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总理的小故事200字左右
《大地的儿子》小刘的衬衫
小刘叫刘秀新,是北京低压电器厂的工人。一九七二年八月三日傍晚,她骑着自行车上街。她刚学会骑车不久,听见后边汽车喇叭响,心一慌就跳下车来,正站在快车道上。汽车司机赶紧刹车,但还是把小刘刮了一下,衬衫破了,后背蹭破了一点皮。这时候,小汽车的车窗帘刷一下打开,一个人关切地向外看着,小刘一见:哟,这不是周-总-理吗?司机急忙下车问她:“同志,碰着没有?”
小刘红着脸,忙说:“没事儿,没事儿。”
汽车里坐的正是周-总-理。他不放心,赶紧叫身边的工作人员下车,办好三件事:第一,马上用另一辆车送她上医院;第二,不要告诉她车里坐的是谁,以免她心里不安,更不要批评她;第三,要给她买件新衣服。
周-总-理还有紧急的任务,只好先乘车走了,请工作人员陪小刘到了医院。原来这位同志是周-总-理的医生。他为小刘作了细致的检查,刚检查完,医院的电话响了,是周-总-理打来的,询问小刘的伤势。周-总-理听说只是擦破了点皮,才放下心。又过了一会儿,一位国务院的干部匆匆赶来,拿着一件崭新的白色衬衫,硬要小刘穿上。她不肯收,说:“我的衬衣破了,不怨司机,怨我呀!怎么能让你们给买呢!”
可是这位干部一定让小刘收下,说:“不然完不成任务,领导要批评的!”
小刘明白了,这是周-总-理送来的衬衣,她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医生还请来小刘车间的支部书记和班长,和他们一起到交通大队去说明事故经过。
第二天,周-总-理又派人到小刘家里看望,问她有什么困难和要求,使刘秀新全家深受感动:“这真是咱们贴心的总理呀!”这件包含着周-总-理的慈爱的衬衣呀,小刘怎么舍得穿?她一直好好地保存着,看见它,就给自己增添了工作的信心和力量!
2. 周恩来感人故事一两句就可概括
没什么短的,只有长的,最短的也是
1946年2月10日,重庆市各界群众,为庆祝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在校场口举行庆祝大会。
国民党为了破坏这次大会,在会场的周围埋伏下特务。当会议一开始,特务们便大吵大嚷地冲上主席台,大打出手,当场打伤了郭沫若、李公朴等60多位民主人士。
身为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闻讯后,不顾自己的安危,立即赶到会场。他气愤地说:特务们站出来,让大家看看你们!他的愤怒指斥,把特务们吓慌了,一个个悄悄溜走了。接着,他又到医院里探望受伤的民主人士。
为了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立即举行紧急会议。会上,代表们一致推选周恩来为代表,当面去质问蒋介石。
这件事被国民党反动派知道了。第二天,周恩来收到一封恐吓信,信里还装了一颗子弹。信中威胁说:“你若要向蒋主席报告这次事变,便请你先尝尝这颗子弹的味道!”
显然,敌人准备对周恩来下毒手了。是去找蒋介石还是不去呢?不少人为周恩来的安全担心。面对敌人的恐吓,面临生命的危险,周恩来以革命为重,置生死于度外。他掂了掂那颗子弹,哈哈一笑,说:“好啊!那我就不客气地收下吧!”当时,中共代表团的领导同志,在重庆虽然是公开地以合法的身份出现,但敌人经常跟踪盯梢,一切行动处在敌人严密的监视之下。敌人是什么残忍的手段都可能使出来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生危险。周恩来深知这一切,但他不能听任反动派嚣张下去,不能辜负政协代表的委托,毅然决然地冒险去找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提出了严正的抗议,要求他说话算数,保证人民的自由与民主。
3. 《一件珍贵的衬衫》原文是什么
【原文】
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
那是1972年8月3日的夜晚。我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留神插进了快行线。突然一声紧急刹车,一辆大型“红旗”轿车紧贴着我身体的左侧,嘎地停住了。我刚扭过头,这辆车后座旁的窗帘唰地拉开了。周总理那慈祥的面容立即跃入了我的眼帘。啊!我仔细再看看,真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正亲切地注视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充满了爱护,像在询问:同志,碰着了吗?受伤没有?这时,总理的司机走下车来,站在我身旁问我:“同志,碰着没有?”我赶忙回答:“没事儿!没事儿!”有关人员迅速察看了现场,决定留下另一辆“红旗”轿车送我去医院检查,总理的车才开走了。
其实,我只是让汽车剐了一下,衬衫剐破了,后背蹭破了一点皮,有啥要紧?自己回家上点药就行了。可是,遵照总理指示留下处理这件事的工作人员,却坚持让我坐进“红旗”轿车,并且脱下衬衫叫我穿上,他自己只穿个背心。我百感交集,思潮翻滚。一个普通工人,由于自己的不慎,蹭破点皮,却受到这样的关怀、照顾,如果不是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不是遇到这样的好总理,哪会有这种事呢!
