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织田信长
织田信长是活跃于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但后来遭到部将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断本能寺,织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法名总见院殿赠大相国一品泰岩尊仪,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时追赠为正一位太政大臣。
织田信长,织田为其苗字,族姓则有三说:平氏、忌部氏或藤原氏,平氏可能性较高。被称作“第六天魔王”。幼名吉法师,出生於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父亲死后、历经与同母所生之弟的织田信行的家督之争,胜利后成为织田家的主君。于击破周边敌对势力的今川家与斋藤家之后,立足利义昭为将军并完成上洛(京都)。之后义昭与信长为敌,并下令给武田家、朝仓家、比睿山延历寺、石山本愿寺等,组成了反信长包围网。信长突破包围网后,迈向天下布武之路,推行如乐市乐座、土地调查等革新政策。后因家臣明智光秀的谋反(本能寺之变)而自杀。否定既存的权威与势力(朝廷、佛教等),选用人材不在意其家世出身,透过活用新兵器如铁炮将战国时代导向终结之路。由于秀吉的情报操作加上信长本人亦曾自称魔王(第六天魔王),最早织田信长被称为“第六天魔王”是在元龟三年(1572),当时武田信玄正要上京,信玄写了封信给信长,并署名“天台座主沙门信玄”,而信长给信玄的回信书就署名“第六天魔王信长”。大概可以看出信长和信玄之间彼此挑衅的味道很重 对信玄等人而言,死后可以成佛 但对信长而言,只有现在看的到的才是真实的,信长并不认同死后悟道的想法 这大概就是信长当时以“第六天魔王”自称的原因吧,信长本身亦存在为人所惧的部分。
少年期
信长于1534年7月2日出生于尾张国那古野城(今名古屋市,另有一说是胜幡城),幼名为吉法师。是尾张守护代旗下三奉行之一的织田信秀的嫡长子(排行第二,有一庶兄织田信广),母为信秀正室土田御前,同母弟有信行、信包和秀孝。因为母亲是正室,才成为嫡子的信长,6岁就成为那古屋城的城主。然而少年时代常有荒诞不羁的行为,后来被嘲为”尾张的大傻瓜”。对铁炮传入日本时的种子岛枪感兴趣,且不拘泥于身份地位,和一般人民一样与市里的年轻人一起玩耍的故事广为人知。信长还是少主的时期,父亲信秀在表面上臣服于清洲织田家,然而信长只带了几个人就到清洲织田家支配下的清洲城放火等行动,令父亲信秀相当吃惊。从年少时期即可见其大胆。三河的户田康光背叛今川家投奔织田家时,户田将松平竹千代(即日后的德川家康)卖给了织田家,当时年轻的信长和成为人质的松平竹千代,一起度过了少年时光。这段往事后来成为两人缔结了稳固的同盟关系(清洲同盟)的一个助力。1546年,在古渡城元服之后正式改称织田上总介(织田信长)。1548年,负责教育、照顾信长的平手政秀提出与信秀宿敌的美浓国战国大名斋藤道三长女浓姬政治联姻的策略。1549年(一说是1553年)信长在正德寺与岳父斋藤道三会面,当时道三察觉到被称为“傻瓜”的信长的真正才识。
1551年,织田信秀在尾张尚未统一又有强敌今川义元的内忧外患下,终于因酒色过度中风而死。身为嫡长子的织田信长因而继承家督。在信秀的葬礼上,信长一反传统,对父亲的祭坛投掷抹香而引来争议(关于此事件有一说是为后人的创作)。1553年,负责教育、照顾信长的平手政秀为了劝谏信长的奇行而切腹自尽。信长也为此感到悲叹、找来泽彦和尚建立了政秀寺来悼念政秀的亡灵(但关于政秀的切腹,有一说是政秀并非为了死谏信长而是因为其子五郎右卫门和信长之间的不和)。
继任家督到统一尾张
1551年织田信秀死后,从很久以前就对信长行为不满的织田家重臣林秀贞、林美作守、柴田胜家等人,打算废掉放浪不拘的信长而改立以聪明著名的信长亲弟弟信行为织田家主君。为了对抗他们,信长拉拢森可成、佐佐成政、河尻秀隆等人加入己方阵营,开始了骨肉相争。
1556年4月,信长的岳父斋藤道三在和其嫡男斋藤义龙的战争中落败死去。信长虽然派出了援军,但并没有及时赶上救援。信长顿时失去岳父的支持,信胜派(即拥护织田信行者)认为这是攻击的好机会,同年8月24日举兵和信长对抗,但以落败告终(稻生之战)。随后,信长虽包围了守末盛城不出的信行,在经由亲生母土田御前的中介后,赦免了信行、胜家等人。
1557年信行再度企图谋反。在稻生之战后,和信长有所联系的柴田胜家密告此事。信长知道谋反一事后,将装病的信行骗出清洲城,并派自己最信赖的河尻秀隆暗杀之。
当时,尾张国守护大名斯波氏的权势开始没落,因此尾张下4郡的守护代织田大和守家主君织田信友掌握了实权。信长的父亲信秀虽是信友旗下三奉行的其中之一,却凭借其智勇来拓展对尾张中西部的支配权。信秀死后,信长继任。信友则支持信行继任家督之位而与信长敌对,并拟定信长谋杀计划。只是,早已被信友视为傀儡政权的尾张守护斯波义统却把谋杀计划事先密告给信长知情。对此感到暴怒的信友,趁义统嫡男斯波义银带兵前往河川打猎时(川猎或川狩)的时候,杀害了义统。
因此、义银与其弟毛利秀頼、津川义冬等斯波一族则逃往信长之处寻求保护,信长将信友列为杀害义统的谋反者,并命令叔父织田信光(守山城主)杀害信友。于是尾张下4郡的守护代清洲织田家灭亡,织田家庶家的信长成为织田家的首领。
接着信长与同族犬山城主织田信清等,击败清洲织田家的宿敌织田一门宗家的上4郡守护代织田信安(浮野之战),并放逐之。而被立为新守护的斯波义银,却和斯波一族的石桥氏、同为足立一门的吉良氏密谋讨伐信长,察觉到此事的信长,则将义银放逐至斯波氏宗家足利将军家所在的京都。
于是,信长在1559年确立了对整个尾张国的支配权。
桶狭间之战到清洲同盟
信长完成尾张统一的翌年1560年5月,身为足利将军家庶流的骏河战国大名今川义元,当时国力如日中天,人称“东海道第一弓取”。今川义元率领2万5000大军(以“北条五代记”的说法),并对外号称有4万大军上洛觐见将军。由于上京之路必经尾张,信长不愿臣服,决定兴兵对抗,但总兵力只有5000人(但可以用于拦截今川军的兵力刚到3000人)。今川军以三河松平元康(日后的德川家康)率领的三河兵为先锋,攻陷一个又一个织田军堡垒。
面临织田家危机的信长则保持静寂,深夜舞起了幸若舞“敦盛”后,身着武具出阵,首先到热田神宫参拜。之后在善照寺堡垒以约4000人兵力(一说为3000人)出击,强袭今川军的阵地。由于刚下过一场暴雨,今川军士兵还没有回过神来,以至于在织田军偷袭时好半天才大喊:“敌人来袭!”,总大将今川义元死在阵中。1560年6月12日的战事,后来称为桶狭间之战。总大将战死的消息传出,今川军崩溃逃回本国骏河。
桶狭间之战后,今川家势力日渐衰退。因此,原先受今川氏支配的三河国的德川家康(此时原名松平元康改名)成为独立的战国大名。当时信长为了美浓攻略正准备与斋藤氏开战,家康也为了警戒甲斐的武田信玄与骏河的今川氏真(义元的嫡男)等必要,与信长利害关系一致。于是双方在1562年,缔结了清洲同盟(=织德同盟)以巩固背后。
1569年,信长为限制足利义昭的将军权力,订立了称为“殿中御掟”9条的掟书(公布法或公定法)之后又追加了7条昭告天下,并让义昭承认这项命令。但因此事使得义昭与信长的对立已然成形。1570年4月、信长为了讨伐数度无视上洛命令的越前大名朝仓义景,打破了与浅井长政的同盟,并与盟友的德川家康军一起向越前开始进军。织田德川军逐步攻击朝仓氏各个城池,进逼到金崎时,北近江盟友、浅井长政于背后突击织田德川连合军。导致信长陷入突如其来的危机,在负责断后的殿军木下秀吉(由藤吉郎改名之)、德川家康等人的奋战之下(此即金崎撤退战),终于得以逃回京都。信长返回京都时,据言身边只剩下约10人。将军足利义昭趁此机会与信长的对立白热化,发布了打倒信长的命令到各国,包括朝仓义景、浅井长政、武田信玄、毛利辉元、三好三人众,甚至比睿山延历寺、石山本愿寺等寺庙势力都被找来,组成了“信长包围网”。
