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是活躍於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帶,使織田氏成為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但後來遭到部將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斷本能寺,織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法名總見院殿贈大相國一品泰岩尊儀,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時追贈為正一位太政大臣。
織田信長,織田為其苗字,族姓則有三說:平氏、忌部氏或藤原氏,平氏可能性較高。被稱作「第六天魔王」。幼名吉法師,出生於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父親死後、歷經與同母所生之弟的織田信行的家督之爭,勝利後成為織田家的主君。於擊破周邊敵對勢力的今川家與齋藤家之後,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並完成上洛(京都)。之後義昭與信長為敵,並下令給武田家、朝倉家、比睿山延歷寺、石山本願寺等,組成了反信長包圍網。信長突破包圍網後,邁向天下布武之路,推行如樂市樂座、土地調查等革新政策。後因家臣明智光秀的謀反(本能寺之變)而自殺。否定既存的權威與勢力(朝廷、佛教等),選用人材不在意其家世出身,透過活用新兵器如鐵炮將戰國時代導向終結之路。由於秀吉的情報操作加上信長本人亦曾自稱魔王(第六天魔王),最早織田信長被稱為「第六天魔王」是在元龜三年(1572),當時武田信玄正要上京,信玄寫了封信給信長,並署名「天台座主沙門信玄」,而信長給信玄的回信書就署名「第六天魔王信長」。大概可以看出信長和信玄之間彼此挑釁的味道很重 對信玄等人而言,死後可以成佛 但對信長而言,只有現在看的到的才是真實的,信長並不認同死後悟道的想法 這大概就是信長當時以「第六天魔王」自稱的原因吧,信長本身亦存在為人所懼的部分。
少年期
信長於1534年7月2日出生於尾張國那古野城(今名古屋市,另有一說是勝幡城),幼名為吉法師。是尾張守護代旗下三奉行之一的織田信秀的嫡長子(排行第二,有一庶兄織田信廣),母為信秀正室土田御前,同母弟有信行、信包和秀孝。因為母親是正室,才成為嫡子的信長,6歲就成為那古屋城的城主。然而少年時代常有荒誕不羈的行為,後來被嘲為」尾張的大傻瓜」。對鐵炮傳入日本時的種子島槍感興趣,且不拘泥於身份地位,和一般人民一樣與市裡的年輕人一起玩耍的故事廣為人知。信長還是少主的時期,父親信秀在表面上臣服於清洲織田家,然而信長只帶了幾個人就到清洲織田家支配下的清洲城放火等行動,令父親信秀相當吃驚。從年少時期即可見其大膽。三河的戶田康光背叛今川家投奔織田家時,戶田將松平竹千代(即日後的德川家康)賣給了織田家,當時年輕的信長和成為人質的松平竹千代,一起度過了少年時光。這段往事後來成為兩人締結了穩固的同盟關系(清洲同盟)的一個助力。1546年,在古渡城元服之後正式改稱織田上總介(織田信長)。1548年,負責教育、照顧信長的平手政秀提出與信秀宿敵的美濃國戰國大名齋藤道三長女濃姬政治聯姻的策略。1549年(一說是1553年)信長在正德寺與岳父齋藤道三會面,當時道三察覺到被稱為「傻瓜」的信長的真正才識。
1551年,織田信秀在尾張尚未統一又有強敵今川義元的內憂外患下,終於因酒色過度中風而死。身為嫡長子的織田信長因而繼承家督。在信秀的葬禮上,信長一反傳統,對父親的祭壇投擲抹香而引來爭議(關於此事件有一說是為後人的創作)。1553年,負責教育、照顧信長的平手政秀為了勸諫信長的奇行而切腹自盡。信長也為此感到悲嘆、找來澤彥和尚建立了政秀寺來悼念政秀的亡靈(但關於政秀的切腹,有一說是政秀並非為了死諫信長而是因為其子五郎右衛門和信長之間的不和)。
繼任家督到統一尾張
1551年織田信秀死後,從很久以前就對信長行為不滿的織田家重臣林秀貞、林美作守、柴田勝家等人,打算廢掉放浪不拘的信長而改立以聰明著名的信長親弟弟信行為織田家主君。為了對抗他們,信長拉攏森可成、佐佐成政、河尻秀隆等人加入己方陣營,開始了骨肉相爭。
1556年4月,信長的岳父齋藤道三在和其嫡男齋藤義龍的戰爭中落敗死去。信長雖然派出了援軍,但並沒有及時趕上救援。信長頓時失去岳父的支持,信勝派(即擁護織田信行者)認為這是攻擊的好機會,同年8月24日舉兵和信長對抗,但以落敗告終(稻生之戰)。隨後,信長雖包圍了守末盛城不出的信行,在經由親生母土田御前的中介後,赦免了信行、勝家等人。
1557年信行再度企圖謀反。在稻生之戰後,和信長有所聯系的柴田勝家密告此事。信長知道謀反一事後,將裝病的信行騙出清洲城,並派自己最信賴的河尻秀隆暗殺之。
當時,尾張國守護大名斯波氏的權勢開始沒落,因此尾張下4郡的守護代織田大和守家主君織田信友掌握了實權。信長的父親信秀雖是信友旗下三奉行的其中之一,卻憑借其智勇來拓展對尾張中西部的支配權。信秀死後,信長繼任。信友則支持信行繼任家督之位而與信長敵對,並擬定信長謀殺計劃。只是,早已被信友視為傀儡政權的尾張守護斯波義統卻把謀殺計劃事先密告給信長知情。對此感到暴怒的信友,趁義統嫡男斯波義銀帶兵前往河川打獵時(川獵或川狩)的時候,殺害了義統。
因此、義銀與其弟毛利秀頼、津川義冬等斯波一族則逃往信長之處尋求保護,信長將信友列為殺害義統的謀反者,並命令叔父織田信光(守山城主)殺害信友。於是尾張下4郡的守護代清洲織田家滅亡,織田家庶家的信長成為織田家的首領。
接著信長與同族犬山城主織田信清等,擊敗清洲織田家的宿敵織田一門宗家的上4郡守護代織田信安(浮野之戰),並放逐之。而被立為新守護的斯波義銀,卻和斯波一族的石橋氏、同為足立一門的吉良氏密謀討伐信長,察覺到此事的信長,則將義銀放逐至斯波氏宗家足利將軍家所在的京都。
於是,信長在1559年確立了對整個尾張國的支配權。
桶狹間之戰到清洲同盟
信長完成尾張統一的翌年1560年5月,身為足利將軍家庶流的駿河戰國大名今川義元,當時國力如日中天,人稱「東海道第一弓取」。今川義元率領2萬5000大軍(以「北條五代記」的說法),並對外號稱有4萬大軍上洛覲見將軍。由於上京之路必經尾張,信長不願臣服,決定興兵對抗,但總兵力只有5000人(但可以用於攔截今川軍的兵力剛到3000人)。今川軍以三河松平元康(日後的德川家康)率領的三河兵為先鋒,攻陷一個又一個織田軍堡壘。
面臨織田家危機的信長則保持靜寂,深夜舞起了幸若舞「敦盛」後,身著武具出陣,首先到熱田神宮參拜。之後在善照寺堡壘以約4000人兵力(一說為3000人)出擊,強襲今川軍的陣地。由於剛下過一場暴雨,今川軍士兵還沒有回過神來,以至於在織田軍偷襲時好半天才大喊:「敵人來襲!」,總大將今川義元死在陣中。1560年6月12日的戰事,後來稱為桶狹間之戰。總大將戰死的消息傳出,今川軍崩潰逃回本國駿河。
桶狹間之戰後,今川家勢力日漸衰退。因此,原先受今川氏支配的三河國的德川家康(此時原名松平元康改名)成為獨立的戰國大名。當時信長為了美濃攻略正准備與齋藤氏開戰,家康也為了警戒甲斐的武田信玄與駿河的今川氏真(義元的嫡男)等必要,與信長利害關系一致。於是雙方在1562年,締結了清洲同盟(=織德同盟)以鞏固背後。
1569年,信長為限制足利義昭的將軍權力,訂立了稱為「殿中御掟」9條的掟書(公布法或公定法)之後又追加了7條昭告天下,並讓義昭承認這項命令。但因此事使得義昭與信長的對立已然成形。1570年4月、信長為了討伐數度無視上洛命令的越前大名朝倉義景,打破了與淺井長政的同盟,並與盟友的德川家康軍一起向越前開始進軍。織田德川軍逐步攻擊朝倉氏各個城池,進逼到金崎時,北近江盟友、淺井長政於背後突擊織田德川連合軍。導致信長陷入突如其來的危機,在負責斷後的殿軍木下秀吉(由藤吉郎改名之)、德川家康等人的奮戰之下(此即金崎撤退戰),終於得以逃回京都。信長返回京都時,據言身邊只剩下約10人。將軍足利義昭趁此機會與信長的對立白熱化,發布了打倒信長的命令到各國,包括朝倉義景、淺井長政、武田信玄、毛利輝元、三好三人眾,甚至比睿山延歷寺、石山本願寺等寺廟勢力都被找來,組成了「信長包圍網」。
