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装图片 » 裙子上面的花纹有哪些
扩展阅读
帽子品牌如何起名 2025-02-08 13:44:26
琴音新勒品牌男装 2025-02-08 13:33:32
修身棉服配什么裤子好看 2025-02-08 13:22:09

裙子上面的花纹有哪些

发布时间: 2022-05-09 22:43:03

A. 裙子上的花纹除了印花图案还有什么

刺绣,蕾丝,璐韩美精品女装

B. 想要制作汉服的齐胸襦裙不知道在上面画什么花纹

牡丹或者其他比较华丽的大花,也可以画梅花菊花之类的

C. 古代衣服上的花纹有哪些

1. 龙凤呈样

龙凤呈祥,古代吉祥图案。封建时代以男性喻龙,女性喻凤,男女结婚喜庆,以龙凤作图案象征龙凤相配,吉祥幸福。故常有用龙、凤、灵芝、祥云构成装饰纹样。民间称之谓“龙凤呈祥”。

2.二龙戏珠

两条云龙、一颗火珠。《通雅》中有“龙珠在颌”的说法,龙珠被认为是一种宝珠,可避水火。有二龙戏珠也有群龙戏珠,还有云龙捧寿,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颂平安与长寿之意。

3.鹤鹿同春

鹤鹿同春是中国传统寓意纹祥之一。六合是指天地四方(天地和东南西北),亦泛指天下。六合同春便是天下皆春,万物欣欣向荣。中国民间运用谐音的手法,以“鹿”取“陆”之音;“鹤”取“合”之音。 “春”的寓意则取花卉、松树、椿树等。这些形象,组合起来构成“六合同春”吉祥图案。

4.岁寒三友

中国传统寓意指松、竹、梅经冬不衰,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松竹梅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精神可嘉!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

5.三星高照

三星:原指明亮而接近的三颗星,也指福星、禄星、寿星三个神仙。指有福、禄、有寿,命运好。 出处:《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D. 明朝妇女服饰上的纹样有哪些

明朝妇女服饰 明代妇女的服装,主要有衫、袄、霞帔、背子、比甲及裙子等。衣服的基本样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都为右衽,恢复了汉族的习俗。
命妇朝见皇后,礼见舅姑,丈夫及祭祀时的礼服,由凤冠,霞帔,大袖衫及褙子组成。
凤冠,霞帔 凤冠是一种以金丝网为胎,上缀点翠凤凰,并挂有珠宝流苏的礼冠,明制,皇后礼服的冠饰有九龙四凤。明神宗定陵出土了四顶凤冠,龙凤数目各不相同。其中一顶为六龙三凤,龙在顶两端,口衔长串珠滴,似有戏凤之意。正面有三只展翅凤凰。冠后下方有左右各三扇博鬓,展开后如同五彩缤纷的凤尾。皇妃、公主、太子妃的凤冠九翚四风。翚是有五彩的雉。一品至七品命妇的凤冠没有凤,绣有不同数量的雉。
霞帔是一种帔子,亦称“霞披”、“披帛”,其形像两条彩练,绕过头颈,披挂在胸前,下坠一颗金玉坠子。以其艳丽如彩霞,故名。披帛以一幅丝帛绕过肩背,交于胸前。《事林广记•服饰类》载:“晋永嘉中,制绛晕帔子,令王妃以下通服之。”宋代定为命妇冠服,非恩赐不得服。明代始为命妇品级的服饰,自公侯一品至九品命妇,皆服用不同绣纹的霞帔。
背子 亦作褙子。背子样式继承宋代,到明代流行更广,基本样式同宋代,一般有合领和对襟两种。贵族,庶民皆服用之。功用更为广泛,一般分为两式:凡对襟.大袖,通常为贵妇礼服;凡对襟.小袖,通常为普通妇女的便服。背子上的品级纹样,与霞帔基本相同,唯八九品背子,用摘枝团花,不用缠枝花纹。
比甲 即无领无袖的对襟马甲,本为元制,但北方妇女尤为喜爱,作为日常之服。从史料看,元代妇女穿比甲的不多,到明代中叶,才形成风气。比甲形似背子而无袖,比后来的马甲.坎肩要长。《元史》记载:“又制一衣,前有裳无衽,后长倍于前,亦去领袖,缀以两襻,名曰‘马甲’,以便弓马,时皆仿之。“
水田衣 水田衣是一种以各色零碎锦料拼合缝制成的服装,形似僧人所穿的袈裟,因整件服装织料色彩互相交错形如水田而得名。它具有其它服饰所无法具备的特殊效果,简单而别致,所以在明、清妇女中间赢得普遍喜爱。据说在唐代就有人用这种方法拼制衣服。
衣.裙 明代妇女虽无“时式妆“之说,但潮流风气也极多变,上衣和裙的长短贬抑时常,衣式亦窄亦宽。四方服饰,都仿京师。以江南秦淮曲中的装束为最,以淡雅朴素为尚,被认为是当时的世上装束。明代衣衫及领已有用纽扣者。
明代女装风格修长.窈窕,同样有着变化极丰富的的衣服样式

