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梁山伯与祝英台详细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来历:
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鲜庵读书。在碧鲜庵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庄,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引为知己,遂于善卷后洞的草桥结义金兰,兄弟共勉,相互提携。
英台与山伯在碧鲜庵同窗三载,期间曾同往齐鲁谒拜孔圣,又同到东吴游学。两人日则同食,夜则同眠,诗文唱和,形影相随。山伯不仅才高学富,而且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爱慕。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终衣不解带,山伯虽屡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过去。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笃,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意。三年后,梁山伯要继续去余杭游学,而祝父因英台年届及笄,不许英台前往。二人依依不舍,互赠信物。山伯赠与英台古琴长剑,英台回赠山伯镏金折扇,亲书“碧鲜”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时,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怀,暗示爱慕之情。但忠厚淳朴的山伯浑然不觉,不解其意。临别时,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许于梁山伯,并约定时日,请山伯来祝家相访求婚。
英台学成回家后,岂料其父母已将英台许配邑西鲸塘马氏。山伯从余杭游学回来,到祝家造访,英台红妆翠袖,罗扇遮面,前来相见,山伯方知其为女子。当得知英台已聘马氏后,柔肠寸断,悲痛至极。两人临别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双。”
梁祝泪别后,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桥。英台闻讯悲痛欲绝,决意以身殉情。出阁当日,坚持要经胡桥祭奠。轿至胡桥山伯墓时,英台上前祭吊,恸哭撞碑,突然狂风大作,天空混沌,飞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台堕入其中。风停雨过后,彩虹高悬,有二只硕大的蝴蝶,蹁跹起舞,传为梁祝两人之精灵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黄者即梁山伯,情侣依依,形影不离,比翼双飞于天地之间。
(1)梁山伯与祝英台织帽子多少钱扩展阅读:
汝南流传的梁祝故事有头有尾,相当完整,情节和全国流传的普遍说法大致相仿,但是梁祝传说年代最早的版本,是西晋时期的。这里的传说不同于普遍说法的地方,即汝南版本中最为独特、最值得深究的部分。梁祝故事的主要情节在汝南都有相应的发生地,如梁山伯、祝英台的出生地,曹桥结拜的曹桥,梁祝同窗读书的红罗书院,祝英台被逼嫁的马庄,梁山伯、祝英台的坟墓。梁祝同窗共读却未合葬,梁祝墓分开而建,各有坟头。现汝南有梁祝读书的“台子寺”,也叫“红罗山”,传说这里曾有“红罗书院”。红罗山上传说中梁祝担水的井还在,井旁还有一块碑,上写“梁祝井”。
汝南版本讲的是西晋时期,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3年,未能看出其女儿身。梁山伯临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轿经过的路边,让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悉,身穿孝服出嫁,经过梁山伯坟时,提出下轿拜祭,趁人不备撞死在柳树前。
中原文化积淀深厚,民间文艺丰富活跃,中原腹地的汝南,自然更得文化风气之先。仅就汝南县马乡镇来说,豫剧、曲剧、越调、民歌等都在这里流传。这些地方艺术自然少不了演唱梁祝故事,如豫剧《梁山伯下山》、《梁山伯与祝英台》,曲剧《梁山伯攻书》、《梁山伯送友》,二夹弦《梁祝》、《红罗山》,越调《梁山伯送友》、《马文才迎亲》以及曲艺方面的河南坠子《英台下山》、《梁山伯与祝英台》,三弦书《英台担水》、《英台扑墓》等。
2005年12月,河南省汝南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梁祝之乡”。2006年6月,“梁祝传说”又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② 梁山伯与祝英台文言文翻译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唯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下面是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文言文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
原文:
英台乔装,诣杭学,与梁山伯同窗。俱学三载,感情甚笃。学毕,英台辞归,山伯相送。途中,英台言及家有女弟,年方二八,贤淑而知书,遂托言妹作媒,山伯诺之。期年,山伯赴英台家探亲,见英台饰女装,乃知昔日皆戏言也,所谓女弟,乃英台自身。山伯心喜,英台已父许配马家,二人禁黯垂涕,遂相约同生死。未久,山伯因相思而病亡,英台被逼出嫁。花轿路过山伯之墓,墓裂,英台奋身跃入,双双化蝶而舞。
译文:
祝英台女扮男装,到学校读书,与梁山伯成为同学。在一起读书三年,两人感情很好。学业完成后,英台准备回家,山伯送她。途中英台对山伯说,家里有一个妹妹,今年刚满28,贤淑而且很有才华,要帮妹妹做媒,山伯同意了。第二年,山伯到英台家看望,见到英台穿着女装,便明白了先前说的都不是真的,所谓的妹妹,就是英台自己。山伯很高兴,可是英台已经许配给马家,两个人不紧黯然垂泪,于是约定要一起生一起死。不久,山伯因为思念英台而生病去世,英台被逼出嫁。当花轿路过山伯的坟墓时,坟墓裂开了,英台跳了下去,两人化成蝴蝶自由飞舞。
拓展: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鲜庵读书。在碧鲜庵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庄,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引为知己,遂于善卷后洞的草桥结义金兰,兄弟共勉,相互提携。
英台与山伯在碧鲜庵同窗三载,期间曾同往齐鲁谒拜孔圣,又同到东吴游学。两人日则同食,夜则同眠,诗文唱和,形影相随。山伯不仅才高学富,而且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爱慕。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终衣不解带,山伯虽屡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过去。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笃,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意。三年后,梁山伯要继续去余杭游学,而祝父因英台年届及笄,不许英台前往。二人依依不舍,互赠信物。山伯赠与英台古琴长剑,英台回赠山伯镏金折扇,亲书“碧鲜”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时,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怀,暗示爱慕之情。但忠厚淳朴的山伯浑然不觉,不解其意。临别时,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许于梁山伯,并约定时日,请山伯来祝家相访求婚。
英台学成回家后,岂料其父母已将英台许配邑西鲸塘马氏。山伯从余杭游学回来,到祝家造访,英台红妆翠袖,罗扇遮面,前来相见,山伯方知其为女子。当得知英台已聘马氏后,柔肠寸断,悲痛至极。两人临别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双。”
梁祝泪别后,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桥。英台闻讯悲痛欲绝,决意以身殉情。出阁当日,坚持要经胡桥祭奠。轿至胡桥山伯墓时,英台上前祭吊,恸哭撞碑,突然狂风大作,天空混沌,飞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台堕入其中。风停雨过后,彩虹高悬,有二只硕大的蝴蝶,蹁跹起舞,传为梁祝两人之精灵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黄者即梁山伯,情侣依依,形影不离,比翼双飞于天地之间。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因电影版的广泛传播而成为这一题材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名剧。
袁雪芬与范瑞娟初演《梁祝哀史》的时间是1945年,1951年,华东越剧实验剧团重排该剧,增尾“化蝶”,剧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进等执笔,黄沙导演,陈捷、薛岩音乐整理,幸熙、苏石风布景设计。范瑞娟饰梁山伯、傅全香饰祝英台、张桂凤饰祝公远、吕瑞英饰银心、魏小云饰四九、金艳芳饰师母。该剧于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奖、演出一等奖、音乐作曲奖、舞美设计奖,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获演员一等奖、张桂凤获演员二等奖、吕瑞英获演员三等奖。1953年,该剧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由徐进、桑弧编剧,桑弧、黄沙导演,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
川剧《柳荫记》也1952年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的演出,荣获剧本奖,陈书舫获演员一等奖,袁玉昆和刘成基获演员二等奖。
京剧关于梁祝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以马彦祥根据川剧移植的《柳荫记》和程砚秋晚年的名作《英台抗婚》流传最广。
《柳荫记》由王瑶卿设计唱腔,杜近芳、叶盛兰在1953年首演。全剧分10场,重要场次有“英台别家”、“柳荫结拜”、“书馆谈心”、“山伯送行”、“英台思兄”、“祝庄访友”、“祭坟化蝶”。此剧最大的特色在唱词方面,典雅华丽,优美隽永,许多语句打破京剧传统的七字、十字句,给人以清新脱俗的艺术美感,同时在唱腔设计上很是精致,无论是曲调的选择,还是板式的变换,即保持了传统韵味,又出新求变。被公认为是建国初期戏曲推陈出新的代表作。
