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那种上个世纪欧美女人喜欢穿的裙子叫什么就是很大的裙摆,下面有架子撑起来,需要束胸的裙子,如图
新洛可可时期的克里诺林裙。
这一时期表现女性纤细的腰除了紧身胸衣外,扩大裙子所产生的强烈对比也能达到视觉上的效果。裙子的膨大化是靠穿数层衬裙来实现的,一般至少重叠四至六层,最多可达三十层,因而人们创造出用马尾衬做硬衬裙,也有把毛、丝、或棉织物浆硬后用来做的。于是新的裙撑诞生了,称作克里诺林(crinoline),这个词源于意大利语,是马毛和麻的意思。1850年底,英国人发明了不用马尾硬衬的新型克里诺林,是用鲸须、鸟羽的茎骨、细铁丝或藤条做轮骨,用带子连接成鸟笼状的裙撑。这种裙撑1860年传人法国,以欧仁妮皇后为中心的宫廷和社交界上流女子们所喜爱,迅速成为流行服装,以致影响到西欧各国的所有阶层,甚至农妇们也仿效其形式,故服装史上也把这一时期称为克里诺林时代。
㈡ 第一个发明裙子的国家是哪一个第一个穿裙子的人又是谁
第一个发明裙子的国家在法国..第一个穿裙子的人教santas
茶歇裙是法国古老的裙子类型。这种裙子通常在喝下午茶时穿。因为它舒适、苗条、优雅,许多法国女性都对它着迷。现在它已经成为全世界女孩最喜欢的裙子类型。因为茶歇裙不选择体型或外观,所以在各个方面都很好看,而且不难控制。说时尚真的是轮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复古风格正在兴起。茶歇裙起源于上个世纪的欧洲贵族。当时,贵妇人的生活就是每天吃喝玩乐。
最重要的是,红茶休息裙比任何颜色的茶休息裙都要薄,因为红茶会给人视觉上的纤细感。如果女孩担心自己的身体无法控制茶歇裙,可以先选择一套红茶歇裙。我们在市场上看到最多的茶歇裙类型有碎花风格、大号印花风格、波浪点风格和纯色风格。然而,无论是哪种茶歇裙,它都是优雅、优雅、温柔和复古的结合,而玛丽·简鞋恰好就是这样鞋,这当然已经成为茶歇裙的第一款搭配。一双带有复古女性气质的Mary Jane鞋,配上优雅的茶歇裙,看起来像巴黎街头的复古女孩。
㈣ 中世纪欧洲贵族的服饰是什么样的(不要图片,用文字描述)
服饰是文明的标志之一,服饰习俗体现着民族文化特色,反映着一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特点。中世纪欧洲是基督教统治时期,基督教对欧洲服饰影响巨大。由于基督教教义鄙视钱财,反对豪华,中世纪下层民众的服装以简洁朴素为尚,妇女不事打扮,而且把珠宝捐给教会,常服只以白色的肥大长衣和连袖外套为主,色彩素淡。 中世纪宗教统治下欧洲服装的颜色、式样都很单调,颜色尚黑、灰、白三色,衣服式样以拖地长袍为主。古罗马豪华的拖加袍被废弃了。 中世纪初期,欧洲人服装简朴,平民贵族衣式相同。八、九世纪男式服装有内衣外衣,衣式颇似我国古代的袍,但较紧身。裤长可将脚套进,裆短,裤带系于脐下。脚穿长筒或短筒袜,有时脚到腿都裹上布条。贵族及上层人士上衣外披一件长方形或圆形斗篷,斗篷固定于一肩,或系于胸前;劳动者上衣较短。法国查理大帝只披法兰克人之衣服--用带束紧之麻布裤,用带系住之羊毛衫及大衣(《中古及近代文化史》,商务印书馆1935 年版53 页)。冬天穿水獭皮或貂皮上衣,外面披一件斗篷。贵族腰间有宽大饰带,用以束紧衣服和佩戴宝剑,平民不准佩剑;衣料以麻布,毛织物为主。东方丝绸价格昂贵,以等量黄金计价,只有少数贵族能穿。《罗兰之歌》(法)、《亚瑟王之死》(英)有所记述。服装的等级差别主要表现在衣服质地和产地不同,贵族穿细麻布,穿意大利产的羊毛斗篷,冬天有貂皮等贵重毛皮;平民只穿粗麻、粗毛织物。女式服装为长至脚踝的紧身长衣,两袖长而窄,外面穿一件宽松长袍,袖短于长衣。长衣领口较宽大,领口衣袖衣缝可有各种装饰镶边。斗篷从头顶披下来。 10 世纪男服变得更为贴身合体。英国男子的紧身衣上半贴身合体,下半象长至膝部的衣裙,宽松而舒展。紧身衣为套头式。紧身衣外披一件斗篷,并用一个大饰针别在胸前。这时女式服装变得宽大,衣袖加肥加长,头发蒙在披巾里边,身体被斗篷蒙起来。她们的内衣很长,直拖到地面,外衣到膝盖。