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想知道东汉时期流传至今的漆器有哪些关于它们的历史
漆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一九七八年,考古工作者在距今七千年的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一只髹漆的木碗,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已知年代最早的漆器。此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初生的漆工艺,像早晨初升的太阻,不断升起。大约经过了五千年左右的蓬勃发展,从西汉初年开始,它如日中天,发射出最大的光和热,进入了中国漆工艺史上最灿烂辉煌的巅峰时代! 一、汉代漆工艺昌盛繁荣的景象
汉代是我国漆器灿烂辉煌的时代。
汉代文献中,有大量关于漆器繁荣的文字记载。当时人们满怀激情地描述它,用世界上最美好的词句来歌颂它。如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说,全国各地市场上,都有“木器髹者千枚”,“漆于斗”,漆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还出现了“陈、夏千亩漆”*这样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基地。张衡《南都赋》说:“其原野则有丝漆麻伫”e。扬雄《兖州牧箴》也说:“草繇木条,漆丝缔絺生”,漆丝絺伫正是制造漆器的主要原料。《史记�6�1货殖列传》说:“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盐铁论�6�1本议》说:“陇蜀之丹漆旄羽”,“兖豫之漆丝缔之”,是全国著名的。当时各地的公私漆器作坊,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扬雄说蜀郡成都的漆器作坊,“雕镂扣器,百伎千工,其规模之大可以想见。当时的器具,凡是可以漆制的,无不制成漆器。人们普遍使用漆器。《盐铁论.散不足》记载:“今富者银口黄耳,金罍玉钟;中者舒玉伫器,金错蜀杯。”“良民文杯画案”,“涂屏错跗”,“采画丹漆”。说富裕和小康人家,都大量使用高级漆器。《盐铁论》说,汉代漆器乃“养生送终之具也”。人们不仅生前大量使用漆器,赞美漆器,而且;死后还要用大量漆器殉葬。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了数以万计的汉墓。发掘资料表明,汉墓随葬了大量漆器。尤其是西汉墓,凡是能够保存漆器的中等规模以上的墓葬,其随葬品,许多是以漆器为主;那些不能够保存漆器的墓,除一部分墓的漆器全朽不留痕迹外,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墓葬,残存大量漆皮和漆器痕迹,以及大量漆器的金属配件、玉石珠宝嵌件和装饰物。如湖南长沙望城坡古坟垸西汉墓,出土随葬品二千多件,其中漆器占去了一千五百多件;长沙马王堆三座西汉墓出土漆器七百多件,广西贵县罗泊湾西汉墓出土漆器七百多件,四川绵阳永兴双包山二号西汉墓出土漆器五百多件,安徽巢湖放王岗西汉墓出土漆器三百多件”,湖北江陵高台二八号西汉墓出土各类器物二五O件,其中漆器占二三O件。其它西汉墓随葬品的情况,大都类此,即多数大中型墓,都是以漆器为主要随葬品。幽灵世界只不过是现实世界的模拟,说明漆器在西汉人们生活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由于汉代漆器生产的空前繁荣,所以汉代有不少带漆字的地名,如“漆园”、“漆里”、“漆县”等。
汉人普遍使用漆器,从事漆器生产的利润丰厚,因此各行各业纷纷转向漆业,农民大量涌入漆业。如东汉崔实《政论》说“农夫掇耒而雕镂。”《后汉书�6�1’申屠运指蟠传》记载:“蟠家贫,佣为漆工。”因此,在全国各地,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漆工队伍。如成都一地,“雕镂扣器,百伎千工”,但是,从事漆器生产,对于有些人是容易得病的;《髹饰录�6�1序》说:“漆身为癞状者,其毒耳。”对漆过敏的人;易患漆疮。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一部西汉医书《五十二病方》拿悄虚,记载了汉代人们的主要疾病,以及治疗的药方。书中有一章标题叫“鬃”�6�1,即“漆”,是专门医治因漆而发病的各种医方。说明西汉社会上从事种漆和髹漆的人极多,以致于“漆”这种职业病,已成为当时社会上的主要疾病之一。
长沙马王堆汉墓医书记载,汉代已有了滚行业的崇拜神:漆王。如该书有一个祝由方说: “喷,漆王,若不能漆甲兵,令某伤,鸡矢鼠壤涂漆王!消燃”这说明西汉已有了人们崇拜的“漆王”偶像。西汉漆神的出现,也正是西汉漆器工业高度发达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汉代前后四百多年,虽均属中国漆器的鼎盛时代,但西汉漆器已达顶峰:物盛些衰,自然之理,考古资料表明,东汉漆器,已有开始走下坡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东汉墓漆器随葬品有所减少,如一墓出土数以百计漆器的情况,要比西汉墓少得多。目前我们能见到的,主要是西汉漆器,东汉漆器是很少的。也许这中间有别的原因,如东汉砖室墓在南方普遍的兴起,而砖室墓是无法保存漆器的;又如,东汉瓷器已经出现,它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漆器的统治地位。二、应有尽有的品种,丰富多彩的造型 考古发现汉代漆器数以万计,其数量之多是空前的。不仅如此,汉代漆器品种之齐全,
造型之丰富,也同样是漆工艺史上首屈一指的。
从汉代漆器的胎质来看,种类是非常之多的。当时各种质料的器物,都可以髹漆。据初步统计,有木、麻布、竹、陶、铜、铁、角、皮、缯帛、藤、骨、石、金、银、铅、象牙、玳瑁等胎质。汉代漆工艺好像是一种普照的光,给许许多多的器物抹上鲜艳的颜色,披上美丽的外衣。 │
中国有过辉煌的青铜时代,那是在商周时期。到了汉代,人们认为青铜器虽然能铸造出奇巧的造型、精致的纹饰,但是,它的颜色太单调,于是,人们从爱美的角度出发,给青铜器髹漆绘画,装饰打扮,老气横秋的青铜器,一下子“年轻”了许多,变成了颜色鲜艳,光彩焕发,多姿多彩的漆器了。髹漆后的铜器,还可以防止表面锈蚀,经久耐用。
铜胎漆器虽然在战国时已经出现,但只有到汉代才真正流行。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许多汉代铜胎漆器。1938年,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西南地方舶汉墓,出土了铜胎的漆鼎、漆壶、漆钫、漆甑等,纹饰有狩猎纹和风纹。近半个世纪以来,考古发现的铜胎漆器就更多了,其中最精彩的,有广西罗泊湾汉墓出土的铜胎漆提筒和铜胎漆盆,以及山东诸城汉墓的彩绘铜胎漆壶。
│
陶器曾经是人类童年就开始使用的器物,并且有过辉煌的彩陶时代。但是,用颜料彩绘,用粘附力差,极易掉色、剥落,随着社会进步,彩陶时代终成过去。
陶器髹漆的历史虽然悠久,新石器时代就有了,但那时漆的生产量太少,人们不愿把珍贵的漆用到陶器上去,到了秦汉,漆的产量大增,秦二世皇帝竟然想要用漆来髹城,漆产量之大,就可想而知了。到了汉代,漆的种植和制造有了更大的发展,为陶器髹漆创造了条件。在陶骷上髹漆,使暗色的陶器,变得颜色鲜艳,光彩照人。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许多汉代陶胎漆器,如山东临沂银雀山四号西汉墓,出土的陶胎漆器多达2l件,它们表里均髹红褐色漆,器形有鼎、盒、龋、壶、盘、匜等。
木胎漆器是汉代以前几千年的主要传统。汉代漆器仍然以木胎为主。但是,这时木胎的制法多种多样,除厚木胎、薄木胎外,尚有斫木胎,旋木胎、卷木胎等。汉代早期漆器多为斫木胎和旋木胎,即用斫、剜、削、凿、刨等方法制出胎型,或用旋床旋出外壁和底部。晚期则多薄木胎。汉代木胎漆器,总的发展趋势是由厚向薄、重向轻发展的。汉代已能生产许多卷木薄胎漆器,如奁、卮、杯等。它们是用很薄的木板卷成圆筒形,接榫处削成斜面,用胶漆粘合的。,这是一种非常轻巧的漆器,它既需要精细的刀具,又需要高超的技术。在先秦时期,由于刀具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这种卷木胎漆器还不多见,只有到了汉代,才能大量生产。卷木胎漆器的出现,使生产者得以从厚木、圆木的刨、削、剜、凿的笨重劳动中解放出来。
卷木胎虽然很轻巧,但是不够结实,容易开裂或变形,所以,人们在卷木胎上,裱上一层麻布或缯帛,然后再刮灭髹漆,使轻巧的薄木胎漆器耐用。也就在这个基础上,人们又进一步发明了夹伫胎漆器。伫是一种细麻布,《说文�6�1系部》:“伫,躲属(段注:“躲者,臬属也),细者为绘、布白而细者曰伫。”其制法是先作胎骨模型,然后在模型上层层裱褙涂有漆灰的麻布,干固后去其模,便形成了漆器的胎。由于麻布夹在漆灰中间,人们便称其为“夹伫胎”,这实际上就是后世脱胎漆器的始祖。
西汉初期,人们已普遍认识到了伫与漆相结合的牢固性。如《汉书�6�1张释之传》记载,汉文帝视察己的生坟霸陵时说:“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伫絮? 漆其间,岂可动哉!,‘用伫絮斩陈滓”,把整个坟墓封固,就如同铜浇铁铸一样,盗墓者莫想动它分亳!这件事后来虽然没有实行,但它却说明亡漆结合是非常牢固的!
