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服饰 » 陈冰衬衫
扩展阅读
卫衣带子系法大全扁带子 2025-01-22 11:33:03
哪种面料衬衫抗皱 2025-01-22 10:24:36
年会卫衣效果 2025-01-22 10:09:45

陈冰衬衫

发布时间: 2022-09-27 02:07:11

如何当一名职业乞丐


1

此刻,是夏天,即便是华北地区,依旧是热得皮肤拼命挤出身体里的水分。


大街上,各色的裙子在翻飞奔走,深色的短裤在不断游动。


距离一座商厦正门不到五十米处,有一块三米见方的空地,正中间是一把沾满泥浆、油污的塑料椅子。


上面坐着一个男人,上身是一件长袖浆白的衬衫,下身是一件运动软料的裤子,脚上是一双厚重的棉鞋,看起来特别不搭。


此时,他正目光呆滞地看向前方,两只手多余一样放在靠拢的膝盖上,微张着嘴。


脸上早已布满一层厚厚的灰尘,头发杂乱肆意地站立,早已辨认不出他原本的样子。


在他的面前,放着一个倒放的帽子,里面有几枚硬币和两张一元的纸票。


这是一个标准的乞丐。


2


陈冰这个姿势已经很久了,不过他早已习惯,不再有什么疲惫感。


不动的双眼并不妨碍他阅读这条大街上的往来众生。


来来走走的男女老少,面孔或新或旧,一一映在他的眼底。


万千身影中,偶尔有几道目光射来,有怜悯,有讥讽,有厌恶,有畏惧……


对此,陈冰以欣慰、愤怒、无视等一一回应,只是,这一切都发生在心里。


陈冰知道,他始终不能无视路人对他的表情,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乞讨者。


不过,那又怎样,他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来回应。


3


一对衣着时尚的年轻情侣从不远处携手走来。


当走到陈冰附近,那个女孩子缩了缩鼻子,加快了步伐,男孩则厌恶地冷哼一声,便要离去。


陈冰心中冷笑两声,身子猛地从椅子上窜到地上,几步就跨到情侣面前,伸出枯干的手,“钱!”目光直视男孩,面无表情。


“啊!”男孩一惊,倒退几步,看向陈冰。虽说他的身体又高又壮,但此时依旧脸上变色,心跳加快,冷汗一瞬间浸透后背。


“钱!”陈冰语气又加重一分。


男孩扭头看向旁边的女孩,发现对方脸色早已惨白。


连忙从裤兜里掏出一张十元的纸币,迟疑地看了陈冰一眼,接着放到陈冰手里,随即抓起女孩的手,头也不回的疾步离去。


“傻货,哼!”陈冰转身坐回椅子上,得意的将钱放进衬衫的衣兜里。


4


一辆豪华的汽车缓缓停下,一个青年男子快步走下来,来到车的另一边,极为绅士地打开车门,迎手接下一个艳丽的女子。


女子顺势搂住男子的胳膊,那男子满意地一笑。


陈冰极为娴熟地走到二人一侧,脸上瞬间换上一副奉承的笑意,“老板,恭喜发财,早生贵子。”


年轻男子先是一愣,随后看了看身边的女子,见对方正一脸娇羞地看着自己。


男子旋即一笑,掏出钱包,直接取出一张百元钞票,往陈冰手里一拍,“给!”搂着女子笑着离开。


看着对方离去,陈冰脸上的笑意顿失,冷笑连连,“虚伪的东西,有钱又怎样,还不是被我耍得团团转。”


陈冰对自己的手段愈加自信了。


5


这片地段,左右都是商店的门面,唯有陈冰这里,是一处空闲的地方,原本是放置广告牌的位置,自从陈冰占据后这里才正式成为他的立足之地。


对于这乞讨,起初时,陈冰并不擅长,他只是穿着一身破破烂烂的衣服,把自己装扮成想象中乞丐的样子,然后挨家挨户的去讨要。


但这样的方式,绝大多数都是以失败告终,甚至时常招来一顿咒骂。


偶尔遇到同行,又是一顿相看两厌。甚至有一次,他还被同行暴打一顿。


那是两个“残疾人”打扮的同行,他们话不投机,对方见到陈冰如此不识相,于是手脚麻利地将陈冰胖揍一顿。


自此,陈冰幡然醒悟,自己不能继续那样乞讨了,必须要做出改变。


于是,他改头换面,换了一身相对干净一点的衣服,但看起来一定是不体面的。


搬来一把破旧的椅子,整天一副痴傻的样子。


偶尔将手伸向过路的行人,效果也就有了一丝起色。但这依旧不是陈冰想要的结果。


因此,他开始观察路人,渐渐地,他能发现这些人的一些不同,有的人表情紧张,有的人焦虑,有的则是轻松,有的绝望。


他会根据对方的不同特点,做出不同的反应,这就是他的手段。当然,这不是万能的。


6


陈冰坐在椅子上,感慨自己的变化。想着想着,竟然生出一丝悠然,看着眼前的行人,似乎是一张张移动的钞票在不断晃动。


突然,陈冰身子一动,眼神立刻盯住前方,一个中年秃顶男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是一个身材微矮的男子,宽大的衬衫依旧遮不住隆起的肚子。