为对抗包围网,信长开始讨伐浅井长政。1570年6月,在近江姉川河原联合德川家康军与浅井、朝仓连合军对战(姉川之战)。苦战突破了浅井方先锋矶野员昌15段备的13段后,终于击溃浅井朝仓连合军。1570年5月6日,曾有杉谷善住坊铁炮名人试图暗杀信长未遂。1573年善住坊被捕后遭处刑。
1570年8月、信长出兵讨伐于摄津举兵的三好三人众,因石山本愿寺的援军等原因而苦战。信长本队在摄津与三好三人众对阵时,浅井长政朝仓义景、延历寺等连合军3万进攻近江坂本,抵抗连合军攻势的近江织田军败于人数上的劣势,信长重臣中名将森可成与信长之弟织田信治因此战死。为此信长于9月23日凌晨神速从摄津本队返回近江,慌乱的浅井长政、朝仓义景等人布阵于比睿山抵抗信长。信长则在近江国志贺与浅井朝仓连合军对峙(志贺之阵)。然而此时受命于本愿寺法主、显如的伊势长岛一向一揆众举起叛旗,信长之弟织田信兴、重臣坂井政尚因此丧命,信长也陷入进退不得的窘境。为打开窘境,信长奏请正亲町天皇颁布勅令、12月13日因天皇勅令而成功与浅井朝仓军和解。此时据大久保忠教所记载的“三河物语”中,提到信长对义景的说法是“天下是朝仓大人所有,我将不再妄想”。
1571年9月、信长在发出数次的避难劝告后,放火烧掉仍持续抵抗的比睿山延历寺(延历寺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总本山,因此信长这一行为为众多佛教人士怨恨,并且送予他"第六天魔王"的称号)。据传此行动是为了对延历寺协助浅井、朝仓军的报复。
1572年7月、信长嫡男奇妙丸(日后的织田信忠)初次出阵。此时织田军和浅井朝仓连合军之间有持续不断的小规模战斗。但战况开始往信长有利的方向展开、8月朝仓军的武将前波吉继、富田长繁、户田与次等人投降信长。10月、甲斐的武田信玄呼应足利义昭的出兵邀请,终于开始起军上洛。武田军总兵力3万,大军开始侵攻织田领地的东美浓与德川领地的远江、三河。织田德川军开始了抵抗。但在武田军武将秋山信友进攻东美浓的岩村城时,城主的远山景任(直廉)病死。景任遗孀岩村殿(信长的叔母)将信长五男坊丸(日后的织田胜长)收为养子,并以女城主的身份抵抗来军,但秋山信友对岩村殿使出结婚战术。实际上岩村殿的女儿雪姫和武田胜赖结婚生下武田信胜,岩村殿跟武田氏也可说有姻亲关系。因此关系,岩村殿和秋山信友结婚并开城投降、把坊丸做为人质送往甲斐、东美浓大半落入武田的支配。而德川领地的德川军于一言坂之战为武田军大败、接着连远江、三河诸城都一一陷落,陷入了战况不利的状况。信长为挽救战况,送出佐久间信盛、平手泛秀等3千援军给家康、但在12月远江三方原之战中织田德川军为武田军大败,平手泛秀等人战死、信长陷入困境。
到了1573年,武田军从远江开始进攻三河、2月开始攻击三河的野田城,将军足利义昭在三好义继松永久秀等人协助下举兵呼应信玄的上洛行动。东西面受敌的信长再次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4月5日经由正亲町天皇所出的勅令得以和义昭和解。接着4月12日,信长最大的强敌武田信玄病死(也有一说是武田信玄被德川军于野田城狙杀而死,不过通说为信玄病死),武田军因此返回甲斐。
包围网崩坏
由于信玄死去,信长得以趁势重整军备。接着7月、举起叛旗后守在二条城、槙岛城的足利义昭遭信长击败,从京都被放逐、至此室町时代终结。7月28日,信长奏请朝廷将年号从元龟改为天正后,正式实现。天正元年(1573年)8月、信长命细川藤孝讨伐守在淀城的三好三人众其中一人岩成友通,友通遭击败。同月、信长率领3万兵力行军至越前,于刀根坂之战击败朝仓军。攻下朝仓氏后,转往攻击于小谷城的浅井久政长政父子,并打败了浅井氏。在此时,带回了嫁给长政的信长之妹阿市。
9月24日、信长以尾张美浓伊势军队为中心,率领3万兵力往伊势长岛行军。织田军在泷川一益等人的活跃下,约半个月就一一攻陷长岛周边的敌城,但由于长岛的一向一揆强烈抵抗,厌恶长期战的信长开始于10月25日撤退。而在撤退途中,受到一揆军的追击,导致织田军苦战、林新次郎战死。
11月、河内的三好义继配合足利义昭开始叛乱。信长以佐久间信盛为总大将,将军队送往河内,义继的三家老因惧怕信长的实力背叛了义继,义继于11月16日自杀,至此三好氏灭亡。12月26日、于大和的松永久秀终也无计可施,献出多闻山城并投降信长。
结果武田信玄病死仅不到一年,加入信长包围网的大名、大部分皆为信长所击败。
长岛一向一揆
1574年1月、攻下朝仓氏后,越前虽成为织田家领土,但地头武士与本愿寺门徒却掀起叛乱,在一乘谷杀害了守护代的前波吉继(桂田长俊)。接着呼应此叛乱,甲斐的武田胜赖也出兵攻打东美浓。信长决定与信忠一起迎击武田军,但在信长援军抵达前,东美浓的明智城已被攻陷,信长为避免与武田军正面冲突而撤退到岐阜。3月、信长上洛并受任从三位、参议的官位。信长奏请正亲町天皇表示欲收割兰麝待(一种高级香料)。据言,这是信长为了让各国知道信长与正亲町天皇之间有密切关系所采取的行动,天皇则也下了勅令允许之。由此契机各国大名知道信长的实力为朝廷所承认,尤其是从奥州派往信长处表示友好的使者也增加了。7月、信长率领3万大军,从水陆路方面完全包围了伊势长岛,切断了敌方兵粮补给。在一揆军巧妙的战术下,取得击败信长同父异母的哥哥织田信广等战果。但8月后一揆军陷入兵粮不足的状况,甚至在织田军猛攻下大鸟居城也被攻陷一揆军超过1000人以上战死,战况因此更往织田军有利的方向发展。9月29日、兵粮缺乏的长岛城门徒投降,并向信长请求让其搭船从大坂方面退兵,信长亦接受之。然而信兴、信广等备受信长信赖的兄弟被杀害,加上一揆军的退却速度迟缓,于是信长下令铁炮同时射击搭船的门徒。一揆军方面亦被激怒,有一部份反过来袭击织田军,此时信长之弟织田秀成等人战死。接下来信长针对困守中江城、屋长岛城的长岛门徒,从城堡周围开始包围,最后攻破之。此时,据传一揆军有2万人为织田军所杀害。经此战后,信长成功地平定长岛门徒们的叛乱。
长筱之战到进攻越前
1575年4月、武田胜赖为讨伐于信玄死后即背叛武田家成为德川家康家臣的奥平贞昌,率领1万5,000的兵力前往攻击贞昌所在城长筱城。但奥平军的善战使武田军在进攻长筱城上花了超出预期以上的时间仍无法攻下。此时信长于5月12日率领3万大军从岐阜出兵,5月17日在三河的野田与德川家康军8,000兵会合。扩大为3万8,000兵力的织田德川连合军于5月18日、布阵于设乐原。接着5月21日,织田德川连合军与武田军开战(长筱之战)。在此战中,信长将铁炮队分成三队,采用节省装填弹药时间的三段击战法。(有一部份人认为此战法真伪未定)织田德川连合军在此场对武田军的战役中获得压倒性的胜利。同时在武田大军下成功防卫了长筱城的奥平贞昌,领受信长所赐的“信”字,改名为信昌。前年,信长派往越前赴任的守护代桂田长俊遭夺取了越前的本愿寺门徒杀害,之后门徒们开始内部分裂。1575年1月、门徒们惩罚了协助杀害长俊的富田长繁等地头武士、将越前做为属于一揆的国土。接着受显如命令前往越前赴任的守护代为下间赖照,但由于赖照的恶政更甚于前代领主桂田长俊,一揆众的内部持续分裂。视此为好机会的信长在长筱之战结束后,8月行军前往越前。
一揆军虽抵抗了织田军,但在已内部分裂的情况下,一揆众无法同心合作迎敌。以下间赖照与朝仓景健等人为首、约有1万2,250人的越前加贺门徒在战役中为织田军所杀。此时、信长在给村井贞胜的信件中,记下了越前的惨状:“到处都是死尸、一点空地也无。真想让你看到此景”。记载此时从军的前田利家行为的石版还存在着。写着:“一揆奋起、此后前田又左卫门大人活擒一揆千人。依法处刑以、磔刑、下热汤、下油锅。如此等事。一笔记下”。于是越前再度成为织田领土、信长将越前8郡赐给柴田胜家时,据言信长曾指示胜家经营北国的法则。
第二次信长包围网
