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读什么有感作文《共七篇》
《詹天佑》读后感
读完詹天佑这篇课文,我的心情久久未能平静。文中写詹天佑是一个怀着满腔热血报效祖国、热爱祖国的人,北京到张家口这段铁路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完成的。
当时情况非常紧急,一些帝国主义就出来阻挠,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就这样事情闹了好久都得不到解决。终于,振奋人心的时候到了,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但是有些外国人说:“能在北京到张家口修筑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出现呢。
但是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詹天佑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毫不犹豫做出决定报效祖国。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不能有一点马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詹天佑对工作人员非常严格,对工作一丝不苟。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这句话我体会到了在野外工作环境恶劣,但不管有多么危险,他都坚守在岗位上工作。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去信心。这句话我体会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有着为祖国争光的坚强决心。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上打一口竖井,再向两边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这句话我体会到了詹天佑艰苦奋斗卓越的才干和高度智慧。
这就是我读完这篇课文感受,他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等我长大了我也要像詹天佑一样报效祖国、热爱祖国,不再让外国人欺辱中国人民了。
读《没有路时,还可以飞》有感
暑假的一天,我在家拿起一本我在学校订的《阅读年选》看了起来,其中,有一篇文章《没有路时,还可以飞》让我看了之后深受教育,思绪万千。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出生在英国的赫尔姆肖在三岁时被诊断出患了自闭症,母亲为了不让孩子生活在孤独的世界里,试了多种治疗方法,却没有效果。一天母亲陪着女儿赫尔姆肖看漫画,书中描写一只小鸭子身后的桥被洪水冲走了,前面又有条大狗,小鸭子飞了起来,漫画旁边有一行字:“没有路时,还可以飞。”恰好女儿在一旁照着那页漫画画画,母亲深受启发,决定让女儿绘画。一次,母亲带赫尔姆肖看画展,女儿又拿起笔在现场画了起来,一个画家赞叹她的画很有想象力。于是,三岁的自闭症女孩因画出惊世之作而轰动世界。记者采访女孩母亲时,她说:“自闭症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上帝虽然没有给女儿留下可走的路,却让她能够飞翔。”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联想到我自己,有时做什么事情,只要遇到一点困难,我就会放弃,失去信心。今年暑假,爸爸让我溜滑板,我想:“溜滑板这玩意多简单,只要站在滑板上,把身子扭一扭,不就ok了吗?”可是,由于不屑一顾的态度,我刚一只脚踏上去,另一只脚还没站稳,滑板像愤怒的野马把我扔了下来,我又试了一次,这次更惨,我双脚刚踏上滑板,以为顺利过关,可却失去平衡摔了下来,差一点把我一颗门牙跌掉,一个下午下来,我成了一个“大花鱼”,到处青一块、紫一块,最后以惨不忍睹收场,很快我就放弃了。比起赫尔姆肖,我羞得无言以对。
这篇文章让我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用心、专心、耐心、恒心,这样就没有什么事做不到、达不到的。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嘛!
《熬鹰》读后感
我们知道,苍鹰是“鸟中之王”,也素以暴烈悍野著称。然而,一直充满锐气、精力十足、桀骜不驯的它们不慎被猎人捉住了!它们只得拼命地冲撞、挣扎,想重返蓝天,自由自在地翱翔,可无济于事,因为猎人用特意制造的细铁链拴住了它。猎人在隐秘的处所开始了对它的磨练,一日日消尽它全身的戾气,直至它眼中集结的怒气消散殆尽,然后驯服地舒展开身体,眼睛透出温和顺从的光。
