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川家康能够打败石田三成的原因
在日本战国时期,石田三成是一个值得一说的人物。他在忠于丰臣家的势力中,是起到中坚力量的磐石作用及领军人的作用,是实际上的西军的统帅,死时年仅四十一岁。他的失败当然也可以归咎为他的对手实在太过于强悍,德川家康是日本历史上少有的谋略大家,是一个寓谋略、狡猾与铁血手腕于一体的人物。面对这样的对手要想有胜算也确实比较难。但是,他的失败仍然有其过错的一面。
石田三成要想避免失败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收敛自己过于耿直的个性。他在治部少辅这样的小官位置上,由于才华出众,又对丰臣家忠心耿耿,靠着当时的关白丰臣秀吉的赏识与提携,轻云直上,由一个低级武士升为享受十九万七千石的大名(一万石以上的大名就是诸侯,每万石所配备的军队约250人。)并且凭借着丰臣秀吉对他的信任,常常越级发号施令,这使他平时就得罪了不少大名与诸侯。当然他也有自己忠心耿耿的朋友,比如小行西长等,也有一些大名追随石田三成,但是,相对来说势力比较单薄。在羽翼未丰的情况下,就锋芒毕露,这是政治斗争过程中最大的忌讳。更何况石田三成的才华与胆略也自然遭受到许多大名的忌恨。
其次,石田三成的一个失误就是过份相信自己因为忠诚丰臣家,以一种真理与正义在握的姿态出现在众多的丰臣家臣中。同时,也错误地估计了,决定一切的其实仍然是实力,而不是其他的真理与道义。在他决定起事反德川家康的时候,有家臣提醒他,真理与道义是取决于胜负的。这个提醒没有引起石田三成的足够重视。对这场战争的胜利充满太多的想像,而对失败的可能性心理准备严重不足。他的持才放旷,这也招致丰臣家的其他忠臣的极度不满,特别是加藤正清、福岛正则这些也同样忠于丰臣家的诸侯的极度不满。加上石田三成的耿直,其亲和力是严重打折扣的。政治上的能伸能屈,软硬兼施,甚至根据形势及时作出妥协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石田三成缺乏这个气度,加上他的正直,那种决不妥协的正义感,使得他不可能会像德川家康那样善变,在形势不利时就俯首称臣,作软蛋,在形势有利时就穷凶极恶,称霸天下,对敌人斩尽杀绝,毫不留情。
再次石田三成在成功地利用计谋,引发德川家康攻打北面的上杉景胜大佬的同时,他又挑拔起德川家康与另一位大佬毛利辉元的争斗,然后趁机发动反对德川家康,忠心于丰臣家的大名的大联军。这个步骤应该是天衣无缝,是极其成功的谋略。但是,没有极力争取到淀夫人的支持。既没有得到丰臣家的物质支持,也没有得到精神道义上的声援。虽然他也出面去做这个事情,但是,终于缺乏沟通艺术,而导致失败。这是石田失败的最关键因素。
最后在战争过程中,石田三成的长项是守城战,却中德川家康的调虎离山计,将西军全部引出坚固的城堡,纷纷来到了地势开阔的平原地带,在开原展开决战。而在开阔地带大规模的野战恰恰是德川家康的长项。此时三成是利用自己最不熟悉的野战对付最善长野战的德川家康。当时如果西军坚守城内,拖延时日,处于野外征战多日的东军肯定难以坚持多久。更何况当时处于观望状态的毛利辉元大佬,和已经处于战争状态的上杉景胜大佬,实力雄厚,随时会参与到联合打击德川家康的队列中去。如果他们两家及时加入,则军队会增加一倍以上。而德川家康的嫡系精良部队不过是三万八千人,而且远远没有到位。