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家保護藏羚羊措施有什麼
為保護好藏羚羊,在藏羚羊分布區,還開展了廣泛的宣傳教育,培養了一批保護管理和科研人員,組織資源調查和科學研究等。對十分猖獗的盜獵藏羚羊、走私藏羚羊絨的違法犯罪活動,中國原林業部(現國家林業局)予以特別關注,並進行了專門調查;中國各有關部門和當地政府組織森林公安機關等執法力量,在藏羚羊分布區、重要運輸路線及加工點、重點海關及邊境線,連續多年實施了嚴厲的打擊行動。據不完全統計,自1990年以來,中國森林公安機關共破獲盜獵藏羚羊的案件100餘起,收繳被獵殺的藏羚羊皮17,000餘張、藏羚羊絨1100餘公斤、各種槍支300餘支、子彈15萬發、各種車輛153輛,抓獲盜獵藏羚羊的犯罪嫌疑人近3000人,擊斃盜獵分子3人。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為保護藏羚羊及其棲息地,涌現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原青海省治多縣西部工委書記索南達傑同志就是保護藏羚羊英雄們的典型代表,他領導的隊伍不畏艱難困苦,連續三年在10多萬平方公里渺無人煙的可可西里地區輾轉巡護,抓獲許多盜獵藏羚羊的犯罪分子。1994年1月18日,這位年僅40歲的英雄,在追捕非法盜獵藏羚羊犯罪分子的戰斗中,不幸中彈,壯烈犧牲。
� 四、中國藏羚羊保護仍面臨著重重困難
� 其根本原因是由於在中國境外存在著利潤巨大的藏羚羊絨及其織品貿易 然而,盡管中國有關部門多次實施嚴厲的打擊行動,卻並沒有從根本上制止住非法盜獵藏羚羊、走私藏羚羊絨的活動,中國藏羚羊總數仍顯示出不斷下降的趨勢。究其原因,一是由於藏羚羊分布區總面積超過60多萬平方公里,海拔均在3700~5500米以上,人煙稀少、空氣稀薄、氣候惡劣,以現有的警力、裝備和財力難於實施全方位、不間斷的巡護,而盜獵分子則抓住空隙對藏羚羊群進行大肆屠殺;二是犯罪分子在盜獵、運輸、取絨和走私等各個環節建立了更嚴密的組織,採取了更隱蔽的手段,對上述犯罪行為實施打擊的難度因此進一步增加。
� 另一方面,當中國的執法人員在惡劣環境中艱難追捕盜獵分子的時候,令人遺憾的是,部分國家和地區的藏羚羊絨及其織品貿易並未得到有效打擊和制止,而這恰恰是盜獵分子瘋狂獵殺藏羚羊的根本原因。這可從以下幾方面看得十分清楚:
1、盜獵分子獵殺藏羚羊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獲得藏羚羊絨。到目前為止,中國所逮捕的所有盜獵分子的供詞都證實了這一點。另一方面,由於藏羚羊肉寄生蟲很多、藏羚羊皮製革性能差等原因,還不存在對藏羚羊肉、皮、頭骨、角等的貿易性開發利用,中國境內也沒有藏羚羊及其產品的需求市場。在所有盜獵藏羚羊現場都可以看到大量遺留的藏羚羊屍體、頭骨、角,而取絨後被丟棄的大量藏羚羊皮則在其它許多地方被發現,可充分證明獲得藏羚羊絨是引發大肆獵殺藏羚羊的根本目的。
2、藏羚羊絨貿易給盜獵分子帶來巨額利潤。大量藏羚羊被獵殺取絨後,一部分絨被走私分子藏夾在棉被、羽絨服中或藏匿在汽油桶、車輛和羊絨中,矇混通過中國西藏的樟木、普蘭等口岸出境;而另一些走私分子則人背畜馱到邊境秘密交易點進行交易。在中國境外,1公斤藏羚羊生絨價格可達1,000~2,000美元,而一條用300~400克藏羚羊絨織成的圍巾價格可高達5,000~30,000美元。如此高額的利潤,進一步刺激了盜獵分子慾望,並使他們有條件獲得更有效的武器和裝備,用於大肆屠殺藏羚羊。毫無疑問,這還進一步加大了中國實施打擊行動的難度。�
3、中國從來沒有利用藏羚羊絨的傳統習俗,至今也沒有藏羚羊絨及其產品的消費市場。盜獵分子所獲藏羚羊絨,最終都是在中國境外轉換成資金或他們所需的物資。綜合分析上述實際情況,國際上許多關注藏羚羊保護的組織、人士和我們得出的結論都是一致的:正是由於在部分國家和地區一直存在著藏羚羊絨加工及貿易,並由此給盜獵分子帶來豐厚的收益,刺激盜獵活動愈演愈烈,直至威脅藏羚羊的生存。從根本上清除部分國家和地區至今仍然存在的藏羚羊絨加工及貿易,是保護、恢復藏羚羊種群的關鍵和當務之急。
