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馬甲搭配藕荷色鏤空連身裙、黑白經典學生套裝、天藍色七分闊腿褲。
1、白色吊帶式針織小馬夾
白色吊帶式針織小馬夾+藕荷色鏤空連身裙。層疊的藕荷色鏤空連身裙是淑女們鍾愛的款式,搭配白色吊帶式針織小馬夾更加突出了腰部曲線和胸部曲線。用羅馬式的深棕色鏤空長靴能增長腿線,有種不羈的性感;脖頸的珍珠項鏈又很甜美。身材嬌小的MM們值得嘗試。
2、白色鏤空長馬夾
白色鏤空長馬夾+黑白經典學生套裝。白色的小飛袖襯衣與黑色短裙的搭配是小女生最喜歡的搭配,腰間的皮質細腰帶對整體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長款馬夾和短裙相當的長度,讓黑白相間層疊,配上高跟的小短靴很有女人味。特別適合身材嬌小但腿線較長的MM。
3、白色半透明蕾絲短馬夾
棕色背心+白色半透明蕾絲短馬夾+天藍色七分闊腿褲。棕色的低領背心配上半透明的蕾絲馬夾,很另類也很性感;天藍色七分闊腿褲和中性牛仔帽、寬松的風衣相呼應,同時,露出的鎖骨和纖細的腳踝也是流行的搭配。很適合身材高挑勻稱的MM。
(1)唐裝馬甲圖片擴展閱讀
現代馬甲款式按穿法有套頭式、開襟式(包括前開襟、後開襟、側開襟或半襟等);按衣身外形有收腰式、直腰式等;按領式有無領、立領、翻領、駁領等。馬甲長度通常在腰以下臀以上,但女式馬甲中有少數長度不到腰部的緊身小馬甲,或超過臀部的長馬甲。女式馬甲為緊身形兩袖口至腋窩,男士多為寬大形。
馬甲按其製作材料命名,如皮馬甲、毛線馬甲等。它可做成單的、夾的;也可在夾馬甲中填入絮料。按絮料材質分別稱棉馬甲、羊絨馬甲、羽絨馬甲等。隨著科技進步和服裝材料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起還出現醫療馬甲、電熱馬甲等新品種。
❷ 唐裝有什麼特點
唐裝的特點是是交領、右衽、系帶。
唐裝外面直接套上罩衫,罩衫一般都很華麗,基本上都是拖擺至地,有的達幾余米,比如,有的袖闊4尺,裾曳地達到5尺,因此,如同後來的歐洲一樣,衣擺的長短決定著婦女的身份地位。
罩衫一般都是廣袖的,廣袖就是人們常看到的寬大的袖子,唐代的廣袖基本呈方片形,類似今天的和服袖子。另外還有一種晚唐時期的禮服,都為宮廷命婦所著,稱為釵鈿禮服。
唐裝的歷史:
唐裝即唐制漢服,其種類多樣。一種是傳統的襦,裙裝,這種風格一般流行在初唐時期,基本上是沿襲了自東漢以來華夏婦女傳統的上衣下裳制。人們總說到的衣裳二字,其實衣是衣,裳是裳,衣是上身穿的,裳其實是指現代所說的裙子,衣與裳分開。
這種婦女的服飾不是連衣,而是分兩截的穿法一直延續到明末。上衣的穿法基本上是右衽交領或對襟繫上帶結,下面的裙子圍起來繫上長長的裙帶,上衣或者掖裡面或者自然的鬆散著,後來這種鬆散的上衣不斷加長,一直覆到膝蓋部,就後來發展成了明代的褙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唐裝
❸ 西裝馬甲怎麼搭配好看圖片女
西裝馬甲與襯衫的搭配好看。
西裝馬甲擁有西裝的設計特色,最能顯現出特色的元素為西裝領,西裝領顯得著裝正式又大氣,弱化了西裝馬甲的率性與休閑感,顯現出更強的潮流韻味與著裝沖擊力。襯衫雖然是搭配在裡面的,但是奠定了整體風格基礎,袖子為燈籠袖,這種袖子要比一般袖子蓬鬆寬大,能顯現出穿搭的大氣與張揚,同時帶有濃濃的宮廷復古風特色。
搭配西裝馬甲的時候,風格特點就更加鮮明了,袖子能夠露在外面,穿搭吸引力絲毫不減,設計風格還與馬甲的設計相符合,展露出設計的精妙之處。
下身短褲與短靴的搭配
短褲是被隱藏在西裝馬甲里的,在搭配上短靴就構成了下衣失蹤的模式,穿搭的減齡效果不言而喻,而且還有助於顯露身材魅力,形象比例得到了優化,身材肉肉的也能穿出好氣質。短靴為綁帶靴,也具有復古特色,能對穿著風格進行強化,除了宮廷復古魅力之外,還能賦予形象活力與個性,展露少女著裝效果。
整體著裝風格特點
造型中的大部分單品都表現出了統一的特徵,那就是復古特徵,貝雷帽、綁帶靴、燈籠袖襯衫都是歐式復古風穿搭中的代表單品,時尚魅力突出。造型風格特點突出,雖然穿搭不顯身材,但是氣質優勢明顯,西裝馬甲的時尚魅力完全顯露出來。
❹ 做馬甲最簡單方法圖片
首先准備一些東西縫紉線和暗扣需要准備縫紉機、壓腳、曲別針、記號。
接下來,以相同的方式將所有對角線在另一個方向上傾斜:縫制中心線和交替方向,同時沿著所有平行線縫制到右邊,然後到中心線的左邊。
外層面料
將右側拼接在一起,將一件絎縫背心前片疊放在絎縫背心上方。將游纖橡側邊和肩部接縫的毛邊對齊。將這些接縫固定到位。沿著固定邊緣縫制3/8英寸接縫餘量。接縫開始和結束神旁時的背縫。
里襯的上法
將右側放在一起,將一個背心前件疊放在背心頂部的襯里織物上(也在襯里織物中)。將側邊和肩部接縫的毛邊對齊。將這些接縫固定到位。沿著固定邊緣縫制3/8英寸接縫餘量。接縫開始和結束時的背縫。
❺ 唐裝怎麼搭配
問題一:唐裝怎麼搭配? 時尚搭配
唐裝+牛仔褲:已經流行了兩三年的綉花釘珠仔褲,已經走到了流行的盡頭,如果還想發揮它的余熱,那麼花花綠綠的它與花花綠綠的唐裝倒真是一個絕配。甚至再後現代一點,拿HIP-HOP那種極肥大的板褲來配唐裝,誰說這樣就一定不好看呢?
