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装搭配 » 古代为什么没有手套
扩展阅读
潮女冬装搭配 2024-11-29 21:42:33

古代为什么没有手套

发布时间: 2023-03-05 06:39:27

Ⅰ 手套是哪个朝代有的 (跪求):)

我国古代(民国以前)连袜子都没有,是用绵布裹脚,所以我猜手套就更没有了。手套应该是从国外传进来的。

Ⅱ 古人盘珠子也戴手套吗为什么现在的人盘珠子都要戴手套

1、古代人不会戴手套盘珠子。
2、现代人盘珠子有的戴手套,这是根据木料的特性决定的。

可以说古人是不存在盘珠子这种说法的,僧人的念珠是修行修心的一种方式。当然更不会选择戴手套。

所谓盘珠子是现代人为了使手串达到“包浆”效果而进行的一种速成方法。
何为“包浆”,包浆的成因:由于木头本身的油性,再加上空气中的少量水分与灰尘,产生的一层亮而薄的透明层,这就是包浆。
产生包浆快慢的因素:
1、纹理打磨的要细腻,越细腻越容易产生包浆。
2、料的本身油性与密度,当然都是越高越好。
3、盘的时间,时间越长产生的包浆越漂亮越持久。

不同的木质的方法也是不同,不一定都需要“戴手套”。
檀香类,以打磨为主,打磨的细腻就可以产生包浆了,不然再盘也难成包浆,因为檀香木质轻,并没有太大油性,产生包浆的唯一前提就是打磨细腻。
1、新的珠珠买回来颜色一般都是橘红色或橘黄色,根据紫檀木的物理结构,含丰富的紫檀素,遇空气和磨擦热会释放出紫檀素,珠珠表面颜色会变深,逐渐发紫到黑紫,再遇手心的微汗水和油脂,渐渐形成“包浆”,珠珠由于手的指纹的摩擦(人的指纹相当于5000目砂纸)表面逐渐平滑,遇光形成高亮点,同时也变的漂亮和神秘(木质的荧光从木头里边透出来)最后产生“宝气”。
2、紫檀是以高贵的紫色傲于所有木材之首,古之曰:“紫气东来”在文玩里最值得把玩的就是紫檀,以颜色木质取胜,所以,为了快速形成“包浆”用手直接盘,食指,中指半握,用拇指左右反复摩擦珠珠表面,顺带上下移动,力集中在拇指上,(如果手式不对会磨起泡),夏天是“盘”珠珠最好的季节,要好好的充分利用,在这里强调:手汗严重的最好在不出汗的时候“盘”,一旦觉得手湿的厉害,请停止盘。
3、新的珠珠请不要上油!注意:是任何油,在盘15天后,感觉木头摸上去有点发“粘”,请停一~二天,这是木头在形成包浆。

黄花梨类,可以直接上手,因为海黄油性很大,当然,手不能太汗,太汗的手还是用布盘为好,黄花梨的包浆应该是最强大,最漂亮的了。
1、黄花梨是以花纹取胜,魅力无穷,但黄花梨不易用手直接“盘”,盘一段时间,木头会发黑褐色掩盖了美丽的花纹。
2、建议先用搓澡巾把珠珠表面摩擦细腻(有的新买的加工的就很好了),再用手直接盘,但最终还会变黑,黄花梨手串不要经常用手盘,也建议不要经常带。
3、盘的手势,步骤和紫檀一样。

金丝楠
1、金丝楠珠珠可不好“盘”,因为木质相对红木“软”,最少得三个月以上(还是天天盘四个小时以上),新的金丝楠表面无光,用脸蹭一下马上就程淡“咖啡”色,盘过一段时间后,珠珠表面形成“猫眼”光状态(珠珠中间形成高亮,金丝闪闪)。
2、先用搓澡巾或手套搓一个星期,把珠珠表面粗糙摩擦平滑,再直接用手直接盘,(也可以不用搓澡巾直接用手盘,稍微慢了点),盘的动作和紫檀一样。

Ⅲ 古代的手套有什么用途呢

手套在汉代并不被叫做手套,而是被称为“手衣”或者“纟尉”。手衣,顾名思义,就是手上的衣服。这个词其实在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里都有所记载。

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出土的《居延汉简》里,不时会出现“手衣”一词,比如有一封名叫“初”的戍卒写给自己丈人的书信,其中有一句是“幸甚幸甚,丈人遗初手衣已到”,意思就是太好了,您寄给我的手套已经收到了。不难想象,对于远在苦寒之地戍守的士兵来说,无论站岗还是野外劳动,手套都是必不可少的。


