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裝圖片 » 帶著一頂帽子的戴是哪個帶
擴展閱讀
哪個潮牌可以定製 2025-02-07 17:21:42
怎樣鉤旋轉奶嘴帽子 2025-02-07 16:56:19

帶著一頂帽子的戴是哪個帶

發布時間: 2022-05-11 01:26:28

1. 戴帽子的戴是什麼部首

一、戴的部首:戈

二、拼音:dài

三、釋義:

1、加在頭、面、頸、手等處:~帽子。披星~月。~圓履方。不共~天。

2、尊奉,推崇,擁護:~仰。愛~。擁~。感恩~德。

四、筆順:橫、豎、橫、豎、橫折、橫、豎、橫、橫、豎、豎、橫、撇、點、斜鉤、撇、點。

(1)帶著一頂帽子的戴是哪個帶擴展閱讀:

相關組詞:

1、戴目

[dài mù]

猶側目。戴,通「載」。

2、大戴

[dà dài]

稱漢戴德。詳「大小戴」。

3、戴任

[dài rèn]

見「戴勝」。

4、戴干

[dài gàn]

一種奇異的相貌。指頭部有肉突起如干戈對立。

5、欣戴

[xīn dài]

欣悅擁戴。

6、愧戴

[kuì dài]

感謝。

7、擎戴

[qíng dài]

雜技的一種。

2. 她帶了一頂漂亮的帽子去學校是哪個帶

應該是這個戴。
改正後的句子是:她戴了一頂漂亮的帽子去學校。

3. 帶帽子是哪個戴字

「戴帽子」是「戴」。戴(拼音:dài)是漢語通用規范一級字(常用字),形聲字,最早出現在先秦。「戴」指頂在頭上,泛指把東西放在頭、面、頸、手等處;也引申為「尊崇、愛戴」;還有「豎立」;「正對」等意思。
戴相關組詞:
1、愛戴:意思是敬愛並且擁護。
出自明代唐順之《請皇太子受朝疏》:「內外官僚之眾,四夷朝貢之臣,咸於快覩爭覲之餘,興起其愛戴趨附之忱。」
2、披星戴月:指身披星星,頭頂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出自元·鄭廷玉《冤家債主》第一的:「這大的孩兒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3、不共戴天:意思是指不願和仇敵在同一個天底下並存,形容仇恨極深。
出自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此不共戴天之仇,兒誓不與俱生人世。」
4、感恩戴德:意思是感激別人給予的恩惠和好處。
出自《三國志·吳志·駱統傳》第五十七卷:「(統)常勸(孫)權以尊賢接士,勤求損益……今皆感恩戴義,懷欲報之心。權納用焉。」
5、戴圓履方:意思是頭頂著天,腳踩著地。指生活在人間。
出自西漢·劉安《淮南子本經訓》:「戴圓履方,抱表懷繩,內能治身,外能得人。」

4. 帶帽子與戴帽子哪個正確

戴帽子正確。

戴帽,漢語詞彙,拼音是dài mào,指把帽子戴在頭上。引申為於一物之上加以他物,引申為在政治上或行為上給人定性。亦作「戴帽子」。

把帽子戴在頭上。引申為於一物之上加以他物。宋戴鼎臣《東原錄》:「海州朐山 ,俗言朐山 戴帽即雨,蓋謂雲出覆冒其上為雨候。」

引申為在政治上或行為上給人定性。劉亞舟《男婚女嫁》第六章:「程玉柱的爹爹叫程濟仁,是個戴帽富農。」《花城》1981年第3期:「摘帽子戴帽子!好好的一個日常生活用語,和『衣服』『襪子』一樣的『帽子』竟變成一個使人膽戰心寒的聲音,這是多麼古怪的歷史現象!」

方言:上一級跨一級指定給某個具體人的榮譽、待遇等現象。例句:這個市級二等功是教體局戴帽給李老師的。

(4)帶著一頂帽子的戴是哪個帶擴展閱讀

戴的釋義:

戴:讀dài。有如下解釋:增益;加在頭上或用頭頂著;插上、架上或套上;尊奉,推崇,擁護;古國名;姓。

[解釋1]:增益。《說文》:「分物得增益曰戴。」

[解釋2]:加在頭上或用頭頂著。如:戴帽子;戴頭巾;戴假發;戴盆;披星戴月;戴圓履方;不共戴天;天戴其蒼,地履其黃(清·梁啟超《飲冰室合集》)。

[解釋3]:插上、架上或套上。如:戴花;戴眼鏡;戴金戒指;戴手套。

[解釋4]:尊奉,推崇,擁護。如:戴仰;愛戴;擁戴;感恩戴德;庶民不忍,欣戴武王(《國語·周語上》)。

[解釋5]:古國名。姬姓。春秋時滅於鄭。故址在今河南省民權縣東。《春秋》隱公十年(公元前713年):「宋人、蔡人、衛人伐戴。鄭伯伐取之。」

[解釋6]:姓,如戴汝虎。英語對照:Day / Tae。

帶的釋義:

帶是一個漢字,讀作dài,本意是指大帶、束衣的腰帶,也指用皮、布或線等做成的長條物。該文字在《儀禮·士虞禮記》和《詩·衛風·有狐》等文獻均有記載。

1、帶子或帶狀物:鞋~、車~;

2、區域:沿海一~;

3、攜帶:~上一本書;

4、引導:引導某人或某物。如:帶將(帶領);你帶路,我們跟你走。

5、附帶:連說~笑;

6、含:面~微笑。

5. I am wearing a hat指什麼我現在正戴一個帽子這個狀態還是我正在戴帽子這個動作

翻譯過來就是:我戴著帽子。
wear:不僅是戴上(戴頭上的那一下動作),也可以理解為戴(戴在頭上這個動作)

