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装大全 » 裙子下有野兽风车
扩展阅读
牛仔衬衫搭什么卫衣 2025-02-11 15:50:05
开衫男衣怎样织 2025-02-11 15:45:18
卫衣时尚 2025-02-11 15:38:54

裙子下有野兽风车

发布时间: 2022-07-13 04:00:03

『壹』 《a worn path》文章 翻译急求!!!!!!!

熟路
A WORN PATH

[美]尤多拉·韦尔蒂(Eudora Welty) 著 黄梅 译
二里头 扫校

这是十二月里一个晴朗而又寒冽的清晨。在僻远的乡下,有一位头上包着红布的黑人老太太,正在横穿松林的小路上走着。她的名字叫菲尼克斯·杰克逊。她身材矮小,老态龙钟,象祖父时代的旧钟的钟摆一样,左右摇晃着,不紧不慢地缓缓穿过阴幽的树影。她拿着一支伞柄做的细小的手杖,不停地敲打着前边封冻的土地,在宁静的空气中发出持续的沉抑的响声,就象孤寂的小鸟的啼啭,情思冥邈。
她身穿一条拖到脚面的带黑条纹的长裙,系着同样长短的围裙。围裙是用褪了色的糖口袋做的,兜里塞得鼓鼓囊囊。她的衣着整齐、干净,可鞋带却没系上,每走一步都可能踩上拖散的鞋带而跌倒。她直视着前方。由于上了年纪,她目光黯淡,皮肤上布满无数纵横交错的皱纹,宛若前额上有一棵长满枝叉的小树。不过,她的肤色却是黑里透着金黄,一抹黄色的光晕透过黑色皮肤映亮了她两颊的颧骨。在红包头布下,尚未花白的纤细的黑发卷一直长到脖子那儿,散发出铜的气味。
密林中不时掠过一阵颤动。老菲尼克斯说:“狐狸呀,猫头鹰呀,甲虫呀,野兔呀,浣熊呀,别的野兽们呀,你们统统都闪开吧!……别让小鹌鹑钻到我脚下……。别让大野猪来挡我的道儿。都别到我的路上来碍事。我得赶老远老远的路呢。”在她长着黑斑的小手里,手杖柔软得象赶车的皮鞭,她不时用它抽打灌木丛,仿佛是要惊走藏匿在那儿的野兽。
她向前走着。松林浓密而静谧。风摇动着树梢,松针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夺目。松果象羽毛一般轻飘飘地落下来。深谷中野鸽在凄声哀鸣——对它来说,时间还不算太晚。
路伸延到一座小山上。“走到这会儿,腿上就象拖着铁镣,”她用老人们在自言自语时惯用的争辩口吻说。“不知什么东西总想把我拴在这山上,求我停下来。”
等她爬上山顶后,她转过身来,严厉地将她走过的路仔细打量了一番,半晌才说:“上山穿过了松树林,现在下山该过橡树林了。”
她睁圆了双眼,开始小心翼翼地向下走。可是,没等到山脚,裙子就被一丛荆棘勾住了。
她一心一意想脱身,十指忙个不停。然而,因为裙子又宽又长,没等这边脱开,那边就又挂住了。然而,让衣服扯破却万万做不得。“我碰上带刺的灌木了。”她说,“棘刺哟,你在干你的本份事。压根儿不想叫人通过,不,谁也不让过。我老眼昏花,起头还把你当成是好看的小小绿色灌木丛呢。”
最后,她终于摆脱了荆棘,浑身哆嗦着,站了一会儿之后,才敢俯身去拾手杖。
“太阳已经这么高了!”她叫道,向后仰身望着天空,厚厚一层泪水涌进眼眶,“时间都白白耗在这儿了。”
山脚有一条小溪,溪流上横着一根木头。
“这下麻烦来了,”菲尼克斯说。
她迈出右脚,踏在木头上,闭上眼睛。她捉着裙子,猛地朝前平举起手杖,便开始过桥了,就象节日游行中的一个角色似的。待她睁开双眼时,已安然到达了小溪对岸。
“看来我还不象自己想的那么老,”她说。
不过她还是坐下来休息了一会儿。她拉开裙裾,就地坐在岸边,两手抱住膝盖。一棵树在她头顶上伸展着,槲寄生笼罩着它,有如珍珠镶成的云彩。她不敢合上眼。当一个小男孩端着盘子给她送来一片牛奶蛋糕时,她跟他说了话。
“我可以接受这礼物,”她说。不过,等她去拿蛋糕时,却发观除了自己的手以外,别的什么也没有。
于是她离开了那裸树。她得穿过带刺的铁丝网栅栏。她得象婴儿学爬那样,四肢并用,连滚带爬。她大声地对自己说:时辰已经这么迟了,她可不能再让衣服撕破了;而且,如果她被牢牢地挂在这儿动弹不得,只好截胳膊锯腿的话,她可捞不到什么好处。
不过,她倒底还是平平安安钻过了铁丝网。她站起身,来到一片空地上。一株株死去的大树象独臂的黑人,站在田野上枯萎的紫色棉杆中。一只鹞鹰站在地里。
“你在瞧谁呀?”
菲尼克斯沿着垄沟朝前走去。
“多亏现在不是公牛出没的季节,”她一边说一边朝两旁看着,“而且,冬天里仁慈的上帝让蛇也盘起来睡觉了。我瞧那棵树跟前没有两头蛇,这真叫人高兴,过去它在那儿。夏天的时候,打它那儿经过可真费了不少周折哩。”
穿过棉田,她又走进了一块玉米地。高高的干玉米秸摇曳着,飒飒作响,掩没了她的头顶。“要过迷宫了,”她说,因为田里根本没有路。
随后,有个什么高大枯瘦的黑色的东西出现在菲尼克斯面前,晃动着。
起初她以为那是个人。说不定是什么人在田里跳舞。她停下来细细倾听,却没有一点声息。它静得象个鬼魂。
