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装图片 » 旗袍起源于哪个名族
扩展阅读
自产婴儿服装怎么卖出去 2025-01-14 23:54:24
赫本衬衫裙 2025-01-14 22:40:17
重庆裤子老师在哪里 2025-01-14 22:34:22

旗袍起源于哪个名族

发布时间: 2021-06-03 00:19:13

『壹』 旗袍起源于哪个民族

把旗袍说成来源于旗人的袍子完全是历史的谬误。而且错误流传甚广,真正的原因却被有意无意的给忽略了。 旗袍,时装,出现历史20世纪20年代中期,距今80多年。 中山装,时装,1912年定型。距今历史94年 西服,时装,出现历史150多年。 时装定义:式样新颖入时的服装;当代通行的服装。相对于古装而言。我们现代通行的服装都是时装。 把旗袍和满族联系起来完全是错误的,满族人从来没有这样的衣服。 就是在当代各民族服装展示上,真正的满族妇女代表从来不穿旗袍作为其民族服饰,而是穿小燕子在宫里穿媚侵稚胶拥乩砣?格格装。大家可以去满族网站一看就明白。满族自己很明白,人家才不乱穿。中国的56朵金花里汉族穿的是旗袍。满族穿的是山河地理裙(满袍)。 旗袍和满族人联系起来完全是巴拿马帽一样的例子。 事情的本质其实是中国人隐晦中国妓史的结果。 旗袍,作为一种时装,虽然其设计借鉴了中国中国妇女古装的许多特点,这个古装里面及包括汉服也包括满服。也借鉴了洋装裙装的样式。但和中国服装包括满服和汉服传统平面裁剪不同,其裁剪方式完全是洋装立体裁剪的。这也是历史上各地追不上上海新样式的原因之一。 上海开埠后,上海的妓业也兴盛起来,最初上海的妓业完全是江南老派作风。 满清灭亡后,对服装的束缚放开了,衣服可以随便穿了,不用担心杀头了。但那时候没有旗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白俄妓女来到上海,她们穿着紧身的连衣裙,显得身材优美, 当时日本妓女也大举登陆上海,东洋堂子以作风大胆曝露而闻名。她们给上海的妓女带来了沉重压力。上海的书寓、长三(高级妓院的类别)里的身材优美的红姑娘为搏出位,请人设计穿上了凸现身体部位的长袍,当时还有长袖子,类似于今天的越南旗袍。还不是我们今天习惯的样子。毕竟一开始,没有那么大胆,敢于漏出身体。 有人说,是上海的女学生首先穿起来旗袍的,根本是胡说,五四时候的学生装大家应该都有印象,什么时候中国的女学生能有那么大的胆子率先穿出来爆漏身体的衣服。况且,穿旗袍对身材的要求非常高。就是现在能有几个大学生能把旗袍穿好看呢? 满清被推翻后,很多汉人不愿意再穿被强迫穿的满式衣服样,但汉人原来服装又弄不清楚,所以戏服、西装、日本学生状、新样式、洋装等纷纷登台,式花样百出,穿啥的都有,千奇百怪的衣服都有人穿。所以妓院里在民国10多年后出现大违女人传统的漏体装并不意外。但是这在当时是部分高级妓女的服装,很新鲜。 那些妓女为了提高身价,纷纷冒充旗女,因为当时旗人满清时地位较高,满清亡后旗人失去了民族特权的铁杆庄稼收入,不得已自己开始谋生。满清时期是没有旗人妓女的。但满清灭亡后,满人地位骤降,为谋生,为娼者确实不少。这种资料可上满族网站读到。但当妓女也不是说满清灭了,旗人马上就去当妓女了,而是由一个衰败的过程。 往往是原来的贵人,实在是没有撤了,才去当妓女的。 而嫖客呢往往有一种心理,越是曾经身份高贵的女子,就越有人嫖。这种心理,现在也一样。 于是那些所谓的高干旗人妓女穿得,设计的新样式衣服遂有旗袍之名。但民国初年,正经人家的女子是绝对没有人穿这种凸现身材的衣服的。而那些低级妓女是穿不起的。旗袍不是廉价的便宜货。 后来随着社会的开放,出现了舞女这种职业,为工作方面,20年代末期的上海舞女穿上了这种时装,舞女的性质本来和妓女就有点类似,呵呵, 后来成了上海交际花的标准服装。30年代于是旗袍遂在时髦女子中大兴。 外国男人接触的中国女子就那抛投露面的几种,以至于某些外国人以为这是中国所有女子的服装,实际上只是时装中的一种。 解放后,尤其是抗美援朝后,旗袍作为时装不再流行。而中山装大兴。 改革开放后,旗袍又重新有人穿。只不过由于它比较贵,而且身材要求高。在大街上穿的行人还是很少。