夹生胎漆器有许多优点,除了牢固和轻巧之外,随气候变化失水或吸水的能力比木材小,很少会收缩和膨胀,不容易变形,更不会开裂,比木胎好得多。
夹生胎漆器不是汉代的发明,早在战国楚地已有生产,但数量很少,还处于试制阶段,真正的大量流行,还是从西汉中期才开始的。以湖南长沙地区的汉墓为例:属于西汉早期的马王堆汉墓,出土漆器七百多件,绝大部分是木胎,夹伫胎极少,而年代为西汉中期的长沙曹撰墓,则恰好相反,出土漆器一五O多件,绝大部分是夹伫胎漆器。又以山东地区的汉墓为例:山东临沂银雀山四号西汉初年墓出土漆器四七件,其中除四件夹生胎外,其余全是木胎;而山东长清双乳山的一座西汉中期墓,出土大量漆器,“所有漆器都是夹生胎,不见木胎或竹胎”。考古发掘资料表明,西汉早期至中期,是漆器由木胎向夹生胎转变的时期。
以麻布为胎的漆器,汉代有专门的称呼。
长沙马王堆汉墓遣册有“漆布小卮”、“布漆奁”的称呼。如马王堆一号墓遣册竹简一八一:“漆布小卮一”,与出土实物对照,是一件麻布胎漆卮。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初年汝阴侯墓,出土一件麻布胎漆盘,上有铭文:“女阴侯布干盘”。可见,汉初麻布胎漆器多以“布”称。 ’
麻布胎漆器还有以“绪”称的。湖北云梦大坟头一号西汉墓遣册有“绪杯廿”的记载,与实物对照,是二十件麻布胎漆耳杯。《说文�6�1系部》:“伫或从绪省。”《说文句读》:“伫亦通作绪。”《通典》云:“晋徘歌云:‘交交白绪,节节为双’。吴音呼绪为伫”。西汉中晚期墓出土的麻布胎漆器,多自铭为“绪”器。如长沙杨家山西汉墓出土的麻布胎漆盘,有铭文‘‘杨子赣绪饭盘”。河北满城汉墓的麻布胎漆盘上,有“御褚饭盘”的铭文。该墓发掘报告指出:“铭文中的褚字,应为伫字的假借”e。褚字应为绪字的另一种写法。
从西汉中期开始,麻布胎漆器也称作“伫器”,如西汉昭帝的盐铁会议上,称麻布胎漆器为“伫器”叭1959年贵州清镇平霸56号西汉墓出土一件麻布胎漆盘,有铭文“元始四年广汉郡工官造乘舆 ?伫画黄扣饭盘”,自称“伫”器。
一些东汉墓出土的麻布胎漆器,则自铭为“侠伫”或“夹伫”器。如朝鲜乐浪汉墓(王盱墓)的麻布胎漆耳杯,其铭文中有“建武廿八年,蜀郡西工,造乘舆侠伫量二升二合荧杯”的记载;—件麻布胎漆盘有“永平十二年蜀郡西工夹伫行三丸治千二百卢氏作宜子孙牢”的铭文。
除了麻布为胎的漆器之外,还有用缯帛作胎的。长沙马王堆汉墓遣册有“布缯检”的记载。缯是汉佃于各种丝绸的统称。所谓“布缯检”,就是用麻布和缯帛为胎的漆奁。如马王堆一号汉墓遣册竹简二三三:“布缯检一,中有镜”。该墓发掘报告说,从这件布缯检(奁)的“器壁裂缝处,还可以清楚看到麻布纹路和细密的丝帛纹路,估计是在麻布胎上再裱一层丝帛”。缯帛比麻布柔软细密,用它做胎,能使漆器表面更加光洁美观,造型更加轻巧,大大提高漆器的档次。
在麻布或缯帛上直接髹漆,汉代叫?。东汉许慎《说文�6�1巾部》:“?�6�1漆布也。”汉代这些:髹了漆的布匹,有的是用来做车蓬的。《后汉书�6�1舆服志》:“公、列侯、中二千石……得乘漆布辎?车。”《居延汉简》简文中,也有“蜀车漆布”的记载。漆布还用来做帽子。《后汉书�6�1舆服志》说:“长冠,一名斋冠,促漆丽为之。”这种漆丽纱帽,汉代墓葬中有较多的发现。寸口甘肃武威磨咀子48号汉墓出土一件漆丽菱孔纹冠。山东临沂金雀山汉代周氏墓的漆冠,是缯帛髹黑漆。北京大葆台汉墓出土漆纱帽残片,该墓发掘报告说:“这是一种丝织编结的手工艺品,实物有粗细两种”,“外观皆呈棕黑色,涂施的漆膜富有光泽。初见之下,仿佛是角质薄板精工打孔做的,又很像平纹织物制成的,但据显微切片观察,漆膜中包埋着的织物组织,为纂组结构”,这种织物,两汉时称为‘漆丽’,以后又称作‘漆纱’,相沿约六、七个世纪一直是制冠的高级材料。”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一件非常完整的精美的漆缅纱帽,它是孔眼稀疏的纱,滁上厚厚的黑漆而成的,看去好像是用极细的乌黑发亮的金属丝编就的一样。
汉代漆布还用作坐垫,以及作防雨防潮的包裹或行囊,在新疆罗布淖尔汉代遗址,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块西汉漆布,虽经二干多年,表面依旧漆黑光亮,这块油漆布告诉人们,在“丝绸之路”上,中国精美的丝绸,是用油漆布包裹着,放在牲口上,经受风雨、霜雪、烈日、尘沙的侵袭,经过万里跋涉,才到达西方的。
我们不知道汉代是否用漆布作衣服;但是,山东诸城西郊杨家庄汉墓中,却出土了一卷漆纱,甘肃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出土漆纱10件。湖北江陵凤凰山八号西汉墓遣策载有“漆履二两”@。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记载有“漆履一两”。《居延汉简》也有“漆履一两”的简文。
汉代除了给铜器髹漆外,还给其它金属器髹漆。如山东临沂西汉墓出土的铁胎漆鼎、铁胎漆钫。山西朔县汉墓的铅胎漆箭,山西浑源毕村汉墓的铅胎漆六博等等。给铁、铅等金属器髹漆,汉代以前是没有过的,它们的出现,反映了汉代漆工艺的空前繁荣,以及汉代仿漆器风尚盛行。
竹、皮、角;藤、骨等胎漆器也有一定数量。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上杂物疏》说:“有漆画韦枕二枚”,“黑漆韦枕三十枚。”考古发现的实物中,也有一些精品,如马王堆一号汉墓的竹胎透雕龙纹漆勺。成都凤凰山汉墓的红漆竹笥。山东临沂金雀山三三号汉墓的黄褐色漆皮带。朝鲜汉墓出土的竹编漆箧。江苏邗江胡场汉墓的竹胎漆奁和皮胎漆箭菔@。广西贵县罗泊湾一号汉墓的漆皮甲。江苏仪征烟袋山汉墓的皮胎漆耳杯,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的角胎漆剑。山东诸城汉墓的骨胎漆圆盒。甘肃武威市汉墓还出土了匏胎漆葫芦。
汉代漆器还有用两种以上材料制成的综合胎。如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九子奁的盖和器壁是用麻布丝帛为胎,而器底则是斫木胎。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的十子漆奁,小奁的边框、盖为木胎,底则是薄铜皮为胎。山东巨野汉墓的二件漆盆,是铜胎外附藤席,席外又贴麻布多层,再髹黑漆,然后再漆绘纹饰。
汉代漆器品种,像天上繁星,真是多到无法计算,它涉及到人们生活的一切领域,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无不与漆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有限的篇幅里,我只能举出一些主要的品种。
“民以食为天”。食具是人们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用品。汉代的食具,无论是餐具还是酒具,绝大多数都是漆器。以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为例,该墓出土各种食具一九O多件,其中漆食具占一六O多件。计有鼎、钫、锤、盒、匕、卮、勺、耳杯、具杯盒、盂、食案、食奁等。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六八号汉墓,出土食具一五O多件,其中一四O多件为漆食具,占十分之九以上。朝鲜汉墓出土的一件漆食案的铭文记载,汉常乐宫使用的漆食盘多至数千件。这些漆食具,虽同一种类,仍有许多种不同的造型:如壶,则有圆壶、扁壶、方壶、三角形壶;杯则有船形耳杯、圆形耳杯、铜座耳杯、筒形杯;单把卮杯、双把卮杯、三蹄足卮杯、有盖卮杯、无盖卮杯;食案则有圆形案、方形案、长方形案;勺则有长柄簸箕形勺,辫形柄筒形勺、马头柄圆形勺、鸟头柄圆形勺、鸭形勺等;有的即使造型相同,但也有大、中、小之分。如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大中小五具相叠的托食具的漆平盘(图69),最大的一个盘,直径达七三�6�1五厘米,高一三厘米,像这样成套的大型漆盘,是以前所没有的。 �6�1