E. 花裙子的花是什么意思

花指颜色种类多;花纹图案多

F. 唐代服装花纹

整体看来,唐代贵族女子装主要有三种组合变化,即襦裙装、胡服与女着男装。初唐女性装束多与隋代相近,上穿小袖短襦,披帛,下着紧身长裙,裙腰束至腋下,用绸带系扎,以后数百年虽屡经变化,且受到别样流行服式冲击,但始终保持襦裙这一基本样式;盛唐时期,来自异域的胡服以其全新的形式受到广大贵族女性的青睐,在此风气影响下女着男装也盛行一时;中晚唐以来,胡风渐弱,更多地恢复了汉族传统,经过改制的宽衣大袖的襦裙装又成为妇女的主要着装形式。
唐代的胡服,实际上包括西域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和印度、波斯等外国服饰,贵族女子着胡服在此时期经历了两个阶段:初、盛唐时期从宫中到民间广泛盛行来自西域、高昌、龟兹并间接受波斯影响的胡式服装,特征为头戴浑脱帽,身穿圆领或翻领衣长及膝的小袖袍衫,下着条纹裤,脚穿半靿软靴或尖头锈花软鞋,腰束蹀躞带,带下垂挂随身物品
在唐代的绘画或陶俑中,都可以见到妇女穿着窄袖的衣服,袒着胸口,露出半只臂膊,系着束到乳房以上的长裙。在她们的肩背上还披着一条长长的围巾。这围巾两端垂在臂旁,有时一头垂得长些,一头垂得短些。有时把围巾两头用手捧在胸前,下面垂至膝下。有时把右边一头固定束在裙子系带上,左边一头由前胸绕过肩背,搭着左臂下垂。有时把披在两肩旁的垂端凑在胸前,好像穿着一件马甲。形式很多,都很合乎审美的要求。这种长围巾就是“帔帛”。

唐代裙裾的纹饰加工也非常讲究,唐代小说《许老翁传》,讲天宝年间益州(四川成都)士曹柳姓者之妻李氏,穿“黄罗银泥裙,五晕罗银泥衫子,单丝罗红地银泥帔子,盖益都之盛服也。”白乐天《戏代内子作诗贺兄嫂》诗:“金花银碗饶兄用,罨画罗裙任嫂裁”。银泥是用银粉绘画的纹饰。罨画是五彩的手绘花纹。此外裙子用金缕刺绣、印花、织花、彩色相间等工艺加工的,更为多见。唐代的裙装,有的还作半露胸的款式,周濆《逢邻女》诗:“慢束裙腰半露胸”。李群玉《赠歌姬诗》:“胸前瑞雪灯斜照”。方干《赠美人》诗“粉胸半掩凝晴雪”。欧阳询《南乡子》:“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花”。都是半露胸式裙装的写照。

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
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为精巧美观。花鸟服饰图案、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是花团锦簇,争妍斗盛。正如五代王建所说:"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翩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华贵优美的服饰图案,是画工们在敦煌石窟用艰苦的劳动为后人们保留下来的珍贵形象的资料。唐代服饰的发展是整体上的发展,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于表现自由、丰满、华美、圆润,在鞋、帽、巾、玉佩、发型、化妆、首饰的表现,都说明了这一特点。
唐代承前继承了周、战国、魏晋时期的风格,融周代服饰图案设计上的严谨、战国时期的舒展、汉代的明快、魏晋的飘逸为一体,又在此基础上更加华贵,使服饰、服饰图案达到了历史上的高峰;唐代的服饰、服饰图案对后代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今天。缠枝纹在现代服饰图案中的运用,展示了传统纹样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所产生的意蕴。