� 五、保護藏羚羊需要國際社會的理解和共同行動
� 當今社會已經普遍認識到,不受控制的野生動物及其產品國際貿易,勢必嚴重損害某些野生動植物種的自然發展,甚至危及物種的生存;而對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國際貿易進行控制和對某些物種實行保護,僅依靠某一個國家的力量是難以實現的。正是基於這一認識和對每一物種價值的深刻理解,1973年3月3日在華盛頓誕生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並在此基礎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開始了一系列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合作,取得的成效令世人矚目。
� 目前,一批批藏羚羊在呻吟中死去,而盜獵者、加工者和貿易者卻仍在部分國家和地區通過走私、非法國際貿易等形式獲得了浸滿藏羚羊血的巨額利潤;一些消費者為追求時尚,仍在麻木地作為幫凶而加劇了對藏羚羊的殘殺。這不僅是對許多國家相關法律的對抗,也是對《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蔑視和對全人類保護野生動物意願的踐踏。為此,我們提請特別是在藏羚羊絨織品加工及貿易仍然存在的國家和地區的有關政府、組織和人士,對上述情況予以必要的關注,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
� 保護藏羚羊及瀕危野生動物,是中國政府的堅定決心,也是中國人民的良好意願。中國政府和人民已經並將繼續為此作出不懈的努力。但由於在中國境外存在著利潤巨大的藏羚羊絨及其織品加工貿易和消費市場,保護和挽救藏羚羊種群迫切需要國際社會的合作和努力。對此,我們摯誠希望有關國家政府、組織和人士,珍惜藏羚羊這一古老物種的價值和人類保護野生動物的美好意願,切實理解加強國際合作對保護藏羚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採取有效行動打擊和制止一切從事藏羚羊絨加工貿易和消費等危及藏羚羊生存的活動,以促使藏羚羊種群最終得以恢復和發展。
2. 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青海省有哪幾項
1,唐卡被稱為藏族的「網路全書」,也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中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a,唐卡的繪制要求嚴苛、程序極為復雜,必須按照經書中的儀軌及上師的要求進行,包括繪前儀式、製作畫布、構圖起稿、著色染色、勾線定型、鋪金描銀、開眼、縫裱開光等一整套工藝程序。
b,顏料全部採用珍貴的礦物寶石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以示其神聖。這些天然原料保證了所繪制的唐卡色澤鮮艷,璀璨奪目,雖經幾百年的歲月,仍是色澤艷麗明亮。製作一幅唐卡用時較長,短則半年完成,長則需要十餘年。
3. 去青海湖旅遊需要准備些什麼
長袖襯衣2件,薄外套1件,抓絨或羽絨一件,沖鋒衣一件,秋衣秋褲1-2套,耐磨耐臟褲子1-2條,一次性內衣褲若干,襪子,手套、拖鞋、帽子、口罩、圍巾、太陽眼鏡。
食品:帶點巧克力什麼的高熱量食品。路上如果有幾餐在火車上的話,大家可以帶點水果、零食,其個人情況而定。飲食方面,最推薦的是入鄉隨俗,喝點酥油茶,吃點氂牛肉包子,可以緩解高原反應的。
4. 去青海買氂牛肉的時候發現好多牌子選啊,哪種比較正宗呢求推薦!!!
