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服装结构设计
服装结构设计,是一门从造型艺术角度去研究与探讨人体结构与服装款式关系的学科。
在服装设计者们学科中,造型设计、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三者都是有机联系,不可分离的。前者是根据服务对象,确立服装造型的最终效果;再后者是完成造型结构的加工缝制过程。
现代服装结构设计,其基本方法大致可分为平面与立体两种。所谓平面裁剪,是通过侧体,在人体模特上找准领袖、袖窿、胸围、腰围、臀围的位置与围度,画好线做记号,制成服装圆形,并按期式样加以推移变化,或者根据数字计算公式,求出领围、袖围、臀围等部位的比例尺寸。平面裁剪方法,有助于初学者初学者学会掌握服装裁片与人体立体形状的密切关系,它是服装结构设计的基础。所谓立体裁剪,是指直接用面料在人体模特上塑造服装。也就说在人体模型上进行衣片结构的处置与款式造型,然后通过平面裁剪的方法来调整和校正,也可以再人体上做些修正。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服装与人体紧密结合,协调一致。总的来看,平面裁剪与立体裁剪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的。
㈡ 什么是服装结构设计及制版
服装结构设计及制版是指同一工种,是服装设计的一部分,服装结构设计是学名,俗称是服装制版,也叫服装纸样或服装打版.
小知识:
服装设计包括1、创作设计(款式图,包括款式、面料、色彩等等的表达);2、结构设计(也叫打版,服装制版或版型处理,每个部位的具体规格尺寸);3、工艺设计(也叫车位,一件成品的缝制过程)。其中打版在中间是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整个服装设计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就业方向当然就是专业的打版师了.如果你觉得这样文字表达比较抽像,那你可以先看看书,专业的工具书都是图文并茂,这样你对服装结构设计也许能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看书的话, 作为基础积累以及服装设计核心(服装结构设计,也俗称服装打版或服装纸样)学习。高鸿老师的《服装结构设计及其应用》基础入门工具书,实用为主,139元.如果这本书能消化,那么《服装厂纸样大全》可以作一个更好的巩固.也是139元.贵在实用,不是那些几十元东拼西凑的理论书。对你以后的正式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都比较有实用性的帮助。详细介绍你可以上这两本书的网络了解.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裁剪法有立体裁剪(将布料复合于人体或人体模型上,直接用剪刀进行剪切的方法)和平面裁剪(将布料直接铺放于平面的裁剪台上,用划粉在布料上绘制服装的衣片结构图,然后按绘制的衣片轮廓线进行剪切的裁剪方法)两大类。家庭使用的主要是平面裁剪,按其制图技巧又以原型裁剪法、比例分配裁剪法为主。 ①原型裁剪法是一种按人体基本部位的尺寸(胸围、背长、臀围等)绘制出基本纸样即原型后,再将原型通过分割、拼接、折叠、扩展等变化形式绘制出最终的服装衣片纸样的方法。原型由于人体的基本部位不同和形状不同而有许多种类,如英国式原型,日本的文化式原型、登丽美式原型、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中华式原型等。目前我国较流行的是日本的文化式原型和登丽美式原型。本书彩照的裁剪图即是日本的原型裁剪图。原型裁剪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复杂的计算,操作方便,尤其适合初学者及造型复杂的款式。