圆口衣袖,衣服装饰华丽,很受拜占庭的影响。她们的头发用一块面纱蒙起,其端点重于背后直拖至地面。至12 世纪宽松的衣服变得瘦窄,使身体曲线得以突出。并于身后系带,衣袖逐渐宽大,袖口可垂至膝部。 12 世纪出现了圆饼式头饰,它可以遮阳保护眼睛隔热,主要为十字军所戴。上衣流行前开襟式,将前襟分成两片。女式衣服为系带紧身衣,上衣紧贴身体,下面是宽大的衣裙,两部分之间用线缝起,两袖宽松拖长,其剪裁方法是上下衣分裁后缝合,与以前使用一块大布不同。 13 世纪男女服装趋于一致,男服还有紧身衣及各式各样的外衣,圆饼头饰,帽式装饰衣袖,敞胸披肩。下面有长筒袜、靴鞋。男子戴一顶中亚式小帽。这时护身外衣流行,适合旅行穿用,这种外衣是一件敞胸大披肩,旁边有缝,手臂可以伸出来活动。另外这时期流行封闭式马甲式外衣,上身如马甲,下面可长至膝下,这种无袖长衫,肩部向两侧延伸加长,就成帽式装饰衣袖了。13 世纪劳动者的长衫长短不等。男子上衣至膝,衣袖短小,脚下有无跟鞋,裤子于脚跟处有一圆洞,以便穿脱。夏天穿宽敞麻裤,上身裸露, 冬天穿短外衣和无袖套头衣。妇女穿长袍,中间有缝,可便于劳动,收获时裙子口袋可装农作物。当时禁止农民穿好料子及颜色华丽的衣服。 14、15 世纪后,欧洲服装开始有了变化。由于经济繁荣, 农业、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国际贸易的往来,东方文明的影响,欧洲服饰发生了许多变化,贵族男女追逐时尚,贵族妇女争奇斗妍,男子不拘礼节;贵族与平民的服装有了更明显的不同;衣服式样变化,衣料品种增多。《巨人传》载中世纪衣料有绸缎、丝毛混纺、呢绒、大马士革呢、条呢、金线缎、各种皮毛。衣服有大衣、外套、外罩、上装、短装、衬衫、短披,女人有连衫长裙、晚礼服等。饰物有念珠、指环、链条、宝石、钻石、翡翠、珍珠、玛瑙等。服装力求摆脱古老习俗,追求时兴。东方服饰中的装饰和纽扣被欧洲人吸收,男人外套上排一列纽扣或宝石,甚至内衣纽扣也用宝石和纽扣装饰。 14 世纪男士的夹衣流行,夹衣两层,十分贴身,衣袖设计合理,可以自由活动手臂,便于全身活动。夹衣上有十几个扣子,夹衣衬里有细带可将瘦腿裤上端与之相连接;紧身外衣穿在夹衣之外,高领外衣兴起于14 世纪末;衣领将两耳覆盖,颈后衣领盖过后脑,下部裙衣拖至地面;这时期的斗篷用一组扣子固定在身上,外观为圆弧形,又长又宽。妇女服装主要是带袖紧外衣和无袖长衫。由一块布作成,领口宽,衣领偏低,这就是14 世纪欧洲妇女流行的袒领衫,领口有圆形、角形、方形,领口开得很大,露出胸的上半部,上身有无袖、短袖的,臂膀裸露,腰带提得很高。男女服装都讲究装饰。男裤与鞋连成一体,脚掌以皮革为底,脚下还穿无底长靴,靴上带有马刺。紧身男裤是两条裤管分开穿着,前后有长外衣遮挡。后来上衣越来越短变成夹克式外衣,15 世纪外衣更短,成为不能遮羞的服饰。妇女的袒领晚礼服与男人的短外衣服装遭到神父的反对。15 世纪宗教改革家杨.胡斯指出由于女人穿着脖颈大开特开的服装,所以任何一个人都能直接看到她们闪烁光辉的肌肤直至裸露的半个乳房。 男人服饰的变化也被人认为是不文雅。1390 年在召开宗教会议的康斯坦茨地方市议会颁布了告示:仅穿短上衣出入舞会或上街的人要格外留意,要将身体前后遮盖好,不要露出耻部。(《羞耻心文化史》83 页)告示发出不久短裤加长,并且与类似袜子的脚部的装饰缝在一起,后来又出现了用结实布料缝制的股袋,用以遮住耻部。 英国议院对于平民、普通骑士,穿的衣服与贵族穿着相同不能容忍,对于服饰上的追求刺激也极力反对,爱德华四世时,英国下院提出了这样的文件:不允许勋爵等级以下的任何骑士 .或任何普通人,使用并穿戴任何大礼服、夹克衫、大氅。但衣着必足以下长度:当他直立时,衣着能遮盖住其阴部和臀部。勋爵或任何更高一级的贵族,则不受此限制。(布雷多克着《婚床》,三联书店)。 14 世纪时兴一种染色服装,上衣左边一种颜色,右边一种颜色,裤子左右腿各为一种颜色,全身上下左右分四部分分别染色。15 世纪初见习骑士的服装从帽子至靴子都用黑、白、浅绿三色互相组合而成。一般流行的是红、黑、绿、紫几种颜色。裤、鞋、帽、背心都可如此分。裤子可以内侧为紫,外侧为黑。(引《世界风俗.