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業資訊 » 清朝鐵帽子王兒子們如何繼承爵位
擴展閱讀
兔衣服變色了怎麼辦 2025-01-13 00:14:51

清朝鐵帽子王兒子們如何繼承爵位

發布時間: 2023-06-16 21:13:10

① 鐵帽子王什麼級別,親王是否分等級

親王是否分等級?

親王的種類比較復雜:

分滿族和非滿族,分鐵帽子王和非鐵帽子王等等,清朝前期和後期的成分還有所區別。 清代的爵位分為兩個系統,一是皇族的爵級,分為親王、郁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共計10級(其中鎮國公、輔國公又有「入八分」、「不入八分」之別,故又可計為12級)。二是皇族之外的爵級,由分為公、侯、伯、子、男、輕車都尉(以上各級又分為三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9級。 清代的皇族宗室爵位在清崇德元年定製為九等,順治六年,更定為十二等: 1.和碩親王。2.多羅郡王。3.多羅貝勒。4.固山貝子。5.奉恩鎮國公。6.奉恩輔國公。7.不入八分鎮國公。8.不入八分輔國公。9.鎮國將軍。10.輔國將軍。11.奉國將軍。12.奉恩將軍。 軍功民爵。這是專門為酬勞功臣勛舊,推恩外戚,褒獎陣亡。 努爾哈赤的時候,列有總兵、副將、參將等五等,皇太極天聰八年,加上公爵,更設一、二、三等昂邦章京、梅勒章京、扎蘭章京、牛錄章京。順治元年,加上公、侯、伯,並且正式更定昂邦章京為精奇尼哈番,梅勒章京為阿思尼哈番,扎蘭章京為阿達哈哈番,牛錄章京為拜他喇布勒哈番,增加拖沙喇哈番。乾隆元年,比照漢稱,更定精奇尼哈番為子爵,阿思尼哈番為男爵,阿達哈哈番為輕車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為騎都尉,拖沙喇哈番為雲騎尉。乾隆十六年,定製世襲七品為恩騎尉,這樣,正式確立了清代的世爵制度,分為九級二十七等,它們是: 公爵,分為一到三等,超品。 侯爵,分為一等侯兼一雲騎尉,一到三等侯,超品。 伯爵,分為一等伯兼一雲騎尉,一到三等伯,超品。 子爵,分為一等子兼一雲騎尉,一到三等子,正一品。 男爵,分為一等男兼一雲騎尉,一到三等男,正二品。 輕車都尉,分為一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一到三等輕車都尉,正三品。 騎都尉,分為騎都尉兼一雲騎尉,一到二等騎皮告薯都尉,正四品。 雲騎尉,正五品。 恩騎尉,正七品。 一雲騎尉在清代俗稱「半個前程」。

清朝王爺等級劃分?

和碩親王、多羅郡王、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恩將軍。

和碩、多羅、固山都是滿語,和碩意為:一方,那麼和碩親王是王爺等級中最高的一等。

爵位等級規定:親王的一個兒子封為親王,其餘兒子封為郡王。郡王的一個兒子封為郡王,其餘兒子子封為貝勒。貝勒之子封為貝子,貝子之子封鎮國公,鎮國公之子封輔國公,輔國公之子授三等鎮國將軍。

清朝封爵方式有兩種:一是因軍功受封,為功封;一種因皇帝之後而受封,為恩封。按照制度,恩封的後代在承襲前人的爵位時要降一級,降至最後一個等級再襲。但清朝共有十二位王的後人,在繼承爵位時無需降級,作為皇帝對其功勞的賞賜,俗稱:鐵帽子王,即:世襲罔替,配享太廟。

(1)清朝鐵帽子王兒子們如何繼承爵位擴展閱讀:

清朝歷史上有八位權勢赫赫的王爺,他們在開國創業過程中戰功最多、勛勞最大,所以他們的王位也是一輩傳一輩,不降不除。如果因事被革除爵位,可由本家其他子孫繼承。本家假若無人,還可以由旁支子孫襲封。這叫「世襲罔替」,俗稱「鐵帽子王」。

「八大鐵帽子王」都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龍子龍孫,其中有:禮親王代善(努爾哈赤第二子)、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之侄)。