『贰』 旗袍起源于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服装,满簇

汉族。。其实旗人的马褂原先是无领式的有也是用的假领而且满人也没有所谓的旗袍满人的叫女式长袍,所谓的唐装和旗袍还有立领大襟袄等等不过是清中期马褂旗装受汉服影响加了立领后才有的产物。而且汉族人自清中期开始穿这种立领服饰的主流已经超过满族人穿的历史,已经成了汉族的一种主流了。就好比和服明明是唐朝吴地的吴服为什么偏称他为日本服饰呢?因为日本穿吴服的主流已经超过任何国家穿吴服的历史,已经成了日本的一种主流了。。立领又是哪个民族呢?立领即明立领。明立领最早出现于明朝中期(其前身源于周朝深交领深衣)深交领就是一种紧贴颈部的一种交领,明立领到了明朝后期的 中原和 江南已经广泛流行,立领应运而生。已经基本形成了现在旗袍的特色, 民族服饰中的立领即明竖领,其特点是方角,瘦高,领上通常装饰有两颗金属扣,因此此类衣服也被称为“扣身袄儿”,最早出现于明朝中期,至明后期在女性服饰中已广泛流行,有一种观点认为竖领的产生与当时气候变冷有关,但当时立领的形成结构来看,他更像是宽交领的一种变异形式。由于清初的易服制度所谓的“男从女不从”,明竖领与其它女装在相当长时间内得以保持,立领马褂装又是何时出现的?是在清朝中期马褂融入汉族特色,将马褂加入了汉族立领元素。除了马褂还有旗袍所谓的旗袍不过是旗装受了汉服影响在袍子上装领子后到了民国又受西方影响加以改良才有的产物。长袍长衫等等也融入了汉族元素清朝初期的长袍长衫又肥又大,长及脚面,并且没有领子,穿时,须别加领衣,俗称 “一裹圆”,此种服饰为清代官吏经常使用,无禊,后来成为天津地区一般平民所穿用的袍服。清朝晚期,长袍则演变成又短又瘦,并且加上了立领。。民国时期孙中山为了驱逐鞑虏,不能让中华民族重蹈覆辙不准中国人穿民族服饰,为了中华民族(五族)走向共和所以实行断发易服,当时只有5个民族属于中国也就是过去称的五族,也就是满汉藏蒙回现在这5个民族除了蒙古族已经演变了很多民族。当年孙中山为了五族走向共和,决定让5个民族统一穿一样的服饰因为汉服只能代表汉族所以让5个民族穿一样的服饰代表中国5个民族走向共和,也就是现在的中山装旗袍唐装等等改良的立领服饰,后来少数民族将自己民族特色比如滚边加入马褂里,不同民族滚边图案就不一样,汉族则是没有滚边的。。马褂旗装历史,清朝前期是没有立领的,清朝中期加了立领也就形成了后来的唐装和旗袍,现在蒙古服饰和各大少数民族服饰也出现了立领,民国时期让全国人民不准穿满族服饰,统统穿旗袍唐装,所以后来中国大部分民族都是立领服饰。此次中国人只能穿唐装马褂和外国的服饰。五族里的汉:包括现在的汉族,以及西南、华南的少数民族如苗族、白族、壮族等。过去一般都把西南的少数民族当作汉人的分支。
五族里的藏:包括现在的藏族、门巴族、珞巴族。这几个民族其实生活习惯和语言都差不多的。

五族里的满:解放前的满族定义比现在大得多,除了现在的满族以外还有东北的锡伯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日本占领东北的时候,这些民族的人户口都算作满族。