四個春天氂牛肉,和京東有合作
5. shokay的氂牛絨圍巾怎麼那麼貴啊難道氂牛絨制的都要那麼貴么
好像氂牛絨比較稀罕吧,聽說一頭氂牛才產一點點的氂牛絨,而且很很少人用這個來做織品吧,物以稀為貴嘛,這是常理啊。
6. 西寧哪裡買到的氂牛干比較正宗,整個青海也行。哪裡的比較正宗
牛肉乾都一樣,西北郊和百德我覺得不錯
7. 青海特產氂牛肉在哪能買的到
在長江路報社附近有幾家專賣氂牛肉乾和青海土特產的店
氂牛肉比較好的牌子是雪山
那裡買的有大袋的
你可以去可能看
要比一般的地方便宜些
可以成箱購買
8. 王宗仁 藏羚羊
1990年藏羚羊的數量大約為100萬只,1995年下降到 7.5萬只。 以往可以發現1.5萬只以上的藏羚羊群,現在數量大為減少。
主要分布在中國青海、西藏、新疆三省區,現存種群數量約在10萬只以上。
自然保護區:為了保護藏羚羊和其它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動物,國家於1983年成立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成立羌塘自然保護區,1995年成立可可西里省級自然保護區,1997年底上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0年成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藏羚羊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近年來,西藏加大了對藏羚羊的保護,嚴厲打擊非法捕殺藏羚羊犯罪活動,加強法制宣傳和執法力度,使西藏境內藏羚羊種群數量從1999年的7萬只增加到目前的10萬只以上。
西藏自治區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處卓瑪央宗處長說,根據近幾年來對野生動物的調查和國內外專家的研究結果表明,西藏是藏羚羊的主要分布區,藏羚羊種群分布在西藏羌塘60 多萬平方公里的區域,並涉及西藏的那曲、阿里、日喀則三個地區的17個縣。
為了保護藏羚羊,20世紀90年代初,西藏自治區把藏羚羊主要棲息地藏北羌塘的大部分區域劃入自然保護區,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陸生野生動物類型保護區;2000年,羌塘自然保護區又晉升為國家級保護區,為藏羚羊保護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為了打擊非法捕殺藏羚羊的犯罪活動,西藏羌塘及有藏羚羊分布的有關地、縣、鄉分別組建了保護區管理局、分局、管理站,新建和充實了阿里、那曲、日喀則三地區、17個縣、25個鄉的林業機構及人員,建立了瑪依等7個管理站,配備了藏羚羊保護專用車輛近30台,並裝備了相應的通訊設備等。從1999年到2003年,西藏用於保護藏羚羊的設施建設、配備的各種裝備以及人員經費等累計投資達6000多萬元;保護藏羚羊的工作人員目前已達到近400人。5年來,共破獲藏羚羊盜獵案件346起,判刑18人。
9. 關於藏毯
一、企業基本情況
此次被調查企業9戶。青海藏羊地毯(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傢具有自營進出口經營權和外貿流通進出口經營權的民營企業,現麾下有獨立核算的藏毯生產企業8戶(省內企業為青海高原藏羊地毯有限公司和青海海湖藏毯有限公司,其餘6戶均為省外企業),同時,該公司在中國的上海、天津以及日本的大阪、德國的漢堡設有四個出口公司。青海海源工貿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以生產機織地毯為主兼營手工地毯並具有外貿流通進出口經營權的民營股份制企業;青海美亞生態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手工地毯並擁有外貿流通進出口經營權的外商投資企業;湟中縣多巴民族地毯廠和循化縣金羊地毯廠是以生產絲毛藏毯和仿古藏毯為主的兩家私營企業,目前,金羊地毯廠處於停產狀態;樂都民族地毯廠和樂都海湖地毯廠是委託加工手工地毯的兩家集體企業。
二、藏毯產業發展狀況及特點
(一)以非公有制為龍頭的藏毯企業生產規模擴大、發展速度加快
2004年,藏毯企業的資產合計為10596萬元,比2003年增長9.71%,其中,非公有制企業資產所佔比重高達99%。藏毯企業實收資本合計為2740萬元,其中:國家資本15.7萬元,佔0.6%;集體資本30萬元,佔1.1%;法人資本725萬元,佔26.4%;個人資本1761萬元,佔64.3%;外商資本208.78萬元,佔7.6%。
2004年,省內企業生產藏毯15萬平方米,比2003年增長25%,預計今年的生產能力將達到21萬平方米;企業共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12168萬元,比2003年增長27.3%。青海高原藏羊地毯有限公司、青海海湖藏毯有限公司和青海海源工貿有限責任公司三家企業在產量和產值合計中所佔的比重分別高達74%和94%。從產品構成看,機制毯佔38%,手工毯佔62%。在全部產品產量中,出口佔63%,其中手工毯的出口率高達98%,產品暢銷於歐美、日本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今年1-4月,企業生產藏毯4.18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40.3%;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3921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2%。