厚厚的嘴唇正上下翻飞,和身边那个二十几岁的女子说着什么,使得对方时不时娇笑几声。


中年男子愈发来劲,趁机将手臂放在女子的肩膀上,那女子恍若未知,依旧满脸微笑。


陈冰可以确定,他认识这个男子,或者说他向这个男人讨要过,但是没有得手,反而遭到对方骂了一声“废物”。


而且,陈冰更确定的是,他身边的那个女子,和上次的女子不是同一个人,上次这个男人可没有这么激动,反而应付了事一样拉着女子。


陈冰嘴角一动,今天他运气不错,他准备再来一次,或者说他已经有了信心,悠然地走向对方。


“老板,恭喜发财。”陈冰面无表情说道。


中年男子看了一眼陈冰,“哼,废物,发财也没你的财。”转身就走。


“哦,那么有这位小姐的财喽?”一道不缓不慢的声音传入中年男子的耳中,令其脚步一顿。


“废物,你什么意思?”


“老板,您这么快活的人,可不缺我这几个钱吧?”陈冰故意将“快活”两个字念重。


中年男子脸色一青,足足看了陈冰十几秒,突然一笑,“呵呵,我不给你又怎样?”


“我当然不会怎样,就是不知道上次那个女人知道点什么会怎样。”陈冰毫不在意地一笑。


“小子,你找死。”男子突然激动,双手扣住陈冰的脖子。这一情景顿时让附近的路人停下脚步。


陈冰诡异一笑,下一刻双眼圆睁,反手抓住对方的衣领,一低头,咬向男子的手,嘴里叫道,“不要和我抢,这是我的猪蹄,没你的份儿。”周围的观众见此,哄堂大笑。


“哈哈,这人怎么和傻子打起来了?”


“谁知道呢?”


“没事去招惹傻子,挨揍也是白挨。”


“呵呵,挨揍?就是杀了他,谁又能拿傻子怎么样。”


“快看,傻子把他头发抓掉了好多,本来就少,这下怕是被拔光了。”


很快,人们的目光就注意到旁边的女人身上。


“这么大的年纪,找个这么年轻的女人,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就是,这下报应了吧,让傻子好好教训他一下。”


“哼,打残废才好,免得他再出来招摇。”


陈冰享受着大众的支持,手脚并用,连连踹了对方几脚,男子一咧嘴,回头看向那女子,见对方还一副痴呆的状态,忍不住一声怒吼,“你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打电话报警,说遇到精神病袭击了。”


“啊,哦。”女子这才手忙脚乱地掏出手机。


周围的人群却是越聚越多,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陈冰用余光看着周围的群众,这次,自己赢了。


至于傻子,精神病,那还真是一个求之不得的身份呢!想到此处,双手继续伸向眼前的男人。

⑵ 黄威廉是谁很红吗

William Hung(中文名黄威廉),一个相貌平平而且有点龅牙的普通华裔青年,五音不全,于2004年2月出现在美国最著名的电视节目《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中。不可思议的是,一夜之间,William竟成为全美最著名的反偶像偶像。

弄巧成拙的表演

当21岁的黄威廉出现在《美国偶像》时,很多人觉得可笑。这个龅牙的香港小伙子居然穿了一件蓝色夏威夷衬衫加黑色西装裤,外加一个看上去像锅盖的老土发型,整个形象与时下最受瞩目的歌唱比赛格格不入,他好像根本不是来参加歌唱比赛的!

黄威廉选择了拉丁歌王瑞奇·马丁(Ricky Martin)的性感快歌《She Bangs》作为参赛曲目。他刚一开口,许多在电视机前观看这个节目的观众都差点从椅子上掉了下来:他不仅五音不全,而且台风相当滑稽,马丁诱人的摇臀动作变成了机械式的木偶摆动,台下3位评委似乎顿时被折磨得不成人形。

一名黑人评委不得不用一张白纸遮住自己的整个脸部,好让自己在白纸背后无所顾忌地狂笑;另一位男性评委则活像一只被打蔫的茄子,无精打采地瘫坐在椅子上;只有中间那位女性评委还显得比较仁慈,附和着黄威廉的节拍耸着自己迷人的肩膀。

那位瘫坐在椅子上、以尖酸刻薄出名的Simon Crowell评委终于无法忍受威廉惨不忍睹、带着浓厚异域口音的英文演唱了,他粗暴地打断威廉,并刻薄地批评道:“你不会唱、你不会跳,你还有什么话说?”