唐裝+燈籠褲:印度風勁吹,褲管口有細繩如抽褶的燈籠褲風靡一時,而唐裝面料的鏤玉錯金,正與印度風的繁密豐滿的圖案有不謀而合的地方,配合燈籠褲,自然也是一個和諧的選擇。
唐裝+七分褲+長靴:今冬流行的七分褲褲管很大,配合上身貼體的唐裝,走動時很有點惠安女的感覺,再加上有搭扣的長靴,可以說是虎虎生風、搖曳生姿。
唐裝+短裙:唐裝與百褶裙倒是原配,就像五四運動時的女大學生,當然你已經遠離那個時代,所以換成短裙。另外,為免顯得頭重腳輕,得另加點新東西:彩色長襪。想要淑女一點,可以選酒紅色;想要卡哇伊一點,可以選五彩格紋的;想要性感一點,那麼非魚網襪莫屬。特別是對於有一雙 *** 的女孩子,別人的視線很快會集中到你的襪子上來,哪怕唐裝再大路,也不會覺得了。
唐裝+小黑裙:對於比較寬大的唐裝,不如把它與小黑裙相搭,小黑裙所呈現出的內斂深沉,同唐裝質地與紋樣的燦爛光華,西方的優雅情調與東方的古典味道可以進行完美的融合。
問題二:唐裝適合什麼樣的場合?怎麼搭配? 要將唐裝穿得有個性,當然就不能墨守成規,看看衣櫥里有哪些時髦服飾,再組合起來,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1.唐裝+五分燈籠褲+長統靴: 今年秋冬非常流行上長下短的這種混搭,五分燈籠褲最熱門的單品,這種褲管口有細繩如抽褶的燈籠褲,與鏤玉惜金唐裝相搭配,自然也是一個和諧的選擇。 2.唐裝馬夾+直筒七分褲+長靴: 今冬流行的七分褲寬松直筒,配合上衣襟邊帶有毛毛的收腰唐裝馬夾,走動時很有點惠安女的感覺,再加上有搭扣的長靴,可以說是搖曳生姿。 3.唐裝+牛仔褲: 已經流行了兩三年的綉花釘珠仔褲,已經走到了流行的盡頭,如果還想發揮它的余熱,那麼花花綠綠的它與花花綠綠的唐裝倒真是一個絕配。甚至拿HIP-HOP那種極肥大的板褲來配唐裝,誰說這樣就一定不好看呢? 4.唐裝+短裙: 唐裝與短裙原來是絕配。對於比較寬大的唐裝,不妨把它與小黑裙相搭。另外,為了免顯得頭重腳輕,可另加點裝飾。例如彩色長襪,想要淑女一點,可以選酒紅色;想要俏皮一點,可以選五彩格紋的;想要性感一點,那麼非魚網襪莫屬。 款式:剪裁多變更另類 唐裝是最講究剪裁的,腰身、領口、袖口都是剪裁的成敗關鍵。今年唐裝在剪裁和款式上更加多變,比如把傳統的立領、圓領變成敞領、方領,把對襟變成偏襟,再融入大盤花扣、七分袖多種時尚元素,贏得了追逐時尚之士的青睞。而嘉和、璞玉等唐裝品牌還推出短打和馬夾等更年輕化的款式。在圖案方面,也摒棄了傳統的以福、祿、壽、雙喜等文字圖案或大花的裝飾紋樣,而改用細花或團花,花樣以牡丹、梅、蘭、竹、菊等花卉為主。而在袖口、袋口或盤花扣邊處局部精緻的手工綉花更是流行的設計。穿著彰顯個性的唐裝參加聖誕元旦派對,成絕對能輕而易舉成為全場焦點。
問題三:唐裝怎麼搭配鞋子? 唐裝可以搭配肉色羊絨打底褲、配紅色高跟小皮靴,特別注意,皮靴是那種類似高幫單皮鞋的樣子,顏色一定跟裙子顏色一致。
還有一種搭配就是穿黑色打底褲配黑色靴子,靴子也是小短靴,還可搭配一件裘皮披風披風可以是粉色也可以是白色。
穿唐裝的忌諱和注意事項:
唐裝的顏色一般是紅色、黑色或者寶藍。嵌鑲金絡銀的織紋、如意吉祥和銅鈿樣的花紋,以及手工製成的盤扣。現在的唐裝吸收了時尚元素,所以顏色並不局限於以前的大紅大綠,現在的唐裝的顏色是五彩繽紛,應有盡有。
我們在挑選唐裝時,要根據每個人的身材特點來挑選,比如是深是暗,是否符合自身品位等。值得注意的是,膚色較深或偏暗的人,在選擇顏色的時候,要盡量選擇明亮的暖色系,讓自己看起來更精神一些,也喜慶一些。而年紀大的未必就要選顏色彩暗淡的,帶有現代風格且顏色鮮亮些的反而能更顯年輕。春節時大多數人都喜歡穿紅色團花圖樣的團團圓圓、大吉大利的衣服,當你挑選時,不妨選一些柔和的中性色:如紫蓮灰、雪青、秋香綠,還有軍綠色等等,保證可以令人眼前一爽。
問題四:唐裝應配什麼樣的褲子 唐裝的搭配從來是個難題,萬一失手穿不好的話,極有丹能被人誤認為從博物館出來的古董。所以,在搭配唐裝的時候,應該格外小心。
1、講究整體。最簡單的做法是,上下裝全套搭配,最好是一個或兩個主色,不要超過三個主色,否則,會過分喜氣洋洋而落入俗套,搞得人眼花繚亂。
2、點綴配飾。那些傳統的發型、老派的首飾,如玉鐲、玉器掛件、景泰藍首飾、長命鎖、綉花荷包、發夾、綉花帕子,以及披肩、流蘇、花卉頭飾、綉花靴等等,都是派上用場的時候。不過,要注意的是,它們只可以適度地出現在你身上,一件起兩件止,不要因為貪心而大量堆砌。