(二)出口創匯增長迅猛,為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青海省是全國五大牧區之一,有著豐富的畜產品資源和生產地毯的悠久歷史,是藏毯的發源地之一,而「西寧大白毛」則是世界地毯行業公認的織做地毯的最佳原料。多少年來,由於歷史的、環境的等原因,藏毯雖源於青海但是卻沒有在這里得到太大的發展,相反,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卻把中國藏毯作為國內支柱產業支持發展起來,尼泊爾藏毯最高峰時年出口達1.6億美元。1986年至1992年是青海藏毯業發展勢頭迅猛的幾年,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產定銷的生產思路嚴重阻礙了藏毯業的發展,產品生產與國際市場的需求脫節,青海藏毯行業面臨重新洗牌的局面。2000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扶持下,青海藏毯行業的原有資源被重新整合,藏毯生產開始步入了產業化之路,並躋身國際市場。2004年,青海藏羊地毯(集團)有限公司實現出口創匯1421萬美元;青海海湖藏毯有限公司實現出口創匯248萬美元;青海美亞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實現出口創匯37.17萬美元,合計共實現出口創匯1706.17萬美元,比2003年增長37.97%。由此可見,藏羊地毯(集團)有限公司基本上代表了青海地毯業的整體出口水平。就全國而言,全國地毯企業有360家,藏羊集團出口額佔全國同類產品的10%,是全國地毯出口總額的3%。全國地毯出口企業年出口額千萬美元以上的有6家,500萬美元以上的有20家,藏羊集團已躋身此列。就國際市場而言,2001年藏羊集團藏毯出口量占尼泊爾的12.5%,2003年上升到16.4%。如今,民族傳統手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使原本極具青海地域特色的藏毯漂洋過海,讓更多人認識、了解、欣賞到了這一傳統的手工藝品。
(三)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為農牧民增收開辟了一條新路
2004年,省內企業實現銷售產值15144萬元,比2003年增長32.6%,產銷率高達124.5%;實現銷售收入14554萬元,比2003年增長40.9%;實現盈虧相抵後的利稅總額906.7萬元,比2003年增長33.5%;全員勞動生產率由2003年的7365元/人提高到9047元/人;從業人員的年總收入約5800萬元。從藏毯的生產實踐看,100道純毛藏毯1平方米需用西寧大白毛6公斤,若生產低道數藏毯,耗毛量更大。按出口創匯算,藏毯出口創匯1500萬美元,需消化西寧大白毛2250噸,按目前市場價格計算,可為牧民增收2362.5萬元。
(四)為緩解就業壓力開拓了一個新的領域
據有關資料,藏毯每增加出口創匯100萬美元,需要從業人員1600人。近幾年國家實施天然草地休牧育草和退耕還林等重大生態建設項目,農村牧區剩餘勞動力又有所增長,急需開拓新的就業領域。城市因國企改革,也有部分下崗職工急需安置。藏毯行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藏毯產業的發展正好可以有效地緩解這一矛盾。調查表明,2004年省內企業共有從業人員1.34萬人,比2003年增長10.74%,其中:農民工1.22萬人,佔全部從業人員總數的91%,比2003年增長10.91%。由於藏毯產業具有離土不離鄉的優勢和生產力布局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特點,已成為幫助農牧民脫貧增收,解決農村牧區富餘勞動力就地轉移,節約勞動力異地轉移成本的有效形式和有效途徑。目前,青海高原藏羊地毯有限公司已經建成和在建的以農戶為主的藏毯半成品加工車間有164個(其中在建的42個,建成後可解決4000個就業崗位),涉及海東、海北、海南、黃南和西寧所轄的三縣等地,「公司+農戶」的產銷模式日漸完善,對以工促農、實現「農轉工」起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綜上所述,2004年是青海省藏毯行業的豐收年,實現了生產、效益的雙高增長。藏毯產業逐漸成為青海省特色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不僅為青海省的經濟增長注入了一股新鮮的力量,也為青海省農牧民就業和增收開辟了一條新路。就質量和工藝來講,青海的藏毯生產水平基本可以代表中國藏毯的總體情況。青海藏毯雖在產量上同尼泊爾相比尚有差距,但在質量和花色品種方面已佔了優勢,生產工藝、圖案設計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1、工業經濟運行的宏觀環境進一步改善。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工業經濟的發展,「工業強省」的戰略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加之國家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堅持擴大內需的方針,為工業經濟的穩定運行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