正当观众都以为威廉会羞愧得脱逃时,他却勇敢地回应:“我已经尽力了,所以完全没有遗憾。”

评委Paula Abl马上称赞他说:“这是最好的态度。”威廉则继续解释,他并没有接受过任何歌艺上的专业训练,而Simon Crowell马上讽刺说:“这真是令人非常意外!”

虽然知道自己已成为笑柄,但威廉却丝毫不介意,还很有礼貌地答谢了评委,然后才拿起自己黄色的背包,不慌不忙地走出摄影棚。

意想不到的反应

节目播出之后,威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美国、新加坡、澳洲、冰岛等凡是能够收看到这个节目的国家和地区,电视台与电台都在不断重复播放威廉当晚的演唱。

而威廉的支持者们则迅速建立起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网站(www.Williamhung.net)。短短一个星期,网站的访问量就超过了700万次!威廉的支持者们甚至写了一封网络请愿信:“Send American Idol William Hung to Hollywood!”(送美国偶像威廉去好莱坞)。威廉的名字出现在成千上万的blog上面,草根们(Grass-Root)的呼唤最终令美国偶像节目破例让威廉参加下一阶段的比赛。

同为华裔的威廉网站创始人陈当,甚至开始在Ebay上发售威廉的纪念品,香港也迅速出现了印有威廉头像的体恤衫。

更让威廉始料不及的是,他竟然成为无数女孩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有多位女郎在他的网站上热情地留言,表示要嫁给黄威廉!

她们在网上留言说,她们非常仰慕他的勇气,他的憨直,以及他的风度。一些女郎表示,虽然威廉看上去有些傻里傻气的,却傻得很可爱,而且他那种只要求已尽力、无愧于心的态度,让她们觉得简直酷呆了!

一夜之间,黄威廉成为引人瞩目的人物,美国主流媒体《洛杉矶时报》、《人物》杂志及电视娱乐节目《今夜娱乐》(Entertainment Tonight)纷纷找威廉做专访,还有电视台希望他上节目表演。更有牙科诊所站出来表示愿意免费为他进行牙齿矫形,紧随其后的还有牙齿保健产品商希望能够和威廉商谈广告合约。

这个还在柏克莱加州大学就读工程系的年轻小伙子,3月初又在学校男子排球赛

的中场休息时间亮相演唱——当然还是那首《She Bangs》,还是一如既往的滑稽表演。

如今,这个被称为“可能是电视史上唱得最糟的歌手”,已经被美国唱片公司福斯音乐网络(Fuse music network)与科赫娱乐(Koch Entertainment)相中,就当他在学校表演的时候,收到了这两家公司交给他的唱片合约。如果双方谈妥,威廉很可能再创纪录,成为“最不可能出唱片却又出唱片的歌手”。

反偶像的偶像

尽管有评论说威廉走红其实是被人进一步耻笑,中国人的形象被进一步丑化了。但威廉网站制作人陈当却说,从他所收到的几千封电子邮件来看,正面的意见占绝大部分。大家欣赏他面对失败的态度,欣赏他没有像其他落选者一样或痛哭或哀求、或愤怒或羞愧,只是平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他对生活的态度,令人尊重和感动。

《美国偶像》的监制沃域克觉得这种现象很常见,并且用一专门名词形容,就是“反名人效应”。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过去一年博客在美国的蓬勃发展,美国人的这种反名人意识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草根开始用他们自己的声音来反对那些所谓的“社会名流”。同样的问题如果发生在某位名人身上就会惹来轩然大波,珍妮·杰克逊在“超级碗”上的拙劣表演就成为草根们的众矢之的。如今,威廉得到这么疯狂的支持也是此类意识的逆反表现。

在人们见惯了偶像虚伪的外表和做作的言行之后,有着傻乎乎的外表和率真言行的威廉不成为反偶像偶像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呢。为了拥有完美无瑕的外表,偶像们不惜体力和财力在自己的脸上、身上动刀子;为了制造完美的谈吐,他们不惜睁着眼睛说瞎话。在被传媒强烈地包装、推广之后,他们成了戴着面具的“大话王”。心地纯良、无惧失败的威廉则向一切伪饰的完美说不。龅牙也好,锅盖头也好,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威廉,一个不需要修饰的反偶像偶像。

其实,反偶像一直是20世纪现代思潮的主流架构之一,时光流转到网络文化飞速发展的21世纪,人们,尤其是美国人反偶像意识有增无减、愈演愈烈。如果要梳理一下经典的反偶像形象,霍尔顿一定是个不可回避的符号性人物。

这位《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诞生于1951年。他是一个不安现状的中产阶级子弟,他看不惯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他渴望人与人之间的朴实和真诚,但他遇到的全是虚伪和欺骗,连他唯一敬佩的一位老师,也用“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那一套来教导他。无力改变现状的霍尔顿,只好苦闷、彷徨、放纵。他读书不用功,抽烟、酗酒、搞女人,满口粗话,张口就是“他妈的”。

横空出世的霍尔顿一下成为当年美国千万年轻人心目中的情感投注物和精神依附者。他们模仿霍尔顿的装束打扮,讲“霍尔顿式”的语言,奉霍尔顿为反偶像经典。

不过霍尔顿毕竟还只是消极地应对这个充满虚伪的社会,如今诞生的黄威廉正在以自己的积极、坦然书写新一代反偶像标本。从消极反抗到坦然面对,反偶像之路竟然走了半个多世纪!