汽车很快开到了医院。检查将近结束时,屋内的电话铃响了。电话是打给这位工作人员的。通话时,我就坐在离电话机不远的椅子上。我听到,他在电话中说的是我的伤情和检查情况。原来电话是总理打来的。我出神地盯着那话机,心里十分激动,泪水禁不住涌了出来。周总理的工作是多么繁忙,时间是多么宝贵,可是,他老人家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却挂念着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工人,亲自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周总理真是人民的好总理,我们工人阶级的贴心人哪!
检查和治疗结束后,这位工作人员打电话把我们车间的支部书记和我们班的班长请来,让他们同我一起到交通队去谈谈情况。“红旗”轿车把我们送到天安门交通队,我们谈了谈这次事故的经过。这时候,国务院的一名工作人员匆匆赶来了,他拿来一件崭新的白色的确良衬衫,要我穿上。我心里激动极了,说什么也不肯收。我猜到,这肯定是周总理出钱买的。我的衬衫剐破了,可这是由于我自己的过失造成的,怎么能叫总理给我买一件新衬衫呢?但这位工作人员坚持叫我收下,说这是领导的指示。我只好收下这件珍贵的衬衫。
这件事已经过去四年多了。但是,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却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我深深知道,我经历的这件事,在敬爱的周总理一生的伟大革命实践中,不过是微乎其微的一件小事,然而,从这件小事上,我们看到的是周总理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
4. 周恩来《大地的儿子》的一个小故事
《大地的儿子》小刘的衬衫
小刘叫刘秀新,是北京低压电器厂的工人。一九七二年八月三日傍晚,她骑着自行车上街。她刚学会骑车不久,听见后边汽车喇叭响,心一慌就跳下车来,正站在快车道上。汽车司机赶紧刹车,但还是把小刘刮了一下,衬衫破了,后背蹭破了一点皮。这时候,小汽车的车窗帘刷一下打开,一个人关切地向外看着,小刘一见:哟,这不是周-总-理吗?司机急忙下车问她:“同志,碰着没有?”
小刘红着脸,忙说:“没事儿,没事儿。”
汽车里坐的正是周-总-理。他不放心,赶紧叫身边的工作人员下车,办好三件事:第一,马上用另一辆车送她上医院;第二,不要告诉她车里坐的是谁,以免她心里不安,更不要批评她;第三,要给她买件新衣服。
周-总-理还有紧急的任务,只好先乘车走了,请工作人员陪小刘到了医院。原来这位同志是周-总-理的医生。他为小刘作了细致的检查,刚检查完,医院的电话响了,是周-总-理打来的,询问小刘的伤势。周-总-理听说只是擦破了点皮,才放下心。又过了一会儿,一位国务院的干部匆匆赶来,拿着一件崭新的白色衬衫,硬要小刘穿上。她不肯收,说:“我的衬衣破了,不怨司机,怨我呀!怎么能让你们给买呢!”
可是这位干部一定让小刘收下,说:“不然完不成任务,领导要批评的!”
