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京剧青衣旦角面妆怎么花
青衣角色化妆步骤包括分为拍底色、拍腮红、定妆、涂胭脂、画眼圈、画眉毛、画嘴唇等程序。 1、拍底色底色由红、白色的化妆油彩调配成嫩肉色。底色的深浅要根据舞台灯光的强弱、人物的年龄、身份而加以区别。拍底色的顺序是先脑门、鼻子、下巴后拍两颊、两腮和脖子。要注重是拍底色,不是抹,而且一定要拍均匀。还要留意眉眼、鼻窝、嘴角、眼角等细小部位要面面俱到,既不要色彩太薄,露出皮肤本色,也不要太厚,如戴面具。
2、涂腮红以大红色化妆油彩为主,略加玫瑰红色。方法是从眼窝、鼻梁两侧开始,压住眉毛,再由上而下、由中间向两侧,由深渐浅地均匀地拍打,直到与底色融为一色。以上眼皮部位为最红,要注意鼻梁、嘴角与底色衔接的部位要自然过渡,不要有明显的红白界线。涂腮红时在技巧上要注意根据脸型的特点加以变化,起到弥补缺陷、美化脸型的作用。如圆型脸可把腮红上下拉长;长型脸可把腮红向横向拉宽,再通过贴片子的技巧来帮助演员改变脸型的长短胖瘦。
3、定妆即敷粉,在拍打的油彩上敷上一层薄薄的脂粉,可使油彩的造型固定在脸上。敷粉应先从脑门、鼻梁和底色部分开始,然后敷腮红部分,敷好后再用刷子轻轻掸去浮粉。
4、涂胭脂用大红、荷花、赫红等颜色的胭脂涂在腮红的部位。方法是从眼窝和鼻梁两侧,眉毛以下开始,自上而下、由浅至深。重点要突出的是上眼皮,下眼皮和两颊要逐渐过渡到与底色一样的深浅。胭脂的作用是使面部色彩更加鲜艳。
5、画眼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更是演员揭示人物心情的要害部位。所以画眼圈要画出生动的神韵来,才能起到烘托演员的表演的作用。同时,画眼圈也要根据演员的眼睛大小、脸型胖瘦,进行比例的夸张。画眼圈用的是眉笔或锅烟,从下眼皮画起,加宽上下眼圈的轮廓线。旦角演员基本是以风眼的形式,外眼角略往上挑,给人妩媚之感。眼小者,眼圈线可画得大一些;眼大者,眼圈线可画得小一些;眼圆者,眼圈可画得长一些;眼长者,眼圈可画得圆一些;两眼近的可以拉开距离;两眼距离远的可以画得近一些。
6、画眉毛即用锅烟和眉黑笔在原有的眉毛的基础上加以夸张,如青衣、花旦要画柳叶眉。画眉毛的长短粗细曲直也要结合演员的脸型、五官的特点,从整体上进行协调和弥补,用锅烟打好的眉毛要有毛茸茸的立体感。
㈡ 唐朝女子各种裙子的名称
唐代女子裙子的名称:
一、罗裙:
丝罗制的裙子
二、百褶裙:
古时又称“留仙裙”,褶皱都是很规律地向一个方向打褶。
三、月华裙:
明朝末年,裙子的装饰日益讲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间的褶裥越来越密。
据传为一种浅色画裙,裙幅共十幅,腰间每褶各用一色,轻描淡绘,色极淡雅,风动如月华,因此得名。
四、花间裙:
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花纹的衣料,裁破成一条条细长的帛条。
然后把这些不同纹色的长帛条彼此相间地排列起来,密密地缝连在一起。
用这种拼缝而成的裙料做成裙子,就会呈现出一道道竖向的多彩条纹,因此又叫“裥色衣”。
制作花间裙,在裁剪帛料的时候,可以有意地把一条条帛条都裁成上窄下阔。
这样,拼缝出的裙子就会腰身收窄,显得穿裙人腰肢纤巧;
裙身越向下就越加扩张,也就是喇叭裙的形式,裙裾长拖到地,格外风流潇洒。
五、凤尾裙:
用绸缎裁剪成大小规则的条子,每条上绣以花鸟图纹,在两畔镶以金线,拼缀成裙,下配有彩色流苏,称为“凤尾裙”。
六、花笼裙:
用一种轻软细薄而透明的丝织品,即“单丝罗”制成的一种花裙。
七、襦裙:
唐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上身着襦、袄、衫,下身束裙子,裙式及色彩之丰富前所未见。
初唐时女子装束接近隋代平民多小袖长裙。通常裙束襦外,收裙束至乳上,甚至腋下。裙常用两色绫罗拼合,形成褶裥效果。
中唐以后,贵族妇女衣着日趋讲究、华贵和宽大。
盛唐后,女装胸为时髦,裙长多可曳地,以多幅为佳。
常用两色绫拼合而成褶裥效果,外束裙腰上压上金银丝线作为装饰,上有双垂绣带,裙色以红紫黄绿为多,其中红裙最为流行。
襦裙:
唐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上身着襦、袄、衫,下身束裙子,裙式及色彩之丰富前所未见。初唐时女子装束接近隋代平民多小袖长裙。
通常裙束襦外,收裙束至乳上,甚至腋下。裙常用两色绫罗拼合,形成褶裥效果。中唐以后,贵族妇女衣着日趋讲究、华贵和宽大。