年輕時尚風格:用中式長褲(裙)搭配白襯衫
,織錦緞或麻質的中式長褲不論是直筒還是寬腿,都可以搭配棉質白襯衫,再加上一條古典風格的長項鏈,哪怕出席重要宴會也綽綽有餘。
用中式開襟彩色上裝搭配黑色七分褲,再搭配細高跟鞋,都市感油然而生。只要你身材保持得好,連衣裙永遠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是半身裙,得盡量配短裝或兩件套。
保險型:如果你的身材不是很令人滿意,建議選擇傳統中式上衣搭配褲子,記住一定得用高跟鞋配。
問題五:唐裝搭配 什麼氣質適合穿唐裝 婚宴、重大聚會、過年過節、談判都可以
問題六:中式服裝的搭配 掌握了著裝搭配的原則,這類女性往往能把工作及家庭的關系處理得整整有條,不會顧此失彼。而且有助工作的開展,增加人緣。也容易升職。女性服飾搭配八忌一忌裙襪不搭配:最忌的就是裙子和襪子的顏色不搭配,各種各樣的裙裝為女性增加了許多的魅力,彩色襪子更是錦上添花,紫色、粉紅、姜黃、綠色等都是時尚前端的色彩,格外光鮮,可如果你穿著一條黑色的褶裙,若隱若現的開衩處卻呈現出光鮮的姜黃色,就實在有點踐踏流行了。二忌內、外不匹配:忌表裡風格的不統一。在寒冷的天氣,如果只能在一件大衣或一件羽絨服中抉擇,那麼就很容易出現這種表裡風格不一的組合。很淑女的長裙,與半長不短的羽絨服有組合是內外極不匹配的穿衣方式,是女士的大忌。三忌薄厚衣飾不搭配:這會讓自己第一眼就處於劣勢,寒冷的天氣里,室內和室外的溫度相差很大,讓人們對怎麼穿才合適有些措手不及,厚厚的毛衣在許多場合有時會讓你與室溫和環境脫節,如坐針氈,花顏失色。在酒會、迪斯科舞廳等,短袖毛衫或單薄的衣飾,會一晚合時宜,厚重衣裳不僅會讓自己少了輕松,也會讓自己第一眼就處於劣勢。因此,在有約會的日子裡,最好是外厚內薄。四忌鞋子與服飾不搭配:穿著一雙與服飾不搭調的鞋子會讓人感覺不倫不類,長筒靴讓人愛不釋腳,但如果是漂亮的長筒靴與長褲的組合,則營造出不倫不類的典範。五忌服裝暴露身材缺陷:格紋的衣服很難鎖定,比如蘇格蘭格紡能夠有效地放大體形上不足的,這種橫豎交錯的格紋也為女人架構出時尚的陷阱,大大的格紋,翻褲腳貼邊,完美了時尚,卻無法完美女人那不夠完美的身材,誇張的格紋,放大了女人身材上的不足,蛇蠟仿皮長褲是蛇蠍美人裝扮,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穿。這種平日里不敢輕易嘗試的時髦,美美地穿上身,卻可能不見美女現觀。六忌細節的忽略:看女人品位不過要看衣服,還要看細節,不少女人只顧頭而不顧腳,營造了高檔服裝與低檔鞋,包組合的敗筆,地攤上的廉價鞋、包,不管樣式有多新穎,細節上肯定會讓女人的風韻大打折扣。七忌落伍的穿著:有些時尚經不起時間的推敲,如果穿著搭配已是「過去」的時尚則體裁令形象大打折扣,厚底鞋風光幾季之後,本季大勢已去,再穿一層厚底鞋,就等於向大家強調自己是個落伍的人。八忌最尷尬的撞衫:穿中式服裝的人越來越多,面對面撞車的概率極高,這樣的撞車本已很尷尬,但最尷尬的還是你不小心穿上了與酒店服務員一樣的紅色小襖。
問題七:唐裝怎麼穿。 1.唐裝+五分燈籠褲+長統靴:
今年秋冬非常流行上長下短的這種混搭,五分燈籠褲最熱門的單品,這種褲管口有細繩如抽褶的燈籠褲,與鏤玉惜金唐裝相搭配,自然也是一個和諧的選擇。
2.唐裝馬夾+直筒七分褲+長靴:
今冬流行的七分褲寬松直筒,配合上衣襟邊帶有毛毛的收腰唐裝馬夾,走動時很有點惠安女的感覺,再加上有搭扣的長靴,可以說是搖曳生姿。
3.唐裝+牛仔褲:
已經流行了兩三年的綉花釘珠仔褲,已經走到了流行的盡頭,如果還想發揮它的余熱,那麼花花綠綠的它與花花綠綠的唐裝倒真是一個絕配。甚至拿HIP-HOP那種極肥大的板褲來配唐裝,誰說這樣就一定不好看呢?
4.唐裝+短裙:
唐裝與短裙原來是絕配。對於比較寬大的唐裝,不妨把它與小黑裙相搭。另外,為了免顯得頭重腳輕,可另加點裝飾。例如彩色長襪,想要淑女一點,可以選酒紅色;想要俏皮一點,可以選五彩格紋的;想要性感一點,那麼非魚網襪莫屬。
問題八:穿唐裝式外套裡面應該搭配什麼衣服? 裡面的話可以穿一件T穴,但是顏色不能太艷了,黃的也可以,那樣搭配的話回顯得很貴氣,褲子穿西褲就可以了,米白色的,鞋子就皮鞋,黑色的。
問題九:唐裝上衣配什麼褲子和鞋? 黑褲.黑皮鞋
問題十:唐裝馬甲怎樣搭配圖片 穿衣一整套唄,會很端莊吧
❻ 黑馬甲裡面搭配什麼衣服圖片
黑馬甲裡面搭配衣服圖片如下:
1、搭配一:黑色馬甲+白色雪紡衫+黑色闊腿褲
黑色馬甲搭配一件白色雪紡衫,下身搭配一條黑色闊腿褲,配色簡約、款式大氣,很顯氣質。
❼ 求唐朝男女古裝名稱及服裝圖片,越多越好,還有唐代的頭發八寶名稱,簡單發髻名和常用的頭飾名稱,還有各
由隋入唐,中國古代服裝發展到全盛時期,政治的穩定,經濟的發達,生產和紡織技術的進步,對外交往的頻繁等促使服飾空前繁榮,服裝款式、色彩、圖案等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嶄新局面,而這一時期的女子服飾,可謂中國服裝中最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豐美華麗,妝飾之奇異紛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餘年的女子服飾形象,可主要分為襦裙服、男裝、胡服三種配套服飾。
唐朝服飾由於唐朝採取開放政策,對西域、吐蕃的服飾兼收並蓄,因而「渾脫帽」、「時世妝」得以流行。這就是中國古代服飾史上的第三次大變革。與前兩次服飾大變革所不同的是,這一次的服飾大交流是由南北走向向東西方向流動。冠服制度是封建社會權力等級的象徵,作為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精神支柱的儒學,則把恪守祖先成法作為忠孝之本,強調衣冠制度必須遵循古法,特別是作為大禮服的祭服和朝服,不能背棄先王遺制,故稱法服;它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和封閉性。宮廷日常服裝稱為常服,常服具有時代的特徵。唐高祖李淵(公元618年至636年)於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頒布新律令,即著名的「武德令」,其中包括服裝的律令,計有天子之服十四、皇後之服三、皇太子之服六、太子妃之服三、群臣之服二十二、命婦之服六。內容基本因襲隋朝舊制,天子的14種服裝為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通天冠、緇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幘、白紗帽、平巾幘、白恰。皇太子的六種服裝有袞冕、遠游冠、公服、烏紗帽、弁服、平巾幘。群臣的22種服裝有袞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平冕、爵冕、武弁、弁服、進賢冠、遠游冠、法冠(獬豸冠)、高山冠(側注冠)、委貌冠(與皮弁同制)、卻非冠、平巾幘、黑介幘、介幘、平巾綠幘、具服(朝服)、從省服(公服)、婚服;皇後的三種服裝有褘衣、鞠衣、鈿釵襢衣;皇太子妃的三種服裝有褕翟、鞠衣、鈿釵禮衣。
唐朝服飾唐代服飾之所以絢麗多彩,有諸多因素,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礎。隋王朝統治年代雖短,但絲織業有長足的發展。文獻中記隋煬帝「盛冠服以飾其奸」,他不僅使臣下嬪妃著華麗衣冠,甚至連出遊運河時大船纖繩均傳為絲綢所制,兩岸樹木以綠絲飾其柳,以彩絲綢扎其花,足以見絲綢產量之驚人。
中國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於夏商時期,到了周代逐步完善,春秋戰國之交被納入禮治。到了唐代,冠服制度發展到十分豐富完善,對後世與國外都產生深遠的影響。
唐代官吏服裝大致可分兩類,一類為祭祀與重大政事活動的服裝(祭服或朝服);一類為比較普通的工作與社交活動的服裝(公服或常服)。
凡是從祭的祭服和參加重大政事活動的朝服(又稱具服)、制度與隋朝基本相同,而形式上比隋朝更富麗華美;一般場合所穿的公服(又稱從省服)和平時燕居的生活服裝常服(又稱讌服),則吸收了南北朝以來在華夏地區已經流行的胡服、特別是西北鮮卑民族服裝以及中亞地區國家服裝的某些成分,使之與華夏傳統服裝相結合,創制了具有唐代特色的服裝新形式。其中像缺胯袍、〓襠、半臂、〓衣、大口褲等都是例子。缺胯袍就是直裾,左右開衩式的長袍,又稱四〓(音撰,衣緣也)衫,它可以和襆頭、革帶、長靿靴配套,成為唐代男子的主要服裝形式。
