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黛安娜·威斯特的人物简介
黛安娜·威斯特(Dianne Wiest)于1948年3月28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
斯城。除她之外,她还有克雷格和唐两个兄弟。她最初的愿望是成为一个芭蕾舞舞蹈演员,但是她在百老汇表演的舞台剧《奥赛罗》(Othello)等使她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因为她出演的都是一些替身角色。1980年,黛安娜出演了她的首部影片,此后又出演了多部影片,但是这些影片都没有使她得到应用的关注。1985年,黛安娜出演了她的成名影片、由伍迪·艾伦执导的《开罗紫玫瑰》(The Purple Rose of Cairo)。她的优秀表演给艾伦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随后又邀请她出演了4部影片,并因为在《汉娜姐妹》(Hannah and Her Sisters)中的杰出表演而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此后,她又出演了《捉鬼小精灵》(The Lost Boys)和《灯红酒绿》(Bright Lights, Big City)等影片。1989年,在由朗·霍华德执导的《温馨家庭》(Parenthood)中,黛安娜技压众星,抢走了诸如史蒂夫·马丁、玛丽·斯蒂恩伯格、詹森·罗巴兹、基努·雷夫斯和马萨·普里姆普顿的风头,并第二次获得奥斯卡奖提名。
1990年,黛安娜饰演了影片《剪刀手爱德华》(Edward Scissorhands)中的佩格·伯格斯,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善良女性的形象。1994年,她再一次与伍迪·艾伦合作,出演了喜剧片《子弹横飞百老汇》(Bullets Over Broadway),而她也因为成功地再现了一代明星海伦·辛克莱的形象而第二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黛安娜·威斯特是好莱坞当红影星布拉德·皮特的偶像影星。
『贰』 能否帮助我找出NBA历史上数据资料
1896年,美国第一个篮球组织"全国篮球联盟(简称NBL)"成立,但当时篮球规则还不完善,组织机构也不健全,经过几个赛季后,该组织就名存实亡了。
1946年4月6日,由美国波士顿花园老板沃尔特·布朗发起成立了“全美篮球协会”(英文简称BAA)",BAA成立时共11支球队。布朗首次提出了高薪制和合同制,高薪制是指职业篮球必须有雄厚的财政支援,这样才能使比赛保持在高水平上。合同制是指一名选手只能与一家俱乐部签订合同,并设立选手储备制,以防球员突然离队时受到损失。11月1日,BAA的比赛正式开始。对阵双方是多伦多爱斯基摩人队和纽约尼克斯队,比分是66:68,尼克斯获胜。
1947年,在费城勇士队的联盟中首位得分王乔·福尔克斯(场均23.2分)的率领下,以4:1战胜芝加哥牡鹿队,成为第一支总冠军。
1949年,在布朗的努力下,美国两大篮球组织BAA和NBL合并为"全国篮球协会(简称NBA)。
1950年,11月22日,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队和韦恩堡活塞队的比赛中,创下了NBA最低比分,19:18。
1951年,3月2日,凯尔特人队总裁布朗免费提供波士顿花园体育馆,举办了首届全明星赛。最终比分为111:94,东部明星队获胜。
1952年,首次设立最佳新秀奖,第一位获奖球员为韦恩堡活塞队唐·梅尼克。
从1954,NBA开始实行24秒制。在战胜国民队后湖人队成为第一支三连冠的球队。当时NBA只有纽约尼克斯队、波士顿凯尔特人队、费城勇士队(金州勇士队)、韦恩堡活塞队(底特律活塞队)、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队(洛杉矶湖人队)、罗彻斯特皇家队(萨克拉门托国王队)、锡拉丘兹国民队(费城76人队)、三城黑鹰队(亚特兰大老鹰队)8支球队。
1961年,芝加哥包装工队(华盛顿奇才队)加入。
1966年,波士顿凯尔特人完成了绝无仅有的八连冠。芝加哥公牛队加入NBA,成为第10支球队。