衣住篇》) 中世纪衣服上绣的花纹以家徽为最常见。家徽本来是十字军东征识别敌我的记号,后来成为大家庭和一般市民家庭的记号。14 世纪盛行尊重身分和家族之风,妇女衣上多绣大型家徽图案,已婚妇女把婆家娘家的家徽分别绣在衣服左右。 15 世纪妇女服装向男装靠近,宽松的长衣腰间系带,外衣用宽大彩带束腰,上挂有短剑,头戴男士小罩帽,脚穿尖头鞋。 中世纪妇女发式及帽式。12 世纪妇女习惯地把头发梳在后面,扎两个辫子顺两颊垂下。13-14 世纪妇女以方形白麻布包头,在头顶打结,或在耳际用发夹别住,只露出面部。中世纪头巾式样很多,有的与现代修女头巾相似,一直围到颈部以下。年轻姑娘可以在节日戴上花冠,已婚者是不允许的。15世纪在哥特式尖顶建筑的影响下,产生了相似的审美观的服饰,V 字领、尖鞋、希南帽。希南帽呈圆锥形,内部用铁丝或浆糊使其成型,尖为40 度角,高九英寸至三英尺,帽子上垂着薄纱(用高级麻布作),帽有圆环固定,前沿还可加天鹅绒 。帽子价格昂贵。帽子有一个角的也有两个角的,有的呈展翅形。 中世纪的鞋种类很多,有皮、长统靴、短筒靴、便鞋、拖鞋等。腿带、腕带用皮革、麻羊毛织品制作。农民常穿木鞋。贵族穿尖头鞋,有时鞋尖极长,鞋尖长度代表穿者的地位。一般规定为六英寸,绅士十二英寸、贵族十四英寸、王族不限制、贫民不准穿。 中世纪男子留长发,骑士都披长发。 神父一直穿黑色长袍戴风帽;但发式有变化。8 世纪开始为修士剃发,其仪式为削发式,希腊或东欧的削发式样是把头发全部剃光或剪得很短,称为圣保罗式,罗马削发式样是在头上剃掉圆圆一片,四周仍留发,称为圣彼得式。修士剃发是代表对上帝的谦恭及献身的标志。` 14、15 世纪欧洲的统治阶级追逐奢华和享乐,无视宗教戒律,在服装方面表现尤为显着。无论贵人、贵妇,皆如儿童之喜着新衣,喜戴首饰。此为善奢侈浪费之时代,男子穿尖头鞋,而女子戴高一尺之圆锥帽。此时人用三千头松鼠之皮以制一件外衣,而奥而良公爵竟用七百粒细珠以绣一首诗歌于襟袖之上。(《中古及近代文化史》) 中世纪基督教统治,人们对于服饰的正当的美的追求被看成是轻狂的行为,禁欲和反禁欲的斗争也表现在服装方面。人们按照美的标准不断地推进着服装的前进,直至文艺复兴,服装发展才有了一个较大的变化。 拜占庭从远东经波斯运来丝绸衣料,或以丝线原料加工成薄绸,制成衣服。男式服装有紧身衣,有衣袖,前身有衣锁服饰做为装饰,衣长过膝,衣袖长短不一。腰间系有腰带。长身斗篷为正式庆典服装,斗篷前后镶有美丽的彩色垂片。披肩,是一块有褶的长形布块,固定于双肩。 女式服装有斗篷,还有披肩(王室皇后专用)长外衣,是由基督教法衣演变而来。女外衣短至臀部,长至脚踝。户外服装是长斗篷,从头部垂落覆盖全身。贵族妇女服镶嵌金银宝石、珍珠玛瑙,劳动妇女穿无袖或短袖上衣,衣身到腰。从查士丁尼皇后的画像看,其服装华贵无比,身穿一盖住脚面的长衣,衣制下摆很宽,似裙状,衣袖瘦窄至腕,袖口束紧。腰间系各种丝带,衣服上装饰各种宝石,胸前挂着各种珍珠宝石饰物,头戴帽,帽上饰着各种宝石,耳环垂下。其服装式样有的为欧式,其丝织面料与宝石饰物产于东方。
㈤ 中世纪欧洲贵族的服饰是怎样的
欧洲中世纪拜占庭样式服装继承和发扬了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明和艺术风格,同时又糅合了东方精美华丽的刺绣图案,并以丝绸为贵为尚。
14—16世纪,在文艺复兴思潮影响下,人们开始反对封建神学,反对教会的禁欲,提倡个性、人性解放,这些思想、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对服装产生了重大影响。
服装开始改变了用符合人体的自然形态来表现服装的做法。越来越无视人体,走向极端的追求服装个性造型美道路。
从中世纪对女性美避而不谈的宗教禁欲阴影走出来的女人们为了突出自己的曲线美,开始让坚硬的紧身胸衣和庞大裙撑组合来完成自身的曲线美。
巴洛克,中世纪欧洲广泛流行的一种艺术样式,特点是宏大、绚丽、夸张、激情、宗教感。这一时期服装充满生气和律动,强调装饰性。
男装不再像之前那么短,并且前襟有很多排扣。繁多装饰性的排扣密密麻麻的从上打到下,装饰也颇为华丽,外套的扣子只扣上面几个,剩下的都为装饰用。