“鬼魂,”她警觉地说,“你是谁的鬼魂呢?我没听说附近有谁死了呀。”
没有回答——只有褴褛的破布在随风飘舞。
她闭上眼睛,伸出手,触到了一只袖筒。这是件外衣,里头空荡荡的,冰冷冰冷。
“是吓唬鸟儿的草人呀,”她说,脸色明朗起来。“我真该永远不再开口了,”她笑着,“我真是老糊涂了。我太老了。我是我知道的最老最老的一个人。老草人,跳吧,趁我和你一道跳舞的时候,跳吧。”她说。
她在田垄上踢踢脚,嘴往下撇着,很神气地摇了摇头。几片玉米皮飘落下来,象带子般环绕着她的裙子旋转。
她又向前走去,在沙沙响的玉米地里用手杖拨开一条路。最后她走到了地头,踏上一条马车路。在两道红土车辙印之间,银色的衰草在风中摇着。鹌鹑象少女似的走来走去,姿态优雅,旁若无人。
“美美地走吧。”她说,“这是个舒服的地方,这是段舒服的路程。”
她沿着车辙,摇摇摆摆地走过了寂静的、裸露的田野,穿过一小排又一小排挂着银灰枯叶的树木,路经一所又一所由于日晒雨淋而颜色发白的小屋。小屋的门窗上都挡着木板,象一个个中了魔法的老太婆坐在那儿一动不动。“我在它们的睡梦中走过,”她说,起劲地点着头。
她走进一条溪谷,这里,一股清泉静静地从中空的木头里涌出。老菲尼克斯弯下腰来喝起水来。“胶皮糖香树使水也变甜了,”她说,又喝了点水。“没人知道这口井是谁挖的,在我出生的时候,它就已经在这儿了。”
车辙印经过一片泥泞的土地。那儿树枝上到处悬挂着花边似的白色苔藓。“短嘴鳄鱼们,继续睡吧,吹你的泡泡吧。”不一会儿,马车道衔接到一条大路上。
路两侧是高耸的绿色峭壁。两边生机勃勃的橡树在头顶上相接,路面上就象地洞里一样阴暗。
一条黑狗伸着舌头从路沟边的野草丛中钻出来。老菲尼克斯正在出神,没有防备。狗冲来时她只用手杖轻轻打了它一下。接着她象棵小蒲公英那样轻悠悠地跌进沟里。
她在沟底一度失去神智,看见了某种幻影。她向上伸出手,但并没有人来拉她。于是她躺在那儿,唠叨着说开了。
“老太婆,”她对自己说,“黑狗从野草中钻出来挡你的去路,这会儿它正坐在那漂亮尾巴上笑话你呢。”
终于来了个白人——一位年轻的猎人,并且发现了她。他牵着一条系着链条的狗。
“喂,老婆婆,”他笑道,“你在那儿做什么呢?”
“我躺在这儿,先生,就象六月的臭虫,等着翻身哪,”她说着,朝上伸出手去。
那人将她拉起,在空中悠了一下,然后把她放到地上。“摔坏了吗,老婆婆?”
“没有,先生,那儿的枯草软和得很,”菲尼克斯喘息稍定后这样说,“谢谢,麻烦你了。”“老婆婆,你住在哪儿?”他问道。那两只狗正相对咆哮着。
“在山梁背后老远老远的地方,先生,你从这儿看都看不见。”
“你这是回家去?” 。
“不,先生,我要进城。”
“啊,那可太远了!就象我出门后走的路程一样远。不过我可没白白跑一趟。”他拍拍他那装得满满的口袋,上边还挂着一只蜷曲的小爪子。这是一只鹌鹑。它的尖喙痛苦地弯扭着,表明它已经死了。“老婆婆,回家去吧。”
“我要进城,先生,”菲尼克斯说,“这就该走了。”
他又笑起来,笑声响彻四方。“我知道你们这些老黑人!不肯错过城里看圣诞老人的机会!”
但是,另外有什么事却使老菲尼克斯一动不动、默不作声。她脸上深深的皱纹闪着异样的凶猛的亮光。她亲眼看见一枚小硬币从那人衣兜里跌落到地上,却没有作声。
“你多大年纪了,老婆婆?”他说。
“说不清啦,先生,”她说,“说不清。”
尔后她轻轻叫了一声,拍着手,说,“你这狗,走开!瞧!瞧那只狗!”她夸赞似地笑了起来。“它谁也不怕。它是条大黑狗。”她又悄声说,“咬它去!”
“看我来收拾那野狗,”那人说,“去咬它,彼特,去咬它!”
菲尼克斯听到两条狗打架,听到那人跑动并抛掷木棍的声音,她甚至还听到了枪声。在这个时间里,她一点一点缓慢弯下身来,眼皮耷拉着,象是在睡梦中。她的下巴几乎触到了膝盖。黄色的手掌从围裙褶里伸了出来。她的手指悄悄顺着地面摸到硬币底下,就象是从抱窝的母鸡身下取蛋似的,那么谨慎,那么从容。然后她慢慢直起腰来,直挺挺地站着,硬币早已装到了围裙口袋里。一只小鸟飞过。她的嘴唇蠕动着。“上帝一直在瞧着我。我落到偷东西的地步了。”
那人回来了。他的狗在他们身边喘着气。“好啦,我把它吓跑了,”他说,然后笑着举起枪对准菲尼克斯。
她站得笔直,望着他。
“你不怕枪吗?”他说。枪口仍旧对着她。
“不怕,先生。我年轻的时候,开枪杀人的事见得多了,而且常常不过因为一些比我的过失更不起眼的小事”,她纹丝不动地说道。
那人微微笑了,背起枪。“老婆婆,你准有一百岁了,什么都不怕了。”他说,“如果我带着钱的话,我就给你一毛钱了。不过,你最好还是听我的劝告呆在家里,那就不会出事了。”
“我得进城去,先生,”菲尼克斯说。她低下包着红布的头。他们分手了。然而菲尼克斯还时时能听见山上传来一阵阵枪声。
她向前走着。橡树的阴影象帘子一样垂到路面上。她闻到了木头的烟味儿、河水的气息,看到了教堂的尖顶和立在陡峭台阶上的小木房。一群黑孩子围着她打转转。前面,纳齐兹在闪闪发光,钟声在鸣响回荡。她向前走着。
