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服裝圖片 » 北方哪個節氣脫棉衣
擴展閱讀
哪裡有座圓盤羊衫 2025-02-02 09:44:47
ehe男裝屬於哪個公司 2025-02-02 09:19:41

北方哪個節氣脫棉衣

發布時間: 2022-05-20 10:13:17

『壹』 北方雨水節氣後還冷嗎 雨水節氣是氣溫變暖嗎

一般情況下雨水節氣後天氣會慢慢開始回暖,開始進入暖春的氣候環境,與南方相對的北方地區,則很難走出寒冷的氣候環境,冷空氣還是比較活躍的。雨水節氣的氣候特點就是降水量增加和氣溫變暖,所以,到雨水節氣了就是是氣溫變暖的一個徵兆,人們可以脫下厚厚的棉衣和毛衣,迎接春天的到來了。

一般不再穿厚重的羽絨服了,而是選擇更為輕薄的毛衣或者外套,當然,也有例外的時候,例如2018年的雨水節氣就需要穿得嚴實,此時正值春節,寒意未消、雨水又來,還是裹得嚴實為佳,但是北方溫度還是處於一種波動較大的境地,尤其是以漠河為首的黑龍江地區,氣候更是嚴寒,而靠近南方的河南和陝西等地區溫度開始上升,逐漸走出嚴寒。