1575年11月4日、信长叙任权大纳言、11月7日任右近卫大将。11月28日、信长让出织田家家督之位给嫡男织田信忠,同时也让出美浓尾张等领地于原则上隐居。只是信长仍然处于执行织田家政治军事的立场。1576年1月、信长于琵琶湖湖岸,开始亲身指挥筑立安土城。1579年完成了五层七重且豪华绚烂的安土城。据言天守内部极为通风。耶稣教会的传教士在寄回母国的信上赞叹:“即使欧洲也没有如此豪华的城堡”。信长把岐阜城让给信忠、并迁入其新筑于南近江(今滋贺县)的安土城。信长就以此为据点开始迈进天下统一。1576年1月、与信长友好的丹波的波多野秀治举起叛旗。接着石山本愿寺也再次举兵,再一次反信长的动作开始增强。信长于4月、派大将明智光秀、荒木村重、原田直政率领3万军队前往大坂、但于苇原之战大败,以原田直政为首有1,000人以上战死。大坂的织田军在石山军猛烈攻势下,困守于天王寺堡垒遭石山军包围,织田军因此陷入困境。5月5日,信长前往若江城发出动员令,却只召集到3,000人左右。而信长于5月7日早上、亲自在前头率领此3,000人军队、攻向包围天王寺堡垒的1万5,000人的石山军(天王寺堡垒之战)。信长本人虽在激烈战斗中负伤,但信长本人的出阵使得织田军士气高昂,最后得以成功击败石山军。之后,织田军从水陆路包围石山御坊以断绝兵粮。但在7月13日、石山本愿寺援军毛利水军800艘出现并击败了织田的水军(木津川之战)后、毛利军将兵粮弹药搬入石山。此时人称越后之龙的大名上杉谦信开始与信长敌对。信长与谦信,原本为对抗武田信玄此一共同敌人,于1572年缔结了同盟。在信玄病死后、谦信为信长一再地与宗教势力抗争的行动所激怒,因此于1576年与石山本愿寺和解,并解除与信长的同盟,明白地表示与信长的对立。以谦信为盟主、毛利辉元、石山本愿寺、波多野秀治、纪州杂贺众等反信长者同一步调地开始行动。
针对此状况,信长在1577年2月率领大军前往讨伐纪州杂贺众,由于毛利水军于背后援助杂贺众及谦信进攻能登等原因,到了3月、让杂贺众领袖杂贺孙一投降,但没有提供人质给信长。只是形式,并在形式上维持和睦,信长从纪伊撤兵。此时,在能登七尾城的长续连一边承受谦信攻击一边向信长求援军。信长派柴田胜家为总大将率领3万为前行军队、自己率领本队1万8,000人为后军出阵。但9月15日七尾城沦陷、9月23日前军遭谦信所率领的上杉军所败(手取川之战)。信长知道战况后,为避免与谦信正面冲突,返回了安土。大和的松永久秀见到信长的困境,与谦信呼应而举兵反叛。得知久秀谋反的信长从加贺撤兵、派织田信忠为总大将,大军前往信贵山城于10月击败了久秀。但在对谦信的战斗上居于不利立场的信长,面临毛利氏、石山本愿寺的攻势再次陷入困境。10月在击败久秀后,在丹波龟山城抵抗信长的内藤定政病死。龟山城、籾井城、笹山城等丹波诸城,旋即为织田军所攻下。1578年3月13日,上杉谦信突然死去。因谦信没有子息,于是养子上杉景胜与上杉景虎开始争夺起继承权。在此时,织田军则攻下了上杉领土的能登、加贺。而由于谦信的死,信长包围网再次崩坏。
讨伐武田
1581年为信长全盛期。2月28日于京都天皇内殿的东边马场举行一大展示,即所谓的京都军马演练,此演练为以信长为首的织田家一门、丹羽长秀等织田军团的军容展示。此时的军马演练,正亲町天皇亦有出席。信长公记提到此演练:“贵賎群众者、得以生于如此可喜可贺天皇之世、……心怀感激演练逐次进行,乃成从上古至后世之壮景。”1581年5月,织田军的攻势凌厉。并趁防守越中的上杉军武将河田长亲突然死去的空隙,行军至越中,占领了大部分的土地,终得以夺回于1581年3月23日即为武田军占领的高天神城。此时在纪州的杂贺众开始内部分裂,支持信长派的铃木孙一与反信长派的土桥平次等人互相争斗,导致杂贺众势力衰退。接着针对高野山于1581年藏匿荒木村重残党与足利义昭密通等与信长为敌的动作,信长派出数十名使者欲和平地解决此事,而高野山方面却不合理地将信长派去的使者全部杀害。被激怒的信长逮捕织田领地中数百名高野山僧人,并命令河内、大和的各大名包围高野山。1582年2月1日、武田信玄的女婿木曾义昌向信长提出投奔织田家的请求。信长答应后,于2月3日向信忠发出针对武田的大动员令。于是德川家康从骏河、北条氏直从关东、金森长近从飞驒、信忠从木曾处各自开始进攻武田领土。其兵力数量,据言超出十万以上。面对此境的武田军,在伊那城的守城将下条伊豆守遭城兵放逐而献给织田军、接着信浓松尾城主小笠原信岭、骏河田中城主依田信蕃、骏河江尻城主穴山信君等人争先恐后地投降织田军,于是连有组织地抵抗都没有的武田军就此败亡。信长出阵讨伐武田是在3月8日、当天信忠占领了甲府,3月11日在甲斐东部的田野除去了武田胜頼信胜父子,至此武田氏灭亡。
甲斐武田氏灭亡后,即使原先隶属武田者表示顺从信长之意,信长仍不容情地将其一族彻底铲除,即所谓“狩猎武田”的信长令。德川家康与一部份织田重臣难以接受信长的命令,拼命地隐匿武田的遗臣。江户时代以后仍存在的武田相关一族几乎都是于“狩猎武田”时被藏匿起来的遗臣末裔。民间传说在最后一次攻打武田时,明智光秀说出“能来到这里、我们的努力也是值得的”这句话激怒了信长,信长则说“你做了什么”,之后惩罚了光秀。(有信长将光秀的头抓去撞栏杆等情节。惩罚说的情节不一,详见明智光秀)另外织田军在攻打藏匿武田遗臣的塩山惠林寺时,惠林寺因拒绝交人而遭放火烧寺。当时惠林寺住持快川绍喜临终前所说“安禅未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的话,仍流传至今。武田氏灭亡后,信长在骏河派德川家康、上野为泷川一益、甲斐是河尻秀隆、北信浓为森长可、南信浓为毛利秀赖以压制北条氏直,并实施如以往信玄、谦信一样的彻底和平外交政策来保持和北条的同盟关系。在此时的信长军团已可说是无人可敌。
本能寺之变
1582年夏天、信长准备派三男神户信孝、重臣丹羽长秀等军团进攻四国的长宗我部元亲。关于明智光秀的异心,有一说是光秀认为自己未被赋予进攻四国的任务,而开始有“自己被放置一旁。会不会像林秀贞、佐久间信盛一样被放逐。”的被害妄想。另一说是,光秀以前曾受信长命令负责与长宗我部元亲的和睦工作,为此命令奔走以改善彼此关系的光秀将属下斋藤利三之妹嫁予元亲。但结果却往武力讨伐的方向发展,光秀因此感到名誉受损、倍感屈辱。1582年5月15日、德川家康为了骏河国领地增加的宴会抵达安土城。信长派明智光秀负责接待,光秀从15日到17日专注于接待家康。在家康停留的这段期间,正在攻打备中高松城的羽柴秀吉派使者向信长要求援军,并提到“毛利军有率大军往高松城救援的动作”。信长答应派兵后,解除光秀的接待任务,改命其带兵前往援助秀吉。据《明智军记》所记载,因光秀准备的接待餐宴质量不佳,信长令其随从森兰丸敲光秀的头。5月29日,信长为准备出兵远征毛利而前往京都、之后则逗留于本能寺。但派往援助秀吉的明智光秀军却突然出现在京都于6月2日袭击本能寺。当时,因属下兵力对信长的信赖较深,誓言效忠明智光秀的人很少的缘故,光秀于进攻本能寺时,并没有告诉部下攻击的目标是信长。据言率领约100人的信长本身亦持枪奋战,负伤后返回房内自杀。(本能寺之变)。享年49。当时本能寺为大火烧毁,通说是认为信长已死于寺中,但明智光秀的女婿明智秀满遍寻不至信长遗体,有一说是信长遗体已被仰慕信长的僧侣与部下秘密地埋葬了。。其长子织田信忠得知消息后,于附近的二条御所抵抗明智军,最后亦不敌自杀。而黑人兵弥助在本能寺之变中,直到最后都和信长一同奋战。为光秀所擒后,被赦免。(此后消息不明)
近年来对光秀、本能寺之变的研究,开始有本能寺之变与朝廷、耶稣教会有关的说法出现。
另他所实施的政策你也可以看一下:天下布武 宗教政策等等
再详细的你就得去看下他的传记了,网上或书店里看看。
B. 龟梨和也的新歌《1582》,1582是什么意思
创作背景:1582年发生在本能寺的一场叛变,织田信长因此而殉职,龟梨和也不只是因为纪念烈士织田信长而唱这首歌,背后还隐藏了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1582以森兰丸的角度出发,歌词细致的描述了他对于一直深受着的织田信长无法割舍的爱。
歌名:《1582》
歌手:龟梨和也
填词:茅原实里
谱曲:菊田大介
歌词:
Don't let me down, just make me love, baby never let me down
你可否别再一脸愁容, 这还不够, 不来撕开我的长袍吗)
爱とかそういうのわかんない
我不懂所谓的爱之类的
omou mamani chuujitsu LIFE alright ?