為對抗包圍網,信長開始討伐淺井長政。1570年6月,在近江姉川河原聯合德川家康軍與淺井、朝倉連合軍對戰(姉川之戰)。苦戰突破了淺井方先鋒磯野員昌15段備的13段後,終於擊潰淺井朝倉連合軍。1570年5月6日,曾有杉谷善住坊鐵炮名人試圖暗殺信長未遂。1573年善住坊被捕後遭處刑。
1570年8月、信長出兵討伐於攝津舉兵的三好三人眾,因石山本願寺的援軍等原因而苦戰。信長本隊在攝津與三好三人眾對陣時,淺井長政朝倉義景、延歷寺等連合軍3萬進攻近江坂本,抵抗連合軍攻勢的近江織田軍敗於人數上的劣勢,信長重臣中名將森可成與信長之弟織田信治因此戰死。為此信長於9月23日凌晨神速從攝津本隊返回近江,慌亂的淺井長政、朝倉義景等人布陣於比睿山抵抗信長。信長則在近江國志賀與淺井朝倉連合軍對峙(志賀之陣)。然而此時受命於本願寺法主、顯如的伊勢長島一向一揆眾舉起叛旗,信長之弟織田信興、重臣坂井政尚因此喪命,信長也陷入進退不得的窘境。為打開窘境,信長奏請正親町天皇頒布勅令、12月13日因天皇勅令而成功與淺井朝倉軍和解。此時據大久保忠教所記載的「三河物語」中,提到信長對義景的說法是「天下是朝倉大人所有,我將不再妄想」。
1571年9月、信長在發出數次的避難勸告後,放火燒掉仍持續抵抗的比睿山延歷寺(延歷寺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總本山,因此信長這一行為為眾多佛教人士怨恨,並且送予他"第六天魔王"的稱號)。據傳此行動是為了對延歷寺協助淺井、朝倉軍的報復。
1572年7月、信長嫡男奇妙丸(日後的織田信忠)初次出陣。此時織田軍和淺井朝倉連合軍之間有持續不斷的小規模戰斗。但戰況開始往信長有利的方向展開、8月朝倉軍的武將前波吉繼、富田長繁、戶田與次等人投降信長。10月、甲斐的武田信玄呼應足利義昭的出兵邀請,終於開始起軍上洛。武田軍總兵力3萬,大軍開始侵攻織田領地的東美濃與德川領地的遠江、三河。織田德川軍開始了抵抗。但在武田軍武將秋山信友進攻東美濃的岩村城時,城主的遠山景任(直廉)病死。景任遺孀岩村殿(信長的叔母)將信長五男坊丸(日後的織田勝長)收為養子,並以女城主的身份抵抗來軍,但秋山信友對岩村殿使出結婚戰術。實際上岩村殿的女兒雪姫和武田勝賴結婚生下武田信勝,岩村殿跟武田氏也可說有姻親關系。因此關系,岩村殿和秋山信友結婚並開城投降、把坊丸做為人質送往甲斐、東美濃大半落入武田的支配。而德川領地的德川軍於一言坂之戰為武田軍大敗、接著連遠江、三河諸城都一一陷落,陷入了戰況不利的狀況。信長為挽救戰況,送出佐久間信盛、平手泛秀等3千援軍給家康、但在12月遠江三方原之戰中織田德川軍為武田軍大敗,平手泛秀等人戰死、信長陷入困境。
到了1573年,武田軍從遠江開始進攻三河、2月開始攻擊三河的野田城,將軍足利義昭在三好義繼松永久秀等人協助下舉兵呼應信玄的上洛行動。東西面受敵的信長再次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4月5日經由正親町天皇所出的勅令得以和義昭和解。接著4月12日,信長最大的強敵武田信玄病死(也有一說是武田信玄被德川軍於野田城狙殺而死,不過通說為信玄病死),武田軍因此返回甲斐。
包圍網崩壞
由於信玄死去,信長得以趁勢重整軍備。接著7月、舉起叛旗後守在二條城、槙島城的足利義昭遭信長擊敗,從京都被放逐、至此室町時代終結。7月28日,信長奏請朝廷將年號從元龜改為天正後,正式實現。天正元年(1573年)8月、信長命細川藤孝討伐守在淀城的三好三人眾其中一人岩成友通,友通遭擊敗。同月、信長率領3萬兵力行軍至越前,於刀根坂之戰擊敗朝倉軍。攻下朝倉氏後,轉往攻擊於小谷城的淺井久政長政父子,並打敗了淺井氏。在此時,帶回了嫁給長政的信長之妹阿市。
9月24日、信長以尾張美濃伊勢軍隊為中心,率領3萬兵力往伊勢長島行軍。織田軍在瀧川一益等人的活躍下,約半個月就一一攻陷長島周邊的敵城,但由於長島的一向一揆強烈抵抗,厭惡長期戰的信長開始於10月25日撤退。而在撤退途中,受到一揆軍的追擊,導致織田軍苦戰、林新次郎戰死。
11月、河內的三好義繼配合足利義昭開始叛亂。信長以佐久間信盛為總大將,將軍隊送往河內,義繼的三家老因懼怕信長的實力背叛了義繼,義繼於11月16日自殺,至此三好氏滅亡。12月26日、於大和的松永久秀終也無計可施,獻出多聞山城並投降信長。
結果武田信玄病死僅不到一年,加入信長包圍網的大名、大部分皆為信長所擊敗。
長島一向一揆
1574年1月、攻下朝倉氏後,越前雖成為織田家領土,但地頭武士與本願寺門徒卻掀起叛亂,在一乘谷殺害了守護代的前波吉繼(桂田長俊)。接著呼應此叛亂,甲斐的武田勝賴也出兵攻打東美濃。信長決定與信忠一起迎擊武田軍,但在信長援軍抵達前,東美濃的明智城已被攻陷,信長為避免與武田軍正面沖突而撤退到岐阜。3月、信長上洛並受任從三位、參議的官位。信長奏請正親町天皇表示欲收割蘭麝待(一種高級香料)。據言,這是信長為了讓各國知道信長與正親町天皇之間有密切關系所採取的行動,天皇則也下了勅令允許之。由此契機各國大名知道信長的實力為朝廷所承認,尤其是從奧州派往信長處表示友好的使者也增加了。7月、信長率領3萬大軍,從水陸路方面完全包圍了伊勢長島,切斷了敵方兵糧補給。在一揆軍巧妙的戰術下,取得擊敗信長同父異母的哥哥織田信廣等戰果。但8月後一揆軍陷入兵糧不足的狀況,甚至在織田軍猛攻下大鳥居城也被攻陷一揆軍超過1000人以上戰死,戰況因此更往織田軍有利的方向發展。9月29日、兵糧缺乏的長島城門徒投降,並向信長請求讓其搭船從大坂方面退兵,信長亦接受之。然而信興、信廣等備受信長信賴的兄弟被殺害,加上一揆軍的退卻速度遲緩,於是信長下令鐵炮同時射擊搭船的門徒。一揆軍方面亦被激怒,有一部份反過來襲擊織田軍,此時信長之弟織田秀成等人戰死。接下來信長針對困守中江城、屋長島城的長島門徒,從城堡周圍開始包圍,最後攻破之。此時,據傳一揆軍有2萬人為織田軍所殺害。經此戰後,信長成功地平定長島門徒們的叛亂。
長筱之戰到進攻越前
1575年4月、武田勝賴為討伐於信玄死後即背叛武田家成為德川家康家臣的奧平貞昌,率領1萬5,000的兵力前往攻擊貞昌所在城長筱城。但奧平軍的善戰使武田軍在進攻長筱城上花了超出預期以上的時間仍無法攻下。此時信長於5月12日率領3萬大軍從岐阜出兵,5月17日在三河的野田與德川家康軍8,000兵會合。擴大為3萬8,000兵力的織田德川連合軍於5月18日、布陣於設樂原。接著5月21日,織田德川連合軍與武田軍開戰(長筱之戰)。在此戰中,信長將鐵炮隊分成三隊,採用節省裝填彈葯時間的三段擊戰法。(有一部份人認為此戰法真偽未定)織田德川連合軍在此場對武田軍的戰役中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同時在武田大軍下成功防衛了長筱城的奧平貞昌,領受信長所賜的「信」字,改名為信昌。前年,信長派往越前赴任的守護代桂田長俊遭奪取了越前的本願寺門徒殺害,之後門徒們開始內部分裂。1575年1月、門徒們懲罰了協助殺害長俊的富田長繁等地頭武士、將越前做為屬於一揆的國土。接著受顯如命令前往越前赴任的守護代為下間賴照,但由於賴照的惡政更甚於前代領主桂田長俊,一揆眾的內部持續分裂。視此為好機會的信長在長筱之戰結束後,8月行軍前往越前。
一揆軍雖抵抗了織田軍,但在已內部分裂的情況下,一揆眾無法同心合作迎敵。以下間賴照與朝倉景健等人為首、約有1萬2,250人的越前加賀門徒在戰役中為織田軍所殺。此時、信長在給村井貞勝的信件中,記下了越前的慘狀:「到處都是死屍、一點空地也無。真想讓你看到此景」。記載此時從軍的前田利家行為的石版還存在著。寫著:「一揆奮起、此後前田又左衛門大人活擒一揆千人。依法處刑以、磔刑、下熱湯、下油鍋。如此等事。一筆記下」。於是越前再度成為織田領土、信長將越前8郡賜給柴田勝家時,據言信長曾指示勝家經營北國的法則。
第二次信長包圍網