小刘明白了,这是周-总-理送来的衬衣,她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医生还请来小刘车间的支部书记和班长,和他们一起到交通大队去说明事故经过。
第二天,周-总-理又派人到小刘家里看望,问她有什么困难和要求,使刘秀新全家深受感动:“这真是咱们贴心的总理呀!”这件包含着周-总-理的慈爱的衬衣呀,小刘怎么舍得穿?她一直好好地保存着,看见它,就给自己增添了工作的信心和力量!
5. 周恩来的感人故事``是亲手做的急要
周总理钢纸箱中的秘密
1963年12月14日,周总理出访埃及,下榻在开罗国宾馆。晚上9点多钟,一辆黑色轿车从宾馆驶了出来。聚集在门外的外国记者见是周总理的专车,当即驾车追踪而去。
专车开到了中国驻埃及大使馆,车门开了,从车内出来的是一位中等个头的男子。他下车时,手里拎着一只钢纸箱。认得那人的记者说,他是周总理的卫士长成元功。但那只箱子里装的是什么没人知道。
记者们带着疑问,又驱车赶回国宾馆,等待周总理专车回来。成元功回来了,记者们也看清了,他手里拎的还是这只钢纸箱,还牢牢地上了锁。
钢纸箱里到底装的是什么?有人说,里面可能装有核按钮;有人说,里面装的是保密通讯工具;还有人说,箱子里装的是中国的核心机密材料!
这只钢纸箱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
周总理十分讲究仪容风度,他所穿的外套,件件都有棱有角、整洁干净,但是他的衬衣、衬裤都是穿破了再补、补过了再穿的,十分破旧。他出国访问期间,不便将这么破旧的衬衣拿出去给国宾馆洗衣房洗,而只能拿到我国大使馆,请人用手洗。送衣服的时候,成元功还要再三嘱咐:要轻轻地洗,否则用力过猛,衣服就碎了。
一次,有一位大使夫人实在看不下去,买来涤棉布,按周总理衬衣的尺寸,给他做了两套衬衣。成元功忐忑不安地将这两套新衬衣拿到周总理的面前,向他说明了新衣服的来历。周总理浓眉紧锁,坚决让成元功将新衬衣退了回去。
周总理出国访问,他的一言一行、一帽一鞋都在新闻媒体的“捕捉追踪”之中,如果稍有不慎,破衬衣被哪位记者发现了,也会给一些对我国不友好的国家制造口实:看,连他们的总理也穿这样破的衣服。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当然知道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于是,1954年从日内瓦买的这只钢纸箱就派上了用场。每天晚上,周总理换下衬衣后,就由成元功把衣服装进箱子,送到大使馆,再把头一天洗好的衬衣装进箱子,加上锁带回国宾馆。这只箱子里装的不是什么国家高级机密,更不是什么核按钮,而是周总理的旧衬衣。
这就是当年外国记者一直解不开的钢纸箱中的秘密
6. 一件名贵的衬衫本文是什么顺序,作用是什么
[一件珍贵的衬衫] 一件珍贵的衬衫
教学目的:
1.学习周总理热爱人民的崇高品质,体会人民热爱周总理真挚感情,
一件珍贵的衬衫
。
2.掌握记叙的要素,了解倒叙的有关知识,理解重点词语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记叙的要素,了解倒叙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 :
理解重点词语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练习为主,教师提示,讲解为辅。
教时:1课时。
教学要点:
1.检查旧课作业 ;
2.导入 新课;
3.指导自读;
4.教师小结;
5.学生练习。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旧课作业
二.导入 新课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不幸于1976年1月8日与世长辞。他的光辉形象一直活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他的崇高品质和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一直鼓舞着亿万人民继续前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件珍贵的衬衫》,这篇文章就是北京低压电器厂工人刘秀新同志,在纪念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为缅怀总理,根据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激动人心的往事的口述,刘宗明记录整理而写成的。
提问:题目中关键词语是什么?