1954年,京剧大师程砚秋参考其它剧种的相关剧目编演了一部不朽的程派名剧《英台抗婚》,此剧是程砚秋解放后编演的唯一一部大戏,也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作品。此剧剧情无变,包括“别家”、“结拜”、“书馆”、“相送”、“惊聘”、“拒婚”、“祭坟”、“化蝶”等场次,后来,因觉前部结构较散,便从“惊聘”开始了。这出戏的唱词和唱腔有很多突破性的创造。以唱词看:“望爹爹退婚礼随我愿,使我嫁梁君,你是我亲爱的老严亲”,“却为何你执意要把女儿我嫁与一个陌生生不识之人”……这样几乎等同于散文诗的句子竟然被大师“装”进唱腔,且严丝合缝,感人至深,不能不让人叹服大师的功力。李世济曾在建国10周年献礼演出时上演此剧。
芗剧传统剧目《山伯英台》由邵江海编剧,源出“锦歌”唱本。剧本保留了“锦歌”唱多白少、通俗易念的特色,几乎每一场都有大段独唱或对唱。其中“英台哭灵二十四拜”最为突出,一百多句唱词缠绵悱恻,曲牌使用了芗剧的所有哭调,一拜一调,连接紧密和谐,组成了类似曲牌联缀体的成套唱腔。在“安童买菜宴山伯”、“楼台宴请十二盘”等出中,从菜名、菜谱到俗例、俗语都来自闽南特有的民情风俗。“讨药”一出,山伯相思病重,英台剪青丝、割裤带寄赠,也属闽南风俗。全剧情节不同于其他剧种。如英台无父而有母张氏,马俊也同在杭城求学,无“十八相送’,而有游春见景暗喻。“英台祭墓”一出着重表现英台奔丧哭灵。幕表戏尚有“山伯英台游地狱见证前身”、“还魂生子征番”等情节,较有特色的是“山伯相思哭更”,尽情倾吐了梁山伯爱、恨、恋、怨的复杂心情。1978年岁陈德根根据邵江海本、台湾歌仔戏和越剧演出本综合整理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由漳州市芗剧团演出,在一个剧场曾连续上演三百场。1979年,钱天真、洪彩莲分别扮演祝英台、梁山伯,获得福建省优秀青年演员的称号。
另外,豫剧、评剧等几乎所有的'大小剧种都有该剧的整本或折子戏传世。
近年来有两台重新敷衍的梁祝故事剧目引起争议。一台由沈阳京剧院迟小秋和朱强主演,一台是杭州越剧团排演。这两台新戏无论是情节设置还是主题开掘,特别在舞台的呈现方式上都有大幅度的反传统般的“跳跃”,由于演出场次不多,范围也不广,笔者无缘窥其全貌也就不好妄加评论,只就所见到过的迟小秋的“哭坟”一折说几句当时的观感。这一折戏给我的整体感觉尚好,尤其是水袖功的重新编排,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回忆部分的唱腔设计也很感人,只是在唱段的开始几句有些“绕”,听起来不顺。
③ 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怎样概括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东晋时,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游学,途中遇版到会稽权来的同学梁山伯,两人便相偕同行。
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还是不知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中断学业返回家乡。梁山伯到上虞拜访祝英台时,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红妆,欲向祝家提亲,此时祝英台已许配给马文才。之后梁山伯在鄞当县令时,因过度郁闷而去世了。
祝英台出嫁时,经过梁山伯的坟墓,突然狂风大起,阻碍迎亲队伍的前进,祝英台下花轿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坟墓塌陷裂开,祝英台跳入坟中,其后坟中出现一对彩蝶,双双飞去。
(3)梁山伯与祝英台织帽子多少钱扩展阅读: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其余三个为《白蛇传》《孟姜女传说》《牛郎织女》),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
自东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所感染。梁祝传说及爱情故事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件,有历史资料及文物古迹佐证。
④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资源哪位老哥发一下,
链接:
导演:李翰祥
编剧:李翰祥
主演:凌波/乐蒂/任洁/井淼/高宝树
类型:爱情/古装/戏曲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香港
语言: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1963-04-03(中国香港)
片长:122分钟
又名:TheLoveEterne该影片晋末年,某大户人家小姐祝英台(乐蒂饰)渴望前往杭城求学,无奈父亲不允,以致英台茶不思饭不想,忧郁成疾。未久,英台想出妙计,假扮郎中阐明小姐病因,终于令父亲点头同意。在求学途中,假扮男装的英台巧遇风流倜傥的梁山伯(凌波饰)。二人相谈投机,结伴通行。三年同窗,英台和山伯结为好友,情深意笃,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英台心中渐渐萌生对山伯的爱意。无奈碍于身份,不忍道破实情。某日,英台为父亲苦苦催还,只得告假还家,由此演出十八相送的经典戏码。虽是这般试探与暗示,那愚讷的心上儿却没能了知心意,一别成了永远。
