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红军裤子绑腿如何绑
扩展阅读
卫衣晾变形了怎么办 2024-11-26 11:40:12
衬衫扎肉 2024-11-26 11:06:14

红军裤子绑腿如何绑

发布时间: 2023-07-21 00:16:52

A. 红军为什么要绑腿

1、红军的强度运动会导致膝盖损伤、腿部抽筋、肌肉酸痛等,所以这个时候绑腿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麻烦,用布条将小腿固定,防止血液下积到腿部产生酸痛感,防止时间久了导致的静脉曲张等状况。

2、长征途中需要翻越数座雪山,爬过荒草地,这些地方荒草丛生,道路崎岖,还有各种不知情的小虫子等,用布条绑住小腿,可以防止低矮的枝条、尖锐的石头等划伤腿部,还能防止小虫子从腿部爬入,导致不可预知的其他疾病。遇到突发情况还替代绳索,进行紧急救援。

3、,红军队伍不仅仅在武装设备上和对方有很大差距,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差距,尤其是医疗上,缺少各种医药用品、缺少医务人员。在加上战势紧张,伤病员非常多,这个时候绑腿的布条就能拿到当绷带,当有人腿部受伤后,可以用布条和路边的木棒进行固定,简单又实用。

(1)红军裤子绑腿如何绑扩展阅读:

1、工农红军此名称来源于苏联红军的正式名称工农红军(Рабо́че-крестья́нская 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

2、1930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第一个正式条例,分别为总则、政治指导员、政治委员、各级政治机关、党支部、党务委员会、青年团及红军政治机关与地方党的关系等10个具体条例。

3、条例的总则规定:

在红军中建立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巩固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的领导,要使红军成为有力的工农革命的武装力量”。

红军中的政治机关“是苏维埃政权的一部分”,是“党在红军政治路线及纪律的执行者”,是“红军中的政治指导员。

政治工作的任务,是“实施无产阶级的阶级教育”,使红军的指战员明了红军所担负的阶级的政治责任和与敌人作战的意义。

要把红军的指战员训练成为“有军事技术的战士”,成为“建立苏维埃政权巩固苏维埃政权有阶级觉悟的公民”,还要成为“完成世界革命的国际主义者”。

B. 红军为什么要绑脚带呀

解放军仍然在使用绑腿。特别是在“确山2006”演习上还使用了新式的绑腿(从图象上看好像是一块帆布缝合而成的),这就证明绑腿在解放军中还要继续服役。

绑腿的优点(野战军):
1、保护军裤,在过去军队得不到很好的补给,裤腿被破损不能及时更换(特别是野战军,一个个的像叫丐帮一样,成何体统),所以绑腿起到了保护主要军用物资——裤子的作用。
2、绑腿起到了绳索的作用,还记得高中课本里讲到一位受伤的红军战士被另外两个士兵用绑腿搬运的情节吗。如果你穿着战斗靴,到那里弄绳子去,难道用鞋带吗。
3、新式绑腿有着战斗靴不可比拟的优点,紧急情况下(比如着火),新式绑腿可以快速脱去而留下鞋子,而不必像穿着战斗靴的士兵一样将整个靴子脱去,而是去战斗力。
4、保护脚踝,因为绑腿在固定的时候可以拉的更紧一些,对脚踝的保护作用优于战斗靴。

绑腿的缺点:
1、太难看,其实非洲的民兵还有光屁股打仗的呢。
2、装卸麻烦,新式绑腿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外传:
有些国外的军迷还在收集红军的绑腿呢!

-------------
1、绑腿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生活中实践、摸索出来的,有效防止腿部疲劳的简易方式。
2、绑腿的目的是通过阻隔血液过度涌入小腿,导致小腿肌肉酸痛、疲劳。
3、红军的行军机动100%靠两条腿。长期长时间的山路行进,腿部疲劳可想而知。
4、绑腿的另一个作用是:扎紧裤腿,防止山地潮湿地区可怕的蚂蟥爬进大腿。
5、现在我国的山民、地质队员、山地部队都还保留打绑腿的做法。

C. 中国军队军服历时沿革

红军时期我军的军装

工农红军最早的统一着装是在1929年。当年3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军进入福建汀州城后,准备用打土豪等筹集到的2万余元做红军的军装。因考虑到红军要经常在山地行军作战,灰布衣服在山区不易暴露目标,所以红军的军装、帽子和绑腿都选用灰布制作。上衣为中山装,下衣为西装裤。军衣领上缝两块红布领章,象征红旗普照全国;八角帽前缝上红布五星,象征工、农、兵、学、商团结一心向革命。

红军把汀州城内的缝衣工人全部组织起来,成立了第一个临时被服厂。这个临时被服厂,后来发展成为中华苏维埃被服厂。当时正值列宁逝世5周年,为了怀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故在红领章周围,镶上了黑布边。这是红军第一次在一个军的范围内有了统一的自制的服装。

