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魯迅為什麼會說:中國的最偉大「藝術」,是男人扮女人
“我們中國的最偉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藝術也就是男人扮女人。”
——魯迅《論照相之類》
事物總是在變化的。到20世紀初,八大胡同的相公堂子逐漸被妓院取代,京劇經過士大夫們的改良,地位也逐漸抬升——一直到迅哥的年代,昔日堂子里的憐人相公搖身一變,居然成了文化界、藝術界的明星。最大的明星就是梅蘭芳。
而魯迅非常厭惡京劇。在《社戲》里,迅哥說京劇無非是“咚咚的敲打、紅紅綠綠的晃盪”,“一大班人亂打”,戲台下“太不適於生存了”。在《論照相及其他》里,迅哥說梅蘭芳大概是北京唯一一個不是因為有錢而被人掛起來的人。(意即梅受人追捧,以至於粉絲拍了相片掛起來)還說:“我們中國最偉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藝術也就是男人扮女人。”(這話當然是反諷)
簡言之:
也許是出於對那段不光彩歷史的了解,也許單純是個人喜好,魯迅非常不喜歡京劇,更看不起梅蘭芳和那些跟風捧起梅蘭芳的士大夫們。所以開頭那段話,並不是發自肺腑真心贊,而是陰陽怪氣高級黑。
B. 問一句魯迅的名言的出處和背景。
為了查找魯迅的提法,翻閱了《魯迅書信集》,從1933-1934年有關評論木刻創作、結集出版給木刻作者等人的書信中,談到了不少近似的論述,略引幾段,稍加說明,以便比較。
《致何白濤》(1933年12月19日)
"我以為中國新的木刻可以採用外國的構圖和刻法,但也應該參考中國舊木刻的構圖模樣,一面使人特顯出中國特點來,使觀者一看便知道這是中國人中國事,在現在,藝術上是要地方色彩的。"這說明魯迅強調藝術上應有"中國的特色"和"地方色彩",以免在世界上不同環境中雷同。現代國際式建築,就是這樣千篇一律。
魯迅從1934年2-6月給陳煙橋寫了10封有關木刻的創作、出版和發展的信,闡明其見解,如:"我的主張雜入靜物,風景,各地方的風俗,街頭風景,就是為此。現在的文學也一樣,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為世界的,即為別國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於中國之活動有利。"
前面魯迅強調"中國特點",又把"中國的特色"與"地方色彩"並提,也可理解為:"有中國色彩的,倒容易成為世界的。"至於"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提法,如查不到出處,有可能是魯迅上述提法的演變和發揮。
魯迅要求"打出世界上去",並曾將木刻寄到國外展出。在6月20日《致陳煙橋》信中提到:我們的繪畫(這是北京的作家的出口)及木刻,在巴黎展覽很成功;……這些作品又在莫斯科展覽,評論很好雲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