2、政府搭台、企業唱戲,促進了藏毯產業的發展。2003年,青海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明確了發展藏毯產業的扶持政策,2004年成功舉辦以及今年6月25日即將舉辦的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為擴大開放、創建特色經濟、宣傳地毯名優產品、樹立企業形象、加強國際交流、促進地毯產業發展架起了一個展現群英風採的大舞台。近兩年來,在大力扶持藏羊等藏毯龍頭企業發展的同時,還結合扶貧工作引導藏毯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形成了統一供應原輔材料和收購半成品、統一開拓市場、統一管理、加工車間分散在不同鄉村的「三統一、一分散」生產模式,鼓勵農牧民投入藏毯產業。面對國際大市場,發展地方特色產業,開發具有競爭力的特色產品,是青海省經濟發展的方向,藏毯產業因其豐富的文化底蘊和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被確定為青海省重點支持的特色產業之一,得到了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具有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
3、在推進企業改革的同時,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取得較大突破。在進一步推動國有中小企業規范改制的基礎上,通過階段性持股、擔保等多種形式,扶持民營企業發展。積極探索和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幫助企業引進先進技術進行擴能改造,生產能力顯著提高。藏毯業經過重組整合後,近年來生產、經營得到了長足發展,新產品開發和生產規模有了新的突破。以青海藏羊地毯(集團)有限公司的青海高原藏羊地毯有限公司和青海海湖藏毯有限公司為龍頭,還有青海海源地毯有限公司和美亞生態發展有限公司,已形成了集洗毛、紡染紗、織毯、圖案設計、產品研發等產、研、供、銷一體化的外向型企業。
三、對企業發展狀況的評價
在被調查的9戶企業中,有78%的企業對青海省藏毯產業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有67%的企業對企業的發展狀況和經營獲益情況表示滿意和基本滿意;有89%的企業對政府鼓勵和發展藏毯產業的政策表示滿意和基本滿意;有77%的企業對政府鼓勵和發展藏毯產業的政策是否落到了實處給予了肯定的回答。
四、存在的問題
(一)2004年新產品產值下降,今年1-4月利稅總額下降
據調查,2004年9戶企業完成新產品產值847萬元,由於受海源工貿公司新產品產值大幅下滑的影響,完成值比2003年下降了2.3個百分點。今年1-4月,9戶企業實現盈虧相抵後的利稅總額14.85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84.8萬元,下降92.6%,降幅較大的企業是青海高原公司和青海海源公司,凈虧損的企業是青海藏羊公司和青海美亞公司。
(二)專業技術人才匱乏
在被調查企業的從業人員中,大學專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員僅佔7.6%,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員所佔比重則高達63.4%。專業技術人員在全部從業人員中的比重只有3.2%。
(三)資金投入和生產加工能力不足
近年來,省政府對藏毯產業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全省藏毯產業先後投入資金900多萬元,用於車間建設、人員培訓、市場開拓等方面,但由於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資金投放明顯不足,如省內現有的織毯車間尤其是產品加工後整能力,滿足不了增長迅速的半成品生產量的需要。同時,由於受國家信貸緊縮政策的影響,金融部門進一步加大了壓縮信貸規模、控制貨幣投放量的力度,從而加劇了企業流動資金嚴重不足的局面。調查中,海源、美亞、循化金羊等企業的廠長(經理)反映,貸款難、融資難嚴重製約了民營小型企業的發展,他們希望政府能進一步協調銀企關系,並在落實扶貧資金時適當向小企業傾斜,在企業擴大生產、技術改造、人員培訓以及發展手工編織地毯的協作加工點時在資金上給予一定的幫扶。
(四)生產管理不完善,技術培訓等支撐體系建設滯後
一是不同質量和類型的毛混雜收購和生產,使原料質量得不到保證,從而降低優質毛的利用率,增加了原料成本;二是對織毯農戶的技術培訓和產中跟蹤服務不到位,影響了藏毯質量的提高。
五、構建產業體系,實現青海省藏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青海省發展藏毯產業,具有原料資源、勞動力資源、科研創新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優勢,同時,青海的民族文化底蘊深厚,藏傳佛教聖地塔爾寺聞名於世,能夠為不斷提升藏毯的文化附加值和藝術水平提供不竭的源泉。然而,現代產業是一個復雜的有機系統,系統的內部要素和外部支撐條件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社會生產體系。現代產業經濟的發展實踐證明,產業集聚是提高產業競爭力的基本因素,通過產業系統內部優勢資源的整合和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可以實現生產成本降低、生產效率提高、創新速度加快、創新能力及產業吸引力和擴張能力增強等顯著優勢,從而提高整個區域(產業)的經濟競爭能力。因此,在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競爭力,關鍵取決於其產業集群的競爭力,產業集群已成為一國或地區競爭優勢的源泉。藏毯產業作為青海省著力培育和支持的特色優勢產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勢頭和市場前景,要實現青海省藏毯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尊重產業發展規律,完善產業鏈條、構建產業體系,以培育其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內在機制。