(5)法国人的古代裙子扩展阅读:
贵族,可能是这个时代最时髦的词之一,只是,其中以调侃与误读居多。在欧洲,贵族群体虽已逐渐没落,但贵族文化却沉淀下来,尤其是贵族服装对艺术圈的影响,至今仍在。
从西欧4世纪末开始,日耳曼民族大迁移,低文化的日耳曼民族终于灭掉高文化的西罗马帝国,成为西欧中世纪历史舞台上的主要角色,为形成近代欧洲文明打下了基础。
古代日耳曼民族生活环境地处山洪排水道口处,由于环境恶劣,造就了这个民族深思熟虑的头脑,他们不得为了生存而拼命干活。
可能是由于为了自身行动方便,他们慢慢脱离了古希腊古罗马的传统 文化,顺应自然环境,形成了他们那种自然发生的四肢分离的体型服饰。而这种服饰就是现代西欧服装的基础。
㈥ 什么是茶歇裙怎样穿才好看
茶歇裙是法国古老的一个裙子类型,这样的裙子一般是在喝下午茶的时候穿的,因为它舒适修身又显优雅所以很多法国女人为之倾倒,现在成为全球的女生喜欢的裙子类型。因为茶歇裙不挑身材不挑长相所以怎么穿都非常的好看,没有驾驭难度。
现在的茶歇裙因为已经在世界各地都火了,所以它的改良也多种多样,所以像上面这样的多款式大家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茶歇裙的精髓就是帮助穿上的女生隐藏身材不足的问题,所以就算在服装设计上下了一番功夫,茶歇裙还是大家追捧的那个茶歇裙,只不过它增加了更多的元素让更多人选择而已。
㈦ 古代外国女人生活好繁琐,18世纪,各国对妇女的衣着都有何要求
古代外国女性的生活简直是太繁琐了,特别是一些上流社会的女性,每天光穿衣服就要花很多的时间,每一个时代流行的服装都是有所不同的,而服装也是能够真正的体现出一个人的审美。在古代的英国女性穿衣服,一共里里外外有十多层,三是穿一些内衬,然后再穿一些比较蓬松的裙撑让整个裙子看起来更加的华贵一些。
18世纪欧洲贵族女性的衣服也会露出自己很好看槐兄带的脖颈,有的时候还会露出自己的胳膊,这与我们中国的穿搭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因为在18世纪中国的穿衣风格依旧是非常保守的,不会露出任何的皮肤。小编本人觉得,18世纪欧洲女性的衣服确实是非常好看的,也有一些类似于现在很多女孩子喜欢穿的洛丽塔,如果说这些衣服换成白色的话,那么就很像婚纱。
㈧ 西方古代妇女以及少女的穿着打扮是怎样的懂西方文化的朋友还请解答一下,复制的都可以,解决疑惑就可以
在宗教文化的背景下,西方古代的服饰有着超越肉体需要的神学指向。
1370年前后,西方流行一种袖口上装饰有各种皮革的女装,因为它的袖窿开得很宽大,露出了过多的肌肤,因而被指责为是“地狱之门”。4而14~15世纪流行的安尼帽和两个角的高帽子,则被教会称作是“魔鬼的创造物”。尽管这种帽子模仿的是哥特式教堂建筑,但由于它们的造型与生殖器颇为相似,因而必须加以唾弃。5这个漫长而黑暗的时代里,一方面,禁欲主义思想让男人和女人都穿上能够严密遮盖身体的宽大保守的服装。一般基督徒们穿着色彩单调呆板的土布麻衣;女人们则一度戴上了长可及肩的面罩或者从头上垂下遮掩全身的面纱。另一方面,在“荣耀主”的旗号下,又出现了各种夸张华丽的奇装异服。
拜占庭贵族们穿着锦缎制成的叫做“达尔马提亚”(dalmatica)的宽松连衣裙式的服装,上面饰有华丽繁复的刺绣,还缀着五光十色的珠宝或贵金属。而在哥特式时期(公元12——15世纪)的西欧,贵族男子们则穿着绣有自己族徽或爵徽的“柯达弟亚”(cotardir)。这是一种色彩鲜艳的分色服,衣身、垂袖和裤袜的颜色往往左右不对称,如有时左边裤腿为红色,右边裤腿则为绿色,这种服装“不禁使人想到教堂里那些色彩对比强烈、风格华丽的彩色玻璃窗”。