如果坚持持久战,则形势会令东军中的丰臣家的大名慢慢觉察到石田三成的西军才是真正忠于丰臣家的,因此,有可能转过来支持西军,当时在东军中最精锐的部队就是加藤清正与福岛正则的两支部队。如果这两支部队倒戈向西军,则战局完全会因此逆转过来。当时德川家康最害怕的就是拖延时日,久而久之,他的野心败露,则形势无法收拾。只有速战速决,才可以把自己的野心掩盖过去。事实上这个开原战役只打了半天就决胜负。等到战后忠于丰臣家的大名回过神来的时候,作为胜利者一方德川家已经拥有坚不可摧的实力,再想反德川家康是不太可能了。战后加藤清正与福岛正则到德川家康那里兴师问罪时,已经回天乏力了。
退一万步讲,无论怎样也打不过德川家康,那么石田三成可以选择完全不必那样急忙地跳出来,他完全可以利用利用自己的年龄优势作长远打算。当时石田三万才四十一岁,身体异常健壮,而德川家康却是五十八岁高龄了。而德川家康的继承者德川秀忠却是一个非常仁厚老实的人,只要等到德川家康死去,保存自己的实力,也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则以后丰臣家复兴的机会仍然很多。更何况丰臣秀赖长大后是一个十分有头脑,有胆略的人,是后生可畏的那类。只要忍耐十年,情形就会完全发生变化。丰臣家与石田三成的最大优势仍然是年龄上的。可惜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个优势。急忙决战,公开决裂的结局就是石田三成失败被处斩,丰臣家最后灭绝。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缺乏中国人的忍耐与等待的策略。
⑵ 是丰臣秀吉厉害还是德川家康厉害
各有千秋 丰臣秀吉从一名足轻慢慢崛起,最终一统日本。可惜儿子不争气,老子一死,儿子就把自己的座子丢了。
丰臣秀吉,出身寒微,却努力奋斗,建立了统一日本的丰功伟业,困于自己的出身,他一生都在拼命地证明自己,却在事业的高峰错误地发动了对明战争,这场战争最终成为对他的致命打击,使得他一生功业化为乌有,身死族衰,他也因此成为一个悲剧英雄。他成功的根本是他的智谋与人格魅力。
德川家康从一个土豪家的长子在乱世中前后投靠今川 织田 丰臣 最终夺了丰臣秀吉的幼子的位子。
德川家康从小就经受了无数辛苦,他时常教导家臣们要不断忍耐,忍耐,再忍耐。在家臣中有一人性子非常急,别人说些闲言碎语也会立刻动怒,进而和对方争吵。家康教导这个家臣道:“你对这些闲聊的话也动气争吵可不行哪。要是在战争的时候,你一定怀着击败敌人的大将的气势吧。就用这种气势,从今以后你不该理睬对方的寻常言语,就象打击你心内敌人的大将那样,逮着无聊话的失脚才予以痛击。这样做的话,就不会做这样无谓的争吵了。”他成功的根本便是隐忍和德川四天王:本多忠胜,酒井忠次、井伊直政及榊原康政 。
⑶ 什么是御三家又从何起源,从何变味,说起“御三家”首先想到的是
“御三家”上热搜了,我第一反应是小火龙、妙蛙种子、杰尼龟。结果点进去发现了各种“御三家”。果然我已经老了,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御三家,最初来自于日本的江户时代,原指当时除德川本家外拥有征夷大将军继承权的尾张德川家,纪州德川家,水户德川家三支分家,然而现在已经延伸到了声优电竞等各种领域,说起“御三家”首先想到的是?