“珍贵”。
“珍贵”有两个意思:1、因价值大而宝贵;2、因有特殊意义而宝贵。
提问:题目中的“珍贵”属于哪种意思?衬衫是普普通通的东西,说“价值大而宝贵”不确实,只能说这件衬衫有特殊的意义。
有什么特殊意义呢?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三.指导自读
1.出示自读要点(幻灯片)
(1)查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珍藏(cáng)刹车(shā)着重(zhuó)
宝藏(zàng)刹那(chà)凝聚着(zhe)
(2)解释下列加点字。
百感交集(交织);
日理万机(指国家大事)
微乎其微(细小,轻微)
平易近人(接近,亲近)
(1)(2)先遮,后揭。
(3)摘出本文表示时间的语句。
(4)说说一件珍贵衬衫的由来。课文是从哪一节到哪一节写这件事的?
(5)主体部分是按事情起因、发展、结局三个层次记叙的,应怎样划分?记叙的顺叙是什么?
(6)“我”在叙述这次事故发生的经过时,心情怎样?课文中哪些词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2.学生自读课文,同时解答“要点”中提出的问题。
3.组织讨论,逐条明确:
(1)、(2)、(3)略。
(4)1972年8月3日晚,“我”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留神插进了快行线,迫使后面开来的“红旗”轿车紧急刹车,紧贴“我”身体左侧;“我”被汽车剐破了衣衫,后背蹭破了一点皮,周总理“唰”地拉开了窗帘,亲切地注视,派司机下车询问,派工作人员察看现场,派轿车送我去医院检查,
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
《一件珍贵的衬衫》(http://www.unjs.com)。在医院里,周总理亲自打电话来了解“我”的伤情和检查情况。在交通队派人给“我”送来一件崭新的白色的确良衬衫。
课文从第2节~7节写这件事。
(5)
(1)“我”被汽车剐破了衣衫,周总理拉开窗帘,亲切地注视,表现了总理对我的关切、爱护之情,使“我”百感交集,思潮翻滚。
(2)周总理派人送“我”到医院里检查并打电话来询问伤情和检查情况,使“我”心里十分激动。
(3)在交通队,总理派人给“我”送来一件崭新的白色的确良衬衫,“我”心里激动极了。
这部分是按时间推进、地点转移的顺序记叙的。这样的顺序记叙事情的经过,突出了周总理热爱人民,人民也热爱周总理这一中心思想,又使文章的条理十分清楚。
提问:这一部分已经把事情讲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开头和结尾两段呢?(分别写了什么)这两段对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呢?
讨论,归纳:
课题为“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一段自然要交代自己所珍藏的是一件什么样的衬衫,因为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阶级的深情,很自然地引出这衬衫所以珍贵的原因,提示全文中心。
结尾一段交代衬衫现在的情况,抒发感想与开头呼应,进一步揭示周总理平易近人,深切关怀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使“我”永远难忘这激动人心的一幕,所以一直精心收藏着这件衬衫,表现对周总理无限热爱和深切怀念的真挚感情。这样首尾呼应,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得到进一步深化。
提问:首尾两部分是如何与中间回忆往事部分衔接起来的?请找出过渡句来说明。
讨论、归纳:
第一段的最后一句:“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表明下文要追述往事。
最后一段的开头两句:“这件事已经过去四年多了。但是,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却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像这样先写珍藏衬衫,然后再写这件衬衫的由来的写法,叫做倒叙。即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倒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一种是提到前面叙述的并不是事情的结局,而只是后面发生的事情,叙述由“倒”转“顺”后,并不是叙述到开头写的那件事情为止,而且可以发展下去写更多的事情。
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程序,运用时,要把时间关系交代清楚,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在开始追述的时候,要用三言两语表明以下是在追述往事了,这样才能使读者易于理解;二是追述部分仍要按时间顺序写,才不至于使时间关系发生混乱。
四、练习
做练习三。