猎人的这种卑鄙的驯服异类的手段,是如此地残忍,怎能不让人胆寒?苍鹰由开始的傲气,到被猎人一再地折磨逐渐逝去的怒气,再到最后的温和顺从,一个自由的灵魂慢慢消失,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一震。通过《熬鹰》,我们看到了鹰的喜怒哀乐,它不再属于自己,而只懂得讨主人欢心,被主人利用,可悲可叹!不过,也有的人拥有广博的爱,古时候,有一位和尚特别喜欢鹤,一次,别人送他一对小鹤,小鹤长大后,他舍不得和它们分开,就把鹤的翅膀剪短了,这样,鹤就飞不起来了,可是事后,他想:“鹤是飞鸟,本该在蓝天白云间自由飞翔,我为什么谈剪短它们的翅膀呢?”后来,等鹤的翅膀长丰满了,他就把它们放飞了。从这两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种是自私的爱,而另一种是广博的爱,哪一种更让人油然升起钦佩之情?答案是很显然的,只是人们有时候难免会犯这样的错误。记得有一次,家里花盆住进来一只鸟,它安营扎寨,然后生下了蛋,孵出了六只可爱的鸟宝宝。我想,能不能把六只鸟留下来,放在笼子里养起来?这样我也不孤单了,我去征求妈妈的意见,可妈妈问:“如果让你离开妈妈,你会有什么感受?”“我会感到孤单难过!”“对啊,鸟儿也是有感情的,你这样把它们强行分开,是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爱?”于是把小鸟留下来的念头也就自然而然地在我脑中消失了。
是啊,动物也是有感情的,我们不能再让它们哭泣了。
《芦花荡》读后感600字
一个将近花甲之年的老人,时常穿着一条蓝色的破短裤,拿着竹篙,站在与他相依为命的船上。他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他有短短的、精神的花白的胡子,一双眼眼睛格外的尖利有神。
在战争年代,不管是男女还是老少,都在巧妙地与敌人作斗争。这位不知名的老人,就是没用一刀一枪,让一群日本鬼子蹬腿就去了西天。
他自信。悠闲地撑着船,在夜晚给被敌人严密监视的苇塘里的队伍运送柴米油盐,有时还会带来一两个远方赶来的干部。他对苇塘里负责的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他在密密的炮火中不慌不忙地穿梭,从没有子弹挨过他的一根毫毛。
他有柔情。在护送两个漂亮的女孩子去苇塘的时候,话语里灌着快要溢出来的慈爱。他温柔地安慰着紧张的孩子:“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到苇塘里,还有大米和鱼吃。”他真心地赞美洗脸的小女孩子:“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啊!”
他自尊心强。带着女孩进苇塘而让大菱挂了花,觉得没脸见人。本来大菱挂花是敌人的子弹,又不是他给打的,他却如此内疚与自责,觉得是自己没有保护好受伤的孩子。
他机智,想到利用鬼子们的贪婪而在船头放一捆清香而智慧的莲蓬,还自己悠悠地吃莲蓬,引诱敌人进埋伏圈。
他勇敢,单独面对众多的鬼子,他灵巧地划着船,一撑篙,让船溜溜地转个圆圈,装着张皇失措,七拐八拐地让鬼子毫无防备地“上勾”。
他有仇恨,在大菱负伤时打下包票:“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这个铁骨铮铮的英雄汉,在第二天用行动证实了前一天的诺言!
他自信、他自尊,有柔情,又有仇恨,他机智,还勇敢。他是在炮火中悠闲而自由地飞翔的鱼鹰。
这个鱼鹰就是孙犁《芦花荡》中的老头儿。
《金色的脚印》读后感
以前,我对狐狸的印象非常坏,觉得它狡猾、凶残、无情无义。这样的家伙,我恨到了极点。
但自从读了《金色的脚印》一文,我对狐狸由恨转到爱,又由爱转到敬。原来狐狸也是有感情的动物呀!
《金色的脚印》主要讲一只小狐狸捉到正太郎家,它整天不吃不睡,眼里总流露出悲伤。有一次,正太郎看见老狐狸晚上偷偷来给孩子喂奶,并且由公狐狸放哨。更让他吃惊的是,狐狸爸爸和狐狸妈妈为了照顾小狐狸,竟在他家的地板上做了个窝,住了下来。这些是都被正太郎一五一十地看在眼里,他被感动了,便把小狐狸放了。小狐狸和父母又团聚在一起了。
读到这里,我被震撼了!狡猾的狐狸竟然椰油这样深的爱子情,它们也能想人类一样有感情。狐狸使我感受到了父母之爱的伟大!
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贡献出一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爱正在包围着:在我们伤心的时候,“爱”便安慰我们;在我们灰心的时候,“爱”便鼓励我们;在我们犯错误的时候,“爱”便变成了善意的批评……所以我们大家应该珍惜这份爱,因为它来之不易。
但是现在的人为了钱还在猎杀动物,我乡向他们说一句:“动物和人一样,都有感情和生命,不要再猎杀动物了,让我们大家和睦相处,做个朋友把!”
《金色的脚印》读后感500字
前几天,我们学了《金色的脚印》这篇文章。至今,那浓浓的情谊还感动着我。
这篇文章,我才明白了狐狸并不是没有良心的,它们也有善良的一面。就比如文中:“路上,正太朗一不小心,踩到了崖边的积雪上和雪块一起头朝下栽了下去,失去知觉。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正太朗得觉脸蛋热呼呼的。他费力地睁开眼,朦胧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正不停的舔他脸颊和嘴唇。另一只蹲在他的胸脯上,温暖着他那疲倦身子……”它们懂得知恩图报爱是伟大的。不但人的心里蕴藏着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动物里也有。不管它是多么凶猛无情的动物。在它们的心中,那份亲情永远是最宝贵的,永远散发着金色的光芒。
就以这篇文章里的狐狸来说吧。虽然小狐狸是被铁链拴着的,老狐狸也分明知道这样做是徒劳的,但它们还是一有空就咬那根拴铁链的木桩。它们不在乎累吗?不,它们在乎。但是为了救出自己的孩子,它们宁愿上刀山下火海,这点算得了什么?这种生死相依、爱子情深的亲情怎能不让人感动呢?它们所留下的脚印难道不是金色的吗?