言叶并べたややこしいのはつまんない
不断以言语沟通这般的麻烦事真没趣呀
kotoba narabeta yayakoshii nowa tsumannai
手のひらで転がした jewel 口に含んだその先では
将在掌心摆弄的宝石含在口中
tenohira de korogashita jewel kuchi ni fukunda sono saki dewa
见たことない自分が
那从未见过的自己
mita koto nai jibun ga
SO 牙を剥きだしに暴れだしてるわ
SO把牙齿剥掉的胡闹起来呢
SO kiba wo mukidashi ni abare dashiteruwa honnou
聴こえてくる君の声
听得到你的声音
kikoete kuru kimi no koe
诱われるまま向こうへ
被受引诱而向前方
sasowareru mama mukou e go ahead
口移し君の中へ
投进你身与你嘴唇交接
shisen wo karame kuchi utsushi kimi no naka e
わかるでしょ?全身に広がってく感覚
你懂的吧?那扩散全身的感觉
wakaru desho ? zenshin ni hirogatteku kankaku
欲しがって欲しがって変わるその目
变得欲求不满的那眼神
hoshigatte hoshigatte kawaru sono me
今梦中此刻忘我地
ima muchuu
何もかもを差し出してって本能は微笑う
那献出一切的本能使人微笑
nanimo kamo wo sashi dashitette honnou wa warau
破裂しそうな鼓动の先でランデブー
在那像要破裂的心跳的前方幽会
haretsushi souna kodou no saki de randebu^
AH 今…
AH 现在...
AH ima ...
始まりだしたのは覚醒へ向かう煌めき
开始点起的正是让人趋向觉醒的光辉
hajimari dashita nowa kakusei e mukau kirameki
Don't let me down, just make me love, baby never let me down
别逞强, 因为你实在引人发笑, 你不过是个无聊的小丑)
爱とかそういうの邪魔じゃない?
所谓的爱之类的不是很扰人吗?
ai toka souiu no jama janai ?
効率よくしてちょうだい
请有效率地去做
kouritsu yokushite choudai
舌先で転がした jewel 口に含んで
在舌尖摆弄的含在口中
shitasaki de korogashita jewel kuchi ni fukunde saa nomi konde
沸き上がる白い予感
那涌现的白色的预感
waki agaru shiroi yokan makikomare nagara hohoemi wo eru
狂おしく狂おしく変わるその目
变得疯狂的那个眼神
kuruoshiku kuruoshiku kawaru sono me
身体中
shintaichuu
心も头もよこせって本能は叫ぶ
内心和脑袋也接收到的本能使人叫喊
kokoro mo atama mo yokosette honnou wa sakebu
想いのままに全てを描く
如心所想般描实现一切
omoi no mamani subete wo egaku you can do
手にしようとしてんのは革命への煌めき
想要得到手的正是通往革命的光辉
te ni shiyou to shiten nowa kakumei eno kirameki
重ね合わせた指先が
重叠起来的指尖
kasane awaseta yubisaki ga
波打つ血の流れを感じてる
感受到血脉的波动
namiutsu chi no nagare wo kanjiteru
i know you know i know
怯えてなんかいないでさ
毫不感到胆怯啊
obiete nanka inaidesa
身をまかせてみるのもいいわ
试试顺从身体本能亦无妨啊
saa uketotte hitotsubu no jewel kimi no oku no oku de melt down now
饮み込んで饮み込んで出してはダメ
吞下去吞下去吐出来可不行呀
nomi konde nomi konde dashite wa dame
身体の全てで欲しいって本能は望む
遍满全身的欲求本能使人渴求
karada no subete de hoshiitte honnou wa nozomu
张り巡らされた神経でそう感じてる
就如遍布神经那般去感受
hari megura sareta shinkei de sou kanjiteru
解き放たれるような感覚を欲しがってる
想要那被解放的感觉
toki hanatareru youna kankaku wo hoshigatteru
満足をさぁ I'll give you
来吧让你满足 I'll give you
manzoku wo saa I'll give you
无我梦中
忘我热中地
mugamuchuu
何もかもを差し出してって本能は微笑う
那献出一切的本能使人微笑
nanimo kamo wo sashi dashitette honnou wa warau
破裂しそうな鼓动の先でランデブー
在那像要破裂的心跳的前方幽会
《1582》这首歌曲与2002年被收录在《青春Amigo》专辑当中,该专辑一共收录了4首歌曲,专辑已经上传到酷狗、酷我等各大音乐平台。
《青春Amigo》专辑歌曲名称:
1、Emerald(KAT-TUN LIVE TOUR 2014 come He);
2、ずっと(KAT-TUN LIVE TOUR 2012 CHAIN);
3、Bad Dream(DREAM BOYS);
4、Plastic tears(少年俱乐部);
C. 织田信长 的长 是念zhang 还是chang
织田信长的长念chang。
织田 信长(日语:おだ のぶなが,英语:Oda Nobunaga,),幼名吉法师,出生于尾张国的胜幡城或那古野城(现爱知县西部名古屋市),日本战国时代到安土桃山时代的大名、天下人,“日本战国三杰”之一。
织田信长于永禄十一年(1568年)至天正十年(1582年)间推翻了名义上管治日本逾200年的室町幕府,并使从应仁之乱起持续百年以上的战国乱世步向终结。
(3)信长女装的说法是哪里的扩展阅读
织田信长在青少年时偶尔喜欢穿着女装跳舞恐怕是确凿的事情。《信长公记》中也有织田信长在神社的祭祀中穿着女装跳《天人舞》的记录。一次打了胜仗,众将庆功,喝酒娱乐此时却惟独不见信长,于是众人皆以为信长不来了。
喝到一半,外面突然走进来一个盛装妇人,直到那女人坐到织田信长的位子上,大家才发现她居然是织田信长装扮的。
而也有记载织田信长有一次穿着女装在城外散步,吸引了许多青年武士,那些青年武士一直跟在信长的身后又无人敢靠近。
D. 尾张第一大傻瓜,“女装大佬”织田信长脑子并不好使,凭什么几乎统一日本
作为尾张第一大傻瓜,女装大佬的织田信长,虽然脑子不太好使,但是他的运气特别好。尾张的地理优势很大,让尾张比其它的国家领先一大步,后来在打仗的时候,织田信长的运气也很好,几乎是不攻自破,轻而易举的就完成了对于别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后来在开疆扩土上,织田信长的运气简直就是好到爆,虽然他们在军事方面不是一个很厉害的国家,但是每一次还不用他们出手,对方的领导人就死了。所以织田信长短短几年内,就几乎统一了日本,只可惜后来被人窃取了他多年打拼的果实,被光秀给杀死了。
E. 织田信长的轶事典故