在地面铺得平平整整的城市里,此时正是圣诞节。一串串红绿彩灯纵横交错,大白天里灯光通明。老菲尼克斯不再相信自己的眼睛,听任双脚把她带往要去的地方。假使不是这样,她准会迷了路。
她静静站在人来人往的便道上。人群中走来一位妇女,捧着许多用五颜六色的彩纸包裹着的礼品。她象盛夏的红玫瑰花,散发着芳香。菲尼克斯叫住了她。
“劳驾,小姐,帮我系系鞋带好吗?”她抬起脚来。
“你想要什么,老奶奶?”
“看我的鞋,”菲尼克斯说,“在乡下这样倒也满不错了,可是,要进大楼就不太象样子。”
“那么,你站好,老奶奶,”那位妇女说。她把包裹放在身边的人行道上,替菲尼克斯把两只鞋的鞋带都紧紧系好。
“拄个手杖没法儿系鞋,”菲尼克斯说。“谢谢你,小姐。当我来到了大街上,我很乐意请一位太太小姐帮我系系鞋。”
她左摇右晃地慢慢挪着脚步,走进了一幢大楼,沿着高高的楼梯一圈圈拾级而上,直到双脚把她带到它们认为该停下来的地方。
她走进一扇门,只见墙上钉着一张盖着金印、镶着金框的文告,和萦绕在她心头的梦想完全相符。
“我来了,”她说,仿佛在履行某种固定的仪礼似的,身子僵直起采。
“是免费就诊吧,我猜,”一位坐在她对面桌旁的服务员说。
然而菲尼克斯只是盯着服务员的头的上方。她脸上渗着汗水,道道皱纹仿佛连成了一张明亮的网,熠熠闪光。
“说呀,老奶奶,”那女人说。“你叫什么?你知道,我们得了解你的情况。你来过这里吗?哪儿不舒服呀?”
老菲尼克斯只是面孔微微抽搐了一下,好象有苍蝇在打扰她似的。
“你聋了吗?”服务员喊了起来。
就在这时,那位护士走了进来。
“哦,是老菲尼克斯大婶呀,”她说,“她不是自己来看病的——她有个小孙子。她每隔一段时间来一趟,象钟表一样有规律。她住在纳齐兹古道那边很远很远的地方。”她俯下身来。“菲尼克斯大婶,你干嘛不坐下来?你走了那么远的路,我们不想老让你站着啦。”她用手指了指。
老太太在椅上坐下来,身子直挺挺的。
“说说吧,那孩子怎么样了?”护士问。
老菲尼克斯没有回答。
“我在问,孩子倒底怎么样了?”
但菲尼克斯只是在等着,两眼直勾勾地望着前面,脸色端庄严峻。
“他的嗓子好点了吗 ?”护士问。“菲尼克斯大婶,你听不见我说话吗?自你上次来取药以后,你孙子的嗓子是不是好点了?”
老太太两手放在膝上,等着,身子笔直,一言不发,一动不动,好象是穿了铠甲。
“你可不能这么耽误我们的功夫,菲尼克斯大婶,”护士说,“快把你孙子的情况告诉我们,把事办完。他没死吧,对吗?”
终于,一丝理解的神情闪烁了一下,接着它象火光映亮了老太太的面孔。她开口了。
“对,我的孙子。刚才,我的记性跑掉了。我坐在那儿,忘了自己干嘛大老远的上这儿来。”
“忘了?”护士皱皱眉头。“走了那么远路以后给忘了?”
于是菲尼克斯象个半夜吓醒的老太婆那样,不卑不亢地求人宽恕。“我从来没念过书,战败①那会儿我已经太大了。”她柔和地说,“我是个没文化的老太婆。我的记忆出了岔子。我的小孙子,他还是老样子,我路上忘记了。”
“嗓子没见好,是吗?”护士用肯定的口气对老菲尼克斯大声说。这时,她手里拿了张卡片,上面写了些东西,一个小表格。“唔,喝了碱液。什么时候?——一月——两三年前——”
这会儿菲尼克斯开始主动说话了。“不,小姐,他没死,不过是老样子。每过一阵子他的嗓子就又堵住了,咽不下东西。出不来气儿。没法吃喝。瞅着时候又到了,我就又动身来这里取药、让他能好过些。”
“好吧。医生说过只要你来拿药就给你,”护士说。
“不过,这病可是个顽症。”
“我的小孙子,全身裹得严严的,一个人在家里坐着等我。”菲尼克斯接着说:“就剩下我们俩相依为命了。他在遭罪,但这好象一点不碍他的事。他的模样真讨人喜欢。他会活下去的。他裹着一条补补纳纳的小被,象小鸟似的老是张着嘴向外瞅着。现在我记得一清二楚。我再不会忘记他。只要我活着,就再不会忘记。我能从所有的人中认出他来。”
“好了。”现在护士想制止她说话了。她递给老太太一瓶药。“免费救济,”她说着,在本子上登了记。
老菲尼克斯把药瓶举到眼前看了看,随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到兜里。
“谢谢,”她说。
“老奶奶,今天是圣诞节,”那服务员说,“我送你几个便士好吗?”
“五个便士就是一个五分硬币啦,”菲尼克斯呆板地说。
“给,一个五分硬币,”服务员说。
菲尼克斯拘谨地站起身来,伸出手去。她接过硬币,又从兜里掏出另一枚来,将它放到新得的这枚旁边。她歪着头,仔细打量着自己的手掌。
然后她用手杖敲了敲地板。
“我现在要做的事是,”她说,“我要上商店去给我孙子买一只他们卖的那种小纸风车。他准不敢相信世上有这样的东西。我要用这只手正直举起小风车,一路走回家去,他在那等着我呢。”
她举起空着的那只手,轻轻点了点头,转过身走出医生办公室。接着,楼梯上响起了她缓缓下楼的脚步声。