唐代官服發展了古代深衣制的傳統形式,於領座、袖口、衣裾邊緣加貼邊,衣服前後身都是直裁的,在前後襟下緣各用一整幅布橫接成橫襕,腰部用革帶緊束,衣袖分直袖式和寬袖式兩種,窄緊直袖的稱為〓衣,《釋名》說它「言袖夾直,形如溝也。」這種款式便於活動。寬袖大裾的款式則可表現瀟灑華貴的風度,稱圓領衫、袍,上自帝皇、下至廝役都可以穿。襆頭、圓領、革帶、長靿靴配套的服式,一直流傳到明代。
簡言之,唐代百官常服(註:常服不可入祭禮與重大朝會)承襲前制,為圓領袍服,因前後襟下緣用一幅整布接成橫襕,故稱圓領襕袍。初唐、盛唐時受胡族風尚影響流行窄緊直袖式樣,中晚唐以來胡風,流行傳統寬衣大袖。與常服配套的首衣是襆頭,足衣為烏皮六合靴,飾物有腰帶、魚(龜)袋等。
唐高祖曾規定大臣們的常服,親王至三品用紫色大科(大團花)綾羅製作,腰帶用玉帶鉤。五品以上用硃色小科(小團花)綾羅製作,腰帶用草金鉤。六品用黃色(檸檬黃)雙釧(幾何紋)綾製作,腰帶用犀鉤。七品用綠色龜甲、雙巨、十花(均為幾何紋)綾製作,帶為銀銙(環扣)九品用青色絲布雜綾制 作,腰帶用瑜石帶鉤。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27年至649年)時期,四方平定,國家昌盛,他提出偃武修文,提倡文治,賜大臣們進德冠,對百官常服的色彩又作了更細的規定。據《新唐書·車服志》所記,三品以上袍衫紫色,束金玉帶,十三銙(裝於帶上的懸掛鞢〓帶的帶具,兼裝飾作用)。四品袍深緋,金帶十一銙。五品袍淺緋,金帶十銙。六品袍深綠,銀帶九銙。七品袍淺綠,銀帶九銙。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淺青,瑜石帶八銙。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黃色,銅鐵帶七銙(總章元年又禁止流外官及庶人服黃,已見上述)。唐高宗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因怕八品袍服深青亂紫(古代用藍靛多次浸染所得深青泛紅色光,故怕與紫色相混),改成碧綠。自春秋時期齊桓公(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穿紫袍始,才確定了以紫為上品的服裝色彩格局,至宋元一直未變。到明朝才被大紅色所取代。
時至隋唐,中國服飾最明顯的特點是雙軌制。在大的祭祀場面,穿漢人的傳統衣服。在平時,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鮮卑裝)系統。唐代國家統一,經濟繁榮,形制更加開放,服飾愈益華麗。唐代女裝的特點是裙、衫、帔的統一。在婦女中間,出現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東壁壁畫上,有一個梳高髻、露胸、肩披紅帛,上著黃色窄袖短衫、下著綠色曳地長裙、腰垂紅色腰帶的唐代婦女形象,從而對「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慢束羅裙半露胸,並不是什麼人都能做的。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開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悅於統治階級,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許半裸胸的。當時,唐朝半露胸的裙裝有點類似於現代西方的夜禮服,只是不準露出肩膀和後背。
唐代冠服制度在武德令推行之後,也在不斷修改完善,它上承周漢傳統,從服裝配套、服裝質料、紋飾色彩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系列。
唐代男子服飾,在延續傳統的交領、對襟漢服的基礎上,多了新的款式。其一是襆頭,其二是圓領窄袖袍衫。
唐時以襆頭袍衫為尚,襆頭又稱袱頭,是在漢魏幅巾基礎上形成的一種首服。唐代以後,人們又在襆頭裡面增加了一個固定的飾物,名為「巾子」。巾子的形狀各個時期有所不同。除巾子外,襆頭的兩腳也有許多變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來的軟腳改變成左右各一的硬腳。
圓袍翻領後
唐代官吏的主要服飾為圓領窄袖袍衫。另在袍下施一道橫襕,也是當時男子服飾的一大特點。