G. 维吾尔族姑娘跳舞时穿什么样子的裙子上面有什么花纹

艾德来斯绸(Atlas)
新疆的艾德来斯绸按传统的名目可分为四大类,即黑艾特来斯、红艾将来斯、黄艾特来斯、莎车式艾特来斯。
艾德来斯绸以生丝为原料,取其弹性好,拉力强,宣有光泽,着色性能好的优点,织成丝绸,轻薄而柔和。其最大特点为印染工艺采用古老的扎经染色法,即在经纱上扎结染色,先按图案要求,于经纱上加以布局、配色、扎结,然后分层染色、整经、织绸。此种染色,通过染液浸润,可使图案轮廓有自然形成的色晕,各种颜色呈现出参差错落、疏散而不杂乱的效果,这既增强国案的层次感,又形成纹样富有变化的特色。

H. 白色镂空花纹连衣裙,优雅迷人,你觉得这样的裙子怎么

我觉得白色镂空花纹连衣裙,优雅迷人。喜欢穿裙子的小伙伴,千万不要错过。不知道在场生活中,小伙伴们喜欢穿什么样式的裙子呢?其实不同样式,不同版型,不同颜色的裙子也会展现出一种不同的穿搭风格,带给人不一样的时尚体验。小编个人就非常喜欢清爽的裙子,颜色干净,版型简单。那么,接下来请各位小伙伴们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一看下面图片中的小姐姐所穿的这一身白色镂空花纹的连衣裙,优雅迷人满满的初恋感。

小姐姐手中也是提了一个红色的包包,那么这个包包和它所搭配的鞋子颜色也是非常的相近,而且小姐姐脚上所穿的这双鞋子也是颇具文艺气息,而且红色和白色搭配在一起,给人一种视觉上的舒适感,清新又优雅。喜欢穿裙子的小伙伴们,不妨来试一试这种镂空的条纹连衣裙,优雅又清纯,展现出一种精致的女性魅力。

I. 怎么在白裙子上做一些装饰

如果裙子是时尚的,可以考虑在上面贴些亮片或者钻石或者贴图,当然是专门贴在衣服上的那种贴图。
如果是非时尚的,不妨在上面绣图案,以秀气的线条或者简洁的图案为上。
装饰的位置依据自己的喜好而定,装饰的花纹图案也是依个人眼光。

J. 古代男女衣服常用装饰花纹有哪些

1.龙凤呈样 图案为一龙一凤。
龙的传说很多,记载的文献也多,但将龙和帝王联系起来的是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说:“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蚊龙于其上,而已有身,遂产高祖。”凤凰在刘安《淮南子》一书中开始被称为祥瑞之鸟,雄曰凤,雌曰凰。龙凤都是人们心中的祥兽瑞鸟,哪里出现龙,哪里便有凤来仪,象征着天下太平,五谷丰登。

2.二龙戏珠 图为两条云龙一颗火珠。
《通雅》中有“龙珠在颌”的说法。龙珠被认为是一种宝珠,可避水火。有二龙戏珠,也有群龙戏珠和云龙捧寿,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颂平安与长寿之意。

3.鱼龙变化 图案为天上有一云龙,水中有一鲤鱼。或一龙首鲤身;或一鲤鱼翻跃于龙门之上。
古代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凡是鲤鱼能跳过龙门的,就可变化成龙,不能跳过龙门的,点额而归,故黄河之鲤鱼多有红色在额头,都是未跳过龙门之鱼。鱼跃龙门表示青云得路,变化飞腾之意。

4.鹤寿龟龄、龟鹤同龄 图案皆为一龟一鹤。
《韵会》:“龟为甲虫之长”。龟寿万年,是长寿的象征;鹤是仙禽,《崔豹古今注》:“鹤千年则变苍,又二千岁则变黑,所谓玄鹤也。”龟鹤同龄,乃同享高寿之意。

5.松鹤延年 图案为鹤和松树。
《字说》:“松百木之长”;《礼*礼器》:“松柏之有心也,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松,代表长寿象征之外,还作为有志、有节的象征。故松鹤延年既有延年益寿,也有志节高尚之意。

6.鹤鹿同春 图案为鹤鹿与松树。
古人称鹿为“仙兽”。神话故事中有寿星骑梅花鹿。鹿与禄、陆同音,鹤与合谐音,故又有“六合”(指天、地、东、西、南、北)同春之意和富贵长寿之说。

7.岁寒三友 图案为松竹梅或梅竹石。
松,“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竹,清高而有节;梅,不惧风雪严寒。苏东坡爱竹成癖,他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还题写过:“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之友”。松竹梅被人们称之为岁寒三友,乃寓意做人要有品德、志节。

