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的组成及分类有哪些
带式输送机驱动装置的组成及分类:
按使用条件分类为:水平运输、上山运输、下山运输、双向运输、机头驱动、多点驱动;
按结构特征分类为:伸缩带式输送机、固定落地带式输送机、绳架吊挂带式输送机、钢缆牵引带式输送机、管架快接机身带式输送机、槽钢式角铁机身带式输送机、管筒状带式输送机;
按型号分类为:DTL固定落地带式输送机、DSJ伸缩钢架带式输送机、DTC通用深槽带式输送机、DTS通用绳架带式输送机;
② 请问高人;皮带机驱动装置,电机、液力耦合器、减速器一体同心度怎样 调整。有没有调整顺序,和工艺
皮带机驱动装置一般包括:电机、液力耦合器、减速器;
还知是底座式联接还是侧背式联接?
1、底座式联接:通常要将电动机轴线和减速器高速轴线的同心,可通过增减调整垫方式来调整,并保证液力耦合器两端的径向位移小于0.1毫米,轴向间隙差小于0.3毫米。
2、侧背式联接:尽量保证减速器不变形,且与联接部位垂直。
③ 什么是皮带输送机的头部和尾部怎样区分
皮带输送机的头部是主动传动装置所在的位置,皮带输送机的尾部是被动传动装置所在的位置。头部和尾部的区别如下:
1、组成区分
头部主要有电动机、变速箱、中间传动装置、主动度滚筒组成;尾部主要由从动滚筒和张紧装置组成。
2、煤流方向区分
顺着煤流方向,煤流从尾部流到头部。
(3)皮带头部驱动装置有哪些扩展阅读:
皮带输送机操作注意事项:
皮带输送机的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持证上岗。熟悉所使用皮带输送机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及通讯、控制一体化系统的原理和检查试验方法,会维护保养皮带输送机,能正确处理一般性故障。
操作过程中注意:操作皮带输送机前应检查各部件的完好情况和紧固情况,确认无问题后,再正式运行;严禁人员乘坐皮带输送机,不准用皮带输送机运送设备和笨重物料。
皮带输送机检修注意:皮带输送机运转时禁止对机头、机尾滚筒进行清理工作;在检修机头卸载滚筒部分时,必须将先切断所有电源;处理皮带输送机带跑偏时严禁用手、脚及身体其他部位直接接触带。
在皮带输送机上检修、处理故障或做其他工作时,必须关闭皮带输送机的控制开关,挂上警示牌,并按下急停按钮;经常检查皮带输送机维护记录,并保持完好。
④ 皮带机的组成有哪些
大体上可分为机头部分,包括电动机、减速机、主传动滚筒联轴器、机头架和联接装置;机身部分包括支撑架、上下托辊;机尾部分,包括机尾架、刮
板、拉紧装置和机尾联接部分等组成。
⑤ 轻型皮带输送机的驱动装置
轻型皮带输送机配有三种驱动装置,即蜗杆驱动装置、摆线针轮减速器驱动装置和特轻型风冷式电动滚筒。推荐选用特轻型风冷式电动滚筒,当采用架空型皮带输送机时,只能选用风冷式电动滚筒。
⑥ 发动机皮带带动哪些部件
发动机皮带带动发电机、空调压缩机、助力泵、过桥轮(惰轮)、涨紧轮和曲轴皮带轮。
发动机皮带主要传递动力,带动发电机,水泵,压缩机等设备。汽车每天到要在路上疾驰,时间长了之后,可能会导致发动机皮带磨损或者老化,所以一般皮带经过一年半到两年的时候,就要开始检查,从而避免一些状况发生。
汽车的传动皮带负责带动所有机件的运动,发动机通过皮带传动驱动各种辅助机构运转,如果皮带断裂了,或出现了打滑,将会导致相关的辅助部分丧失功能,或使其性能下降,从而影响到汽车的正常运转。所以,定期检查保养传动皮带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情。
(6)皮带头部驱动装置有哪些扩展阅读
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统中按气缸点火次序定时的将高压电流传至各气缸火花塞的部件。在蓄电池点火系统中,通常将分电器和点火器安装在同一轴上,并由凸轮轴驱动,同时它还带有点火提前角调整装置和电容器等。
点火器的断电臂用弹簧片使触点闭合,凸轮轴带动断电凸轮使触点开启,开启间隙约为0.30~0.45毫米。断电凸轮的凸起数与气缸数相同。当触点开启时,分电器的分电臂正好对准相应的侧电极,感应产生的高压电由次级线圈经过分电臂、侧电极、高压导线传至相应气缸的火花塞。
缸线是传统点火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点火线圈把能量传给火花塞的介质。缸线大体上分为四部分。第一是导电材料,第二是绝缘胶皮,第三是点火线圈接头,第四是火花塞接头(还有一些缸线外面再包裹一层隔热材料,防止缸线被烧坏)。
缸线数目与发动机缸数相同。随着科技发展,现在很多车已经没有了缸线,缸线和点火线圈做到了一起,每缸一个点火线圈,体积大大减小,为每缸独立点火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发动机好比是汽车的“心脏”,而活塞则可以理解为是发动机的“中枢”,除了身处恶劣的工作环境外,它还是发动机中最忙碌的一个,不断的进行着从下止点到上止点、从上止点到下止点的往复运动。
吸气、压缩、做工、排气等,活塞的内部为掏空设计,更像是一个帽子,两端的圆孔连接活塞销,活塞销连接连杆小头,连杆大头则与曲轴相连,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曲轴的圆周运动。
⑦ 伸缩皮带机有哪些机构组成