在汉代的漆食具中,有不少设计巧妙,造型奇特的精品。如湖南长沙的马王堆汉墓,望城坡
古坟垸汉墓、湖北江陵凤凰山等汉墓出土的具杯盒,为委角方圆形,盖与器身子母扣合严密,盒内叠装七只至十只耳杯。1981年江苏宝应县天子乡前走马墩汉墓出土的彩绘漆盒,则更为巧妙奇特:这是一个高二七厘米的圆柱形漆盒,盒内套置圆形座,座上刳大中小三个椭圆形槽,槽内分别放置套合的大中小耳杯各十件,在耳杯之上,又反扣漆盘五件。这个漆盒内,共放置餐具三五件。叠放稳妥,制作精密,在设计上,既考虑到餐具的使用方便,又考虑到了缩小存放的空间,还有餐具的清洁卫生等。
汉代有大量日用漆器,如床、榻、枕、几、器座、镜匣、案、箱、桶、沐盘、盒、盆、匝、罐、洗、虎子、锤、笥、弗、算筹、果盒、奁、屏风、扇、杖、尺、量、箕、印、提筒、薰炉等,真是不胜枚举,而且每一个品种,还有多种不同的造型,如盒;就有圆盒、方盒、长方盒、椭圆盒、海棠形盒、马蹄形盒、
盈顶盒、兽头柄盒、鸭嘴柄盒等,其中尤其是安徽天长六号汉墓出土的鸭嘴柄盒,手握鸭嘴,嘴合则盒开,松手,则嘴张而盒闭,构思极巧,世所罕见。梳妆用的奁盒,更是有许多不同的造型,如有圆奁、方奁、长方奁、椭圆奁、气形奁、马蹄形奁、双菱形奁、月牙形奁、长方半月形联奁、三足三钮筒形奁;有单层奁、双层奁、三层奁;有三子奁、五子奁、六子奁、七子奁、八子奁、九子奁、十子奁、十一子奁等。有的奁内还用木片或金属片分隔成格。这些奁多是夹伫胎,壁薄而坚,非常轻巧。汉代大型家具,像屏风、床、榻,因体积太大,难以随葬。但屏风在汉人生活中广为使用,所以在大型墓葬中,有实物或明器出土。
由于汉代是一个武力强盛的时代,打击外来侵略和积极拓展疆域的行动�6�1,几乎从未间断,如汉武帝三征匈奴,诛两越、击朝鲜、伐大宛,每次出动军队,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汉书�6�1李广传》记载,李广率领五千步兵与匈奴作战,“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矢如雨下”,“一日五十万矢皆尽”,每人每天消耗箭:一百支,÷支数十万人的部队,消耗的箭就多得惊人。所以,当时漆兵器是国家漆工业的主要部分之一。
汉代墓葬:出土了大量兵器,如山东淄博市西汉齐王墓随葬器物坑—,出土各种实用膝兵器近二千件,这些兵器的秘、鞘、箭杆,均髹黑褐色漆,有的还有朱色卷云和菱形纹饰”。但也有一些墓葬出土的漆兵器是礼器或明器。
丧葬用具是汉代髹漆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贵贱,人死必以一漆棺葬。但是;统治阶级对葬具特别讲究,并有等级之分。《后汉书�6�1礼仪志》记载:“诸侯王、公主、贵人皆樟棺,洞朱、云气画。公、 特进樟棺黑漆。中二干石以下坎侯漆”。这里棺上髹漆,也视等级不同而分为三等,即洞朱云气画,黑漆�6�1,坎侯漆。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彩绘漆棺,安徽霍山汉墓的漆棺,就是洞朱云气画。这些彩绘漆棺,是我国漆工艺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除漆棺外,漆葬具还有漆面罩、漆苓床,以及各种模型冥器。 ,
汉墓还出土了髹漆娱乐用品:六博、琴、瑟、筑、排萧、竽、编磬等。漆文具:砚匣(图79)、书
案、笔、笔筒等。
四川绵阳永兴镇西汉墓出土一件精美的人体经脉漆雕,是非常珍贵的科技文物,它是目前发现最早有关经脉的实物,为中医经脉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安徽省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和甘肃武威磨嘴子62号汉墓出土的髹漆拭盘,是研究古代天文历法和占个的科技文物。
汉代的交通工具,如车、船等亦髹漆。如四川绵阳永兴双包山二号西汉墓出土单辕和双辕漆车二十多辆。北京大葆台汉墓出土三辆朱轮涂金彩髹漆车;山东曲阜九龙山汉墓出土漆车十二辆、河北满城汉墓出土各种彩绘漆车十辆。可惜这些车辆均保存不好,多数均已腐朽,仅留下大量漆皮,如《满城汉墓发掘报告》说:在二号墓一号车的车箱范围内,发现车箱“漆皮表面作朱红鱼,并绘有白色粗条形花纹”,据《后汉书�6�1舆服志》记载,汉代车辆的油漆是非常讲究的,国家规定,从皇帝至百官,各级车上用油漆绘的花纹是不同的,不同的花纹表现不同的等级,是不能逾越的。老百姓的车子,一般髹黑漆,汉代黄门令史游著的《急就篇》说:“革鞘髹漆油黑苍。”颜师古注:“革鞘,车藉之交革也,一曰重革之蠛,所以覆车苓也。答,车前曲栏也。髹漆者,以漆漆之,油者,以油油之,皆以为光色而御尘泥。其色或黑或苍,故云黑苍也。”
漆工艺还反映在汉代建筑上。汉代文献记载,富贵人家住宅的壁、柱、丹墀、殿门、门户,皆髹漆彩绘。《西京杂记》记载:“赵飞燕女帝,居昭阳殿,中庭彤朱,而殿上丹漆”,《汉武故事》:“汉武帝起神明殿,砌以文石,用布为瓦,而淳漆其外,四门皆如之”。这里是说,神明殿的瓦,是用夹伫胎制成的漆瓦,这恐怕是在世界建筑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后汉书�6�1梁冀传》记载梁冀家的房屋建筑,“柱壁雕镂,加以铜漆”。 三、漆器的装饰手法
汉代漆器特别重视装饰。西汉扬雄的《蜀都赋》说:“众器雕琢,早刻将星,朱缘之画,邡盼丽光。龙蛇蜿蜷错其中,禽兽奇伟髦山林。”汉代漆器美丽极了。
汉代漆器装饰的手法非常多,初步统计,多达十余种。
(一)油漆绘画
在漆器上,用油漆绘画,是汉代漆器装饰的主要手法之一。
在漆液中:加进各种颜料,就可以制造成各种色漆。如汉代文献中常常说到的“丹漆”,就是在漆液中加进丹砂制成的朱色漆。但漆液中加进颜料,只能配制出颜色较深的漆,因为生漆刚从树上采割下来时,为乳白色,接触空气氧化后,逐渐变为紫红色,最后变为光亮的黑色漆膜,所谓严白似雪,红似血、黑似铁”,所以西汉刘安的《淮南子�6�1齐俗训》说:“漆不厌黑”;伺书《说山训》又说;:“染者先青而后黑则可;先黑而后青则不可;工人下漆而上丹则可,下丹而上漆则不可。万事由此,所先后上下,�6�1不可不审。”为什么“下丹而上漆则不可?呢?这是因为漆是黑色的,如果在丹色上髹漆,丹色就会被漆的黑色所遮盖而看不见。故明代黄成《髹饰录》“水积”条杨明注:“漆之为体,其色黑,故以喻水。”在“坤集”中杨明又注:“黑唯宜漆,而白唯非油则无应矣。“如天蓝、雪白、桃红则漆所不相应也,古人画饰多用油”。凡是浅色、淡色,必须用油,一般是在桐油中加入浅淡色颜料制成。用这种方法制成的色漆,称为“油漆”。
汉代把油漆在漆器上绘画,称为“油花”。《后汉书�6�1舆服志》记载:“大贵人、贵人、公主、王妃、封君油画栟车。”这里的所谓“油画栟车”,就是指用油漆描画花纹的车子。
希望对你有帮助
『贰』 跨越生死的爱恋——《镰仓物语》
跨越生死的爱恋
镰仓物语,
一、镰仓
“日本”、“妖怪“、”温馨“、”治愈“。在这些标签下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夏目友人帐》那个温柔如水的男孩和一只可爱又傲娇的妖怪”猫猫老师“的故事。”镰仓“被称作为日本人的终极情怀,是让枯日本给予我们的浪漫。除此之外,日漫《灌篮高手》op中,樱木花道与赤木晴子相遇的那辆电车更是取景于此。
“镰仓,一直是个安逸的所在,外人并不知晓,这里实为阴阳交叉界,奇人奇坦销洞事众多,推理作家一色正和与天然呆妻子亚纪子新婚蜜月后定居在此。他们的幸福让无数观影的人为之动容。
为了做一位好妻子,亚纪子努力像管家婆婆学校勤俭持家的方法,学习如何做丈夫喜欢的腌鱼。