不是互助的。只要每个人都伸出援助之手,献出自己那九牛一毛的关爱,哪怕根本不引起人的注意,但是我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这种报答有可能是至关重要的,是永久温暖着心的一丝爱意!
《金色的脚印》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正太郎,当时是可怜这些狐狸们而给它们送食物吃,但是出人意料,当自己在生死关头时狐狸救出了自己,动物都是有灵性的,当你关心它时,它会想尽法地报答;当你残害它们时,它也会伤害你。动物和人类同在蓝天下,同在大地上,让我们一起来关心、保护它们,跟它们交朋友,一起在共同生存的天地里玩耍,我替动物们在此呼喊:"请口下留情,我们不是桌子上的饭菜,人们使用的材料,是一个个小生命!拿出你们的良心吧,我们会报答你们的!"
读了这篇文章,两种情意--亲情、友情一直震慑着我的良心。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
暑假我和妈妈共读了我的“营养小书包”,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百条裙子》。他让友爱的种子在我的心里成长,我愿友爱种在每个人的心中。
一看书名《一百条裙子》,心想:谁能有一百条裙子,是不是家里很有钱。迫不及待地看下去,女主角旺达出现了,她竟然是一个很穷的女孩。就是这个几乎不怎么说话的女孩,一开口就说自己有一百条裙子,这怎么可能。
看完这本书,我在心里感受到旺达这一百条裙子是真的。这一百条裙子就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旺达受尽了同学们的冷落、嘲笑、最后转学了,可是她没有恨同学,却把友爱留给了大家。
唉!我们班的付加林就像旺达一样,就是因为一年级的时候,大家说她中了铅毒,所以我们班同学都不愿意理她。她没有一个朋友。甚至有些男孩还欺负她,她每天上学、放学都是一个人走,谁也不愿意跟她一起走。我想付加林一定很难受。我以后要帮助她,我以后要多跟她玩,这样她就不会寂寞。
我要向旺达一样,宽容的对待别人,让友爱种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让我们的班级、让这个世界充满阳光。
我要说的话:我真希望旺达是我们班同学,这样她就可以也会我设计漂亮裙子,我最喜欢穿漂亮的衣服了。当然,我一定不会嘲笑旺达,我会关心她,和她成为朋友。
这是我七月份写的一篇读后感,觉得还行,就让妈妈发了上来。请各位老师、博友多多指导。
《一百条裙子》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一百条裙子。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公旺达,她是一个小女孩,因为她很穷,买不起裙子,身上只有一条破旧的裙子,她也非常可怜,失去了母亲,得不到母爱。大家应该同情她,但她的同学却嘲笑她。
故事是这样的:因为公旺达只有一条破旧的裙子,但是有一天,她却和大家说自己拥有一百条各式各样的漂亮裙子,可大家不相信她有一百条漂亮裙子,随之而来的是更加的嘲笑她,甚至捉弄她,但她拥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不但不报复大家,而且更加执着的说自己有一百条漂亮的裙子,因为这是她的梦想,所以她不会轻易改变。之后有几天她没来,大家却没发现,就连老师也没发现,最后公旺达要转学了,临走时,她送给大家自己画得一百条漂亮的裙子,此时,大家感到很后悔,同时也发现她是那么的聪明、能干,又是那么的深爱着他们。于是大家决定一起找回可爱的旺达,当他们找到旺达的住处时,她却离开了,但是她已经原谅了捉弄她的同学,因为她是多么的善良和宽容啊!
读了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让我知道了我们要像旺达一样,学会包容,坚强,对自己的理想境界而努力。而且人与人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齐心,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大家可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伸出双手来帮助、安慰他们,而不应该嘲笑,捉弄他们!
❷ 五年级读后感
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
人生就是一艘荡漾在生命长河中的小船,会经受数不尽的风风雨雨,也会享受数不尽的万里晴天。
一个人会在一生中经受许许多多的浪头,浪头总是汹涌无比,让你胆战心惊,充满得失之患。但是,小船是被浪头击倒还是平稳地渡过,真正掌握它命运的是你!你既可以让它从风浪中走出,又可任它被浪头击倒,掉在长河的漩涡里,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于你。
今天,我读了《鲁滨孙漂流记》,感觉这本书正印证了这个道理。
鲁滨孙——一个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鲁滨孙——一个能够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为梦想而拼搏的人;鲁滨孙——一个真正的勇者,他能在一座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独立的度过二十八年的时光……一切的一切,都说明鲁滨孙是个敢于冒险、百折不挠的人。
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无数革命学子们为攀上学之高峰,经历了无数次没有硝烟的战争;无数位企业家为了能够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在商海中拼搏了多少年,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水和汗水……他们是我们的榜样,但我们又何尝不愿意为自己的人生去闯练闯练、拼搏一番呢?