伸缩式皮带输送机分为固定部分和非固定部分两大部分,固定部分由机头传动装置、储带装置、收放胶带装置等组成;非固定部分由无螺栓连接的快速可拆支架、机尾等组成。
(1)机头传动装置:
由传动滚筒、减速器、液力联轴器、机架、卸载滚筒、清扫器组成。 机头传动装置是整个输送机的驱动部分,两台电机通过液力联轴器、减速器分别传递转距给两个传动滚筒,用齿轮传动时,应卸下一组电机、液力联轴器和减速器。
液力联轴器为YL-400型,它由泵轮、透平轮、外壳、从动轴等构成,其特点是泵轮侧有一辅助室,电机启动后,液流透过小孔进入工作室,因而能使负载比较平衡地启动而电机则按近于坚载启动,工作时壳体内加20号机械油,充油量为14m3,减速器采用上级齿轮减速,第一级为圆弧锥齿轮,第二、第三级为斜齿和直齿圆柱齿轮,总传动比为25.564,与SGW-620/40T型刮板输送机可通用互换,减速器用螺栓直接与机架连接。
卸载端和头部清扫器,带式逆止器,便于卸载,机头最前部有外伸的卸载臂,由卸载滚筒和伸出架组成,滚筒安装在伸出架上,其轴线位置可通过轴承两侧的螺栓进行调节,以调整输送带在机头部的跑偏,在卸载滚筒的下部装有两道清扫器,由于清扫器刮板紧压在胶带上,故可除去粘附着的碎煤,带式逆止器以防止停车时输送带倒转。
(2)收放胶带装置:
位于张紧绞车的后部,它由机架、调心托辊、减速器、电动机、旋杆等组成,其作用是将胶带增补到输送机机身上或从输送机机身取下,机架的两端和后端,各装一旋杆,当增加或减少胶带时用以夹紧主胶带,调心托辊组供卷筒收放胶带时导向,工作时将卷筒推进机架的一端用尾架顶起,另一端顶在减速器出轴的顶尖上,开动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出轴的拨盘带动卷筒,收卷胶带,放出胶带,放出胶带时不开电机由外拖动卷筒反转,在不工作时活动轨可用插销挂在机架上,以缩小宽度,在活动轨上方应设置起重装置悬吊卷筒,巷道宽度可视具体情况适当拓宽,以利胶带收入时操作。
(3)中间架:
由无螺栓连接的快速可拆支架,由H型支架、钢管、平托辊和挂钩式槽形托辊、“V”型托辊等组成,是机器的非固定部分,钢管可作为拆卸的机身,用柱销固装在钢管上,用小锤可以打动,挂钩式槽形托辊胶接式,槽形角30°,用挂钩挂在钢管的柱销上,挂钩上制动的圆弧齿槽,托辊就是通过齿槽挂在柱销上的,可向前向后移动,以调节托辊位置控制皮带跑偏。
(4)上料装置、下料装置:
上料装置安装在收放装置后边,由转向转导向接上料段,运送的物料从此段装上运至下料段,下料装置由下料段一组斜托辊将物料卸下,下料段直接极为,机尾由导轨和机尾滚筒座组成,导轨一端用螺栓固定在中支座上,并与另一导轨的前端用柱销胶接,藉以适应底板的不平,机尾滚筒与储带装置中的滚筒结构相同,能互换,其轴线位置可用螺栓调节,以调整输送带在机尾的跑偏,机尾滚筒前端设有刮煤板,可使滚筒表面的碎煤或粉煤刮下,并收集泥槽中,用特制的拉泥板取出,机尾加上装有缓冲托辊组,受料时,可降低块煤对胶带的冲击,有利于提高胶带寿命。
伸缩皮带机是在普通的带式输送机上增加了伸缩机构,使得皮带机可以在长度方向上自由伸缩。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调节按钮,随时控制输送机的长度。在装有自动升降装置的型号上,使用者还可以随时控制输送机端部的高度。 伸缩皮带机主要应用在车辆装卸和有伸缩要求的物料传输系统中。它大大的缩短了人工往返搬运物料的距离,缩短装卸货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货品损伤,降低装卸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伸缩皮带机可双向运转输送物料。 伸缩皮带机可与其它输送设备和物料分拣系统配合使用,实现物料出入库或车辆装卸的自动化生产,特别是在烟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⑧ 带式输送机的驱动装置各部件是如何连接的各部件的作用是
以传动滚筒为中心,一侧可分别布置低速联轴器(连接传动滚筒和减速机低速轴)、减速机、高速联轴器(也可以是限矩型偶合器)、电机;另一侧可布置逆止器或制动器(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
⑨ 带式输送机的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带式输送机也就是皮带输送机,基本组成部分有机架、输送带、传动滚筒、改下滚筒、托辊、驱动装置等。
有些重型带式输送机或比较长的输送机可能还会安装有清扫器、防跑偏装置、进料装置、卸料装置、制动装置、逆止器等。
(9)皮带头部驱动装置有哪些扩展阅读:
1、水平拐弯带式输送机
水平拐弯带式输送机可以绕开建筑物或不利地形, 减少甚至不设中间转载站,集中系统供电和控制,减少物料溢出或堵塞的危险,减少粉尘飞扬、噪声,以及不必要的能耗。
2、气垫式带输送机
其输送带在空气膜(气垫)上运行,用不动的带有气孔的气室盘形槽和气室取代了运行的托辊,运动部件的减少,总的等效质量减少,阻力减小,效率提高,并且运行平稳,可提高带速。但一般其运送物料的块度不超过300mm。
⑩ 带式输送机一般由哪些部件组成
传送机一般有传送带、支架、电机、减速箱、传送滚轴等构成,根据电机控制分为励磁和变频常用两种。控制方式分为手动和广电感应相结合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