⑤ 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基本内容: 自古至今,关于梁祝的传说,可谓流传广而久远,遍及国内外众多地区,其内容也大致相同。而诸城的梁祝传说却别有一番情味,以其真实、美丽、亲近、悲壮而独具特色。传说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 其一,在位于诸城市北部的相州镇梁山屯村,村民声称,梁山伯就是梁山屯人。传说梁家生活早年富裕,山伯的父亲也曾办过塾堂,不幸积劳成疾,三十几岁便撒手西去,撇下了山伯母子相依为命,日子逐渐败落下来。梁山伯的乳名叫伯孩儿,自幼体弱多病,家中生活仅靠母亲雇短工经营几亩薄地为生。待山伯长到十六岁时,母亲怕误了孩子的前程,便省吃俭用,攒些积蓄,把梁山伯送到了村西北三里远的小梁山的塾堂里读书,因塾师曾是梁山伯父亲的好友,故而山伯在塾堂处处受到师父的关照,学绩甚好。 小梁山上的塾堂遗迹至今尚存,大门石墩及书房寝室清晰可辨。也就是在这里,梁山伯结识了女扮男装前来读书的祝英台,两人同室居住,兄弟相称,感情笃深。一晃三年过去,直至学业完成下山之时,山伯也未察觉出英台的真实身份,并执意要送一送祝贤弟。两人边走边聊,畅叙友情,一路西行,一直送到如今诸城市石桥子镇北的小石桥上,才被英台劝住,这就是有名的十八里相送。 石桥子镇北的小石桥至今犹在,是一座不大的悬砌拱桥,石桥面上磨蹭光滑,仍相当结实,这里距小梁山恰恰十八里整。就在这小石桥上,英台面对相处三年的梁兄,爱恋之情再难自制,于是提出为自家的小九妹作媒许配山伯,并叮嘱山伯定要早日到祝家提亲。见山伯应允后,两人才依依惜别。 当山伯再回山拜别师父时,才从师母那里得知英台即是小九妹,赶忙前往祝家提亲。谁料,祝员外已将英台许配给了马文才。当梁山伯知道祝员外已将英台强行许配马文才后,连英台也不曾见一面即被逐出门外,回家后悔恨交加,相思成疾,终日咳嗽,汤水不进,一病不起,其症就是今天的肺结核。在山伯病入膏肓之时,嘱咐母亲说:“我死后不要到别处葬,就埋在里丈河北岸。”因他知道,马文才家就在当今安丘市官庄镇的马家庄子村,英台出嫁必经此地,死后也想再见英台一面。说完后山伯一命归天,年仅十九岁。梁母果然依照儿子的嘱咐,将山伯远葬到现今石桥子镇里丈村北的渠河北岸上。 其二,在诸城市石桥子镇西的祝家楼村,村人亦称,祝英台就是该村祝员外之女,祝家共四支,居住在祝家楼村的四角上,四楼对应,祝员外即家居东北楼。当时祝家子嗣大排行,英台在女中行九,小名叫九红儿,只因祝员外膝下无子,又禁不住英台苦苦请求,于是就同意了英台女扮男装去小梁山求学。 英台上山以后,一直隐瞒真实身份,两年过去竟无人察觉,直到第三年临近学业将止,才被师父窥出些端倪,他见英台方便时与其他人不同,即使小解也要蹲下,便告知妻子,师母便暗中留意,果然发现了英台的女儿身。师父思忖良久后说:“反正也快终业了,还是不张扬为好,传出去会坏了人家的名声。”于是英台才得以平安下山。 祝英台回家以后,方知父亲已为自己许下婚事,又得知山伯曾来提亲被父亲拒绝,便终日以泪洗面,再闻山伯已殉情而死,葬于里丈河北岸,即三日不食,并在嫁妆一事上百般纠缠,以拖延婚期,直至出嫁上轿时又提出必须在里丈河北岸落轿一次,以祭拜梁兄亡灵,否则绝不上轿,这才上演出裂冢化蝶那一场戏来。 但令人不解的是,在今天的祝家楼村,祝姓村人都矢口否认有英台其人,更不是祝家楼人。多少年来,凡是表现《梁祝》内容的戏剧、电影、鼓词等,一概不准进村演出,也不许祝姓村人到外村听看,并延续着一个梁祝不通婚的风俗。据另姓村人介绍,祝家认为,本族出了祝英台这样一位女子,没有家教,有辱门风,故不得宣扬。这样的否定和做法恰恰证实了祝英台确是祝家楼人。 其三,在诸城市北石桥子镇里丈村北的渠河北岸,一条通往安丘市官庄镇马家庄子村的旧道旁,有一座大墓高高立于土丘之上,封土之上双顶并立,墓周杂草丛生,墓体青草覆盖,立于墓上,南望渠河,北览安丘,东西两道行人,尽收眼底,这就是梁祝冢。据里丈村人讲,这里就是梁祝化蝶的地方。传说有两种,一说是祝英台出嫁那天,风和日丽,花轿刚到冢西的古道上,突然狂风四起,英台即要求落轿,前去祭拜梁兄亡灵,到得墓前,英台眼望梁兄石碑,悲痛欲绝,声泪俱下,历数梁兄情意后,撞碑而死,家人遂将英台合葬于此。一说是当时确有坟墓裂开之事,英台钻入,遂翩翩飞出两只蝴蝶,把个马文才急得绕墓追逐,拉了墓地一大圈儿蒺藜。细观墓周,确有层层蒺藜草缠绕。 二、历史渊源 诸城的《梁祝》传说据考最早始于晋代或南北朝时期,完整故事形成于唐,由艺人传唱或表演即在宋代了。在梁祝的传说中,诸城人历来都认定梁祝的故事就发生在诸城,梁山伯和祝英台就是诸城人,而且有真村名、真地点,更有真人物、真情节,较之其他地区的传说更完整,更真实。传说流传之广,影响之深,无处能比。诸城人常以本地出过这样一个故事而津津乐道。老到叟妪,小到稚童,都能知晓并讲出梁山屯的梁山伯和祝家楼的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并会到里丈河北去指冢为证。 有研究指出梁祝故事的雏形,即是《华山畿》。六朝时期,江南盛传《华山畿》这首令人性灵摇荡的民歌,《古今乐录》曰:“《华山畿》者,宋少帝时懊恼一曲,亦变曲也。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悦之无因,遂感心疾。母问其故,具以启母。母为至华山寻访,见女具说闻感之因。脱蔽膝令母密置其席下卧之,当已。少日果差。忽举席见蔽膝而抱持,遂吞食而死。气欲绝,谓母曰:‘葬时车载,从华山度。’母从其意。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打拍不动。女曰:“且待须臾。”妆点沐浴,既而出。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透入棺,家人叩打,无如之何,乃合葬,呼曰神女冢。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亦有记载。 三、主要特征 梁祝的传说主要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婚姻自由的追求。它是民间文化的积淀,代表了民间文学中积极向上的部分。诸城的梁祝传说之所以久传不衰,多具魅力,其原因不仅因为梁祝是诸城人,更因为它代表了人民大众的心声。 四、重要价值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被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我们透过祝英台女扮男装所表现的反抗封建礼教的表层思想,能更深一步地把握到社会进步中要求男女平等、呼唤女权回归这一深层的民族潜意识。如果没有梁祝的悲剧,人们就不会认识到传统的包办婚姻制度的弱点和局限,就无法看到其他选择的可能性。传统的婚姻制度就将继续保持原样。 如果说,梁祝婚姻被残酷葬送具有强烈的悲剧意义,那么它的“化蝶”结尾便富有积极意义。活着追求不到的东西,在死后继续“追求”,终于得到。“化蝶”的结局,正是日益厚积的冲击封建礼教的强烈社会心理的生动反映。千百年来,这种结局鼓舞着人们向一切顽固封建势力作顽强的抗争。