豫親王多鐸(努爾哈赤第十五子)、肅親王豪格(皇太極之子)、承澤親王碩塞(皇太極之子)、成親王岳托(代善之子)、穎親王薩哈廉(代善之子,王位後傳於其子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自皇太極設立「鐵帽子王」制度始,經順治、康熙、雍正數朝,「八大鐵帽子王」已名存實亡。

乾隆四十一年,乾隆皇帝見王爵制度紊亂,遂對其作了重新審定,把王爵分為「軍功」和「恩封」兩部分。凡是戰功所得王爵,一律「世襲罔替」;凡恩封得到的爵位「以次遞降」,即每襲一次降一等,至奉恩將軍截止。從此劃清了「鐵帽子王」與一般王爵的界限。

參考資料來源燃者:人民網—清朝滿洲皇室爵位分為12個等級 和碩親王是爵位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清朝「友清八大鐵帽子王」的最後結局

吳三桂的平西王在清朝諸王算什麼級別?

他的「平西王」爵位,在滿清的封爵體系中是最高的「親王」級,百尊貴程度僅次於皇帝。比「郡王」高了一級,再往下排是「貝勒」、「貝子」等等。如樓上所說,滿清體制中「伯爵」以上即列入「超品」,也就是地位超過了普通官銜中最高的「正一品」了。

吳之所以被封這個爵位,是滿清為他的漢奸行徑做出的獎飾,對與當時投降滿清的漢族官員來度說是少有的「殊榮」了。要知道,滿清入關後被封為「世襲罔替」的八個本族開國元勛「鐵帽子王」(含著名的多爾袞、多鐸等人),其中也只有6人是「親王」,尚有兩個低一級的「郡王」。 不過吳的「親王」並非「世襲罔替」,也就是說,每傳一代就專要降一級。吳的兒子襲爵後,只能被封為低一級的「郡王」屬,孫子則只能封「貝勒」,以次類推。如果一直這樣傳下去,用不了一百年,就成了芝麻綠豆的小官了。這一條是不能與襲爵不降級的滿清「鐵帽子王」相比的。

清朝親王的等級,簡潔些

1、滿清皇室爵位: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2、清初諸王都是因軍功受封,功勞大的被封為「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後代襲爵沒有變化都是原始的王爵。沒有世襲罔替待遇的,就按照清朝的襲爵制度「遞降襲爵」,如果沒有特殊的功勞受到皇上的再次嘉獎,每傳一代爵位就下降一級,直到親王降到鎮國將軍、郡王降到輔國將軍為止不再下降。那些因系「天潢近支」而封世爵的皇子王孫,稱為「恩封諸王」。

3、世襲罔替的王爺有禮、睿、豫、肅、鄭、庄、怡、恭、醇、慶這十位親王和順承郡王、克勤郡王。親王和郡王世襲罔替本質上都是一樣的,級別是一樣,但是後代的襲爵待遇不一樣。

4、清代共有世襲罔替的王爵十二家,俗稱「鐵帽子王」,其中八家以軍功封爵。他們是禮親王、鄭親王、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另有恩封世襲罔替王爵四家怡親王、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

5、清代六大親王分別為:禮親王代善(努爾哈赤時期)、睿親王多爾袞(皇太極時期)、安親王岳樂(順治時期)、康親王傑書(康熙時期)、怡親王胤祥(雍正時期) 、恭親王奕欣;(咸豐、同治、光緒時期)。

(1)清朝鐵帽子王兒子們如何繼承爵位擴展閱讀

清初因是開國功臣被封世襲罔替的八家親王如下:

1、禮親王:

始封祖為和碩禮烈親王代善。代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他隨清太祖征戰四方作戰英勇,被稱為「古英巴圖魯」。清太祖死後代善與其子岳托擁皇太極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進封和碩禮親王。皇太極死,代善又主持立福臨(世祖)為帝。

順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其後代襲爵有名者,如嘉慶十年襲爵的禮親王昭褳是皇族中著名學者,著有《嘯亭雜錄》等傳世,昭&後因 *** 大臣被奪爵。末代禮親王叫世鐸,清帝退位後去世。禮親王世爵共傳10世,12人襲爵其中兩個被削爵。

2、鄭親王:

始封祖為鄭親王濟爾哈朗,他是努爾哈赤的侄子(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六子),是惟一非帝王直系子孫。濟爾哈朗從征蒙古、朝鮮,崇德元年進封和碩鄭親王。順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道光二十六年端華襲封,咸豐十一年(1861)文宗死,端華與其異母弟肅順等八人受遺詔為贊襄政務王大臣共理朝政。慈禧發動辛酉政變殺肅順,端華賜自盡。鄭親王世爵共傳10世,17王其中5人削爵。