基督教的禁欲主义理念对西方服饰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服饰形制的直接规定上。首先,是《圣经》中对服饰直接做出的规定。如《新约•哥林多前书》中说,女人在做礼拜时,必须要蒙着头巾。“凡男人祷告或是讲道,若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男人本不该蒙着头,因为他是神的形像和荣耀”,“凡女人祷告或是讲道,若不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因为“女人乃是为男人造成的。因此,女人为天使的缘故,应当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3其次,是基督教教义对服饰样式的影响。上文提到的古希腊的“基同”,在古罗马时期,演变成一种叫做“丘尼卡”(tunica)的连袖筒形衣;到了古罗马帝国末期,“丘尼卡”进一步发展,不再将一块宽大的布料制成筒形再套到身上,而是将一块布料裁成十字状,在十字中间开孔,作为领口,在袖下和体侧分别缝合,然后从肩膀到下摆装饰着两条紫红色的条饰。
这种十字形套头衫深受基督教徒的喜爱,其原因除了在于它的简单实用外,还在于十字形正是基督教信仰的符号。这种形制的衣服,也就是被称作主教法衣的“达尔马提亚袍”(dalmatic),后来成为基督教专门的祭服。又如,中世纪流行的一种叫做“苏尔考特”(Surcot)的女式罩袍,是将多余的长裙在腹前掖入腰带,“前面的堆褶使腹部凸起好像孕妇,据说这是因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而造成的流行样式。因玛利亚在未婚嫁时就从圣灵受孕而怀孕基督,所以她有孕时的形象也被看作是圣洁美好的。” 1此外,基督教对各种颜色寓意的规定,对服饰也产生了影响。
此外,宗教理念对西方古代服饰所产生的影响,往往还是通过宗教建筑的影响而间接实现的。
例如,古希腊时代的“基同”也像神庙的柱子一样分成“多利克式”和“爱奥尼式”。前者有纵向的凹槽,后者有肥大的褶绉。前者与多力克式的柱身相类似,后者与爱奥尼式的柱头相仿佛。哥特式时期的服装,喜欢将人体的外形有意拉长,以追求一种苗条纤细、挺拔向上的视觉效果。尖尖的皮鞋和高高的帽子极尽夸张之能事,与直刺苍穹的教堂和钟楼相映成趣。进入文艺复兴时期以后,“过去那种又长又尖的鞋不复存在,鞋的造型有了根本改变,鞋头变成宽肥的方形比后跟还要宽大,尤其在西班牙最盛行方头鞋。也有按脚形做得比较瘦窄的鞋,但鞋头是圆尖形的或小方形的”。2这又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圆顶教堂的流行有关。到了巴洛克建筑盛行的时代,服饰也变得华丽而雕琢,其曲折多变的线条颇似教堂上漩涡形的装饰品。
作为巴洛克艺术的极端性发展,罗可可式的服装更为繁琐,女装从胸衣到裙摆都装饰着层层的花边、缎带及蝴蝶结,裙子上更是饰满了缎带和鲜花,和教堂上的饰物一样不厌其烦……。
从古希腊身体作为服饰的主人,到中世纪之后服饰把人体塑造成统一样式的造型;从古希腊时期建筑对人体比例的推崇(如根据人体的比例来设定柱子的粗细)及服饰对人体自然美的烘托;到中世纪之后服装忽视人体的自然美,反倒以建筑为模型硬要对自然体型进行改造……。这其中服饰与肉体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肯定到否定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要义,就是在服饰自身的使用功能之外去追求一种形而上的宗教理念。
公元14世纪至17世纪初叶,欧洲大地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文艺复兴运动,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与中心,其国家的手工业尤其是毛纺织生产十分兴旺。新生产力和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都市生活的富庶。在此经济基础上,文艺复兴新思潮活跃在社会各领域,宣扬人生价值和人性自由解放,大肆鼓吹现世的享乐和现实的幸福,追求美饰美物、追求奢华富有的风气日益昌炽。应运而生的意大利花样丝绒,以其高雅的质感和高昂的价格被视作富贵和奢侈的象征,而受到社会特别是贵族和富有者的狂热青睐,成为许多重要人物的服饰穿戴。竟然还有许多著名画家参与了丝绒服饰的设计与普及,他们的作品在许多重要人物穿戴的丝绒服装上得到印证。