蒙:基本上和现在没变化

回:包括现在的回族,以及西北地区所有信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保安族等。都被孙中山断发易服化了。解放后这些民族都演变成了多个民族...
朝鲜族、俄罗斯族这些外来民族旧时一般都被当作侨民,有中国国籍的叫做“归化族”(归化就是入籍的意思,这个词韩国、日本现在还在用,你加入日本国籍就叫“归化”),除了日本占领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的时候,把朝鲜族算做“满洲国人”(反正都是日本人的地盘)

后来出现56个民族无非是一些人想谋求点优待而已。。。

『叁』 旗袍源于哪个少数民族的服装

一种带有我国特色、体现西式审美、并采用西式剪裁的时装。旗袍是满族的民族服饰,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在袖口领口有大量的盘滚装饰。

『肆』 中国旗袍起源于哪个少数民族的服

旗袍的起源
旗袍的起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战国至汉代曾为时人所重,后世的袍服或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袍服自汉代被用于朝服,袍服式样历代有变制,汉代深衣制袍,唐代圆领裥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宽身长袍,穿着者多为知识分子及统治阶层,久而久之蔚成风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种不事生产的上层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闲生活。宽衫大袍,褒衣博带,逐渐成为中原地区衣饰文明的一种象征。
在辽、金、元及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着服饰的主角,虽然又都经历或表现出变得宽博的过程或趋势。清代由于历时最长且较稳定,故袍服可视为典型服饰
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从顺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满族女子违禁仿效汉族妇女装束的风气之盛。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较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

『伍』 旗袍起源于哪个族

旗袍虽有“旗”但与满清八旗无必然关联,是中国几千年的女性袍服文化在清代的续接而已。中华服饰长河流淌到了近代,历经两千多年流变的中华袍服,进入“旗袍”时代。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大变革时期,也是传统袍服向旗袍演变的关键时期。此时,无论是南方或是北方,各种改良旗袍纷纷在女装舞台上亮相。在这个大变革的年代中,有三个推动旗袍产生的必要条件:第一是“满汉交融”,存在着满汉文化融合的社会环境。第二是“提倡女学”,有女性解放、女性教育的时代背景。第三是“西风东渐”,原有的穿着习俗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民国初期由于满清政府的下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衣着观念发生明显变革,民间服装进入了新旧更替的时期。穿满清服装的人大大减少,汉族传统女装重新被大众青睐。正如张爱玲所言:“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原有的汉服经过改装和演变,流行起加长马甲和大袖衫的套装。这种汉服的结合套装进一步合成,演变成民国初期的旗袍雏形。

『陆』 中国旗袍起源于哪个少数民族的服饰

旗袍,最初即“旗人之袍”,满族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富贵贫贱都穿的一种长袍。清朝入关,满人一统天下,旗人的服饰传入中原,上个世纪20年代是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到了顶峰状态。

『柒』 旗袍起源与哪个民族

满族。

旗袍改自满族妇女服装(旗服)。不同于沿袭了4000多年的汉服服制,清朝三百余年的中国女装以旗服为主流。

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妇女开始领悟到“曲线美”,对旗袍不断改进,推陈出新,力求把自己优美的身材曲线表现出来。但这并非一帆风顺,于是中西文化冲突的“拉锯战”,便被缝在旗袍上。

(7)旗袍起源于哪个名族扩展阅读:

论及旗袍风尚的起始时间,通常认为在20世纪民国时期,郑逸梅先生即称 “原来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国后始御之”。至于具体的年份,以往的研究相对比较含糊。周锡保先生和张爱玲女士均以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后,周氏还以1923年的画报等资料推断,所谓旗袍在其时的上海数十人中不过一二。

事实上,以当时上海的新闻界对社会现象敏感程度,一种新式样的风行必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报》等报纸上很难查到有关于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资料为旗袍在1925年的出现提供了佐证。在作为旧帝都的北京,也有记载表明旗袍时尚始于1925年。

『捌』 旗袍起源于中国哪个民族

旗袍的起源

旗袍的起源有人认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战国至汉代曾为时人所重,后世的袍服或与深衣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袍服自汉代被用于朝服,袍服式样历代有变制,汉代深衣制袍,唐代圆领裥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宽身长袍,穿着者多为知识分子及统治阶层,久而久之蔚成风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种不事生产的上层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闲生活。宽衫大袍,褒衣博带,逐渐成为中原地区衣饰文明的一种象征。