3、睿親王:

始封祖為清太祖努爾哈赤14子多爾袞。多爾袞以作戰勇敢賜號「墨爾根代青」,崇德元年封為睿親王。皇太極死,他顧全大局和禮親王代善共立太宗幼子福臨即位。順治元年多爾袞進入北京,安撫百姓,制定章法制度,是清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多爾袞先後被順治稱為「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死於出征路上.年僅39歲,靈柩回京時順治親迎於東直門。

多爾袞死後被尊為義皇帝廟號成宗,神主祔太廟。後蘇克薩哈等攻訐他種種不法,被廢尊號,黜出宗室,毀陵墓,家產人員入官,此後百餘年無人敢論及此事。乾隆三十八年清高宗弘歷令修葺東直門外睿王墳,乾隆四十三年為其 *** 復其王爵,其爵世襲罔替,追謚日忠,配享太廟。其身後無子,以同母弟多鐸之後繼承爵位。睿親王世爵共傳11世,不計追封者共8王。

4、豫親王:

始封祖為清太祖努爾哈赤15子豫通親王多鐸。多鐸在太宗時於大凌河大破明軍祖大壽之師,從此明朝無有成規模之抵抗,崇德元年封豫親王。清軍入關後,他率軍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順治六年以痘症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豫親王世爵共傳9世13王,其中二人被削爵。

5、肅親王:

始封祖為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肅武親王豪格,因功於崇德元年封肅親王。清軍入關後率軍西征川陝,剿擊李自成、張獻忠余部。豪格與多爾袞多不睦,順治元年因語侵多爾袞竟被奪爵,順治五年被拘禁死於獄中。順治八年世祖親政,為長兄昭雪,復原封謚肅武親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末代肅親王善耆清末任民政部尚書。清帝退位後,避居大連與日本人過從甚密,死於1922年。肅親王世爵共傳9世10王。

6、庄親王:

始封祖為清太宗皇太極第5子承澤裕親王碩塞。碩塞與多鐸共同在河南攻擊李白成,又隨軍攻破南京,俘明弘光帝朱由崧。順治十一年碩塞死,其子襲爵改號庄親王。庄親王一支共傳8世11王,其中二人削爵。

7、克勤郡王:

始封祖為禮親王代善長子岳托。岳托自幼隨父祖征戰,功勞卓著,太宗崇德元年封為成親王。岳托作戰勇敢,但性格狂妄傲慢,屢被申斥,封爵兩度被降為貝子,太宗兩次免其死罪。清兵入關後,岳托率部攻山東克濟南,崇德三年病死軍中。詔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詔享太廟。克勤郡王世爵共傳13世17王,其中三人削爵。

8、順承郡王:

始封祖為禮親王代善之孫勒克德渾。其父為代善第3子薩哈磷,薩哈磷兼通滿、漢、蒙三種文字,屢建戰功,崇德年間病死,追封穎親王,勒克德渾是其第3子。順治元年勒克德渾被任命為平南大將軍,順治五年封順承郡王,順治九年去世。順承郡王世爵共傳10世15王,其中三人被削爵。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親王

網路-清朝的「鐵帽子王」

網路-清代六大親王

清朝當時有異姓王嗎,是什麼等級的王爺?

有 但是級別不會很高 異性王主要都是獎勵臣子的功勞,拉攏功高的臣子等等 例如康熙年間的三藩 吳三桂 耿精忠 尚可喜等等 還有樓上所說的雍正年間的年羹堯 也有很多 至於你說的和碩就是一種爵位, 其實「和碩」、「多羅」、「固山」都是滿語轉音。「固山」就是「旗」,「多羅」指一角,「和碩」指一方,都是指所擔當方面范圍的大小,以「和碩」為最大。清朝宗親的冊封,基本就是封爵分功封與恩封。功封是因功而封,可以「世襲罔替」——輩輩長子承襲爵位不降級。滿族人入關後,有睿、禮、鄭、豫、肅、庄、克勤、順承八家功封的和碩親王是「世襲罔替」的,俗稱八家鐵帽子王。恩封的爵位則是長子承襲時,輩輩經父親下降—級爵位。但是親王之子孫降到鎮國公為止,不再下降;郡王的子孫降到輔國公為止;貝勒的子孫降到不入八分鎮國公為止;貝子的子孫降到不入八分輔國公為止;鎮國公子孫降到鎮國將軍為止;輔國公子孫降到輔國將軍為止。