缺点是制做宽松度大的服装时某些部位的尺寸精确度不高。 原型是服装图的基础,如果把适合自己体型的原型用稍厚的纸画好保存着,不论什么时候、什么款式,只要按原型的规律(制图方法),放大或缩小即成,如插肩(斜肩)的服装,前后身的肩部有缺角,只要用袖子上端补出来的部位,还于原位,仍等于原型。 ②比例分配裁剪法是按人体基本部位尺寸(胸围、领围、臀围等)为变量进行各种比例的计算,定出衣片各部位尺寸的服装制图方法,也是我国服装产业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本书的“裙服”、“童装”的裁剪图也是使用的这种方法。常用的比例分配法根据其比例形式有D式,胸度式等,其中,D式裁剪法被认为是目前唯一有理论根据的科学裁剪新法。其优点是部位尺寸精确度较高,且计算是通过简单的分数比例,易为初学者所接受。缺点是只适应已定型的服装款式,对于新的服装款式较难确定其比例式,故不适应于造型复杂的款式的设计。 比例分配法的制图一般应先画横向基础线,次画直向基础线,最后画斜线基础线。画线方向应自上而下循序渐进。制好基础线后,在制衣片轮廓线时应先画近身的轮廓线,然后自上而下、自左而右地制好全部轮廓线。轮廓线线条应比基础线粗。这样制图才能步步紧扣,层次清晰。 (4)排料 根据服装的尺寸、款式和面料的门幅,排料时,衣料可以单层平铺,也可以双层铺排。单层平铺时,衣料的正面要向下;双层铺排时,正面应向里,这样,以使划线划在反面。 排料的方向注意要使衣样的纵向与布料的经向一致。在裁剪无图案织物时,可根据技术标准而适当歪斜。衣服正身的底边最好先靠着衣料的横断面。平对平,斜对斜,凹对凸,见缝插针,见空补白,做到物尽其用,节约用料。 排料的次序应是先大后小,先主后次。一般是先划前衣片和后衣片,后划袖子和领子,最后才划各部的附件,如袋、挂面、贴边、袖袢、袋盖等。 排料发生困难时,可用“借”、“还”尺寸的方法。例如因门幅缘故,袖大片排不下来,即可用适当缩小大袖片的尺寸(借),放大小袖片的尺寸(还)的方法来解决。这种“借”“还”方法既保证了衣片的应有尺寸,又使现有的门幅的衣料得到充分的利用。此法常用于大小袖片,对前后衣片、前后裙片也适用。此法还可利用覆肩的宽度调剂前后衣片的长度,还可将横料、直料和斜料交替使用。 除“借”、“还”法外,还可用拼接的方法。各式上袋挂面可允许一拼,接缝位置必须在两纽眼之间,驳头剪位不能拼接。开袋袋布允许一拼或二拼,袋面布不允许拼接。横领领面、里布可居中对拼,斜料领面允许人字拼角,格子布领、条纹布领须对格、对条。覆肩里布可允许一拼。衣袖可允许在后袖部位拼5~6厘米以内的拼角。
原型宽放量的设计:主要有两种方法:
1 推移法:在操作之前在胸宽处推出一定的松量,并用大头针临时固定。
2 放置法:在立体裁剪完成之后,直接在侧缝处加放松量。
3 衣身的修正:由于立体裁剪的技术难度角度较大,裁剪部位较难保证精确,因此,对于左右对称服装常常只作出右衣身,而左衣身则根据右衣身进行裁剪,因此衣身的修正是必不可少的;
(1)将布样从人台上取下,置于平台上,用熨斗熨平;
(2)用打样尺重新描顺领窝、袖窿弧线以及侧缝、肩缝等;
(3)检查相关部位是否合理,在依据右衣身剪裁左衣身;
(4)将左右衣身用手针连接起来并重新固定在人台上,各相关部位如口袋、纽扣均按实样裁剪并置于相应的部位,以检查服装的整体造型是否完善。
㈤ 试分析服装结构设计方法中平面裁剪和立体裁剪有何异同
服装结构设计(亦称纸样设计)是以立体的服装造型设计效果图或立体的服装实物成品为依据,在纸上或衣料上将其分解,展开成平面的服装衣片,是一项具有工程性、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工作,是实现设计思想的根本,是服装设计的基础和关键。而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是服装结构设计中两大重要的手段与方法,各有所长,而单一的裁剪方法必然受到某些制约与限制,在今天瞬息万变的时装潮流中,两者有效互补,综合使用可以扬长避短,高效准确地体现服装造型。一、关于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立体裁剪是根据设计构思采用与实际面料性能接近的坯布与大头针等工具直接在人体模型或人体上给坯布以适量放松度和利用折叠各种合理的褶、裥、省道以及分割线作出各种造型,制成符合人体曲线及具体款式要求的服装初装板型,并将初装板型在平面上展开打成样板的一种服装制作方法,其设计程序是:设计思想———白坯布披挂造型———剪裁成样板———面料剪裁缝合———回到模型上修剪定样。
