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如何給老人買壽衣,都需要買什麼
所謂的全套壽衣都包含什麼?壽衣店購買壽衣的注意事項
扒一扒殯葬行業的那些事。提起殯葬行業,大家的腦海中就會出現「暴利」二字,看到街邊的壽衣店,會不會覺得陰森森的,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行業的暴利,從哪裡來。
我們先從壽衣店說起,有別人其他傳統門店,壽衣店的客流量肯定會很少(除非出現重大事故),那麼老闆也需要賺錢,加上門面的開銷,一個月下來也不少吧,這些肯定要分攤到一個月賣出的一套甚至幾套衣服裡面去,造成了壽衣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可以參考傢具行業,而大家只看到一套衣服的「暴利」,而忽略了其他的開銷。
八件套全套壽衣
現在我們來說一說一件全套的壽衣都包含什麼?壽衣和我們身上穿的衣服一樣,裡面會是襯衣,外面又有外衣。區別就是你會去逛商場分開來買,而壽衣一則店面本來就少,二來你也不會喜歡壽衣店的氛圍,又或者怕粘上所謂的晦氣,所以壽衣店裡面的老闆,圖個省事也就全套一起賣,其實怎麼來賣,怎麼搭配就全看壽衣店老闆的心情了,標注的五件套、七件套、八件套、九件套壽衣都是裡面多配了一件衣服罷了,至於是好是壞,反正你們也不會懂。
七彩福壽團棉衣
有了外衣和襯衣,中間就會有棉衣,這個就要說到地域的區別了,有些地方不要棉衣,全部都是單衣服,一套襯衣,一套外衣,再搭配一個夾衣就是所謂的五件套壽衣,包括外衣、夾衣、襯衣、外褲、襯褲。棉衣一般有兩件套和三件套,兩件套壽衣棉衣包括:棉衣、棉褲。三件套壽衣棉衣包括:大棉襖、小棉襖、棉褲,這樣搭配外衣和襯衣就是所謂的七件套壽衣,包括:外衣、大棉襖、小棉襖、襯衣、外褲、棉褲、襯褲。或者:外衣、棉襖、夾衣、襯衣、外褲、棉褲、襯褲。兩者的區別在於有沒有小棉襖。大家不要認為五件套壽衣就是差的,這么說吧你去名牌店裡挑一套衣服,另一個人去地攤挑十件衣服,誰的好,誰的壞。好的衣服,面料要貴,做工要貴,衣服的成本就要高很多。所以買壽衣也要看面料和做工。不要聽店老闆所謂的七件套、八件套、九件套把你們繞進去,貴的價格拿到差的壽衣。
前面五件套、七件套壽衣說完了那麼所謂的八件套、九件套壽衣大家也都明白了,有些需要棉袍、有些需要披風、有些需要旗袍又或者大衣,風衣之類的穿外面。裡面加個襯衣、加個夾衣。不要把這些想的太恐怖,其實和我們穿的衣服真沒什麼區別。
Ⅱ 一套老人壽衣要多少件,大概多少錢
壽衣從廣義上理解,品種不計其數,家屬完全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各種款式、面料(易造成污染的面料除外)。以下介紹的只是傳統的和現今比較流行的壽衣的種類:
衾:裹屍的包被,形似斗篷,以綢、緞面料織成,綉以花卉、蟲魚、壽星等吉祥圖案,穿在逝者的最外層。
壽衣:壽衣包括衣、褲、裙。衣有長衫、短襖、馬褂、旗袍等,並有內衣、中衣、外衣之分,褲和裙皆有長、短及各類中西不同款式。
壽帽:壽帽又稱壽冠。男的一般用禮帽、便帽,也有戴傳統的清朝瓜皮帽的;女的特別是我國南方的老年婦女,常戴蚌殼式絨帽,有"老夫人"相,但不適合中青年女性。
壽鞋、壽襪:壽鞋一般是中式布鞋或西式皮鞋。壽襪一般為棉布襪。
壽枕:以紙、布做成。按傳統習俗,頭枕飾有雲彩,腳枕為兩朵蓮花,諺曰:"腳踩蓮花上西天"。
壽被:壽被是一種蓋在逝者身上的狹長小被,處於最外層,以布、緞作為面料,上綉星、月、龍、鳳等圖案。過去大殮時要用兩條壽被,一條墊於屍身之下,一條蓋於屍身之上,與棺蓋隔離。現在遺體皆火化,在開追悼會時,只用一條壽被蓋於逝者身上即可。
價位在1000-8000之間都有!
