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女裝大全 » 十七世紀的女裝
擴展閱讀
孕初期褲子穿哪個位置 2024-11-24 20:46:09
麥蕁女裝 2024-11-24 20:46:06
男士白色牛仔褲穿搭 2024-11-24 20:28:12

十七世紀的女裝

發布時間: 2023-12-15 05:33:14

『壹』 17世紀的中國是哪個朝代17實際的日本是哪個朝代那時候的日本民風、建築、思想服裝怎樣

17世紀的中國正值明朝,這時期貨幣以白銀和銅錢為主,也曾用過「大明寶鈔」紙幣,服裝上男裝主要為冕服、朝服、公服、常服;女裝主要為禕衣、翟衣、禮服。十七世紀開始為江戶幕府,亦稱「德川幕府」。江戶幕府的統治制度,史稱「幕藩體制」。江戶時代的經濟和文化 江戶時代的社會經濟有很大發展。農業生產方面,農作物品種增多,耕作技術和灌溉設施等都有所進步,人口和耕地面積尤以前期增加較快,商業性農業也有所發展,漁業、鹽業和山林、水產業更加興旺。手工業和農業進一步分離,自江戶中期以後農村工業得以建立。除江戶、大阪、京都等大城市外,稱為「城下町」的封建城鎮布滿全國。出現了一批以描寫町人生活為主要題材的小說、詩歌、繪畫、版畫和戲曲。中國書籍大量輸入,對儒家學說、先秦諸子百家思想以及孫吳兵法等的研究活躍。江戶時代中期出現了稱為「國學」(日本學問)的新學術部門,代表人物有荷田春滿、賀茂真淵、本居宣長、平田篤胤等。在自然科學方面,創立了「和算」(日本數學);還通過荷蘭書籍學習西方醫學、天文地理等科學知識,以及武器、船舶的製造技術,稱為「蘭學」。在教育方面,各地興辦稱為「寺子屋」(寺塾)的學塾,庶民得以學習讀寫算的知識。
要說江戶時期的服飾就要從鐮倉時代說起, 那個時期把當時的中國服飾中的褲跟裳被省去,袖口亦開始縮小,形成現今和服雛型的「小袖」;另外女子和服亦開始一件化。室町時代後期,日本進入戰國時代,群雄割據戰亂不斷,人民生活不振,造成和服的演變逐漸減慢。此時期亦產生了大紋及素襖兩種款式的和服。另外以平安時期平民所穿著的水干為本所演化出來的直垂於鐮倉時期成為了武家的禮服,到了室町時代更成為了武家的第一正裝。安土桃山時代及以後的服裝主流都是以小袖為主,而於這個時代和服被加上衽、袖、袴等部件。雖然細部的變化於以後的時代仍然持續著,但和服的形態至此已基本定型,直到現代。江戶時代初期,小袖的樣式流行。因平民勢力的抬頭,平民生活水平提升,衣飾漸趨華麗;反之武士階級卻因連年戰爭所造成的財政緊拙,樣式趨於平淡。作為這種反常現象的應對,德川幕府於此時以儒家的價值觀為由,頒行了儉約令,才使這種現象漸漸回復過來。
此時腰帶的使用開始流行,及後更成為和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日本女子成年禮儀的標志,在奈良和平安時期是著裳和結發。裳,指下衣。著裳就是將下衣系在腰上,相當於男子元服時著成人服裝。中世紀以後,與男子系兜襠布相適應,女子在13至17歲左右,月經初潮時系腰帶。初潮也是成年的象徵,被稱作"初花"、"初出"。系兜襠布和系腰帶,很大程度是為了保護性器官,代表著性的成熟。我國舊俗,女子到了15歲左右要"及笄",上頭,花蕊夫人《宮詞》稱:"年初十五最風流,新賜雲鬟便上頭。"日本的結發,相當於我國的及笄,用簪子(笄)來束發,表示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齡。每年1月第2個星期一。

『貳』 帶你感受17世紀的優雅,太養眼了,帝政風洛麗塔長什麼

如果說甜美風洛麗塔更適合女生或者小女生,哥特風洛麗塔裝扮更適合帥氣個性lo娘,那麼古典風洛麗塔吸收了前兩件衣服的經驗,最具代表性的服飾之一是帝政風洛麗塔連衣裙。這種款式在裙子上應用非常廣泛,無論是連衣裙還是裙子,都能展現出帝政風洛麗塔連衣裙的色彩和應用范圍不斷增加,帝政風洛麗塔設計優勢和亮點主要集中在風格上。