8.喜上眉梢 图案为梅花枝头站立两只喜鹊。
古人认为鹊灵能报喜,故称喜鹊。两只喜鹊即双喜之意。梅与眉同音,借喜鹊登在梅花枝头,寓意“喜上眉梢”、“双喜临门”、“喜报春先”。
图案为一喜鹊一豹者,称之为“报喜图”。
图案为一蜘蛛网上吊着一个蜘蛛者,称之为“喜从天降”。因我国民间习俗称蜘蛛为喜蛛。
图案为一獾一喜鹊者,称之为欢天喜地。两獾相嬉,叫“欢喜图”;两童子笑颜相对者,称为喜相逢。
四个童子手足相连者,叫四喜人。

9.喜报三元 图案为喜鹊三、桂元三或元宝三。
古代科举制度的乡试、会试、殿式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明代科举以廷试之前三名为“三元”,即状元、榜眼、探花。“三元”是古代文人梦寐以求,升腾仕取之阶梯,喜鹊是报喜之吉鸟,以三桂元或三元宝寓以三元,是表示一种希望和向往的图案,此外还有三元及第、状元及第、连中三元、五子登科等图案。

10.相禄寿喜 图案为蝙蝠、鹿、桃和喜字。
以前人们常以蝙蝠之蝠寓以幸福之福;借鹿禄同音;寿桃寓寿意,加之以喜字,用此表示对幸福、富有、长寿和喜庆的向往。

11.五福捧寿 图案为五只蝙蝠一寿字。
《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攸好德,谓所好者德;考终命,谓善终不横夭。还有“五福临门”的图案。

12.多福多寿 图案为一枝寿桃数只蝙蝠。

13.福寿无边 图案为蝙蝠、寿桃和盘长。

14.神速齐眉 图案为蝙蝠、寿桃、荸莽和梅花。

15.福寿双全 图案为蝙蝠一、寿桃一、古钱二。
这些图案都表示古代人心底希望幸福、富有和长寿。

16.福寿三多 图案为一蝙蝠、一寿桃、一石榴或莲子。
《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古人因以“三多”(多福多寿多男子)为祝颂之辞。石榴取其子多之意,“莲子”乃连子之意。

17.三多九如 图案为蝙蝠、寿桃、石榴、如意。
《诗*小雅*天保》:“哪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天保》篇中连用九个如字,寓为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图案中以如意表示九如。

18.福在眼前 图案为蝙蝠与一枚古钱。
古钱是孔方外圆,借孔为眼,钱与前同音,亦称“眼前是福”。

19.福至心灵 图案为蝙蝠、寿桃、灵芝。
桃为寿而其形似心,借灵芝之灵字,表示幸福到来会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20.寿比南山 图案为山水松树或海水青山。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乃常见的对联。这一图案亦称寿山福海。

21.三星高照 图案为三位老神仙。
古称福禄寿三神为三星,传说福星司祸福,禄星司富贵贫*,寿星司生死。三星高照象征着幸福、富有和长寿。
图案为一老寿星一只鹿一只飞蝠的,亦称之为福禄寿。

22.流云百福 图案为云纹蝙蝠。
云纹形似如意,表示绵延不断。流云百蝠,即百福不断之意。

23.平安如意 图案为一瓶、鹌鹑、如意。
以瓶寓平,以鹌鹑寓安,加一如意,而称平安如意。

24.一路平安 图案为鹭鸶、瓶、鹌鹑;另有图案为鹭鸶、太平钱的叫一路太平。
以鹭鸶而寓路,瓶寓平,鹌鹑寓安,祝愿旅途安顺之意。

25.事事如意 图案为柿子、如意。
《尔雅*翼》:“柿有七绝,一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蠢,五霜叶可玩,六佳实可啖,七落叶肥 大可以临书。”事与柿同音,加之如意,寓意事事如意或百事如意、万事如意。

26.诸事遂心 图案为几个柿子和桃。
几个柿子寓为诸事,桃其形似心,表示诸多事情都称心如意。

27.必定如意 图案为毛笔、银锭、如意。
笔必偕音,锭定同音,再加如意,音借意为必定如意。

28.岁岁平安 图案为穗、瓶、鹌鹑。
以岁(穗)岁平(瓶)安(鹌)之偕音惜意表示人们祝愿和平的良好愿望。

29.年年有余 图案为两条鲇鱼。
鲇与年,鱼与余同音,表示年年有节余,生活富裕。
图案为两条鲇鱼首尾相连者,童子持莲抱鲇鱼者,均称年年有余。图案为一磬一鱼,或一磬双鱼、一童子击磬一童了持鱼者,皆称吉庆有余。一妇人手提鱼者,称之为富贵有余。