在美国,这样一个反偶像、反经典、反神圣,重差异、重选择、多样化、多义化的时代,偶像的被制造和偶像的被遗弃一样快速。在中国香港,当周星驰以自己的无厘头缔造了《大话西游》、《大内神探零零七》、《喜剧之王》等一系列反英雄、反偶像时,这位反偶像人物也成为了新的绝对偶像。当周星驰离搞笑精神越来越远、当周星驰变得严肃认真时,他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生活的荒诞往往在此。

威廉在一个访问中坦言,他希望以唱歌作为职业,不过这一切来得太突然,连他自己也感到有些茫然。如果没有了自己赖以成名的一切,威廉还会是一些人顶礼膜拜的偶像吗?

⑶ 急寻音乐家韦伯的资料!

韦伯:不寻常的音乐过客
新民周刊 陈冰

黑色皮西服,白色衬衫,休闲西裤,韦伯爵士的着装风格一如他亲手打造的音乐剧—
—优雅、时尚。

韦伯来了。

此韦伯非NBA国王队的灵魂人物克里斯·韦伯,也不是F1赛车威廉姆斯车队的帅哥马
克·韦伯,他是被誉为“音乐剧之父”的安德鲁·劳伊德·韦伯爵士。

伴随着《剧院魅影》在上海掀起的音乐剧热潮,与上海三次失之交臂的韦伯爵士终于
现身上海。

与音乐剧紧密相连的男人

这个与音乐剧紧密相连的男人,早在2001年,就通过上海大剧院举行的“韦伯音乐剧
盛典音乐会”,让人们知道了这个感性又浪漫的音乐剧创作人。当时由于行程安排的原因
,韦伯本人只现身北京,与上海擦肩而过。

时隔2年,音乐剧《猫》在上海演出期间,韦伯为《猫》在上海缔造的演出票房神话
倍感兴奋,无奈当时正逢SARS,韦伯再次失去亲临上海的机会。这种遗憾一直持续到了《
剧院魅影》的首演。

2004年12月18日《剧院魅影》在上海首演之际,正是韦伯的音乐剧新作《白衣女人》
和电影版《剧院魅影》先后问世之时,韦伯只好再次与上海“有缘无分”。

所以,当韦伯结束日本之行,主动提出要到上海“看一看”的时候,兴奋的不光是《
剧院魅影》的演职人员,还有大批媒体记者——“这回终于见到活的了!”

1948年出生于伦敦音乐世家的韦伯,父亲是皇家音乐学院钢琴教授,母亲是小提琴家
,祖父是男高音歌唱家,弟弟则是当今颇有声望的大提琴家。他还有一个是话剧演员的姨
妈。

11岁时,这位姨妈带着韦伯第一次走进剧场,回家后韦伯自己做了一个剧场小模型,
并从此种下了投身戏剧的先兆。

据说,韦伯7岁便能作曲,但他小时的志向却是当历史学家。16岁时获得牛津大学奖
学金的韦伯,在学校里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年长他4岁的牛津法学院学生蒂姆·莱斯,当
意识到莱斯杰出的作词天赋和自己的优美旋律可能是天作之合时,韦伯显示出所有杰出人
物都具有的果断性格,他毫不犹豫地申请退学,和莱斯一起去追寻音乐剧的梦想,并开始
了两人长达12年的默契合作。

1968年,两人取材《圣经》创作了音乐剧《约瑟夫和他的神奇彩衣》,在一所学校作
为业余演出推出,没想到台下正好坐着一个赏识他们的剧评人,将此剧介绍给普罗大众,
该剧毫无征兆地登上了英国商业戏剧的大本营“西区”的舞台。一炮而红的两人从此一发
不可收——韦伯作曲,莱斯编剧、填词。

1971年,韦伯和莱斯着手创作了一部以宗教为题材的新音乐剧,这就是在百老汇首演
的摇滚音乐剧《耶稣嫉妒超级巨星》。在这戏中,他们大胆挑战宗教权威,把耶稣比喻为
现实中被人盲目崇拜追随的60年代摇滚巨星,塑造了一位对上帝也会提出质疑的耶稣,更
在耶稣与犹大关系以及耶稣的情感世界两方面进行了让人跌破眼镜的“创新”诠释。当然
,这样的设定引发了宗教团体广泛抗议,而抗议活动竟成为该戏的“免费宣传”,该剧愈
发红火。