㈥ 男装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衣主要是肩,裤主要是裆部。还有品质,品味、男人很少三天两头去买衣服的。
㈦ 服装制版原型法与比例裁剪法那个更实用一些
服装制版原型法与比例裁剪法都属于平面裁剪。
两种方法实用性分析如下:
一、原型法
原型制版是一种国外引进的一种方法,在80年代初期,日本原型被求知若渴的中国学者引入中国,几乎统治了国内所有的高等院校的服装结构设计课堂,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比例裁剪由于系统性和科学性不够强,难以登上大雅之堂,不如原型法操作那样灵活、直观,而日本体型与国内的体型相差不多,也顺理成章成了占据中国高校课堂的理由。(近年来国内也有人推出了自己的原型,但应用的范围相对狭窄的多)诚然,原型也有不足之处,例如我们在应用时,都离不开原型板,这其实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更大的不便:我们总不能走到哪里都要带着那些原型板。
二、比例裁剪
传统的比例裁剪是一种比较大众化的一种服装裁剪的方法。它以简单、灵活、速度快而受到一般裁剪爱好者的欢迎。但是,它也存在着诸多缺点。例如,它对经验的依赖很强,在精确程度方面以及女装转板的结构设计的灵活性方面也有一定的欠缺。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服装技术领域除了短寸方法,也只有传统的比例裁剪法可供选择,可以说处在一段蛮荒的时期。
㈧ 我很想学习服装裁剪,但是各个部位的尺寸不会。请求各位帮帮我,教教我裁剪公式。我将万分感
当地没有裁剪培训班吗?最好去上个基础班,懂一点基础了再自学要容易一些。如果没有裁剪培训班你找缝纫店去问下人家收不收学徒,交学费给人家都行,自己要眼尖心细,多看多学。要想自学裁剪,我个人认为数学的几何要学的好,这样画裁剪图时才不会觉得有困难,而且容易理解,如果一开始学原型裁剪法的话可能会吃力,因为不懂服装和人体很多地方你会弄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建议还是学传统的用公式画裁剪图,找一本类似叫服装剪裁与缝制入门之类的书,一般金盾出版社和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的服装裁剪类的书要好些,等基础熟练了再学原型裁剪法,不要一开始就学原型,你没基础会有许多搞不懂的地方,浪费时间。那种母型法更不要在没基础时去学了。当然你想学裁剪,能把纸样先画出来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做了,所以你要学会用缝纫机了,这个只有你自己多练习了,在家里拆旧衣服再重新缝起来这样来做练习的,当然在拆之前你要仔细看好别人是怎么缝制的,要不拆了以后你忘记是怎样的了就达不到练习的目的了,这样做的目的是学习缝纫的工艺。等能把旧衣服拆开来再缝起来觉得做的还象模象样了,你就可以大胆点扯点新布自己画图裁剪做了,当然一般都是先学做裤子,简单。如果不会做就参考自己身上的衣服裤子是怎么做的,反正我当初就是这样学的。服装剪子你买12号的,太重太轻都不适合初学者。我个人觉得日本文化部省的那一套原型服装教材很好,内容全面,你有裁剪基础后可以弄一套这个教材,如果用心学的话相信可以学的很好的。你还可以上网查找一下讲服装裁剪的视频或购买光碟,这样可以照着别人的步骤做,就象有老师在旁边教一样。祝你成功!