据史料记载,织田信长是战国时代出了名的美男子,不过因其成就过于耀眼,所以信长的外貌相对于其他有名的战国美男并没有特别着重的描写,不过在各种资料史书中仍然可以看到许多描述信长公容貌的地方。
据说,信长在正德寺会见斋藤道三时,道三身边的家臣、小姓抬头看到穿扮得体的信长无不惊为天人,而道三本人也受到了不小的震撼,最初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就是那个传闻中的尾张大傻瓜,当得知他就是织田信长时,所有人都惊呆了,在《织田信长》中,包括道三在内的所有人,一开始都以为信长是哪里来的贵公子。
路易斯·弗罗伊斯是最早来到日本的欧洲传教士之一,他曾会见过织田信长,并且对信长的全貌做出了评价“高且白瘦、胡须稀少、声音很高亮,喜好武技,行为粗野,几乎不喝酒。”之后,他对其他传教士说“信长的身高约170公分,在500公尺外可听到信长的声音,其声音可说相当的响亮,是难得一见的美男子。”
除此之外,也有许多其他传教士会见过信长,并对其容貌做出了高度评价。由此可见信长的容貌就算以现代人的审美标准来衡量也绝对算的上美男子。
此外,在现代的游戏动漫里,织田信长的形象通常是眉毛浓密有力,眼睛细长锐利,整体形象十分的霸气。但和历史上却有较大的出入,二次元的形象更倾向于中晚年的信长,并且眉眼轮廓之间也较为不同。
历史上的信长眼神虽然锐利,但眼睛却是又大又圆的,没那么细长,而五官轮廓更倾向于秀美柔和型的,没那么棱角分明,胡须也更加稀少,长相偏女性化。二次元的形象基本上是依照信长的行为和气场来塑造的,信长行为粗野并且不拘小节,气场强大,让人望而生畏,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形象,但是历史上的信长本身就是个行为和容貌形成强烈对比的人,所以不能作为参考。 青壮年时期,是被误认为女人般的美男子。而织田信长偶尔喜欢穿着女装跳舞恐怕是确凿的事情,《信长公记》中也有织田信长在神社的祭祀中穿着女装跳《天人舞》的记录,而且女装扮相相当美丽无人认出是男子。
据史书记载,信长爱跳幸若舞,舞姿迷人,穿扮女装时甚至可以把一大群美女给比下去。
一次打了胜仗,众将庆功,喝酒娱乐此时却惟独不见信长,于是众人皆以为信长不来了。喝到一半,外面突然走进来一个盛装美妇,倾城绝色,直到那女人坐到信长的位子上,大家才发现她居然是信长装扮的。
而也有记载织田信长有一次穿着女装在城外散步,吸引了许多青年武士,那些青年武士一直跟在信长的身后又不敢靠近,没有人发现信长是个男子。 如果说浓姬是织田信长名义上的妻子的话,那么生驹吉乃作为信长最宠爱的女人,便是其事实上的妻子。信长对吉乃的爱可谓是发自肺腑的,并非只是贪图一时新鲜。
吉乃为信长生下了三个儿女:信忠、信雄、五德。
信忠既不是正室浓姬所生,也不是庶长子,却成为了织田家的继承人纯粹是因为信长对吉乃的宠爱,信长为了保护信忠的继承权还让信忠成为了浓姬的养子。对信雄和五德也是宠爱有加。
更加疯狂的是,信长在吉乃在世的时候不会去临幸其他侧室,为了让吉乃的孩子在织田家的地位最高,信长还会在家谱上对其他子嗣的出生日期进行改动。
信长迁移居城到小牧山城的时候,在那里为吉乃特别建造了宅院,吉乃在生完三个孩子之后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以致于卧病在床,无法去小牧山,后来信长还是将她移居到了小牧山城。在那段时期信长频繁奔走于清州城和小牧山城之间探望吉乃,还为吉乃特地准备了出行的轿子,不过对她的健康并没有什么帮助,吉乃在三十九岁病逝。
据说早在信长年少之时两人就认识并且相爱了,但是因为政治原因信长要迎娶浓姬,所以吉乃选择和信长断绝关系,并且之后嫁给了土田弥平次。在弥平次战死之后,信长便立刻让吉乃成为了侧室,并且在吉乃在世的十七年里一直专宠吉乃。是信长一生中最爱的人。 柴田胜家,泷川一益,丹羽长秀,明智光秀,羽柴秀吉,林秀贞,佐久间信盛,森可成,池田恒兴,前田利家,佐佐成政,佐久间盛政,森长可,原田直政,村井贞胜,松井友闲
蒲生氏乡、筒井定次、丹羽长重、前田利长、松平信康、佐治一成、水野忠胤、二条昭实、万里小路充房、德大寺实久、武井夕庵、楠木正虎、堀秀政、长谷川秀一、菅屋长赖、万见重元
森兰丸、森力丸、森坊丸、高桥虎松、伊藤兰丸祐道
九鬼嘉隆、细川藤孝、不破光治、斋藤长龙、坂井政尚、荒木村重、池田胜正、武井夕庵、美浓三人众、加藤顺盛、拜乡家嘉、下方贞清、武藤舜秀、松井友闲、林通政、三好康长 正室:斋藤归蝶
侧室:
生驹吉乃
阿锅之方(即兴云院)
原田直子
阪氏
土方氏
慈德院殿 织田信正【庶长子】(母为原田直子)
织田信忠(母为生驹吉乃,养母浓姬)
织田信雄(母为生驹吉乃)
织田信孝(母为阪氏 )
织田秀胜
织田胜长
织田信秀
织田信高(母为阿锅之方)
织田信吉(母为阿锅之方)
织田信贞(母为土方氏)
织田信好
织田长次 织田冬姬
织田五德
织田秀子
织田永姬
报恩院殿
三之丸殿
阿振
织田鹤姬 织田秀信(信忠子)
织田秀则(信忠子)
织田秀雄(信雄子)
织田高雄(信雄子)
织田信良(信雄子)
织田高长(信雄子)
织田信茂(信孝子)
织田重治(信秀子)
织田高重(信高子)
织田信衡(信正子) 小姬(信雄女)
八重姬(信雄女,土方雄氏之妻)
贤子(信孝女,织田信衡之妻)
养女
胜龙院殿(远山景任女,武田胜赖之妻)
深光院殿(信广女,丹羽长秀之妻) 织田信澄(信行子)
织田信重(信包子)
织田信则(信包子)
织田长孝(长益子)
织田赖长(长益子)
织田俊长(长益子)
织田长政(长益子)
织田尚长(长益子) 深光院殿(信广女,织田信长养女,丹羽长秀之妻)
姬路殿(信包女,丰臣秀吉侧室) 织田信广
织田信行
织田信包
织田信治
织田信时
织田信兴
织田秀孝
织田秀成
织田信照
织田长益
织田长利
阿市(战国第一美女,浅井长政正室,后改嫁柴田胜家)
阿犬之方(佐治信方正室,后改嫁细川昭元) 茶茶(妹妹阿市的女儿,后嫁给丰臣秀吉,儿子丰臣秀赖)
阿江(妹妹阿市的女儿,德川秀忠之正妻、继室,儿子竹千代德川家光)
阿初(妹妹阿市的女儿,复兴京极家的京极高次之妻) 年代名称扮演者1965太阁记高桥幸治1969天与地杉良太郎1973盗国物语高桥英树1978黄金的日子高桥幸治1981女太阁记藤冈弘1983德川家康役所广司1988武田信玄石桥凌1989春日局藤冈弘1992信长KING OF ZIPANGU绪形直人1996秀吉渡哲也2002利家与松反町隆史2006功名十字路馆ひろし2007风林火山佐久间二郎2009天地人吉川晃司2011江公主们的战国丰川悦司2014军师官兵卫江口洋介1998织田信长:取得天下的傻瓜木村拓哉2003太阁记:被称为猴子的男人藤木直人2005盗国物语伊藤英明2006信长之棺松冈昌宏2007敌在本能寺玉木宏2007明智光秀:不受神青睐的男人上川隆也2013信长的主厨及川光博2013女信长天海祐希2014 信长协奏曲小栗旬
F. 信长与曹操
曹操与织田信长---两朵娇艳欲滴的^恶之花^
一,不良少年:
曹操的父亲是太尉曹嵩,标准的高干子弟,但却有些不光彩,因为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本人又没什么才能,靠贿赂才得以当上太尉,自然有些被人们看不起.后来与袁绍决战时战,更因这个原因被陈琳在檄文里骂了个狗血喷头,指斥其为"赘阉遗丑",把曹操的头疼病都给刺激好了,可见曹操对自己的出身也是很有些忌讳的.不过幸亏曹腾是个优秀的太监,为人厚道,"好进达贤能",不与人结怨.
曹嵩也深得养父遗风,"质性敦慎",都没给曹操后来的发展造成太大的不良影响. 织田信长是尾张领主之子,虽没曹操显赫,但在当地却是"土皇帝",干起坏事来更为方便,因此性格可以得到更为充分自由的发展.