30.马上封侯 图案为一马上有一蜂一猴。
以马上封侯(蜂猴)寓比立即升腾的愿望。
图案为一大猴背小猴者,称辈辈侯;一枫树一印一猴或一蜂一猴抱印者称封侯挂印、挂印封侯。

31.太狮少狮 图为一大狮子一小狮子。
太师官名,周代设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太师为三公之最尊者;少师官名,周礼春官之属,即乐师也。以狮与师同音,而寓以太师少师之意,表示辈辈高官的愿望。
图案为一大龙一小龙者,称之为教子成龙、望子成龙。

32.八宝联春 图案为八件宝器相连。
八宝分为两类:佛家八宝有***、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盘长八件宝器,俗称:“轮螺伞盖,花罐鱼长”。仙家八宝即八仙护身法宝为渔鼓、宝剑、花篮、笊篱、葫芦、扇子、阴阳板、横笛八件宝器。八件宝器相连接的图案称之为“八宝联春”或“八宝吉祥”。

33.八仙过海 图案为八个仙人皆持宝器,下有大海波涛。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八仙,有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八仙故事多见于唐、宋、元、明文人的记载。“八仙庆寿”、“八仙过海”的故事流传最广,传说,八仙在庆贺王母娘娘寿辰归途中路过东洋大海,各用自己的法宝护身为舟,竞相过海,以显神通。

34.麻姑献寿 图案为麻姑仙女手捧寿桃。
麻姑,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仙女。葛洪《神仙传》说她为建昌人,修道牟州东南姑余山。东汉桓帝时应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能掷米成珠。自言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蓬莱之水也浅于时,或许又将变为平地。后世遂以“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之急剧。她的手指像鸟爪,蔡经见后想:“背大痒时,以爬背,当佳。”又相传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她在绛珠河畔以灵芝酿酒,为王母祝寿。故旧时祝女寿者多以绘有麻姑献寿图案之器物为礼品。

35.群星祝寿 图案为众多仙人各持礼物。
传说三月三日王母娘姐寿诞之日,各路神仙来祝贺,而以此取其吉祥喜庆之意。

36.万象升平 图案为一象身上有卐字花纹,腰背上负一瓶。
卐字在梵文中作“室利靺蹉”,意为吉祥之所集。佛教认为释迹牟尼胸部所见的“瑞相”,用作万德吉祥的标志。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制定此字读万。万寿升平,表示人民祝愿国泰民安,百业兴旺,国富民强的升平景象。还有“太平景象”、“景象升平”等图案。

37.平升三级 图案为瓶上插有三戟。
瓶与平同音,戟寓级。平升三级乃表示官运亨通,祝愿连升三级之意。

38.天女散花 图案为一仙女提花篮作散花状。
佛经故事《维摩经*观众生品》记载,维摩室中有一天女以天花散诸菩萨身,即皆坠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坠。天女说:“结习未尽,花著身耳”。谓以天女散花试菩萨和声闻弟子的道行。宋之问《设斋叹佛文》:“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故取其“春满人间”之意。

39.嫦娥奔月 图案为一仙女奔入月宫状。
嫦娥乃神话中后羿之妻。后羿从西王母处得到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遂奔月宫。

40.四海升平 图案为四个娃娃抬起一瓶。
四个小孩(海)抬起(升)一瓶(平),表示四海升平,以此表达人民厌恶战乱,热爱和平之善良愿望。

41.福从天降 图案为一娃娃伸手状,上有一飞蝠。
以天空中飞舞的蝙蝠即将落到手中,而寓其意为“福从天降”、“福自天来”、“天赐鸿福”等。此外还有“五福临门”、“引福入堂”“天官赐福”等图案。

42.长命富贵 图案为雄鸡引颈长鸣,牡丹花一技。
雄鸡引颈长鸣(命),牡丹乃富贵之花,喻富贵。还有长命百岁的图案,雄鸡引颈长鸣旁有禾穗若干。

43.流传百子 图案为开嘴石榴或葡萄。
旧时传说,文王有百子。“榴开百子”表示子多。还有“子孙葫芦”、“百子图”、“麒麟送子”、“莲生贵子”等图案,表示子孙万代、万代长春等愿望。