后记:学生在寻找事件起因时,容易割裂开,此时要提醒学生事件发展过程中地点的变化。
7. 一件珍贵的衬衫读后感200字。
《一件珍贵的衬衫》这是在初中课本学习的课文,文章讲述的是周总理早晨坐车去开会,司机不小心把路人撞倒了衣服还刮破了。周总理见状立即派人将伤者送往医院,并且在晚上为伤者送去一件新的衬衫。
总理是个大人物,与平民百姓是有天壤之别的。但是出现事情后,没有摆出官架子,而是亲切和蔼的低调处理了事情,让人感动值得学习和敬仰。总理日理万机还能够想到为伤者送上新的衬衫,这是多么的细心和关爱。此等举动足以让后人学习,有如此举动就值得后人敬仰学习和人们的爱戴。
8. 一件珍贵的衬衫的文章原文
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
那是1972年8月3日的夜晚。我在马路上骑自行车,不留神插进了快行线。突然一声紧急刹车,一辆大型“红旗”轿车紧贴着我身体的左侧,嘎地停住了。我刚扭过头,这辆车后座旁的窗帘唰地拉开了。周总理那慈祥的面容立即跃入了我的眼帘。啊!我仔细再看看,真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正亲切地注视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充满了爱护,像在询问:同志,碰着了吗?受伤没有?这时,总理的司机走下车来,站在我身旁问我:“同志,碰着没有?”我赶忙回答:“没事儿!没事儿!”有关人员迅速察看了现场,决定留下另一辆“红旗”轿车送我去医院检查,总理的车才开走了。
其实,我只是让汽车剐了一下,衬衫剐破了,后背蹭破了一点皮,有啥要紧?自己回家上点药就行了。可是,遵照总理指示留下处理这件事的工作人员,却坚持让我坐进“红旗”轿车,并且脱下衬衫叫我穿上,他自己只穿个背心。我百感交集,思潮翻滚。一个普通工人,由于自己的不慎,蹭破点皮,却受到这样的关怀、照顾,如果不是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不是遇到这样的好总理,哪会有这种事呢!
汽车很快开到了医院。检查将近结束时,屋内的电话铃响了。电话是打给这位工作人员的。通话时,我就坐在离电话机不远的椅子上。我听到,他在电话中说的是我的伤情和检查情况。原来电话是总理打来的。我出神地盯着那话机,心里十分激动,泪水禁不住涌了出来。周总理的工作是多么繁忙,时间是多么宝贵,可是,他老人家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却挂念着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工人,亲自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周总理真是人民的好总理,我们工人阶级的贴心人哪!
检查和治疗结束后,这位工作人员打电话把我们车间的支部书记和我们班的班长请来,让他们同我一起到交通队去谈谈情况。“红旗”轿车把我们送到天安门交通队,我们谈了谈这次事故的经过。这时候,国务院的一名工作人员匆匆赶来了,他拿来一件崭新的白色的确良衬衫,要我穿上。我心里激动极了,说什么也不肯收。我猜到,这肯定是周总理出钱买的。我的衬衫剐破了,可这是由于我自己的过失造成的,怎么能叫总理给我买一件新衬衫呢?但这位工作人员坚持叫我收下,说这是领导的指示。我只好收下这件珍贵的衬衫。
这件事已经过去四年多了。但是,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却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我深深知道,我经历的这件事,在敬爱的周总理一生的伟大革命实践中,不过是微乎其微的一件小事,然而,从这件小事上,我们看到的是周总理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
9. 周恩来总理感人至深的几个勤俭节约故事
近期习近平主席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现在与大家分享几个周总理严于律己、勤俭节约的故事:
1964年, 日本纺织株式会社总经理原吉平,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批准该公司旗下享有“东方魔女”美誉的日本女子排球队的教练大松博文辅导我国女子排球队。
有一天,周恩来在百忙之中抽空前往观看大松博文带领队员训练,原吉平在体育馆迎候。在与周恩来握手的一瞬间,他忽然发现周恩来伸出的右手衬衫袖口处有针线缝补过的痕迹。
这一发现使原吉平既大惑不解,又感慨万分:堂堂一个国家总理何以穿一件缝补过的衬衣呢?他先是怀疑看错了,所以坐下观看训练时又特意观察了周恩来的袖口,后来才确信自己没有看错。
周恩来走后,原吉平立刻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对翻译黄世明说:“你们中国人真幸福啊!我刚才与你们的总理握手时注意到他的衬衫袖口是缝补过的!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的总理每天换一件衬衣都不过分,可他竟然穿着缝补过的衣服,与你们人民同甘共苦,我真是太敬服他了!我非常羡慕你们中国人有这样一位好总理!”