————————
① 指1865年南军投降,南北战争结束。战后北方领导的政府开始在南方兴办黑人教育事业。

『贰』 和裙子底下是野兽类似的动漫

仿佛有针扎中了眼皮,她的睫毛猛地一跳,突如其来被揭开自己隐藏的身份,她下意识地收拢自己的手指,仿佛要隐藏梦魇般,她将自己的手按在胸口,瞪大眼睛看着面前人。

『叁』 莫奈的<花园中的女人>

花园中的女人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B%A8%D4%B0%D6%D0%B5%C4%C5%AE%C8%CB&t=12

莫奈的童年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1840年生于巴黎,童年在阿佛尔渡过。他没有按照画家的常路走,而是以画漫画起家,在画漫画方面有了一些名声,并受到欧·布丹(Eugène Boudin, 1824-1898)的注意。布丹曾对莫奈说“当场画下的任何东西,总是有一种以后在画室里所不可能取得的力量、真实感和笔法的生动性。”莫奈在他今后的绘画生涯中也是按布丹说的话去做的,因为在他的内心里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不久,莫奈又被荷兰的画家约翰·巴托尔·德·琼康的创作所吸引。这位画家以动荡、兴奋、活泼而且比他同时代的法国人更为活跃的笔触画小桥、村景、河岸和破旧的茅草屋。莫奈就是从布丹和琼康那里接受到了基本艺术修养的。

写生巴黎

1859年,莫奈来到巴黎,在那里见识到了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1819-1877)、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1875)以及爱德华·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的创作。他认真鉴赏了他们的绘画长处,并且以惊人的速度运用了他们的成就。但莫奈并不是他们的追随者,而是一个反叛者。莫奈并不想在学院完成他的学画过程,他只在1863年在格莱尔学院的画室里呆了一段时间。当他遇到了巴齐依(Bazille)、阿尔弗莱德·西斯莱(Alfred Sisley,1839-1899)和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以后,他便劝说他们也放弃那些学字派课程。当格莱尔学院的画室停办后,他便把他的伙伴们带到枫丹白露林边的一个小村庄——舍依,在那里画户外写生。

当莫奈离开了格莱尔学院画室后,他并没有去充实他那相当贫乏的艺术修养,而是怀着火热的信念投入了自然生活的纯直觉观察;他根本不买各种理论学说的帐,而是发展出自己的一套绘画方法。

莫奈一生对造型漠不关心,他关心的是正确的层次关系。正是因为莫奈对造型格格不入,所以他能够轻而易举地表现出他所确实看见的事物,但也正因为此,他却表现不出事物的幻觉真实感。

莫奈不只满足于能够画他所看到的事物和按照他所看见的那种方式来做画;他想要创造一种独特的效果,达到一种在绘画上似乎是不可能达到的目的。他喜欢所有使人眼花缭乱的东西,他描绘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树木都洋溢着非同寻常的生命感。他的内心满怀着难以遏止的激动;从他的观念看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然而从他本性看,他却是一个幻想家。

1864年,莫奈完成了“翁费勒的塞纳河口”,此画是1865年的官方沙龙上展出,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当评论家评论此画时说:“用调子所组成的和谐色彩……颇能吸引观众们的大胆感觉”。这表现出官方对人们很喜欢这幅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油画表现了丰富的中间调子和那种暗淡、沉着的色阶。向深处展开的空间,通过河岸线而处理得十分成功按照传统,河岸线标志着中景和远景。在这幅画上,出于莫奈自己的东西,就是表现在前景水的笔触和云的笔触上的“颇能吸引观众的大胆感觉”;这些笔触加强了画面的传统效果。

在1866年,莫奈用了几天功夫完成并展出了他未来夫人的肖像“穿绿衣的女士——卡美伊”。这幅肖像引起了争论,但总的说来是成功的;有人甚至把它同马奈的肖像画相媲美。这幅肖像充分显示出了莫奈的个性:他对造型的淡漠态度,以及这个女人的动势和她的裙子上颤动的光都赋予整幅画特殊的说服力;由此而产生了一种动力感和生动性。

同年,莫奈展出了“圣日尔曼·俄塞罗瓦教堂”一画,这幅画对于他未来风格的发展具有更大的意义。油画是他从罗浮宫的一个阳台上画的,这幅画是要表现树叶上的反光。并排的笔触生动地表现了空气的振动,依靠这些笔触的结合而取得了绿黄色的光和绿黑色的影的生动效果。这里的用笔方法已经省印象主义①的了,但色彩还不够透明,甚至蓝色的阴影也还是浑浊的;它们画得就像是黑色。教堂和房子在颤动的树叶相比之下显得过于密集了。画中没有整体的形象,但树叶的画法却给我们透露出一点莫奈的色彩理想来

“穿绿衣的女士——卡美伊”是在画室里完成的人物画;“圣日尔曼·俄塞罗瓦教堂”是在外光下画成的风景画。“花园中的女人”一画把这两种观察方法结合起来了。这里的画面基本上是根据一幅照片安排的,这说明莫奈并不介意使构图服从了自然景物的偶然性。照片本来也该使莫奈想到空间的深远效果的,然而,莫奈对此也并未介意。使他感兴趣的仅仅是平面和色彩对比而已。正因为这幅画的人物没有立体感和起伏,色彩才能在这里大放其光彩和充分显示其多样性。妇女衣裙上的花饰,草坪上的鲜花,突出在大片浓绿之中的叶子,从树叶的空隙之间透露出来的天空,穿透阴影的光线,这一切造成了一幅色彩妍丽的镶嵌画的效果。但这幅油画缺乏色调效果:光线和阴影落在了人物所占据的同一个平面上,因此,光线不能渗透人体,不能成为形的实体。大片固有色起了过多的作用。所有这些合在一起,与其说是真实表现了所见的事物,不如说是一种公式,但这种公式正是一个空前大胆的纲领。这一纲领的公式化一旦消失,光线便将渗入中间调子,生命也将渗透每一个笔触,而整体的统一也就将要形成,那时,艺术就会变得花团锦簇,印象主义就要完全成熟了。

