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鲁迅为什么会说:中国的最伟大“艺术”,是男人扮女人
“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也就是男人扮女人。”
——鲁迅《论照相之类》
事物总是在变化的。到20世纪初,八大胡同的相公堂子逐渐被妓院取代,京剧经过士大夫们的改良,地位也逐渐抬升——一直到迅哥的年代,昔日堂子里的怜人相公摇身一变,居然成了文化界、艺术界的明星。最大的明星就是梅兰芳。
而鲁迅非常厌恶京剧。在《社戏》里,迅哥说京剧无非是“咚咚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一大班人乱打”,戏台下“太不适于生存了”。在《论照相及其他》里,迅哥说梅兰芳大概是北京唯一一个不是因为有钱而被人挂起来的人。(意即梅受人追捧,以至于粉丝拍了相片挂起来)还说:“我们中国最伟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也就是男人扮女人。”(这话当然是反讽)
简言之:
也许是出于对那段不光彩历史的了解,也许单纯是个人喜好,鲁迅非常不喜欢京剧,更看不起梅兰芳和那些跟风捧起梅兰芳的士大夫们。所以开头那段话,并不是发自肺腑真心赞,而是阴阳怪气高级黑。
B. 问一句鲁迅的名言的出处和背景。
为了查找鲁迅的提法,翻阅了《鲁迅书信集》,从1933-1934年有关评论木刻创作、结集出版给木刻作者等人的书信中,谈到了不少近似的论述,略引几段,稍加说明,以便比较。
《致何白涛》(1933年12月19日)
"我以为中国新的木刻可以采用外国的构图和刻法,但也应该参考中国旧木刻的构图模样,一面使人特显出中国特点来,使观者一看便知道这是中国人中国事,在现在,艺术上是要地方色彩的。"这说明鲁迅强调艺术上应有"中国的特色"和"地方色彩",以免在世界上不同环境中雷同。现代国际式建筑,就是这样千篇一律。
鲁迅从1934年2-6月给陈烟桥写了10封有关木刻的创作、出版和发展的信,阐明其见解,如:"我的主张杂入静物,风景,各地方的风俗,街头风景,就是为此。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
前面鲁迅强调"中国特点",又把"中国的特色"与"地方色彩"并提,也可理解为:"有中国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至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提法,如查不到出处,有可能是鲁迅上述提法的演变和发挥。
鲁迅要求"打出世界上去",并曾将木刻寄到国外展出。在6月20日《致陈烟桥》信中提到:我们的绘画(这是北京的作家的出口)及木刻,在巴黎展览很成功;……这些作品又在莫斯科展览,评论很好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