就在人们热切期待韦伯、莱斯组合能有更多佳作面世时,两人的合作却难以为继。韦
伯获得的赞誉让莱斯感到很不公平,他觉得自己的歌词成就没有获得应有的认可,于是心
怀不满,去意弥深。1980年,莱斯拒绝了韦伯创作《爱的面面观》的合作邀请,以阿根廷
贝隆夫人生平为题材的《艾薇塔》成为两人合作的绝笔。

失去了天才的词作者搭档,韦伯的目光投向了T.S.艾略特的诗作,那部同时创下伦敦
西区和百老汇演出时间最长纪录的《猫》应运而生。此后,他陆续推出了新作《歌声舞影
》和《星光快车》,在成功的商业化运作下,这两出剧目票房不错,但却不能算是韦伯的
成功之作。后来人们提到这段时期的韦伯时,津津乐道的总是他和莎拉·布莱曼之间的婚
外情,即使到了上海,这样的问题依然不能避免。

爱情曾经到来过

世人皆说《剧院魅影》是韦伯和莎拉之间的颠峰之作。韦伯本人在上海没有承认也没
有否认。除了韦伯和莎拉,别人无从知道他们那段堪称传奇的恋情为何还是熬不过“七年
之痒”,但是爱情,真的曾经到来过。

1981年,韦伯已经是伦敦西区这个世界音乐剧中心备受瞩目的希望之星,莎拉还只是
一个不甚知名的歌舞演员。她去应聘了“英国第一出舞蹈音乐剧”《猫》,韦伯选中了她
,不仅在工作中,更在生活中。

莎拉凭借在《猫》中担任重要角色获得好评,迅速上位,韦伯则在莎拉的身上寻找到
新的创作灵感。1984年韦伯迎娶莎拉,在自己的生日那天。巧合的是,两人原配偶的名字
分别是莎拉和安德鲁。

陶醉在爱情中的韦伯决心为拥有天籁般歌喉的布莱曼度身制作一部音乐剧,将她捧上
音乐剧天后的宝座。就这样,法国作家伽斯顿·勒胡的恐怖小说《剧院魅影》成为韦伯的
首选。

《剧院魅影》在伦敦的首演异常成功,几乎一夜之间,这部作品成为伦敦音乐剧的新
象征,在纽约百老汇,世界音乐剧的另一大中心,该剧也随即成为最卖座的作品。

结合古典歌剧、流行乐和摇滚乐的《剧院魅影》,戏中莎拉充分展现了在高音区出色
的歌剧唱腔和在中、低音区的流行唱法,无可争议地成为音乐剧第一女伶,走到自己事业
的最高峰。许多人说莎拉是“妇随夫贵”,在这段爱情中充满功利。如果没有真的情感,
韦伯是写不出那样美妙的旋律的,莎拉也唱不出那样出尘的高音,单从这一点看,爱情真
的曾经到来过。

音乐剧界始终没有给莎拉应有的荣誉,《剧院魅影》给她带来的最大荣耀,居然是大
洋彼岸葛莱美的一座跨界古典类新人。自信独立的莎拉再也无法忍受年复一年“妇随夫贵
”的老调重弹,再加上两人新的合作——音乐剧《爱的观点》反响不佳,“It’s time
to say goodbye”(到时说分手)。

分手的产物不再是音乐,只是韦伯给莎拉的600万安家费。分手之后两人的声名或事
业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韦伯1992年被英国女王册封为骑士,1996年岁末再次被授予终身
勋爵,布莱曼则成为赫赫有名的跨界天后。

虽然近年来在真正好公司的有效商业运作下,韦伯作品的票房收入颇为不俗,但进入
90年代后的韦伯并没有可与七八十年代《艾薇塔》、《猫》、《剧院魅影》相媲美的佳作
问世。韦伯本人也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欧美已经是中老年人在反复欣赏他的《猫》
和《剧院魅影》了。韦伯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音乐剧的欣赏和制作当中。“音乐剧
需要更多年轻的血液。”

虽然上海之行颇为短暂,上海火爆的音乐剧市场还是让韦伯爵士乐开怀。《剧院魅影
》上演一个多月以来,上海观众趋之若鹜,3月1日前的演出门票已销售八成。外地观众也
络绎不绝,从北京、重庆、西安、兰州、哈尔滨、台湾、香港等地赶来。

上海大剧院用票房说服了韦伯,双方将携手打造一部本土化的音乐剧。大剧院想依靠
韦伯这块“金字招牌”塑造出蕴含中国元素的经典音乐剧项目,但韦伯不是救世主,想在
中国这块音乐剧生产和消费都较“贫瘠”的土壤上,打造本土音乐剧产业恐怕是一个有些
遥远的梦想?