印象·日出和印象主义的诞生

1872年,莫奈创作了扬名于世的 “印象,日出”。这幅油画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由于它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有位批评家就借用词画的标题,嘲讽以莫奈位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创造的青年画家位“印象主义”,这一画派以此得名。这幅画在1874年3月25日开幕的印象派画家第1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这幅作品是莫奈画作中最具典型的一幅。

为历史铭记

莫奈在视觉观察方面无疑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天才。他善于从光与色的相互关系中发现前人从未发现的某种现象。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光与色上,从而找到了最适于表达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变化的形式,他把这种光色明度差别变化从绘画的各种其它因素中抽象出来,把它提到了不可攀登的高度。莫奈的视觉观察是天才的、创造性的、非凡的,可是在这种观察的背后又是什么呢?他所看见的东西同他所感觉和他所想象的东西之间关系又是如何的呢?

莫奈在1874-78年间在阿尔让特依所画的一些画可以回答这些问题。如创作于1872年的“阿尔让特依的帆船”。在这幅图里中间调子代替了色彩对比,但不是借了色彩的混合,而是通过形成一种光的综合作用的色彩分解或组合。黑色已不再出现于画家的调色板,剩下的只是造成明与暗的光谱色彩,它们形成了形的实体。统一的色彩风格很自然地遍及整个画面:远景和近景,物体、水和天空,把这一切改造成为一种美妙动人的景象,而浑然一片、不分层次的空间透视,则把这远景和近景联成一个整体。紫色和黄色的调子同河水和天空的蔚蓝色交织在一起,这些颜色的调子差别把这些自然现象区分得清清楚楚,而且平静如镜的河面,仿佛就成了天穹的基础。几何学的透视已被忘却;它已让空气的不断运动代替了。每一种颜色单独看来十分柔和,它们的整体却又是强烈的;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天边焰火弥漫,白昼即将消逝的图景,一条大帆船静静地停在一片灰色的半阴影之中。这是一个幻想家的直观,在这烟雾缭绕、夕阳西下、一片忧郁的气氛之中,莫奈仿佛就是那光的生命,直接参与着它的逐渐熄灭。这是莫奈创作中的丰收时期,是他创作了色彩的传奇。

圣拉查尔火车站

绘于1877年的“圣拉查尔火车站”是一幅表现巴黎火车站的画,这是一个日常生活场面的实际“印象”。莫奈神往于光线穿过玻璃顶棚射向蒸气烟云的效果,神往于从混沌之中显现出来的机车和车厢的形状。莫奈相信光线和空气的神奇效果是最为重要的,他巧妙的平衡了画面的调子和色彩,这幅画出色的表现了力量、空间、对比和运动。

1883年莫奈过日维尔尼定居,他在那里建造了一座小花园,以便在那里画画;他在池溏里种了许多莲花,这使他发现了实现他纲领的主题:画一些坚硬的形体、水和空气,尽量使它们融合在一起。这便产生的组画“睡莲”,“仙女池,玫瑰色的和谐”就是这组画其中之一。这幅画反映了莫奈一种物我两融的愿望,但它没有一点悲怆的情调。

每一个研究莫奈创作活动发展的人都会发现,如果说最初的命运促成了莫奈的发展趋势,那么后来就是他自己创造了他的命运。之所以莫奈成为“印象主义”风格奠基人、被他的朋友公认为“班首”,是因为莫奈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从所周知,印象主义意味着感觉和观察方式的变革,它不仅改变了绘画,而且改变了雕塑、音乐、文学,就是到了今天,它也没有失去影响力,仍然改变着我们。

代表作

<<日出.印象>>
<<阿尔让特伊大桥>>
<<阿尔让特伊的帆船>>
<<卢昂大教堂>>
<<睡莲>>

补充内容:

1840年2月14日,莫奈生于法国巴黎。恰巧与著名的法国雕塑艺术大师罗丹的出生年、月、日完全一致。父亲库路多、阿多洛夫、莫奈是一位商人,在法国北部港口阿弗尔与他的姐夫合伙经营着一家仪器店。莫奈5岁时。来致函父亲的身边。在当地就学后,他将学校视同牢狱,在悬崖和海边嬉戏的时光多于听课,故此学习成绩不佳,在班上总是排在倒数几名的位置上,这个孩子唯一的爱好是绘画,他常常在笔记本上作素描,以老师和同学为对象画漫画,日积月累,倒也掌握了一些绘画技巧。不过,父母对此不赞成。小莫奈乐此不疲,加上与生俱来的秉赋,几年过后,他的漫画居然开始在文具里展出并且出售。15岁的时候,莫奈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他为自己作品开出的 格是每幅20法郎。经过画商的介绍,这位少年画家被专门描绘海上风光的画家布丹所看中,二人从此结识。布丹动员他“学习用油画和素描来画风景”,乍开始莫奈并没在意,甚至是找借口有礼貌地加以拒绝。由于布丹的一片诚心,终于感动了这位少年。自学成才的布丹,习惯于在露天作画,他主张“一定要去寻找自然的纯朴的美”、“要顽强地保留最初的印象”。对此,莫奈也深以为然,因为在他的内心里也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从1858年起,莫奈开始从布丹那里接受了有同于学院派的绘画思想,学习并动笔画外光画。布丹所强调的:要特别注意对所描绘对象的第一印象、要注意光。更是在他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就在二人一起到户外作画的过程中,莫奈创作了一些有关阿弗尔港、海港、日出、海上小船等题材的作品。其中的1幅还与布丹的4幅作品一起在鲁昂的展览会上展出。此后不久,在布丹的建议下,莫奈于1859年5月到了巴黎。
在巴黎,他看到了特罗容、杜比尼、柯罗等人的作品之后,极为赞赏。经布丹介绍,莫奈与巴比松画派的画家有了接触,认识了该派代表人物之一的特罗容。特罗容提醒他“道德要进一个专门画人体的画室,要学习素描”,要“常常到乡村去画速写”。1860年,莫奈进了斯维赛学院,练习人体写生。这个所谓的“学院”,不过是一间画室,斯维赛是它的主人的名字,这里既不讲课,也没有考试,只要交上一点钱,就可以画人体模特儿。在这里,他接触到了后来成为印象派的一些画家,比如毕沙罗等。在这里,还创作了一些风景画。
这一年的秋天,经抽签决定莫奈需服兵役。此时,其父提出只要服从父母的意愿,安心在家做生意,就可以出钱雇人替他从军。莫奈对此毫不理会,毅然参军,入伍后被编入法国的非洲军团。不久,即随军到了阿尔及尔。在画家的眼里,非洲的景色与光线是美丽迷人的,经过部队的允许,他得到了可以作画的时间,在那里,他曾为队长的夫人画了肖像。
1862年初,因为贫血,莫奈从军营回到阿弗尔家里养病。这时他认识了荷兰画家琼康,并与琼康入布丹一起从事创作。布丹作画的纤细,琼康对动感的重视,以及二人注意捕捉第一印象的画风,都给这位初出茅庐的画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医生提出警告,如果莫奈回到非洲,将对他的身体极为不利,11月间,莫奈的父亲向当局提出了免除独生子兵役的申请,在交付了一定的费用之后,莫奈再次到了巴黎。并进入了古典派画家格莱尔的画室。在画人体的习作中,格莱尔要求大家按照古典的范画来修正自己的作品,要将人体描绘的尽量完美。莫奈则坚持准确、真实地反映模特儿的特点。他的主张得到了同室的巴齐依、雷诺阿、西斯莱的赞同。
这一年举办的沙龙落选画展中,莫奈看到了马奈的作品之后,受到了震动和启示。在1863年,借复活节的休假之机,莫奈将同窗的画友带到了巴黎南郊巴比松村附近的枫丹白露森林,在那里进行创作。在外光下,大家创作了一批具有巴比松风格的作品。
1864年,莫奈与这些画友离开了格莱尔的画室。来到了昂弗勒作画。在这里,莫奈的两幅描绘塞纳河的风景画《落潮的埃沃海角》(图2)与《昂弗勒港》,由于不同于学院派的造作手法,被选入1865年官方沙龙。这一年里,他在枫丹白露开始了大幅油画《草地上的午餐》的创作该作品于1866年问世。在总结了马奈同名作品在“沙龙落选画展”上引起的争议的基础上,莫奈是在画景之后才描绘的人物。画面上的人物朴实无华,具有自然的动感,显示了画家的现实主义功力。1866年,以恋人卡缪为模特儿,全身大幅肖像画《绿衣女》(图6)在同年的沙龙展出,该画受到了评论家左拉的好评;有一位诗人为作品乌 诗,被发表在《艺术家》杂志上;有的画商还要求莫奈根据原作再复制一件,准备送到美国去。由于这次的成功,家里恢复了对他经济方面的支持。
同年夏天,莫奈创作的《庭院里的女人们》(图7),在1867年沙龙中落选。1866年的秋天,为了避开讨债的人,莫奈自毁了约二百幅作品后,回到阿弗尔。这时他的经济状况十分不妙,原因是父亲对于他和卡缪的关系很反感,从而断绝了经济上的支持,莫奈作品的销路又尚未打开。为了解决继续创作用的画布,他不得不将业已画好油画上的油彩刮掉,重复使用。1867年,怀孕的卡缪为莫奈的父亲所不容,留在了巴黎,莫奈住在姑母家。7月卡缪生下第一个孩子,只好请在巴黎的巴齐依作教父代为照顾。此后的几年中,莫奈始终在阿弗尔及其附近,与布丹、琼康,有时与库尔贝一起作画。在这个时期里,由于与父亲的关系紧张,经济拮据,生活艰难。为此,莫奈曾一度有过轻生的念头。1869年,他回到巴黎,参加了“盖尔波瓦咖啡馆”里艺术家的聚会。可能因为很早就离开了学校自感在受教育方面的不足,故而很少参与争论。这时他的穷困程度,从8月间写给巴齐依的信中可以看出,信中提到:由于雷诺阿送来的面包,才没有饿死。一个星期屋里没有炉火、没有照明。到了该月月底,颜料用光,不得不停止了作画。这时候的巴齐依也穷的典当了自己的表,雷诺阿连寄信的邮费都凑不齐。对于莫奈也是爱莫能助。
1870年6月,莫奈与卡缪正式结婚。9月,莫奈将妻、子托付给布丹照顾,只身一人去了伦敦。在那里与杜比尼、毕沙罗相会,然后,和毕沙罗一起在泰晤士河及公园中作画。在参观美术馆时,英国画家透纳(1775-1851)。康斯太勃(1776-1837)的作品,使其为之倾倒。为了给莫奈的作品找到销路,经杜比尼介绍,在这里认识了画商丢朗、吕厄。此人对于穷画家们表示了同情,在经济方面从此一直在支援着他们。
1871年初,父亲去世,莫奈离开英国。在杜比尼的动员下,到了荷兰并滞留到年底。在阿姆斯特丹,他看到了日本 的“浮世绘”版画之后,其中色调极富生气的风景画,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日后,他曾说到:它们的精致,使我欣喜。我赞成它们的美学原则,利用阴影引起实感,利用片断引起整体感。荷兰的港湾、运河、教堂、人家,特别是那里的风车,使他着迷。回到巴黎后,在马奈的帮助下,莫奈在巴黎以北的阿让特伊定居。对水情有独钟的这位画家,于1873年在塞纳河上建造了船上的画室,此后,他经常在船上作画。充分运用了不同方向,角度的光照、颤动的空气来描绘水及水面上的景物,通过鲜明的轮廓,阴影以及闪动的亮点,创伤了一批作品。此时,与他一起进行创作的还有西斯莱、马奈、雷诺阿。