这副手套长28.5厘米,五指分开,皮质柔软,应当是当时的贵族才能使用的。

至于样式上的区别,除了受到等级、身份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也和具体的用途有关。

Ⅳ 中国古代对手套的称呼是什么

手套是舶来品,最早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的《荷马史诗》,中国古代貌似没有出现过手套,至少我在古装剧中就没见过。再者手套在古代中国没有用武之地,手套都是由丝织品或皮革做的,穷人买不起,富人手上带的都是彰显身份的首饰,不可能戴手套。而且我们古代的衣服袖子都很长,手都藏在袖子中,清朝的嫔妃也没有用过手套,她们冬天都是把手包在狐裘做的筒子里(两头是通的,把手从两边插进去)详见《金枝欲孽》。清朝末年,外强入侵,带来了手套,民国时期就流行开来了并得到广泛的应用,那时就叫手套。

Ⅳ 古代有手套吗

有啊 古代的手套是动物的毛/皮肤织成的 比现在的暖多了

Ⅵ 中国古代对手套的称呼是什么

古代就叫手套。
古罗马,一些贵族和武士,常常到野外去打猎。随身带着经过训练的雄鹰,以便帮助他们捕捉飞禽。这些雄鹰就停在他们的手腕上,雄鹰的脚扑十分尖利,往往把人们手腕上的皮肤抓破。于是,人们就想了办法,在手上戴一长臂手套,用来保护皮肤。后来,手套的用处慢慢的变化了,就变成了现在人们劳动时候的各种防护手套和冬天手的保暖手套了。

Ⅶ 中国古代发明使用手套没

考古发现证实,古代中国在战国时代就有手套,湖北江陵藤店1号楚墓发掘出土有“越王朱勾自作用剑”的鸟书铭文越王剑,同时还发现有一双皮手套。皮手套长28.5厘米,五指分开,套口稍长,与现代手套的通常样式非常接近。这当然是那会儿贵族们所用的好东西,平民们也许还没有可能用它,至少是没有皮手套。
古代还有丝绢菱罗缝制的手套,长沙马王堆汉墓就有出土。墓中随葬的一件九子漆奁里,就装着三副手套。其中一副“朱色菱纹罗手套”,长26.5厘米,直筒露指头形,大拇指套分缝,掌面为朱红色菱纹罗,掌部上下两侧饰“千金绦”,绦上有篆书白文“千金”字样。
在马王堆汉墓中,由于墓中所有的随葬品都登记在简册上,所以我们才有机会知道汉代人称手套为“尉”。尉,按《通俗文》说,“火斗曰尉”。火斗就是熨斗,这个尉就是熨,看到这个字就已经有温暖的感觉了。手套取名为尉,与这个火斗关联很大。

手套的名称,显然是晚近出现的。现代南方人俗称手套为“手笼”或“手笼子”,手笼这个名字明代就有。今贵州安顺屯堡明代移民后裔仍用手笼,这是600年前的风尚。手笼又指称一种筒状护手,或称手筒、暖手筒,双手对合筒中,可保暖,但不如手套那样便于执事。

现代使用的手套,有合指和分指式样的不同,也有露指与不露指的区别,这些式样都有不短于2000年的历史传统。

Ⅷ 古时候的人戴手套吗

查阅手套的历史记载,它最早见于公元前六世纪的荷马史诗,古希腊人进食时,同今日的印度或中东人一样,是吃抓饭的,不过他们用手抓饭之前,要戴上特制的手套。所以,手套曾是历史上的用餐抓饭工具。

欧洲宗教界接过手套后,改变了它的功能,神职人员戴白手套,表示圣洁和虔诚,至今仍有某些教派的宗教仪式,必须戴白手套。十九世纪前,白手套的神圣作用扩大到国王发布政令、法官判案都要戴上,甚至将军、骑士们也戴起白手套表示为神圣而战。不仅西方如此,近百年的中国军阀混战、日军侵略中国等,军官们也戴白手套,成了军人标榜尚武圣战的装饰。而今各国军队仪仗仍戴白手套,就逄赤道上的军人也忍热保持传统。

欧洲曾用手套象征权威和圣洁,所以早年的欧洲骑士,将白手套戴上,表示执行神圣公务;摘下手套拿在手中,表示潇洒闲暇;把手套扔在对方面前,表示挑战决斗;被挑战的骑士拾起手套,宣示应战……

女人戴手套多为高雅美丽,所以古欧洲有丝绸、丝绒等质地的装饰手套,黑白彩色长短俱全。十九世纪还出现手绘和黑色网织手套,给人以神秘的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