所以沒人錯了,
就是現在進行時,表示你戴著帽子的動作(狀態)。

6. 戴帽子的“戴”是什麼部首

戴的部首:戈。

7. 博大精深的漢語知識,「帶帽子」與「戴帽子」有什麼區別

戴帽子正確。

戴帽,漢語詞彙,拼音是dài mào,指把帽子戴在頭上。引申為於一物之上加以他物,引申為在政治上或行為上給人定性。亦作「戴帽子」。

把帽子戴在頭上。引申為於一物之上加以他物。宋戴鼎臣《東原錄》:「海州朐山 ,俗言朐山 戴帽即雨,蓋謂雲出覆冒其上為雨候。」

引申為在政治上或行為上給人定性。劉亞舟《男婚女嫁》第六章:「程玉柱的爹爹叫程濟仁,是個戴帽富農。」《花城》1981年第3期:「摘帽子戴帽子!好好的一個日常生活用語,和『衣服』『襪子』一樣的『帽子』竟變成一個使人膽戰心寒的聲音,這是多麼古怪的歷史現象!」

方言:上一級跨一級指定給某個具體人的榮譽、待遇等現象。例句:這個市級二等功是教體局戴帽給李老師的。

(7)帶著一頂帽子的戴是哪個帶擴展閱讀

戴的釋義:

戴:讀dài。有如下解釋:增益;加在頭上或用頭頂著;插上、架上或套上;尊奉,推崇,擁護;古國名;姓。

[解釋1]:增益。《說文》:「分物得增益曰戴。」

[解釋2]:加在頭上或用頭頂著。如:戴帽子;戴頭巾;戴假發;戴盆;披星戴月;戴圓履方;不共戴天;天戴其蒼,地履其黃(清·梁啟超《飲冰室合集》)。

[解釋3]:插上、架上或套上。如:戴花;戴眼鏡;戴金戒指;戴手套。

[解釋4]:尊奉,推崇,擁護。如:戴仰;愛戴;擁戴;感恩戴德;庶民不忍,欣戴武王(《國語·周語上》)。

[解釋5]:古國名。姬姓。春秋時滅於鄭。故址在今河南省民權縣東。《春秋》隱公十年(公元前713年):「宋人、蔡人、衛人伐戴。鄭伯伐取之。」

[解釋6]:姓,如戴汝虎。英語對照:Day / Tae。

帶的釋義:

帶是一個漢字,讀作dài,本意是指大帶、束衣的腰帶,也指用皮、布或線等做成的長條物。該文字在《儀禮·士虞禮記》和《詩·衛風·有狐》等文獻均有記載。

1、帶子或帶狀物:鞋~、車~;

2、區域:沿海一~;

3、攜帶:~上一本書;

4、引導:引導某人或某物。如:帶將(帶領);你帶路,我們跟你走。

5、附帶:連說~笑;

6、含:面~微笑。

8. 帶帽子是哪個帶

「戴」帽子。

「戴」帽子、「戴」圍巾、「戴」口罩。顧名思義「帶」所謂攜帶,「戴」所謂穿戴。「戴」具體解釋如下:

拼音:dài、四角碼:43850

部首:戈、總筆畫:17、部首外:13

98五筆:flay、86五筆:falw、鄭碼:eheo

統一碼:6234、倉頡:jiwtc、筆順:12125121122134534

釋義:

1、 加在頭、面、頸、手等處。

2、 尊奉,推崇,擁護。

3、 姓。

(8)帶著一頂帽子的戴是哪個帶擴展閱讀

筆畫

部分詞語解釋:

1、戴角:[dài jiǎo]

頭頂上生角。

2、披戴:[pī dài]

做道士。

3、欽戴:[qīn dài]

敬佩愛戴。

4、歸戴:[guī dài]

歸心擁戴。

5、瞻戴:[zhān dài]

猶仰戴。

6、北戴河:[běi dài hé]

中國避暑勝地。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南臨渤海。

9. 帶手錶是哪個帶字 帶 還是 戴

戴手錶
戴與帶的區別是:表示意義不同、詞性不完全相同

一、表示意義不同

1、戴:指頭頂著,也泛指把物品放在頭、面、胸、臂、頸等處。「戴」的東西常是帽子、眼鏡、項鏈、紅領巾、徽章、臂章、手錶、手套、戒指、手銬等。例如:

會場周圍巡邏的戰士胸前戴著身份卡,臂上戴著執勤的標志。

2、帶:表示「隨身攜帶」。「帶」表示的動作具有裝飾的意味或某種特殊的含義。「帶」的對象多為工具、槍支、行李、食物、家屬等。例如:

你們帶的行李都放到車上吧,咱們先去吃飯。

二、詞性不完全相同

1、戴:只作動詞使用,如:擁戴、愛戴、佩戴等。

2、帶:可以作名詞用,如:皮帶、車帶、海帶;也可以作為動詞,如:身上帶著書包。

10. 帶帽子是哪個戴字

戴。

戴(拼音:dài)是漢語通用規范一級字(常用字),形聲字,最早出現在先秦。

簡介

又《爾雅·釋地》:途出其前戴丘。疏:道過丘南,若為道負戴。

又値也。《禮·喪大記》:君纁戴六。註:戴之言値也。《爾雅·釋地》:戴日為丹穴。《注》:値也。《疏》:値日之下,其處名丹穴。

又《謚法》:典禮無愆曰戴。《左傳·隱三年》:其娣戴媯生桓公。《注》:戴謂謚。

又姓。出濟北,本宋戴穆公後。

又或作載。《禮·月令》:載靑旂。《詩·周頌》:載弁俅俅。《音義》:如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