(一)產業可持續發展系統的構建
根據現代產業成長的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經營、市場化聯動、社會化協作的規律以及產業系統內外部因素的邏輯關系,構建藏毯產業可持續發展系統的三個支持系統(見表下表)
青海省藏毯產業可持續發展系統框架
產業生存支持系統 產業發展支持系統 產業環境支持系統
生產要素子系統 需求狀況子系統 經營管理子體統 關聯產業子系統 行業政策子系統 資金支持子系統 技術支持子系統 智力支持子系統 競爭環境子系統 社會環境子系統 生態環境子系統
1、產業生存支持系統。該系統包括生產要素、需求狀況、經營管理、關聯產業四個子系統,是決定產業生存的四要素。根據產業經濟學的論點,產業生存的首要條件在於各關鍵生產要素(如原材料、勞動力等)的具備情況,因為產業生產要素的賦存及組合狀況不僅決定了產業的發展成本,還影響著產業的競爭能力,是產業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市場需求狀況是決定產業能否生存和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的生命周期長短的根本因素,也是決定產業市場競爭能力的關鍵因素;現代產業競爭日益激烈,產業內部生產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和內部分工的精細,產業外部相關產業關聯度增強,乘數效應明顯,因此,除了擁有一定的資源基礎和市場需求,還必須具有科學的經營管理和對關聯產業的研究及協調,才能使青海省藏毯產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
2、產業發展支持系統。是指關繫到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外部支撐條件,是使產業得以健康發育的重要決定因素,是基於產業生存支持系統之上的,反過來,又能保證產業真正意義上的生存。該系統包括行業政策、資金支持、技術支持和智力支持四個子系統。一方面,產業經濟行為作為連接國民經濟宏觀經濟體系和企業、消費者微觀經濟行為的中間鏈條,是落實政府宏觀經濟目標和控制企業微觀經濟行為的中間層面;另一方面,現代產業作為經濟社會綜合體,也必然要受到國家宏觀經濟目標、產業發展規劃以及相關產業發展政策等方面的影響,而政府對產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資金投入渠道及力度、技術支持程度以及相關人才智力支持等方面。這些無疑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條件。在發展產業,建設「中國藏毯之都」的進程中,產業發展支持系統內還應該具備如下幾個具有文化內涵的條件:一個完整的產、供、銷體系和世界知名的地毯品牌;一個世界知名品牌的國際地毯展覽會;一個中國地毯博物館;一個由中亞地毯生產聯合國成立的「中亞地毯振興會」;一個與青海地毯產業發展相融的藏文化旅遊節。
3、產業環境支持系統。主要是指影響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因素,該系統包括競爭環境、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3個子系統。其中最直接的影響因素是產業的競爭環境子系統,現代產業是關聯度極高的企業體系,其每一步的發展都受內部和外部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並在各個因素此消彼長的相互牽制中競爭和合作。生態環境持續惡化是任何產業發展不可迴避的現實,畜牧業是完全受制於生態環境的弱質產業,而以畜牧業產品為產業主要原材料供應源的藏毯產業,就必須注意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同時在企業生產過程中積極倡導節能、清潔的生產觀念,對區域生態環境的保護作出企業應有的貢獻。
(二)對青海藏毯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幾點建議
1、加大優質「西寧毛」原料的生產規模。在條件適宜地區發展「西寧毛」、柴達木山羊絨和氂牛絨藏毯原料基地建設,加強農牧戶與藏羊集團等企業的合作,走「公司+基地+農戶」的一體化發展之路,實現企業、農牧戶「雙贏」的目的。
2、加強藏毯產業的研究開發力度。目前,青海省藏毯產業的研發能力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隨著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產品的研發優勢保質期明顯縮短,因此,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必須不斷加強企業研發能力,引進與研發相結合,增強產業發展後勁,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