黄世明听了也深受感动,事后在中南海向周恩来的秘书马列说起此事。马列深有感触地说:“总理穿的衬衣常常是缝补过的,在出国访问时,他的衬衣往往不在所住的饭店里洗,而是送到当地的中国大使馆去洗,就是因为他的衬衣是缝补过的。”
用周总理的话说,“六七亿人口的中国,不就是我一个总理吗?再穷也不缺我几身新衣服,何况对外还有个影响问题,但是,身为六七亿人口大国的总理,我怎样做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这表明我提倡什么。六七亿人口是应该提倡节俭,还是现在就不顾国情去追求享受?我更多考虑的是后者。”
确实如此,泱泱大国,再穷也不缺一国总理几件新衣服,不是人民不允许,而是他心里有群众,不脱离群众,处处为人民做出了表率。
周总理不但自己穿衣讲究艰苦朴素,对自己的亲属也是严格要求。
1961年,侄子周尔辉在西花厅与孙桂云举行婚礼,周总理和邓颖超送的结婚礼物中有一条周恩来穿过的旧毛料裤子。后来这条旧呢裤,周尔辉穿了许多年,破了补,补了破,一直到不能再补时,孙桂云又拆开来给自己的小孩改成一条小裤子。
1974年,周恩来已经病重,周尔辉和孙桂云的儿子已经10岁了。他们因思念就去北京看望周恩来、邓颖超。大家话题正在兴头上,邓颖超忽然惊讶地说:“小孩家怎么穿起呢裤子?”周尔辉夫妇如此这般地一说,周恩来十分高兴地说:“好啊!我们家条裤子穿了三代人啦!”
从此,这个“三代裤”的故事不胫而走。
国家进入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约法三章,提出不吃肉,不吃蛋,吃粮不超定量,与人民同甘共苦。周恩来知道后,身体力行,强调严格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办。有同志对周恩来说:“你们都是老人了,日夜操劳,应该过得好一些。国家再困难,也不能没有首长吃得稍好一些的余地呀!”
邓颖超接过话茬,说:“今天的生活水平比起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不知好了多少倍我们很满意了。”周恩来也说:“为了战胜经济困难,毛主席提出不吃猪肉,不吃鸡蛋,不吃好米,我们应该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
1961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周恩来请客。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在北京的几个晚辈,共二三十人一起热热闹闹地吃饭。每张桌上却只放着两样食品:一盘热气腾腾的肉包子,一盆金黄的小米粥。
周恩来站起来说,今天是除夕,大家辛苦一年,就用小米粥和肉包子招待大家,对大家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慰问和鼓励。
侄儿周尔萃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服役,因病在北京治疗,常去伯家。周恩来询问空军的生活标准,尔萃说:“我们每天供应半斤肉。”
“既然国家对飞行员做如此特殊优待,作为总理也只好照办了!”他幽默地说:“那可不能叫你这个飞行员在我这儿受委屈,明天叫炊事员把我们的肉票集中一下,打个“歼灭战’,保证你的健康。”
尔萃当然不知道这“歼灭战”的含义和分量,当时周恩来的肉食供应量每月只有2两。歼灭战”只能偶尔打一两次,大多数时候这位飞行员侄儿到伯伯家时,也只能与伯伯一起过艰苦的紧日子。
有一次,周恩来对尔萃说:“今天,请你这个飞行员吃一顿‘金银饭’。”尔萃听了,左猜右想,不知伯伯请吃什么好饭。临吃饭时,看到是用大米和小米混合煮好的粥。周恩来笑着说:“你们飞行人员,是吃不到这种饭的。过去,我们在延安,常吃这种金银饭',又叫作‘革命饭’。今天生活好了,可不能忘记过去……”伯伯这番语重心长的话,尔萃一直铭记在心,也想了很多很多。
一天周总理吃饭时,一粒饭粒从筷子头滑落在桌面上。总理发现了,他先夹了一口莱放在嘴里,然后边嚼边去夹那桌面上的饭粒,也许因为受伤的右手不方便,反复夹了好几次以后,才把那粒饭夹住。工作人员张开嘴,正要喊服务员给换上干净的筷子,不想,周总理却从容地把筷子伸进嘴里,脸上一副得胜的神情。
敬爱的周总理,之所以被称为完人,除了他博学多才、立下不朽功勋外,还在于他身上永远想着他人、装着人民、严于律己的高尚品德。据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种浪费的行为,实在有愧一辈子为国为民鞠躬尽瘁、艰苦勤俭的周总理泉下之灵!