服装的象征价值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巅峰。一个人的服装可以标明其特殊的社会阶层,并决定其在那一阶层中的地位、作用及权利。例如,人们可以轻松地从着装上辨认出皇室家族成员。妇女的曳地长裙通过其颜色及使用的材料表明其特殊意义。服装同时可以在进入宫殿走廊时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时期的正式宫廷服装当然就是西方文化史中最奢华的部分。
服装是一种衣着方式,它不仅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以及当时社会风尚的不同特征,而且能够折射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变化。从强调自然之美的古典样式到纷繁多变的现代主义服装,每一种风格的服装总能带给后人更多的启发,在西方服装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种模式的服装一直影响着现代服装的设计,即功能主义服装。
谈起功能主义,就不得不提到现代设计的母校——包豪斯(Das Staatliches Bauhaus,1919-1933),它是由建筑师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于1919年4月1日在德国魏玛创立的。包豪斯的理论原则是,废弃历史的传统形式和产品的附加装饰,主张形式依随功能,尊重结构的自身逻辑,强调几何造型的单纯明快之感,使产品具有简单的轮廓、简洁的外表,重视机械技术,促进标准化并考虑商业因素。这些原则被称为功能主义设计理论,即要求最大程度地达到产品的使用目的.主张使产品的审美特征寓于技术的形式中,做到实用、经济、美观。功能主义设计理论的实践在现代设计的理论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虽然功能主义成为理论最初表现在建筑设计上,但在西方服装发展史上早就有功能主义的影子,当时的功能性服装,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但有一点与现代设计中的功能主义不谋而合,就是对穿着者舒适性、便利性的充分重视。之后,功能主义便一直贯穿在西方服装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17世纪骑士装
西方服饰
17世纪的欧洲战争频繁,历时半个世纪的荷兰民族独立战争和欧洲各国新旧教派之争,使得大部分男子走上战场,因此骑士的服装普遍流行,并成为这个时代男子的日常服。这种名为justaucorpo的骑士装是一种带软折襞的服装,采用天鹅绒和缎料,带有精美的花边领与袖口,配以大而卷褶并插有鸵鸟毛的帽子。骑士的服装因为能够很好地满足人大范围活动而方便实用,男装较女装更趋向时代化发展。
19世纪功能性女装的出现
19世纪的服装业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变化:工业的进步和裁剪技术的发展,使服装的面料和款式更为多样化,18世纪末以来开始使用特殊面料,设计也比较简洁、新潮、大胆,从中可以窥见现代服饰的影子。技术的进步为功能性服装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生活方式的改变,则是功能性服装发展的原动力。在上流社会,年轻女子参加体育活动成为时髦。虽然当时的妇女为了强调所谓的教养,总是随身带着药丸,用手帕掩面,作娇羞状,但她们也热衷运动,早上骑马,下午打网球或高尔夫球。随之而来的就是适应各种体育活动轻便而实用的服装款式的出现,如旅行外套、乘车服、打猎服、游艇服
西方服饰