1575年11月4日、信長敘任權大納言、11月7日任右近衛大將。11月28日、信長讓出織田家家督之位給嫡男織田信忠,同時也讓出美濃尾張等領地於原則上隱居。只是信長仍然處於執行織田家政治軍事的立場。1576年1月、信長於琵琶湖湖岸,開始親身指揮築立安土城。1579年完成了五層七重且豪華絢爛的安土城。據言天守內部極為通風。耶穌教會的傳教士在寄回母國的信上贊嘆:「即使歐洲也沒有如此豪華的城堡」。信長把岐阜城讓給信忠、並遷入其新築於南近江(今滋賀縣)的安土城。信長就以此為據點開始邁進天下統一。1576年1月、與信長友好的丹波的波多野秀治舉起叛旗。接著石山本願寺也再次舉兵,再一次反信長的動作開始增強。信長於4月、派大將明智光秀、荒木村重、原田直政率領3萬軍隊前往大坂、但於葦原之戰大敗,以原田直政為首有1,000人以上戰死。大坂的織田軍在石山軍猛烈攻勢下,困守於天王寺堡壘遭石山軍包圍,織田軍因此陷入困境。5月5日,信長前往若江城發出動員令,卻只召集到3,000人左右。而信長於5月7日早上、親自在前頭率領此3,000人軍隊、攻向包圍天王寺堡壘的1萬5,000人的石山軍(天王寺堡壘之戰)。信長本人雖在激烈戰斗中負傷,但信長本人的出陣使得織田軍士氣高昂,最後得以成功擊敗石山軍。之後,織田軍從水陸路包圍石山御坊以斷絕兵糧。但在7月13日、石山本願寺援軍毛利水軍800艘出現並擊敗了織田的水軍(木津川之戰)後、毛利軍將兵糧彈葯搬入石山。此時人稱越後之龍的大名上杉謙信開始與信長敵對。信長與謙信,原本為對抗武田信玄此一共同敵人,於1572年締結了同盟。在信玄病死後、謙信為信長一再地與宗教勢力抗爭的行動所激怒,因此於1576年與石山本願寺和解,並解除與信長的同盟,明白地表示與信長的對立。以謙信為盟主、毛利輝元、石山本願寺、波多野秀治、紀州雜賀眾等反信長者同一步調地開始行動。
針對此狀況,信長在1577年2月率領大軍前往討伐紀州雜賀眾,由於毛利水軍於背後援助雜賀眾及謙信進攻能登等原因,到了3月、讓雜賀眾領袖雜賀孫一投降,但沒有提供人質給信長。只是形式,並在形式上維持和睦,信長從紀伊撤兵。此時,在能登七尾城的長續連一邊承受謙信攻擊一邊向信長求援軍。信長派柴田勝家為總大將率領3萬為前行軍隊、自己率領本隊1萬8,000人為後軍出陣。但9月15日七尾城淪陷、9月23日前軍遭謙信所率領的上杉軍所敗(手取川之戰)。信長知道戰況後,為避免與謙信正面沖突,返回了安土。大和的松永久秀見到信長的困境,與謙信呼應而舉兵反叛。得知久秀謀反的信長從加賀撤兵、派織田信忠為總大將,大軍前往信貴山城於10月擊敗了久秀。但在對謙信的戰鬥上居於不利立場的信長,面臨毛利氏、石山本願寺的攻勢再次陷入困境。10月在擊敗久秀後,在丹波龜山城抵抗信長的內藤定政病死。龜山城、籾井城、笹山城等丹波諸城,旋即為織田軍所攻下。1578年3月13日,上杉謙信突然死去。因謙信沒有子息,於是養子上杉景勝與上杉景虎開始爭奪起繼承權。在此時,織田軍則攻下了上杉領土的能登、加賀。而由於謙信的死,信長包圍網再次崩壞。
討伐武田
1581年為信長全盛期。2月28日於京都天皇內殿的東邊馬場舉行一大展示,即所謂的京都軍馬演練,此演練為以信長為首的織田家一門、丹羽長秀等織田軍團的軍容展示。此時的軍馬演練,正親町天皇亦有出席。信長公記提到此演練:「貴賎群眾者、得以生於如此可喜可賀天皇之世、……心懷感激演練逐次進行,乃成從上古至後世之壯景。」1581年5月,織田軍的攻勢凌厲。並趁防守越中的上杉軍武將河田長親突然死去的空隙,行軍至越中,佔領了大部分的土地,終得以奪回於1581年3月23日即為武田軍佔領的高天神城。此時在紀州的雜賀眾開始內部分裂,支持信長派的鈴木孫一與反信長派的土橋平次等人互相爭斗,導致雜賀眾勢力衰退。接著針對高野山於1581年藏匿荒木村重殘黨與足利義昭密通等與信長為敵的動作,信長派出數十名使者欲和平地解決此事,而高野山方面卻不合理地將信長派去的使者全部殺害。被激怒的信長逮捕織田領地中數百名高野山僧人,並命令河內、大和的各大名包圍高野山。1582年2月1日、武田信玄的女婿木曾義昌向信長提出投奔織田家的請求。信長答應後,於2月3日向信忠發出針對武田的大動員令。於是德川家康從駿河、北條氏直從關東、金森長近從飛驒、信忠從木曾處各自開始進攻武田領土。其兵力數量,據言超出十萬以上。面對此境的武田軍,在伊那城的守城將下條伊豆守遭城兵放逐而獻給織田軍、接著信濃松尾城主小笠原信嶺、駿河田中城主依田信蕃、駿河江尻城主穴山信君等人爭先恐後地投降織田軍,於是連有組織地抵抗都沒有的武田軍就此敗亡。信長出陣討伐武田是在3月8日、當天信忠佔領了甲府,3月11日在甲斐東部的田野除去了武田勝頼信勝父子,至此武田氏滅亡。
甲斐武田氏滅亡後,即使原先隸屬武田者表示順從信長之意,信長仍不容情地將其一族徹底鏟除,即所謂「狩獵武田」的信長令。德川家康與一部份織田重臣難以接受信長的命令,拚命地隱匿武田的遺臣。江戶時代以後仍存在的武田相關一族幾乎都是於「狩獵武田」時被藏匿起來的遺臣末裔。民間傳說在最後一次攻打武田時,明智光秀說出「能來到這里、我們的努力也是值得的」這句話激怒了信長,信長則說「你做了什麼」,之後懲罰了光秀。(有信長將光秀的頭抓去撞欄桿等情節。懲罰說的情節不一,詳見明智光秀)另外織田軍在攻打藏匿武田遺臣的塩山惠林寺時,惠林寺因拒絕交人而遭放火燒寺。當時惠林寺住持快川紹喜臨終前所說「安禪未必須山水,滅卻心頭火自涼」的話,仍流傳至今。武田氏滅亡後,信長在駿河派德川家康、上野為瀧川一益、甲斐是河尻秀隆、北信濃為森長可、南信濃為毛利秀賴以壓制北條氏直,並實施如以往信玄、謙信一樣的徹底和平外交政策來保持和北條的同盟關系。在此時的信長軍團已可說是無人可敵。
本能寺之變
1582年夏天、信長准備派三男神戶信孝、重臣丹羽長秀等軍團進攻四國的長宗我部元親。關於明智光秀的異心,有一說是光秀認為自己未被賦予進攻四國的任務,而開始有「自己被放置一旁。會不會像林秀貞、佐久間信盛一樣被放逐。」的被害妄想。另一說是,光秀以前曾受信長命令負責與長宗我部元親的和睦工作,為此命令奔走以改善彼此關系的光秀將屬下齋藤利三之妹嫁予元親。但結果卻往武力討伐的方向發展,光秀因此感到名譽受損、倍感屈辱。1582年5月15日、德川家康為了駿河國領地增加的宴會抵達安土城。信長派明智光秀負責接待,光秀從15日到17日專注於接待家康。在家康停留的這段期間,正在攻打備中高松城的羽柴秀吉派使者向信長要求援軍,並提到「毛利軍有率大軍往高松城救援的動作」。信長答應派兵後,解除光秀的接待任務,改命其帶兵前往援助秀吉。據《明智軍記》所記載,因光秀准備的接待餐宴質量不佳,信長令其隨從森蘭丸敲光秀的頭。5月29日,信長為准備出兵遠征毛利而前往京都、之後則逗留於本能寺。但派往援助秀吉的明智光秀軍卻突然出現在京都於6月2日襲擊本能寺。當時,因屬下兵力對信長的信賴較深,誓言效忠明智光秀的人很少的緣故,光秀於進攻本能寺時,並沒有告訴部下攻擊的目標是信長。據言率領約100人的信長本身亦持槍奮戰,負傷後返回房內自殺。(本能寺之變)。享年49。當時本能寺為大火燒毀,通說是認為信長已死於寺中,但明智光秀的女婿明智秀滿遍尋不至信長遺體,有一說是信長遺體已被仰慕信長的僧侶與部下秘密地埋葬了。。其長子織田信忠得知消息後,於附近的二條御所抵抗明智軍,最後亦不敵自殺。而黑人兵彌助在本能寺之變中,直到最後都和信長一同奮戰。為光秀所擒後,被赦免。(此後消息不明)
近年來對光秀、本能寺之變的研究,開始有本能寺之變與朝廷、耶穌教會有關的說法出現。
另他所實施的政策你也可以看一下:天下布武 宗教政策等等
再詳細的你就得去看下他的傳記了,網上或書店裡看看。
B. 龜梨和也的新歌《1582》,1582是什麼意思
創作背景:1582年發生在本能寺的一場叛變,織田信長因此而殉職,龜梨和也不只是因為紀念烈士織田信長而唱這首歌,背後還隱藏了一段感人的愛情故事,1582以森蘭丸的角度出發,歌詞細致的描述了他對於一直深受著的織田信長無法割捨的愛。
歌名:《1582》
歌手:龜梨和也
填詞:茅原實里
譜曲:菊田大介
歌詞:
Don't let me down, just make me love, baby never let me down
你可否別再一臉愁容, 這還不夠, 不來撕開我的長袍嗎)
愛とかそういうのわかんない
我不懂所謂的愛之類的
omou mamani chuujitsu LIFE alright ?
