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装搭配 » 潮汕拜神的裙子叫什么
扩展阅读
紧身牛仔裤专卖 2025-02-10 23:48:25
牛仔裤紧身跳舞 2025-02-10 23:32:54

潮汕拜神的裙子叫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9-26 21:31:53

㈠ 潮汕年尾拜天公怎么

潮汕年尾拜天公怎么说

潮汕年尾拜天公怎么说, 在潮汕地区,拜天公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民俗活动,更是潮汕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深入人心的一种文化,下面教大家潮汕年尾拜天公怎么说。

潮汕年尾拜天公怎么说1

拜天公的祈求语

天公祖相保佑,合家内外大小出入平安,好人好事到身边,孬人孬事拨一边,大门开透透,钱银逗逗到,诚心有保佑,四面贵人相照应,添福添贵添财气,春光无限好,日日进金进银进财宝,四时无灾,八节有庆,添丁进财好事连连来,囝仔好读册好写字,走有路,早出头早成器,年头顺年尾顺,一年四季走好运!

通用版:

今天是×月×日,×××地方×××弟子×××信女来天公诚心犒劳,添平安财气油。拜请三清道祖、玉皇大帝(天公祖)、斗姥元君、南斗星君、北斗星君,诸位神明相保庇,保庇弟子、信女:子孙孝顺、合家迪吉、男增百福、女纳千祥。福运亨通、仕路高升、财源广进、万事如意。四时无灾、八节有庆、大小平安、出入平安。好人好事随身边、坏人坏事拨一边。扫除千灾迎百福,福寿双全纳千祥。

工作、仕途篇:

保庇弟子、信女,添油消灾添运气,添福添寿添财气!富贵吉祥皆如意,行善积德万事顺利。工作顺利事业兴,仕途如意顺顺升,鹏程万里好光景,光宗耀祖家业兴。有诚心有保庇,请你弟子(信女)勤勤来拜天公,万事都成功(事业定成功)!

婚姻、求偶篇:

保庇弟子、信女:早得佳偶配成双,早结连理皆欢喜,早成姻缘到百年,早添贵子(是)花好月圆!保庇弟子、信女:天作佳偶配成双,喜结连理皆欢喜,早添贵子是花好月圆,相亲相爱(美满幸福)到百年。

经商生意篇:

保庇弟子、信女: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保庇他客商捷捷来,钱银是连连来!旧钱用没了、新钱搁再来!大楼别墅(给你)连起几落排。事业(生意)那成功,要来答谢天祖公!

儿孙篇:

保庇弟子、信女:好儿孙、好八字、好腰顾、好腰鸽。聪明智慧、乖巧伶利、从小巧读书、后日做博士。保庇他年年考试头一名、金榜早提名。早出头、早成器、功名成就早得利。

走船捕渔篇:

保佑走船讨海抓鱼,一帆风顺、平安好运气,满载而归,卖鱼生意好做、财源茂盛、日日见财大赚钱,钱财好事连连来,旧钱用未完,新钱会再来,洋楼连起几落排。

潮汕年尾拜天公怎么说2

潮汕拜天公有什么讲究

闽台、潮汕地区民众尤其崇拜天公,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九的“天公生”,意即天公的生日,家家户户都要焚香祭拜。从正月初九子时开始到凌晨四点,都是祭祀天公的最佳时间。祭拜的供品很丰富,包括扎有红纸的面线塔以及五果、六斋,而鸡鸭、猪肉、鱼、茶、酒等更不可少,针菜、香茹、木耳以外,还要有糖塔和最大的一份粿品等。

潮汕人拜天公时,烧的金箔纸也和其它的神诞不同,使用大寿金纸,比一般的金纸大一倍以上。如果家中有十六岁以下的男孩,还得烧用纸做的灯座。灯座非常的考究,上面印有神像、龙的图案、麒麟的图案等,还印着“叩答恩光”、“一心诚敬”的字样,也有用印着“叩答恩光”的金纸代替,无论是灯座或金纸,图案都非常精致。

拜神前人人要沐浴更衣,女人要系上腰裙。由一家之长点上烛,先上三支大香,然后开始祭拜,只见拜者手捧香礼拜,口中念念有词,念的内容主要是向神报告一年来的经过、向神的祈祷、许愿以及还过年拜神时许下的愿等。祈祷过后再烧金箔纸。

祭拜完天公后的鲜果、五谷,及烧鸡、烧鸭、烧猪、粿品等供品,在拜祭结束过后可以食用。潮汕人家拜完天公分粿,要经验丰富的男主角主刀,直径一米多的米粿,一刀划过,表面笔直,内里要垂直,刀切面不能有斜了或补切的迹象,分粿根据四亲六脉,亲人叔孙,至交世好,厝边头尾而份量有所区别,不能简单以大中小划分,对此还是老一辈人心如明镜,富有经验。

拜祭天公结束以后的清晨6点开始,各家大人小孩都出动,把祭拜过的供品向周围亲邻都分发妥当,对至亲长辈当然要分大份,鸡鸭荤食更不可少,人们认为,吃过祭拜天公用的供品,就会添福添寿,补运走好运。

潮汕年尾拜天公怎么说3

拜天公习俗的由来

关于拜天公的起源,闽台民间有这么几种说法。其一说拜天公源自明朝传说明朝时某一年的农历新年,当时倭寇进犯,在福建沿海一带,杀人放火,抢夺财物,乡民扶老携幼逃命,结果在黑夜中逃到一处偏僻郊野时,眼见倭寇就要追上,大家感到万分惊恐,突然前面出现一大片蔗林,乡民便逃入蔗林躲避,避过倭寇,逃过鬼门关。

据说乡民们死里逃生的这一天,正是农历大年初九,逃出生天的人们都认为这是天公救命,于是就在每年的.大年初九凌晨祭拜天公,以谢救命之恩,逐渐形成了民俗,而拜甘蔗的习俗也具有不忘蔗林藏身救命之恩的含义。

关于拜天公习俗由来的另一个说法是,古时有一名孟将军,他到某个地方,只要喝了当地的水,就会讲当地的话,他就以这门本事辨别汉人。可是他到了福建,手下竟然拿了外省的水给他喝,结果他一直不懂讲福建话。他便以为福建人不是汉人,就下令大开杀戒,福建人枉死无数。