可以選擇束腰方領設計的組合,不僅可以加入歐洲元素,還可以展現出獨特的女性氣質。洛麗塔連衣裙大多採用圓領或高領設計,但加入方領設計不僅能展現性感鎖骨,還能在拉長臉型的同時起到視覺上的剪裁效果,最重要的是方領的設計也能凸顯身材曲線,對於身材比例不完美的女生來說顯然是非常友好的。17世紀已經成為主流的洛麗塔,帝政風洛麗塔裙子不僅款式出眾,還能凸顯豐滿曲線身材,顯瘦效果明顯。

『叄』 17世紀和18世紀,貴族男性和女性的衣服採用什麼形式

貴族中服飾主要以純棉、綢緞、錦緞。在加上蕾絲邊,印花,等加工最終成為17世紀維多利亞時期風靡一時的洛洛可式服飾。

洛可可(Rococo)一詞來自法語Rocaille,意為小石頭、小沙礫。作為藝術風格用語,起先指用貝殼和石頭修築起來的人工假山和岩洞,後來指具有貝殼紋樣曲線的裝飾主題。

十八世紀歐洲宮廷貴族盛行洛可可風格,洛可可服裝的顯著特點是柔媚細膩、 纖弱柔和,這使整個服裝風格趨於柔美化、繁復化,誇張的造型、柔和艷麗的色彩以及自然形態的裝飾,給人以奢華浪漫的視覺效果。洛可可時期色彩常用白色、金色、粉紅、粉綠、淡黃等嬌嫩的顏色。 服飾上的色彩也表現為柔和艷麗的色調,例如甜美的香檳色和奶油色洛可可服飾追求柔媚細膩的情調。 為了模仿自然形態,服裝上的裝飾物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對稱形狀,變化萬千。

(3)十七世紀的女裝擴展閱讀:

歷史進人18世紀,西歐各國資產階級不斷發展,資本主義勢力逐漸增強,社會結構發生著深刻變化18世紀中葉,產生於英國的產業革命,大大加速了西歐資本主義的進程。在文化藝術方面,法國仍是西歐的中心。

新興資產階級不斷積累財富,絕對主義的路易王朝漸漸失去活力,處於沒落的前夜。在上流社會,出現了與國王主宰的宮廷相對的資產階級的沙龍文化(salon,即「會客室」、「客廳」。指從17世紀起,西歐貴族、資產階級談論文學、藝術或政治問題的社交集會。

18世紀這種集會在法國特別流行)。在這樣的沙龍中,人們只追求現世的幸福和官能的享樂,這使人們的感覺異常敏銳,從而形成了與巴羅克那莊重豪華、拘泥虛禮的宮廷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態,這就是著名的「洛可可樣式」。

『肆』 請問十七世紀英格蘭的服飾

17世紀的歐陸,藝術史上標明當屬於巴洛克時代,巴洛克——這個耳熟能詳的詞彙,源自西班牙語及葡萄牙語,意指有瑕疵的珍珠(barroco)。當時歐洲文藝,尋求著打破文藝復興時期的嚴肅、含蓄和均衡,崇尚豪華和氣派。在服裝上,亦有「巴洛克風格」一說,專指17世紀歐洲的服裝款式。巴洛克在富麗堂皇中代表了路易十四的精神。它的氣勢雄偉、生氣勃勃、色彩艷麗、線條優美、富麗豪華的風格,使其在義大利、法國、西班牙等國的宮廷貴族中得到大力提倡。唯獨英國,受到巴洛克影響很小,那邊,是另一種情況。


17世紀的英國的服飾,虛心向法國和義大利乃至西班牙學習,盡管「巴洛克風格」也波及到英國,但這個時代總的來說,英國處於將歐陸各國優點集大成的時代。這一時期,女服也像男服那樣盛行緞帶和花邊。但是,與男子不同的是她們並沒有以緞帶取替珠寶。相反,當時最時髦的佩飾品和衣服上的裝飾,仍以珍珠為最。而且,初期女子不尚戴帽時,高高的頭飾上仍然戴著寶石。女裙的最大變化是,以往撐箍裙都需要撐箍和套環等固定物,而這時有些婦女已經免除過多的硬質物的支撐,這是一百年來第一次形成布料從腰部自然下垂到邊緣。在從肥大形向正常形過渡的過程中,婦女們常把外裙拽起,偶爾系牢於臀部周圍,這樣其實比以前顯得更肥大。可是由於故意把襯裙露在了外面,因此又給下裳的藝術效果增添了情趣與色彩。這些襯裙都是用錦緞或其他絲織品做成的,上面襯有各種不同的顏色,有的還鑲著金邊,自然值得炫耀一番。這種風尚的流行,使得女性們將精力投入到襯裙上,以襯裙的各種質料或顏色(有時穿兩套精美襯裙)來顯示自己不落俗套。當然,盡管這樣,裙子的外形還是相當大的,有很多裙形開始向兩側延伸,事實上這是受到西班牙宮廷服飾的影響。