言葉並べたややこしいのはつまんない
不斷以言語溝通這般的麻煩事真沒趣呀
kotoba narabeta yayakoshii nowa tsumannai
手のひらで転がした jewel 口に含んだその先では
將在掌心擺弄的寶石含在口中
tenohira de korogashita jewel kuchi ni fukunda sono saki dewa
見たことない自分が
那從未見過的自己
mita koto nai jibun ga
SO 牙を剝きだしに暴れだしてるわ
SO把牙齒剝掉的胡鬧起來呢
SO kiba wo mukidashi ni abare dashiteruwa honnou
聴こえてくる君の聲
聽得到你的聲音
kikoete kuru kimi no koe
誘われるまま向こうへ
被受引誘而向前方
sasowareru mama mukou e go ahead
口移し君の中へ
投進你身與你嘴唇交接
shisen wo karame kuchi utsushi kimi no naka e
わかるでしょ?全身に広がってく感覚
你懂的吧?那擴散全身的感覺
wakaru desho ? zenshin ni hirogatteku kankaku
欲しがって欲しがって変わるその目
變得欲求不滿的那眼神
hoshigatte hoshigatte kawaru sono me
今夢中此刻忘我地
ima muchuu
何もかもを差し出してって本能は微笑う
那獻出一切的本能使人微笑
nanimo kamo wo sashi dashitette honnou wa warau
破裂しそうな鼓動の先でランデブー
在那像要破裂的心跳的前方幽會
haretsushi souna kodou no saki de randebu^
AH 今…
AH 現在...
AH ima ...
始まりだしたのは覚醒へ向かう煌めき
開始點起的正是讓人趨向覺醒的光輝
hajimari dashita nowa kakusei e mukau kirameki
Don't let me down, just make me love, baby never let me down
別逞強, 因為你實在引人發笑, 你不過是個無聊的小丑)
愛とかそういうの邪魔じゃない?
所謂的愛之類的不是很擾人嗎?
ai toka souiu no jama janai ?
効率よくしてちょうだい
請有效率地去做
kouritsu yokushite choudai
舌先で転がした jewel 口に含んで
在舌尖擺弄的含在口中
shitasaki de korogashita jewel kuchi ni fukunde saa nomi konde
沸き上がる白い予感
那涌現的白色的預感
waki agaru shiroi yokan makikomare nagara hohoemi wo eru
狂おしく狂おしく変わるその目
變得瘋狂的那個眼神
kuruoshiku kuruoshiku kawaru sono me
身體中
shintaichuu
心も頭もよこせって本能は叫ぶ
內心和腦袋也接收到的本能使人叫喊
kokoro mo atama mo yokosette honnou wa sakebu
想いのままに全てを描く
如心所想般描實現一切
omoi no mamani subete wo egaku you can do
手にしようとしてんのは革命への煌めき
想要得到手的正是通往革命的光輝
te ni shiyou to shiten nowa kakumei eno kirameki
重ね合わせた指先が
重疊起來的指尖
kasane awaseta yubisaki ga
波打つ血の流れを感じてる
感受到血脈的波動
namiutsu chi no nagare wo kanjiteru
i know you know i know
怯えてなんかいないでさ
毫不感到膽怯啊
obiete nanka inaidesa
身をまかせてみるのもいいわ
試試順從身體本能亦無妨啊
saa uketotte hitotsubu no jewel kimi no oku no oku de melt down now
飲み込んで飲み込んで出してはダメ
吞下去吞下去吐出來可不行呀
nomi konde nomi konde dashite wa dame
身體の全てで欲しいって本能は望む
遍滿全身的欲求本能使人渴求
karada no subete de hoshiitte honnou wa nozomu
張り巡らされた神経でそう感じてる
就如遍布神經那般去感受
hari megura sareta shinkei de sou kanjiteru
解き放たれるような感覚を欲しがってる
想要那被解放的感覺
toki hanatareru youna kankaku wo hoshigatteru
満足をさぁ I'll give you
來吧讓你滿足 I'll give you
manzoku wo saa I'll give you
無我夢中
忘我熱中地
mugamuchuu
何もかもを差し出してって本能は微笑う
那獻出一切的本能使人微笑
nanimo kamo wo sashi dashitette honnou wa warau
破裂しそうな鼓動の先でランデブー
在那像要破裂的心跳的前方幽會
《1582》這首歌曲與2002年被收錄在《青春Amigo》專輯當中,該專輯一共收錄了4首歌曲,專輯已經上傳到酷狗、酷我等各大音樂平台。
《青春Amigo》專輯歌曲名稱:
1、Emerald(KAT-TUN LIVE TOUR 2014 come He);
2、ずっと(KAT-TUN LIVE TOUR 2012 CHAIN);
3、Bad Dream(DREAM BOYS);
4、Plastic tears(少年俱樂部);
C. 織田信長 的長 是念zhang 還是chang
織田信長的長念chang。
織田 信長(日語:おだ のぶなが,英語:Oda Nobunaga,),幼名吉法師,出生於尾張國的勝幡城或那古野城(現愛知縣西部名古屋市),日本戰國時代到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天下人,「日本戰國三傑」之一。
織田信長於永祿十一年(1568年)至天正十年(1582年)間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年的室町幕府,並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戰國亂世步向終結。
(3)信長女裝的說法是哪裡的擴展閱讀
織田信長在青少年時偶爾喜歡穿著女裝跳舞恐怕是確鑿的事情。《信長公記》中也有織田信長在神社的祭祀中穿著女裝跳《天人舞》的記錄。一次打了勝仗,眾將慶功,喝酒娛樂此時卻惟獨不見信長,於是眾人皆以為信長不來了。
喝到一半,外面突然走進來一個盛裝婦人,直到那女人坐到織田信長的位子上,大家才發現她居然是織田信長裝扮的。
而也有記載織田信長有一次穿著女裝在城外散步,吸引了許多青年武士,那些青年武士一直跟在信長的身後又無人敢靠近。
D. 尾張第一大傻瓜,「女裝大佬」織田信長腦子並不好使,憑什麼幾乎統一日本
作為尾張第一大傻瓜,女裝大佬的織田信長,雖然腦子不太好使,但是他的運氣特別好。尾張的地理優勢很大,讓尾張比其它的國家領先一大步,後來在打仗的時候,織田信長的運氣也很好,幾乎是不攻自破,輕而易舉的就完成了對於別人來說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後來在開疆擴土上,織田信長的運氣簡直就是好到爆,雖然他們在軍事方面不是一個很厲害的國家,但是每一次還不用他們出手,對方的領導人就死了。所以織田信長短短幾年內,就幾乎統一了日本,只可惜後來被人竊取了他多年打拚的果實,被光秀給殺死了。
E. 織田信長的軼事典故