一直等到了大年初九那天,从外省运来的水喝光了,这孟将军才喝到福建的水,会讲起福建话,这时他才知道自己杀错人,马上下令封刀。而福建人认为这是天公所赐,让他们逃过大劫,便在初九凌晨拜天公谢恩,久而久之,形成习俗。

当然,最广为人知的说法,还是祭拜玉皇大帝一说。民间传说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用寿桃祭拜为其庆祝生日,而玉皇大帝在闽南被百姓尊称为“天公”,所以才有初九拜天公的习俗。玉皇大帝在道教传统也尊称为“昊天上帝”或“玄穹高上帝”,在天庭统领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众神,由于玉帝的地位至为尊贵,所以民间习俗在祭拜天公生时,也是非常慎重。

闽台地区拜天公一般选择在初八晚上至初九早上,家家户户会在这天晚上举行盛大的朝拜仪式,以乞求在新的一年里福运高照,家人平安,事业昌隆。俗传因为天公的神格非常尊贵,因此越早敬供越有诚意,有些天公信仰盛行地区的信众更会慎重地在半夜先于家中敬拜天公后,再前往邻近的天公庙上香献敬。

㈡ 潮汕年尾拜神

潮汕年尾拜神

潮汕年尾拜神, 潮汕人的生活中有两大仪式感, 第一种就是喝茶, 潮汕人一天不喝茶简直浑身不舒服。 另一种就是拜神, 也是潮汕地区人的信仰,以下潮汕年尾拜神.

潮汕年尾拜神1

潮汕拜神是出了名的隆重,又到年底拜神的旺季,这个时候,各家各户的老老小小都要忙里忙外,老热程度可谓跟春节不相上下。

年终拜神,原是北方先民的一种风俗,先秦时就已经有了。每年年底庄稼收刮后,答谢苍天的恩赐的一种仪式。潮汕的祖先是晋朝后,为逃避北方战乱,从中原逐步移民过来的,由于地处偏僻,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因此,很多习俗也就世代相传下来,拜神就成为潮汕一年中每个家庭最为隆重、最为重要不可缺少的一大件事。

拜神前要大搞卫生,对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要洗刷干净,男的要理发剃胡须、外出者尽可能要赶回来。而且有许多禁忌,如拜神一定不能和红白事有染,女子来例假要避开,家人要面带喜色,绝不能说对神不敬的话,讨债的也要回避,不能有任何噪闹等。拜的神有:玉皇大帝、玄天上帝、南辰北斗、三山国王、双忠圣王、众神、福德老爷、珍珠娘娘,及各乡各里特有的“老爷”“伯公”,等,大约有二十几位到四五十位不等。拜神又分为一般“年终拜神”(俗称“拜天公”)和“拜大神”二类。

贫寒人家的一般年终拜神的祭品有二类,食物类的有:猪肉、鸡(拜玉皇上帝一定要公鸡,拜其他的就不限)、鸭、鱼(一般是乌鱼或鲩鱼)、柑、针菜、香茹、木耳、炒花生、茶叶三杯、酒三杯、糖塔二个,姜薯圆四碗,还有各式各样的粿品等。粿品中有如直径六七十厘米以上的米羔、直径六七十厘米以上的大面包、中面包、小面包、红壳桃、“面头仔”等;在食物上还要贴上相应图案的各类吉祥剪纸。糊裱类的有:大小竿钱、钱对、元宝、金司、贴、香、烛等。

一位神明要奉上食物祭品一份和糊裱类祭品各一份。显赫的神明,如玉皇上帝(汕潮人称为“天公”)的食物祭品有鸡、鸭、猪肉、鱼、糖塔、茶、酒、针菜、香茹、木耳、最大的一份粿品等;糊裱类的祭品有:大竿钱四副(大约是90CM×40CM),分别写上家门钱、平安钱、求财钱、赐福钱等,大钱对三把,每把大约有半斤,大元宝一个,贴一个,大香三支,大烛一对(应有半斤以上)、一百二十个金司、鞭炮一串等。一般的神明则是鱼肉酌减,粿品一份、贴一个、香三支、烛一对、小竿四副(写的内容和大竿钱一样)、小钱对三把、元宝一个、金司三十六个等。拜神时还要放潮剧唱片,内容是潮剧《彩楼记》中的《楼台会》。 稍有钱人的家还要请人打醮,打醮是以“棚”计的,最少也要打四“棚”醮,多的要打十几到几十“棚”不等。光打醮要花上一千多到几千元。

拜神前人人要沐浴更衣,女人要系上腰裙。由一家之长点上烛,先上三支大香,然后是女的开始拜。只见拜者手捧香礼拜,口中念念有词。念的内容是向神报告一年来的经过、向神的祈祷、许愿以及还过年拜神时许下的愿等。只见一跪下就口中念个不停,半小时没站起来,有的甚到站起来要晕倒。一边祀拜,另外的人一边烧糊裱祭品,拜完一位就烧一份糊裱祭品,光烧糊裱祭品就要连续二个小时以上。不知神明是否有心思听善男信女冗长的祷祝,也许神明是听着听着,不知不觉地误入梦境深处?拜神完要将食物祭品要分与亲友和左邻右舍,家家户户要给一份。

因此年终拜神的开销不少,而且要忙很多天。光买糊裱祭品最少也要花七八百元。贫寒人家拜神要花千余至二千元,富足人家最少要好几千或几万不等。收入少的家庭,年终拜神要耗掉近几个月的收入。

拜大神要全猪全羊鸡鹅鸭鱼粿品等不可胜数,糊裱类祭品更是多得出奇,有象房子一样高的天公袍、长超过一米的天公帽等,光裱类祭品就要花上一万至几万元。还要到各庙宇中包香火请神,请神时要几百人(全部是男)手持香随行。要送随行人员每人一份礼物,礼物最少的是一人一把雨伞一条毛巾,礼物重的有一人一套高档西装一双高档皮鞋等。还要请人搭戏棚,请潮剧团演出。拜完大神要给参与请神的人每人送一个大礼包。

潮汕年尾拜神2

在南方公干适逢周末,顺便回潮阳老家拜神。

印象中在北京工作三十多年来只有两三次时间上吻合,参与拜神。 潮汕三市拜神习俗绵廷上千年,其中潮阳、潮南、达豪更是出了名的隆重。到了年底拜神旺季,各家各户老老少少都要忙里忙外,热闹程度与春节不相上下。 如此盛大的拜神文化,来龙去脉几人知?