1967年,一个新的篮球组织ABA(美国篮球协会)宣告成立,乔治·迈肯任第一位主席。圣迭戈火箭队(休斯敦火箭队)和西雅图超音速队加入,球队总数上升至12支。
1968年,密尔沃基雄鹿队和菲尼克斯太阳队加入,球队总数上升至14支。
1970年,新加入的3支球队分别是,克里夫兰骑士队、波特兰开拓者队、布法罗勇敢者队(洛杉矶快船队),联盟球队总数上升至17支。NBA联盟决定正式分区,当时成立的赛区分别有:大西洋赛区、中部赛区、太平洋赛区 和中西赛区。
1973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以27000万美元买下NBA比赛3年播映权,从而使NBA比赛首次走上电视,但由于当时还不具备实况转播的条件,所以只能播放录像。
1974年,新奥尔良爵士队(犹他爵士队)加入。球队总数达到18支。
1976年,由于经营不善,ABA被美国NBA吞并,原ABA球队丹佛掘金队、印第安纳步行者队、纽约网队(布鲁克林篮网队)和圣安东尼奥马刺队并入NBA。球队增加到22支。从此,NBA形成对美国篮球业的垄断。
1979年起,NBA开始实行3分远投制。为避免各队的实力悬殊,NBA建立了每年一度的"NBA新秀选拨制度"。
1980年,达拉斯小牛队加入NBA。
1988年,夏洛特黄蜂队(新奥尔良鹈鹕队)和迈阿密热火队加入NBA。
1989年,奥兰多魔术队和明尼苏达森林狼队加入NBA。
1995年,两支加拿大球队加入NBA,多伦多猛龙队和温哥华灰熊队(孟菲斯灰熊队),使NBA的球队达到29支。
2004年,夏洛特山猫队(夏洛特黄蜂队)加入,球队达到30支。
2015年7月23日,推出比赛直播新规定,从下赛季开始,美国球迷可以花费6.99美元购买任何一场比赛的转播,不管在电脑、平板还是移动电话上都可以播放。以往对于非全国直播的比赛,NBA只提供整季购买的服务(League Pass),在全球200多个国家通用,总价为199.99美元。但2015至2016赛季开始后,NBA除了提供单场比赛的购买,还包括单支球队的整季比赛转播购买,总价为119.99美元。
『叁』 马丁路德宗和加尔文宗有什么区别
路德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是以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宗教思想为依据的各教会的总称。因其强调"因信称义"的教义,故亦称信义宗。
路德宗是在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后在德意志形成的。1546年马丁·路德去世,其追随者内部曾在教义问题上发生长期争论。1580年,为纪念《奥格斯堡信纲》产生五十周年,86个路德宗邦立教会代表和约8000名路德宗牧师签署接受了将《奥格斯堡信纲》同《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亚大纳西信经》以及马丁·路德的《教理问答》和其他几个有关文献一起编成的《协同书》,教义之争方告结束。但在德意志,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斗争并未停止,最终酿成了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战争很快蔓延成一场欧洲大战,结果,通过《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归正宗获得了与路德宗、天主教平等的地位,路德宗教会从此确立。
路德宗在教义上主要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要得到上帝的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的规条,而在于对上帝的信心;不在于个人的功德或善行,而在于上帝给人的恩赐。人因着信被上帝成为义人,信徒都可通过祈祷直接与上帝沟通。因此,路德宗认为凡信徒皆可为祭司,无须各级神职人员为中介。同时,路德宗强调圣经是信仰的根本,凡不符合圣经的礼仪、制度和学说,都在路德宗屏弃之列。天主教的七项圣事,路德宗只保留洗礼和圣餐两项,礼拜形式也更为简化,着重讲道和唱赞美诗,并且允许神职人员结婚。路德宗还认为教会的组织形式与个人的得救无关,故主教制、长老制和公理制都可采用,具体情况由各地教会自行决定。