據史料記載,織田信長是戰國時代出了名的美男子,不過因其成就過於耀眼,所以信長的外貌相對於其他有名的戰國美男並沒有特別著重的描寫,不過在各種資料史書中仍然可以看到許多描述信長公容貌的地方。
據說,信長在正德寺會見齋藤道三時,道三身邊的家臣、小姓抬頭看到穿扮得體的信長無不驚為天人,而道三本人也受到了不小的震撼,最初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就是那個傳聞中的尾張大傻瓜,當得知他就是織田信長時,所有人都驚呆了,在《織田信長》中,包括道三在內的所有人,一開始都以為信長是哪裡來的貴公子。
路易斯·弗羅伊斯是最早來到日本的歐洲傳教士之一,他曾會見過織田信長,並且對信長的全貌做出了評價「高且白瘦、胡須稀少、聲音很高亮,喜好武技,行為粗野,幾乎不喝酒。」之後,他對其他傳教士說「信長的身高約170公分,在500公尺外可聽到信長的聲音,其聲音可說相當的響亮,是難得一見的美男子。」
除此之外,也有許多其他傳教士會見過信長,並對其容貌做出了高度評價。由此可見信長的容貌就算以現代人的審美標准來衡量也絕對算的上美男子。
此外,在現代的游戲動漫里,織田信長的形象通常是眉毛濃密有力,眼睛細長銳利,整體形象十分的霸氣。但和歷史上卻有較大的出入,二次元的形象更傾向於中晚年的信長,並且眉眼輪廓之間也較為不同。
歷史上的信長眼神雖然銳利,但眼睛卻是又大又圓的,沒那麼細長,而五官輪廓更傾向於秀美柔和型的,沒那麼稜角分明,胡須也更加稀少,長相偏女性化。二次元的形象基本上是依照信長的行為和氣場來塑造的,信長行為粗野並且不拘小節,氣場強大,讓人望而生畏,所以才有了這樣的形象,但是歷史上的信長本身就是個行為和容貌形成強烈對比的人,所以不能作為參考。 青壯年時期,是被誤認為女人般的美男子。而織田信長偶爾喜歡穿著女裝跳舞恐怕是確鑿的事情,《信長公記》中也有織田信長在神社的祭祀中穿著女裝跳《天人舞》的記錄,而且女裝扮相相當美麗無人認出是男子。
據史書記載,信長愛跳幸若舞,舞姿迷人,穿扮女裝時甚至可以把一大群美女給比下去。
一次打了勝仗,眾將慶功,喝酒娛樂此時卻惟獨不見信長,於是眾人皆以為信長不來了。喝到一半,外面突然走進來一個盛裝美婦,傾城絕色,直到那女人坐到信長的位子上,大家才發現她居然是信長裝扮的。
而也有記載織田信長有一次穿著女裝在城外散步,吸引了許多青年武士,那些青年武士一直跟在信長的身後又不敢靠近,沒有人發現信長是個男子。 如果說濃姬是織田信長名義上的妻子的話,那麼生駒吉乃作為信長最寵愛的女人,便是其事實上的妻子。信長對吉乃的愛可謂是發自肺腑的,並非只是貪圖一時新鮮。
吉乃為信長生下了三個兒女:信忠、信雄、五德。
信忠既不是正室濃姬所生,也不是庶長子,卻成為了織田家的繼承人純粹是因為信長對吉乃的寵愛,信長為了保護信忠的繼承權還讓信忠成為了濃姬的養子。對信雄和五德也是寵愛有加。
更加瘋狂的是,信長在吉乃在世的時候不會去臨幸其他側室,為了讓吉乃的孩子在織田家的地位最高,信長還會在家譜上對其他子嗣的出生日期進行改動。
信長遷移居城到小牧山城的時候,在那裡為吉乃特別建造了宅院,吉乃在生完三個孩子之後身體狀況一直不好,以致於卧病在床,無法去小牧山,後來信長還是將她移居到了小牧山城。在那段時期信長頻繁奔走於清州城和小牧山城之間探望吉乃,還為吉乃特地准備了出行的轎子,不過對她的健康並沒有什麼幫助,吉乃在三十九歲病逝。
據說早在信長年少之時兩人就認識並且相愛了,但是因為政治原因信長要迎娶濃姬,所以吉乃選擇和信長斷絕關系,並且之後嫁給了土田彌平次。在彌平次戰死之後,信長便立刻讓吉乃成為了側室,並且在吉乃在世的十七年裡一直專寵吉乃。是信長一生中最愛的人。 柴田勝家,瀧川一益,丹羽長秀,明智光秀,羽柴秀吉,林秀貞,佐久間信盛,森可成,池田恆興,前田利家,佐佐成政,佐久間盛政,森長可,原田直政,村井貞勝,松井友閑
蒲生氏鄉、筒井定次、丹羽長重、前田利長、松平信康、佐治一成、水野忠胤、二條昭實、萬里小路充房、德大寺實久、武井夕庵、楠木正虎、堀秀政、長谷川秀一、菅屋長賴、萬見重元
森蘭丸、森力丸、森坊丸、高橋虎松、伊藤蘭丸祐道
九鬼嘉隆、細川藤孝、不破光治、齋藤長龍、坂井政尚、荒木村重、池田勝正、武井夕庵、美濃三人眾、加藤順盛、拜鄉家嘉、下方貞清、武藤舜秀、松井友閑、林通政、三好康長 正室:齋藤歸蝶
側室:
生駒吉乃
阿鍋之方(即興雲院)
原田直子
阪氏
土方氏
慈德院殿 織田信正【庶長子】(母為原田直子)
織田信忠(母為生駒吉乃,養母濃姬)
織田信雄(母為生駒吉乃)
織田信孝(母為阪氏 )
織田秀勝
織田勝長
織田信秀
織田信高(母為阿鍋之方)
織田信吉(母為阿鍋之方)
織田信貞(母為土方氏)
織田信好
織田長次 織田冬姬
織田五德
織田秀子
織田永姬
報恩院殿
三之丸殿
阿振
織田鶴姬 織田秀信(信忠子)
織田秀則(信忠子)
織田秀雄(信雄子)
織田高雄(信雄子)
織田信良(信雄子)
織田高長(信雄子)
織田信茂(信孝子)
織田重治(信秀子)
織田高重(信高子)
織田信衡(信正子) 小姬(信雄女)
八重姬(信雄女,土方雄氏之妻)
賢子(信孝女,織田信衡之妻)
養女
勝龍院殿(遠山景任女,武田勝賴之妻)
深光院殿(信廣女,丹羽長秀之妻) 織田信澄(信行子)
織田信重(信包子)
織田信則(信包子)
織田長孝(長益子)
織田賴長(長益子)
織田俊長(長益子)
織田長政(長益子)
織田尚長(長益子) 深光院殿(信廣女,織田信長養女,丹羽長秀之妻)
姬路殿(信包女,豐臣秀吉側室) 織田信廣
織田信行
織田信包
織田信治
織田信時
織田信興
織田秀孝
織田秀成
織田信照
織田長益
織田長利
阿市(戰國第一美女,淺井長政正室,後改嫁柴田勝家)
阿犬之方(佐治信方正室,後改嫁細川昭元) 茶茶(妹妹阿市的女兒,後嫁給豐臣秀吉,兒子豐臣秀賴)
阿江(妹妹阿市的女兒,德川秀忠之正妻、繼室,兒子竹千代德川家光)
阿初(妹妹阿市的女兒,復興京極家的京極高次之妻) 年代名稱扮演者1965太閣記高橋幸治1969天與地杉良太郎1973盜國物語高橋英樹1978黃金的日子高橋幸治1981女太閣記藤岡弘1983德川家康役所廣司1988武田信玄石橋凌1989春日局藤岡弘1992信長KING OF ZIPANGU緒形直人1996秀吉渡哲也2002利家與松反町隆史2006功名十字路館ひろし2007風林火山佐久間二郎2009天地人吉川晃司2011江公主們的戰國豐川悅司2014軍師官兵衛江口洋介1998織田信長:取得天下的傻瓜木村拓哉2003太閣記:被稱為猴子的男人藤木直人2005盜國物語伊藤英明2006信長之棺松岡昌宏2007敵在本能寺玉木宏2007明智光秀:不受神青睞的男人上川隆也2013信長的主廚及川光博2013女信長天海祐希2014 信長協奏曲小栗旬
F. 信長與曹操
曹操與織田信長---兩朵嬌艷欲滴的^惡之花^
一,不良少年:
曹操的父親是太尉曹嵩,標準的高乾子弟,但卻有些不光彩,因為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本人又沒什麼才能,靠賄賂才得以當上太尉,自然有些被人們看不起.後來與袁紹決戰時戰,更因這個原因被陳琳在檄文里罵了個狗血噴頭,指斥其為"贅閹遺丑",把曹操的頭疼病都給刺激好了,可見曹操對自己的出身也是很有些忌諱的.不過幸虧曹騰是個優秀的太監,為人厚道,"好進達賢能",不與人結怨.
曹嵩也深得養父遺風,"質性敦慎",都沒給曹操後來的發展造成太大的不良影響. 織田信長是尾張領主之子,雖沒曹操顯赫,但在當地卻是"土皇帝",干起壞事來更為方便,因此性格可以得到更為充分自由的發展.
二人用現在的話說可算得上是標準的新新人類,曹操"少好飛鷹走狗,游盪無度","任俠放盪,不治產業",活脫脫的一個敗家子形象,因此一般人都不把他當成一回事.織田信長做的就更出格,奇裝異服也就算了,天天在領地里搗亂,還蔑視各種宗教與禮儀,顛峰行為是當他的父親信秀去世,他竟穿著大紅袍,赤著胳膊,腰上系著各種袋子,拿著一柄大刀,走到靈前,抓起一把香灰向天上一揚,說:「死的太早了……」.別人將他稱為"尾張傻瓜",而他竟欣然的以此自居.