中国传统文化便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之教育,值此中央再次发出“浪费可耻、节约光荣”号召之际,愿我们再次从重温周总理的感人故事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并把这种意识与精神,传递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共将中央的精神要求和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作风一代代传扬下去!
10. 一件珍贵的衬衫的创作背景
本文口述者刘秀新当时23岁,是北京低压电器厂青年女工;1972年8月3日夜晚,她在北京西城区府右街国务院西门外北面约一百米的马路上骑自行车,想超前边的人,插进了快行线,因为刚刚学会骑车,所以听到身后汽车鸣笛,一时紧张把车停在马路中间,汽车紧急刹车,车头右侧剐了她一下。当刘秀新发现汽车里坐着的是周恩来总理时,心情非常激动,却又十分担心、害怕,有一种闯了祸的感觉。
这一切,周总理替她想到了,当即指示:一、马上送她到医院检查;二、不许批评她;三、代我给她买件新衣裳。第二天,总理还派了几位同志到她家去慰问。送刘秀新到医院的是周总理的保健医生,到医院后,他亲自给刘秀新照了背部透视像,没有伤着筋骨。
——1988年《人教社教参》
据报上登载,“四人帮”在上海的一个黑爪牙的汽车曾撞伤了一个老工人,这个黑爪牙只是隔着玻璃望了一下,汽车就一溜烟地开跑了,害得这位老工人病了好几个月,直到打倒了“四人帮”,才能出来控诉。
——钱梦龙《中学语文教案》初中第一册
记得在1971年秋,我认识的一位青年工人,突然被公安部门拘留了。
说起来可笑!那天,他和女朋友一起到北京工人体育馆参加一个大会——“批林批孔”大会。当时“指挥一切”的“中央文革”的几个头头驾临了大会。散会后,这位青年工人从存车处取出自行车后,急匆匆横穿马路,奔向在马路对面等她的女友。不想,刚走到马路中间,猛然一阵刺耳的紧急刹车声,一辆大型“红旗”轿车“嘎”地在离他两、三米的地方停住了。他还没有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被几个冲过来的警察你揪我扭,连人带车抓走了。斥骂、审问、查祖宗三代,他被折腾了足足一天一夜。幸好,他家里“几代红”,本人也历史清白。最后,迫令他深刻检查之后,叫单位把他领了回去。
事后他才知道,他遭抓、遭扣、遭审,只是因为,他在无意中,挡了不可一世的大人物——江青的车驾!
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很愤慨,真想呐喊,“这叫什么事?这不跟封建统治者那一套差不多了么?”愤慨之后,我沉思起来:他们如此视人民群众为草芥,在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像真正的共产党么?能搞什么“继续革命”……
1977年初,纪念周总理逝世1周年。采访中,当我刚听说一件衬衫这件事的时候,立即感到我寻找到了我要寻找的东西。是的,这件事是件微乎其微的小事。然而,正因为其小、普通,就更见总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更易为群众所感受、所惊叹!何况,一件衬衫上闪烁的精神,正是某些共产党人身上正在失去的精神,正是今后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发扬的精神。
题目作《一件珍贵的衬衫》,有珍贵的衬衫、珍贵的精神双关之意。
我是噙着泪听刘秀新同志讲述的。我是流着热泪写作的。我不是在作文章。只想到要把周总理的这件事,告诉读者,告诉人们。
——怀念周总理:《一件珍贵的衬衫》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