路德宗信徒主要分布在德国北部和北欧诸国,其中德国约占一半。在北美,路德宗势力也较大,为美国基督教第四大宗派,在亚、非、拉美地区也有该宗信徒。
归正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以加尔文(Jean Calvin 1509-1564)的宗教思想为依据,亦称加尔文宗,"归正"为经过改革复归正确之意。在英语国家里,该宗因其教政特点又称长老宗。归正宗产生于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与安立甘宗和路德宗并称新教三大主流派别。
16世纪初,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瑞士人文主义者和宗教领袖力图以《新约》为信仰与行为的唯一根据,改革宗教生活。1519年,茨温利(Ulrich Zwingli 1484-1531)在苏黎世进行宗教改革。他和奥科兰帕迪乌等因圣餐礼问题与马丁·路德在1529年的马堡会谈中发生分歧,遂与路德宗分道扬镳。教会体制方面,斯特拉斯堡宗教领袖布塞尔主张由会众推选长老,协助牧师管理教会,成为长老制之始。1553年,加尔文在日内瓦进行改革,实施其在《基督教原理》中提出的理论。该书后成为归正宗在教义、教政和教规方面的基本读本。
教义方面,归正宗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信的本质就是相信通过基督而获得恩典--上帝赦罪的爱。传播神恩的福音是教会的职责,圣经即是福音的见证。加尔文主义相信极端的双预定说,认为人的得救或被弃绝,都由上帝预定;单预定说则认为上帝预定的只是人的得救。归正宗在荷兰的阿明尼乌派,肯定自由意志,认为人的得救与否亦取决于其是否接受救赎而改恶从善,实际上是否认了预定说。该派后来脱离了归正宗。归正宗强调圣经权威至上,应据以判断一切传统;归正宗还认为任何人都不应被赋予无限权力,这一观点对现代法治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在崇拜仪式中,归正宗使用方言,屏弃祭台、圣像和祭礼,不承认圣餐中存在耶稣的真体和血,只承认其中有耶稣体血的德能。该宗还强调讲道,注重牧师和信徒教育以及信仰与社会生活之关系。
教会体制上,归正宗极重视教规,并由长老监督执行。在长老会里,地方会选出长老,组成由牧师主持的会堂进行管理。在地区一级,由牧师和代表各会堂的长老组成区会进行管理。
归正宗产生于瑞士,形成以后就逐渐向外传播。首先是传入法国,传入法国的归正宗称胡格诺派,1559年,该派在全国建立各级长老制机构。由于归正宗与尼德兰革命关系密切,荷兰独立后,它成为荷兰国教。爱德华六世时,归正宗传入英格兰,在革命中分裂为长老派与独立派。1637年,归正宗在苏格兰建立了长老制。16世纪下半叶,归正宗传入波兰。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出现归正教会。17-18世纪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归正宗获得法律承认。它是除瑞士以外的拉丁语系国家中最大的新教团体,在苏格兰则为国教。在美国,它对宗教、政治、习俗和伦理均发生重大影响。英国的宗教复兴和北美大觉醒运动则使归正宗开始重视社会改良。19-20世纪是归正宗分裂和重新组合时期,在此期间归正宗对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的发展、神学和礼仪的革新,以及天主教和新教的对话等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肆』 美国的家族企业如何管理资产
家族办事机构往往由族长(一位很成功的商人)的服务机构演变而成。他最初任命的一位管理者(通常是一位会计师)看管好他个人的事物:检查支出和收入,查验并支付账单,及时办理保险,处理家务活以及类似的事情。后来,他的妻子、孩子也都利用这些机构。为了适应家庭的需要,办公室采用了许多聪明的办法:将事情交给专门机构做,如旅行代办机构、轿车出租公司,享受特别旅馆的优待,认识可信的戏票纪纪人、晚会筹办者、乐团、搬家公司和能工巧匠们,同时与职业介绍机构保持良好关系。