拜神由来

年终拜神,原是北方先民的一种风俗,最早在先秦时。每年年底庄稼收割后,答谢苍天的恩赐的一种仪式。 潮阳的祖先是晋朝后,为逃避北方战乱,从中原逐步移民过来的,由于地处偏僻,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因此,很多习俗也就世代相传下来,拜神就成为潮汕一年中每个家庭最为隆重、最为重要不可缺少的一件大事。

年终拜神,原是先秦时北方先民的风俗,每年年底庄稼收割后老百姓答谢苍天恩赐的一种仪式。潮汕的祖先是晋朝后期为逃避北方战乱从中原逐步移民过来的,由于地处偏僻,少受到外来的冲击,先民带来的中原很多习俗也世代相传下来。

北方对拜神早已淡化,而拜神谢神恩则成为潮汕每个家庭年未最为隆重、最为重要、不可缺少的一件大事。潮汕人拜神,首先是传承炎黄子孙对祖先、对根的崇拜与追思,潮汕人拜的神,其实基本都是人,有名有姓有故事,他们是在世时为炎黄子孙的传承与发展奉献心血乃至生命的民族功臣,潮汕人感念先贤之功业与高德而世代祭拜,本是华夏文粹之一,如今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祈福精神寄托。

拜神须知

首先精选一个与全家人相合的黄道吉日,有的家庭还精确到上香吉时。 拜神前要大搞卫生,家里的里里外外,还有要拜神的碗盘都要洗刷干净,男的要理发剃胡须,外出者尽可能要赶回来。

如拜神一定不能和红白事有染;

女子来例假要避开;

家人要面带喜色,决不能说对神不敬的话;

讨债的也要回避,不能有任何噪闹等。

神明大名

玉皇大帝、玄天上帝、南辰北斗、三山国王、双忠圣王(唐朝张巡、许远)、妈祖(宋朝林默)、五路财神王亥(中)文财神比干(东)武财神关羽(西)范蠡(南)赵公明(北)、众神、福德老爷、珍珠娘娘,及各乡各村特有的“老爷”、“伯公”等,各地不同,大约有二十几位到四五十位不等。

拜神分类

拜神又分为一般“年终拜神(俗称“拜天公”)和“拜大神”二类,拜大神更隆重。 拜神供品 提前数天,妇女们要做大体量劳动,准备二大类的供奉祭品,叫拜品。 食物类有: 三牲猪肉、鱼(一般是乌鱼或草鱼)、鸡(拜玉皇上帝一定要公鸡,拜其他的就不限),加上龙虾、羊称五牲;柑桔等五果;六种以上斋菜如针菜、香菇、木耳、炒花生、腐竹、豆腐干等;白糖塔、姜薯圆甜汤; 油炸的红薯Lua和油粿; 各式各样的米制面制粿品。

食物上贴上相应图案的各类吉祥剪纸。 还有烟茶酒、鲜花。 纸糊裱类的祭品有:大竿钱(约是90cm×40cm),分别写上家门钱、平安钱、求财钱、赐福钱等;大钱对、大元宝、红贴、香、烛、小竿钱(写的内容和大竿钱一样)、小钱对、元宝、金司等等。

当然,两类祭品的具体品种、数量在潮汕各地及各家各户也不尽相同。更令人惊叹的是庞大市场需求现如今已诞生了长长的规模可观的产业链,造就了大量就业岗位

拜神时还要放潮剧唱片,内容是潮剧《彩楼记》中的《楼台会》。 有钱人家还要请戏班公演潮剧,请神汉打醮,演戏、打醮以“棚”计,最少也要四“棚”,多的十几到几十“棚”不等。

祭拜礼仪

拜神前家里人都要沐浴更衣,这一天会把一张至十几张八仙桌抬出来,把图案吉祥精美的八仙帐幔系在八仙桌上。吉时到,一家之长点上烛,上三支大香。然后,女主人隆重出场跪拜,手捧三支香和红帖,口中念念有词,报告当年正月初一或初九的许愿、一年来神恩普照家里的变化、今天的还愿谢恩等,没半小时估计站不起来。然后按长幼男女依次敬香、跪拜。来祝贺的亲友,也会被邀请进香。 各位神们极有耐心地聆听善男信女冗长的祷祝,长达数小时。

拜神毕,当晚化烧糊裱祭品,次日将食物祭品送与亲友和左邻右舍,分享法喜。 年终拜神,十几台供桌并列有之,三支清香也可以!贫寒家勤俭节约集数百元谢恩,工薪阶层精打细算积累数千元还愿,官家富豪数万数十万上百万供奉也在所不惜,丰俭各不同,至诚之心是共性。

拜神毕,当晚化烧糊裱祭品,次日将食物祭品送与亲友和左邻右舍,分享法喜。 年终拜神,十几台供桌并列有之,三支清香也可以!贫寒家勤俭节约集数百元谢恩,工薪阶层精打细算积累数千元还愿,官家富豪数万数十万上百万供奉也在所不惜,丰俭各不同,至诚之心是共性。

与时俱进 小时候,祭品基本上由家庭自己准备。我父亲杀鸡鱼,大鼎清水煮鸡,我们边打下手边学,我母亲在石臼上椿米,蒸各种米粿面粿,炸油饺、红薯Lua,我们放学后齐上阵帮忙或帮倒忙,其乐融融,最高兴是用半圆型钢刀在竿钱上打印,用朱砂毛笔在竿钱上写字,称写竿钱,我的一点点毛笔功底可能与小时候每年写竿钱有关。现在大部分祭品都是外购,大人省事,90后00后则已见识、技能全无。 过去拜神一定要三牲五牲,现在许多家庭只用鲜花水果供奉,仪式也不断简省。

过去拜神时女主人会穿一件特别的围裙,称拜裙,现在简省了。 过去拜神圆满后会邀亲友共饮封神酒,现在简省了。

... 潮汕拜神延续至今,30~70后人群还是相当重视,在部分80后、大部分90后00后心目中越来会淡化漠视了。该算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呢,还是算陋习逐步简化简省?