二人用现在的话说可算得上是标准的新新人类,曹操"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任侠放荡,不治产业",活脱脱的一个败家子形象,因此一般人都不把他当成一回事.织田信长做的就更出格,奇装异服也就算了,天天在领地里捣乱,还蔑视各种宗教与礼仪,颠峰行为是当他的父亲信秀去世,他竟穿着大红袍,赤着胳膊,腰上系着各种袋子,拿着一柄大刀,走到灵前,抓起一把香灰向天上一扬,说:“死的太早了……”.别人将他称为"尾张傻瓜",而他竟欣然的以此自居.
但二人却都得到了高人的认可,桥玄曹操胃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织田信长的岳父美浓蝮蛇斋藤道三在见了自己的女婿后说:"将来我的孩子会牵着马匹,臣服于信长."事实证明他们都没有看走眼.
所不同的是,曹操少时虽顽劣,却并未有过分的离经叛道之举,这只不过是他人生的一段小插曲,曹操是如何浪子回头,折节向上,变成一个有为青年的已不可考,但中华文化的熏陶教化是功不可没的.
当年讨董卓之时,曹操与袁绍曾讨论下岗再就业问题,袁绍问,"若这个工作干不下去了,你觉得到哪里发展前途比较大?"曹操让袁绍先回答,袁绍说,"我觉得河北这一片儿,地理位置非常好,而且资源丰富,兵源素质高,应该是大有可为的."曹操则说;"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则无所不可."
短短的一句话可以看出来,曹操宏大的伟人气宇此时已经形成,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句话,从中既可以看到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逍遥游>里的洒脱豪放,又可以看到儒家积极的入世精神,和孔子"无可无不可"的高度自信.一个伟人的形成,除了自身的条件,后来的机遇之外,还必然会烙上本民族精髓文化的印记,后者决定了你伟大的深度与广度.中国的伟人自有中国的气派.
盖房子先要打地基,地基有多大有多深,决定了房子的规模.
再来说说织田信长,他少时的各种劣性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消化处理,为所欲为的特点贯穿终生,在对父亲的死表示了另类的惋惜之后依然故我.此时他的老师平手政秀只好以死相谏,这对织田信长产生了很大的震动,避免了这个年轻人过早的自爆,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省之后,迈出了天下布武的坚定脚步.
日本民族的特性同样对织田信长起着作用,织田信长身上渗透着岛国偏狭乖戾的变态气息,行为方式的百无禁忌,对杀戮的偏爱,在善恶是非观念上的相对主义,无疑都对信长暴虐性格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使他在罪恶的深渊越滑越远,逼反了自己的部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白毛女>里有个意思,"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二,野心:
两人的野心都是大大的,只不过曹操表现的相对含蓄,许子将评价他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在和平年代,其野心能够受到抑制,并非好乱乐祸之人.身处乱世,自然要当仁不让,不择手段,以暴制暴了,这在他的自白书里说的很清楚,曹操最后完全可以称帝,却要作周文王,既说明他不在乎这虚名俗誉,也说明他深受忠孝思想和中庸思想的影响,只可惜身后没有周武王,周公旦.他那天才般的好儿子曹冲过早夭折扑灭了他建立一个伟大王朝的梦想,不然的话,他和刘备,孙权虽没分出胜负,但下一代会胜负立现的.要作周文王更像是对自己的一种调侃,和对子孙的负责.
信长的野望则直白显露,张扬狂放,惟恐别人不知道,这表现在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游戏里总是把他的野心设为100,是毫不夸张的.这野心是与生俱来的,织田信长在襁褓时,就由於经常咬伤奶妈的乳头,因此频频更换奶妈。
野心是最好的兴奋剂,激发出了他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总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或许还有一种更神秘的力量,使自己强大的对手获胜后离奇的死去.让人不禁要赋诗一首;
甲斐之虎的三方原,
越后长龙的手取川,
胜利曾是那么的近,
却又变的那么的远.....
出师已捷身却死,长使英雄泪也酸.命兮? 命兮!
三,个人英雄主义:
曹操曾只身摸进十常侍的首领张让的内室(好奇心强,或是要收集情报),被发现,"乃舞手戟于庭,逾垣而出",就凭这一跳,武力怎么也得在80以上,san10在这个主要人物上有失公允.董卓乱政,曹操涉险而逃,首举义兵,董卓迁都,大众不敢进,曹操一人去追赶,差点丢了性命.劫乌巢时,左右报告敌人援军快到了,要求分兵抵御,曹操曰:"敌在背后,乃白."终于大获全胜.但曹操的个人英雄主义在赤壁之战后受到了打击,周瑜告诉了他---长江后浪推前浪,在此之后就没有过多激进的进取行为了,也许是年岁大了吧.
织田信长在最初创业时期,战斗时总是高嚷着"尾张织田三郎信长在此,大家一起冲呀!!!”,"尾张大傻瓜前来参见!"之类的口号,以鼓舞部下.特别是桶狭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充分发扬了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干掉了很牛的今川义元,实现了人生的一大转折.以后虽没有多少机会亲邻冲锋的第一线,但却在本能寺事变中奏响了人生最强音,将冲上来的敌人一个一个PK掉,精疲力尽之后切腹而死,把无数仇恨的种子撒向明智光秀.
不同的是,曹操创业之初屡遭挫折,诸葛亮说:"曹操用兵,仿佛孙吴."以这么高的指挥水平,初期打仗却是败多胜少,不由得想起了那段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中国地大物博,高人众多,东汉的世族大家积累了太多的高素质人才,才使得三国的画卷显得如此波澜壮阔,熠熠生辉,在中国的乱世中一枝独秀.想一想,魏蜀吴三家,随便哪一家派个小分队,拉到日本的战国时代,不打他个目瞪口呆,淅沥哗啦,呵呵.
织田信长除了桶狭间,发展相对比较顺利,周遍势力与他差距太大,唯一厉害的德川家康也结成了盟友,武田信玄,上衫谦信过早死亡使他们没有机会进行真正的较量.
G. 知道织田信长和森兰丸的事吗
织田信长,战国一代霸主。若非有本能寺之变,作为信长继承者的丰臣秀吉未必能有以后那么大的作为,甚至天下是否会为丰臣所有也未可知。历史上织田信长以残忍著称,有第六天魔王的称呼。他曾经把自己妹夫的头砍下来制成酒具,还亲手杀掉了自己的弟弟和姑母,对待与他为敌者,哪怕是自己的亲人他也决不会手软。不过我个人以为这一点也没有什么,能成一番大业者本当如此,何况想想我们中国的皇帝比他狠的多着呢。其实这位大人的魔王名号,主要还是因为曾在围攻一座寺庙时(抱歉,忘记是什么寺了,反正我也不是正而八经写历史,大家看过算数),脸不改色心不跳,活活烧死了几万人得来的。
可惜的是世人记住了信长大人的残忍,却忘记了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人。这点日本史书没有相关记载(日本历史资料相当希缺,所以连《甲阳军鉴》那样错误百出的史书也可以作为一级史料,故很多事只能靠后人推测了),却绝对是有据可断。
首先,织田家是出名的美人世家,织田信长的妹妹有战国第一名姬的美誉,是战国时代最出名的美女,第一次嫁的丈夫被信长杀掉以后,这位美女改嫁织田家的重臣柴田胜家。信长死后丰臣秀吉得势,逼死了前田利家,想娶信长的妹妹(这时候呵市应该快40岁了,还有这么大魅力,汗~~~~~),可见乃兄长的长相也绝对不会差。
其次,还有一点可以证明信长的美貌。信长其实有女装的爱好,而且对于自己的容貌也颇为自负。一次打了胜仗,众将庆功,喝酒娱乐,但估计就是表演表演古代英雄,比划比划刀剑,没什么花头。此时却惟独不见信长,于是众人皆以为信长不来了。喝到半当中,外面突然走进来一个盛装美妇,倾城绝色!直到那女人坐到信长的位子上,大家才发现她居然是信长装扮的,晕倒。天啊,信长如果不是美男子,怎么可能做到啊!!!
还有,史书真实有记载的是在信长50岁时(死前不久),他还在节日庆典中亲自御马骑射,而且表演了种种高超的技巧,风姿卓绝,无人能比! 所以,信长大人的容貌绝美,当非虚言啊!!!