如果丈夫可以通过家族办事机构或机构的联络网订百老汇戏票,他的妻子也可以这样做的。有些机构以训练狗而出名;还可以雇用专业人员而由顾客支付账单。我们的一位大客户,从一个小国家的王位上被赶了下来,我们甚至发起一场运动,帮他恢复王位,写了上千封的信,举行了无数次的会议,向议会和联合国请愿,诸如此类,可惜仍未成功。富人的女儿通常都迷恋马,如果需要,办事机构可以负责建设马棚及训练用的器械,记录开支,整理折旧单。办事机构还计算成员在每个州或每个国家停留的天数,以回避各地高额的管辖权税。
后来,族长的会计师雇一位秘书作帮手。家族把支付账单、制作平衡支票簿这些琐事都交给办公室做,以后越来越依赖于办公室。确实,由于这种方便的服务,家族的第二代人往往根本不知道如何签支票,如何读银行财务报表,不去了解预算的要求。到最后,家长开始担忧如果他不在了,将会发生什么。他注意到他的子女越来越脱离现实(事实上,正是他使孩子这样的),于是有可能将孩子们的继承权交给信托机构管理,然后再为家族增加一名律师和一名投资专家。当他死时,机构的管理者发现他掌管了事务。如果机构的投资技巧成熟,每件事都将很好地运转;相反,如果只是按步就班地处理一些帐务问题,它将失去赚钱所需的机敏头脑。
幼儿化
或许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已经发现家族教育的薄弱(洛克菲勒家族的一位年轻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幼儿化”),与此相对应的是办公室的力量却在增强。我知道一个例子,最初的会计师的两个儿子组建了自己的公司,管理家族的事物,每年和家长的子女们开一次会,这两个已是中年的儿子坐在桌子的一侧,另一侧是那些被召来的子女们。他们提供家族事务报告,回答问题,午饭后,对未来做些说明(他们不是投资者)。
在这个例子中,家族的第三代共有18 人,却只有一人继续从事商业。因此,不能奢望会摆脱这两个儿子的控制。这种现象为学历史的学生所熟悉:幕府将军在日本支配了统治者的家庭,名义统治者被挤到角落里,王朝衰落了,一直到第三代或第四代才通过一场宫廷政变废黜了受雇的管理者。
我也亲身经历过一个类似的故事。两个克利夫兰商人成立了一个生产电子管的公司,他们做得非常成功。第二代继续他们的事业;第三代则失去了经商的兴趣,让总经理以3000 万价格卖给了一个德国财团(到了第四代,更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但不久这些德国人发现,通过这么远的距离,很难使公司有效运转,于是又把它卖给了6 个执行董事,以3 年前他们买时的价格,通过产权产易机构。这些董事们在成为所有者之前做了几次手脚(那是不允许的),18 个月后,他们将改装过的公司以1 亿美元卖给了纽约股票交易所里的某个公司,赚了7000 万美元!董事们发了大财。第三代和第四代的败家子们应该受到惩罚。
现在,我们帮助这六个董事的家庭建立起了信托慈善基金,以便使他们的孩子不因钱太多而衰弱,使家族免遭厄运。这是他们希望的,因为不久前,他们亲眼目睹了那个家庭的衰败,因丧失了活力而为我们的委托人提供了机会。由于他们都是高智商的人,他们能在这个棘手问题上取得成功,至少保持一代或两代。
在波士顿,管钱的传统是古老的,但至少和纽约一样有效,为避免衰败而采取了苛刻的现实主义的方式。我有一个朋友就出身于这样一个有名望的家族。在上大学之前,他被迫走上了与父亲一样的道路。当时父亲和他一起计算了上学的学费和其他费用,然后交给他一些表格,上面要求他在毕业后必须偿还上学的一切费用。他很吃惊,但还是签约了。他养成了努力工作的习惯,并喜欢这样,他这个习惯永远保持了下去。
变化
无论怎样,如果说家族有部分程度地衰落,那么办事机构也通常会出现萎缩。职员们日益老化,缺乏想像力,他们能胜任的工作不再是预测危险和抓住机会,而主要是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报告了。
一些比较警觉的家庭成员开始萌生了独立创业的念头。如果信托条文将他们限制在办事机构之内,他们将变得暴跳如雷,像被锁起来的狗一样。但是,许多家族办事机构采取了同样的解决办法:接收外部的客户,并允许家庭成员自愿离去。这样,在价格和业绩方面就会出现竞争。我对此完全赞同。