在辽、金、元及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着服饰的主角,虽然又都经历或表现出变得宽博的过程或趋势。清代由于历时最长且较稳定,故袍服可视为典型服饰。

顺治年间(公元1644年),清世祖入关,定都北京,继而统一全国。随着政权的初步稳固,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至此传统的冠戴衣裳几乎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制只被保留在汉族女子家居时的着装中。庆典场合不分男女都要着袍,各类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龙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

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从顺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满族女子违禁仿效汉族妇女装束的风气之盛。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较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界,此时的清王朝正为挽救危亡,清廷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救国方略,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在中国学生最先出现了西式学生的操衣、操帽,洋装的输入,提供了评判美的另一种参照系,直接影响社会服饰观念的变更。日后旗袍演化为融贯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响的改变可说即是由此开始。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

此时的时装流行中心早已由苏、扬移至上海。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传教士、商人、革命党人竞相创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大气候荡涤着服饰妆扮上的陈规陋习,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后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雏形。据说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俑者。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

30、40年代是旗袍的顶盛期,这时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玖』 旗袍起源于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服装

旗袍是女性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服装,在20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汉族女性改进,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不属于汉服(即华夏衣冠)体系。民国以后,上海、北平等地的汉族女性在其基础上予以改良。1949年之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认为封资修象征大量毁坏。

『拾』 旗袍起源于我过哪个少数民族的服装

旗袍的大概起源——旗袍最早是满族旗人的长袍,宽袍大袖,三百年来没有改变。
“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学不像,等到学到三分像,上海已经变了样。”这是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于世的歌谣,但已形象地反映出上海在当时的服装界占有多么显要的领先地位。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近代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可以说是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说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典型代表。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和加入西式风格的海派旗袍,很快地从上海风靡全国各地。让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实际上是三十年代的旗袍,旗袍比较适合中国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尤其很受上海女性的欢迎。加上这一时期外国的面料不断地进入中国,各大报刊杂志上都有服装专栏,还有当时流行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都推动时装的产生与流行。各大百货公司也常常举行时装表演及展览。尤其是上海,成了全国的时装中心,因为当时欧美的追最新款式仅隔三、四个月就流行到上海,全国各地都以上海为样板,竞相模仿。国内外通商交流的机会越来频繁,欧洲进口的布匹、羽纱、呢绒、蕾丝等纺织品大量涌入,使得人们选择的范围广了、着装的观念也改变了。作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了30年代旗袍的主流了。三十年代的上海上流社会名门闺秀追赶时髦、享受奢华的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她们崇尚西化的生活:游泳、骑马、跳舞、打高尔夫球,这也就要求服装更美观、和体。加上30年代欧美流行收腰就更体现出女性美,这就注定旗袍会变得更修长而紧身,并有高叉,从而符合30年代精致玲珑、开放活泼的理想形象。
30年代旗袍的款式有两个特点:“中西合璧,变化多端”。当时爱美女性旗袍穿着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局部西化,也有在旗袍外搭配西式外套。局部西化是指领和袖采用西式服装做法。如西式翻领、荷叶袖、开叉袖、还有下摆缀荷叶边,或缀不对称蕾丝等夸张的样子,但这仅是一些明星和贵妇的社交礼服,大多数人还是喜欢将旗袍和西式服装搭配起来穿。比如:在旗袍外穿西式外套、裘皮大衣、绒线衫、背心等,在脖子上系围巾,或戴上珍珠项链显得大方而别致。

当时修长而收腰的旗袍配上烫发、透明丝袜、高跟皮鞋、项链、耳环、手表、皮包,都是最时尚的装扮,女性角色的扮演得到了充分的强调。后来,还出现一种改良旗袍,就是在剪裁中加入很多西式剪裁方法,从而使旗袍更合体、更实用。旗袍,成为中华民族别具一格的“国服”了。

可以说,如果没有近代上海的开埠,没有“中体西用”,“西学东渐”就不存在旗袍西化,也就无所谓“海派旗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