好啦,今天就闲聊到此,快来告诉我,你们第一反应是什么御三家。
⑷ 请问:丰臣秀吉、织田信长,德川家康,这三人是什么人物,相当于中国的什么历史人物
三人都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的著名人物,织田信长是尾张大名征战极有特色几乎统一日本,但在本能寺被自己的部下杀掉。
之后他的家臣丰臣秀吉首先统一了织田的领地,进而统一日本,后官拜关白。但不久其发动了入侵朝鲜的战争与明朝也开始交战,大大消耗了本势力的军事力量,后来其病死。
德川,在丰臣死后统一日本的人,建立了德川幕府。
讲个小故事帖主就知道他们的性格了。
如果杜鹃不啼,如何使它啼呢?日本流传有这样一句话:
织田信长说:“杜鹃不啼,强迫它啼。”
丰臣秀吉说:“杜鹃不啼,诱劝他啼”
德川家康说:“杜鹃不啼,等待它啼”
这个故事,经常用来形容这三位日本战国时期的英雄的性格:织田信长性格暴躁,便会逼迫杜鹃啼叫;丰臣秀吉精于运用计谋,所以会用计谋诱使杜鹃啼叫;而德川家康性格隐忍坚韧,所以会等待它啼叫。
⑸ 小说德川家康中真有於国此人吗
没有,但是从内容来看应该是以出云阿国为原型。
阿国是出云(岛根县)人,本为出云大社巫女,某年为了劝募修复神殿经费,率领其它巫女周游诸国。因天生丽质,又擅长歌舞,起初只是边唱歌边搥钲,顺势跳着故乡的神乐舞。
由于服装是黑色僧衣,跳的又是井然有序的团体舞,令人耳目一新,广受好评。到京都演出后,人气更旺,却也掀起了模仿热潮,一些游女(妓女)纷纷组成歌舞团,有模有样地学了起来。
这时,阿国遇见闻名京都的花花公子名古屋山三郎。
山三郎本为会津若松城主蒲生氏乡的家僮,因主君阵亡,二十四岁便成为浪人。身份虽是浪人,但有亡君遗产,经济不成问题。于是在京都拈花弄月,四处留情,艳名远播。
山三郎似乎天赋音乐艺能才能,他为阿国出了许多独创一格的点子,举凡舞蹈、作曲、伴奏人的吆喝、舞台演出、华丽舞台服装,以及中间插播的「猿若狂言」(滑稽短剧),让「阿国歌舞团」成为「阿国剧团」,开创了新天地。
可惜第二年他成为信州(长野县)松代城主家臣,因与同僚不合,死在同僚剑下。但「阿国剧团」仍持续下去,且名声愈来愈响亮。演员有女扮男装,也有男扮女装,当时人们称之为「倾」戏剧,而「倾」发音是「kabuki」,意思是「奇装异服,标新立异」,也正是日后的「歌舞伎」发音。
只是,到了第三代将军那时,由于女歌舞伎剧玉石混淆,许多剧团假戏剧之名进行色情交易,幕府基于风纪问题,下令「禁止所有女子登上舞台」,歌舞伎剧才变成清一色的男人世界。
据说,阿国晚年回故乡落发成尼,享年八十七岁,但不知真假,而且她生前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也无从考证。倒是京都四条「南座」西边,有「阿国歌舞伎发祥地」纪念碑,因江户时代京都四条设有歌舞伎剧戏棚,「南座」便是戏棚发展而成的剧院。
⑹ 织田信长死后,德川家康是实力最强大的,为何最后却臣服丰臣秀吉
织田信长死后,德川家康的确是想要掌控他的势力,但是被丰臣秀吉捷足先登,当时丰臣秀吉可是织田信长最重要的家臣,这样一来,德川家康也就没有机会了,于是就暂时臣服于丰臣秀吉,以待来日。在织田信长时代,德川家康战功赫赫,统一了三河国,还和织田信长联起手来打败武田家族,已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一般这样的重臣都不会是软柿子,德川家康虽是臣子,但私下里还是和君王明争暗斗。