『貳』 什麼是春捂秋凍

「春捂」就是說在春季,氣溫剛轉暖時,不要過早脫掉棉衣,使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俗話說「春天孩子兒臉,一天變三變」。過早脫掉棉衣,一旦氣溫降低,給寶寶的神經系統、體溫調節中樞來個突然襲擊,會使其措手不及,難於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同時進入春季,病菌大量繁殖,乘虛侵襲寶寶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春捂簡介
從古至今,善於養生的醫學家們都十分重視「春捂」的養生之道。民間常常流傳著「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的俗語。專家認為,「春捂」這種民間的傳統習慣有一定道理。
春捂益處
第一,有利於調節人體的恆定溫度,因為無論季節如何變化,人的體溫總要保持在37度左右,人體保持恆定的溫度,一是靠血管的收縮和皮膚的出汗來調節;二是靠增減衣服來維持。如果過早地減掉衣服,就會破壞人體恆定溫度的調節,影響身體健康。
第二,「春捂」有利於抵禦風寒。人體也同自然界一樣,在春天開始復甦,原先處於「冬眠」的皮膚細胞開始活躍起來,毛孔張開。這時當冷風襲來時,就能長驅直入,使人感到寒冷。
第三,「春捂」有利於適應季節的變化,在初春時節,經常有寒流和強冷空氣南下,導致氣溫急劇下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捂」著點兒,就很難適應這種冷暖的變化,許多人甚至可能會患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
春捂部位
對於春捂,重點照顧好「首足」兩頭。由於早春天氣乍暖還寒,早晚低溫,細菌病毒活躍,人容易生病,重點「捂」頭頸與雙腳,可以避免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發生。寒多自下而起,傳統養生主張春時衣著宜「下厚上薄」,因為人體下身的血液循環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風寒侵襲。女性如果過早換裙裝,會導致關節炎和多種婦科病。春天還是流腦、麻疹、腮腺炎等傳染病的多發季節,這些疾病的發生雖與細菌、病毒感染有關,但感染後發病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的體質和起居調養。不忙脫衣,「春捂」得法,可有效減少發病幾率。
春捂指數
根據對「春捂」的科學研究,專家提出了一些供人們在實踐中便於「操作」的數據,稱為「春捂指數」。
一、把握時機:冷空氣到來前一兩天未雨綢繆。醫療氣象學家發現,許多疾病的發病高峰與冷空氣南下和降溫持續的時間密切相關。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氣到來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塞、中風等,在冷空氣過境時也會驟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時機,應該在氣象台預報的冷空氣到來之前一兩小時,再晚便是雨後送傘了。
二、把握氣溫: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研究表明,對多數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而需要「春捂」的人來說,15℃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
三、注意溫差:日夜溫差大於8℃是捂的信號。春天的氣溫變化無常,前一天還是春風和煦,春暖花開,剎那間則可能寒流涌動,日夜溫差大於8℃時是捂的信號。
四、持續時間:1~2周恰到好處。捂著的衣衫,隨著氣溫回升總要減下來。但減得太快,就可能出現「一向單衫耐得凍,乍脫棉衣凍成病」。醫學家發現,氣溫回升後,得再捂7天左右,體弱者或高齡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體才能適應。
注意事項
1.衣服要遞減 當冬季向春季轉換時,人體防衛體系處於「冬眠」初醒之際,因此這一階段不能急於一下子脫掉衣物,而應一件一件地脫,並根據不同體質,因人而異。
2.「春捂」應「下厚上薄」 古人在長期的生活與勞動實踐中認識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中國古代養生家提出了春令衣著宜「下厚上薄」的主張,《老老恆言》也有「春凍未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之說,既養陽又收陰,與自然氣候變化協調一致,可謂「天人相應」。這也與現代醫學所認為的人體下部血液循環較上部為差,易受寒冷侵襲的觀點相吻合。所以,春天還是以遵循「下厚上薄」為好[1]。
3.「春捂」要有度 「捂」帶有一點熱的意思,也就是說衣服仍應適當多穿一些。由於春風比冬風柔和很多,因此可以選擇一些寬松的款式,既擋風,又透氣。但絕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衣服穿得很多甚至「捂」出了汗,冷風一吹反易著涼「傷風」。一般來說,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超過15℃就要脫掉棉衣,否則就會超出身體的耐熱限度,體溫調節中樞就會適應不了,對健康不利。特別是對嬰幼兒來說,過度春捂容易使嬰幼兒出現「過暖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高熱、抽搐、大量水樣或血水樣腹瀉、吐奶,嚴重者可能發生昏迷、休克甚至死亡。這是由於嬰幼兒新陳代謝旺盛,產熱量高,如果「捂」過了頭,就易誘發中暑。
4.春捂要看當地氣象指數。春季何時該捂,必須根據天氣而定。一般說,春季早晚氣溫較低,可適當捂一會兒。而晴日的中午,氣溫一般都在10℃以上,此時便可適當減衣。只有當白晝氣溫達到20℃以上,且比較穩定,這時,肌體經過數周的調節,已經逐步適應了節氣的變化,即便穿得單薄些也不至於患病。
5.春捂重在下半身。初春季節,因著涼而患病的人很多,其禍根皆因「冷落」了下半身,而引發季節病或舊病復發,尤其是婦科,痛經、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病患者明顯增多。每年冬去春來因愛美而受涼致病的女性急劇增加;下腹脹痛、月經不調、出血淋漓不盡者大有人在。這都是要「風度」不要「溫度」而造成的惡果。所以,為了您的健康,春天還是捂住下身為好。
6.春捂也要鍛煉。中醫認為,防病如御敵。春捂只是被動防禦。要想防疾健身,還必須從春天開始加強身體鍛煉,增強機體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同時,還要講究科學飲食和起居。飲食上要注意調養肝氣去春火,應該多吃甘淡食物,如黑米、豆類及其製品;蔬菜有菠菜、韭菜、芹菜、油菜和胡蘿卜等;果品有栗子、紅棗、枸杞和菠蘿等。除了春捂有度與葯食調理外,還需調養精神,制怒養肝,以防春火萌動。
春捂建議
1 一般來說,「春捂」要捂兩頭,即重點照顧好頭頸與雙腳,可避免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發生。由於寒氣多自下而起,且人體下身的血液循環要比上部差,容易遭風寒侵襲,所以衣著宜「下厚上薄」。女性不宜過早換裙裝,否則會導致關節炎和多種婦科病。
2 小兒「春捂」要把握時機,家長應根據氣溫變化及時給孩子增減衣服。也可多關注天氣預報,若有冷空氣到來,提前1到2天,就要給孩子增添衣物。當晝夜溫差大於8℃時,就需要捂一捂;若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則可以不捂了。氣溫回升後不能立即減衣,最好再捂7天左右,免疫力弱的小寶寶,最好捂14天以上以便身體適應。一般來說,寶寶只用比大人多穿半件衣服,切不可差得很懸殊。
春捂秋凍
「春捂秋凍」是一種被動的防範措施,不能用機械論的方法去理解它。「春捂」是有時間性的,總不能老穿著棉衣不脫。「秋凍」要有耐凍的措施,總不能凍得渾身打顫還不加禦寒之物。近年來,由於受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的影響,氣候異常變化的情況時常出沒,過去少見的「暖冬」、「暖(熱)春」、「倒春寒」現象頻頻出現,許多情況甚至使人們有一種始料不及的感覺,所以要掌握好「春捂秋凍」的分寸。如何准確、及時調節人體與環境、氣候的關系也出現了許多新問題,值得深入研究。從本質上講,要想增強機體的耐受能力,其根本方法是加強身體鍛煉。就耐寒鍛煉而言,或堅持冷水浴,或散步、跑步、或做體操、打太極拳,或按摩、做氣功。長期進行這些運動不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調節血管的舒縮功能,而且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肌肉耐力和抗病能力,還可以促進消化和吸收,加強呼吸運動,增強機體的新陳代謝能力。據測定,機體代謝越旺盛就越不怕冷,人躺著時代謝率最低,坐起來就可提高12%,站著能提高20%,步行可提高50%以上,劇烈活動時可提高10倍。長期堅持力所能及的運動不論對運動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還是對神經系統、消化系統都是大有好處的。
這樣,身體的耐受力提高了,疾病也就較少發生了。 還要說明的是,一年四季是互相聯系著的,並不能機械分開,春、夏、秋、冬只是人們為了便於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人為劃分的。因此,許多疾病的發生不僅是有聯系的,而且是多因素的。有些病可能是季節性的,有些病則可能和上個季節相聯系的,如有些春天的病就源於冬天,有些秋天的病是夏天造成的。所以,「春捂秋凍」只能是有效的防範措施之一,還必須加強四季保健,同時注意飲食起居和必要的葯物調節,增強人體正氣,從而保證機體的長年健康。