作为作家的正和先生,当他得知他需要一天之内交稿的时候,他挠着头“还能怎么办呀!当然要努力了!谁让我是作家呢”一边说着一边扭着身子一溜烟从小酒馆跑回自己的家,多么可爱~
影片一出,有不少人批判剧情过于简单。但是我却觉得这些生活中经常发生的这些很平凡的小事才更加让人动容。正和和亚纪子的婚姻生活一定让不少人感到爱情的美好,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可以去感受爱情的温馨和小确幸,这才是影片带给我们最重要的东西吧。
希望你能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的活。
之后,在一次意外过后,亚纪子身陷黄泉之国,正和为了救回她,毅然决定前往黄泉之国。一场跨越生死的爱恋就此展开。
温馨,浪漫,甜蜜。叫人怎么不动心。
———————————————————————————
二、善良
前文所说,镰仓是一个阴阳交界的地方,在这里,妖怪和人们和平相处,除了妖怪,一天,亚纪子的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贫穷之神”
顾名思义,贫穷之神所在的家里会越来越没落,而在中国也有“穷鬼”一说。剧中的贫穷之神误以为正和先生腰缠万贯而来到家里,就当众人将要将其驱赶的时候亚纪子说“老爷爷好可怜呀,既然来我们家里了就是客人嘛,好好照顾他”一类的。
当时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甚至觉得亚纪子太圣母了,因为“贫穷之神”并不是一个友好或是充满正义感的神。
而亚纪子却没有这么想,即便正和一次又一次的暗示亚纪子不要收留他。
亚纪子陪他聊天,给他做饭,送了他他喜欢的碗。她尊重他,关爱他,没有把他当作是一个贫穷落魄的乞丐。
也许“贫穷之神“这一形象影射了生活中落魄的人、乞丐、或者一些比如农民、清洁工等等。
我们要尊敬他们,关爱他们。往大里说,每一个人的职业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东野圭吾说“生活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只能尽量打好它。“
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的打好这张牌,都值得被尊重。
《月亮与六便士》里有一句话“站在生活道德最高点上评判他人的人都太自以为是“
其实我们都太过平凡,没有一个人可以高高在上。
在影片的最后,当亚纪子和正和命悬一线的时候,“贫穷之神“斗和送给他们的碗在千钧一发之际保护了他们,将他们送回了镰仓。
他让我再次相信了“好人有好报“。
唯有爱人者,与上帝同在。
———————————————————————————
三、死亡
影片中最让人向往的就是“黄泉之国“这一设定。
人去世之后就会来到黄泉之国生活等待下一次轮回,而在黄泉之国的人们依旧可以保留着记忆。
“在午夜的时候,荒废的电车站会出现前往黄泉之国的电车~“是不是特别浪漫!好像有点小恐怖。。。
当正和乘坐电车来到黄泉之国时,车站有不少“人“等待他们的亲人
“妈妈你终于来啦,我好想你啊~“
“哎呀,我可算是等到你了,一会咱们出去喝一杯啊,好久没有一起喝酒了“
恍如平常一样,在那一刻,我好像不惧怕死亡了。
我曾经想过,人死了会是怎么一种状态,我一直觉得睡觉是个非常神奇的事情,因为睡觉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做梦那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睁眼闭眼几个小时就过去了。那如果人死了之后呢。每次想到这里我的大脑就一片漆黑,想不下去了。
更恐怖的说法,也许人就是在做梦的轮回中跳不出去。
我也曾经想过人为什么害怕死,因为我一度是曾经认为我不怕死的,因为人死了什么都不知道了那就没什么可怕的了,也许我自己到死都不会意识到,奥我已经死了啊。
但是我开始怕死了,如果我死了,我的朋友会伤心,家人会伤心。所以自杀真是一件非常自私的事情呀,自己走了却把所有的痛苦留给别人承担,怪不得我爸爸说自杀是一件怂人才干的事情。
说起自杀,在影片中,正和为了前往黄泉之国曾经试图从天桥跳下去,但是死神和他说,如果你跳下去你就会一直被困在这里,不可能去黄泉之国的。
在中国,自杀的人是会下地狱的,因为生命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哇还是非常正能量哇。
继续唠叨。
前段时间我读了东野圭吾的《时生》里面男主的父亲和母亲在怀下男主后的一天夜里发生了火灾,父亲被困在大火里。母亲准备和父亲永不分开。这时,父亲说
“就在这一瞬间,我仿佛感受到了未来。“
我突然又不怕死了,我觉得这句话充满着力量,如果有一天我躺在病床上直面死亡的时候,我希望我也可以说出这一句话来。就在那一瞬间,我仿佛可以看到,我姐姐结婚之后也许有了孩子,终于养了猫,和他老公生活幸福。我的爸爸妈妈也许会养一条狗,在村子里的小屋里安享晚年生活,即便是没有我的未来。
———————————————————————————
四、爱情
跨越生死的爱恋。
剧中最后的大boos叫做千头鬼。因为对亚纪子的爱慕而用阴谋将其掠至黄泉之国,在对话中,它无意透露了亚纪子和正和先生其实是生生世世的伴侣,每次的千头鬼的阴谋都会被及时赶来的正和先生所化解。
爱情的伟大大概就是这种跨越生死的勇气。
现在非常流行的一句话“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能走到最后的爱情少之又少,这是一个连“我爱你“三个字都可以复制粘贴的时代。
我曾经觉得,一个人要可以承担爱情的责任的时候才可以迎接爱情或是追寻爱情。因为《茶花女》中玛格丽特和阿尔芒的悲剧一度给我留下了心里阴影。
但是,我觉得爱情可以给人一种面对未来的勇气。
以后的生活充满着未知,学习也好,工作也罢。但是其实这些根本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你也在,重要的是无论未来会有怎么样的事情发生,我都会在你的身边,拉紧你的手,把我的善良,把我最温柔的话说给你听。
我曾经恐惧过,但是在我决定迈出这步的一瞬间,我似乎感受到了我们的未来。
也许会有争吵,但更多的是幸福。
啊也许我太幼稚啦~
正和和亚纪子的爱情让人动容,但是我昨天在qq音乐的评论看到一段热评
“千头鬼等了你十世,却没有一世和我一起。“
这大概又是暗恋的卑微吧。
所以再唠叨唠叨暗恋吧。
暗恋中的一个人总是会为了喜欢的人做很多的事情。
比如下雨天给你送伞。
节日送你喜欢的礼物。
给你买喜欢的吃哒。
但是最后更多的也许是爱而不得。
为什么呢,做了很多很感动的事情,其实到最后,我们不过感动的是自己。
但是希望暗恋的你不会因此而意志消沉,因为你一定要相信,总是会有一个你命中注定的人,正在跨马加鞭的跑向你,而她的心里也一定期盼着你的到来
好喜欢这句话
“也许人就是这样犯贱,你越在乎的人,可能越不在乎你,你当宝贝的人,在另一个人面前也许分文不值,一物降一物,一物多薄情。“-------------关东野客《我有一杯酒,足以慰风尘》
希望你们都能幸福鸭!!!
————————————————————————
剧中其实还有很多甜美的小插曲~
比如去世的人可以和死神申请,以灵魂的姿态留在世上。剧中一位老奶奶因为担心自己的丈夫一个人得不到照顾,所以通过申请陪伴他,最后在老伴去世后携手去向黄泉之国~
还有正和先生的一位朋友因病去世,因为过多的人申请,死神局也没办法让他留在世上,所以他最后选择了转变成妖怪来陪伴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他没办法告诉妻子和女儿自己的身份,而他的妻子最后也和一位同事关系密切,这位朋友甚是吃醋并且还生成要好好教训这位同事。但是到最后,他还是选择了放手,而这位同事在面临妖怪的时候更是大声喊出了
“你杀了我吧,没有她我不能活,我离不开她!”