但二人卻都得到了高人的認可,橋玄曹操胃曰:"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織田信長的岳父美濃蝮蛇齋藤道三在見了自己的女婿後說:"將來我的孩子會牽著馬匹,臣服於信長."事實證明他們都沒有看走眼.
所不同的是,曹操少時雖頑劣,卻並未有過分的離經叛道之舉,這只不過是他人生的一段小插曲,曹操是如何浪子回頭,折節向上,變成一個有為青年的已不可考,但中華文化的熏陶教化是功不可沒的.
當年討董卓之時,曹操與袁紹曾討論下崗再就業問題,袁紹問,"若這個工作干不下去了,你覺得到哪裡發展前途比較大?"曹操讓袁紹先回答,袁紹說,"我覺得河北這一片兒,地理位置非常好,而且資源豐富,兵源素質高,應該是大有可為的."曹操則說;"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則無所不可."
短短的一句話可以看出來,曹操宏大的偉人氣宇此時已經形成,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句話,從中既可以看到老子的"道法自然",<莊子.逍遙游>里的灑脫豪放,又可以看到儒家積極的入世精神,和孔子"無可無不可"的高度自信.一個偉人的形成,除了自身的條件,後來的機遇之外,還必然會烙上本民族精髓文化的印記,後者決定了你偉大的深度與廣度.中國的偉人自有中國的氣派.
蓋房子先要打地基,地基有多大有多深,決定了房子的規模.
再來說說織田信長,他少時的各種劣性卻沒有得到很好的消化處理,為所欲為的特點貫穿終生,在對父親的死表示了另類的惋惜之後依然故我.此時他的老師平手政秀只好以死相諫,這對織田信長產生了很大的震動,避免了這個年輕人過早的自爆,在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反省之後,邁出了天下布武的堅定腳步.
日本民族的特性同樣對織田信長起著作用,織田信長身上滲透著島國偏狹乖戾的變態氣息,行為方式的百無禁忌,對殺戮的偏愛,在善惡是非觀念上的相對主義,無疑都對信長暴虐性格的形成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使他在罪惡的深淵越滑越遠,逼反了自己的部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白毛女>里有個意思,"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
二,野心:
兩人的野心都是大大的,只不過曹操表現的相對含蓄,許子將評價他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在和平年代,其野心能夠受到抑制,並非好亂樂禍之人.身處亂世,自然要當仁不讓,不擇手段,以暴制暴了,這在他的自白書里說的很清楚,曹操最後完全可以稱帝,卻要作周文王,既說明他不在乎這虛名俗譽,也說明他深受忠孝思想和中庸思想的影響,只可惜身後沒有周武王,周公旦.他那天才般的好兒子曹沖過早夭折撲滅了他建立一個偉大王朝的夢想,不然的話,他和劉備,孫權雖沒分出勝負,但下一代會勝負立現的.要作周文王更像是對自己的一種調侃,和對子孫的負責.
信長的野望則直白顯露,張揚狂放,惟恐別人不知道,這表現在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之中,游戲里總是把他的野心設為100,是毫不誇張的.這野心是與生俱來的,織田信長在襁褓時,就由於經常咬傷奶媽的乳頭,因此頻頻更換奶媽。
野心是最好的興奮劑,激發出了他無窮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總能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或許還有一種更神秘的力量,使自己強大的對手獲勝後離奇的死去.讓人不禁要賦詩一首;
甲斐之虎的三方原,
越後長龍的手取川,
勝利曾是那麼的近,
卻又變的那麼的遠.....
出師已捷身卻死,長使英雄淚也酸.命兮? 命兮!
三,個人英雄主義:
曹操曾隻身摸進十常侍的首領張讓的內室(好奇心強,或是要收集情報),被發現,"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就憑這一跳,武力怎麼也得在80以上,san10在這個主要人物上有失公允.董卓亂政,曹操涉險而逃,首舉義兵,董卓遷都,大眾不敢進,曹操一人去追趕,差點丟了性命.劫烏巢時,左右報告敵人援軍快到了,要求分兵抵禦,曹操曰:"敵在背後,乃白."終於大獲全勝.但曹操的個人英雄主義在赤壁之戰後受到了打擊,周瑜告訴了他---長江後浪推前浪,在此之後就沒有過多激進的進取行為了,也許是年歲大了吧.
織田信長在最初創業時期,戰斗時總是高嚷著"尾張織田三郎信長在此,大家一起沖呀!!!」,"尾張大傻瓜前來參見!"之類的口號,以鼓舞部下.特別是桶狹間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充分發揚了大無畏的英雄主義精神,幹掉了很牛的今川義元,實現了人生的一大轉折.以後雖沒有多少機會親鄰沖鋒的第一線,但卻在本能寺事變中奏響了人生最強音,將沖上來的敵人一個一個PK掉,精疲力盡之後切腹而死,把無數仇恨的種子撒向明智光秀.
不同的是,曹操創業之初屢遭挫折,諸葛亮說:"曹操用兵,彷彿孫吳."以這么高的指揮水平,初期打仗卻是敗多勝少,不由得想起了那段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中國地大物博,高人眾多,東漢的世族大家積累了太多的高素質人才,才使得三國的畫卷顯得如此波瀾壯闊,熠熠生輝,在中國的亂世中一枝獨秀.想一想,魏蜀吳三家,隨便哪一家派個小分隊,拉到日本的戰國時代,不打他個目瞪口呆,淅瀝嘩啦,呵呵.
織田信長除了桶狹間,發展相對比較順利,周遍勢力與他差距太大,唯一厲害的德川家康也結成了盟友,武田信玄,上衫謙信過早死亡使他們沒有機會進行真正的較量.
G. 知道織田信長和森蘭丸的事嗎
織田信長,戰國一代霸主。若非有本能寺之變,作為信長繼承者的豐臣秀吉未必能有以後那麼大的作為,甚至天下是否會為豐臣所有也未可知。歷史上織田信長以殘忍著稱,有第六天魔王的稱呼。他曾經把自己妹夫的頭砍下來製成酒具,還親手殺掉了自己的弟弟和姑母,對待與他為敵者,哪怕是自己的親人他也決不會手軟。不過我個人以為這一點也沒有什麼,能成一番大業者本當如此,何況想想我們中國的皇帝比他狠的多著呢。其實這位大人的魔王名號,主要還是因為曾在圍攻一座寺廟時(抱歉,忘記是什麼寺了,反正我也不是正而八經寫歷史,大家看過算數),臉不改色心不跳,活活燒死了幾萬人得來的。
可惜的是世人記住了信長大人的殘忍,卻忘記了他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美人。這點日本史書沒有相關記載(日本歷史資料相當希缺,所以連《甲陽軍鑒》那樣錯誤百出的史書也可以作為一級史料,故很多事只能靠後人推測了),卻絕對是有據可斷。
首先,織田家是出名的美人世家,織田信長的妹妹有戰國第一名姬的美譽,是戰國時代最出名的美女,第一次嫁的丈夫被信長殺掉以後,這位美女改嫁織田家的重臣柴田勝家。信長死後豐臣秀吉得勢,逼死了前田利家,想娶信長的妹妹(這時候呵市應該快40歲了,還有這么大魅力,汗~~~~~),可見乃兄長的長相也絕對不會差。
其次,還有一點可以證明信長的美貌。信長其實有女裝的愛好,而且對於自己的容貌也頗為自負。一次打了勝仗,眾將慶功,喝酒娛樂,但估計就是表演表演古代英雄,比劃比劃刀劍,沒什麼花頭。此時卻惟獨不見信長,於是眾人皆以為信長不來了。喝到半當中,外面突然走進來一個盛裝美婦,傾城絕色!直到那女人坐到信長的位子上,大家才發現她居然是信長裝扮的,暈倒。天啊,信長如果不是美男子,怎麼可能做到啊!!!
還有,史書真實有記載的是在信長50歲時(死前不久),他還在節日慶典中親自御馬騎射,而且表演了種種高超的技巧,風姿卓絕,無人能比! 所以,信長大人的容貌絕美,當非虛言啊!!!