潮汕年尾拜神3

潮汕拜神的'“仪式感”

part.1

滴茶+拜神=潮汕人

潮汕人的一生,只需要做两件事,滴茶、拜神:

初一、十五拜玉皇大帝(天公);初二、十六拜地主老爷(伯公);初三、十七拜妈祖;初四、十八拜财神爷;初五、十九拜五谷母;初六、二十拜珍珠娘娘;初七、二十一拜三山国王;初八、二十二拜寿星公;初九、二十三拜观音;初十、二十四拜如来;十一、二十五拜伯公;十二、二十六拜虱母仙;十三、二十七拜何仙姑;十四、二十八拜太白金星……

三天一小拜,五天一大拜,除了逢年过节村镇里组织的集体拜神节目,私下里各个家庭还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拜不同的“老爷”,春节七天假,都不够潮汕人拜完六分之一的神。

▲潮汕甚至有些地方形成了“寺庙一条街”

潮汕人拜的神极其杂,日月星辰等自然天象、古代先贤、民族英雄,甚至连李白、鲁班、孙悟空……只要现实有需要,各种各样的物品全都能造个神出来拜。

潮汕人拜神跨越了佛、道、儒教派的分歧,不论是佛教的释迦牟尼、达摩祖师,道教的玉帝王母、关公、还是传统民间信仰里的妈祖、三山国王、村头“伯公”和本家庭的“地主爷”,大家全都十分和谐地共处一堂,并排而立。

▲潮汕人拜神的盛况

像是汕头青云岩,既有佛教大雄宝殿,也有供奉玄天上帝的玄武殿;普宁的盘龙阁是道观,旁边的佛寺就叫作盘龙阁寺;陆丰的玄武殿本来是正统共奉北帝神玄武的道观,却在玄武神前放了一尊佛祖像,名也成了“元山寺”。

对于潮汕人来说,拜神就是随手一做的事情,和我们转发个锦鲤许个愿没有任何区别。

part.2

拜神拜出仪式感

尽管看起来“不大走心”、“有些随便”,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潮汕人拜神时庄重的仪式感。

在自家大厅开上几桌,然后在大位上摆好椅子,由家里的男丁请上公祖炉,再请门神,最后按辈序大小挨个上前跪拜烧香,向神仙老爷们汇报一年的工作成果。大概情形可能是这样:

现在向祖宗们介绍的这位选手是咱们老李家第X代中最让人操心的小辈,今年24岁,大学毕业两年了,不仅没有考上公务员,而且至今母胎单身,还请各位祖宗们在上面多多照应……

除了这种上香式“问神”,潮汕人还搞出了一整套系统的占卜问神仪式,也就是潮汕人的“掷杯”:“把两块削成新月形状的木头,外突内平、凸为阴平为阳,由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将“杯”掷出去,探测“阴阳”之数”。

如果掷到一阴一阳,是“胜杯”,表示神明认为所求事可成;两阳是“笑杯”,所求之事约有50%可能实现,而要是掷到两阴,那就是“稳杯”,所许的愿难成。

▲两阳是“笑杯”

除了通用的香炉、地台,潮汕人还会精心准备“爱的供养”,不怪潮汕地区总有拍不完的《舌尖》素材,毕竟人家的生产美食的标准都是冲着拜神去的,那都是花了大功夫。

像春节除夕的鼠曲粿、红桃粿,中元节的安仔粿,五谷母节的尖担粿、谷穗粿等,另外还有发粿、无米粿、菜头粿、乒乓粿等,几乎所有的节庆礼仪场合人们都会准备桃粿。

▲炸桃粿

想表现自己村拜老爷供奉的产品最厉害,各个村之间还搞起了供品美食竞赛。像“赛大猪”、“赛大鹅”和办撰席这种比赛活动,诞生了无数道经典潮汕美食。比如潮汕最有名的卤鹅,就是经历了数十年“赛大鹅”活动无数次的优化,从供桌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了能让“老爷”们开心,潮汕人还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戏曲剧种在祭神时表演,像是潮剧、铁枝木偶戏、英歌舞……一大串一大串的鞭炮噼里啪啦震天响。

▲潮汕拜神时的演出

part.3

在潮汕,你妈可能是离神最近的人

在潮汕,担任起日常的拜神、供神、朝圣等服务角色的,不是你的妈妈,就是你的外婆、奶奶。有人说,潮汕的男人是喝茶水的一生,而女人就是拜神的一生。

▲潮汕女生从小就开始拜神 |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潮汕的女儿十几岁就要跟着妈妈一起学做祭神用的“粿”,潮汕的媳妇一入家门,要继承婆婆的衣钵将“拜神”的传统传下去,保证能说清每一个老爷的名字、主要职能,还要理顺家里老老小小的关系和诉求。孩子长大了,拜神时要祈求神明赐一桩好姻缘,家里添了新成员,要到祠堂告诉列祖列宗……

“做好荤素搭配、不能全干不能全湿、不能单数还要不重样,得会说吉祥话给神听”,每天都要“念念”“拜拜”,嫁到潮汕的媳妇,在待了两年后,都必定会练成“拜神”绝技。

▲忙着张罗拜神的潮汕女人们 | 图片来源:微博@偶遇董小柒

part.4

为什么潮汕人这么喜欢拜神?

虽然说拜神是中国人无论南北都有的习俗,但能做到像潮汕人这样,浩浩荡荡、场面盛大的也是不多。

潮汕地区背五岭而面南海,和其他深处内陆的地区不同,对于潮汕人而言,海既是“绝境”,又是“生路”,潮汕人常把下海捕鱼叫“讨海”,有一点与天争命的意味。在这种危险性和偶然性齐聚的地域,将自己寄托给未知的神明,很自然地就成为了化解恐惧的最好的方式。

▲在时年八节,潮汕人要祭拜祖先和神灵

别看潮汕人拜神拜得头头是道,但他们却“并不迷信”、非常讲究“实用性”:

在潮汕人的眼里,不管你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只要能讲出一段故事,有什么“显灵”的事情,就能被祭拜,与佛祖、耶稣在潮汕人心中的地位并无太大差距。简陋点的,上柱香碎碎念也可,宽裕点的,就大摆供品,都是极尽所能,不拘束于固定的仪程规式,诚心便可。

▲神像周围插满了人们敬的香

所以,对于潮汕人而言,拜神,是一件纳入骨子里的习惯性动作。他们深懂造神玄机,需要什么就创造什么,各种神明各司其职,保佑着潮汕人生活的顺遂。

㈢ 潮汕拜神“状盒”是什么

拜神的妆盒其实就是拜神者的愿望和诉求!