爱的勇气和为爱放手真的太让人感动啦
东野圭吾的《秘密》里,书中的女主和女儿一起去滑雪,却因为车祸而离世,但是最后女主的灵魂却附在女儿的身子上,女儿已经去世,妈妈却以女儿的身体活了下来。
妈妈决定以女儿的身份生活,完成女儿的梦想,给逝去的女儿一个完美的生活。
但是毕竟三十岁的思想在七八岁的身体里,随着灵魂和身体的日渐融合,“妈妈”开始和男生关系密切而召来了男主的不满,毕竟她是男主的妻子。他开始和女主吵架,冷战。
而这时,车祸时司机的前妻找到了男主,他告诉男主,其实司机的儿子并非是他的亲生儿子,他因为“抱歉,我无法扮演一位父亲”而离家出走。但是到最后,司机不断的挣钱开始照顾自己的儿子,去供养他上学,因为司机最后发现,不管他是不是我的亲生儿子,但是我爱他,我很爱他,我应该为了他的幸福,选择一条可以让他幸福的道路。
“为爱的人选择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
《秘密》的最后就不再剧透了,最后非常的精彩也非常的感人。感兴趣的可以去读一读。
爱情真的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话题,而书中的这句点睛之笔也让人思绪连篇
到底什么是爱,什么是幸福,如何给爱的人安全感。
而为爱的人选择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
那这条路上,我是她所欣赏的风景吗,我是为她带来温馨,带来幸福的那个人吗。
和大家介绍一个地方~
纳米比亚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之一,过度燥热却又生机盎然
而本格拉寒流则为其带来了雾气和雨露,使其拥有了独特的地理环境,里面的生活也有着特殊的生活习性一类的,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海岸沙漠”
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着一片自己的纳米比亚沙漠,希望你们可以遇到属于自己的本格拉寒流
希望你们是彼此的救赎。
========================================================
『叁』 一个类似日本风格的衣服品牌
优衣库、无印良品、镰仓、COS和APC
这五个牌子的衣服都是日系风格,且能带来一些新鲜感。价格上,MUJI与优衣库差不多,夏装短袖甚至会低于优衣库,但冬装外套有时会略贵于优禅皮衣库。因为MUJI本属生活方式品牌,衣服注重舒适度,纯天然棉麻制品偏多,希望传递居家服的感觉贺则差,导致面料和做工要优于优衣库,冬装价格自然要高些。
正装方面,如果喜欢优衣库,就可以试试另一个日本衬衫品牌—镰仓。参照国内官网上的价格,镰仓普通衬衫在499-699之间,设计也经典,性价比极高。
COS虽好,对身材还是有些需求盯蚂。太胖的话就只能买买大版衬衫或冬季外套,因为他家的剪裁理念多以极度合身为主。价格方面略贵,T恤裤子在500-800之间,冬装多超过1000人民币,建议打折时再入手。COS的上装一般都偏短,差不多都正好卡在皮带一下4cm左右,很显腿长。而下装除了纯粹的极简风之外,裤子还有点学院派风格,所谓的雅痞说的就是这种感觉。
『肆』 《镰仓物语》评价怎么样值得去电影院看吗
今年是中日签订友好协定30周年,所以今年内地引进的日本电影较往年多了不少。而随着2016年日本动画电影《你的名字》在内地赚取5.76亿票房,让内地的电影公司也看到了优质日本电影的票房吸金能力,所以也更愿意引进日本电影进入内地市场。
就在9月14日,就有《镰仓物语》和《恋恋手纪》两部日本电影在内地上映,可谓是风头无二。
本片画面充满了各种奇异的生物,画面风格有些怪诞,但是充满着想象力和趣味,所以观看这样一部影片是非常有意思的。
影片把“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的主旨用非常怪诞的方式展现出来,叫人耳目一新,非常符合日本电影的调性,我个人表示非常喜欢哦,所以推荐大家一看。
『伍』 日本女人为什么要背一个包似的东西这个是什么
书面解释:
日本妇女穿和服时,背部都要缠上一个看来既象小背包,又象中国南方妇女背小孩用的襁褓似的东西。其实,那既不是小背包,也不是襁褓,日本人把它叫做“带”。用带系身可以不让和服送展,显出形体的美,同时也是为了装饰,使艳丽的和服更加多彩。
据考证,古代日本“纽”与“带”系法和代表的意义各有不同,纽的语源是“圣裳”,“圣”代表神圣,裳本是横幅的布,即今日的裙。系纽,不仅将纽与人的心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将人与神结合在一起。如果说古时,带侧重于装饰,而纽侧重于信仰的话,那末,至奈良时代,中国的女子礼服唐衣传入日本,女性亦开始着上下分开的裙装后,纽开始系在衣内,起带的作用,而带则更不为重用了。待到镰仓时代以后,类似于现代和服的狭袖便服(小袖)流行,纽由衣内改为系在衣外,恢复了带的作用,发展成为今日美丽的腰带。
日本的腰带在背后打有不同的花结,象征不同的意义,表达着本人的信仰和祈愿。据统计,日本带的普通结法就有289种。带,一般长3~4米,需在腰上缠三四圈。值得特殊介绍的是一种供日常系用的“名古屋带”。这种带宽30厘米,长3.6米。据说,桃山时代,日本女性曾用细带束腰,但因形象不美而未被推广。丰臣秀吉进攻朝鲜时,驻并名古屋。当时,云集在名古屋的艺妓头扎大发髻,身穿小袖衣,腰缠由中国工匠织的青红两种颜色的筒状锦带,很是艳丽。这种时髦的打扮,立即不胫而走,这种带亦被称作“名古屋带”。
传说:
日本人好战,古时几乎所有的少壮男丁都被征召去当兵打仗,根本没有时间结婚生子,所以人丁越来越少,当时一个国主就出了一个国策,让所有的男人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随便跟任何女人发生关系,来保持人口的出生率,所以在休战期间,日本女人都习惯了「无论何时何地」的那种方式,乾脆就背著枕头、被单出门。后来,女人的枕头、被单就成了现在所谓的「和服」,很多女人被人「无论何时何地」后,对方都来不及告知姓氏,就又去打仗了,所以,她们生下的小孩就出现了: 「井上」、「田中」、「松下」、 「渡边」、「山口」、「竹下」、「近藤」……等等的姓氏,
日本姓氏果然饶富深意
姿态篇 : 伊吹 面出 伏下 妹尾 足立 足代 御手洗
野兽派 : 狮骑 猪上 鸭下 犬伏 熊代 神马
团体票 : 二口 三位 六条 八尾
错别字 : 塙
精品篇 : 大波 穴迫 白户 荒玉
衰到家 : 鸨田 井口 大户 平原
赶场忙 : 三宅 四家
老少配 : 狮子王
克服万难 : 井上 雪野 中江 河内
发生意外 : 忽滑谷
挑错季节 : 秋贞
操劳过度 : 目黑 赤尾
来历非凡 : 皇太后 皇太子 国师
男人吹牛 : 铁炮 巨炮 大炮 长根 长久久 我二瓶 十时
荤素不拘 : 寺内 寺门 寺下 小寺 大寺 三宝 一法师 小野寺 大道寺 东大寺 药师寺 善养寺
本人比较相信传说,很赞同第2种说法
『陆』 有哪些风格与优衣库类似的高质量品牌
1、MUJI 无印良品
作为传统日式国民品牌,MUJI衣服同样是日系风格,且能给你带来一些新鲜感。价格上,MUJI与优衣库差不多,夏装短袖甚至会低于优衣库,但冬装外套有时会略贵于优衣库。
因为MUJI本属生活方式品牌,衣服注重舒适度,纯天然棉麻制品偏多,希望传递居家服的感觉,导致面料和做工要优于优衣库,冬装价格自然要高些。MUJI和优衣库一样,崇尚‘无品牌Logo的文化’。
说白了,就是除了内部有必须存在的水洗标之外,衣服不会存在任何Logo化图案。你穿它家衣服出去,如果不是有人拽着你领口看Logo,没人能看出来你穿的是啥牌子。
『柒』 镰仓十番棋是怎么回事
镰仓是地名裂旦,而十番棋指的是当时日本最残酷的对决方式:“升降十番棋”。输者将降一段位,并不再具有和对方同等对局的资格。当时年仅二十五岁的吴清源与当时最高段位之一的日本棋手木谷实在镰仓的巅峰决战,引起全国轰动。当时的读卖新闻报社对此赛事做了全咐山面报道。这也肆简扰是吴清源升降十番棋对局史上的第一次胜利,从此开始了他传奇不败的围棋人生。
『捌』 日本镰仓怎么样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可以推荐下么
看着连日的暖阳让我想到了日本的镰仓,随处可见盛放的紫阳花,一望无际的蓝天大海,带着我们青春回忆的《灌篮高手》镰仓高校打卡地等等,都是你来东京能不错过的风景。江之岛有点像厦门的鼓浪屿,区别就是你不需要坐船上岛,可以直接从一座很长的桥走过去。这里的人并不少,估计是因为游客多的原因所以岛上的饭店也不少,什么咖啡馆、小吃店也是多到不行。岛上的寺庙也很多,可任意求签祈福,不过我发现来祈福的游客不多。江之岛建议放在最后傍晚的时候去,
那时候岛上的灯塔亮起来是跟白天完全不一样的风景。
如果你不想去那些人挤人的景点,也可以随意地走,过一天真正悠闲夏日的美好时光。
『玖』 穿过三件镰仓衬衫后,改变了我的7件中年职场EDC
金黄的铜扣以及棕色的外观平时应该是更适合休闲风格搭配,不过宽腰带的设计让我在穿西裤的时候感觉扣的也非常贴合,再说西裤+衬衫的风格已经够商务够正式了,用一条颜色稍微不那么古板的腰带来平衡一下也有好处。
内侧的品牌LOGO,看着做工就很细致,这条腰带常年在社区被推送,大家的口碑评价都很统一,那就是,100多块还要什么自行车?