另一位,森蘭丸。恐怕不用我說,大家也應該知道他的長相之出眾吧。算了,還是說點具體的。森蘭丸本名森長定,又叫森亂、森御亂、森亂成和,乃父森可成,比較出名的一個哥哥是森長可(他父親共有6個兒子)。史書中是沒有蘭丸這個名字的,蘭丸是小名,但比較為眾人熟知。
據說森蘭丸長的極美,見者無不驚為天人。曾有外國使臣晉見信長,結果看到信長身邊的蘭丸而驚艷的說不出話來(由此可以證明,蘭丸的容貌就算以現代人的審美標准來衡量也絕對稱的上傾國傾城,而不會象看到沖田總司照片那樣叫我厥倒)。
織田信長對森蘭丸的喜愛已到無以附加的地步。並且種種皆有據可查。比如,日本古代,男子幼時留長發,行成人禮時必須束起,從此不能再披發。可是因為信長實在對蘭丸長發披肩的樣子愛不釋手,萬不忍心蘭丸束法,於是親自寫了道命令不許他行成人禮,弄得蘭丸相當尷尬,在17、8歲時仍要作少年披長發狀(日本古代男子13歲行成人禮),可見信長對蘭丸之寵愛之情。不僅如此,每每打勝仗,即便蘭丸留在後方,信長封賞最多的還是他。森蘭丸17歲時,他就已經是擁有兩座大城池的大名了(是當時信長手下最大的大名)。不過這種封賞基本上也沒什麼意思,因為森蘭丸一直服侍信長,不離左右,根本不可能去自己的封地,所以也是最有名無實的大名。
後世對於森蘭丸的印象大多視其為信長的男寵,其實這對於蘭丸來說是極其不公的。客觀的講,森蘭丸很有才能,信長幾乎所有的事務都是由蘭丸替他打理的,包括後來信長的兒子要見父親都要通過蘭丸來安排,如果不是信任蘭丸的處事能力,信長是決不可能放手到這種地步的。事實是,蘭丸不論是在軍事或政事上都為織田信長提出了很多建議,如同秘書一樣處理了許多雜事,始終陪在信長身邊為他分憂解難,是信長絕不可缺少的左膀右臂。這點與他的出身也有關系,因為森蘭丸的父親本身也是服侍織田一家的家族重臣之一,而且為織田家盡忠戰死,因此蘭丸是以一位臣子的身份輔助信長,而非普通的男寵而已。補充一點,似乎蘭丸還是負責信長安全的忍者首領,這個我不是太確定。另外據史料記載,森蘭丸長於數理,那個時代的人會數理,是相當難得的,可見森蘭丸除了絕世的美貌之外還有非常好的頭腦,這才是他能長久跟隨信長並得到充分信任的根本原因。
信長與蘭丸之間的曖昧關系,正史野史多的說也說不清。其中野史中有言,甚至信長之死也與他太過寵愛蘭丸有關。據說明智光秀之所以會背叛信長,發起本能寺之變是因為聽到了信長與蘭丸的一段對話——
一次外國使臣進貢了一大批珍寶,信長在其收藏室中突然興起,問蘭丸要什麼,允諾無論什麼只要蘭丸喜歡都給他。蘭丸笑笑不語,信長便道你不要說,把要的寫在手上讓我來猜,結果信長把猜測蘭丸想要的也寫在自己手上,兩人一對,果然是同一樣東西,城池(實在抱歉,我已經忘了這么關鍵的城的名字了)。其實這一點也不奇怪,當年蘭丸的父親是為了攻打這座城而戰死的,蘭丸想得到這座城池以悼亡父,也屬人之常情。信長看到自己猜對了非常高興,對蘭丸說你不要著急,三年以後一定給你。可是當時這座城的大名已經是明智光秀,光秀聽到這段話以後惶恐地以為信長一定會對付自己,剝奪他的封地,所以先下手為強發動了叛變,最終在本能寺殺掉了信長。當然這是野史,不足為證,僅是一種傳言而已。但至少說明了信長對蘭丸的喜愛、寵溺的確是到了眾所皆知的地步。
最後,信長與蘭丸皆被燒死在本能寺,其情慘烈。正史記載,信長當時已是天下霸主,而且他為人不拘小節,性豪放(這點從他會扮女裝就可看出),出遊時常常只帶數十人,那次恰逢慶典,他的親信部隊也不在左近,信長就只帶少數隨從游本能寺,結果被一直伺機的明智光秀帶了幾萬人包圍在了寺中。這種情況之下,隨從紛紛勸主公趕快自盡,免落敵手後遭到羞辱,信長卻不肯聽從,反而親自帥眾戰斗(我以為,這倒不是因為信長有突圍而出的幻想,幾萬人圍了寺,怎可能逃的出去,這純粹是由其性格決定的,信長的驕傲是不會允許他不做抵抗就乖乖赴死的),信長一生豪邁,在這樣的情況下仍然親自上陣,殺的興起,一直殺到身邊只剩下2、3人的時候才平靜地提刀轉身對森蘭丸道:「阿蘭,幫我擋一下。」(這是信長的最後一句話)然後進入寺里從容就死,蘭丸等人也隨即放火燒寺,追隨信長而去。(可以一直守護信長到最後一刻,也足見蘭丸的膽識與勇武,這豈是男寵可以做到的?!)大火之後,明智光秀卻怎麼也找不到信長的一丁點遺骨,惶惶不可終日,懷疑信長未死。不過信長的確是與蘭丸一起死在了本能寺中。信長當時才49歲,正當盛年。森蘭丸當時未滿20。
蘭丸從十二歲起服侍信長至死,是信長一生最信、最愛的人。信長對蘭丸的感情甚至是超過妻兒的,信長先後有二十幾個妻妾,在戰國群雄中屬於很少的,有三個兒子,卻並不常常見面,這在戰國時也屬平常。森蘭丸甚至知道信長隨身配刀上菊花的瓣數,這點實在難以想像,因為戰國時象信長這樣的人物,配刀貼身攜帶,怎可能交給他人?但信長出恭時卻解下配刀給蘭丸拿著,這絕對是性命相托!之間的情誼由此可見一斑。直到本能寺之變,兩人生死相隨。想像那萬人的圍逼中,回頭,淡淡地對與他一起浴血死戰的戀人道:「阿蘭,幫我擋一下。」包含多少信任與深情,叫人怎不動容啊!!!
戰國亂世,刻骨銘心的,不止是戰場風雲、明爭暗鬥、群雄逐鹿,還有那不滅的生死之情……
H. 朝倉信長女裝是哪集
你看的是小說版么(是第四卷部分)?TV版對應情節在乃木坂春香的秘密 第一季第十集,不過我看了下沒有信長反串的片段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zMDA4NDA0.html
I. 日本的服裝的特點
提起日本的傳統服裝,大家都會聯想到那千姿百態、寬松修長、典雅艷麗的日本和服。日本所有傳統習俗,如茶道、花道、書道、祭祀、陶瓷、古詩詞、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國的影響,和服也不例外。
和服的歷史大約有1千多年了。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是從奈良時代開始的。奈良時代正值中國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批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時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
「衣服令」規定了禮服、朝服和制服。奈良時代服裝色彩較簡單。到了平安時代,由於受到當時國風影響,衣服色彩開始多樣化,衣袖也向寬大方向發展。
當時古代婦女在進宮或節日時會穿一種叫「十二單」的服裝,它分為唐衣、單衣、表著等,共十二層。鐮倉時代,貴族的奢華結束後,為了便於作戰,服裝恢復了素樸,寬袖又變回了窄袖。進入室町時代的特徽,是在衣服上印上家紋,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紋,便服設計開始禮服化。
桃山時代,人們一始講究不同場所穿著不同服式,於是出現了參加婚宴、茶會時穿的「訪問裝」(從左肩、左袖到襟、裙成一幅圖案)和參加各種慶典、成人節、宴會、相親時穿的「留袖裝」。
江戶時代是日本服裝史上最繁盛的時期,那時的和服變得接近現代,現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沿續了江戶時代服裝特式。到了明治時代,現在意義上的和服就定型了。
在日本,出席茶道,花道,觀看文藝演出,參加各種祭典儀式,慶祝傳統節日,人們還是要穿上漂亮的和服去參加,增添了不少氣氛。
在日本,每年有「女孩節」和「男孩節」,日本的母親們都要給孩子們穿上和服,為他們祝福。
在日本,過傳統的「七五三」節的時候,孩子們穿上新和服,由父母帶領參拜神社。
在日本,過「成人節」的時候,年滿20歲的姑娘都要打扮一下,穿上未婚女子專用的「振袖」(振り袖ふりそで)和服,歡歡喜喜地去參加慶典,以示成人。
日本的婚禮,新娘要穿象徵神聖、純潔的「白無垢」(白無垢しろむく)和服。平時,家庭婦女,下班歸來的男人,全都喜歡浴後著和服,這種和服叫「浴衣和服」。
日本的繪畫、戲劇、舞蹈、雕塑等藝術和服有密切聯系。比如說日本俗版畫——浮世繪中的美人畫,離不開和服。再比如在戲劇中的舞蹈演員用長袖表達感情,有時演員背向觀眾,目的是讓觀眾欣賞身著和服的服飾美。
日本的和服,在穿法上比較復雜,講究。以婦女為例,穿和服時,最裡面是貼身襯裙,其次是貼身汗衫,再其次是長襯衫,最後才是和服。然後繫上「細帶」與「兜包」。穿和服時,下面多赤足或穿布襪,出門時穿草履或木履。日本婦女著和服時,要梳上相應的頭飾。
日本服裝史鼎盛時期-江戶時代
日本幾乎所有傳統習俗,如茶道、花道、書道、祭祀、陶瓷、織錦、古詩、古詞、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國的影響,和服也不例外。