⑷ 东方航空有没有一个叫陈冰结婚没有

独臂刑警陈冰:残而不废 做有用之人2013年11月08日 07:32:43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我有话说-->分享到: 1
陈冰用下巴和左手使用裁刀,制作档案目录。 记者 张锦辉摄
84岁的老刑警拄着拐杖来了、市肢残人协会的工作人员来了……自打事迹见诸报端之后,就不断地有人来看望陈冰。不少人给他送来了关于坚强的故事书籍,还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你所做的,一点不比书里的差。”
在忍受了勘查现场的尸臭,遭受了非议和误解,目睹了重庆警界的风云后,断臂警察陈冰开始一点点体悟到“警察”这个职业的五味杂陈。
陈冰对重庆公安来说也有特殊意义,重庆公安现在需要一种精神来提振士气。
2013年11月14日清晨,陈冰坐着将左脚架上右腿,弯腰用牙咬住鞋带,用左手打结。穿个鞋,他花了两分钟。
32岁的陈冰是重庆市公安局北部新区分局的一名警察,入行刑事勘察6年后,2010年4月,他在执行任务时,被高压电击中,右臂截肢。至今,他谢绝单位给的护理费和津贴,搬离父母,一人独居。
此时坐在记者面前的陈冰面色沉静,看不出曾经的沧桑。在忍受了勘查现场的尸臭,遭受了非议和误解,目睹了重庆警界风云后,断臂的陈冰开始一点点体悟到“警察”这个职业的五味杂陈。
尸体上的战场
1981年出生的陈冰,被认为符合韩剧男主角的一切条件:第一,清秀,白皙,花美男发型,招女孩子喜欢。第二,从草根开始奋斗,情节曲折。
谈到为什么当警察,他坦言初衷只是谋生。对警察这个职业是经历过很多悲悲喜喜才理解的。
2000年,陈冰在万州参加高考时,父母双双下岗,家境贫穷。“填志愿时就想将来有份稳定的工作”。他最终被中国刑警学院痕迹检验专业录取。
2004年毕业后,他回到重庆,成为一名从事刑事技术勘查的警察。在警校受管束,刚毕业的陈冰觉得“终于出来了”,玩心挺重,也觉得当警察没这么难,穿警服挺神气。但挑战突然就降临了。
“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陈冰回忆起第一次出命案现场的那一刻。
2005年4月的一天,重庆石桥铺,一出租房内发生命案。对西南地区而言,4月天已经开始有些热了,受害人遗体在床上已经腐烂,门一开,室内苍蝇“嗡”地飞起来。
陈冰和同事方伟华一起去了,尽管在大学里学过专业知识,但这么残酷的场面真实地摆在面前的时候,还是让陈冰受不了。
他使劲地在自己的鼻子前涂风油精,然后戴上了口罩,但发现同去的老警察什么也没带,若无其事地做事。
突然,他觉得平时不显山露水的这些老警察很“伟大”。此前不时能听到对警察的各种负面议论,这时他觉得好警察还是挺委屈的。
陈冰对这份职业的认识,随着出现场次数的增加而越来越深。
2006年3月,重庆张坪发生一起凶杀案,一卖水果的男性小贩遭抢劫后被捅死,他们早上6点多到达现场,天还没亮。
命案现场一定要有法医,那次跟陈冰一起去的法医叫冯白翎。正常打开胸腔看到肺部就可以了,但冯白翎还是一丝不苟地将三腔(脑腔、胸腔、腹腔)全部打开,因为检察院办时,可能会问死亡原因除了被捅致死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公安机关必须准确回答。
“要客观反映事实,不能主观臆断。”陈冰说。法医冯白翎的仔细对他触动很大。随后另一名老警察的办案作风,让他学会了“不放过任何可能”。
2006年4月,他在办公室看到师傅孙振华从命案现场抬回一扇破得发朽的木门,准备提取指纹。陈冰开始觉得木门太破,提取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再说现场各种勘查的常规动作都做了,没发现也无人责怪。
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孙振华真从木门上提取到一枚指纹,直接锁定犯罪嫌疑人,案件告破。
2006年以后,随着出现场的次数增加,陈冰觉得自己心智成熟了,当时遇到几起破不了的案子,领导开会、同事聊天时都会议论为什么破不了案。“促使我反思。”陈冰说,破不了案不能老抱怨现场证据不够,要想想自己工作是否没到位。