44.教子成名 图案为一雄鸡引颈长鸣旁有五只小鸡。
以雄鸡教小鸡(子)鸣(名)叫,寓以“教子成名”。还有“五子登科”、“一品当朝”等图案,表示殷切期望子孙取得成功的业绩

45.官上加官 图案为雄鸡和鸡冠花。

46.玉堂富贵 图案为玉兰花、海棠花、牡丹花。

47.五世同堂 图案为五个柿子和海棠花。
以上图案都以谐音题名,同音寓意,表示古人的升官、富贵、五代团聚的美好愿望。

48.渔翁得利 图案为鹬蚌相争状,旁立渔翁。
《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第三者因而得利。

49.英雄斗智 图案为一鹰一熊作争斗状。
《本草》:“虎鹰翼广丈余,能搏虎。”《诗*小雅》:“维熊维罴,男子之样。”鹰与英、熊与雄同音。猛禽凶兽相斗,二勇相争,智者胜。还有一松树上落一鹰,地上有一熊,作相互怒视欲斗之状的图案,以此比喻英雄大智大勇。

50.珠联璧合 图案为珠点连续有白头花蓝点。
《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联珠。”后借以比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凑集在一起。

51.八骏图 图案为八匹马姿态各异。
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名称说法不一。《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史记*赵世家》:“造反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骡、绿耳,献之缪王。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缪王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其他传说钧由此而派生。

52.博古图 图案为鼎彝钟磬、瓷瓶玉件、书画盆景等各种器物造型,种类繁多。有各式各样的博古图,给人以古色古香之感。

53.天马图 图案为一飞马、马生两翼。
天马一词,最初见于《楚辞*离骚》、《史记?大宛列传》和《淮南子》等书中。张骞使西域得乌孙好马,名曰天马。后得大宛汗血马,比乌孙马强壮,改乌孙马名为西极,大宛马叫天马。史书记载,汉武帝“获汗血马来,作西极天马歌。”元狩三年(公元前119年)后,天马发展成“龙之友”、“龙之媒”的地位。神话故事似的“天马行空”、“独来独往”,使人想向出“马生两翼”,慢慢被称为龙马。《西游记》中有白龙马,便是一例。天马似马又生翼,空中行走又似龙,这种动物图案在古时瓷器、地毯上常见。

54.麒麟图 图案为一兽,头长一角,狮面,牛身,尾带鳞片,脚下生火,其状如鹿。
麒麟,古代传说中的动物,古称之为“仁兽”,多作吉祥的象征。“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山出器车,河出马图,凤凰麒麟,皆在效橄。”“橄”同“薮”即沼泽。汉代砖上的麒麟图案与马和鹿的样子相似,汉以后,逐渐完善了麒麟的形象。由于麒鳞是瑞兽,常借喻为杰出之人,麒麟送子、麟吐玉书等图案等皆有杰出人士之降生的寓意。

55.四艺图 图案为琴、棋、书、画。
琴棋书画是我国古代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玩,用以增进学识,提高雅兴。图案中的四艺,其造型设计,古朴、优雅,富有韵律感。

56.踏雪寻梅 图案为风雪中一老人头戴浩然中,骑驴过桥,手持梅花。
踏雪寻梅是根据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故事,编写而成的图案。孟浩然(689~约740年),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少年好学,酷爱梅花,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还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一首诗。有人传出,孟浩然游长安,王维私邀入内署,适唐玄宗李隆基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告,玄宗大喜,诏浩然出,诵所为诗,玄宗发现无求仕之心,即入还。其实从孟浩然的《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诗中只见“当路谁相假”之句,那有皇帝发现他不愿为官,放他归去之事。孟浩然头戴浩然中,在风雪中骑驴过灞桥,踏雪寻梅,已成为我国古代诗人的佳话。这一图案在古时瓷器、地毯上常有出现。

57.伯牙摔琴 图案为一人举琴面对一墓,旁立一老人。
出自俞伯牙与钟子期相交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有位俞伯牙善弹琴,一日乘舟游至汉阳江口,命童仆取琴焚香,调弦转轸,一曲未终弦断之。疑有人听琴,命左右搜之,遇一樵夫钟子期,二人登舟促膝相谈,意合知音,结为兄弟。约定来年江边相见。当俞伯牙按期来到江边时,钟子期已病故。伯牙闻知,泪如涌泉,去子期坟前祭拜,并割断琴弦,双手举琴向祭石台上一摔,摔得玉轸摧残,金徽零乱。老者惊问:“先生为何摔此琴?”伯牙道:“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故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之说。古时瓷器、地毯均有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