Ⅲ 做壽衣有什麼講究或是說道嗎
壽衣是指為去世人員准備穿戴的衣服。
目前市面上分古裝、現代裝以及一些地區特有的款式,布料一般採用泥子、印花布、絲綢等,做工精美,是中國文化習俗的不可或缺一部分。
中國的習俗
人死了要將身體洗凈,然後穿上新的干凈的衣服,也就是穿上壽衣。在閩南一帶,在給死人穿壽衣時,老人的親屬要先來個象徵性的試穿。試穿之後用一根沒有秤錘的秤來秤一下,並在人面前說一句:「這是子孫用錢買來的。」表示子孫的孝心。
死人穿的壽衣通常都是奇數的,上下相差二,如上七下五或上九下七,最多是上十一下九,即穿十一件上衣,九條褲子(女的可用裙子代褲)。夭壽者,亦即不到五十多歲而死的人,一般只能穿三件。死者的年齡愈大,愈可多穿,表示有福有壽。
老人死了為什麼要穿那麼多的衣服呢?這因為,過去人死了總是先裝在棺材裡,而棺材往往要在家裡停放一些時候。大體死者年歲愈大的停放時間愈久。有的因為墳地未選擇好,一時無法安葬,一直放在家裡停幾年的都有。這就必然出現一個問題,棺材裡面的屍體久了會腐爛,會流出液體來,並還可能透過棺材滲漏出來。為了防止滲漏,除了在棺村裡面放上草木灰、草紙一類吸水的東西,還要多穿衣服,亦為了能吸水分。人的內臟在上身,腐爛時水分比下身更多些,因此上身要比下身多穿些。夭壽者通常在死後很快埋葬入土,所以可以少穿衣服。後人相襲成俗,一直沿用下來。
如今所謂壽衣,或說原是明代一般人平時穿用的衣褲,後來因清朝統治者不讓漢人穿明代的服裝,人們只好改變原來的習慣。據說有人向清政府提出「生變死不變」的要求。即生時穿清朝的衣服,死時穿明代的衣服。清政府見民眾要求強烈,只好答應下來,於是明代服裝便成了死人的壽衣了,後來雖然清政府被推翻了,以明代衣服為壽衣的習俗卻一直傳下來。
大多綉五蝠捧壽圖案。壽衣顏色,一般為藍、褐色,年輕婦女用紅、粉或蔥白色。此外,還配以被褥,通常鋪黃、蓋白(意為鋪金蓋銀),被面常綉「八仙」。少數鄉村還沿用這類壽衣,但多數農村和城市移風易俗,辦喪事一般給死者穿整齊干凈的日常生活服裝,習慣上仍稱壽衣。
壽衣知識老年人生前就做好死後要穿的衣服,美稱壽衣,寓為健康長壽之意。在慶陽,老人一般過了六十歲以後,兒子要及早想法為父母做壽衣。壽衣包括帽子、衣褲、鞋襪等,衣褲至少要做夠三套,套數均要單數,忌雙數。做壽衣一般要在古歷閏年做,因古歷閏年比平年多一個月,俗稱閏年做壽衣,可以為老年人增壽。所做的布料要用棉線織的布。古時,從被褥鞋帽到內衣、外衣、袍子、鞋襪,均要女子親手做。新時代,一般人家除過做外衣,內衣和鞋帽等都從商店購買,大衣取代了袍子。
舊時做壽衣,有許多講究。外衣里子用紅布做,子孫後輩會紅火。帽子上邊綴紅頂子,亦象徵後輩兒孫紅火。男人壽衣外面多為杏黃色,女人外衣多為青藍、古銅色為主。壽衣無論內外衣,一律不用紐扣,只用小條布帶。以帶子代替紐扣,暗喻會帶來兒子,後繼有人。
穿壽衣壽衣,俗稱「老衣裳」。人亡後,兒女為其穿壽衣,死者為男性,通常由兒子和女兒來料理,死者為女性,則由女兒和兒媳來料理。壽衣一般不用皮毛和綢緞做,怕來生變成獸類和斷子絕孫,多用絹棉做成,取「眷戀」、「緬懷」之意。衣褲的件數,忌雙喜單。博山居民為死者做壽衣一般須要「五領三腰」,即五件上衣,三件裙褲。無論何時亡故,都要以棉衣為主。
選擇壽衣的關鍵要注意搭配,也就是說衣、褲、鞋、帽、被的款式、色彩、圖案要協調,要呼應。在款式上尤其要將中式和西式區別開來,切不可上穿西裝下著布鞋,中不中西不西,顯得不倫不類;色彩的選擇更要注意整體的調子,將零碎的色彩統一在大調子中,不可使用大面積的對比色,不然會顯得雜亂、刺眼;圖案同樣有古典的、現代的、中式的、西式的之分,在風格上要協調、統一。此外,面料的選擇還牽涉到殯禮的檔次,一般緞織料的壽衣較為貴重,家屬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