这看起来有百利而无一害,只要它对新顾客和老顾客一视同仁。但也存在风险,如果机构的投资技巧是平庸的那更糟,在这种疏松的结构下,它将被家族成员所背弃。太糟糕了!但无论如何,类似这样的机构已经从当初的萌芽和多变状态走出来,而变成了投资顾问公司。
贝莎默信托
亨利·菲浦思年纪比安德鲁·卡耐基小,他们都是在宾夕法尼亚的艾丽赫那城长大的。他的父亲是一个小鞋厂的厂主,雇卡耐基的母亲做“装订工”。亨利·菲浦思对数字很敏感。他开始是卡耐基的会计,后来成了合伙人,卡耐基那时正建设大型钢铁公司。当T·P·摩根想要组建美国钢铁公司时,他意识到多谋的卡耐基的那个钢厂尚在他的控制之外。据说在一次著名的谈判中,摩根问道,“出价多少”卡耐基递过来一张纸,摩根瞥了一眼(他的习惯做法),点头同意,付给卡耐基2.26 亿美元。超过不久前卖价的两倍以上,其中有菲浦思的4300 万——相当于今天的10 亿美元。听到这个消息时,菲浦思笑了,“好极了!”后来卡耐基遇见摩根,一副怀念往事的尊容,说道,“我当时应该再多要1 亿。”“我一样会付款的。”摩根迅即答道。这表明吃亏的还是卡耐基。
亨利·菲浦思大规模地赞助慈善事业:诊所、公共浴池、游乐场、图书馆。然而下一代的想法有所不同。亨利的孩子,阿迈(格斯特)、约翰·海伦(马丁)、亨利·C 和霍华德,都认为家庭最应该受到赞助。他们建造了别墅,尤其是约翰,他在老威斯特伯瑞,有三个马球场。菲浦思的孩子们还曾拥有棕榈滩1/3 的产业。当约翰变换住所时,他(或他的办事机构)总要召集九部小汽车,组成一个专列:三部用来载家人和仆人,三部为行李车,最后三部装马球和食物。所有这些费用,都由一个被称作“家族计划”的不寻常的机构提供。
亨利·菲浦思几乎将他的全部财产都分成了一系列的小基金。为管理这些基金,他和另一个家庭成员一起指定新泽西州的贝莎默信托来做这件事。贝莎默后来被它管理人中老一代的家族成员赋予了极大的权力。更为奇特的是,信托的主要财产是贝莎默证券公司,由菲浦思家族投资,购买股票和债券、不动产、石油和天然气、风险资本协议等等。它的股票只能卖给家族其他成员,因此一个较年轻的成员对自己的资产没有多少发言权。1911 年贝莎默资产是7500 万元,到1987 年增加到15 亿美元,虽然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扣除税金和红利后,年增长率仅为3.7%多一点。贝莎默证券公司和贝莎默信托共同负责菲浦思家族的股票生意,但在私人买卖领域却不一定需要和贝莎默信托合作。
贝莎默提供的私人服务大大超出了任何家族机构的服务范围,约翰·菲浦思的9 部小汽车只是一例,那儿有常人能想拥有的一切。它负责开闭棕榈滩的别墅,当盥洗室堵塞时,有管工负责疏通,草坪和屋顶有人管理。雇人将船驶出新港,当然,当主人到亚利桑那游玩时,还负责蹓狗。主要的家务活,如重新粉刷,都另行收费。服务中的其余部分,尤其是为第二代和第三代服务,实际上,大部分服务都不申报纳税——因而也是免税的,因此增加了红利收入。这很好,虽然未能完全符合税法精神。
第四代和第五代的“家族计划”与先前的亨利·菲浦思不同,经常出现一些不稳定的情况,矛盾重重。
1957 年,莱布兰德——罗斯兄弟和蒙哥马利公司的审计师们研究发现,管理者和委托人之间的内部交易,使贝莎默没有达到应达到的成绩。由于这个原因,第三代成员艾思蒙德·B·马丁开始用法律手段从贝莎默撤出资金。70 年代早期,这个家族在房地产业上的投资损失了8700 万美元,但仍未使家族觉醒(老亨利不相信债券而相信房地产,但他从不用借来的钱投资——只用现金)。溃败之后,艾思蒙德的队伍中又增加了他的大外甥,玩马球的温斯顿·格斯特,奢侈的生活已迫使他不得不卖掉了帕姆海滨、许多古玩和艺术品。直到1974 年,他们在法律上的努力才有了些许回报。那时,贝莎默为支付现代化的费用,试图征收信托代理费。随后,加入马丁和格斯特集团的有格斯特的姐姐,狄安娜·曼宁以及另一位亲戚玛格特·伯格那。这回反对者取得了胜利,新泽西法院判决削减将近一半的代理费。在这一段时间里,家族每年多支付税款数百万元,因为贝莎默的收入要先支付公司所得税,利润分给股东后再交个人所得税。因此一段时间过后,
温斯顿的儿子费瑞德克·格斯特,也加入了逃离“家族计划”的队伍之中。
此后,在70 年代早期,贝莎默做出了明智之举:除照管200 位菲浦思家族成员的事务外,引进外界账户。通过比较外界支付的相同费用,来缓解心怀不满的成员的批评。“公开化”意味着将分析和操作过程向外部委托人公开,他们如果不满意,可以离开。这样有助于保持努力。由于服务对象的增加,使得费用分摊后降了下来,同时也容易雇到更称职的人。