也就在这时,他开始觉得勘查不是为了走个过场回去给领导交代,也不是为了一份工资,而是为百姓申冤,为正义张目。
他很钦佩宋代著名的刑狱之官宋慈。宋慈发现当时县吏怕苦畏脏,虽到案发地点,但“遥望而弗亲,掩鼻而不屑”,以至冤狱丛生,百姓苦不堪言;宋对此深恶痛绝,写了一本著名的《洗冤集录》,成为后世之师。
趟着血水进去,断了臂出来
从最初“找份工作”的初衷,到慢慢学会尊敬这份职业,陈冰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他内心一直挣扎的是,这种付出,他能承受吗?
2006年4月3日,陈冰去了他难忘的一个命案现场。重庆石桥铺一按摩房内一年轻女性被杀,凶案发生时凌晨1点左右,他们3点到达现场时,现场搏斗激烈,满屋子是血;被害人的血几乎都流尽了,狭小的房间里,地板上积着血水,警察走进去都没法下脚,只好趟着血水走进去。
这次出现场后,陈冰经过了好长时间才缓过劲来。
而陈冰最难受的,是那些挑战人性底线的恶性案件。在国外,经历这些事件的人通常要进行心理治疗。
2007年,璧山县发生一名8岁小女孩被杀事件。根据犯罪嫌疑人交代,小女孩尸体被塞进了某住所的洗衣机里。
深夜4点,他和法医程海明赶到现场,发现该洗衣机放在一间非常狭小的洗手间内,只能容一人进去。
屋内光线暗淡,陈冰先进去拍照,打开洗衣机前,他知道小孩就在里面,但无法想象里面的状态,盖子打开后,场景令陈冰毛骨悚然。而勘查任务必须完成……
80后的陈冰硬生生地承受住了这种混合了害怕、悲愤和刺激神经的心理,他一年多时间要勘查几十具尸体。他的不少中学同学根本无法想象,帅气阳光的陈冰要做这些。
记者问:“你是否会麻木?”“是人就不会麻木”,陈冰脸上是一种余悸,“现实比电视要复杂,每个现场都不一样,带给人不同的心理冲击,只得让自己的承受能力变强”。
电影《神探亨特张》里的老张说“警察每天都吸取负能量”。陈冰在现实工作中,不仅经常接触“负能量”,还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一条手臂。
2010年4月8日早7点,陈冰在值班室接到一个电话,辖区内大竹林街道一变压器电房被盗,他主动带上勘查工具赶去现场。
得到变电房管理单位“已经断电”的答复后,陈冰走进变电房,准备勘查电缆上是否有嫌疑人留下的痕迹。
但电并没有断,陈冰一踏进变电房就被电流吸起,双脚悬空,十几秒钟后被弹出,又被重摔在地。伴随着一股焦糊味,陈冰看到自己的右手只剩下白骨,同事邓良立即蒙住他的眼睛,不让他看到惨状。
陈冰问了句“我是不是残废了”,便陷入昏迷。
在西南医院后,手术持续了12个小时,由于右胳膊已被烤熟,只能截去整只右臂。右腿虽然保住了,但神经破坏严重。
出事后,同事假设了很多“如果”:如果他不替同事去现场,肯定不会出事。如果他不是太认真,也不会出事……
2013年11月13日,陈冰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起那场灾难时,笑了笑:“如果后悔不该出那个现场,那就要后悔不该当警察了,往前推就不该考警校,再往前算就是我妈不该生我。”
从“负担”到“便宜”
“平静异常。”出事两个月后,陈冰用左手写下第一篇日记,描述看到自己残缺身体的感受。陈冰每年勘验那么多尸体上,对生命也有所看淡。他后来感慨,既然生命还在,就不要纠缠于为什么会发生,“能活下来真好”。
但家里不这么看。陈冰是家里的独子,家境贫苦。遭遇不测后,他母亲说:“走在街上,都希望自己被车撞死。”
“如果我再悲观,父母就看不到希望。”陈冰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康复治疗,开始练习左手写字、吃饭、洗漱。最困难的是走路,走得不好就会跪下去,没有右臂,身体失衡,开始也难走成直线。
坚持到11月,陈冰回家了,他家住在18楼。为锻炼腿部力量,陈冰每天都在父亲或母亲的陪伴下,步行上下楼。
陈冰父亲陈朝军说,是儿子的坚强,鼓励老两口重新面对生活。老两口也反过来鼓励陈冰。快出院时,母亲许培兰就开始叫陈冰“跛子”——她怕出去别人这么叫他,陈冰受不了。
刚回家那几天,陈冰感到新鲜。但几天后他就觉得老待在家里气氛不好,母亲还好,父亲吃饭时,一喝酒就抹眼泪,什么也不说,这让他看着“很不爽”。