除此以外英國婦女對佩飾品和服裝隨件的興趣,可以說和男子相比不相上下。首先是頭飾;其次是領口顯露出來的項鏈,凡沒有穿輪狀大皺領的婦女,頸間沒有不戴項鏈的;再者手套也格外講究,而且無論男女都把手套戴在手上或拿在手裡。現今可以在幾個大博物館里看到的手套,一般都會在深色的手腕部位綉上花紋,還有的在邊緣處鑲帶,或是綴上裝飾品。不戴手套的時候,大多是用一個舒適溫暖的皮筒。這種皮筒和皮毛圍巾一起戴,不分男女。另外,上層社會曾流行無論冬夏,時髦的人都帶著扇子。


此外,眾所周知的「紳士」(a gentleman;the gentry)一詞,便是此時在英國形成的,倡導傳統文化與自我存在的價值觀,追求品味與人性化的生活方式。他代表著英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種新的社會思潮,是中上層階層男士所追求的一種社會風尚。考究的著裝,文雅的舉止,尊重女性,尊重人格,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對生活質量的追求與建造。彰顯男人的剛毅、堅韌、含蓄、深沉、與寬宏大量的人格之美。

可以說,經過了17世紀,英國的服裝水平可以和歐洲任何一個國家相媲美,這為後面引領時風打下了伏筆。

資料摘取來源:http://tieba..com/p/1603612188

『伍』 英國十七世紀的服飾

http://www.dianping.com/group/jinling/topic/93056

18世紀洛可可風格優雅靈魂

經歷17世紀巴洛克風格的洗禮,18世紀的服飾風格從粗狂、強硬轉為纖細、優美。這種革命性變化被稱為「Rococofashion」。繁復的裝飾,奢華的面料,精細的剪裁,是洛可可風格的明顯特徵,若要用更簡潔的話來概括,即是「優雅」。

女人流行「Robe」,寬大的撐裙上有華美的刺綉,那時鑽石還沒有流行,時髦女人們的頸部戴一根蕾絲做成的裝飾圈,以襯托胸部的豐滿。而男人的衣服則越來越合身,白襯衫、背心、絲綢馬褲、胸部裝飾、圍巾,這一套裝扮是典型的男士裝扮。

18世紀男士衣服色調優雅,強調胸部裝飾,袖子的設計比較誇張。

刺綉是一大看點,金、銀和其他五彩繽紛的絲線刺綉,使服裝色彩看起來極其燦爛。

男鞋在今天,它會被認為是時髦小姐的鞋。但在18世紀的歐洲,它屬於男人。織錦緞面料,小金屬片裝飾,刺綉,方頭,奢華而時髦。

胸衣即使是穿在女人內里的胸衣,也有精美的刺綉。

19世紀 浪漫主義男人有了女人味

無論時尚多麼囂張,其實不過是時代的附屬品。在經歷了法國大革命後,人們突然沒有了18世紀典雅、輕松的心態,空想主義色彩濃郁,而服飾將這種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你很難用一句話來總結19世紀的服裝風格,它既有革命時期的簡練和樸素,也有浪漫主義的詩意和婉麗。

無論如何,浪漫主義時期的服飾是法國大革命新古典主義後的回歸,它在服裝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那個時期,「女人味」的審美觀念彌漫了整個歐洲大陸,女性似乎成了第一性,她們故作嬌柔,服裝款式充滿幻想色彩,而男人也被女人的嬌柔所吸引,他們收細腰身,甚至不惜使用緊身胸衣。

19世紀的時裝業有兩個值得關注的變化:工業的進步和更高級裁剪技術的出現,使服裝的面料和款式更為多樣化;由於彩色印刷術的出現,時裝樣本開始出版,它是現代時裝雜志的「鼻祖」。它的出現使原本由宮廷貴婦引導流行的時代一去不返,時裝樣本和舞台劇中的女演員成為新的時尚代言人。