近些年来,由于卓越的业绩,良好的管理和丰富的想像力,账户款额已增至50 亿美元。菲浦思家族支付的费用仅占总费用的1/3。贝莎默只允许大额账户加入:最少的年费用为45000 元,以1%的资本费用率为基础,而对于增值的部分以及国外证券则按1.25%收费(外国投资事实上业绩不好)。最近几年,贝莎默的最好成绩是平衡的资产结构和权益账户以及账户的公正。
『伍』 为什么说马丁路德的改革把德意志带进坟墓,路德派与加尔文派的异同,具体详细一些,谢谢
路德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是以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宗教思想为依据的各教会的总称。因其强调"因信称义"的教义,故亦称信义宗。
路德宗是在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后在德意志形成的。1546年马丁·路德去世,其追随者内部曾在教义问题上发生长期争论。1580年,为纪念《奥格斯堡信纲》产生五十周年,86个路德宗邦立教会代表和约8000名路德宗牧师签署接受了将《奥格斯堡信纲》同《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亚大纳西信经》以及马丁·路德的《教理问答》和其他几个有关文献一起编成的《协同书》,教义之争方告结束。但在德意志,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斗争并未停止,最终酿成了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战争很快蔓延成一场欧洲大战,结果,通过《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归正宗获得了与路德宗、天主教平等的地位,路德宗教会从此确立。
路德宗在教义上主要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要得到上帝的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的规条,而在于对上帝的信心;不在于个人的功德或善行,而在于上帝给人的恩赐。人因着信被上帝成为义人,信徒都可通过祈祷直接与上帝沟通。因此,路德宗认为凡信徒皆可为祭司,无须各级神职人员为中介。同时,路德宗强调圣经是信仰的根本,凡不符合圣经的礼仪、制度和学说,都在路德宗屏弃之列。天主教的七项圣事,路德宗只保留洗礼和圣餐两项,礼拜形式也更为简化,着重讲道和唱赞美诗,并且允许神职人员结婚。路德宗还认为教会的组织形式与个人的得救无关,故主教制、长老制和公理制都可采用,具体情况由各地教会自行决定。
路德宗信徒主要分布在德国北部和北欧诸国,其中德国约占一半。在北美,路德宗势力也较大,为美国基督教第四大宗派,在亚、非、拉美地区也有该宗信徒。
归正宗是新教主要宗派之一,以加尔文(Jean Calvin 1509-1564)的宗教思想为依据,亦称加尔文宗,"归正"为经过改革复归正确之意。在英语国家里,该宗因其教政特点又称长老宗。归正宗产生于16世纪宗教改革时期,与安立甘宗和路德宗并称新教三大主流派别。
16世纪初,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下,瑞士人文主义者和宗教领袖力图以《新约》为信仰与行为的唯一根据,改革宗教生活。1519年,茨温利(Ulrich Zwingli 1484-1531)在苏黎世进行宗教改革。他和奥科兰帕迪乌等因圣餐礼问题与马丁·路德在1529年的马堡会谈中发生分歧,遂与路德宗分道扬镳。教会体制方面,斯特拉斯堡宗教领袖布塞尔主张由会众推选长老,协助牧师管理教会,成为长老制之始。1553年,加尔文在日内瓦进行改革,实施其在《基督教原理》中提出的理论。该书后成为归正宗在教义、教政和教规方面的基本读本。