3、積極推進藏毯產業化進程。依託藏毯龍頭企業,發揮其在經營管理、生產技術和銷售渠道等方面的優勢,形成統一標准、統一技術、統一銷售、半成品生產分散的「三統一、一分散」的生產模式,按成本最低原則進一步細分藏毯生產環節,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要搞好發展規劃,防止一哄而起,走規模適度、效益最佳的發展路子,爭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
4、加大從業人員技術培訓和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力度。藏毯從業人員的技術熟練程度與產品質量的高低有直接的關系,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產品信譽乃至經濟效益,因此,在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體系中,農戶的技術成為產業的重要支撐條件,加強培訓力度,提高他們的生產技能成為必需,以確保產品質量,實現藏毯生產的專業化、規模化和標准化。同時,採用(聘請)引進來、送出去(委培、代培)、內部傳幫帶多種方式相結合,為企業盡快奠定自主經營的人才基礎。企業領導要鼓勵職工讀書學習,提高業務水平,重獎那些鑽研業務、思考問題、自學成才對企業做出貢獻的職工,給人才創造發揮特長的環境。
5、利用國際規則保護品牌。原產地標記在國際貿易中具有重要作用,世界各國都把它視為維護國家經濟利益的重要手段,是技術壁壘的重要表現形式。青海藏毯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積極實施名優特產品原產地標記認證,對入世後青海藏毯長期享受普惠制關稅待遇,有效保護地方品牌極為有利。
6、積極開拓投資渠道。要充分利用扶貧資金、行業資金和社會資金等多種資金,形成投資主體的多元化,為做大做強藏毯產業提供資金支持。
10. 去西藏旅遊
1、旅遊季節
西藏大部分地區海拔較高,晝夜溫差大。冬季和初春氣候干寒,風沙大,空氣含氧量較夏季明顯降低,且許多地區和路段為冰雪覆蓋。因此,去西藏旅遊的時節以4-10月份較為理想。7-8月份是西藏的雨季,部分路段會出現泥石流、塌方、泥沼等情況,導致車輛無法通過。其中以沿川藏公路入藏、由拉薩至藏東林芝地區、由拉薩沿南北線去阿里等路線較為嚴重。自駕車或徒步探險者應盡量避開雨季,選擇5、6、9、10月份為宜,如果騎自行車,8月份就可以走青海了,月底剛好到西藏。
2、進藏手續
在西藏如果去邊境縣,就是與外國接壤的縣,都要辦理邊境通行證,如去樟木、阿里、珠峰、墨脫、米林等地。原則上這些證件要在遊客的戶口所在地辦理,但到了拉薩由居住旅館所在地派出所也能辦理,要3-4天,有時還需要照片,所以要隨身攜帶一寸免冠照片4張,如果旅遊時間緊張,到了拉薩後,可以到西藏各旅行社、飯店去辦理邊境證,那裡可為旅遊者提供多種服務,還可到雪域賓館對面的「來藏旅遊散客接待處」辦理,半天即可,但你要隨他們的車去旅遊。
3、進藏裝備
A. 背包一個,帶齊洗漱用品和遮陽帽、防曬霜、墨鏡等,高原日照強烈,在戶外時要注意戴上墨鏡和遮陽帽,要做好保護措施。
B. 西藏早、晚氣溫偏低。一般說海拔每升高1000米,溫度降低6℃,所以衣著應注意保暖。即使在夏季,內地來的人也須准備羊毛衫、保暖內衣等;冬季氣溫比較低,更須注意防寒抗凍。但對於結實的人也無所謂,我10月份在拉薩,晚上還常穿一條短褲。不要把西藏想像得太神秘。
C. 西藏全自治區都沒有工商銀行,在這里工商銀行的存摺和牡丹卡將毫無意義。出遊時最好帶上中國農業銀行的存摺,農業銀行在全國各地都有儲蓄所,越是偏遠的地方農業銀行越吃香。郵政儲蓄在這里也是全國通存通取的。
D. 准備些小禮品,比如糖果、自動鉛筆等,到了少數民族家裡給小孩一些,你會更受歡迎的。
E. 准備些一角兩角的零錢,西藏討錢的小孩很多。
F. 如果雨季到西藏,要帶上防雨衣褲,一般戶外設備專賣店都有出售,拉薩也有賣的,但價格比北京等城市貴得多,路上我遇到的兩個背包女孩到了拉薩後,就是讓家裡人把防雨衣褲給寄了過來。
G. 要帶些葯品,主要是消肺炎的葯和感冒葯,紅景天是專治高原缺氧的葯,也可以帶兩瓶。治缺氧的葯最好最實用的是葡萄糖液,一盒五支的那種,既能注射也能口服,我騎車走青藏線,翻越唐古拉山時就喝的葡萄糖,很見效的。可以帶一個氧氣袋,雖然那東西不經吸,沒吸10分鍾就完了,但能給人一種精神上安全感(但請注意一旦吸上了就有了依賴性)。
「來西藏旅遊特別應注意不要大量飲酒。」王洪斌說,在高原低氧狀態下,肝臟解毒功能下降,腦組織缺氧,大量飲酒後酒精可直接損害肝細胞。由於酒精刺激,心率加快,心臟每分鍾搏血量相應減少,從而加重腦組織缺氧程度。另外,酒精還可加重由缺氧引起的腦動脈硬化、冠狀動脈硬化等疾病。
王洪斌說,旅遊者應該消除對高原的恐懼感。雖然每個人對高原環境的適應能力有差異,但只要身體健康,絕大多數人都能很快適應高原環境。服用一些緩解和預防高原病的葯物,如高原康、高原安、紅景天等,可增強對高原環境的適應能力。進藏後,如發生急性高原病,只要及時到醫院治療就不會發生危險。目前西藏醫院對急性高原病的救治都有成熟的治療方案,治癒率在99%以上。(完)
青藏開通,專家預計鐵路開通後會有大批遊客進藏旅遊。到西藏旅遊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轉經朝佛參觀的走向
寺廟是西藏最主要的人文旅遊景點,在許多寺廟里,應按順時針方向行走。
相反,在一些苯教——西藏土生土長的一種宗教—— 寺廟,轉經的方向正好相反,應該逆時針行走。
遊客在准備前往寺廟參觀之前,飲食應該有所選擇,最好不要食用大蒜。「即使寺廟失火,也不要讓吃了大蒜的人進入寺廟」,這句話雖然是諺語,但它表達了一種宗教習俗。