19世紀,男裝變得更加女性化,背心、外套和長褲是最常見的組合。為了凸現身材,男士們開始使用緊身胸衣。

男士主要配飾有領結、桶形禮帽、文明杖。

女裝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織紋較密的白麻布,薄紗,條紋毛織物和蟬翼紗,給人輕盈、飄逸的感覺。強調細腰和誇張的裙擺,馬鬃編成的裙撐首次出現。為了顯示細腰,肩部設計不斷擴張,袖口也極度誇張,甚至在袖根部用金屬絲做撐墊。

18世紀-20世紀服飾

19世紀末服飾,開始使用特殊面料,設計也比較新潮、大膽,從中可以窺見現代服飾的剪影。

▲手套1830年。手套是女士們不可缺少的服飾品。黑色蕾絲和金屬做的珠子相配,充滿香艷風情。

與此同時,女人發髻越來越高,她們用長長的飾針固定,上面裝飾羽毛、緞帶等。帽子與發型相呼應,寬檐高帽上裝飾蕾絲和人造花。

▲為了強調所謂的教養,那時的女士們總是隨身帶著葯丸,用手帕掩面,作嬌羞狀。但她們也熱衷運動,早上騎馬,下午打網球或高爾夫球,這便是當時的網球裝和高爾夫球裝。

▲19世紀30年代,女士風行像男士那樣騎馬兜風,騎馬服飾開始出現。女士在寬敞的長裙里穿用細棉布做的緊身馬褲和長統靴,戴高統禮帽和鹿皮手套。

20世紀 時裝化多樣化

戰爭改變了原有的社會價值體系,也將19世紀浪漫主義風潮打破。隨著中產階級的崛起,他們全新的生活理念,使服裝設計師開始試著用一種藝術的眼光看待設計。20世紀初,設計師進行「剪裁革命」,Vionnet夫人著名的斜線剪裁,Gres夫人完美地運用了打褶和絲綢處理工藝,這些至今仍是時裝大師們創造力的源泉,我們熟悉的三宅一生、范思哲等,都曾借鑒過這些工藝。
20世紀的女性追求獨立,徹底拋棄了緊身胸衣,喜歡式樣簡潔,有綜合功能的服飾。到了20世紀中後期,女人們強調個性,除了要求品味不凡的款式,還要求它是惟一的款式。在這個「信息爆炸的世紀」,功能主義、極簡主義、古典主義,時尚隨著歲月之河,一一輪回。

法國人值得驕傲,在這個世紀,巴黎憑借精湛的工藝和設計,成為世界時尚製造地,一年兩次的高級女裝展更是引無數愛美人士競折腰。與此同時,時尚媒體發展迅猛,時尚雜志成為真正的潮流引導者。

1950年的藍色絲緞晚裝。極其輕柔的面料,被稱為「女人的肌膚」。20世紀,人們越來越關注面料,有句名言:僅次於情人愛撫的,是好的布料。

由蕾絲、花邊、絲綢面料組成的內衣問世時,曾引起轟動。有人稱它為「內衣革命」。

20世紀末,女裝更加男性化

http://www.haibao.cn/forum/board/26/32993/

http://www.haokanbu.com/story/63877/?page=10

http://blog.163.com/cecily_808/blog/static/81209402007825952450/

『陸』 17世紀的中國都發生了什麼,那時有什麼特徵(趣事

17世紀的中國正值明朝,這時期貨幣以白銀和銅錢為主,也曾用過「大明寶鈔」紙幣,服裝上男裝主要為冕服、朝服、公服、常服;女裝主要為禕衣、翟衣、禮服。

戰爭很多,和荷蘭都打過,農民起義較多,和後金、日本也戰過。明朝早期比較繁榮,經過土木之變後衰落。海賊也很多,和日本之間的海峽經常有海賊來往。航海技術發達,鄭和下西洋就看得出。

『柒』 採用希臘式長裙作為女裝的時代是

採用希臘式長裙作為女裝的時代是新古典主義。採用希臘式長裙作為女裝的時代是新古典主義,興起於18世紀的羅馬??,並迅速在歐美地區擴展的藝術運動。新古典主義,一方面起於對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藝術繁瑣的裝飾的厭惡,羅馬龐貝遺址的發掘,希望以重振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為銀局臘信念。新古典主義的藝術家刻意從風格與題材模仿古代藝術,並且知曉所模仿的內容為何。新古典主義作為一個獨立的流派名稱,最早出現於十七世臘改紀中葉歐洲的建築裝飾設鋒滑計界,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傢具設計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