篇目及流传地
△梁山伯与祝英台等43则浙江(其中宁波22则,其中有畲族) △山伯琴剑英台扇等15则 江苏 △三蝶奇缘等8则 广西(其中有壮族、瑶族) △尼山姻缘来世成等6则河南 △梁祝同化白蝴蝶等3则福建
⑥ 看过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朋友快来~~~~
6 楼 作者:☆璐璐☆ 发表时间:2005-12-31
第二十一集
山伯初上任即面临太守压力,见涂炭百姓案例而不能办,梁母惊闻宜兴府太守竟是二十多年前的对头冤家马俊升,心忧如焚,劝山伯应小心行事,山伯很不以为然,梁母有苦难言。山伯偕母喜孜孜地来祝府提亲,未料却惊见公远夫妻竟是杀害山伯生父赵庆平的仇人,公远亦想不到其妻担心之事终是事实,梁母拉了山伯立刻离开祝家,要山伯莫再提起此桩亲事,山伯急询原委,梁母深怕二十多年的冤怨再起,遗害山伯前程,不愿明说,母子间顿起勃溪。公远力阻英台与山伯会面,积极推动与马家亲事,英台心有不甘,乘夜往会山伯,却遇上文才,被强拖回家中,祝公远自感有失颜面,怒打英台,且深锁英台于闺房内,不许英台再出闺房一步。
第二十二集
英台成日以泪洗面,祝母心疼不已,力劝英台,梁、祝两家有不可告人的冤怨,要英台看开,英台对山伯更添愧疚之意,坦言既是祝家有愧于梁家,就应藉此机会,弥补过错,祝母碍于公远与马俊升交往之情,苦劝英台为祝家着想,切勿一意孤行。山伯固执己见,非英台不娶,惹得母子关系紧张,梁母拗不过山伯一再逼问,遂道出其身世,山伯原是姓赵,其父赵庆平为马俊升、祝公远连手杀害,山伯惊闻自己竟与马、祝两家有不共戴天之仇,初是痛苦,后转为忿恨,恨天为何如此安排,让他与英台相爱不渝,却又是对头冤家,乃决心重审二十多年前的杀父血案,梁母苦劝山伯切莫以卵击石,但山伯心意甚坚,不听母劝。
第二十三集
文才前去探望英台,假言愿意帮助英台与山伯相见,英台不疑有他,随文才外出,却被带至野外,文才露出狰狞面目,强吻英台,并表示自己可以占有她,但他不愿如此,而要英台心甘情愿献上自己,否则将对祝家及山伯不利。英台回家之后,痛斥文才无耻,但公远贪图马家权势,不相信英台之言,执意要将其嫁入马家,并将英台软禁起来。祝母为了英台而前去梁家,试图化解两家冤怨,但未得到梁母谅解,山伯亦将发簪交给祝母退还英台,并表示两人今生无缘。英台见到发簪悲伤不已,决心悬梁自尽,以明心志,幸得吟心及时发现,将其救下。
第二十四集
祝母心疼女儿,对梁[赵]家又有愧疚之意,放英台前往与山伯一会,不料,梁母不让山伯与英台见面,并嘱四九传达义断情绝之意,英台闻悉伤恸不已,跪求梁母忘记过去,并表示愿为梁[赵]、祝两家化解冤仇,梁母不为所动,山伯夹在爱与恨之间,心中矛盾痛苦不已。山伯知杀父之仇全是马家一手策划,即搜寻相关证物,欲法办马俊升,适时,马俊升上京任职,山伯火急办案,不顾梁母一再规劝,力擒马文才到案说明家产来源出处,文才有恃无恐反大闹公堂,山伯一怒之下,责打文才。文才心有未甘,胁迫地方乡绅,签下诬告山伯贪赃的诉状,欲使山伯丢官。山伯前去祝家捉拿公远至问罪,不意文才棋高一着,先一步扣山伯以贪渎罪嫌,在公堂上将山伯抓走,梁母惊惶不已,山伯问心无愧,要梁母无须担心。
第二十五集
山伯到了太守府,始知一切全是文才私为,并无太守命令,但是为时已晚,山伯被关入大牢,挨了一顿乱棍,又被迫按下指纹承认贪渎罪状,心中气愤却无计可施。山伯一夜未归,梁母担心不已,与四九至祝家欲请英台帮忙,却在门外遇见公远,梁母求其放过山伯,公远相应不理,又令家丁棍打二人,四九为保护梁母,被打得浑身是伤,幸得吟心相助,始得见到英台。英台答应去见文才,求他释放山伯,文才提出要她在山伯面前向他示爱的条件,英台为救山伯,只得答应,山伯见状,痛苦万分。
第二十六集
山伯平安归来,梁母决心带全家人离开上余县回到老家,不再计较与马、祝两家的冤怨。祝母瞒着祝父与马家,答应英台在出嫁之前先往慈云庵静修几日。山伯因在路上遇见马家的纳吉队,一时心绪激动,又闯入祝家欲见英台最后一面,不料却被文才抓住,公远要文才解决山伯,以除后患,幸得祝母求情,山伯始能安然离开祝家,文才撞破英台不在家中之事,又得知英台在慈云庵,遂前去纠缠,英台心乱不已。吟心告知英台,山伯即将离开上余县,英台遂剪下一撮发,要吟心送去给山伯,山伯收到发束,心痛不已。文才暗中雇用杀手展雄飞,来取山伯性命。
第二十七集
梁母与山伯一行人离开上余县后,即被雄飞追杀,梁母为保山伯而身受重伤,山伯亦奋不顾身保护母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其孝心感动雄飞,因而放梁家人一条生路。山伯背母亲寻医救治,却巧遇自慈云庵返家的英台,英台执意将梁母带回祝家疗伤,山伯见英台房中布置得喜气洋洋,眼看英台明日便将嫁作马家妇,山伯心中无限酸楚。不想,梁母与山伯被公远发现,公远欲将身受重伤的梁母赶出祝家,英台以死相胁,公远这才作罢。公远至马家将此事告知文才,二人议定计谋,欲由文才亲自解决二人。是夜,文才潜入祝家欲杀山伯,却为雄飞所阻。文才与雄飞大打出手,文才不敌,致使梁家众人与得以逃离祝家。英台在成亲前夕,竟与梁家人一同患难,深感一切皆为天意,注定梁山伯与祝英台今生今世要在一起,英台遂随梁母与山伯逃至慈云庵,祝母暗中前去探望众人,不巧,文才亦已经发现众人下落,带领大队人马前来抓拿,山伯与英台得到梁母祝母的认同,带着吟心四九离开。
7 楼 作者:☆璐璐☆ 发表时间:2005-12-31
第二十八集
山伯与英台得到梁母祝母的认同,带着吟心四九离开,躲在荒废的尼山书院,逃避文才的通缉。山伯与英台在书院内举行简单的婚礼,二人成亲之后,过着有如世外桃源般的日子。文才被迫另娶一女子万若兰为妻,若兰每日受到文才打骂相向,痛苦不堪。文才派大捕头高奇追查山伯与英台下落,并发出通缉令,誓要抓到二人不可。
第二十九集
山伯英台无意间发现丁老师之墓,悲恸错愕不已。四人在书院躲了一段时日,手头渐紧,山伯不愿英台回祝家拿钱,决定靠自己的双手来打拼。一日,吟心与四九在市集上无意间见到丁香,并尾随其来到了百花楼,但丁香不愿与他们相认。
第三十集