尺码方面我选择的是36,其实是盲选的,实际穿上之后感觉原配的搭扣我刚好用完了用到了最里面的那个扣,如果再有一个能再收紧一点点的孔感觉会更服帖,也就是说,我的腰实际比这个皮带的预留孔洞还要再略细一点点。
极致性价比,是我对这款手机的总体感受,安卓手机以往系统卡顿不流畅的诟病在这台手机上也荡然无存。
为 游戏 配备了很多专业的选项没能被我好好利用,但是足以让人满意的续航和拍照效果都是让我心甘情愿每天随身携带这款备用机的理由。
『拾』 日本古代服装种类有哪些
和服的历史
衣食住行,是老祖宗们最为重视的问题。其中“衣”更是人类与禽兽区别、防寒御害的重要工具,不过随着文明的发展,它的美化功能被大大地强调起来,时至今日,一件做工精巧的旗袍,一套新发布的法国女装,无不被人做为艺术品看待。然而,若论当今世界最精致的民族服装,则非和服莫属。
十二单
提起和服,首先要说源流(历史传承)。
从神治时代起,日本的服装文化始终带着鲜明的“外来”印记。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服装的形式,还体现在衣料的织造技术上。
从应神天皇的时代起,日本与韩国、中国交往密切,为文化的传输带来有利条件。推古天皇甚至模仿隋的服装,制定了冠服和朝服。到了奈良时代,模仿唐朝的服装和穿戴方式成为时尚,然而,物极必反,随着时间推移,更具个性和魅力的服装时代来临了。这就是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也是日本的“国风时代”,她是在全盘消化唐的文化后,以大学毕业生之姿堂堂登上了历史舞台。此时的服装也渐渐摆脱外来的影响,发展出独有的奢美与精致的特色。举个例子,熟悉日本史的人一定听过“唐衣”和“十二单”。唐衣是盛装(礼服)的一种,以紫、绯为贵,金碧辉煌,美丽异常。十二单实际是一种穿着方式,她并不是十二层单衣,而是在单衣上叠十二层被称为圭的服装,圭轻薄透明,多层圭叠起时仍然能隐约看见单衣或表着的颜色,倍添朦胧恍惚的美感。从这里也可略窥日本人的审美观,既喜欢抽象化的美,又喜欢真实细致地反映自然世界的美感
由于过度腐化,穷奢极欲,公卿统治终于衰退。镰仓和室町幕府时期,相对精干、简易的武家文化出现,这一时代特征也反映在服装上。直垂和侍乌帽子是时髦的男装,普及很广。女装变的简单。织田信长的安土、桃山时期,女子流行穿着小袖,虽然美丽,但比起唐衣之类,还是简陋。这一时期,带有鲜明民间性的“能乐”逐渐成型,绮丽豪华的“能”装束出现。此时,公卿的服装没有大的改变,基本是平安时代宫廷服装的延续,而公卿与武家的最终融合是在明治时期,那是后话
江户幕府时期,男装、女装虽有变化,比如女装的小袖形状变得接近现代,而男装流行羽织(以黑五纹为正装,茶、黄次之),带结开始流行。但是,基本格局已定,到了明治时代,现在意义上的和服就定型了,此后一直没有太大变化
和服源流*
从应神天皇统治时代起,日本与韩国之间日益频繁的交往,使大量的锦、绫、绢、罗等高级丝织品源源不断的运进国内。丝织品传入的同时也将丝织技术带了进来,从此丝织技术在日本开始发展。
推古天皇十一年十二月,宫廷制定冠服和朝服制度,模仿中国隋代的服装制度。服装为立领、右衽、筒袖衣,下穿白裤、系带并垂结于前。面料选用粗厚棉绸,以服色区别等第贵贱。即大·德位服紫、大·小德位服青、大·小礼服赤、大·小信服黄、大·小义服白、大·小智服黑,并以青象征木、以赤象征火、以黄象征土、以白象征金、以黑象征水,再以木火土金水的五行之色结合五伦之说,五伦中以德为先。裤是用白色粗厚棉布,腰带用倭文布。
天武天皇十年开始,日本人开始使用革带。正式场合穿有栏服,系长带,上衣的衣腋合缝,下摆开横衩,前襟系带从右边垂下长长的结。非正式场合的简便服装为无栏短带,开腋,下摆无横衩,襟带也颇短。
从持统天皇四年开始,高官冬穿绫绸夏穿罗,绫罗地上以团窠图案作为装饰。窠是鸟巢之意,形如涡状。色彩也根据官位来选定,从粉红、黑紫、紫红、深绿、深蓝到浅蓝色,平民服装为黄色,奴仆为黑色。
奈良时代(710-780年)日本受到中国唐朝文化的广泛影响,服装中出现了男着女装和女着男装的社会风习。
奈良时代的织物种类很多,有绫、锦、罗、纱、绸、绢、绮、布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鹿胎绞
平安时代(794-1192年)在日本史上又称"国风时代",它是指在消化唐朝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独具大和民族风格的新文化。这时期服装工艺发达,装饰趋向华丽,是日本服装史上的"贵族时代"。平安时代的宫廷服装成了后来廷喜式的基础
平安时代的盛装包括唐衣、表着、圭、细长、壶装束、单衣、裳、裤等。唐衣是指衣长和袖长较短的直领衣,后来唐衣又称作禁色,规定、绯色锦绫唐衣没有得到特许不能随便穿着。
表着是一种与今天的和服相类似的服装。
圭,是多层衣,层数不限,根据《荣华物语》载,多则达18-20层。小圭是套在表着外面的一种轻薄透明的服装,这种衣服选用的颜色与表着不同,而通过小、轻薄的质地约略能透出些表着的颜色,非常漂亮,这不失为近代日本和服的一种特色。
细长穿在小圭的上面,看起来细长的服装,质地和纹样没有特别的规定。
壶装束,指戴市女笠,着圭,是女子外出远门时穿的服装。
单衣,尤其是装饰性很强的"十二单"也是这个时期中重要的服装式样,它是宫中女官穿着的服装。十二单不是指十二层单衣,而是指单衣上面叠十二层圭的装饰性服装。
镰仓幕府(1192-1333年)是日本史上第一个武士政权,这个时期的武士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色。至明治时代,日本的和服基本定型。
和服源流
传说中日本神治时代有位依邪那歧命神,他在举行祓除(用斋戒沐浴等方法初灾求福)之事时,常常脱去上衣、袴、带,裸露身体。据后人考证,传说中描述的神治时代相当于日本的原始社会时期,那个时代日本人生活的遗址现已发现数千处,其分布区域,北起北海道,南至九州,几乎遍布全日本。原始社会的日本人以群体方式过着迁徙不定的生活,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狩猎和采集(不要总是想到帝国时代去)。也许就是在那个时代,日本人开始了用动物的皮毛或者树叶加工御寒,走出了裸露的时代
绳文人像
在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日本新石器时代,相当于前800—前500年)和弥生式文化时代(日本使用弥生式陶器的时代,相当于前300—300年),日本出现了两种基本的服装式样。一种是套头式圆领衫,造型类似于今天的圆领针织套衫;另一种是对襟式,门襟采用左衽,领尖至腰间,等距两初用细绳系结扣接,袖子为筒形袖,长度在膝以上。与上衣配套的还有袴、领巾、于须比。
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于上衣内的一种裆布,但是这里的袴是指有腿部连接的类似于裤子的下装。男子有一种称为裳的缠腰,缠腰绕系于上衣,由于系结出现褶裥,使服装产生了一些变化。女子大都穿裳,与男子不同的是,女子裳长及地,形式与今天朝鲜妇女裙“其玛”颇为相似
领巾一般作为装饰搭挂在两肩,搭挂的形式不限,通常是又个人的爱好决定的。在生产劳动中领巾还时常被用作挽系长袖的带子,或者作替代包袱布之用。在别离的场合,人们挥动着领巾,以示依依不舍的心情,它与后来明治时代流行的以挥舞手帕表示告别的作用是一样的。,
于须比是一种比领巾大且长的一种带状织物,蒙在头晌垂绕至腰间。古代日本妇女忌讳被男子窥容,所以用于须比蒙面。
据《古事记》、《日本书纪》、《植轮图集》、《古语拾遗》等文献记载,日本绳文式文化时代后期和弥生式文化时代的服装已经采用楮布、麻布、棉粗布、藤布、科布等植物纤维材料制作,带子是选用倭文布。服装材料的出现笼罩着神话的光晕,如天日鹫神裁楮织布、日长白羽神自创麻布以利民用。