㈣ 潮汕扛旗美女是什么民俗文化

潮汕女孩抬旗是为了迎老爷,“老爷”在潮汕地区是指一个镇或村(乡)的守护神、民族英雄或者是为当地做出了很大贡献的人去世后。

潮汕人虽然都是说潮汕话,但各地区方言还是有所区别。“营老爷”有的地方叫“迎老爷”,叫法虽不同但意思相同。

骑标旗巡游活动至今已经延续了有五百多年历史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活动,骑标旗它的产生和明、清代潮汕地区的节庆风尚有着密切的关系。

民俗来源

潮汕人很喜欢拜神明,而神明的另一个尊称也便是“老爷”,在潮汕的各个乡镇都可以看到有村民自资建立起来的神庙,这些神庙供奉着老爷,每逢一个特殊的节日,乡里人总会进庙去拜神,庙里总是香火不断。

拜神很多时候是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支持,以前大多数是为了求风调雨顺,现今拜神的目的也各有千秋。总之,神明在他们迷茫时给与他们一定的精神支持。听老一辈的人说,为感谢“老爷”的保佑,每年的一个特别的日子,由自乡人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将“老爷”请出庙。

并进行乡中主要街道的游行,人们会在那一天早早地那些街道等候着,烧香迎接“老爷”的到来,迎老爷的名字由此而来,并且年复一年的传承着。

㈤ 潮汕习俗迎老爷的时候老爷旁边的圆形扇子叫什么就是一个人举着的、类似雨伞。

摭阳伞

㈥ 潮汕的中秋习俗

在潮汕,自古有中秋节有拜月的俗,但拜月是潮人妇女和孩童的事。“女不祭灶,男不圆月”,古已成例。潮人拜月称为拜月娘。月属阴,叫太阴娘,民间称为月娘。妇女拜月的重要心愿还在寻找一个好夫婿。潮汕有一首民谣道:“中秋夜,月娘娘。深深拜,团团圆。好夫婿,结良缘。今年团圆,明年团圆。年年团圆。”
在潮汕,中秋节将到来的时候,各家各户的主妇便忙着用糯米碾成粉末儿,然后掺上白糖浆搅匀,再用一个个木模子,把它们压在镂凹进去的部分里面。压结实了,磕出来,便成了一块块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月糕”。“月糕”花纹漂亮、清白如雪,一些动物形状的月糕更令孩子们爱不释手。此外,还有一种用花生炒熟了加麦牙糖捏成桃形的“地豆桃”,尤其香脆无比。中秋节当天下午,家家户户还要祭祖。所以一些人家中秋节这天一大早,甚至提前一两天就开始忙开了。卤鹅、做果、购买贡品,忙得不亦乐乎。
当三五之夜到来、玉兔东升时,人们就将大方桌摆在院子中央,然后,拿两根甘蔗在方桌上扎一个拱门,称为月宫门。祭月时,常让小孩子供上新买的文具——笔、课本和书包等,祈求“月娘”保佑孩子读书聪明,成绩优秀。并撮一点香灰,慎重地包在红纸上,然后用刚从井里打上来的“井心水”送服,说这是“月娘”恩赐的“仙丹”,喝了能使人变得聪明、健康。听众朋友,您是否记得您的母亲将您的新文具放上祭坛那虔诚的表情呢?那是母亲对子女最真诚的祷告,希望“阿娘”能保佑自己的子女学业有成,出人头地啊。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可是父母们的期盼。他们会从祭坛取下一点烟灰,小心冀冀的用心包住,泡在“井心水”,让小孩喝下。说那是“阿娘”赐予的灵丹妙药,喝下后会机智灵敏。这样的说法虽不可信,但这却反映了长辈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夜漫步潮州城乡,还能听到咚咚咚的谜鼓声和悠扬的弦乐声,人们穿梭于各个街道、社区的灯谜台,驻足在凉亭内、祠堂前听潮乐,热闹非常。
暮色降临,玉兔东升,潮人赏月的活动也就开始了。中秋赏月,根据各自不同的爱好和条件,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潮人或设家宴于月下,为孩子们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古老的神话故事,共赏天伦之乐;或陈月饼、酒馔、柚、柿、杨桃、菠萝、石榴、油甘、橄榄、香蕉、芋头等食物于庭院、楼台,全家人在银色的月光下一面聚谈,一面品尝节日的佳品。拜月都在露天,城市楼上居民则在阳台天台,面向月娘。假若碰到“云盖中秋月”的情境,也要等着有点月光才祭拜,总盼望月娘能给光彩。在农村,妇女常常在这些祭品上施展些手工艺,如用糯米饭、米粉条砌塔山,用剪纸贴柚,用带枝叶的油甘扎成孔雀,用柚牙装扮白鸽等等,在汕头则较少见。现代人拜月,市面上物品甚多,购物方便,不象从前工巧。或争先占坐酒楼玩月,以先睹月色为快;或到汕头港湾、中山公园、金砂公园等地驾轻舟泛江海作月夜之游;或徘徊于街市,以睹节日晚市热闹的场面;潮人的妇女们也盛装出游,互相往来,嬉戏在在月光下。

㈦ 潮汕拜神风俗

又是一个可以出书的话题!
财神时间:初一十五拜地主爷司命公,逢大节拜地头老爷司命公,家有婚嫁生死进宅升学远行等大事拜地头老爷司命公,家有未出花园小孩逢大节拜床脚婆,另潮阳等地初一十五也有拜天公,某些村落有将军爷(设在寨门村口)初一十五也要拜,其他各种神明诞辰以及送神迎神遵乡例。财神一般求早,当日子时后即可开始。
财神物品:三牲[简化版是三中肉类,如猪肉,鱿鱼,肉丸,如用鱼类或鸡鸭鹅必须整只,除三鸟和鱼类在,其余动物一般不用]。斋碗[三或五个素材,简化版如菌类,糖,紫菜],水果(大果实如苹果梨一般双数,小果实一般成盘),糖果,香烛纸钱各地差异很大,问当地老人

㈧ 潮汕年底拜神文化

潮汕年底拜神文化

潮汕年底拜神文化。潮汕属于广东的一个地区,潮汕有着非常多的传统风俗,在过年的时候潮汕拜神是出了名的隆重,很多人都想了解一番。一起来看看潮汕年底拜神文化吧。

潮汕年底拜神文化1

由来

年终拜神,原是北方先民的一种风俗,最早在先秦时。每年年底庄稼收割后,答谢苍天的恩赐的一种仪式。潮阳的祖先是晋朝后,为逃避北方战乱,从中原逐步移民过来的,由于地处偏僻,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因此,很多习俗也就世代相传下来,拜神就成为潮汕一年中每个家庭最为隆重、最为重要不可缺少的一件大事。