盛唐后,女装胸为时髦,裙长多可曳地,以多幅为佳。
常用两色绫拼合而成褶裥效果,外束裙腰上压上金银丝线作为装饰,上有双垂绣带。
裙色以红紫黄绿为多,其中红裙最为流行。
半臂:
“半臂”又称半袖。
是以魏晋以来由上襦发展而来的一种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的短外衣。通常袖长及肘,衣长及腰,对襟则胸前结带。
这种衣式在唐流行很久。
披帛:继承六朝的帔紫,由轻薄纱罗制成,上印花或加泥金银绘画,最初短阔,后变狭长,是利用丝帛轻盈飘逸之态进行装饰。
胡帽、幂篱、帷帽:胡帽是西域少数民族所戴帽子的总称。
初为男子头衣,女子在武则天时期兴穿胡装戴胡帽。
到开元初年,女子即使骑马外出,也着胡帽而不掩面。幂篱、帷帽都是女子外出遮蔽容颜之物,幂篱在先、帷帽在后。
妆容:唐近三百年来,女子的发髻式样和插戴是最为丰富多彩的时期。前期女子发髻承隋,后渐多样。
武则天时期兴起着胡装配胡帽,成为当时世风,上行下效。反映了唐时社会的开明、女子的相对自由。
㈢ 手工布花的制作方法
购买一条长红绸,做(N+1)个花球。N为参与剪彩人数。花球的制作很简单,绸布“之”字接叠(大小因地制宜-视用料长短),中间拦腰用线绑紧,然后手工把它绷开,调成球状。
主要步骤
1、将彩绸按30厘米左右的长度来回折叠,视需要花的大小觉得叠的层数,一般也得十几层。
2、从中间将折叠好的一摞彩绸系紧。
3、将一层层的绸子用手抻成花朵状即可。
4、须剪彩的部分用丝带带替,以免造成浪费。
㈣ 京剧花旦和青衣有什么区别
1、从年龄上来说
青衣是由青年到中年。而花旦,一般都是扮演天真烂漫、性格开朗的年轻女子。
2、从表演特点来说
青衣以唱工为主,动作比较少,比较稳重。花旦以唱工为辅,以念白、做工为主。
3、从戏曲角色来说
青衣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是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花旦一般扮演的是性格活泼或轻佻的女子,花旦最开始是专门饰演青楼女子的。
4、从戏曲妆容来说
青衣的妆容很朴素,脸上只抹一些脂粉,化个淡妆。花旦的妆基本上是浓妆艳抹,头戴珠花,穿着花衫、花裙,也是因为穿衣打扮都很花,所以因此而得名。
(4)青衣的花裙子做法扩展阅读
青衣是中国戏曲中旦行的一种,北方剧种多称青衣,南方剧种多称正旦。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
花旦和青衣都属于旦行的其中一种。
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旦行大致可分为正旦、花旦、贴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和彩旦7种类型。
青衣(正旦)原为北杂剧行当名,泛指旦中正角,不表现确定的性格特征。近代戏曲中的正旦已非杂剧正旦的原意,而是概括一定性格类型的独立行当。常扮的人物如《琵琶记》的赵五娘、《秦香莲》的秦香莲、《宇宙锋》的赵艳容。
清代花部兴起之初,尚未形成完备的行当体制,加以民间班社受演员人数的限制,曾用正旦兼扮青年将领,如汉剧的前身楚曲《英雄志》的陆逊、《祭风台》的周瑜等就由正旦扮演。小生的表演艺术发展成熟后,不再兼扮。
花旦的名目出现甚早,北杂剧就有“花旦杂剧”一类。朱权《太和正音谱·杂剧十二科》把花旦杂剧列为“烟花粉黛”一科,说明花旦原是以扮演妓女为主的类型。这类人物多半性格热情开朗,聪明机智,《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的赵盼儿就是一例。
经过历代艺人的创造,扮演人物的范围不断扩大,到近代戏曲中,已成为各个剧种共有的、艺术上独具异采的性格造型。其造型基调要求妩媚妍丽、娇憨活泼,多念散白,重做功,重神采,不重唱功但要求唱腔的秀丽灵巧。
常扮的人物有《梵王宫》的耶律含嫣、《少华山》的殷碧莲、《辛安驿》的周凤英等;《坐楼杀惜》的阎惜姣等也是花旦的本工。旧制花旦须踩?,现已废除。花旦,梆子系统剧种称小旦,以细腻的心理刻画与精致的艺术技巧相结合为其主要特色。
㈤ 青衣和花旦有什么不一样
主要区别有,扮演的角色不同、穿着特点不同、表演特点不同,具体如下:
一、扮演的角色不同
1、青衣
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是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
2、花旦