1931年底至1932年初,中央苏区红军军校成立之初,校长刘伯承指示时任学校俱乐部主任的赵品三为红军学员设计服装。赵品三反复绘制草图,决定军帽采用八角,以表明红军是拥戴列宁的工农群众的武装。并认为大八角与中国人的身材不相称,最后确定了小八角军帽。军服开始是仿照苏联红军的套头样式设计的,经学员试穿后感到紧口套头不方便,也不适合我国南方的气候,就又改成开襟敞口。刘校长看到头戴小八角军帽、身穿新式军装的学员后感到十分满意,当即决定给全校学员每人做一套。当时正值三次反“围剿”胜利之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已宣告成立,红军的后勤供应条件也有所改善。学员们很快就穿上了新式的统一军装。不久,中央苏区各部队都纷纷效仿红军学校,穿上了这种式样的军装。从此,红军有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统一的军装。这套军装为八角帽(各部队帽子的角大小有差异,如:红四方面军的帽子就是大八角),灰色中山装(部分部队是青色或蓝色),佩戴红领章、红五角星帽徽,打绑腿,穿布鞋或草鞋。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军装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2日,又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938年初,在南方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至此,全部红军都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红军纳入国民革命军队列后,部队编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服装、标志基本都与国民党军队相同。国民党政府象征性地发给军服、薪饷和枪械、弹药,八路军、新四军改穿国民革命军军服,佩戴“青天白日”帽徽,并佩戴部队番号臂章。八路军军服为土黄色中山装,新四军为灰色中山装,军帽为直筒加帽围的圆顶帽,八路军左臂佩戴“八路”、新四军左臂佩戴“N4A”臂章。

皖南事变后,我党从抗战大局出发,豁达大度,仍保持了与国民党的统战关系,新四军也继续佩戴国民革命军帽徽。但由于国民党不再发军服,而新四军部队不断发展壮大,于是新四军部队逐步不戴帽徽。另外,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当局也停止了对八路军的各种供应。但因为当时八路军还被国民党当局承认,所以,根据统战的需要,八路军部队仍佩戴国民革命军帽徽。而新组建的部队和新参军的战士,我军不再发给国民革命军的帽徽。因此,当时八路军干部战士中,戴不戴国民革命军帽徽并不统一。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军装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新四军与留在山东的八路军部队改编而成的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部队不戴帽徽。由各解放区抽调部队进军东北而组成的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四野战军前身),也不戴帽徽。其余部队中,有国民革命军帽徽的,戴不反对,不戴也无妨。而确定全部摘掉国民革命军帽徽的时间是1946年11月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到1947年3月中共代表团全部撤离南京期间。

解放战争后期,我军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颜色有土黄色和灰色两种,胸前佩戴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七个黑字的白底红边胸章,帽子改为有一个小帽檐的解放帽,佩戴“八一”铜质红五角星帽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由原来的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由此,中国军队的军服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先后经历了多次改革,其中变化较大的有6次:

一、1950年,经中央军委批准,统一了全军的军服制式和供给标准,样式分为干部、战士、男女服几种。单衣,干部为开襟式,战士为套头式。女军人为连衣裙,均戴大檐帽。用料为棉平纹布。颜色:陆军为绿色,海军单衣为上白下蓝色、棉衣为蓝色,空军为上绿下蓝色。统一佩戴“八一”五星帽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

二、1955年实行军衔制时,参照苏军服装样式,对全军军服进行了全面改革。全军军官和士兵配发常服,校以上军官配发礼服。常服样式,男军官为立翻领四个挖袋,西式裤,夏季戴大檐帽(1958年加发解放帽),冬季戴栽绒帽。男士兵为立翻领两个上挖袋,西式裤,夏季戴船形帽(1958年改戴解放帽),冬季戴栽绒帽。海军士兵为披肩领套头式,裤子旁开口。女军人夏服为小翻领两个挖袋,戴无檐软帽。

颜色:陆军为棕绿色,海军夏服为上白下蓝色、冬服为藏蓝色,空军为上棕绿色下藏蓝色。军官佩戴肩领章,士兵佩戴领章,官兵均佩戴各军兵种符号和圆形“八一”五星帽徽。校尉官扎武装带。校以上军官为毛料,尉官为斜纹布,士兵为平布。

60年代初期,针对冬季只有棉衣,夏季只有单衣,脱了棉衣换单衣,不利随气候调节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在小改变制式的原则下,对冬服的结构配套进行了改革。用罩衣、紧身棉衣、绒衣和衬裤取代了老式棉衣,并普遍配发了大衣,较好地解决了服装换季问题,提高了军服的实用性及卫生性能。

三、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制,全军官兵一律改为配戴红五星帽徽、红领章,戴解放帽,海军军服样式与陆军、空军相同,颜色为灰色。