『叄』 幾月份開始不用穿棉服

南方二月份可以不穿了,北方三月底不用穿棉服。北方的話正月15過後就不需要穿棉服了,因為氣溫會慢慢的回暖。天氣一天比一天暖和,慢慢就可以脫掉笨拙的厚衣服,但是也要循序漸進,再者就是,過了15已經立春,春天來了萬物復甦,春暖花開動物都要結束冬眠了。

當然了都是一些上班族提前穿的。有一句話說的是皮襖一上身,穿到來年五月份,意思是說即使過了年,冷空氣還經常來,直到三、四月份才能停住,棉衣一般是中年人和老年人穿的比較多年輕人很少穿的,因為年輕人穿著時尚,愛穿保暖內衣等等。其實棉衣穿在身上還是蠻好的輕松方便。



冬季穿棉服氣候特點

在南方部分地區初冬(孟冬)這時期一般不會很冷,但隨著時間推移,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溫逐漸下降。北方地區,在進入冬季前至春季這段時間都很寒冷,冬季幾個節氣的氣候變化不明顯,下雪是北方冬季的主要特徵。

在我國南方一些地區,立冬至小雪節令(相當於農歷十月)期間,常會有一段溫暖如春的天氣,以致一些果樹誤以為春天到來,二度開花,正所謂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小陽春。在冬天季節,所謂冷在三九,三九天之前通常不會很冷。

以冬至逢壬日為起點,每九天算一九,第一個九天叫做一九,第二個九天叫二九,依此類推,一年中最冷的時期便是三九天。自冬至節氣起,開始進入三九天,強冷空氣南下頻繁,氣溫驟降,天氣寒冷。所以冬季真正寒冷,是在冬至後。

『肆』 冬天過了之後從哪個節氣天就暖和了(脫掉棉襖)

看你在哪了,一般立春還不太暖和,我在內蒙,大約要到驚蟄、春分這樣的。另,那些節氣是根據黃河中下游的氣候訂的,你可以根據你的位置對照下。再另,黃河改過很多次道(貌似26次),黃河在什麼位置時形成的節氣我也不知道,反正大致按山東那算應該偏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