綜觀日本上古時代的粗布服裝,窄袖斜襟與古代中國穿著十分相似。但是,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並將之制度化,應該是從奈良時代開始。
奈良時代正值中國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批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時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衣服令」規定了禮服、朝服和制服,朝服包括冠帽按官職等級區分。制服是無官職的公務人員服裝,按行業分類。奈良時代服裝色彩較簡單。
到了平安時代(九世紀以後),由於受到當時國風影響,衣服色彩開始多樣化,衣袖也向寬大方向發展。鐮倉時代,元朝統一中國,恐怕受元的影響,元朝曾連續十次浸犯曰本,為了便於戰斗,服裝又回復素樸,寬袖又變回窄袖。
在衣服上印上家紋,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紋,估計家紋數目超過二萬種(本網站稍後將專題介紹家紋),便服設計開始禮服化,是進入室町時代的特徵。桃山時代(十六世紀中葉),人們開始講究不同場所穿著不同服式,於是出現了參加婚宴、茶會時穿的「訪問裝」和參加各種慶典、成人節、宴會、相親時穿的「留袖裝」。
江戶時代是日本服裝史上最繁盛時期,現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延續了江戶時代服裝特式。
J. 織田信長是什麼人
織田信長(おだ のぶなが,Oda Nobunaga,1534年5月28日-1582年6月2日)是日本戰國時代的重要大名。織田為其苗字,族姓則有兩說:平氏或藤原氏,一般認為藤原說比較正確。幼名吉法師,出生於日本尾張國(今日本愛知縣北部)。他成功控制近畿地方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帶,使織田氏成為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重要的大名。法名總見院殿贈大相國一品泰岩尊儀,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死後被大正天皇追贈為正一位太政大臣。生平
織田信長於1534年出生尾張國那古野城(今日名古屋市,另有一說是勝幡城),是尾張守護代旗下三奉行之一的織田信秀的嫡長子(有一庶兄津田信廣),母為信秀正室土田御前。少年時代為人荒誕不羈,被人嘲為「尾張的大傻瓜」。1548年,與美濃國大名齋藤道三長女齋藤歸蝶政治聯姻。德川家康年幼時曾經是織田家的人質,當時年輕的信長和松平竹千代(日後的德川家康)有過一段一起游樂的少年時光,這段往事後來成為兩人日後同盟(清洲同盟)的一個助力。
[編輯]
繼任家督
織田信秀在尾張尚未統一又有強敵今川義元的內憂外患下,終於在1551年病逝。身為嫡長子的織田信長因而繼承家督。在信秀的葬禮上,信長一反傳統的對父親的祭壇投擲抹香而引來爭議。(此事件有後人捏造之嫌疑。)不久後信長的傅役兼大老的平手政秀以自己未將信長教育好為由切腹自盡。之後織田家的分裂也越來越嚴重,其中以同母弟弟織田信行為最大的分裂勢力。織田信行與部分家臣(柴田勝家、林通勝),以推翻信長成為新家督為目標,最後卻在稻生會戰中被信長打敗。之後多次卷土重來但都失利的織田信行終於在1557年被織田信長在清洲城殺掉。不久後信長打倒周遭所有反對他的勢力,統一了尾張國。
[編輯]
桶狹間會戰
西元1560年,位於尾張東北邊的駿河國,控有駿河、遠江、三河三國,當時國力如日中天,人稱「東海道第一弓」的 今川義元率領兩萬五千大軍(以「北條五代記」的說法),並對外號稱有四萬大軍上洛覲見將軍。由於上京之路必途經尾張,信長不願臣服,決定興兵對抗。面對如此數倍於己的軍隊,僅有3000兵力的織田信長發動強襲,利用當日下著豪雨,導致視線不良的情勢沖入桶狹間狙擊位於後方的今川義元本陣而獲得大勝,名將今川義元因而戰死。信長一戰成名,威震日本,而今川家則日漸衰敗。兩年之後他與德川家康結盟,開始一統天下的計劃。
[編輯]
天下布武
1567年信長發動對美濃稻葉山城的總攻擊。在內外配合的優勢下徹底打垮齋藤家佔領整個美濃。同年信長遷居稻葉山城,取中國周朝龍興之地岐山之「岐」字,將其改名為岐阜。並製作了「天下布武」之印,以岐阜為根據地,展開往後長達15年的統一日本之路。1568年借著擁立室町幕府第 15代將軍將軍足利義昭為由,與德川家康率領號稱六萬人的聯合大軍南向上洛。在同盟淺井長政的配合下,織田-德川聯軍逐一擊潰六角家、北畠家、三好家等諸侯,拿下南近江國、伊勢國、大和國、攝津國,把自己的力量擴張到近畿和東海一帶。
可是好景不常,越前國大名朝倉義景與淺井長政聯手反對信長,造成信長北面受敵,於是織田信長決定首先討伐淺井長政與朝倉義景,並且與德川家康於姊川之役聯手將其擊敗。
參考:幕府
[編輯]
信長包圍網
1570年,全國各有力的大名開始以將軍足利義昭為中心聯合抗擊信長,稱為信長包圍網。包圍網中最有利的大名為武田信玄,信玄原本打算趁機一舉擊敗德川家與織田家,卻在重挫德川家康的三方原會戰後便壯志未酬而病死。信玄死後,織田信長對各大名採取各個擊破的方式,除消滅淺井長政與朝倉義景之外,並且於1573年將足利義昭逐出京都,包圍網因而重挫。之後又與德川家康在長筱之戰中擊敗名將武田信玄之子武田勝賴,信長包圍網至此大致崩盤。
[編輯]
十年戰爭
1573年,還對一向宗暴動進行了殘酷的鎮壓。隨後成為幾乎囊括整個京畿地帶的霸主。 一向宗是日本佛教宗派凈土真宗的別稱,有很多農民信仰。一向宗在本能寺的集會活動客觀上起了組織信徒開展武裝抗爭的作用。從15世紀開始,就有信徒開始拒絕交納地租和捐稅,並開始暴動。到了1488年,本願寺所在地的加賀國(今石川縣)當地發生激烈的一向一揆暴動:一向宗信徒與國人聯手推翻了守護大名富樫政親,進而控制了當地政權。暴動曾幾次讓德川家康陷入困境。在本願寺的號召下,信徒對信長的討伐進行了浴血抵抗,長達十年之久。1582年一向宗的領袖石山本願寺遭到信長包圍而投降,持續了百於年的一向一揆至此也畫上休止符。
參考:一向宗
[編輯]
統一天下
信長在1576年遷入其新築於南近江(今滋賀縣)的安土城,以此地作為他統一天下的最終基地。隔年與名將上杉謙信在手取川交戰失利,但信長的力量並沒有明顯衰退,反而上杉謙信戰後不久便與世長辭,讓信長少了一個強敵。到了1582年信長自盡前,信長終於消滅宿敵武田家,家督武田信勝和其父親武田勝賴在天目山自盡。此時織田家與其盟軍已經把勢力擴張到日本近畿、甲信、東海、北越、中國、關東、四國等地,距離信長統一日本不遠了。
[編輯]
本能寺之變
1582年,信長夜宿京都的本能寺時,遭到前往支援羽柴秀吉作戰的部將明智光秀突襲,經過一番抵抗後失蹤,一般相信已死於寺中,當年49歲。其長子織田信忠逃到附近的二條御所抵抗明智大軍,最後亦不敵自殺。史稱本能寺之變。
參考:明智光秀
[編輯]
推動之改革
織田信長掌權期間,撤除國境上的關所(收取過路關稅的檢查站)、設立樂市鼓勵商業。積極鼓勵自由貿易,獎勵技術革新。信長還推行了新的大名制度,使各地的地方制度更加完善。
[編輯]
家臣與一門
[編輯]
信長的家臣
織田四天王-柴田勝家、丹羽長秀、明智光秀、瀧川一益
京都所司代-村井貞勝
信長的親婿-蒲生氏郷、筒井定次、丹羽長重、前田利長
其他有力重臣;池田恆興、前田利家、佐佐成政、金森長近、森可成、林通勝、森可成、森長可、細川藤孝、筒井順慶
[編輯]
信長的妻妾
正室:齋藤歸蝶
側室:生駒吉乃
側室:阿鍋之方
側室:原田直子
側室:阪氏
側室:土方氏
側室:慈德院殿(織田信忠的乳母)
[編輯]
信長的兒子
(按長幼排列)
織田信正(信長的庶長子,津田信廣的養子)
織田信忠(信長的嫡長子)
北畠信雄(北畠具教的養子)
神戸信孝(神戸具盛的養子)
羽柴秀勝(羽柴秀吉的養子)
津田勝長(先後為遠山景任和武田信玄的養子)
織田信秀
織田信高
織田信吉
織田信貞
織田信好
織田長次
[編輯]
信長的女兒
冬姬
五德
秀子
永姬
鶴姬
三之丸殿
[編輯]
信長的孫子
織田秀信(織田信忠之子)
織田秀則(織田信忠之子)
織田秀雄(織田信雄之子)
[編輯]
信長的養女
勝龍院殿
[編輯]
信長的侄子
津田信澄
[編輯]
參考史料
信長公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