1872年,莫奈创作了日后扬名于世的《日出、印象》。这幅油画描绘的是从远处观望阿弗乐港口晨雾中日出的景象。它在1874年3月25日开幕的印象派画家第1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这幅作品本不是莫奈画作中最典型的,但是,由于一位名叫勒鲁阿的评论家,在4月25日的《喧噪》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印象主义的展览会》的文章之后,此画才名声鹊起。该文对参展的许多作品逐地进行了潮讽,针对莫奈的《日出、印象》,他写道“糊墙花纸也比这海景更完整”。与这幅作品标题不无关系地,该文作者将这次展览会戏谑地称之为“印象主义的展览会”。加之莫奈本人曾经表述过“我所画的不过是印象而已”这样的观点,以及以他为首的这批年轻画家,确实注意捕捉对描绘对象的最初印象等因素,尽管这些画家中有要并不同意这个提法,但印象主义、印象派这个称号已经是不胫而走。以致在1877年第3次联展时,干脆将其用作展览会的标题。1874年的这次联展,是由莫奈倡议并和朋友们一起组织的独立画展出 ,以摄影家纳达尔腾出的几间工作室为展厅,参展画家共有30多人,其中包括德加、毕沙罗、塞尚、雷诺阿、西斯莱、摩里索等。参展作品共165件,其中莫奈作品12件,通过这次展览,事实上确立了莫奈在印象派画家中的领袖地位,画家本人也已形成了用光、色的变化,来表现所捕捉的瞬里印象的画风。作为这一新画风的典型作品,当数这次参展的莫奈的油画《卡普辛大街》(图17)。
1875年,经济上再次跌入窘境的莫奈,又向朋友们伸出了求援的手。6月份,在给马奈的信中他写道:从前天起,已身无分文,肉铺和面包房都不再赊帐。你能够寄给我20法郎吗?1876年,在第2次联合展览会上,展出莫奈作品18件。对于此次展览,社会上反映比较冷淡。莫标的油画《穿和服的女子》(图15),以2千法郎的高价售出。同年,画家还创作了《火鸡》(图14)等作品。并开始了有关圣拉扎尔火车站的一系列创作(图19上其中之一)。1877年,第3次联合展览会在丢朗、吕厄的画店中举办。展出作品共252件,莫奈作品30件。为了维持生计,画家以每幅40—50法郎的低价,卖给了画商肖凯一部分作品。
1878年3月,当卡缪生下第2个孩子的时候,莫奈又面临困境,他在写给左拉的信中说:家中无法生火,妻子又在病中,昨天我跑了一天也未借到钱。在另一封信中又说:如果明晚我付不出6百法郎,我们将被赶到街上。在生活的重压下,加上长期与官方沙龙对立的结果,背离了当时被多数人维护的路线,这时的莫奈已在考虑如何适时抓住机遇,改善个人处境。于是,在1880年将自己的两件作品送交了沙龙,莫奈此举被德加视为“变节”印象派画家之间出现了裂痕。为此,莫奈没有参加第5、6次联展。
进入80年代,大海成了莫奈新的创作源泉。此后的几年当中,在英法海岸,埃托塔等地,莫奈多次捕捉光与影的瞬间效果,创作了一批较之以前更富有冲击力的作品,为此有人将这一时期称作莫奈的“埃托塔时代”,图31、32是这个时期作品中的两件。
1882年3月1日,第7次联合展览会开幕,据马奈说:在这里,他“发现了印象主义的全部光辉作品”。这次展览中有莫奈作品35件。1886年的第8次联合展览,也是最后的一次,莫奈没有参加。它标志着印象主义运动的解体。
自从1883年起,莫奈开始在吉维尼定居后,再也没有迁居。吉维尼位于巴黎沿塞纳河到鲁昂的中间。住所内环境幽美,景色宜人,有林荫路、花坛、池塘、小桥┉画家晚年的许多作品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1889年6月,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莫奈与罗丹两位大师举办了作品的联合展出,其中包括1864—1889年莫奈的作品66件,博得了好评。
进入90年代,莫奈创作了若干组作品,即“组画”。所谓的“组画”,就是画家在同一位置上,面对同一物象,在不同时间、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画作。这大概是莫奈晚年作品中的一个特色。比如1890—91年间,对同一干草垛,画家分别对在不同季节的早、午、傍晚的阳光下,物体所呈现出的不同色彩,任职多达15次的描绘,图44、45是其中的两幅。在1891—92年间,以同样的作法创作了“白杨组画”,图46、47是其中的两幅。1900—04年间,创作了“伦敦风光组画”,图51是其中的一幅。当1892—974年创作“鲁昂大教堂组画”时,莫奈租下了教堂对面的一间房子,从天明开始动笔,随着阳光的变化作画,一天下来,作品竟有20件,图48、49是其中的两幅。在进行这种创作时,他常常是很早起来,满载着成车的画布,根据日光的变化,每隔两个小时改画一幅。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创作的组画还有《睡莲》。1900年11月,在丢朗、吕厄的画廊展出莫奈的《池中睡莲》组画26件,获得极大成功。1904年,又在该画廊展出了刚刚完成的有关泰晤士河风光的组画。
1908年9—12月,莫奈与夫人阿里斯一起前往威尼斯旅行。南国的风光、温和的气候、湿润的空气,映在水面上的白云、建筑物,这一切都激起了画家的创作欲望。在这里他创作的作品达30多件。图52、53是这些作品中上两件。
1911年5月,继1879年莫奈夫人卡缪去世后,他的第2位妻子阿里斯又先他而去。画家深陷于悲痛之中,视力也随之下降。1914年,47岁的长子在长期患病后不幸亡故,已是高龄 的莫奈更是形单影孤。在老朋友,曾任法国总理的克雷孟梭的劝说下,莫奈在自己的庭院中建成了长23米、宽20米、高15米的大画室,并着手创作大型装饰画《睡莲》毓系列。1922年3月,他决定将完成后的该大型装饰画捐献给自己的祖国,4月12日,他在“赠与书”上签了名。不久,由于白内障,画家几乎丧失了视力,9月,被医生禁止作画。转年后,经过手术,视力有所恢复。1925年,85岁的老画家独自一人,又在画定室、室外投入了大型壁画的创作之中。在人们期待的目光里,这件足以反映出画家对光与色认识的深度,描绘技巧娴熟的大型壁画《睡莲》,业已耗尽了他的全部心力。就在这件巨作完成的第2天、1926年2月6日,这位仅存的印象派大师永远地告别了人间,按照既定计划,《睡莲》被安置于卢浮宫旁、原法王亨利二世王后的土伊勒宫里宫中桔园的 园形大厅,作为永久性陈列品。1927年建成的该厅,被誉为“印象派的西斯廷礼拜堂”。(西斯廷礼拜堂内有波提切利等名家壁画,特别是米开朗琪罗的《最后的审判》,更是驰名世界)按照死者生前愿望,在他去世的第2天上午,举行过简单的告别仪式之后,即将遗体安葬于当地莫奈夫人的墓地。送葬的除去一些艺术家外,还有当地的群众,以及克雷孟梭,期间并未安排讲话,献花等。在静静中大家送走了这位艺术大师。
从印象主义的产生、发展看,始作俑者非马奈莫属,但真正完全实现印象主义理念和技法、并且一以贯之的当推莫奈。是他将毕生精力献给了对西方画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印象主义,是以他为首的一批艺术家的不懈努力,突破了此前学院派的保守思想,极大地冲击了19世纪后半叶占据西方画坛统治地位的官方艺术,从而为掀开西方现代绘画史新的一页,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应该说莫奈是印象派画家中最先获得成功的人,尽管后来的野兽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并未遵循印象派创立的一些原则,但创立这些流派的艺术家,都从印象派那里汲取过营养。
还要提及的是印象派的理念、技法,本是基于现实的观察而提出的,但是,由于热中于描写光与色,甚至将其神秘化,从而出现了不顾及现实物象的倾向。莫奈曾说过:作画里,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兰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因此,就出现了画家的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了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或只是局限于表达在一定条件下,景物着光给画家留下的瞬间印象上。因此,就有可能导致只抓住了细微的变化,而失去了解对全局的把握;只反映了微妙的色彩层次,而忽略了景物形体的后果。