另一位,森兰丸。恐怕不用我说,大家也应该知道他的长相之出众吧。算了,还是说点具体的。森兰丸本名森长定,又叫森乱、森御乱、森乱成和,乃父森可成,比较出名的一个哥哥是森长可(他父亲共有6个儿子)。史书中是没有兰丸这个名字的,兰丸是小名,但比较为众人熟知。
据说森兰丸长的极美,见者无不惊为天人。曾有外国使臣晋见信长,结果看到信长身边的兰丸而惊艳的说不出话来(由此可以证明,兰丸的容貌就算以现代人的审美标准来衡量也绝对称的上倾国倾城,而不会象看到冲田总司照片那样叫我厥倒)。
织田信长对森兰丸的喜爱已到无以附加的地步。并且种种皆有据可查。比如,日本古代,男子幼时留长发,行成人礼时必须束起,从此不能再披发。可是因为信长实在对兰丸长发披肩的样子爱不释手,万不忍心兰丸束法,于是亲自写了道命令不许他行成人礼,弄得兰丸相当尴尬,在17、8岁时仍要作少年披长发状(日本古代男子13岁行成人礼),可见信长对兰丸之宠爱之情。不仅如此,每每打胜仗,即便兰丸留在后方,信长封赏最多的还是他。森兰丸17岁时,他就已经是拥有两座大城池的大名了(是当时信长手下最大的大名)。不过这种封赏基本上也没什么意思,因为森兰丸一直服侍信长,不离左右,根本不可能去自己的封地,所以也是最有名无实的大名。
后世对于森兰丸的印象大多视其为信长的男宠,其实这对于兰丸来说是极其不公的。客观的讲,森兰丸很有才能,信长几乎所有的事务都是由兰丸替他打理的,包括后来信长的儿子要见父亲都要通过兰丸来安排,如果不是信任兰丸的处事能力,信长是决不可能放手到这种地步的。事实是,兰丸不论是在军事或政事上都为织田信长提出了很多建议,如同秘书一样处理了许多杂事,始终陪在信长身边为他分忧解难,是信长绝不可缺少的左膀右臂。这点与他的出身也有关系,因为森兰丸的父亲本身也是服侍织田一家的家族重臣之一,而且为织田家尽忠战死,因此兰丸是以一位臣子的身份辅助信长,而非普通的男宠而已。补充一点,似乎兰丸还是负责信长安全的忍者首领,这个我不是太确定。另外据史料记载,森兰丸长于数理,那个时代的人会数理,是相当难得的,可见森兰丸除了绝世的美貌之外还有非常好的头脑,这才是他能长久跟随信长并得到充分信任的根本原因。
信长与兰丸之间的暧昧关系,正史野史多的说也说不清。其中野史中有言,甚至信长之死也与他太过宠爱兰丸有关。据说明智光秀之所以会背叛信长,发起本能寺之变是因为听到了信长与兰丸的一段对话——
一次外国使臣进贡了一大批珍宝,信长在其收藏室中突然兴起,问兰丸要什么,允诺无论什么只要兰丸喜欢都给他。兰丸笑笑不语,信长便道你不要说,把要的写在手上让我来猜,结果信长把猜测兰丸想要的也写在自己手上,两人一对,果然是同一样东西,城池(实在抱歉,我已经忘了这么关键的城的名字了)。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当年兰丸的父亲是为了攻打这座城而战死的,兰丸想得到这座城池以悼亡父,也属人之常情。信长看到自己猜对了非常高兴,对兰丸说你不要着急,三年以后一定给你。可是当时这座城的大名已经是明智光秀,光秀听到这段话以后惶恐地以为信长一定会对付自己,剥夺他的封地,所以先下手为强发动了叛变,最终在本能寺杀掉了信长。当然这是野史,不足为证,仅是一种传言而已。但至少说明了信长对兰丸的喜爱、宠溺的确是到了众所皆知的地步。
最后,信长与兰丸皆被烧死在本能寺,其情惨烈。正史记载,信长当时已是天下霸主,而且他为人不拘小节,性豪放(这点从他会扮女装就可看出),出游时常常只带数十人,那次恰逢庆典,他的亲信部队也不在左近,信长就只带少数随从游本能寺,结果被一直伺机的明智光秀带了几万人包围在了寺中。这种情况之下,随从纷纷劝主公赶快自尽,免落敌手后遭到羞辱,信长却不肯听从,反而亲自帅众战斗(我以为,这倒不是因为信长有突围而出的幻想,几万人围了寺,怎可能逃的出去,这纯粹是由其性格决定的,信长的骄傲是不会允许他不做抵抗就乖乖赴死的),信长一生豪迈,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亲自上阵,杀的兴起,一直杀到身边只剩下2、3人的时候才平静地提刀转身对森兰丸道:“阿兰,帮我挡一下。”(这是信长的最后一句话)然后进入寺里从容就死,兰丸等人也随即放火烧寺,追随信长而去。(可以一直守护信长到最后一刻,也足见兰丸的胆识与勇武,这岂是男宠可以做到的?!)大火之后,明智光秀却怎么也找不到信长的一丁点遗骨,惶惶不可终日,怀疑信长未死。不过信长的确是与兰丸一起死在了本能寺中。信长当时才49岁,正当盛年。森兰丸当时未满20。
兰丸从十二岁起服侍信长至死,是信长一生最信、最爱的人。信长对兰丸的感情甚至是超过妻儿的,信长先后有二十几个妻妾,在战国群雄中属于很少的,有三个儿子,却并不常常见面,这在战国时也属平常。森兰丸甚至知道信长随身配刀上菊花的瓣数,这点实在难以想象,因为战国时象信长这样的人物,配刀贴身携带,怎可能交给他人?但信长出恭时却解下配刀给兰丸拿着,这绝对是性命相托!之间的情谊由此可见一斑。直到本能寺之变,两人生死相随。想象那万人的围逼中,回头,淡淡地对与他一起浴血死战的恋人道:“阿兰,帮我挡一下。”包含多少信任与深情,叫人怎不动容啊!!!
战国乱世,刻骨铭心的,不止是战场风云、明争暗斗、群雄逐鹿,还有那不灭的生死之情……
H. 朝仓信长女装是哪集
你看的是小说版么(是第四卷部分)?TV版对应情节在乃木坂春香的秘密 第一季第十集,不过我看了下没有信长反串的片段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zMDA4NDA0.html
I. 日本的服装的特点
提起日本的传统服装,大家都会联想到那千姿百态、宽松修长、典雅艳丽的日本和服。日本所有传统习俗,如茶道、花道、书道、祭祀、陶瓷、古诗词、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国的影响,和服也不例外。
和服的历史大约有1千多年了。真正有文字记载,将中国服饰引进日本,是从奈良时代开始的。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
“衣服令”规定了礼服、朝服和制服。奈良时代服装色彩较简单。到了平安时代,由于受到当时国风影响,衣服色彩开始多样化,衣袖也向宽大方向发展。
当时古代妇女在进宫或节日时会穿一种叫“十二单”的服装,它分为唐衣、单衣、表着等,共十二层。镰仓时代,贵族的奢华结束后,为了便于作战,服装恢复了素朴,宽袖又变回了窄袖。进入室町时代的特徽,是在衣服上印上家纹,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纹,便服设计开始礼服化。
桃山时代,人们一始讲究不同场所穿着不同服式,于是出现了参加婚宴、茶会时穿的“访问装”(从左肩、左袖到襟、裙成一幅图案)和参加各种庆典、成人节、宴会、相亲时穿的“留袖装”。
江户时代是日本服装史上最繁盛的时期,那时的和服变得接近现代,现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沿续了江户时代服装特式。到了明治时代,现在意义上的和服就定型了。
在日本,出席茶道,花道,观看文艺演出,参加各种祭典仪式,庆祝传统节日,人们还是要穿上漂亮的和服去参加,增添了不少气氛。
在日本,每年有“女孩节”和“男孩节”,日本的母亲们都要给孩子们穿上和服,为他们祝福。
在日本,过传统的“七五三”节的时候,孩子们穿上新和服,由父母带领参拜神社。
在日本,过“成人节”的时候,年满20岁的姑娘都要打扮一下,穿上未婚女子专用的“振袖”(振り袖ふりそで)和服,欢欢喜喜地去参加庆典,以示成人。
日本的婚礼,新娘要穿象征神圣、纯洁的“白无垢”(白无垢しろむく)和服。平时,家庭妇女,下班归来的男人,全都喜欢浴后着和服,这种和服叫“浴衣和服”。
日本的绘画、戏剧、舞蹈、雕塑等艺术和服有密切联系。比如说日本俗版画——浮世绘中的美人画,离不开和服。再比如在戏剧中的舞蹈演员用长袖表达感情,有时演员背向观众,目的是让观众欣赏身着和服的服饰美。
日本的和服,在穿法上比较复杂,讲究。以妇女为例,穿和服时,最里面是贴身衬裙,其次是贴身汗衫,再其次是长衬衫,最后才是和服。然后系上“细带”与“兜包”。穿和服时,下面多赤足或穿布袜,出门时穿草履或木履。日本妇女着和服时,要梳上相应的头饰。
日本服装史鼎盛时期-江户时代