等。19世纪30年代,女士风行像男士那样骑马兜风,骑马服饰开始出现。女士在宽敞的长裙里穿用细棉布做的紧身马裤和长统靴,戴高统礼帽和鹿皮手套。社会风气的改变,使得女子的地位得到提高,女权主义者也开始活动,他们倡导女子也应和男子一样穿长裤,美国的女权运动先驱Amelia Jenks Bloomer夫人首先把东方风格的阿拉伯式宽松灯笼裤引入女装,进行大胆尝试,虽然在美国遭到非难,但是却在英国得到赞同, 1887年英国的史密斯子爵夫人就穿上灯笼裤,伦敦一家啤酒馆还把这种裤装用于女服务员的制服,强调自由舒适。女式裤装、短上衣和短套装的出现,成为当时的大胆革新,是女装摆脱束缚,追求功能的进一步体现。
20世纪功能性服装的发展
进入20世纪,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功能性服装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的女装:女装功能化、男性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发生了新的改变。妇女直接参加生产和战争,获得了经济上的自由和民主权利,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年代的服装适应着新生活的方方面面。妇女们有了更自由的生活,除了工作外,她们还热衷运动和跳舞,因此服装的功能化上升为设计的首要因素。摒弃传统的紧身胸衣,上衣变短,腰带也开始使用,女性在生活中更加舒适和随意。这对于传统的服装是一个直接的冲击,服装的观念、形式、剪裁、生产、面料都与前10年大相径庭。
西方服饰
与此同时,由于妇女们不断提高的社会地位,年轻女性积极地主张性别平等,为反抗男权社会,女性们一整天都穿上长裤,裤装的舒适方便使裤装一直流行,女性的裤子第一次成为正式服装部分。保罗•波列特(Paul Poiret1879-1944)设计的正式场合的女长裤,在服装设计上的影响就更加长久。法国女设计师可可•夏奈尔(Coco Chanel1883-1971)提出,男性对于女性的性的欣赏立场不应该作为女性服装设计的考虑中心。她把男服的服装材料直接使用到女装上, 为女装的功能化、男性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设计生产了自己的运动装,这种服装以宽松内衣的基本结构为根据演化而成,宽松、简单,并且采用松软的棉质面料,这种宽松服装的设计方式,其实原来是用做女性内衣的,而夏奈尔把它变成外衣,是一个重大突破。
这个时期在时装史上被古怪地称为“女男孩”时期,裙子从脚踝升到膝盖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短裙。1922年小说《女小子》里描述了当时的女孩形象———剪短头发,穿男性服装,节食消瘦,便是这一时期的写照。
20世纪40年代的军服和牛仔潮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们在一段时间内无暇顾及穿衣打扮,却促进了对实用性的考虑,许多妇女穿上了军服,让女装更加功能化。两个曾在巴黎获得成功的英国设计师在战争期间回到英国,为英国军队中的女性官兵设计制服。在战争背景下,军队制服也成为时尚,裙子短而紧身,这些紧身、合体、颇具战时严肃感和纪律感的制服既被权
西方服饰
贵穿用,百姓们也趋之若鹜。牛仔裤因为耐穿耐磨,也在这个时期开始流行,开始还仅是一种工作服,后来则发展成经久不衰的日常服装。军服和牛仔成为功能主义服装的代表。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功能主义、实用主义、极简主义