從眾多傳世圖畫看來,這種圓領袍衫在非正式場合下流行一種「瀟灑穿法」:不合頸下胸上的一段,讓袍子前面的一層襟自然松開垂下,形成一個翻領的樣子。這也算向胡服中的翻領靠近,也確實達到了與胡服相仿的效果。用今天的話說,大概就叫顯得洋氣。
不過,圓領袍並不是田間日頭的老百姓們的通用服裝,更不是重大祭祀與重大政事活動時的服裝。
唐代國家統一,經濟繁榮,形制更加開放,服飾愈益華麗。唐代女裝的特點是裙、衫、帔的統一。唐朝女服較之其它朝代,具有強烈的自信心與流行意識,更加追求大氣飄逸與華麗絢爛。
唐朝服飾襦裙服系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著長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傳統裝束。唐女襦裙裝在接受外來服飾影響下,取其神而保留了自我的原形,於是襦裙裝成為唐代乃至整個中國服裝史中最為精彩而又動人的一種配套裝束了。襦,一般只長到腰,很短,是唐代女服的特點。與此相近的衫,卻長至胯或更長。唐女的襦、衫等上衣是各個階層的常服。元稹詩句「藕絲衫子藕絲裙」,張佑詩句「鴛鴦綉帶拋何處,孔雀羅衫付阿誰」,歐陽炯詩句「紅袖女郎相引去」。從這些詩句看,唐代女子著襦、衫已非常普遍,而且喜歡紅,淺紅或淡赭,淺綠等色,並加上「羅衫葉葉綉重重,金鳳銀鵝各一叢」的金銀彩綉為飾,外觀更是美不可言。襦的領口常有變化,襦衫領型有:圓領、方領、直領和雞心領等。
盛唐時代有袒領,即領口開得很低,早期只在宮廷嬪妃、歌舞伎者間流行,後來連豪門貴婦也予以垂青,從唐墓門石刻畫和大量陶制女俑來看,袒領流行開來,或許已經遍及黎庶,因而當時藝術形象中出現的袒領女裝形象為數實在不少。裙,唐代婦女下裳為裙。這是當時女子非常重視的下裳形式。制裙面料多為絲織品,但用料有多少之別,通常以多幅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僅著抹胸,外披紗羅衫,致使上身肌膚隱隱顯露。如周昉《簪花仕女圖》,以及周濆「慣束羅衫半露胸」等詩、畫即描繪這種裝束,這是中國古代女裝中最大膽的一種,足以想見當時思想開放的程度。唐代裙的質料、色彩和樣式均大大超過前代,可謂群芳爭艷,瑰麗多姿。如唐詩中所涉及的諸多裙式有:「上仙初著翠霞裙」,「荷葉羅裙一色裁」、「兩人抬起隱花裙」、「竹葉裙」、「碧紗裙」、「新換霓裳月色裙」等。
唐代裙色多彩,可以盡如人所好,多為深紅、杏黃、絳紫、月青、青綠。其中尤以石榴色流行時間最長。李白有「眉欺楊柳葉,裙妒石榴花。」萬楚五有「眉黛奪得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其流行范圍之廣,從《燕京五月歌》中可見,「石榴花開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雲,千門萬戶買不盡,剩將女兒染紅裙。」石榴裙最大的特點,是裙束較高,上披短小襦衣,兩者寬窄長短形成鮮明對比。這種上衣下裙的「唐裝」,是對前代服裝的繼承、發展和完善。從整體效果看,上衣短小而裙長曳地,使體態顯得苗條和修長。
唐朝服飾唐朝還流行女子穿「胡服」。「胡服」就是西域人的服裝。腰帶形式也深受胡服影響。在此以前,人們的腰飾是以金銀銅鐵,這時候流行系「蹀躞帶」,帶上有金飾,並扣有短而小的小帶以作系物之用。這種腰帶服用最盛是在唐代,以後延用一直至北宋年代。盛唐以後,胡服的影響逐漸減弱,女服的樣式日趨寬大。到了中晚唐時期,這種特點更加明顯,一般婦女服裝,袖寬往往四尺以上。中晚唐的貴族禮服,一般多在重要場合穿著,穿著這種禮服,發上還簪有金翠花鈿,所以又稱「鈿釵禮衣」。
風俗-女著男裝
唐朝服飾女著男裝在中國長期封建社會中,是較為罕見的現象。《禮記內則》曾規定,「男女不通衣服。」盡管事實上不可能這么絕對,但是女子著男裝,常會被認為是不守婦道。唐以前雖然在漢魏時也有男女服式差異較小的現象,但那不屬於女著男裝,只有在氣氛非常寬松的唐代,女著男裝才有可能蔚然成風,即使這樣,還應將一部分起因歸於游牧民族的影響。當時影響中原的外來服飾,絕大多數都是馬上民族的服飾。那些粗獷的身架、英武的裝束,以及矯健的馬匹,對唐女著裝意識產生一種滲透式的影響,同時創造出一種適合女著男裝的氣氛。《舊唐書輿服志》載,「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內外斯一貫矣」已明確記錄下女著男裝的情景。《新唐書五行志》記,「高宗嘗內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帶,皂羅折上巾,具紛礪七事,歌舞於帝前。
