,英國漢諾威王朝鎮壓了蘇格蘭人的武裝起義後,頒布了著名的「禁裙令」,規定除了加入英國軍隊的蘇格蘭士兵之外,其他蘇格蘭人只能以英格蘭裝束為標准,禁止穿著他們的民族服裝即基爾特格子裙,違反者初犯會被處以六個月監禁,再犯將判處七年流放。「禁裙令」引發了蘇格蘭人的強烈不滿,他們為此抗爭了30多年,最後於1782年迫使漢諾威王朝取消了「禁裙令」,蘇格蘭男人穿裙子的傳統才得以延續。到了今天,蘇格蘭基爾特格子裙已經成了代表蘇格蘭文化的一個典型符號,每到傳統節日聚會慶典,就會出現男人們穿著格子裙的場面。
此後,英格蘭人也慢慢放下了對格子裙的偏見。現在每逢英國有什麼重要公眾活動,蘇格蘭格子裙都會隆重登場。
現在穿著蘇格蘭裙的禮儀已經非常講究。一套正式的蘇格蘭裙及配飾包括:長度及膝的方格呢裙、背心和花呢夾克、長筒針織厚襪、皮帶、帽子、毛皮帶、匕首。有時肩上還會斜披一條花格呢毯,用別針在左肩處固定。
蘇格蘭裙的格子在外人看來都差不多,但其實這些格子是十分講究的,不同的顏色、格子間寬窄粗細的搭配變化,代表著不同的家族、群落、地區、學校、社團、企業等等,彷彿是一張穿在身上的身份證。黑灰格被稱為「政府格」,也有特別為皇室成員定製的格子圖案,貴族穿的格子圖案,則被稱為「貴族格」。用不同的格子來區分不同地區,在蘇格蘭也有著十分悠久的傳統。1700年左右,在蘇格蘭行醫的一位醫生第一次寫道,蘇格蘭的格子帶有明顯的地域特徵,同一地域的人穿著相同的格子服裝。外來人可以通過蘇格蘭人身上的格子來辨別他來自於哪個地區。蘇格蘭高地部落之間的戰爭曾經終年不休,戰場上的男人們便以所穿的格子圖案來辨認敵我。
有此一說
裙子長短反映經濟形勢?
19世紀20年代,賓州大學華盛頓商學院經濟學家喬治·泰勒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經濟增長時,女人會穿短裙,因為她們要炫耀裡面的長絲襪;當經濟不景氣時,女人買不起絲襪,只好把裙邊放長,來掩飾沒有穿長絲襪的窘迫。這就是著名的「裙長理論」。
果真是女人裙子越短經濟越繁榮,裙子越長經濟越蕭條嗎?在美國,這種對應關系似乎真的存在過。在1900年,美國股市低迷,那時候女士的裙子也非常長,顯得死板而無趣。1930年的大蕭條也伴隨著長裙的流行。最神奇的事發生在1987年,本來當年的流行款式是超短裙,但是當10月來到的時候,短裙忽然不流行了,而當年秋天正是美國股市迎來巨幅下跌的時候。
但也有人認為,所謂的「裙長理論」純屬無稽之談。因為有人按照更長的時間跨度和更廣泛的范圍統計了裙子流行趨勢和經濟之間的關系,發現兩者的相關性很差,這表明經濟衰退和較長的裙子之間根本沒有必然關聯。雖然「裙長理論」有正向案例,但同樣可以舉出反向案例。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裙長理論」不成立,畢竟絲襪已不屬於昂貴消費品,現代人裙子的長短,不是靠經濟來衡量,而是要看個人喜好和心情。
㈥ 為什麼近年越來越流行歐美這種風格的服裝搭配了
為什麼近年越來越流行歐美這種風格的服裝搭配了?歐美風格搭配得很好,給人一種安全感。為什麼歐美風格能風靡全世界?只要看看歐美博客的服裝就知道了。它們簡單但先進。現在讓我們學習這些衣服。
㈦ 一九三零年美國最流行的裙擺設計應該是
在那年在美國最流行的裙子,早擺設大步裙,應該里最流行的,但現在已經過世了,不用在穿這大步裙了,現在流行的是穿連衣裙是美妙。