“赶紧去上班。”陈冰在医院时就有这个想法,回家后这个想法更迫切,如果自己跟别人一样正常上班,父母心情也会好起来。
2011年12月15日,陈冰重新回到北部新区分局刑警支队刑事技术室岗位上。
他走路还是难题。害怕人多被挤,现在陈冰每天都是5点40分起床,赶乘第一班地铁去上班,路上要花一小时。
重新上岗前,陈冰怕领导会觉得他回去是个负担。11月16日,时任刑警支队政委王勇坦言,他当时真担心陈冰回去麻烦:陈冰是不是一个人在家里无聊,想回单位打发时间?还占用一个编制。
“我要为我的想法检讨。”王勇说,后面的事证明他错了。
考虑陈冰行动不便,支队安排警察接送他下班,但陈冰坚决不受。
能工作,意味不再需要护理。王勇向分局党委申请给陈冰每月2500元的护理费,党委即将讨论时,陈冰坚决不要这笔钱。同事说他“傻”,但陈冰说自己能劳动,不想占国家的便宜。
时任刑警支队副支队长兼刑事技术室主任张欣洁,是陈冰的大学同学。11月13日,张欣洁说自己当时有“私心”——在自己手下可以给陈冰更多照顾。后来她发现自己错了,用陈冰是“捡了个大便宜”。
陈冰开始做内勤,用左手和嘴对2500多份旧案卷逐一归档整理, 发现之前的案卷存在记录简单、分散保管、不易查找等问题。他将旧案采集物证痕迹完善后,逐一纳入数据库进行比对,将嫌疑人指纹等信息放入旧案中碰撞比对。竟也能从旧案中发现新线索,帮助破获了十多起案件。
技术室共有16名警察,包括他和张欣洁在内只有三名“老警察”,其他都是2010年后入行的新手,“带徒弟”的任务落到了他们身上。于是2012年3月以后,除了下雨天或交通不便的地方,他又开始去现场了。
2013年1月6日早晨,辖区内民心佳园小区发生命案,陈冰的徒弟曾磊等4名现勘人员去了现场,晚上8点回来时,还没有发现有决定作用的证据。等在办公室听完案情分析后,陈冰决定和徒弟一起再去现场。
陈冰拿着手电筒,在33层高楼的楼道间逐层搜寻。由于右腿永久性功能障碍,勘查时蹲久了会感觉肿胀,他每三分钟站起来休息一会,然后继续。最终他提出了对嫌疑人逃跑线路和手指受伤的推断,52小时后案件告破。
陈冰出事后,别人不敢在他面前提“残疾”二字,他自己却经常拿此打趣:“过去学痕迹鉴定,没好好研究左手写字,现在给补上”。
做好警察本分
刚入警校时,陈冰对警察的认识局限在穿制服挺帅气。经历生死后,陈冰认为,穿上警服后确实该为老百姓服务,不管是哪个警种和在哪个环节。
他也注意到近年来确实出现过一些警察损害了整体队伍形象,像有的警察收黑钱、贵州一名警察开枪打死群众等。但这些没有改变陈冰对警察的职业荣誉感。重回工作岗位后,一开始他甚至不愿穿警服,怕影响警察形象——一个袖筒空荡荡的。但最终,他还是舍不得脱下警服。
重庆警界这几年成为热点,陈冰作为重庆的一名基层警察,甘苦自知。
全重庆的干警压力大,案件多,上面的任务也多,陈冰他们不分昼夜地加班。“很折磨人。”陈冰知道外面的议论,他认为做好警察本职工作就够了。
陈冰的行为被重庆警方解读为“人生理想具体化”。北部新区公安分局局长刘树模说,陈冰具备了向年轻人传递正能量的意义,对重庆公安也有特殊意义:重庆公安现在需要一种精神来提振士气,“陈冰的出现说成是时代的呼唤也不为过”。
陈冰并不在意职务上的晋升,倒希望在技术上得到认可。现在他还是一名助理工程师。重庆公安局也已经给陈冰记了一等功,并向公安部申报一级英模称号。活着的民警获得这个荣誉的并不多。
“杨过都找老婆了,陈冰没问题”
陈冰的小屋被他收拾得整洁利索,用他的话说,“像是没人住”。电饭煲和刀具用布盖上,灶台上也盖了一层纸板。
爱干净的陈冰也爱讲究,常在微信上发一些“潮”的照片,如鞋帮上带有小翅膀的鞋子、黑猫警长的衬衫。最近他还花九百多元在网上买了一双耐克鞋。“以前,我会去小商场买双仿制的。”陈冰说。
“陈冰现在大方了。”他的老同学张欣洁说,以前陈冰很少买不打折的东西,现在只要需要,就不考虑那么多。陈冰自己觉得都死过一回了,能活着就好,善待自己不是追求物质享受,而是要让生活更有品质。
“我想了一晚上,都没想起来出事后他什么时候悲观过。”同事方伟华觉得陈冰有点“怪”,但张欣洁却认为,这种状态发生在陈冰身上并不奇怪,因为他一直性格比较豁达。大学期间,男生总不喜欢打开水,舍友们就让陈冰带水,张欣洁经常看到他左右手各拿两水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