丁香在百花楼中,受到赵中书羞辱,又因反抗而被花妈妈痛打一顿。为了弄清楚丁香为何会出入烟花之地,四人定乔装进入百花楼中找丁香,山伯英台得知丁香被赵中书所害而沦落风尘,决定设法赎出丁香,但四人手边已无多余金钱,山伯只得答应英台乔装回祝家拿钱。祝母与英台见面不胜感慨,答应帮助英台引开祝父,使其顺利拿到银两。
第三十一集
四九担心丁香安危,再度潜入百花楼,却被花妈妈抓住,挨了一顿痛打。英台回祝家之事被文才派去监视的捕头高奇看在眼底,并跟踪英台回到尼山书院,四九不顾一切绊住高奇,使山伯等人顺利逃脱,自己却落在文才手中。山伯等人再次进入百花楼,欲赎出丁香,却遭花妈妈刁难,无功而返。丁香谎称欲向文才密报英台行踪而将其引开,使山伯等人顺利救出四九,文才得知被骗,一气之下将丁香毁容,并带兵追捕山伯等人,在危急关头,已成为征西大将军的路秉章忽然出现解救了他们。
第三十二集
马文才本想捉山伯与英台,幸好路秉章到来,文才无奈只好放了他们。知道丁香沦落风尘后,路秉章同山伯与英台到百花楼赎丁香出来。丁香因为山伯与英台而惨遭毁容,英台感到非常内疚。吟心喜欢四九,可四九却衷情与丁香,恨四九不解风情。马文才威胁路秉章,一气之下并将文才定罪,押解进京。
第三十三集
赵中书派人假传圣旨,在路秉章押解途中救下文才,并擢升其为太守。文才立即带人赶往尼山书院,把山伯打成重伤,弃置荒野,并掳回英台将其玷污。文才发现英台并非完璧之身,盛怒之下,痛打英台,将其丢在祝家门口。山伯被弃置荒野,一息尚存,得丁香吟心四九将其带回梁家疗伤。英台遭此巨变,神智错乱,祝父母见英台变成如此,伤心不已。
第三十四集
祝父在街上遭马伟嘲弄,方知英台会神智错乱,乃是文才所害,遂至马家找文才理论,却遭到文才奚落。山伯因英台落入文才手中而痛不欲生,梁母与丁香极力安抚。四九陪吟心回祝家,惊见英台发疯情形,祝父命四九带信回梁家,请山伯前来探望英台,希望能使其好转。文才路过祝家门外,见英台在墙头上抓蝴蝶,乃相信英台发疯之事属实。
第三十五集
山伯与梁母丁香至祝家探望英台,英台六亲不认,只对山伯有好感,并在山伯的安抚下,病情略有好转,祝父母十分欣慰。文才得知有不明人物住在祝家,故意前去一探究竟,幸好祝父母掩饰得当,未被文才发现梁家众人。梁母想要把英台带回梁家好好疗养,祝父母不舍。
第三十六集
文才命马伟潜入祝家查个清楚,梁母与丁香不慎被马伟看见。才得知梁母在祝家,怀疑山伯未丧命,遂带兵前往祝家搜查。祝父母知道情况紧急,只好让英台随梁家人离开,众人正欲离去时,文才来到,找不到山伯英台踪影,只搜出山伯的牌位,文才虽有疑虑,却也无可奈何。英台回到梁家仍是整日疯疯癫癫的,春婶遂与梁母商量,要山伯取丁香为妾,延续梁家香火。
第三十七集
梁母向山伯提及此事,山伯认为即使英台复原无望,自己也不该另结新欢,况且娶老师之女为妾,对丁香不公,遂不愿答应。但山伯与丁香之间的气氛,却因此事而变得有些尴尬。丁香几经思考,不想山伯为此事困扰,而决定离开梁家。英台得知,吵着要与丁香一同离去。丁香舍不下与英台的友情,加上梁母的好言劝慰,丁香只得留下。一日,山伯为英台试穿梁母所做的新衣,刹那间,触动了英台的记忆,往事一一浮现,山伯见英台的神智恢复,惊喜不已,二人相拥而泣,誓言今生今世永不再分开。
8 楼 作者:☆璐璐☆ 发表时间:2005-12-31
第三十八集
山伯修书将此好消息告知公远,祝家二老立即前来探视英台,两家一笑泯恩仇。并将英台带回,要山伯择日前来迎娶。祝威藉出差之便回到江南,得知英台未嫁入马家,且公远与马家互不往来,祝威深感诧异,逼问家仆阿福一切来龙去脉。英台劝祝威不要再和马家有任何牵扯,祝威不听,认为文才能帮助他青云直上,并要英台为祝家前途着想,乖乖嫁入马家。而后祝威得之公远要将英台嫁给山伯,遂前去密告文才,文才不信英台神智恢复,亲自前来查探,发现果然属实,怒斥公远。
第三十九集
公远为英台着想,以马家受贿的罪状要挟文才,不料,文才却抓走祝母,要公远拿证据交换,公远失去王牌,只得要英台尽速投奔梁家与山伯远走高飞。公远异想天开企图刺杀文才,不幸被文才抓住,打入大牢,并派人抄了祝家。祝威哀求文才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领家仆阿福前去梁家抓拿山伯与英台。
第四十集
阿福阵前倒戈,持刀要挟祝威,使英台与梁家人得以安然离去,阿福也因此而牺牲了自己。梁家众人再度来到慈云庵避难,英台担心父母安危,丁香自愿前去与文才交涉,欲救回祝父母与四九。丁香谎称山伯与梁母丢下英台径自逃命,英台心死,愿意嫁与文才为妻,文才半信半疑。丁香回到慈云庵,将计策告知英台,要其假意允婚,再由自己代嫁文才,山伯与英台对丁香的牺牲万分感激。英台与丁香回到祝家,一切按照计划进行,假意安排与马家的喜事,山伯担心英台的安危,潜入祝家探视,却不慎被祝威发现。
第四十一集
迎亲当日,祝威派家丁守住所有出口,并告知文才山伯躲在祝家,文才遂率领大批人马前来,发现新娘乃是丁香假扮,并拦下了正欲逃走的山伯、英台与祝家人等。文才抓住英台,命人在其面前将山伯活活打死,公远上前阻拦,却被文才推倒,撞柱而亡。英台悲痛不已。此时,丁香忽然出现,持剑要挟文才释放山伯与英台。就在四九带着山伯离开之际,祝威忽然偷袭丁香,使得英台未及逃脱,文才盛怒之下将丁香打入大牢,并把英台囚禁房中,再亲往慈云庵,了结山伯。文才硬押着山伯跪在菩萨面前认罪,并抓着山伯的手写下休书之后,扬长而去。本就身受重伤的山伯再经此一折磨,竟在梁母怀中气绝而亡。
第四十二集
第二十一集
山伯初上任即面临太守压力,见涂炭百姓案例而不能办,梁母惊闻宜兴府太守竟是二十多年前的对头冤家马俊升,心忧如焚,劝山伯应小心行事,山伯很不以为然,梁母有苦难言。山伯偕母喜孜孜地来祝府提亲,未料却惊见公远夫妻竟是杀害山伯生父赵庆平的仇人,公远亦想不到其妻担心之事终是事实,梁母拉了山伯立刻离开祝家,要山伯莫再提起此桩亲事,山伯急询原委,梁母深怕二十多年的冤怨再起,遗害山伯前程,不愿明说,母子间顿起勃溪。公远力阻英台与山伯会面,积极推动与马家亲事,英台心有不甘,乘夜往会山伯,却遇上文才,被强拖回家中,祝公远自感有失颜面,怒打英台,且深锁英台于闺房内,不许英台再出闺房一步。
第二十二集