1968年,全军军服就化纤材料用于军服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与试验。从1971年开始,逐步将单衣、罩衣和大衣用料改为涤棉混纺织物,提高了军服的质量。

四、1985年,全军换发了“八五”式服装,与原来服装相比,主要变化是:干部、战士配发了制式衬衣、大檐帽,圆形“八一”五星帽徽和各军种的肩领章。冬服、夏季、大衣,军以上干部改用纯毛料制作,师团干部改用混纺毛料制作。

五、1988年,实行新的军衔制度,全军换发87式军服。

87式军装,官兵夏常服、女军人冬常服都由立领改为开领,士兵常服由两个口袋改为4个口袋,官兵着夏常服时配衬衣扎领带。作训服、迷彩服样式新颖,有时代感。大衣、衬衣、军帽、军鞋等也作了相应改进,都有较大创新。尉官常服、士官夏常服用料由涤棉布改为混纺毛料。军官的硬肩章、官兵的软肩章,其样式均威严、庄重、大方,衔级标志清晰,区分明显。军种符号设计简明新颖,便于区分,缀钉也较方便。大帽徽加设松枝叶和天安门图案,象征明显,寓意深刻。文职干部的肩章、符号,军官礼服的领花,大檐帽的饰带等,都与87式军装相匹配。

1994年,军服着装实行区分种类统一编号,夏常服装分三种(后改为五种),冬常服着装分四种,作训服着装分四种。

六、新一代军服。从1993年开始,我军开始研制新一代军服。

(1)1997年5月1日,驻港部队试穿新一代军服——97式军服。

97式军服形成了陆军以棕绿色为主色调、海军以白色和藏青色为主色调、空军以蔚蓝色为主色调的三军军服的基本颜色体系。

由驻港部队试穿的97式军服,主要设置了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4个系列。具体又分为礼服、春秋常服、夏常服、毛(绒)衣、大衣、作训服、体能训练服及其配套的军鞋(靴)和服饰等9个部分。

在穿着97式新军服时,军官仍配戴87式肩章(即现行的军官军衔标志不变),但士官、士兵的肩章则有所变化,增加了硬肩章。士兵硬肩章为宝剑头式,上缀银白色V型金属杠,士官V型金属杠上加红色标块。

此外,新一代军服还增加了军种胸标、绶带、姓名牌等服饰。军种胸标和姓名牌均为金属制品。其中陆军胸标图案中间为盾牌和长城,五角星镶嵌在盾牌之中,以橄榄叶环绕在盾牌和长城周围;海军胸标图案中间为五角星和铁锚,下面是舰艇行驶的海浪;空军胸标图案中间为五角星和盾牌;左、右为雄鹰翅膀。

(2)2000年5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官兵开始装备新式夏服。

这次换装主要包括99式长、短袖制式衬衣、99式军官短袖茄克衬衣和贝雷帽。

陆、海、空三军衬衣面料科技含量很高,颜色为各军种的基本色,体现了三军特色,陆军为浅棕绿色,海军为白色,空军为浅蔚蓝色。

99式衬衣款式采取了束腰式、茄克式、开关领等设计,增设了胸袋明裥,主要缝制部位还使用了双明线。99式衬衣在87式军服号型的基础上吸取了国家服装号型标准(GB1335)的优点,增设了人体控制部位的尺寸数值,该号型标准设5个号,每个号设5个型。

我军此次的贝雷帽分陆、海、空三种,为国际通用式样。陆军为深棕绿色,海军为深藏青色,空军为深蔚蓝色,分别缀钉陆、海、空军的电脑提花布质帽徽,用料为进口澳毛。

(3)2004年12月,全军士兵换发改进面料后的新式冬常服。

新式冬常服在保持87式常服样式的情况下,重点改进了服装面料,使用加厚仿毛哔叽。主要特点是毛感强,抗皱保型,可水洗,干得快,穿着挺括,舒适。

(4)2005年“五一”全军士兵正式换装04式士兵夏常服。

新式夏常服由过去的3型系列改为5型系列,面料由的确良改为“多重多异复合化纤长丝织物”,外观、质感与毛料无异,保暖性、防风性、透气性都达到毛料的指标,而且有很好的抗皱保型性,抗静电,可水洗,易干,耐磨。样式与87式常服相同,但服装板型有一定改进,腰身比较明显。

(5)2005年12月,空军正式启用新式军装。

05式空军常服由上棕绿、下藏青统一改为蓝灰色。

D. 红军行军时小腿上缠得布条起什么作用

长期行军,士兵的腿部充血、发胀,绷带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西方的军队与东方的军队都有绷带缠腿的行为,不过西方的军队缠得短,东方的部队以日本皇军为代表,缠腿较长,当时的中国军队多学习日军为主,像时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就在日本士官学校进修过。后红军的种子部队是从国民党部队起义过来的,也就也有缠腿的习惯。
由于红军基本无后勤,医疗跟不上去,所以在战斗中有急救的用法——这是红军长用的。