遊客在進入佛殿前,最好脫帽進入。在佛殿內不可大聲喧嘩和隨意觸摸佛像、亂扔垃圾,在沒被允許的情況下,不能在佛殿內進行錄像、照相等。
西藏眾多寺廟內養有狗。因為朝佛的群眾經常餵食這些狗,所以寺廟內的狗經常會跟著陌生人走,遇到這種情況,即使沒有可餵食的食物,也不要大聲驅趕或者拿東西打這些狗。藏族老百姓有句諺語:不要打寺廟里的狗,這樣會傷喇嘛的心。
同時,西藏作為一個宗教信仰比較廣泛的地方,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細節跟宗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比如,很多藏族老者在轉經時,身後會跟著一些掛著紅綢子的羊,這種羊被稱為「放生羊」,不可對它們進行騷擾。
尊重藏民族風俗習慣
西藏是以藏民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的自治區。藏民族有自己的獨特風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應受到人們的尊重。
藏族人伸舌頭是一種謙遜和尊重對方的行為,雙手合十表示對客人的祝福……
獻哈達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種禮節,當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獻哈達時,客人應躬腰接受;走進普通藏族人的家,一般不要用腳踩門檻;稱呼人名時,一般在名字後面加「啦」,以示對對方敬重。主人如請就坐,可盤腿而坐,切勿伸直雙腿,腳底向人;接受禮物時,要用雙手來接。
藏民族是喜歡吃肉的民族,但是,藏族人不吃馬肉、驢肉和狗肉,有些人連魚也不吃。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不確定你所學會的某句藏話的意思之前,最好不要輕易使用。
科學對待「高原病」 適當准備常用葯物
不少進藏遊客在嚮往神秘的西藏之旅的同時,非常擔心「高原病」。對於這樣的擔心,西藏高山病心血管病研究所主任岑維浚教授建議:進藏遊客一定要科學認識和對待「高原病」。
岑維浚介紹,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區,由於高原低氧環境引起的人體低氧性疾病,統稱為高原病。專家指出,感冒、發高燒、過度疲勞等都是高原病的誘發因素。
依據人體進入高原時間的長短,高原病的臨床可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高原病通常指人進入高原或由高原進入更高海拔地區的當時或數天內發生的因高原低氧環境引起的疾病。病人多有頭痛、頭暈、心悸、氣急、乏力或惡心嘔吐等低氧性症狀。按其臨床表現特點又可分為3種類型:急性高原反應、急性肺水腫和急性高原腦病,後兩者可合並存在。
遊客如何應對高原病呢?岑維浚建議,遊客在進藏前幾天,必須要休息好,不要做劇烈運動。到高原後,最好不要提重物或跑步,進藏當天一定要在下榻的賓館休息,盡量避免會客、宴請和參觀等戶外活動。
同時,遊客在進藏前3天可以服用「心痛定」、「諾迪康膠囊」或「紅景天膠囊」等。他說,這幾種葯物經過數次成都到拉薩的航空實驗證實,對預防高原病具有一定的作用。
他還建議,患有重感冒、發高燒、急慢性肺部疾病、嚴重心血管等疾病的人和晚期孕婦以及3歲以下兒童最好不要到高海拔地區旅遊。
遊客進藏後感到身體不適怎麼辦?專家認為,首先要休息、吸氧;其次,如果3至4個小時內病人的病情還沒有好轉,必須立即到就近大醫院進行治療,千萬不要「硬扛」,這樣會加重病情。
另外,專家建議遊客在進藏之前根據個人自身情況准備一些常用葯品,如防高原反應葯物、防暈車葯物、防皮膚皸裂的潤膚膏等,以及常備的清涼油、紅葯水、體溫計、酒精棉、創可貼、諾氟沙星等。還要預備一些維生素A、維生素B6、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B1,適當服用,以及時補充營養,防止維生素缺乏症。高原地區一旦發生感冒很容易引發肺氣腫,所以葯包中還應包括一些感冒葯,一旦出現鼻塞、咳嗽、發燒等症狀,要立刻服葯治療。
選擇適當裝備
進藏的遊客要准備什麼裝備呢?西藏旅遊局專業人士建議,遊客在選擇進藏旅遊裝備時,一定要考慮旅遊線路、旅遊目的地的氣候及環境等,千萬不要盲目選購旅遊裝備,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損耗。
平均海拔4500米左右的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稱。這里氣壓低,氧氣不足平原地區的50%,晝夜溫差大,多風乾燥,日光輻射和紫外線強。因此,到西藏旅遊與到其他地方旅遊不同,需要准備的東西比較多。
值得進藏遊客注意的是,到西藏旅遊要帶足現金,因為遊客除了在拉薩市可以通過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的存摺或儲蓄卡取款之外,其他大部分縣、鄉一般不能使用信用卡。
喜歡攝像、攝影的遊客可以准備好自己的照相機和望遠鏡等用品,但遊客一定要注意對這些設備的保暖和防濕,不然,會在關鍵時刻出現「死機」現象。
夏季旅遊時,個人除攜帶必需的生活用品外,應注意帶好防雨、防紫外線、防蚊用品,並准備厚外套一件。西藏夏季日夜溫差大,中午溫度高,要防中暑,而早晚溫度低,要注意保暖。一般在不同的海拔高度要穿保暖性能不同的服裝,在不同的溫度區間也要及時加減衣被,基本原則為「宜暖不宜涼」。冬季旅遊時,則要准備防寒服、防寒帽、耳套、皮棉鞋、皮護腿、皮手套、圍巾等,防紫外線、防凍傷的護膚品等。
至於錢嘛`` 你可以先預約好那裡的團,然後問下團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