㈧ 美國20世紀50年代服飾風格什麼樣(圖片)
美國20世紀50年代服飾風格具體如下:
1、新風貌(new look)
1947年2月17日,克里斯蒂-迪奧(Christian Dior)在巴黎推出以「花冠」命名的系列時裝,這個設計可以說是震驚了整個世界!幾乎世界所有的媒體都以其為頭版頭條。有人甚至驚呼:是Dior的「New Look」真正的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讓人們遭受戰爭重創的心靈重歸美好與寧靜。
新風貌具有19世紀上層婦女的那種高貴、典雅的服裝風格,但運用新的技術和新的設計手法,重新演繹,表現出的女性化與戰爭時期的男性化形成強烈的對比。
袖子長度通常到小臂中央,即所謂3/4袖,裡面襯以長手套。圓潤平滑的自然肩線,用乳罩整理的高挺的豐胸,連接著束細的纖腰,用裙撐撐起來的寬擺大長裙,長過小腿肚子,離地20CM,搭配細跟高跟鞋,整個外形十分優雅,女性味十足。
2、雞尾酒裝
這是克里斯蒂-迪奧(Christian Dior)在1948年推出的新樣式,其設計的要點是前胸開領比較低,吊帶在肩膀靠近手臂的位置,胸部和肩膀較為暴露。
領口成V形或心形,裙身則有A字裙或直身式。裙長至小腿,比正式的晚禮服稍短,非常適合在時間較早的社交活動中穿著,是介於休閑和正式晚禮服之間的一種服裝。
3、風衣外套
寬松過膝的長外套亦是本季標志性的服裝,但多選擇皮質或其他挺括的面料來營造硬朗的線條,同時搭配腰帶,凸顯柔美感,與內里的無袖收腰連衣裙相呼應。
4、裙子
裙子有兩種,一種是包得緊緊的,另一種則是稍寬松的百褶喇叭裙。百褶喇叭裙很費料,所以最初在面臨飢荒的歐洲推廣十分艱難,結果在富裕的美國首先流行起來。
5、牛仔褲
便宜及耐穿的牛仔布以前是干粗活的工人及牛仔的服飾,在50年代大為流行,任何年齡及階層的人都穿在身上。馬龍白蘭度、占士甸的牛仔褲配皮夾克的性感坯子、流氓形象更被當時千萬的叛逆青年抄襲。
(8)裙子在美國流行嗎擴展閱讀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西方服裝不再像戰前「男軍裝,女工裝」的單一裝扮。在社會變化和一批設計師的努力下,創造了50年代西方高級時裝的輝煌,成為永遠的經典,載入了時裝的史冊,也使高級時裝業的發展達到了劃時代的高峰。
20世紀50年代是時尚界擁躉服裝新定位、新色彩、和新剪裁的時代。在這個標志性的時期,人們逐漸摒棄了如海報女郎、和鄉村搖滾服裝的復古花哨明艷風。
50年代是一個紙醉金迷,優雅奢華的「Gossip Girl」盛行的閃耀年代。它更彰顯了女性之為女性的特點:精緻、優雅、奢華而甜美浪漫,並縈繞著我們回味至今。
㈨ 什麼叫裙擺效應
裙擺效應,即裙擺指標(Hemline Index),指女性裙擺越長,股市就越低迷;相反,女性的裙子越短,資本市場則越出現昂揚的牛市趨勢。
發明人是美國人埃拉·考伯雷。根據這個指數,如果投資者仔細留意本年度女性裙子的長度,那就基本能准確判斷本年度資本市場的牛、熊走向。
裙擺指數實例
在1900年,股市顯得相當低迷,那時候美國女士的裙子也非常長,顯得死板而無趣;在1929年大蕭條以前,女性裙擺迅速上移;而1930年的大蕭條卻伴隨著長裙的流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股市似乎比裙擺走得早了些,只有瑪麗蓮·夢露的地鐵出風口以手掩裙的照片能和1945年的股市對應上,而1947年的長裙風格要比1946年的股市暴跌晚,長裙再次流行的1969年比股市暴跌晚了將近兩年。