日本几乎所有传统习俗,如茶道、花道、书道、祭祀、陶瓷、织锦、古诗、古词、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国的影响,和服也不例外。
综观日本上古时代的粗布服装,窄袖斜襟与古代中国穿著十分相似。但是,真正有文字记载,将中国服饰引进日本,并将之制度化,应该是从奈良时代开始。
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衣服令」规定了礼服、朝服和制服,朝服包括冠帽按官职等级区分。制服是无官职的公务人员服装,按行业分类。奈良时代服装色彩较简单。
到了平安时代(九世纪以后),由于受到当时国风影响,衣服色彩开始多样化,衣袖也向宽大方向发展。镰仓时代,元朝统一中国,恐怕受元的影响,元朝曾连续十次浸犯曰本,为了便于战斗,服装又回复素朴,宽袖又变回窄袖。
在衣服上印上家纹,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纹,估计家纹数目超过二万种(本网站稍后将专题介绍家纹),便服设计开始礼服化,是进入室町时代的特征。桃山时代(十六世纪中叶),人们开始讲究不同场所穿著不同服式,于是出现了参加婚宴、茶会时穿的「访问装」和参加各种庆典、成人节、宴会、相亲时穿的「留袖装」。
江户时代是日本服装史上最繁盛时期,现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延续了江户时代服装特式。
J. 织田信长是什么人
织田信长(おだ のぶなが,Oda Nobunaga,1534年5月28日-1582年6月2日)是日本战国时代的重要大名。织田为其苗字,族姓则有两说:平氏或藤原氏,一般认为藤原说比较正确。幼名吉法师,出生于日本尾张国(今日本爱知县北部)。他成功控制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重要的大名。法名总见院殿赠大相国一品泰岩尊仪,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死后被大正天皇追赠为正一位太政大臣。生平
织田信长于1534年出生尾张国那古野城(今日名古屋市,另有一说是胜幡城),是尾张守护代旗下三奉行之一的织田信秀的嫡长子(有一庶兄津田信广),母为信秀正室土田御前。少年时代为人荒诞不羁,被人嘲为“尾张的大傻瓜”。1548年,与美浓国大名斋藤道三长女斋藤归蝶政治联姻。德川家康年幼时曾经是织田家的人质,当时年轻的信长和松平竹千代(日后的德川家康)有过一段一起游乐的少年时光,这段往事后来成为两人日后同盟(清洲同盟)的一个助力。
[编辑]
继任家督
织田信秀在尾张尚未统一又有强敌今川义元的内忧外患下,终于在1551年病逝。身为嫡长子的织田信长因而继承家督。在信秀的葬礼上,信长一反传统的对父亲的祭坛投掷抹香而引来争议。(此事件有后人捏造之嫌疑。)不久后信长的傅役兼大老的平手政秀以自己未将信长教育好为由切腹自尽。之后织田家的分裂也越来越严重,其中以同母弟弟织田信行为最大的分裂势力。织田信行与部分家臣(柴田胜家、林通胜),以推翻信长成为新家督为目标,最后却在稻生会战中被信长打败。之后多次卷土重来但都失利的织田信行终于在1557年被织田信长在清洲城杀掉。不久后信长打倒周遭所有反对他的势力,统一了尾张国。
[编辑]
桶狭间会战
西元1560年,位于尾张东北边的骏河国,控有骏河、远江、三河三国,当时国力如日中天,人称“东海道第一弓”的 今川义元率领两万五千大军(以“北条五代记”的说法),并对外号称有四万大军上洛觐见将军。由于上京之路必途经尾张,信长不愿臣服,决定兴兵对抗。面对如此数倍于己的军队,仅有3000兵力的织田信长发动强袭,利用当日下著豪雨,导致视线不良的情势冲入桶狭间狙击位于后方的今川义元本阵而获得大胜,名将今川义元因而战死。信长一战成名,威震日本,而今川家则日渐衰败。两年之后他与德川家康结盟,开始一统天下的计划。
[编辑]
天下布武
1567年信长发动对美浓稻叶山城的总攻击。在内外配合的优势下彻底打垮斋藤家占领整个美浓。同年信长迁居稻叶山城,取中国周朝龙兴之地岐山之“岐”字,将其改名为岐阜。并制作了“天下布武”之印,以岐阜为根据地,展开往后长达15年的统一日本之路。1568年借著拥立室町幕府第 15代将军将军足利义昭为由,与德川家康率领号称六万人的联合大军南向上洛。在同盟浅井长政的配合下,织田-德川联军逐一击溃六角家、北畠家、三好家等诸侯,拿下南近江国、伊势国、大和国、摄津国,把自己的力量扩张到近畿和东海一带。
可是好景不常,越前国大名朝仓义景与浅井长政联手反对信长,造成信长北面受敌,于是织田信长决定首先讨伐浅井长政与朝仓义景,并且与德川家康于姊川之役联手将其击败。
参考:幕府
[编辑]
信长包围网
1570年,全国各有力的大名开始以将军足利义昭为中心联合抗击信长,称为信长包围网。包围网中最有利的大名为武田信玄,信玄原本打算趁机一举击败德川家与织田家,却在重挫德川家康的三方原会战后便壮志未酬而病死。信玄死后,织田信长对各大名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除消灭浅井长政与朝仓义景之外,并且于1573年将足利义昭逐出京都,包围网因而重挫。之后又与德川家康在长筱之战中击败名将武田信玄之子武田胜赖,信长包围网至此大致崩盘。
[编辑]
十年战争
1573年,还对一向宗暴动进行了残酷的镇压。随后成为几乎囊括整个京畿地带的霸主。 一向宗是日本佛教宗派净土真宗的别称,有很多农民信仰。一向宗在本能寺的集会活动客观上起了组织信徒开展武装抗争的作用。从15世纪开始,就有信徒开始拒绝交纳地租和捐税,并开始暴动。到了1488年,本愿寺所在地的加贺国(今石川县)当地发生激烈的一向一揆暴动:一向宗信徒与国人联手推翻了守护大名富樫政亲,进而控制了当地政权。暴动曾几次让德川家康陷入困境。在本愿寺的号召下,信徒对信长的讨伐进行了浴血抵抗,长达十年之久。1582年一向宗的领袖石山本愿寺遭到信长包围而投降,持续了百于年的一向一揆至此也画上休止符。
参考:一向宗
[编辑]
统一天下
信长在1576年迁入其新筑于南近江(今滋贺县)的安土城,以此地作为他统一天下的最终基地。隔年与名将上杉谦信在手取川交战失利,但信长的力量并没有明显衰退,反而上杉谦信战后不久便与世长辞,让信长少了一个强敌。到了1582年信长自尽前,信长终于消灭宿敌武田家,家督武田信胜和其父亲武田胜赖在天目山自尽。此时织田家与其盟军已经把势力扩张到日本近畿、甲信、东海、北越、中国、关东、四国等地,距离信长统一日本不远了。
[编辑]
本能寺之变
1582年,信长夜宿京都的本能寺时,遭到前往支援羽柴秀吉作战的部将明智光秀突袭,经过一番抵抗后失踪,一般相信已死于寺中,当年49岁。其长子织田信忠逃到附近的二条御所抵抗明智大军,最后亦不敌自杀。史称本能寺之变。
参考:明智光秀
[编辑]
推动之改革
织田信长掌权期间,撤除国境上的关所(收取过路关税的检查站)、设立乐市鼓励商业。积极鼓励自由贸易,奖励技术革新。信长还推行了新的大名制度,使各地的地方制度更加完善。
[编辑]
家臣与一门
[编辑]
信长的家臣
织田四天王-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明智光秀、泷川一益
京都所司代-村井贞胜
信长的亲婿-蒲生氏郷、筒井定次、丹羽长重、前田利长
其他有力重臣;池田恒兴、前田利家、佐佐成政、金森长近、森可成、林通胜、森可成、森长可、细川藤孝、筒井顺庆
[编辑]
信长的妻妾
正室:斋藤归蝶
侧室:生驹吉乃
侧室:阿锅之方
侧室:原田直子
侧室:阪氏
侧室:土方氏
侧室:慈德院殿(织田信忠的乳母)
[编辑]
信长的儿子
(按长幼排列)
织田信正(信长的庶长子,津田信广的养子)
织田信忠(信长的嫡长子)
北畠信雄(北畠具教的养子)
神戸信孝(神戸具盛的养子)
羽柴秀胜(羽柴秀吉的养子)
津田胜长(先后为远山景任和武田信玄的养子)
织田信秀
织田信高
织田信吉
织田信贞
织田信好
织田长次
[编辑]
信长的女儿
冬姬
五德
秀子
永姬
鹤姬
三之丸殿
[编辑]
信长的孙子
织田秀信(织田信忠之子)
织田秀则(织田信忠之子)
织田秀雄(织田信雄之子)
[编辑]
信长的养女
胜龙院殿
[编辑]
信长的侄子
津田信澄
[编辑]
参考史料
信长公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