英台成日以泪洗面,祝母心疼不已,力劝英台,梁、祝两家有不可告人的冤怨,要英台看开,英台对山伯更添愧疚之意,坦言既是祝家有愧于梁家,就应藉此机会,弥补过错,祝母碍于公远与马俊升交往之情,苦劝英台为祝家着想,切勿一意孤行。山伯固执己见,非英台不娶,惹得母子关系紧张,梁母拗不过山伯一再逼问,遂道出其身世,山伯原是姓赵,其父赵庆平为马俊升、祝公远连手杀害,山伯惊闻自己竟与马、祝两家有不共戴天之仇,初是痛苦,后转为忿恨,恨天为何如此安排,让他与英台相爱不渝,却又是对头冤家,乃决心重审二十多年前的杀父血案,梁母苦劝山伯切莫以卵击石,但山伯心意甚坚,不听母劝。
第二十三集
文才前去探望英台,假言愿意帮助英台与山伯相见,英台不疑有他,随文才外出,却被带至野外,文才露出狰狞面目,强吻英台,并表示自己可以占有她,但他不愿如此,而要英台心甘情愿献上自己,否则将对祝家及山伯不利。英台回家之后,痛斥文才无耻,但公远贪图马家权势,不相信英台之言,执意要将其嫁入马家,并将英台软禁起来。祝母为了英台而前去梁家,试图化解两家冤怨,但未得到梁母谅解,山伯亦将发簪交给祝母退还英台,并表示两人今生无缘。英台见到发簪悲伤不已,决心悬梁自尽,以明心志,幸得吟心及时发现,将其救下。
第二十四集
祝母心疼女儿,对梁[赵]家又有愧疚之意,放英台前往与山伯一会,不料,梁母不让山伯与英台见面,并嘱四九传达义断情绝之意,英台闻悉伤恸不已,跪求梁母忘记过去,并表示愿为梁[赵]、祝两家化解冤仇,梁母不为所动,山伯夹在爱与恨之间,心中矛盾痛苦不已。山伯知杀父之仇全是马家一手策划,即搜寻相关证物,欲法办马俊升,适时,马俊升上京任职,山伯火急办案,不顾梁母一再规劝,力擒马文才到案说明家产来源出处,文才有恃无恐反大闹公堂,山伯一怒之下,责打文才。文才心有未甘,胁迫地方乡绅,签下诬告山伯贪赃的诉状,欲使山伯丢官。山伯前去祝家捉拿公远至问罪,不意文才棋高一着,先一步扣山伯以贪渎罪嫌,在公堂上将山伯抓走,梁母惊惶不已,山伯问心无愧,要梁母无须担心。
第二十五集
山伯到了太守府,始知一切全是文才私为,并无太守命令,但是为时已晚,山伯被关入大牢,挨了一顿乱棍,又被迫按下指纹承认贪渎罪状,心中气愤却无计可施。山伯一夜未归,梁母担心不已,与四九至祝家欲请英台帮忙,却在门外遇见公远,梁母求其放过山伯,公远相应不理,又令家丁棍打二人,四九为保护梁母,被打得浑身是伤,幸得吟心相助,始得见到英台。英台答应去见文才,求他释放山伯,文才提出要她在山伯面前向他示爱的条件,英台为救山伯,只得答应,山伯见状,痛苦万分。
第二十六集
山伯平安归来,梁母决心带全家人离开上余县回到老家,不再计较与马、祝两家的冤怨。祝母瞒着祝父与马家,答应英台在出嫁之前先往慈云庵静修几日。山伯因在路上遇见马家的纳吉队,一时心绪激动,又闯入祝家欲见英台最后一面,不料却被文才抓住,公远要文才解决山伯,以除后患,幸得祝母求情,山伯始能安然离开祝家,文才撞破英台不在家中之事,又得知英台在慈云庵,遂前去纠缠,英台心乱不已。吟心告知英台,山伯即将离开上余县,英台遂剪下一撮发,要吟心送去给山伯,山伯收到发束,心痛不已。文才暗中雇用杀手展雄飞,来取山伯性命。
第二十七集
梁母与山伯一行人离开上余县后,即被雄飞追杀,梁母为保山伯而身受重伤,山伯亦奋不顾身保护母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其孝心感动雄飞,因而放梁家人一条生路。山伯背母亲寻医救治,却巧遇自慈云庵返家的英台,英台执意将梁母带回祝家疗伤,山伯见英台房中布置得喜气洋洋,眼看英台明日便将嫁作马家妇,山伯心中无限酸楚。不想,梁母与山伯被公远发现,公远欲将身受重伤的梁母赶出祝家,英台以死相胁,公远这才作罢。公远至马家将此事告知文才,二人议定计谋,欲由文才亲自解决二人。是夜,文才潜入祝家欲杀山伯,却为雄飞所阻。文才与雄飞大打出手,文才不敌,致使梁家众人与得以逃离祝家。英台在成亲前夕,竟与梁家人一同患难,深感一切皆为天意,注定梁山伯与祝英台今生今世要在一起,英台遂随梁母与山伯逃至慈云庵,祝母暗中前去探望众人,不巧,文才亦已经发现众人下落,带领大队人马前来抓拿,山伯与英台得到梁母祝母的认同,带着吟心四九离开。
7 楼 作者:☆璐璐☆ 发表时间:2005-12-31
第二十八集
山伯与英台得到梁母祝母的认同,带着吟心四九离开,躲在荒废的尼山书院,逃避文才的通缉。山伯与英台在书院内举行简单的婚礼,二人成亲之后,过着有如世外桃源般的日子。文才被迫另娶一女子万若兰为妻,若兰每日受到文才打骂相向,痛苦不堪。文才派大捕头高奇追查山伯与英台下落,并发出通缉令,誓要抓到二人不可。
第二十九集
山伯英台无意间发现丁老师之墓,悲恸错愕不已。四人在书院躲了一段时日,手头渐紧,山伯不愿英台回祝家拿钱,决定靠自己的双手来打拼。一日,吟心与四九在市集上无意间见到丁香,并尾随其来到了百花楼,但丁香不愿与他们相认。
第三十集
丁香在百花楼中,受到赵中书羞辱,又因反抗而被花妈妈痛打一顿。为了弄清楚丁香为何会出入烟花之地,四人定乔装进入百花楼中找丁香,山伯英台得知丁香被赵中书所害而沦落风尘,决定设法赎出丁香,但四人手边已无多余金钱,山伯只得答应英台乔装回祝家拿钱。祝母与英台见面不胜感慨,答应帮助英台引开祝父,使其顺利拿到银两。
第三十一集
四九担心丁香安危,再度潜入百花楼,却被花妈妈抓住,挨了一顿痛打。英台回祝家之事被文才派去监视的捕头高奇看在眼底,并跟踪英台回到尼山书院,四九不顾一切绊住高奇,使山伯等人顺利逃脱,自己却落在文才手中。山伯等人再次进入百花楼,欲赎出丁香,却遭花妈妈刁难,无功而返。丁香谎称欲向文才密报英台行踪而将其引开,使山伯等人顺利救出四九,文才得知被骗,一气之下将丁香毁容,并带兵追捕山伯等人,在危急关头,已成为征西大将军的路秉章忽然出现解救了他们。
第三十二集
马文才本想捉山伯与英台,幸好路秉章到来,文才无奈只好放了他们。知道丁香沦落风尘后,路秉章同山伯与英台到百花楼赎丁香出来。丁香因为山伯与英台而惨遭毁容,英台感到非常内疚。吟心喜欢四九,可四九却衷情与丁香,恨四九不解风情。马文才威胁路秉章,一气之下并将文才定罪,押解进京。
第三十三集
赵中书派人假传圣旨,在路秉章押解途中救下文才,并擢升其为太守。文才立即带人赶往尼山书院,把山伯打成重伤,弃置荒野,并掳回英台将其玷污。文才发现英台并非完璧之身,盛怒之下,痛打英台,将其丢在祝家门口。山伯被弃置荒野,一息尚存,得丁香吟心四九将其带回梁家疗伤。英台遭此巨变,神智错乱,祝父母见英台变成如此,伤心不已。
第三十四集