扮演的多为天真烂漫、性格开朗的妙龄女子。也有的是属于泼辣,放荡的中、青年女性称做泼辣旦。
二、穿着特点不同
1、青衣
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长衫)而得名。
三、表演特点不同
1、青衣
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
2、花旦
表演特点是以念白、做功为主。念白,多用流畅的散白,表演要求敏捷、伶俐。尤其以眼神犀利,腰肢、脚下灵巧为首要。唱功为辅,舞则必备。
㈥ 丝带花的做法
丝带花的做法:
工具/原料:双面胶、花杆、剪刀、打火机、尺子、丝带。
1、把丝带剪成9厘米的长度。共需要剪出13条,对应13个花瓣。
㈦ 要用花朵花瓣做裙子的图片
㈧ 布花的做法
工具材料:
绒布一块
钮扣一个
针一枚
线一段
操作方法
01
把布裁成两块一样大小的长条状。
02
拿一条布,从一端开始折一下。
03
再往回折一下,成S状。
04
反复这样来回地折,直到把布条都折完。
05
把线穿在针上,末端打个结。
06
用针线从内侧横穿过所有的折。
07
然后把线抽紧,这些小折的末端就散开成半个花朵状,线头先保留不剪断,留着穿下半个花朵用。
08
另一条布条也用同样的方法折成反复的S状。
09
把留着的线头,穿过第二条折好的S状布条。
10
把线抽紧,第二条布条又形成了半个花朵,把两边的半个花朵紧紧地缝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花朵。
11
在花朵的中间,再缝上一个大钮扣,一朵漂亮的布花朵就做好了。
特别提示
两个布条要一样长,一样宽。
两个布条打的折要一样,这样做出的花瓣才一样大。
㈨ 青衣包头步骤有哪些
京剧旦行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为正旦、花旦、花衫、刀马旦、 武旦、老旦等专行。 ①正旦 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妇 女,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桑园会》中的罗敷女等。 ②花旦 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身着短衣裳,如褂子、裤子、裙子、袄;有时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艳丽的花样。人物性格大都活泼开朗,动作敏捷伶俐。表演以做功、说白为主,说白主要是京白,韵白较少。如《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乌龙院》中的阎惜姣等。戏曲中不同剧种对于行当的划分不同,其中以各个剧种不同的风格为主要原因。京剧中青衣与花旦的划分,主要是以剧中人物的年龄为据,其次,还与演出的风格及流派有关。比如,京剧四大名旦中:梅派(梅兰芳)其饰演的角色以青衣为主,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凤还巢》、《生死恨》、《天女散花》等;尚派(尚小云)亦演青衣,但风格不同,代表。青衣在戏曲中指中年怨妇(婚后20以上---45岁以下)花旦在戏曲中指性格开朗的妇女。
包头的步骤如下:
先勒头,就是用布带子把头勒紧,把眼睛吊起来,以便更好的塑造角色的型。勒头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让眉毛和眼睛吊起来,显示出人的精气神。
摆个POSE,呵呵,好美呀!
㈩ 有一条涤纶面料的半身花裙子,应该搭配什么面料的短袖能好看呢
涤纶的有很多样面料的,是雪纺的么?
如果妞有图片 可能好推荐一点~ 我只能靠想象来推荐下
你要不去买条打底裙或者裙裤(荷叶边那种,料子轻柔点的,超薄的或者真丝,这样不会热,反正穿里面的,就看个边)反正这种打底的女孩子我觉得都需要备一件,和你这条半身裙搭配起来穿应该就可以解决头重脚轻的困扰了
如果说上衣搭配棉T,其实也不是不可以呀,长T就行,盖住半个PP,露出裙摆。常规T恤的话,你买个宽腰带嘛~或者去市场扯个布条,裙子套在T恤外面用腰带盖在最外面打个蝴蝶结(前后左右随便打),腿从视觉上就拉长了~ 怕裙子短还好里面穿个五分或者7分的紧身打底裤~
关于配饰没颜色的,这个看你自己啦,凭空想我只会推荐白色百搭,如果是我可能会配黄色,补色配的好有时候很出挑呢。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