教义方面,归正宗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信的本质就是相信通过基督而获得恩典--上帝赦罪的爱。传播神恩的福音是教会的职责,圣经即是福音的见证。加尔文主义相信极端的双预定说,认为人的得救或被弃绝,都由上帝预定;单预定说则认为上帝预定的只是人的得救。归正宗在荷兰的阿明尼乌派,肯定自由意志,认为人的得救与否亦取决于其是否接受救赎而改恶从善,实际上是否认了预定说。该派后来脱离了归正宗。归正宗强调圣经权威至上,应据以判断一切传统;归正宗还认为任何人都不应被赋予无限权力,这一观点对现代法治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在崇拜仪式中,归正宗使用方言,屏弃祭台、圣像和祭礼,不承认圣餐中存在耶稣的真体和血,只承认其中有耶稣体血的德能。该宗还强调讲道,注重牧师和信徒教育以及信仰与社会生活之关系。
教会体制上,归正宗极重视教规,并由长老监督执行。在长老会里,地方会选出长老,组成由牧师主持的会堂进行管理。在地区一级,由牧师和代表各会堂的长老组成区会进行管理。
归正宗产生于瑞士,形成以后就逐渐向外传播。首先是传入法国,传入法国的归正宗称胡格诺派,1559年,该派在全国建立各级长老制机构。由于归正宗与尼德兰革命关系密切,荷兰独立后,它成为荷兰国教。爱德华六世时,归正宗传入英格兰,在革命中分裂为长老派与独立派。1637年,归正宗在苏格兰建立了长老制。16世纪下半叶,归正宗传入波兰。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出现归正教会。17-18世纪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归正宗获得法律承认。它是除瑞士以外的拉丁语系国家中最大的新教团体,在苏格兰则为国教。在美国,它对宗教、政治、习俗和伦理均发生重大影响。英国的宗教复兴和北美大觉醒运动则使归正宗开始重视社会改良。19-20世纪是归正宗分裂和重新组合时期,在此期间归正宗对世界基督教会联合会的发展、神学和礼仪的革新,以及天主教和新教的对话等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参考资料:转摘
『陆』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转型有何影响
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英语:Reformation),历史学名词,开始于欧洲16世纪基督教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抗议宗教改革运动,Protestant Reformation),该运动奠定了新教基础,同时也瓦解了从罗马帝国颁布基督教为国家宗教以后由天主教会所主导的政教体系,为后来西方国家从基督教统治下的封建社会过渡到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奠定基础,因而西方史学界直接称之为“改革运动”(Reformation)。
宗教改革期间代表人物包括马丁·路德、慈运理、约翰·加尔文、门诺·西门斯、雅各布斯·阿民念、约翰·卫斯理及其后发展出来的新教徒教派。
而狭义上的新教及宗教改革,通常限定在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到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出台为止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也是宗教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影响
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为资产阶级勾画了政治蓝图,如加尔文在日内瓦建立的共和国性质的神权国家。
经济上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上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改革的主要对象是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
其作用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