祝父在街上遭马伟嘲弄,方知英台会神智错乱,乃是文才所害,遂至马家找文才理论,却遭到文才奚落。山伯因英台落入文才手中而痛不欲生,梁母与丁香极力安抚。四九陪吟心回祝家,惊见英台发疯情形,祝父命四九带信回梁家,请山伯前来探望英台,希望能使其好转。文才路过祝家门外,见英台在墙头上抓蝴蝶,乃相信英台发疯之事属实。
第三十五集
山伯与梁母丁香至祝家探望英台,英台六亲不认,只对山伯有好感,并在山伯的安抚下,病情略有好转,祝父母十分欣慰。文才得知有不明人物住在祝家,故意前去一探究竟,幸好祝父母掩饰得当,未被文才发现梁家众人。梁母想要把英台带回梁家好好疗养,祝父母不舍。
第三十六集
文才命马伟潜入祝家查个清楚,梁母与丁香不慎被马伟看见。才得知梁母在祝家,怀疑山伯未丧命,遂带兵前往祝家搜查。祝父母知道情况紧急,只好让英台随梁家人离开,众人正欲离去时,文才来到,找不到山伯英台踪影,只搜出山伯的牌位,文才虽有疑虑,却也无可奈何。英台回到梁家仍是整日疯疯癫癫的,春婶遂与梁母商量,要山伯取丁香为妾,延续梁家香火。
第三十七集
梁母向山伯提及此事,山伯认为即使英台复原无望,自己也不该另结新欢,况且娶老师之女为妾,对丁香不公,遂不愿答应。但山伯与丁香之间的气氛,却因此事而变得有些尴尬。丁香几经思考,不想山伯为此事困扰,而决定离开梁家。英台得知,吵着要与丁香一同离去。丁香舍不下与英台的友情,加上梁母的好言劝慰,丁香只得留下。一日,山伯为英台试穿梁母所做的新衣,刹那间,触动了英台的记忆,往事一一浮现,山伯见英台的神智恢复,惊喜不已,二人相拥而泣,誓言今生今世永不再分开。
8 楼 作者:☆璐璐☆ 发表时间:2005-12-31
第三十八集
山伯修书将此好消息告知公远,祝家二老立即前来探视英台,两家一笑泯恩仇。并将英台带回,要山伯择日前来迎娶。祝威藉出差之便回到江南,得知英台未嫁入马家,且公远与马家互不往来,祝威深感诧异,逼问家仆阿福一切来龙去脉。英台劝祝威不要再和马家有任何牵扯,祝威不听,认为文才能帮助他青云直上,并要英台为祝家前途着想,乖乖嫁入马家。而后祝威得之公远要将英台嫁给山伯,遂前去密告文才,文才不信英台神智恢复,亲自前来查探,发现果然属实,怒斥公远。
第三十九集
公远为英台着想,以马家受贿的罪状要挟文才,不料,文才却抓走祝母,要公远拿证据交换,公远失去王牌,只得要英台尽速投奔梁家与山伯远走高飞。公远异想天开企图刺杀文才,不幸被文才抓住,打入大牢,并派人抄了祝家。祝威哀求文才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领家仆阿福前去梁家抓拿山伯与英台。
第四十集
阿福阵前倒戈,持刀要挟祝威,使英台与梁家人得以安然离去,阿福也因此而牺牲了自己。梁家众人再度来到慈云庵避难,英台担心父母安危,丁香自愿前去与文才交涉,欲救回祝父母与四九。丁香谎称山伯与梁母丢下英台径自逃命,英台心死,愿意嫁与文才为妻,文才半信半疑。丁香回到慈云庵,将计策告知英台,要其假意允婚,再由自己代嫁文才,山伯与英台对丁香的牺牲万分感激。英台与丁香回到祝家,一切按照计划进行,假意安排与马家的喜事,山伯担心英台的安危,潜入祝家探视,却不慎被祝威发现。
第四十一集
迎亲当日,祝威派家丁守住所有出口,并告知文才山伯躲在祝家,文才遂率领大批人马前来,发现新娘乃是丁香假扮,并拦下了正欲逃走的山伯、英台与祝家人等。文才抓住英台,命人在其面前将山伯活活打死,公远上前阻拦,却被文才推倒,撞柱而亡。英台悲痛不已。此时,丁香忽然出现,持剑要挟文才释放山伯与英台。就在四九带着山伯离开之际,祝威忽然偷袭丁香,使得英台未及逃脱,文才盛怒之下将丁香打入大牢,并把英台囚禁房中,再亲往慈云庵,了结山伯。文才硬押着山伯跪在菩萨面前认罪,并抓着山伯的手写下休书之后,扬长而去。本就身受重伤的山伯再经此一折磨,竟在梁母怀中气绝而亡。
第四十二集
文才将沾有山伯血迹的休书交给英台,英台虽不愿相信,但是见到文才不再限制她的行动,也不得不相信此一噩耗。悲痛欲绝的英台想往慈云庵祭拜山伯,但祝威却担心英台再耍花样,而不让其踏出祝家大门,英台只得请吟心代为前往。吟心祭过山伯之后,回秉英台山伯将葬于忘情坡,以便日日夜夜眺望英台,英台闻之心碎。成亲之日,英台要挟祝威,花轿需先绕道忘情坡祭拜山伯墓,否则她宁死不进马家门,祝威只得应允。喜轿来至忘情坡前,英台脱下凤冠霞披、露出白衣素服,奔向山伯坟茔,并在墓碑之上以鲜血写下自己的名字。霎时风云变色、天摇地动,坟茔裂开,山伯含笑现身,英台扑向墓中,墓冢合起,一切归于平静。众人错愕。此时奇迹出现,一双彩蝶自山伯、英台坟中翩翩飞出,就像是山伯与英台已羽化的魂魄永远相爱,相守奔向永恒的幸福。
⑦ 梁山伯与祝英台董洁版中尼山书院学生们带的帽子是什么类别的帽子呢
学子帽
⑧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全剧吗?要哪段啊?全剧太长发不上来~
你是女孩吧,旦角有名的两段:
祝英台
我家有个小九妹,聪明伶俐人钦佩。
描龙绣凤称能手,琴棋书画件件会。
我此番求学到杭城,九妹一心想同来,
我以为男儿固须经书读,女孩儿读书也应该,
只怪我爹爹太固执,终于留下小九妹。
祝英台(白)梁兄。
(唱)记得草桥两结拜,同窗共读有三长载,
情投意合相敬爱,我此心早许你梁山伯。
可记得你看出我有耳环痕,
使英台面红耳赤口难开;
可记得十八里相送长亭路,我是一片真心吐出来;
可记得比作鸳鸯成双对,
可记得牛郎织女把鹊桥会,
可记得井中双双来照影,
可记得观音堂上把堂拜。
我也曾留下聘物玉扇坠,我是拜托师母做大媒;
约好了相会之期七巧日,我也曾临别亲口许九妹;
实指望有情人终能成眷属,
谁知道美满姻缘两拆开。
梁兄啊!我与你梁兄难成对,爹爹允了马家媒;
我与梁兄难成婚,爹爹受了马家聘;
我与梁兄难成偶,爹爹饮过马家酒。
梁兄啊!爹爹之命不能违,马家势大亲难退。
⑨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梗概
梁山伯祝英台故事是流行的最广泛的中国民间传说之一。它这样流行并不是偶然的。它十分强烈地歌颂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纯洁的爱情,无论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无论死亡,都不能把他们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