二战后,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功能主义服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当时人们极重视产品的机能,所以有句口号是“唯有机能的是美的”,虽然听上去有些偏颇,但说明人们已把功能性明确地注入自己的审美观念中。这一时期,时装设计大师伊夫•圣•洛朗从各个方面探索女性服装新的可能性,并且认为新的服装必须是舒适的、功能性好的。六十年代,他设计了一系列功能主义服装,包括长裤装、具有非洲探险时期英国风格的上衣、女性裤装礼服,其中最具革命精神的是由男性晚礼服套装(Tuxedo Suit)为灵感来源设计的女性裤装礼服,都体现了这一时代他对新服装的功能性、舒适性的探索。九十年代之后,人们的视角从关注物质转移到关注自我,讲究服装实用、舒适成为新的风气。颜色鲜艳的夹克装、连裤装、套头装等成为流行和普及的服装。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生活节奏的加快,讲究舒适和功能成为服装设计的首要因素。“功能随形”的时代成为过去式。如今,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中,功能性服装一直追随多元化的社会生活,服装也根据其功能的不同而日益细化。近年来,功能主义服装的代表——工装、军装一直是流行的热点。不难看出,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对自我的肯定、对自我的认识进一步促成了功能主义服装的流行。
㈨ 女性裙子的来源
来源:在远古时代,我们先祖为御寒冷,用树叶或者兽皮连在一起,便成了裙子的雏形。
据东汉末年刘熙撰写的《释名·释衣服》上说:“裙”,“群”也,即把许多小片树叶和兽皮连接起来。
相传在四千多年前,黄帝即定下“上衣下裳”的制度,规定不同的地位的人着不同颜色的衣裳。那时的“裳”,就是裙子。
夏商周时期,中原华夏族的服饰是上衣下裳,束发右衽。河南安阳出土的石雕奴隶主雕像,头戴扁帽,身穿右衽交领衣,下着裙,腰束大带,扎裹腿,穿翘尖鞋。这大体反映了商代服饰的情况。
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普遍着深衣,上衣与下裳相连。深衣类似连衣裙,但略有不同之处。
(9)法国人的古代裙子扩展阅读:
裙子是人类最早的服装。因其通风散热性能好,穿着方便,行动自如,美观,样式变化多端诸多优点而为人们所广泛接受,其中以女性和儿童穿着较多。
近代,西式裙传入我国,成为人们日常穿着的重要服装,逐渐取代了以前传统的裙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苏联影响,流行布拉吉连衣裙。文革期间,裙装受严格限制。改革开放后,裙装重新流行。超短裙,吊带裙等纷纷传入中国内地,裙子的种类日渐增多。
㈩ 为什么英国,法国以前会穿低胸的宫廷服装
这里主要讲18世纪的~英文:court dress 法文:Grand habit de cour其实本人觉得如果和天朝相对应翻译的话,叫吉服更合适,因为根据穿着场合来说的话几乎和清朝穿吉服(花衣)的场合差不多的,都是皇室(王室)举行的各种活动,如:结婚,舞会,宴会等.
西欧女吉服成型于路易十四统治中期,参与发明者自然是路易本人或许还有他亲爱的基友弟弟奥尔良夫妇唤仔告.其形制是袍制,(说白了就是连衣裙那样子,只不过下面裙子前面开口罢了,这个形制很悠久,我就不扯了)紧身和低圆领口的上衣,袖子是短袖的并且用层层蕾丝装饰,下身的裙子和上衣是分开裁剪的,穿上后那时候习惯把裙子往后撸起来,用别针等固定住~这样就能得瑟里面用名贵面料做的衬裙了( petticoat)这样子的装束一直作为女吉服在宫中流行了数十年,1715年,路易终于去世了,5岁的曾孙路易十五即位(但还没有加冕,因为还不到成年)由叔和明祖享乐主义至上的奥尔良公爵摄政,以前在路易和曼特农合力营造出那种庄严肃穆及其死板的宫廷气氛一下子被解放了!!!宫廷也搬回到巴黎,公爵摄政的7年可以说是醉生梦死极度享乐的七年~这段时候由于路易还是孩子,几乎没有举行过什么宫廷活动~所以宫装一下子就冷落下来~但是随着路易成年后,宫装就又被重视起来~到了1730年,喜爱自虐的西欧女人们又重新把裙撑拾起来,穿在衬裙的下面,并且发展的越来越宽。在法国衬的装饰经常采用大量的蕾丝条和一串串花朵在硕大的衬裙上面自由组合或者用成匹的花戚缺色布料。同样,在法国外面的裙子则慢慢变成一个长长的拖尾固定在身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