《舊唐書輿服志》載,「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內外斯一貫矣」已明確記錄下女著男裝的情景。《新唐書 五行志》記,「高宗嘗內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帶,皂羅折上巾,具紛礪七事,歌舞於帝前。帝與後笑曰『女子不可為武官,何為此裝束?』」看得出來,皇帝也是抱著寬容欣賞的態度,並沒有呵斥女兒不守禮法。雖說這太平公主此舉有些恃寵撒嬌,但也說明了唐初已經出現女著男裝的案例。
女著男裝的風氣尤在大唐開元、天寶年間盛行。《中華古今注》記,「至天寶年中,士人之妻,著丈夫靴衫鞭帽,內外一體也。」《新唐書李石傳》記,「吾聞禁中有金鳥錦袍二,昔玄宗幸溫泉與楊貴妃衣之。」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女子仿製男裝,穿著男裝相當普遍。
風俗-開放與束縛
在永泰公主墓東壁壁畫上,有一個梳高髻、露胸、肩披紅帛,上著黃色窄袖短衫、下著綠色曳地長裙、腰垂紅色腰帶的唐代婦女形象,從而對「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有了更形象的理解。
慢束羅裙半露胸,並不是什麼人都這樣的。實際上唐代婦女依然處在封建禮教的制約下,只有身份特殊的人才穿出開胸衫。古畫中人可以半裸胸,那也是養在內宅;歌女們半裸胸,則是以身體取悅於統治階級。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仍然是不半裸胸的。當時,唐朝半露胸的裙裝有點類似於現代西方的夜禮服,只是不準露出肩膀和後背。
「半露胸」的繪畫,與「女著男裝」的案例,似乎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思想開放的程度。因此很多人由此相信唐代的女性開放自由。但這其實只是一種片面的理解。實際上,武則天之後,唐朝社會對女性拋頭露面的情況愈加心懷芥蒂,「守本分、守婦道」為仕家大族對女性成員的通常要求。考察古代封建文化對女性定立的規章制約,很多教條書籍就出於唐代。
雖然,女性在唐代對社會地位的追求出現了勃發期,但就歷史長河來看僅是曇花一現。「走出去」的途徑只有偏向放縱肉體取悅於男性掌握的權力階層,另一種對社會地位權利的呼喚則很快湮沒在男尊女卑的傳統風俗下了。
唐代武官的服制花色,規定武三品以上、左右武威衛飾對虎,左右豹韜衛飾豹,左右鷹揚衛飾鷹,左右玉鈐衛飾對鶻,左右金吾衛飾對豸。又諸王飾盤龍及鹿,宰相飾鳳池,尚書飾對雁。後又規定千牛衛飾瑞牛,左右衛飾瑞馬,驍衛飾虎,武衛飾鷹,威衛飾豹,領軍衛飾白澤,金吾衛飾辟邪,監門衛飾獅子。唐太和六年又許三品以上服鶻銜瑞草、雁銜綬帶及對孔雀綾襖。這類紋飾均以刺綉,按唐代服裝款式,一般應綉於胸背或肩袖部位。
唐代在戰場上馳騁的都是人披馬甲不具裝的輕騎,步兵甲占步兵人數60%,《唐六典》記唐甲有13種,即明光甲、光西甲、細鱗甲、山文甲、烏錘甲、白布甲、皂絹甲、布背甲、步兵甲、皮甲、木甲、鎖子甲、馬甲。
鎖子甲即曹植表中所說的環鎖鎧,《晉書·呂光傳》記載前秦呂光在進攻龜茲城時見西域諸軍甲如連鎖,射不可入,隋唐時西域康國向中原朝廷進貢過此種鎧甲。唐代將此種鎧甲分成大中小三種型號,按體型高矮分給戰士使用。《唐六典》武庫令中記載著弓、刀、甲的種類,盾則改名彭排,計6種,即藤排、團排、漆排、木排、聯木排、皮排。據註明,藤、團、漆、木都是古制。
五代鎧甲戎服
隋唐五代服飾初唐的鎧甲和戎服的基本保持著南北朝以來至隋代的樣式和形制。貞觀以後,進行了一系列服飾制度的改革,漸漸形成了具有唐代風格的軍戎服飾。高宗、則天兩朝,國力鼎盛,天下承平,上層集團奢侈之風日趨嚴重,戎服和鎧甲的大部分脫離了使用的功能,演變成為美觀豪華,以裝飾為主的禮儀服飾。「安史之亂」後,重有恢復到金戈鐵馬時代的那種利於作戰的實用狀態。五代時期在服飾方面基本沿襲唐末制度,明光甲已基本退出歷史舞台,鎧甲重又全用甲片編制,形制上變成兩件套裝。披膊與護肩聯成一件;胸背甲與護腿連成另一件,以兩根肩帶前後系接,套於披膊護肩之上。另外五代繼續使用皮甲,用大塊皮革製成,並佩兜鍪及護項。