请在淘宝网中输入:立体裁剪教程,就可以看到了。很便宜的,就1-2元就可以买一个视频教程了。还有你有没有平车?如果有还可以学车缝,也是在网上可以买到车缝教程。
学习剪裁是很复杂的,我是学服装设计的,我也经学了六、七年了,剪裁首先要学会打板,如果你以前没有学习过服装,你可以到书店去买几本打板的书看一下,不一定能看得懂,但是要反复研究,最基本的应该是比例分配法,然后你再学原型,这样你才会明白原型是什么。否则你会看的一头雾水,而且立体裁减也应该懂一些。
如果像简便一点,你看过上海服饰吧?每期总是带有一本学习裁减的小册子,上面有简单的打版方法,你可以去看看
㈨ 服装设计中该如何运用比例手法
黄金分割是大家公认的美的比例,在服装设计中同样如此,无论在款式设计还是在服装搭配中,我们都会运用到黄金比例来构成服装的造型美,指导色彩搭配,或者展示人们的身材优点,并修饰身材缺陷等。
关键词:黄金比例;服装造型美;比例意识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5-0055-01
比例这个概念来源于数学,在数学里,比例表示比较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服装设计中的比例不像数学中的比例那样机械,可以围绕一定的数量关系上下浮动。
“黄金分割率”是大家公认的美的比例,黄金分割的具体数字公式是部分量与总量之比为0.618:1.618 。实际上近似这个比例的许多比例形式如0.7:1.7;2:5;3:8等也是美的比例,在服装设计中如何巧用比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装的外观形式要给人美的享受
服装要有外观美,组成服装外观美的各因素中也应有良好的比例。如用两种颜色组成一件上衣,每种颜色所占的面积,要呈现出美的比例。
又如用图案装饰一件旗袍,这个图案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占多大面积,也有呈现出美的比例。
再如上衣与裤长之间的比例,男士夏季将衬衣扎在裤子里,形成上短下长的比例,则显得精神,反之,若将衬衣穿在外面,形成上下1:1的比例,则显得邋遢。还有领面与领结之间,口袋与上衣片之间等都必须呈现美的比例。
二、比例美是构成服装造型美的重要因素之一
早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已经认识到在各种比例关系中2:5、3:7等是最理想的。现代服装行业也普遍采用这种比例关系,不少服装界老前辈也认为这种比例关系在服装结构设计中有较好的效果。比如中腰裙、旗袍等有腰身的服装,是以腰节为分割线,而整件服装腰以上部分和腰以下部分长度的比例则以上2下3较为理想。例:整件中腰裙的长度110毫米,就以腰长40毫米,裙长70毫米为理想比例。如果把比例改为腰长42毫米,裙长68毫米,那么穿着时,就容易使人产生腿短,身长的错觉。
㈩ 服装裁床的裁剪配比是怎么计算的
布宽×布重{一般是克的 500克=1斤} ÷500×图的长度(画的图纸) (单位是米)×张数(要排的布的张数)=布用量 (整床布的用量)。
件数=层数X刀数X排数 2100=14X15X10 排数=42/4=10(取整数)。
在设置公式时要根据不同年龄来设置。青年人体型差异小,围度的变化幅度也小,但因身高有一定的差异在运用公式上增档值略大一些,如袖笼深、袖开深、肩高、立裆等。中年体的体型差异较大,围度的变化幅度也较大则增裆值应小一些,而老年人围度变化大,体型差异更大,增裆值应更小些。
由于每一张订单都有一定的比例要求,当遇到布料次品欠料,或上布不齐的时候,同一客人同一款或全部款要视具体要求进行平均分配进行裁剪,特别要留意包装方法的要求。
(10)比例裁剪男装结构设计扩展阅读:
同种面料裁不同款时,视比例颜色是否一致确认是否套排混排,以节省面料,在裁同一款时,视比例分配具体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分配拼裁措施,尽量做到床数少,层数少以求最低损耗。
裁剪时要保持裁刀垂直,以免各层衣片产生误差。保证裁刀始终锋利,裁片边缘光洁顺直。打刀口时定位要准,剪口不得超过3mm且清晰持久。裁剪时要注意裁刀温度不可过高,特别是合成纤维,高温易产生衣片边缘焦黄、粘连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