对丰臣秀吉来说,收复了德川家康,心里的石头也算是落了地。可惜后嗣稀少,总共就俩儿子,其中一个还夭折了,另一个就是丰臣秀赖,丰臣秀吉为这个儿子费了不少心机,死前令五大老好好辅佐他。德川家康偏偏是五大佬中最有势力的,这回丰臣秀吉又死了,儿子还那么小,他怎么可能不夺权呢,果不其然最后德川家康灭了丰臣秀吉一族。
⑺ 日本战国时期真正统一了日本的是丰臣秀吉还是织田信长
应该是德川家康,建立起了日本最后一个有实力的幕府,德川幕府,并在明治时代才宣告结束。
而且,丰臣秀吉之前根本不叫这个名字。他原来是叫木下藤吉郎,之后改名羽柴秀吉,后来官拜关白,天皇赐姓丰臣。
织田信长,统一尾张,灭了今川,斋藤,朝仓,浅野,联合德川攻了武田。在派柴田胜家进北之庄,抗击上衫谦信,没有多久上衫病死他儿子上衫景胜继任(后丰臣五大家老之一)。让羽柴秀吉进驻长槟城,后进驻姬潞城,打毛利,江山大半已入织田之手。但是因为织田信长暴戾的性格,导致家臣明智光秀叛变,惨死本能寺,史称本能寺之变。
秀吉在信长死后,以为主公报仇的名义。从中国地方,(就是毛利家)。返回了进畿,打败了明治光秀的叛军。也打败了柴田胜家。从而使织田家的很多城主都归顺了他。这个时候的家康还在持观望态度。而西面的毛利家业因为被秀吉的计策唬住而不曾发兵。东面的武田家已经被织田信长的火枪兵(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兵)打败了。东面日本当时最大的大名伊达家也正被从属于自家的诸大名反叛。所以当时的羽柴·筑前守·秀吉。很顺利的击败了织田其他的家臣,并继承了一手把他从农民提拔起来的信长的地盘。具有了当时日本一的实力。这时候继承了毛利家的毛利辉原也表明了愿意臣服于秀吉。西边的伊达家根本无力抵抗。最后的秀吉完成了四国和九州的征讨。从新整备和分配诸大名势力。这个时代被称为“丰臣的太平时代”。羽柴秀吉也便此改姓为丰臣。就任了关白的职位。被敬称为太阁。
丰臣秀吉58岁才生了个儿子,叫丰臣秀赖。他之前也有个儿子,不过已经去世了。5年之后,应该是1598年,丰臣秀吉去世,享年63岁。在他死后,以德川家康为首的御奉行众(俗称5大老)和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众家老(俗称5奉行)在关原举行了一场会战,就是日本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战役——关原之战。
这场会战汇集了当时日本几乎所有的名将,象岛左近、福岛正则、岛津丰久、岛津义弘、小西行长、大谷吉继、毛利秀元、吉川广家、黑田长政等等。大战从早上9点左右开始,双方动用了超过18万的军队,双方的火枪队也超过了3万,一直到中午1点,打的是难解难分。不过,这时候左右关原之战历史走向的时刻出现了。原本是石田三成部队的小早川秀秋在这时叛变投靠了德川,率领之前坐山观虎斗的1万5千6百名士兵攻向了石田军的后方,导致石田军大乱。在加上德川适时的动用了最后的预备队,以三河第一武将本多忠胜带领的3万德川家康的王牌军团——三河军团终于参战,形势急转直下。一直到到下午2点过,耗时6个小时的关原之战以东军(德川)的胜利告终。
之后丰臣秀赖躲到了大阪,大量忠于丰臣家的浪人武士都自发的会聚到大阪,由当时的天下第一强兵——真田幸村的带领下抵抗德川家康,这就是在日本历史上最惨烈的大阪保卫战。在以不到10万人对抗家康30万大军,而且武器装备极其短缺的情况下坚守了半年之后,大阪终于告破。丰臣秀赖自焚于大阪天守阁,丰臣家从此灭绝。而德川家康建立了德川幕府,自己则是德川幕府的第一任将军,从此日本就进入了德川幕府的时代。(不过还有一个说法是,在攻击大阪之前,德川家康就已经去世了,是由他的儿子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