最神奇的事發生在1987年,本來當年的流行款式是超短裙,但是當10月來到的時候,短裙忽然不流行了,而當年秋天美國股市迎來了第二次巨幅下跌。
2004年美國大型零售集團「陶布曼中心」發布一項調查顯示,63%的美國人認為2004年將流行長度在膝蓋以上的短裙,30%的美國人認為2004年流行的裙子將剛剛超過膝蓋,而只有7%的美國人認為將流行垂至腳踝的長裙。結果該年美國經濟成長率為4.4%,成為進入新世紀後美國經濟成長率最高的一年。
㈩ 美國的衣著習慣
隨著時代的變遷,美國人的服裝有很大的變化,20世紀以來發展尤快。30年代的美國,人們還習慣於循規蹈矩,在服裝上講求合乎時尚。同時經濟狀況也不允許人們在服裝上追求奢華和新穎。那時中產階級以上的婦女要講究儀容,不能在街上抽煙,裙子必須長過小腿肚,否則就會被視為有傷風化。與此同時,男青年冬季流行毛線帽、羊皮襯里的黃褐布上衣、燈芯絨燈籠褲和系帶子的高筒靴,靴邊還要插一把大折刀。
到了40年代初,美國女青年開始流行披肩發,參加舞會時可以穿裸肩的蟬翼紗晚禮服。女大學生往往身著腰部稍微裸露的上衣,扎發帶,戴項鏈。男青年則穿著大翻領的上衣和肥大的褲子。
二次大戰前,比較正規的衣服應該是上衣、長褲的質料和顏色一致。而且不論是雙排扣外套還是單排扣外套,都應配同樣顏色質料的背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於物資緊張,美國人的服裝受到很大限制。正在遭罹戰禍的人們根本談不上衣著的講究。華盛頓政府特別頒發了關於戰時服裝的第L-85號條例,規定男子穿雙排扣外套,不許做背心,褲腳管不許做翻出的貼邊,褲背後只許做一個口袋,腰前不許打褶。女子的衣服折邊不得超過2英寸,外套不得縫上兜帽或圍巾,裙子不得寬於72英寸,襯衫只能縫一個口袋,上衣袖口不得翻出貼邊,腰帶寬度不能超過2英寸。其目的是為了節約。
戰爭期間,婦女的服裝受軍裝樣式影響很大。女晚服的披肩和有松緊腰帶的女襯衫均仿造艾森豪威爾夾克衫製成,一種女子很流行的帽子是仿英國突擊隊貝雷帽製成。連女子晚禮服都以金線織成的大機翼為裝飾,從臀部的一側向上彎,橫過胸脯到另一邊的肩,看上去十分醒目。
二次大戰結束後,新時裝迅速興起,風靡美國。巴黎的時裝設計師認准機會,為美國婦女設計出離地不到12英寸的寬闊大裙,肩部取掉墊肩,胸部墊高,使從戰爭的硝煙中走出來的婦女更富於女性美。她們很快穿上了長裙,戴著面紗、羽毛頭飾或土耳其式帽出現在大街上。
50年代,美國人的服裝風尚漸趨平易隨便,不拘禮儀。運動衫和牛仔褲取代了硬領衫和長統絲襪。姑娘們可以不加修飾地帶著滿頭發卷上街,過分的拘謹反會使人另眼相看。
到了60年代,美國服裝進一步朝新穎、漂亮、時髦的方向發展。男子盛行便裝,頭載牛仔帽,腳穿牛仔鞋,顯得瀟灑自然。美國總統肯尼迪的夫人傑奎琳·肯尼迪的穿著打扮曾使婦女們學之唯恐不及。在她的影響下,圓頂帽、尖頭細高跟鞋、剛過膝蓋的裙子、緊身套衣和微微捲曲蓬在耳邊的短發一度非常流行。
60年代以後,婦女的裙子逐漸趨向於短,直到出現了超短裙(「迷你」裙)。
今天美國人服裝的特點就是變化快、式樣多,幾乎每年都要出現新的時裝,而且流行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