『肆』 大风车~《我的DV日记之滑板女孩》里面的那个英文歌叫什么名字

链接:https://pan..com/s/1bXnXMeO2CGIDiJbh4n7jDw

提取码:m1a5

『伍』 80后急求大风车播过的动画片名~~

《鲁宾逊一家漂流记》

内容简介:
鲁宾逊一家五口:知识渊博的医生鲁宾逊爸爸;胆小温柔的护士妈妈安娜;一心想当音乐家个性比较柔弱的哥哥法兰斯;非一般乐观坚强,很有善心却也很野孩子性格的芙萝拉;还只有三岁的乖巧小弟弟杰克,本是一个居住在瑞士的和乐家庭。因爸爸受到邀请,决定举家迁移去澳洲。途中,他们搭乘轮船的遇到海难,因为种种原因,只剩下他们一家人被遗留在随时会沉没的船上。在万能的爸爸的带领下,一家五口制做了一个木伐漂流到不知名的小岛上,开始了他们的荒岛求生...抵抗神出鬼没的野兽、DIY建造树屋与独木舟,种菜打猎养家禽...在信念与爱的包围下,克服环境和心理的困难重返人类社会...

全集视频: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2783351.html

『陆』 跪求歇后语!!!!!!!!!!!!

八级工拜师傅——精益求精

八十岁学吹打——上气不接下气

八月十五的月亮——光明正大

半夜吃柿子——专拣软的捏

半夜三更放大炮—— 一鸣惊人

抱住木炭亲嘴——碰一鼻子黑

抱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

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
生非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

(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

『柒』 动画城 还是大风车播过的动画 有个场景是一个屋子或者城堡(记不清了)周围环绕一圈森林

《鲁宾逊一家漂流记》

内容是国外的一家吧 好像生活在丛林里,自己建的木屋好像是在树上记不太清了,反正是很温馨的一家,爸爸妈妈女儿儿子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能想起来的几个镜头就是一家人围着木桌喝汤... 就是很快乐的感觉
内容简介:
鲁宾逊一家五口:知识渊博的医生鲁宾逊爸爸;胆小温柔的护士妈妈安娜;一心想当音乐家个性比较柔弱的哥哥法兰斯;非一般乐观坚强,很有善心却也很野孩子性格的芙萝拉;还只有三岁的乖巧小弟弟杰克,本是一个居住在瑞士的和乐家庭。因爸爸受到邀请,决定举家迁移去澳洲。途中,他们搭乘轮船的遇到海难,因为种种原因,只剩下他们一家人被遗留在随时会沉没的船上。在万能的爸爸的带领下,一家五口制做了一个木伐漂流到不知名的小岛上,开始了他们的荒岛求生...抵抗神出鬼没的野兽、DIY建造树屋与独木舟,种菜打猎养家禽...在信念与爱的包围下,克服环境和心理的困难重返人类社会...

『捌』 电影《美女与野兽》中有哪些容易让人忽略的细节

有细节体现电影的原型《丘比特与普赛克》。

片中贝尔的父亲莫里斯是个爱倒腾的发明家,经常拿着自己发明的东西去市场上售卖。在贝尔回到家中的时候,看到父亲正在鼓捣一个音乐盒,其外观的风车造型和里面的装饰都跟之后贝尔和野兽穿越到老家巴黎时所看到的场景十分相似。等等。大家还知道细节呢?

『玖』 求裙子里面是野兽的漫画资源!!!!

我也找了半天但是我也没找到裙子里面是野兽的资源
然后我找到了另一个解决方法就是
在应用商店下载漫节奏(里面有很多白嫖漫画就是有点卡,卡的你就别等着,点下一个版本,一般卡的他也加载不出来了)
打开后点下面的发现,在搜索框里输入
找到一个能看的版本(往后找,前面的不能看)
找到一个能看的之后有一些不能看的章节根据他说的在网盘上下载原图就好了
题主试试吧,除此之外我也没找到其他的办法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