染色在当时已经比较普遍,据《应神记》载景行天皇时,平民已经知道用茜草染红、靛蓝染青、荩草染黄、橡果染果黑、紫根染紫。染织品大多无纹,偶有一些印纹,一般都是直接利用树叶花草擦印完成的。所用的植物有月草、燕子草、榛、山蓝、忍冬等。
日本从奈良时代前期开始就从大唐不断输入文化,其中包括衣食住行的各方面资讯,当然日常生活中的「服装」也受到唐代的深远影响,而当时代由奈良时代踏入平安时代后,后将服装再加以改良,所以行成了所谓的平安宫廷装束
平安时代的装束极具有古典以及艺术的价值,即时到了今日,皇室的重要活动中仍然穿著平安装束,而其影响也不仅止於皇室,以至於民俗祭典,以及神道等等。
平安装束的种类
E
男子装束 女子装束
束带 细长
衣冠 衵
直衣 生绢
狩衣 小桂
水干 十二单(正式装束)
和服的纹所
纹所又称纹章,是和服上表示一个家族或家庭的标志。有时这一纹所所标志的范围可扩大到一个神社、一所学校、一个地区、一家公司等,总之是一个团体的集体的标志。
纹所的外形以圆形为多,也有多边形。圆纹中有太轮、中轮、细轮、丝轮、二重轮、胧轮、洲浜轮、窠轮、雪轮、竹轮、菊轮、藤轮等;多边形也有多种,日本人称其为角纹,有平角、隅立角、的角、垂角、太夫角等。纹章中纹样最多的是植物纹,也有器物纹、动物纹、建筑纹、自然纹、几何纹等。
纹所的起源是平安时代,公家之间的区别在于牛车上的标记,而武家之间的标记是两家对阵时的军旗。战国时代,根据武功下赐,少数人获得了一个家族的姓或荣誉,于是就出现了家族的纹所,这种纹所是荣誉的象征,可以继承。到后来,它成为公务、社交中的必要标志,人们可以一看纹章就明白对方的身份。
纹所大多出现在礼服上。首先是在留袖上,即在总体无花纹、只是裾模样的留袖上饰以纹所。无地裾模样纹所作为女性的礼服出现在江户时代享保前后,并逐渐成为现代女子的正式礼服。和服是原来振袖的总模样,在江户幕府时代的接见令中,总模样只留下了裾模样或里模样,图案位置很低,上部大部分空地无纹,十分单调,此时在此处加上精致的纹所,则显得设计非常高雅,而且有意义。这裾模样加纹所就是今日的留袖。有纹所的留袖格调特别高雅,有一种历史的美。此后纹所大量的产生了。
所有纹所中最为难忘的是镰仓时代的“菊花御纹章”,当时的后鸟羽上皇特别喜欢菊花,不仅在衣服、车舆上,而且还在太刀上装饰菊纹,名为“菊作的太刀”,后鸟羽上皇是日本有名的多才多艺的人物,写有不少诗歌。名刀“菊一文字则宗”是上皇请当时的名刀工备前则宗所铸,刀上锻有菊纹,故名。上皇对菊的爱好被后世的天皇所沿袭,因此菊纹成为天皇家家纹。到明治二年布告天下,以十六重瓣的菊花作为皇室的纹章。在日本,人们自古就非常喜欢野菊,据说这是一千年前由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但真正的观赏菊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的。
到目前为止,纹章之数大约为四百种左右,而经分化以后,则达七千至八千余种,如光是梅花的纹章就有九十多种,一个家族原先只有一个纹章,但当家族分支后,纹章就会进行适当的变化、在家族中被赐的纹章就可能与原来的有所不同,纹章的数量就大大扩充了。
江户时代是纹服的流行时期,这在吉原游里的歌舞伎役者的服饰上可以看出。纹章的制作方法也有不少。一是织的,称为纹付羽织,羽服是从道服和胴服中发展起来的,在江户时期女性是禁止穿纹付羽织的,女羽织的流行是在明治以后,一般是黑色地上织白色的羽织,男纹付羽织一般是用黑地拔染,所以称为拔染纹,一般又分成阴文和阳文。此外还有用刺绣和贴绣而成的缝纹和切付纹,以绞颉工艺完成的纹章成为鹿子纹。
纹服中所用纹章的个数一般为五纹、三纹,或一纹三种,五纹是最正式的礼服所用的,背部中央一个,两袖后边与前边两胸各一个,共五个,在黑留袖、振袖、黑羽织等和服上所用;三纹是背后一个,后袖两个,一般不是黑色的男女和服都用三纹;一纹最少,是最为简略的和服所用的。
纹章的大小从明治到二战前一般男服为一寸一分,女服为七分到八分五厘,现在男服一般为九分到一寸(3.5—3.8厘米),女服为五分五厘到六分(2.6—2.8厘米)。
水干
水干与狩衣同源,最早是平民的日常着装。
与狩衣的式样不同,水干在前、后身的缝合、连接处,都以「菊缀」进行加固;另外,水干没有狩衣的颈扣(とんぼ),而是以细带接系领口。
随着时代的推移,水干逐渐成为武家及一部分公家的日常服装,并很快成为了礼服的一种。现在,女性神职人员有时也穿着没有菊缀的水干。
水干的穿着方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像穿狩衣一样,只系颈扣不系带子;另外一种则是将领口内折成为V字型,把领口的长带自右肩向后绕,经左胁拉到胸前与胸带相结——这种情况下,要将后裾塞入裙袴(水干的裙袴被称为水干袴)中。不过,按照高仓流的穿法,后裾是不需要塞入袴中的;现在的女性神职人员所使用的穿着方法也是这样。
冠帽方面,五品以上的官员配戴乌帽子,六位以下则用风折乌帽子。
此外,水干也是平安和镰仓时代的平民服装。在大部分绘卷中,平民穿着的水干上,菊缀通常会被省略;而下级武士所着的水干上,菊缀却比较清晰。
后来,由于公家也开始穿着水干,因此便逐渐产生了一系列的服制规定。
对于摄家而言,必须使用V字垂领的穿着方法。而庶民则不能这样着装——特别是与上级人士见面时,穿着方法被视为一种身份和等级的象。
地位低于摄家的清华家也是不系菊缀和扎袖的——这同样是为了强调与贫民之间的区别。反过来说,一般的平民在穿着水干时,都是要系菊缀和扎袖的。
不过,在镰仓时代也有“卫府官人、检非违使使用菊缀”的记录,不过由于没有确凿的史料证据,这也只能算是一种臆测了。
公武的装束
镰仓幕府(1192——1333年)是日本史上第一个武士政权,这个时期的武士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色。
武士服最初与水干相仿,但是很快被直垂取代了,并且流行戴侍乌帽子。这种装束不久后为民间男子所效仿,并得到了普及。
直垂是一种上衣下裙式服装,上衣交领,三角形广袖,胸前系带。袴的式样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穿括袴,后期穿切袴。直垂的材料和纹样选用另有特殊的规定。
公卿的服装大致延续上个时代的形制。女子的服装由于武家提倡简易的生活,已经废除了原来繁缛的着装制度。
从战国时代开始到应仁之乱,公卿的服装保持原来的形制。室町幕府(1338——1573年)武家的服装除了继续沿用直垂外,还增加了布衣、大纹。大纹是用家族纹章装饰在胸前、两臂,并在背袴上染以大花纹的服装,式样像直垂。此外还新出现了素袄,素袄是下等武士的服装,它的形制是从大纹发展而来的,有胸带、菊坠,但没有像直垂和大纹那样的筒状织物带,而是采用了革带。并且素袄无衬里、无纹、少有装饰,因此后世的人们常常将素袄与布衣混淆。
应仁之乱以后,服装更趋简化。女官使用圭被限定在五层以内,称为五衣。并按表着、五衣、打衣、单衣的顺序穿着,废除了裳的小腰。将取名为悬带的带子挂在大腰,从肩开始折回前面打结。平常服装为白色小袖和绯袴,或不穿裙,代之以细带。此外还出现了被衣,用于婚礼和外出时穿着。
典型的武家服装有十德,十德以四幅织物缝合,饰以菊坠,穿短裙,加上小袖作为内衣。这种装束可发展成为后来的羽织。直垂、大纹和袴的尺寸变长,短袴不再出现在正式的礼仪场合。永正年间开始,肩衣成为主要的便礼服,这是在模仿中世纪武士用的手无、阵羽织的基础上,产生的断袖直垂式服装。
束带(朝服)
束带在日本的服制中被称为「朝服」,即官员的制服。随着时代的变迁,束带的式样渐渐向宽大舒适的日本国风化方向转变。不过裤状的下袴和革制腰带则还残留着唐风的痕迹。
作为正式礼服,文官穿着的束带叫做「缝腋(ほうえき)袍」,而武官的束带则称「阙腋(けってき)袍」——这种侧袖与衣身不相缝合的束带是为了便于活动特别设计的——不过三位以上的武官也穿着缝腋袍。在穿着正装束带时,武官和中务省的官人,以及得到敕许、位在参议以上的公卿,都需要佩带刀剑。因此,腰间要系上名为「平绪」的细长腰带。