唐代胄甲
隋唐五代服飾初唐的鎧甲和戎服的基本保持著南北朝以來至隋代的樣式和形制。貞觀以後,進行了一系列服飾制度的改革,漸漸形成了具有唐代風格的軍戎服飾。高宗、則天兩朝,國力鼎盛,天下承平,上層集團奢侈之風日趨嚴重,戎服和鎧甲的大部分脫離了使用的功能,演變成為美觀豪華,以裝飾為主的禮儀服飾。「安史之亂」後,重有恢復到金戈鐵馬時代的那種利於作戰的實用狀態,特別是鎧甲,晚唐時已形成基本固定的形制,唐代的鎧甲,據《唐六典》記載,有明光、光要、細鱗、山文、鳥錘、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鎖子、馬甲等十三種。其中明光、光要、鎖子、山文、鳥錘、細鱗甲是鐵甲,後三種是以鎧甲甲片的式樣來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則是以製造材料命名。在鎧甲中,仍以明光甲使用最普遍。
隋唐胄甲1
隋唐五代服飾隋代使用最普遍的鎧甲為兩襠塏和明光塏。兩襠塏的結構比前代有所進步,形制也有一些小的變化。一般身甲全魚鱗等形狀的小甲片編制,長度已延伸至腹部,取代了原來的皮革甲裙。身甲的下擺為彎月形、荷葉形甲片,用以保護小腹。這些改進大大增強了腰部以下的防禦。明光塏的形制基本上與南北朝時期相同,只是腿裙變得更長。隋代戎服為圓領長袍。
隋唐胄甲2
隋唐胄甲唐代胄甲,用於實戰的,主要是鐵甲和皮甲。除鐵甲和皮甲之外,唐代鎧甲中比較常用的,還有絹布甲。絹布甲是用絹布一類紡織品製成的鎧甲,它結構比較輕巧,外形美觀,但沒有防禦能力,故不能用於實戰只能作為武將平時服飾或儀仗用的裝束。
中國古代漢族婦女的發型隨著年齡和身份的變化而變化,年幼時以梳丫髻為多,成年後則改梳丫鬟,出嫁時將發鬟改為發髻,再配以金、銀、花鈿、珠寶裴翠等首飾形成一種富麗華貴,雍容富態的裝飾風格。從「唐代婦女發髻樣式對比圖」(圖1)中可以看出,唐代婦女的發髻花樣翻新、層出不窮,眾多造型美麗的發髻引來了唐代及後世文人的由衷贊美。見諸於各類文獻記載的唐婦女發髻名目繁多,有雲髻、丫髻、螺髻、雙垂髻、烏蠻髻、三角髻、峨髻等近百種。唐代文學家段成式也在他的《髻鬟品》[1] 一文中指出:唐高祖時有半翻髻、反綰樂游髻;唐玄宗時宮中有雙環望仙髻、回鶻髻、愁來髻、歸順髻、鬧掃妝髻。《妝台記》[2] 中有半翻髻,又梳反綰髻、樂游髻、開元中,梳雙鬟、望仙髻及回鶻髻、貴妃作愁來髻。貞元中,梳歸順髻,帖五色花子,又有鬧掃妝髻。
唐代婦女發式有半翻髻、反挽髻、樂游髻、愁來髻、百合髻、蹄順髻、盤桓髻、變環望仙髻及各種鬟式等。大體看來,隋代發式比較簡單,變化較少,一般為平頂式,將發層層堆上,如帽子狀。唐代初期仍有梳這種發式的,只是頂部不如隋代那樣平整,已有高聳趨勢,大多作成雲朵型。到太宗時,發髻漸高,形式也日益豐富。
唐代女俑發型的時代特徵,鮮明而突出。從出土的紅白陶女俑及三彩女俑的發型中可以概括為上梳、平梳、下梳三種發型。這幾種發型恰好從側面反映了唐朝國勢由興盛轉為衰敗的過程。早期上梳發型,表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健康美,與初唐的百廢待興相對應;中期平梳發型,展現出一種厚重平實的成熟美,與盛唐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相對應;晚期下梳發型則傳達出一種散漫疏懶的病態美,與晚唐的衰敗相對應。
❽ 做馬甲最簡單方法圖片
第一步,畫出尺寸(已含縫份)
第七步,釘上鈕扣,完成
❾ 襯衫+無袖馬甲,這樣的穿搭好看嗎為什麼
小編本人覺得襯衫搭配無袖馬甲是非常好看的一種穿搭,大家可以選擇搭配一些短裙,這樣的話會比較偏學院風一些,更加的適合我們。如果說想要穿的更加時尚一些的話,我們下身可以搭配牛仔褲或者是搭配一些寬松的闊腿褲。
三、總結。
想要凸顯出什麼樣的風格,我們的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平時在選擇搭配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己最終想要凸顯出來的風格來進行搭配。這樣的話也就不會出現錯誤的現象了,大家也可以在網上面找一些跟自己風格差不多的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