拜神须知

首先须先选个好日子。

拜神前要大搞卫生,家里的里里外外还有要拜神的碗盘都要洗刷干净,男的要理发剃胡须,外出者尽可能要赶回来。

而且有许多禁忌:

如拜神一定不能和红白事有染;

女子来例假要避开;

家人要面带喜色,决不能说对神不敬的话;

讨债的也要回避,不能有任何噪闹等。

拜的神明有:

玉皇大帝、玄天上帝、南辰北斗、三山国王、双忠圣王、众神、福德老爷、珍珠娘娘,及各乡各里特有的“老爷”、“伯公”等,大约有二十几位到四五十位不等。

拜神又分为一般“年终拜神"(俗称“拜天公”)和“拜大神”二类。

拜品

家里会提前两天妇女们在做红粿,准备好鸡鸭去屠宰。

食物类有:

猪肉、鸭、鱼(一般是乌鱼或鲩鱼);

鸡(拜玉皇上帝一定要公鸡,拜其他的就不限);

柑、针菜、香菇、木耳、炒花生、茶叶三杯;

酒三杯、糖塔二个,姜薯圆四碗;

还有各式各样的粿品等。

粿品中有如直径六七十厘米以上的米糕、直径六七十六七十厘米以上的大面包、中面包、小面包、红壳桃、面头仔等;

在食物上还要贴上相应图案的各类吉祥剪纸。

一位神明要奉上食物祭品一份和糊裱祭品各一份。

显赫的神明,如玉皇上帝(天公)的食物祭品有:鸡、鸭、猪肉、鱼、糖塔、茶、酒、针菜、香菇、木耳、最大的一份粿品等;

糊裱类的祭品有:

大竿钱四副(约是90cm×40cm),分别写上家门钱、平安钱、求财钱、赐福钱等;大钱对三把,每把大约有半斤,大元宝一个,贴一个、香三支、烛一对、小竿四副(写的内容和大竿钱一样)、小钱对三把、元宝一个、金司三十六个等。

拜神时还要放潮剧唱片,内容是潮剧《彩楼记》中的《楼台会》。 稍有钱人的家还要请人打醮,打醮是以“棚”计的,最少也要打四“棚”醮,多的要打十几到几十“棚”不等。光打醮要花上一千多到几千元。

祭拜方式

拜神前人人要沐浴更衣,这一天会把八仙桌拿出来摆在天公下,把八仙裙系在八仙桌上,由一家之长点上烛,先上三支大香,然后是女的开始拜,只见拜者手捧香礼拜,口中念念有词。

念的内容是像神报告一年来的经过,向神的祈祷、许愿以及还过年拜神时许下的愿等。只见一跪下就口中念个不停,半小时没站起来,有的甚到站起来要晕倒。一边祀拜,另外的人一边烧糊裱祭品,拜完一位就烧一份糊裱祭品。

还到乡里老爷宫、妈宫、老伯公拜!

不知神明是否有心思听善男信女冗长的祷祝。也许神明是听着听着,不知不觉德误入梦境深处?拜神完要将食物祭品分与亲友和左邻右舍,家家户户要给一份。

因此年终拜神的开销不少,而且要忙很多天。光买糊裱祭品最少也要花七八百元。贫寒人家拜神要花千余至二千元,富足人家最少要好几千或几万不等。收入少的家庭,年终拜神要耗掉近几个月的收入。

潮汕年底拜神文化2

过年拜神的讲究

过去老祖宗们斩荆披蕀,跋山涉水,开拓土地,安置社稷,在饱经风吹雨打,雷轰电击之余,内心里面油然生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便相信天地日月的山川万物者各有各的神祇。后来有了宗教思想,这种神道观念也变的更具体、更实际。中国人的胸襟其实是很宽阔的。总认为,神既然为保护人类而来,当然是越多越好,于是就来者不拒,佛教有佛教的神佛,道教有道教的神,儒家虽然没有发展出宗教的形式、宗教的组织,但孔夫子却说过一句「聪明正直谓之神」的`话,等于是替「神格」订了一个标准。

在这种观念下,历代许多位彪炳国史的圣君、贤相、大儒、名将,以及着录各地方有志的忠臣、义士、节妇、孝子,凡是合乎「神格」而又有显应事迹的,生而为英、死后有灵,都有立庙奉祀的机会,以中国土地之广、人口之众、历史之久、文物之盛、神灵的来源又如此之多,在中国有这诸天神佛,庇护天下苍生、领受四方香火,也就不足为奇了。

庙中拜神:

到庙中拜神可有发觉 除了庙中主神外 还有许多香炉例如福德、天地、门神或其他神祗 如果没有留意的便要注意了。

俗云:“入庙拜神、入屋叫人” 这是一种尊重及礼貌 入庙拜神要供香但并不代表神祗会吸这些香这是一种与神灵打招呼的方式。

供香一般来说 主坛供三支大香、三支细香或五支细香跟著便是主坛以外的所有的神灵;一个香炉三支香 供满全庙神灵方为完满这是入庙拜神的一个规矩。

许愿求签 都一定要具备供品 这亦是一种礼貌 你们去探朋友时也不会空手而去 必买些生果或糖果饼乾之类 人与人都讲究礼貌更莫论乎神灵 供品大小由心 你可以托一只金猪或三牲酒礼亦可以带五个生果、一碟斋菜作供品。

通常先将供品放上 然后才供香 若果在繁忙日子 香炉的香太多可选择另一个方法供香。便是将供品放在地上〔若果拜桌有空位便要放上拜桌〕因地方挤迫才迫不得已这样做 神灵是不会见怪的;然后在前面方放一个生果在生果上方插香 然后鞠躬跟著可以向神灵祈求家人平安、财运亨通、子女读书聪明伶俐、得姻缘等等。

有些人主要想求签供祭后便可向庙祝借一签筒〔通常善男信女都会捐些香油钱或入庙前看一些摊档可有签筒卖 有则可以购备自用〕。

如何祭祀:

敬天尊祖乃我国五千年来,一脉相承的道统,全民遵循,其根源出于天性,而贯彻于风俗习惯中,形成了中华固有文化的基石,祭祀祖宗为人伦要件、治国根本、岁时节令,或婚丧喜庆,皆需祀神,亦必祭祖。因此每个家庭的香案之上,大多左边供奉神佛肖像或卷轴,右边安奉世代祖先牌位,而上写「显考某某公」或「显妣某某夫人」或「?家祖先牌位」字样,口头上概称为「公妈」,除每日需焚香膜拜外,每月的初一、十五也都要祭拜一番,此外,若遇神佛诞辰,或欲求神明消灾赐福时,亦需至寺庙进香。顶礼膜拜。

潮汕年底拜神文化3

烧香拜佛的讲究和忌讳有什么

1、衣冠整洁,举止有礼

进入寺庙,服装鞋帽以整洁为宜。不可服装不整,特别是女士,入佛堂切不可穿过分暴露的服装,也不可浓妆艳抹。入佛堂不得吸烟、嚼口香糖,打闹嬉戏等。

2、进寺庙和大殿的顺序

进寺院:要从左往右绕,不可从右往左绕,这叫右绕塔寺。

进大殿:要往左进,要抬左脚进门。要往右进,抬右脚进门。不可在正中间拜佛,因大殿里中间的拜垫,是寺院方丈或当家师主法用的,其它人不可。

进殿堂:不可在正中间问寻(既鞠躬)必须到两侧方可。因中间只有方丈及当家才可。

3、不可乱动寺庙之物

寺庙之中诸物不可乱动,特别是寺中钟鼓鱼磬等法器,不可擅敲,锡杖衣钵等物,亦不可戏动。诸如水果、植物等,也不可随意摘取。

4、拜僧有讲究

见到僧人,称法师,或称大和尚,忌直称为“出家人”、“和尚”。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两手合一,微微低头,表示恭敬,忌握手、拥抱、摸僧人头等不当礼节。如果僧人正在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都不可向他礼拜。

5、其他注意事项

佛堂内不得大声喧哗,或躺卧跑跳。有人礼佛,勿从前面过。参拜佛时,最好靠近佛桌前拜佛,免得他人从你面前而过,打扰你拜佛。拜佛姿势要庄严正确,不可倾斜不正。带小孩进入寺庙,大人一定要管理好孩子,不可随意妄为。

㈨ 潮汕年尾答谢神

潮汕年尾答谢神

潮汕年尾答谢神,潮汕拜神是出了名的隆重,又到年底拜神的旺季,这个时候,各家各户的老老小小都要忙里忙外,老热程度可谓跟春节不相上下。以下为大家分享潮汕年尾答谢神。

潮汕年尾答谢神1

在潮汕有一个很重要的民俗,就是“答谢神恩”,这在潮汕各地都是比较隆重的。一年的“答谢神恩”,主要意思就是感谢神、答谢神恩这一年来对民间的体恤照顾,使得天下得以风调雨顺,当然现在的“答谢神恩”,在新社会里有着更多的是民俗活动的心态,也不断变成一种轻松愉悦的民间文化集会,祭祀的规模更大,档次更高,文化内涵更为丰富。

年尾一到潮汕人又要开始答谢神恩,又是“谢神拜神,拜天公”的旺季。一到夜晚,潮汕地区都会充满鞭炮声与鞭炮味道。在每年年底的到来,“拜神,拜天公”都是潮汕人每家每户都要拜的。潮汕拜神是出了名的隆重,又到年底拜神的旺季,这个时候,各家各户的老老小小都要忙里忙外,老热程度可谓跟春节不相上下。

潮汕人年尾拜神“答谢神恩”,原是北方先民的一种风俗,先秦时就已经有了。每年年底庄稼收刮后,答谢苍天的恩赐的一种仪式。

潮汕的祖先是晋朝后,为逃避北方战乱,从中原逐步移民过来的,由于地处偏僻,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因此,很多习俗也就世代相传下来,拜神就成为潮汕一年中每个家庭最为隆重、最为重要不可缺少的一大件事。

在潮汕地区,拜神“答谢神恩”不仅是单纯的一种仪式,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渗入到每个潮汕人的生活之中。

潮汕人拜神“老爷保号”,一句“老爷保贺”,所有潮汕人都懂,这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良好祝愿。也希望来年都政通人和、风调雨顺,百姓能安居乐业,保佑阖家平安。

拜神“答谢神恩”前要大搞卫生,对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要洗刷干净,男的要理发剃胡须、外出者尽可能要赶回来。而且有许多禁忌,如拜神“答谢神恩”一定不能和红白事有染,女子来例假要避开,家人要面带喜色,绝不能说对神不敬的话,讨债的也要回避,不能有任何噪闹等。

潮汕人拜的神有,玉皇大帝、玄天上帝、南辰北斗、三山国王、双忠圣王、众神、福德老爷、珍珠娘娘,及各乡各里特有的“老爷”“伯公”,等,大约有二十几位到四五十位不等。

潮汕人拜神又分为一般“年终拜神” “答谢神恩”(俗称“十二月拜老爷”)和“拜大神”二类。

潮汕人一般年终拜神“答谢神恩”的祭品,食物类的有,猪肉、鸡(拜玉皇上帝一定要公鸡,拜其他的就不限)、鸭、鱼(一般是乌鱼或鲩鱼)、柑、针菜、香茹、木耳、炒花生、茶叶三杯、酒三杯、糖塔二个,姜薯圆四碗,还有各式各样的粿品等。

粿品中有如直径六七十厘米以上的米羔、直径六七十厘米以上的大面包、中面包、小面包、红壳桃、“面头仔”等;在食物上还要贴上相应图案的各类吉祥剪纸。

潮汕人一般年终拜神“答谢神恩”的祭品,钱纸类的有,大小竿钱、钱对、元宝、金司、贴、香、烛等。

一位神明要奉上食物祭品一份和钱纸类祭品各一份。一般的神明则是鱼肉酌减,粿品一份、贴一个、香三支、烛一对、小竿四副(写的内容和大竿钱一样)、小钱对三把、元宝一个、金司三十六个等。

显赫的神明,如玉皇上帝(汕潮人称为“天公”)的食物祭品有鸡、鸭、猪肉、鱼、糖塔、茶、酒、针菜、香茹、木耳、最大的一份粿品等。钱纸类的祭品有,大竿钱四副(大约是90CM×40CM),分别写上家门钱、平安钱、求财钱、赐福钱等,大钱对三把,大元宝一个,贴一个,大香三支,大烛一对,一百二十个金司、鞭炮一串等。