穿着束带时,在内衣外面要披上单(ひとえ),下身穿上红色的大口袴和表袴(うえのはかま),上身再穿上「衵(あこめ)」,下袭,之后套上长裾,最后穿上外袍。另外,腰间要以上饰玉石、名为「石带」的皮带加以固定——总地来说,穿着方法是非常复杂的。袍的色彩按位阶的划分有所不同,因此正式的袍服又被称为「位袍」。武官的阙腋袍又叫做「袄」,所以也称「位袄(いおう)」。而不辨官位、任意选色的直衣则叫做「杂袍」。
官员们在入朝时,怀中需放置桧扇和贴纸;手持象征威仪的笏板;腰间挂着「鱼袋(ぎょたい)」。在我国唐朝,鱼袋是进入宫城的资格凭证;传入日本后,金鱼袋为公卿所佩,银鱼袋则被殿上人使用。
在单外、下袭内里,要穿着红色小葵纹绫(里侧为平绢)制成的衵。此外,「下袭」后面原本有很长的「裾」,但是由于穿着时极其复杂,所以渐渐演变为只有皇室使用;而其他官员所着的下袭则与「裾」分离,将「裾」的部分加上绳带,另外系在腰间,这称为「别裾」。由于「裾」象征着权力和威严,因此随着时代的变化多次加长。现在,通过对官员着「裾」长度的分辨,我们便可判断出其所处的历史时代。
才著是刚到脚跟的「短裾」。平成登基礼时,天皇和东宫以外的皇族都穿着才著的束带。
夏天时,公卿和敕许着用禁色的官员使用的下袭为苏芳色、菱纹样(亲王、摄关为竖菱,其他官员用横菱),无织里;其余官员则用二蓝色、无文、无织里的下袭。
由于束带本来是入宫参见时的礼服,是权力和威严的象征,所以只有在盛大的礼仪场合才能着用。不过掌权者、得势的藏人以及太政官的官员却一直坚持着穿着束带参内的习俗。纯中国式的「礼服」(在即位礼时使用)于明治时代被废止以后,束带便成为登基典礼和皇室大婚时必着的正装。因此,今天只能在「葵祭」、「石清水祭」等古老的祭典中才能见到束带。
在公事以外的仪式、参拜神社、为皇舆开道和骑马时穿着束带,下身可只穿形如指贯的裙袴,称为「布袴」。此时所佩的刀剑不用正装时的「饰太刀」或其代用品「细太刀」;而用「无文丸鞆太刀」或「野太刀」。
官 服
文武天皇大宝元年的《大宝令》规定,官服分亲王四等、诸王十四等、诸臣三十等。各等级又有详细的划分。
朝服,上衣之色亲王黑紫;诸王的正、从一位黑紫,正、从二、三位赤紫,正、从四、五位也是赤紫;诸臣的正、从一位是黑紫,正、从二、三位是赤紫,正、从四位上下是深绯,正、从五位上下是浅绯,正、从六位上下是深绿,正、从七位上下是浅绿,正、从八位上下是深蓝色;大、小新任官员上下是浅蓝色;无品官员穿黄色衣。文官和武官的区别是文官有栏,武官无栏。
礼服,大宝二年开始,在一些特别重大的仪式上又制定出了相应的礼服,这些礼服的形制后来一直被后世所沿用。礼服包括玉冠、长袖衣、袴、褶、带、绶、玉佩、沓、持笏,这里的褶类似于裙围,沓类似于鞋,袴类似于裙子,但下半截裁至膝。衣、褶的色彩按照等级,亲王、诸王一品衣深紫,褶为深绿色;二品至五品穿浅紫色袍,其他同前;诸臣的礼服一品深紫,二、三品浅紫,四品深绯、五品浅绯,褶所有的都是用深蓝色纱,六品以下无礼服。武官的礼服,五品戴冠、缨,浅红色袍,白袴,金银饰腰带;卫士穿衫,白布袴,白布带,绑腿,佩刀。圣德天皇四年又出现了御礼服。
女官服,根据“养老令”规定,内亲王一品至四品可以穿礼服。女王一品穿深紫大袖上衣,浅绿褶,长裙为深红色、深紫色、浅紫色、绿色竖条纹缬类织物制成,带为深红色和深紫色的印花条纹带;女王二品至五品,衣浅紫,其他同前。内命妇一品穿深紫色衣,浅蓝色褶;二、三品衣深红、深绿、浅紫色带镶边;五品衣浅红,带是在浅色上加浅绿。朝服由筒袖衣、褶、带组成,内亲王和女王一品衣深紫,袴为深红色、浅紫色、竖条纹缬类植物制成,带为深红色、深紫色两种;女王二至五品衣浅紫,其他相同。女官二、三品袴为深红色、浅紫色、浅绿色。其他的女王二品以下的袴与此相同。女官四品衣身红,带为浅紫、深绿色;五品衣浅绯,带为浅紫,裙子同二品、三品;六品衣深绿;七品衣浅绿;八品衣身蓝。新官为浅蓝色衣,带浅绿,袴蓝色。
平民奉公办事时,男着黄衣、白袴、白带,女着蓝绿色衣,若要其他服色替代时,须配以红色袴。
狩衣
狩衣在历史上最先是以野外狩猎时所用的运动装——这样的形象登场的。由于穿着方便,又便于活动,因此一般公家平日里也喜欢穿用。后来便渐渐发展成为院参时的礼服。与此同时,狩衣的颜色也开始多样化起来。
古时的狩衣是用麻布制作的,也称作“布衣”。随着使用阶级的扩大,开始出现供公卿穿着的绫织材料,也出现了“有纹狩衣“、”无纹布衣“的称呼。狩衣与布衣不同的地方在于,狩衣有衬里(裏地)。渐渐地,衬里也随狩衣一同发展出多种多样的美丽颜色来。
狩衣在衣袖的下方饰有“袖露”。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薄平形(34、35岁以下的年轻人使用)、厚细形、左右捻形、笼括形和嵶形。袖露的式样是以公卿位阶等级来区分的。
狩衣的穿着和搭配的裤裙都是特定的。指贯(或差袴。另外,自平安到室町时代,也用「狩袴」来称呼细身六幅指贯的袴)就是狩衣较为固定的下着搭配。进行礼祭仪式时,狩衣里还要穿着单衣(也可以用衵衣代替),但平时是可以不穿的。狩衣的色彩和纹样除了禁色(天皇的专用颜色)以外,通常可以自由选择,因此在近世便可以看到各种设计和色彩的狩衣。
本来是日常穿着的狩衣,随着时代的变化,也渐渐地公服、礼服化。江户时代狩衣作为武士礼服的出现,标志着“直垂阶级”的诞生;当时的公家也普遍穿着狩衣。而今天,狩衣则成为神社神职人员的通用服装(在这种情况下,所用的袴是差袴)。
小直衣
小直衣是中和了狩衣的简便和束带的威仪这两方面因素的产物。
这种从镰仓时代开始使用的简便袍服又叫做「有襴狩衣」。如图所示,它在通常狩衣的基础上于裙裾处田添加了襴和蚁先。
原本,为了方便脖颈转动,狩衣被设计成前、后身分离的式样;而小直衣则将前、后襴部分缝合起来,胸以上的部分则以最初计算好的形状缝制而成。
小直衣本来只有上皇、亲王、大臣和大将品阶以上的人才能穿着,其余人等不得使用。但到了江户时代,天皇也穿着小直衣,此时,它已经失去原有的象征意义了。
现在,天皇、神宫祭主(限男子),延及皇族都可以穿着小直衣。天皇在6月和12月的「节折」、宫中神宫、神社举行御奉纳和御灵代御览时使用小直衣;皇族则在修习神道时穿用。另外,出云大社的神职人员也使用小直衣。
如上所述,小直衣是上级贵族所穿着的特殊装束,所以扎袖也有特别规定的式样。扎袖的规定基本上与狩衣相同,即按照年龄大小使用相应的式样。但在现实中,使用薄平形扎袖的情况很少,一般只使用厚细形的扎袖。这大概是因为如果已位至大臣、大将,仍使用薄平形扎袖便显得不大庄重的缘故吧。因此,实际上使用薄平形扎袖的人只有年幼的亲王。
锦带
日本妇女穿和服时,背部都要缠上一个看来既象小背包,又象中国南方妇女背小孩用的襁褓似的东西。其实,那既不是小背包,也不是襁褓,日本人把它叫做“带”。用带系身可以不让和服送展,显出形体的美,同时也是为了装饰,使艳丽的和服更加多彩。
据考证,古代日本“纽”与“带”系法和代表的意义各有不同,纽的语源是“圣裳”,“圣”代表神圣,裳本是横幅的布,即今日的裙。系纽,不仅将纽与人的心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将人与神结合在一起。如果说古时,带侧重于装饰,而纽侧重于信仰的话,那末,至奈良时代,中国的女子礼服唐衣传入日本,女性亦开始着上下分开的裙装后,纽开始系在衣内,起带的作用,而带则更不为重用了。待到镰仓时代以后,类似于现代和服的狭袖便服(小袖)流行,纽由衣内改为系在衣外,恢复了带的作用,发展成为今日美丽的腰带。
日本的腰带在背后打有不同的花结,象征不同的意义,表达着本人的信仰和祈愿。据统计,日本带的普通结法就有289种。带,一般长3~4米,需在腰上缠三四圈。值得特殊介绍的是一种供日常系用的“名古屋带”。这种带宽30厘米,长3.6米。据说,桃山时代,日本女性曾用细带束腰,但因形象不美而未被推广。丰臣秀吉进攻朝鲜时,驻并名古屋。当时,云集在名古屋的艺妓头扎大发髻,身穿小袖衣,腰缠由中国工匠织的青红两种颜色的筒状锦带,很是艳丽。这种时髦的打扮,立即不胫而走,这种带亦被称作“名古屋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