❸ 一百条裙子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谁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原因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01
❹ 《给别人推荐一本好书》为作文题目,我急!!
同学们,你们平时有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吗?一定有吧!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一百条裙子》,这本书的作者是路遥,译者是路遥。
这本书主要是讲了:旺达·佩特罗斯基是一个有着奇怪名家的女孩。也正是因为她的怪名家和旧裙子,所有的女生都喜欢捉弄她。直到有一天,旺达突然声称她家里有一百条各式各样的裙子,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的嘲笑。根本没有人会相信她,而且大家都会拿这件事捉弄她,旺达都默默地忍受着。有一天,旺达终于因为受不了这些嘲笑而转学了,她给大家留下了她那一百条“裙子”。捉弄过她的那些女生发现原来旺达是多么爱她们,而且旺达是一个非常可爱、非常聪明的女孩,于是她们决定写信向她道歉,并且去把她找回来。可是旺达再也不会回来了……旺达到底有没有原谅大家呢?
《一百条裙子》这本书真的很不错,而且曾获“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在阅读《一百条裙子》时,我常常会被书中的情节吸引,我会因为主角的喜悲哀乐而喜悲哀乐。
同学们,你们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很想去阅读《一百条裙子》这本书籍呢?
LZ,这篇文章是我自己写出来的,希望你能给我+分喇!嘻嘻
❺ 一百条裙子
亲,发下文章来
❻ 四年级上册一百条裙子的三个主人公的特点
摘要 一百条裙子》主人公
❼ 请问儿童小说一百条裙子的读者后感怎么写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
❽ 一百条裙子的感想怎么写
实际上就是一篇记叙文。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只要语言表达通顺,
中心思想突出,就是一篇好文章。
❾ 100条裙子的主题是什么 100条裙子品评语言该怎么写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已。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而读书笔记属日用文类,应即学即用。
常用的形式有:
提纲式—— 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读书笔记就是在读书的时候对书中的精彩内容、自己的联想、迸发的灵感的记录。
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将来的某个时间翻看笔记,快速的回忆起以前的读书收获。
读书笔记的形式有很多种,从简单到难依次为:做标记、做目录、摘抄、写提要、写提纲、心得、札记
❿ 旺达原来是哪个国家的人一百条裙子
《一百条裙子》的作者是埃莉诺﹒艾斯特斯,她是美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曾经担任儿童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这本书曾在1945年获得纽伯瑞儿童文学奖,薄薄的一本小册子,故事也很简单。
旺达·佩特罗斯基是一个有着奇怪姓氏的女孩。因为她的怪名字和旧裙子,所有的女生都喜欢捉弄她。
直到有一天,旺达突然声称她家里有一百条各式各样的裙子,随之而来的却是更多的嘲笑。根本没有人相信她,而且大家都拿这件事捉弄她,旺达默默地忍受着。
有一天,旺达终于因为受不了这些嘲笑而转学了,她给大家留下了她那一百条“裙子”。
得知真相的女孩们决定向旺达道歉,旺达能原谅她们吗?旺达真的有一百条“裙子”吗?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去读一读这个因为漠视而发生的故事。
1.通过他人视角,在细腻的心里描述及素描画像中勾勒出一个被忽视的小女孩的形象。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很独特,自始至终没有正面描写主人公旺达,我们只是在作者淡淡的叙述里,在对玛蒂埃的细腻的心理描述中想象着旺达的形象。
文章开头写到:“今天,星期一,旺达·佩特罗斯基的座位是空着的。没人注意到她没来上学,就连佩琪和玛蒂埃也忽略了这一点,要知道这两个女孩几乎是所有恶作剧的挑头人。”
这是一个极其容易被人忽视的女孩。
在“裙子游戏”发生之前,玛蒂埃对旺达几乎没什么印象,从那件事发生之后她开始关注旺达,当她发现旺达没来上学的时候,她开始不安,开始回想旺达这个女孩:
旺达·佩特罗斯基是一个有着奇怪名字的波兰女孩。
她每天都穿着一条洗得发白、晾得走了形的蓝裙子,她总是安静地坐在教室里最脏、最吵的角落。每天从乡间小路走着来学校,脚上满是泥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