潮汕人拜神“答谢神恩”时还要放潮剧唱片,内容是潮剧《彩楼记》中的《楼台会》。 稍有钱人的家还要请人打醮,打醮是以“棚”计的,最少也要打四“棚”醮,多的要打十几到几十“棚”不等。

潮汕人拜神“答谢神恩”前人人要沐浴更衣,女人要系上腰裙。由一家之长点上烛,先上三支大香,然后是女的开始拜。只见拜者手捧香礼拜,口中念念有词。念的内容是向神报告一年来的经过、向神的祈祷、许愿以及还过年拜神时许下的愿等。只见一跪下就口中念个不停,半小时没站起来,善男信女冗长的祷祝,有的甚到站起来要晕倒。

一边祀拜,另外的人一边烧钱纸祭品,拜完一位就烧一份钱纸祭品,光烧钱纸祭品就要连续二个小时以上。拜神完要将食物祭品要分与亲友和左邻右舍,家家户户要给一份。

潮汕人拜大神要全猪全羊鸡鹅鸭鱼粿品等不可胜数,糊裱类祭品更是多得出奇,有象房子一样高的天公袍、长超过一米的天公帽等。还要到各庙宇中包香火请神,请神时要几百人(全部是男)手持香随行。要送随行人员每人一份礼物,礼物最少的是一人一把雨伞一条毛巾,礼物重的有一人一套高档西装一双高档皮鞋等。还要请人搭戏棚,请潮剧团演出。拜完大神要给参与请神的人每人送一个大礼包。

一句老爷保贺,每个潮汕人都懂,在各家各户和各村落,都会有各种形式的“答谢神恩”民俗,当然也少了不供品啦。大家都争着在头个时辰取个好意头。

潮汕年尾答谢神2

拜神的渊源

过去老祖宗们斩荆披蕀,跋山涉水,开拓土地,安置社稷,在饱经风吹雨打,雷轰电击之余,内心里面油然生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便相信天地日月的山川万物者各有各的神祇。后来有了宗教思想,这种神道观念也变的更具体、更实际。中国人的'胸襟其实是很宽阔的。总认为,神既然为保护人类而来,当然是越多越好,于是就来者不拒,佛教有佛教的神佛,道教有道教的神,儒家虽然没有发展出宗教的形式、宗教的组织,但孔夫子却说过一句「聪明正直谓之神」的话,等于是替「神格」订了一个标准。

敬天尊祖乃我国五千年来,一脉相承的道统,全民遵循,其根源出于天性,而贯彻于风俗习惯中,形成了中华固有文化的基石,祭祀祖宗为人伦要件、治国根本、岁时节令,或婚丧喜庆,皆需祀神,亦必祭祖。

拜神有什么讲究

关于拜神烧香的人

1、女性月事来了不能进殿拜神烧香。

2、未满周岁的小孩也不要进殿拜神烧香。

关于拜神烧香的方法

1、拜神烧香前需要洗手,干净的手才能够拿香。

2、点燃的香火如还没有灭就不要直接吹灭,口有浊气会被视为不敬。

3、自己请自己的香,不能由别人付香火钱。

4、在寺庙里拿的香不能叫“买”而应该叫“请”。

5、香头平对菩萨圣像,注意香头不能朝向地面。

6、上香时先上香后礼拜,不要抓着一大把燃着到处拜。

7、心中的期望都可向佛菩萨倾诉,注意不要念出声来。

8、拜神上香的正确方法: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神仙菩萨显现在眼前,接受香供养。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神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一般烧三支清香即可,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

潮汕年尾答谢神3

拜神日子有什么讲究

首先,每逢初一十五就去上香祭拜,源自于佛教,在佛教中规定信徒,要在初一十五的时候吃斋、诵经、敬佛,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礼拜的形式。在佛教的一些经典论述当中,也明确表示每逢初一、十五这样的日子属于十斋日。也正是因为如此,民间对于拜神礼佛的日子,就比较统一的定为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了。

同时在道教当中也认为,每逢初一、十五这样的日子被称为朔望,月亮的阴暗一面对着地球,因此被称为朔。而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半对着地球就要望,因此一般在农历的十五或者十六,月亮都会出现一半阴一半阳的情况。而道教的阴阳之气变化,也大都从月相中观测得来,所以初一、十五这样的日子,也是道教有朔望之日需要清斋烧香的要求。

第二,那么拜神的日子是不是只有初一、十五这些日子呢,其他的时间拜神可以吗?从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中来看,每一个月份甚至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神明可以祈福祭拜。比如正月,正月初一是天腊之辰,太上老君、东方七宿星君等都会下凡;正月初二天曹神君下凡;正月初三孙真人诞辰,太白北斗星下凡;正月初五赵公元帅巡查迎接财神,清静孙元君诞辰;正月初七真武下凡,四斗帝君下凡;正月初八南斗星下凡;正月初九太素三元君朝真;正月初十长生保命天尊下凡;正月十一消灾解厄天尊下凡;正月十三刘猛将军诞辰;正月十四三官神下凡;正月十五上元天官赐福紫薇大帝诞辰、西斗帝君下凡等等。

由此可见,并不是只要初一、十五这些时间可以祭拜,其他时间也是可以祭拜的。

第三,祭拜的时候有什么注意事项吗?一般而言在祭拜的时间选择上,上午要好于下午。祭拜神明最好选择上午到正午之间,阳气旺盛的时候,下午尤其是太阳落山之后,是不能祭拜的。

同时祭拜神明之前,也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最好是可以在祭拜之前就开始吃素,不能从事杀生的事情。在祭拜之前也要焚香沐浴,以最好的状态,最虔诚的心态来祭拜神明,向神佛祈福。

祭拜神佛的时候,也需要遵守一定的礼仪。我们国家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入庙拜神,入屋叫人是一种礼貌和尊重。比如上香的时候要左手持香点燃,右手拂袖。在烧香的时候遇到了明火,不能用嘴去直接吹灭,而是应该用扇子上下煽动或者用右手扇灭。

㈩ 泰国拜佛的半身裙叫什么

.泰国拜佛的半身裙叫什么?叫拜佛的服装吧。只有穿这半身裙才可以去拜佛,不然的话是不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