清朝宗室封爵在順治六年定有十二等: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因將軍。「入八分」與「不入八分」的「八分」是指八種待遇的標准。 至於異性封王的很少 ,異性封王也是為了表現皇恩浩盪,和拉攏人心。基本上只是王爺里的最低級。清後期封王得就很少啦 ,像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藩的都沒封王,都只是封得公爵,伯爵等。 對了異性封功主要是在五爵里封,五爵就是,公侯伯子男。歐洲中大多也是如此。 還有就是清以前的分封是封國,比如楚王,趙王等,而清不同,清封王時,前面的那個字就是他封王得理由,也就是他什麼方面的功勛卓越,比如什麼禮親王代善,他的禮字就是表彰他的忠誠,剛毅,公正,禮:奉義順則曰禮;恭儉莊敬曰禮;善自防間曰禮;躬儉中節曰禮;審節而和曰禮;著誠去偽曰禮;納民軌物曰禮;恭儉合度曰禮;內則克修曰禮。就和謚號差不多的含義 樓主明白了?累死啦

清朝皇帝的兒子是如何劃分或晉升等級的?

清朝皇室爵位分為十二個等級,各等級名字如下:

1、第一級:和碩親王

2、第二級:多羅郡王

3、第三級:多羅貝勒

4、第四級:固山貝子

5、第五級:鎮國公

6、第六級:輔國公

7、第七級:不入八分鎮國公

8、第八級:不入八分輔國公

9、第九級:鎮國將軍

10、第十級:輔國將軍

11、第十一級:奉國將軍

12、第十二級:奉恩將軍

爵位等級規定:親王的一個兒子封為親王,其餘兒子封為郡王。郡王的一個兒子封為郡王,其餘兒子子封為貝勒。貝勒之子封為貝子,貝子之子封鎮國公,鎮國公之子封輔國公,輔國公之子授三等鎮國將軍。

(1)清朝鐵帽子王兒子們如何繼承爵位擴展閱讀:

清王朝分封皇室爵位共有功封、恩封、襲封和考封四種形式十二等爵,其中輔國將軍以上還分世襲罔替和世襲遞降兩類。

一般情況下,因為功封王爵者多屬世襲罔替,也就是俗話說的「鐵帽子王」。因為恩封爵位者則多屬世襲遞降,但在遞降到輔國將軍這一爵位時便不再遞降。

獲得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爵位的宗室並不能世襲,每世遞降一等。無爵位的宗室叫「間散宗室」,用四品頂戴。

惟有12大「鐵帽子王」因為其祖先功勛卓著,被賜世襲不降封典。如果某「鐵帽子王」獲罪奪爵,以其旁支襲爵,但其後世也不乏被奪爵的歷史記載。

清朝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

即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庄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因為他們功勛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享太廟的殊榮。

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清朝中後期在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親王胤祥、恭親王奕欣、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

② 鐵帽子王是什麼王他們能享受哪些特別待遇

鐵帽子王是大清的王爵,甚至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

大清王朝「鐵帽子王」之爵位一共有12個,其中八位是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至於另外四個也是大有來頭。他們是雍正的鐵哥們老十三和碩怡親王胤祥以及晚清時期碩恭親王奕欣,和碩醇親王奕譞與和碩慶親王奕劻。

雖然鐵帽子王是王爺,但是跟明朝那樣的分封制大為不同,沒有封地,沒有軍隊,他們都被集中在京城。

更何況,清朝是中央集權達到巔峰的時候,這些鐵帽子王其實並不鐵,得罪了皇帝,照樣被法辦。

③ 清朝鐵帽子親王的世子襲爵為親王後,其他後代有爵位嗎

清朝對宗室爵位進行了詳細劃分,一共十二個等級,自上而下分別是: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其中,只有親王和郡王,有資格被稱為「王爺」。



這時候,郡王們都在哪裡呢?他們很少在朝廷里擔任要職。就算列入12個鐵帽子王之列的克勤郡王和順承郡王,也在朝廷里沒有什麼話語權。不過,這也好,正可以避免捲入權力漩渦,波瀾不驚地躲在王府里過著他們的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